D 638 – 01塑料标准

D 638 – 01塑料标准
D 638 – 01塑料标准

名称:D 638 –01

塑料拉伸性能标准测试方法

本标准发布于固定名称D638下,D638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最后修改的年份。圆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批准的年份,上标希望字母(e)表示自从最后修订或重新批准后的编辑变更。

该标准被国防部各下属机构采用。

1.范围*

1.1本试验方法包括在特定的状态调节、温度、湿度和测试设备速度条件下对标准哑铃形状试样增强和非增强塑料的拉伸性能的测定。

1.2本试验方法可用于厚度不大于14mm(0.55in)的任何测试材料。不过,对于厚度小于1.0mm的薄膜,试验方法D882为优先测试方法,厚度大于14mm的材料必须通过机加工进行缩减。

1.3本试验方法包括对室温下poisson’s比值的确定。

注一:本试验方法在技术上等同于ISO 527-1

注二:本试验方法计划不包含精确的物理试验程序。连接杆运行的恒定速率具有理论立场,试样上的标准标记间的应变率与连接杆运行率之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特定的试验速度掩盖塑性状态下材料的重要特性影响。此外,还要认识到,试样厚度的差异会产生试样表面体积比的差异,且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想获得可直接比较的数据时,所有样品都要厚度相同,需要更多精确物理数据时,应进行其它特殊试验。

注3:本试验方法可用来测定模压酚醛树脂或层压材料。不过,当这些材料用作电气绝缘时,应根据D229试验方法和D651试验方法对其进行测试。

注4:对于用定向的连续或不连续高模量>20-GPa (>3.0 3 10 6 -psi)纤维进行增强的树脂母体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测定,应根据D3039/D3039M测试方法进行。

1.4通过本试验方法获得的数据可适用于工程设计。

1.1以SI单位(国际单位制)表示的数值被视作标准值,圆括号内提供的数值仅供参考。1.5对于与使用本标准相关的安全事宜(如果有的话),该标准未进行陈述,采用该标准的人员有责任在使用前进行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以确定规定限值的适用性。

2.参考文献

2.1ASTM 标准

D229电绝缘用硬质薄板及板材的标准试验方法

D412硫化橡胶、热塑橡胶和热塑合成橡胶的标准试验方法.拉伸实验法

D618调节试验用塑料的标准操作规程

D651模压电气绝缘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D882 塑料薄板材抗压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D883 塑料相关标准术语

D1822 测试断裂塑料及电绝缘材料拉伸冲击能量的试验方法

D3039/D3039M 聚合母体混合材料抗拉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D4000规范塑料材料的标准分类体系

D4066 尼龙注射及挤压材料的标准分类体系

D5947固体塑料样品物理尺寸的标准试验方法

E4 试验机的负荷检定的标准实施规范

E83 伸长计检验和分类的标准实施规范

E132 室温下泊松比率的标准试验方法

E691 为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开展的实验室间的研究

2.2、ISO标准

ISO 527-1:塑料拉伸性能的确定第一部分:一般原理。

3.标准术语

3.1 定义-用于本试验方法的术语定义可见D883标准和附录A

4、意义和用途

4.1本试验方法为塑料材料控制和规范提供拉伸性能数据。这些数据对质量性状、研究及开发也有用途。对于一些材料,可能会有要求使用本试验方法的规范,但当和规范一起使用的时候,一些试验步骤上的修订可能会优先考虑。所以,使用本试验方法前,最好先查阅一下材料规范。D4000分类体系标准中表1列出了现有的ASTM材料标准清单。

4.2拉伸性能可能会随试样制备、试验速度和试验环境而变化。所以,想获得精确的可比性数据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控制。

4.2.1对材料进行试验时不会对材料制备方法也进行试验。所以,想要材料本身的可比性试验时,一定要小心操作,保证所有样品都以相同方法制备,除非试验要包括试样制备的影响。同样,为了参考目的或是为了特定系列样品间比较,也必须在试样设备、处理和搬运上小心操作,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试样的一致性。

4.3拉伸性能可为工程塑料设计提供有用数据。不过,因为一些塑料对应变率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使得本试验方法所得的数据不能有效用于涉及到负荷时标或者和本试验方法不同的环境下的应用。在这些差异点情况下,对大部分塑料来讲都无法得出限制用途的可靠估计。如果拉伸性能要满足工程设计目的,则对应变率和环境的敏感性要求在高于负荷时标(包括冲击和蠕变)和环境条件范围之外进行试验。

注5:因为对塑料(如在其它一些有机材料和金属中一样)中正确弹性限值的存在具有争议,所以对使用“弹性模量”(用于描述塑料“硬度”或“刚性”进行的定义)术语的规范要求也引起质疑。塑料材料的确切应力应变特性与诸多因素相关,如应力施加速度、温度、试样以前的情况等。不过,如本试验方法所述测定出的塑料应力-应变曲线大都显示了低应力处的线性区域,和本部分曲线相切的直线可用于计算通常指定类类试样的弹性模量。如果认识到该恒量的任意性和对时间、温度及同等因素的依赖性,则该恒量将很有用途。

4.4 Poisson’s 比值----当固体单向受到拉力时,则除了固体在施加力方向会伸长(向轴的方向)外,其余两个方法也会随之缩短。如果固体为同类且具有同向性,而且材料在施加力的情况下还保持弹性,则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之间具有恒定关系。该常熟叫做Poisson’s比值,被定义为宽度的侧向收缩与长度纵向延伸之比(负值)。

4.4.1 Poisson’s比值用于结构设计,其中,要考虑到施加力过程中和弹性一般理论用于结构分析过程中导致的所有尺寸变化。

注6:Poison’s比值的测定是否准确受限于横向应变的测量,因为这些测量中的百分比误差通常超出横向应变测量中的误差。因为测量的是一个比值,则仅需知道伸长计的相关准确数值即可。此外,一般说来不需知道施加的负荷准确数值。

5、装置设备

5.1伸长计;适用于测量伸长量较长之试验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5.1.1固定部分:支撑一个夹具的固定部分

5.1.2 活动部分:支撑另一个夹具的活动部分

5.1.3 夹具:用来把试样保持在试验机上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之间的装置,可为固定式也可以自动对准式。

5.1.3.1 固定式夹具和试验机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之间紧紧相连。使用该类夹具时要注意,插入和夹持试样时要确保试样的长轴与夹具装置中心线拉力方向相一致。

5.1.3.2 自动对准式夹具与试验机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相连时,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施加负荷,该类夹具就可自由排成一行,以便试样的长轴和夹具装置中心线拉力方向相一致。应尽可能拍好试样以避免夹具出现滑动。对自动对准夹具未排好的数量有限制。

5.1.3.3固定试样时要尽可能预防其与夹具间出现滑动。表面刻有与粗糙单纹锉刀相似的式样、锯齿间隔为2.4mm(0.09in)、深度为1.6mm(0.06mm)的夹具对大部分热塑性塑料都适用。具有更精细锯齿状的夹具适用于较硬塑料,如热固性材料。锯齿状要保持整齐、锐利。即使使用较深锯齿状或耐磨的试样表面,夹具也会不时出现断裂,此类情况下使用其他方法。发现比较有用的其他方法,尤其是对于光滑表面夹具而言,就是把试样表面被夹的那部分进行磨损,并在试样和夹具表面之间塞上磨砂布、砂纸或塑料或涂胶布。80号双面砂纸在一些情况下都很有用。一种线上涂有胶济的开孔网状织物也比较有效。也可通过缩小试样横截面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有时需要使用特殊类型夹具来预防夹具的滑动和破裂。

5.1.4 传动装置:赋予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相关的统一、可调整速率,根据第8部分对速率进行调节。

5.1.5 负荷指示仪:能显示被夹具控制的试样所承担的拉伸负荷总值的适用负荷指示机械装置。机械装置应无规定试验比率时的惯性滞后现象,示值的误差应在正负1%,根据E4标准要求验证试验机的精确度。

注7.经验表明,现在使用的一些试验机都不能足以在E4标准中建议的检验期间内保持精确度。所以,建议对每个试验机分别进行单独研究并经常进行校验。往往需要每天进行该工作。

5.1.6 固定部分、活动部分、传动装置和夹具的材料和比例应能保证,试验过程中任一时间内、设备额定负荷能力内的负荷下,这些部分组成的系统的纵轴应变弹性总值不会超出试样上两个标准标记之间的纵轴应变总值。

5.2 伸长指示仪(伸长计):用来测定试样被拉长时,试样标准长度内两个指定点之间间距的适用装置。伸长计必须设定在试样的标准长度,如图1所示。这种仪器最好可以自动记录试样上的负荷或自试验开始时的实用时间内的间距或者间距变化。如果仅仅达到后者,还必须获得负荷时间数据。该仪器应无规定试验比率时的惯性滞后现象。应对伸长计进行分类并根据E83标准进行定期校准校验。

5.2.1 弹性模量测量:对于弹性模量测量,应使用一个最大应变误差为0.0002mm/mm (in./in.)、可自动持续进行记录的伸长计。E83标准中被列为可以满足B-2分类标准要求的伸长计即符合该项要求。

5.2.2 小伸长测量:对于屈服点伸长和小伸长测量(通常为20%及以下),可采用减少到20%伸长率的同上伸长计。不管任何情况下,伸长计都必须至少符合C级要求(E83标准),其中包括1%的固定应变误差或是指示应变的正负1.0%,哪个值高就采用哪个数值。

5.2.3大伸长测量:为了测量超出20%的伸长,可使用误差不大于测量数值正负10%的测量方法。

5.2.4 Poisson’s 比值-双轴伸长计或是能同时记录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的轴向、横向伸长计。伸长计能以相关数值的1%为精确度测量应变变化。

注8:也可采用应变仪来测量轴向和横向应变。不过,为了获得精确数据,安装应变仪的方法技巧很关键。可向应变仪制造商咨询用法说明和特殊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训事宜。

5.3 测微计:用来测量试样宽度和厚度的仪器,应符合D5947标准要求。

6、试样

6.1、薄板、薄板材和模压塑料

6.1.1硬质和半硬质塑料:试样应符合图1所示尺寸要求。1类试样时优先采用的试样,在具有厚度为7mm(0.28in)及以下的合格材料时可采用该试样。优先性I类试样狭窄部分材料未破裂时可采用II类试样。V类试样仅适用于厚度为4mm(0.16in.)的有限材料,或者大

量试样暴露在有限空间时(如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试验),也适用V类试样。需要对不同硬质状态(即非硬质和半硬质状态)下的材料间进行直接比较时,应使用IV类材料。对厚度超出7mm(0.28in.)但不大于14mm(0.55in.)的所有材料都须采用III类试样。

6.1.2 非硬质塑料:试样应符合图1所示尺寸要求。需使用IV类试样来对厚度为4mm(0.16in.)及以下的非硬质塑料进行试验。对于厚度大于7mm(0.28in)但不超出14mm(0.55in)的所有材料必须使用III类试样。

6.1.3 增强复合材料:包括正交各向异性的层压制品在内的增强复合材料都应符合图1中所示1类试样的尺寸要求。

6.1.4制备:从薄板、薄板材、厚板材或类似形状的材料进行机加工操作或者切模来制备试样。作为III类试样,厚度超过14mm(0.55in)的材料必须机械加工到14mm(0.55in)。也可通过材料模压制备试样。

注9:试验结果已表明,对于诸如玻璃纱布、SMC和BMC层压材料的一些材料而言,应考虑其它类型试样以保证在试样标准长度内的破裂,如7.3所示。

注10:从某些复合层压材料(如无捻粗纱布或玻璃纱布)中制定试样时,切割与增强部分平行的试样时要极度小心。如果切偏了将会严重影响增强部分,导致层压性能降低。

注11:与通过机械加工或切模制备的试样相比,通过注塑制备的试样由于产生的定向性而会具有不同的拉伸性能。这一点对有狭窄部分的试样更明显。

6.2硬质管:硬质管试样迎如图2所示。长度L 应如图2表中所列数值。要在长度中心处试样外部机械加工出一个凹槽,使得机械加工后的壁部为原标准壁厚的60%。该凹槽直角部分长度为5

7.2mm(2.25in.),半径为76mm(3in.),每个末端与外径相连。钢插塞或铜插塞直径应足以安装在管内,长度应为夹头总长加上25mm(l in.),把这种钢插塞或铜插塞置于试样末端以防止压碎。通过有螺纹金属棒可把其方便置于管内。插塞及实验装配详况如图2所示

6.3硬棒:硬棒试样应如图3所示,长度应如图3表中数值。可在长度中心处试样周围机械加工出一个凹槽,机械加工部分应为原标准直径的60%。该凹槽由长度为5

7.2mm(2.25in.),活动半径为76mm(3in.)的平直部分组成,每个末端与外径相连。

6.4所有试样表面都不要有明显裂纹、刮擦或其他缺陷。粗糙机械操作留下的标记要用锉刀或磨料对其进行擦除,然后挫过表面用磨砂纸(00号或更精细)磨滑。要和试样长轴相平行的方向进行抛光砂纸打磨工作。把模塑试样上的所有闪点都要弄掉并防止弄坏模塑表面。机械加工试样时,要小心预防将会超出图1所列尺寸容许偏差的切口。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般性的机械加工误差。

6.5 如有必要把标准标记放在试样上,可以用不影响受检材料的蜡笔或印度墨水进行操作。标准标记不能被刮擦,打孔或盖印在试样上。

6.6 当怀疑受检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时,要制备两个完全一样的试样,让其长轴分别与怀疑有各向异性的方向相平行、垂直。

7、试样数量

7.1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对每种样品中的至少五个试样进行试验。

7.2对于各向异性材料而言,每类样品选出十个试样,其中五个试样与各向异性的主轴相垂直,另外五个试样则与其相平行。

7.3对在一些裂纹情况下发生破裂或者在狭窄横截面(图1,尺寸L)试样部分外破裂的试样应废弃不用,并进行重新测试,裂纹构成即将研究的变量情况除外。

注12:试验前,应在偏光仪内对所有透明试样进行检验。显示出反常应变或集中应变模式的试样视作不合格,不予接受,本缺陷构成即将被研究的变量时除外。

8、试验速度

8.1 试验速度是试验过程中夹具与试验装置间相对运行的速率。当试验机空转时,如果可显示因而发生的试验速度介于允许差异限值范围内的话,可使用传动夹具或装置的运行速率。

8.2从表1中选择试验速度。通过受检材料规范要求或关系方协定要求来测定选择的试验速度。当没有规定速度时,采用表1中所示对于使用几何排列的试样而言的最小速度,它可在1/2~5分钟的试验时间内破裂。

8.3当记录装置发出响应且解决方法适当时,可为其它拉伸性能所选的速度进行模量测定。

8.4Poisson’s比值测定的试验速度应为5mm/min。

9.状态调节

9.1状态调节:根据D618标准中试验步骤A规定,试验前把试样放在23正负2℃(73.4正负3.6°F)50正负5%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不低于40小时的调节,合同中或相关ASTM 材料规范要求中另有规定者除外。试验前状态调节条件容许偏差为正负1℃(1.8°F)和正负2%的相对湿度。

9.2试验条件:23 正负2°C (73.4 正负3.6°F)和50 正负5 %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合同中或相关ASTM材料规范要求中另有规定者除外。试验前状态调节容许偏差正负1℃(1.8°F)和正负2%的相对湿度。

10、试验步骤

10.1采用千分尺在最近0.025mm处测量刚试样的宽度和厚度。把IV类冲模产生的试样宽度作为狭窄部分内冲模切削刃间间距。在至少相隔90°的两点,最近0.025mm处测量棒试样的直径和管状试样的内径、外径,沿着试样的凹槽进行这些测量。使用图2所示的插塞。

10.2把试样放在试验机夹具上,使试样长轴与夹具中心连线相重合。当使用扁平试样时,夹具表面端面间距应如图1所示。在管状和棒状试样上,夹具位置应如图2、图3所示。均匀有力地夹紧夹具,足以防止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滑动,但又不能使试样变形或破裂。10.3连接上伸长指示仪,指定模量时,要求使用B-2等级后者更好的伸长计。(见5.2.1)注14:从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部分测出模量。对于大部分塑料而言,该线性部分很小,出现的很快,必须自动记录。从不用夹头分开的变化情况计算模量或伸长。

10.3.1 Poisson’s比值

10.3.1.1 Poisson’s比值的测定具有可选择性,只有被要求时才会对此进行测定。如果以5mm/min的试验速度测定拉伸系数,则可同时作为拉伸系数来测定Poisson’s比值。

10.3.1.2以5mm/min的试验速度来测定Poisson’s比值。对于具有应力-应变曲线上不同线弹性区域的材料,应按与弹性模量测定使用的负荷范围相同的负荷范围来测定该比值。如果材料没有显示应力应变线性关系,则在0.0005~0.0025的轴应变范围内测定该比值。如果是以该方式测定比值,应在报告中注明应力应变比例区域不明显。

10.3.1.3 连接上横向应变测量装置。横向应变测量装置必须和轴应变测量装置同时连续测量应变。

10.4根据第8部分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速度并启动设备。

10.5 对试样负荷伸长曲线进行记录。

10.6对屈服点(如果存在的话)处的负荷和伸长以及破裂时的负荷和伸长进行记录。

注15:如果想测量模量和故障性能(屈服或断裂或两者),对于伸长性较高的材料而言,需要进行两个独立的试验。通常用来确定屈服点以下性能的较高放大倍率伸长计不适用于伸长性较大的试验。如果允许和试样相连,伸长计可以永久性地破坏。当需要对这种材料进行试验时,需要使用广义增量伸长计或者采用手工控制方法。

11、计算

11.1除非可以表面曲线的下端范围不是由于松紧、试样放置或其他人为现象而产生,而是真实的材料反映,否则,须根据附录A1进行下端补偿。

11.2 拉伸强度:用试样标准长度部分内平均原截面(单位:平方英寸)去除最大负荷(单位:牛顿)计算出拉伸强度。以帕斯卡压力单位(每平方英寸的压力磅数)表示结果,并把它制作成屈服时拉伸强度或破裂时拉伸强度相关图示,哪个适用就选择哪个。当出现一个小于最大值的标准屈服或断裂负荷值并适用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相应的屈服拉伸应变或断裂拉伸应变并制成相关图示(见A2.8注解)。

11.3在试样标准长度呢出现扰度一致性的情况下,伸长值有效并作为记录。伸长值具有数量相关性,并适用于工程设计。当试样标准长度内出现变形不一致(如缩颈现象)时,要记录标准应变值。标准应变值仅具有定性效用。

11.3.1伸长百分率:标准长度相对于试样原标准长度之比值,以百分比表示,使用5.2中所述装置测量伸长百分比。

11.3.1.1屈服点伸长百分率:试样在屈服点时的伸长与原标准长度的比值的百分率。

11.3.1.2断裂伸长百分率:试样拉伸至断裂时的伸长与原标准长度的比值的百分率。

11.4弹性模量:延长力/拉伸曲线初始线性部分,该直线部分相应的应力之差除以相应的应变差,计算出弹性模量。使用试样标准长度部分内原截面平均值计算所有的弹性模量值。以帕斯卡压力单位(每平方英寸的压力磅数)表示结果并制成三个重要图示。

11.5 正割模数:在指定应变下,用指定应力除以相应应变计算出正割模数。弹性模量更常用,尽可能对其进行计算。不过,对于无明显比例性的材料,应计算正割模数。按A1.3和图A1.2指示,划切线,并在切线通过零应变的屈服点处划分出指定的应力。用力/拉伸曲线除以原截面面积平均值得出计算中要用的应力。

11.6 poisson’s比值:轴向伸长计显示的轴应变e a 和用横向伸长计显示的横向应变e a及施加力之间进行图示,见下图4.对于具有应力应变一致性并可确定弹性模量的一些材料而言,测定模量所用的负荷范围内,把每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并测定连成直线的倾斜度。使用最小二乘法可减少划直线中产生的误差。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Poisson’s比值U:11.6.1使用最小平方计算方法可减少划直线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1.7对于每系列试验,对获得的所有数值进行运算并记录成正在被讨论的具体性能平均值。

11.8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标准偏差(估计值)并记录成两个重要图示:

12.报告

12.1报告中要包含以下内容:

12.1.1受检材料的完整识别,包括类型、来源、制造商编码、形状、基本尺寸和历史记录等内容。

12.1.2 试样制备方法。

12.1.3试样类型和尺寸

12.1.4采用的状态调节试验步骤。

12.1.5 实验室内的大气条件

12.1.6 被测试样数量。

12.1.7试验速度

12.1.8所用伸长计的类别,测量方法描述和代替最小C级伸长计采用的计算方法。

12.1.9屈服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2.1.10 屈服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强度,如果适用,还要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2.1.11屈服点伸长百分比或断裂伸长百分比或者标准断裂应变或者三个数值,如适用,还要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2.1.12弹性模量或正割模数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2.1.13试验日期

12.1.14测试方法D638修订日期

13、精确度和倾向性

13.1精确度:表2到表6基于1984年进行的巡回试验,包括八个实验室采用I类试样(所有标准厚度都为0.125英寸)对五种材料进行的测试。每个试验结果以五个单独测定为基础。每个实验室得出每种材料的两个试验结果。

13.1.1表7到表10基于1988年由聚烯泾附属委员会进行的巡回试验,包括十个实验室检测的八种聚烯泾材料。对于每种材料,所有样品都来源于一个来源,但要在检测实验室制备单个试样。每个测试结果是五个单独测定值的平均值。每个实验室得出每种材料的三个试验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使用一些实验室的数据,原因在每个表中已注明。

13.1.2表11以一个实验室的反复研究为基础,使用的两种材料未没有填充物的聚丙烯类型材料,由一个工程师在同一天内进行测定。每个测试结果是一个单独的测定。使用两个用于轴向和横向测量的B-1型伸长计,以5mm/min的速度进行试验。

13.1.3在表2到表11中,对于所示材料和从对五个试样进行测试得出的试验结果而言:13.1.3.1Sr表示实验室内平均值的标准偏差:Ir=2.83Sr(见13.1.3.3中Ir的应用)。

13.1.3.2 Sr表示实验室之间平均值的标准偏差;Ir=2.83Sr(见13.1.3.4中Ir的应用)。13.1.3.3反复性:对由相同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在同一天对同类材料进行试验时获得的两个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时,如果试验结果在材料和条件方面的不同点超出Ir值,则判定这些测试结果不相同。

13.1.3.4再现性:对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内对同类材料进行试验时获得的两个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时,如果试验结果在材料和条件方面的不同点超出Ir值,则判定这些测试结果不相同(该点适用于不同实验室之间或者在同一实验室不同设备之间。)

13.1.3.5 根据13.1.3.3和13.1.3.4进行的判定具有95%的正确率。

13.1.3.6其它表示可能会给出稍微不同的结果。

13.1.3.7关于本部分中使用的一整套方法相关信息,请参阅E691标准。

13.1.3.8本试验方法的精确度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试样制备的一致性,试样制备标准规范要求包含在其他文件中。

14、关键词

14.1弹性模量;伸长百分率;塑料;Poisson’s比值;拉伸性能;拉伸强度

附件

(强制性内容)

A1:下端的调整

A1.1在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A1.1)中,有一个不显示材料性能的下端范围AC。它是由松紧和试样的排列而导致的人为现象。为了获取一些参数的正确数值,如模量、应变和偏置屈服点等,必须调整该人为现象以给出应变轴或拉伸轴上的修正后零点。

A1.2当材料表现出虎克(线性)行为时(图A1.1),通过零应变轴构成曲线线性(CD)范围的持续。该交叉点是修正后的零应变点,须对自该点的所有伸长或应变进行测量,包括屈服偏置(BE),如要求的话。沿着CD线(或其延伸部分),任一点上的应力(或其伸长)除以同一点上的应变,测定出弹性模量(从B 点测量,定义为零应变)。

A1.3对于没表现出任何线性范围的材料(图A1.2),可通过与弯曲点处(H’)最大斜面正切获得相同的零应变点修正。其伸长并与B 点(修正后的零应变点)处应变轴相交。把B’点作为零应变,曲线上任一点(G’)时的应力除以该点时的应变正割模数(B’G’。对于无线性范围的材料,企图使用与倾斜点的正切为基础来测定残余变形应变点可能会导致不可接受的错误或误差。

A2.塑料拉伸试验相关术语和符号的定义

A2.1弹性限度:把不使物体发生永久形变的最大外力称作弹性限度。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

承受的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

注解A2.1:测量出的比例限度和弹性限度随着试验机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负荷的离心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的比例和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常用屈服强度代替这些数值。A2.2伸长:拉力在试样标准长度上产生的长度增加,表示为长度单位,通常为mm(inches)。(也被叫做延长)。

注解A2.2:试样在标准长度内显示出一致性的情况下伸长和应变值才有效。当材料出现缩颈现象时,这些值仅具有达到屈服点后的定性效能。因为在试样出现故障前,不能确保缩颈包括标准标记间的总长。

A2.3标准长度:试样上确定应力或长度变化部分的原长。

A2.4 弹性模量:材料比例限度以下的应力(公称)与相应应变之比。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承受的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也通常叫做杨氏系数)。

注A2.3:一些塑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符合Hooke‘s规则的弹性范围,但与弹性限度以下的应力相偏离。对于此类材料,在较低应力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正切的斜面常被作为弹性模量。因为对塑料中是否存在真正的比例限度这个问题有争议,则使用弹性模量来描述塑料的硬度也令人质疑,塑料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诸多因素,如应力速度、温度和此前历史记录等。不过,如果实现了其任意性和对时间、温度和其它因素的依赖性则该值也有用。

A2.5缩颈:材料在拉伸应力下可能会出现的截面局部缩减。

A2.6偏置屈服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偏离直线性达到规定应变百分数(偏置)时应力。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承受的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

注A2.4:该测量对于那些在屈服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是逐渐弯曲的材料比较有用。可从应力-应变曲线中得出的偏置屈服应力如下(图A2.1)。

其中:stress:应力strain:应变OM=specified offset:规定偏置

在应变轴上划出与规定偏置量相等的OM.绘制OA与应力-应变曲线起始直线部分正切。经M点绘制一条与OA平行的直线MN,定下MN与应力-应变曲线的交点。交点r处应力为“偏置屈服强度”。规定的偏置数值须表示为原标准长度和强度值的百分比。例如:偏置屈服强度=...MPa(psi)或者在0.1%的偏置量时的屈服强度...MPa(psi)。

A2.7伸长率:试样伸长与原标准长度的百分率。

A2.8断裂伸长百分比和屈服伸长百分比:

A2.8.1断裂伸长百分比:试样在断裂时的伸长百分比

A2.8.2屈服伸长百分比:试样在达到屈服点(A2.22)时的伸长百分比。

A2.9面积缩减百分比(公称):在断裂后断裂点测量的原截面面积与停止所有收缩后的截面面积之差值与原截面面积之比。

A2.10面积缩减百分比(实际):在断裂点测量的原截面面积与标准分界线内最小截面面积之差值与原截面面积之比。

A2.11Poisson’s比值:横向应变和对应的轴向应变之比。

A2.12比例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应力和应变之比值为一定数(虎克定律)。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承受的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

A2.13:负荷速度:试样承受的拉伸负荷在每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它表示为每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力,通常为“...牛顿/分钟”。从力-时间图示中的初始斜度计算出初始负荷速度。

A2.14应变率:每单位时间内拉伸应变的变化。它可表示为每单位时间内的应变,通常为M/M/MIN,或者每单位时间内伸长百分比,通常为每分钟内的伸长百分比,可从拉伸应变-时间图中的初始斜度计算出初始应变率。

注A2.5:只有当机器的连接杆运行速度恒定且试样具有统一的原截面,不发生缩颈,夹头

不滑动时,初始应变速率才和连接杆运行速率除以连接杆间初始距离的意思相同。

A2.15应力速度(公称):每单位时间内拉伸应力(公称)的变化。它表示为每单位时间内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通常为每分钟内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可从公称拉伸应力-时间图示中的初始斜度计算出初始应力速度。

注A2.6:以本方法测定的初始应力速度仅具有有限的物理意义。不过,它大致描述了试样承受的公称初始应力时的平均速率。它收到被测材料的弹性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如果截面面积缩减,则在屈服点,实际应力速度还可能继续保持正值。

A2.16正割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任一规定点上应力(公称)和应变之比。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内承受的压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压力),并与规定的应力或应变一块报告。

注A2.7:该测量常被用来代替弹性模量,多用于应力-应变曲线未显示应力应变一致性的材料。

A2.17应变:试样标准长度伸长比,即,每单位原长的长度变化值,它以无量纲比值表示。A2.17.1公称断裂应变:断裂时相对于原夹具分离的应力。

A2.18拉伸强度(公称):试样在拉伸试验中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公称)。当在屈服点(A2.22)出此案最大应力时,它被指定为屈服拉伸强度。当在断裂处出现最大应力时,它则被指定为断裂拉伸强度。

A2.19拉伸应力(公称):试样在任一时刻内、标准界限内每单位原最小截面面积所承受的拉伸负荷。它表示为每单位面积内承受的压力,通常为兆帕(每平方英寸内承受多少磅的力)。注A2.8:关于拉伸性能中最小原截面表达经常用于实践。对于具有较大拉伸性或缩颈现象的材料(A2.16)而言,因为随之会发生横截面的大量缩减,所以对超出屈服点(A2.22)的标准应力的计算变得毫无意义。一些情况下,可表示为每单位最小主要横截面的拉伸性能。这些性能被称作真正的拉伸性能。(即真正的拉伸应力等。)

A2.20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力-应变的相应值彼此对应地绘成的曲线图。

A2.21真正应变定义为以下公式:

其中:dL=当标准标记之间的距离为L时的伸长值增量。

L0=标准标记间原始距离。

L=任一时间内标准标记间间距。

A2.22屈服点:应力-应变曲线上,在应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而出现应变增加的第一点。(见图A2.2)

注A2.9:应力-应变曲线可显示零倾斜点的材料可被视作具有屈服点。

注A2.10:一些材料显示出明显的“断裂”或在应力-应变曲线弹性范围内出现非连续性。该断裂点不是定义中的屈服点。不过,该点对一些情况下的材料特性描述有一定用途。

A2.23 屈服强度:应力增加到材料出现变形的极限值。除非另有规定,该应力即为屈服点应力,和拉伸强度相比时,应变指定为屈服拉伸强度或屈服拉伸应变(图A2.3)。(见偏置屈服强度)。

其中:

STRESS:应力

STRAIN:应变

YIELD POINT:屈服点

A&E: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B=屈服拉伸强度,屈服伸长率

C=断裂拉伸应力,断裂伸长率

D=屈服拉伸应力,屈服伸长率。

A2.24符号:可使用以下符号代表一些术语:

W:负荷

W:负荷增量

L:任意时刻标准标记间距

L:断裂点时标准标记间距

L:标准标记间间距增量=伸长

A:任意时刻最小截面

A:原截面

A:截面增量

T:时间

T:时间增量

O:拉伸应力

△:应力增量

Ot:真正拉伸应力

Ou:断裂拉伸强度(公称)

Out:断裂拉伸强度(实际)

Ε:应变

Ε:应变增量

Εu:总断裂应变

Εt:实际应变

%EI:伸长百分比

Y.P:屈服点

E:弹性模量

变更概述

本部分概述了本试验方法中的变更地方。为了方便使用者,D20委员号阐释了可能会影响本试验方法的一些变更。本部分内容也可包含更详细内容或变更原因或者两者。

D638-98中:

1.更新了10.3,增加了1

2.1.8澄清引伸用法

2.增加12.1.14

3.更换参考测试方法D374与测试方法D5947在2.1和5.3。

D638-99:

1补充和澄清引伸分类要求。

D638-00:

1增加了11.1和重新编号后面的章节

D638-01

1更改了7.3.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15—92-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塑料成型制品(以下简称制品)性能的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各种塑料制品,但不适用于发泡制品、座垫、电镀制品 、涂装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209 工业用氢氧化钠 GB 252轻柴油 GB 435汽油机油 GB 484车用汽油 GB 534工业硫酸 GB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671汽车通用钾基润滑脂 JB 3979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 QC/T 17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 SY 4005 4604号合成刹车油 3 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包括如下11项: a.耐温度性试验: b.耐候性试验: c.耐水性试验; d.耐湿性试验;

e.耐化学介质性试验: f.耐振动性试验; g.耐冲击性试验; h.耐磨损性试验; i.耐擦伤性试验: j.刚性试验; k.综合试验。 4 试验的一般条件 4.1 标准环境 试验的标准环境应符合GB 2918的有关规定。 4.2 试样 供试验用的试样,取自实际装配使用状态下的制品,在不影响制品性能的情 况下,亦可采用试验片,试验时模拟制品在汽车上的实用状态。 4.3 试样预处理 试样应从制造后至少放置24h的制品中随机抽取,并在试验前将试样按 4.1规定的环境放置不少于4h,再进行试验:如果需要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其它条件。4.4 试样数量 在无特殊规定时,试样数量,按表1确定。 5 试验方法

5.1 耐温度性试验 耐温度性试验是检查制品在高温、低温和高低温交变情况下的实际性能。5.1.1 试验的分类 试验分类按表2规定 5.1.2 适用条件分类 根据制品在汽车上安装的部位及相应的温度状况,适用条件分为如下十种,如表3所示。 5.1.3 试验温度 试验箱的温度,分别按表4、表5、表6的规定进行控制。

塑胶产品出货检查标准

一、目的 為產品質量檢查提供判斷合格是否的依據﹑產品接收的標准与產品Critical﹑Major﹑Minor缺限予以界定,此資料說明G/M產品一般外观的要求和准則。 二、圍 公司所有产品的出货檢查. 三、檢查標准(某种產品具体需檢查哪些項目,見相應作業指導書的規定) 1.外觀(包括包裝)抽樣檢查標準: a.按MIL-STD-105E單次正常抽樣標准進行. 致命: 0% 严重: 0.4% 轻微: 1.0% 若major或minor其中之一項超出接受圍便拒收. b.包装箱应用所规定的包装箱包装,不得用错箱,箱不得变形,破烂,现品票不得涂改并端正贴于箱的右中 央。 c.检查产品时无特殊规定检标准,一律参照检查标准书检查. 2.尺寸抽樣檢查標準. 依据基准书如實測尺寸5PCS不符合工程图纸或相应检查指导要求,不可以接受[客户有特棌放宽除外]. 3.功能試裝檢查: a.如有印刷/喷油附着力检测应按客户规定的测试标准及要求对表面进行附着力测试,不能有剥离脱色现象. b.对应的装配件进行试装,如有变形,间隙大,装配其他问题则判定为NG 4.重量檢查: 除有特別規定外,本公司重量檢查所得數据,僅供參考用. 5. 如有任何矛盾存在于通用标准,指导书和QC工程图之间,最终以客户签字的样板为准。 四.質量階級的定義(一﹑二級﹑三級表面) 一級表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直接能看到的表面.如: 頂部; 正面等. 二級表面: 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能看到的表面,如: 后部` 底部等. 三級表面: 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或根本看不到的表面.內部,表面隱藏部分等. 装件: 整个部件在组装成成品后看不見者或只有在拆机维修时能看見者,一般只要外观缺陷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均可接受。 五、檢测的環境條件 ?目測基本条件是正常裸眼(或纠正视力)单眼視力不小于1.0(无色盲). ?要求: ◆檢查距離 1.LOGO 10CM以与视窗部位,檢查距離为200MM; 2.浅色产品檢查距離为300MM; 3.深色产品檢查距離为500MM. ◆時間:3~5秒/遍(即检查某一部位,视线停留时间不超过3~5秒):其中产品视窗部位不少于5秒. ◆目測場地:無塵;不肮臟 ◆光源:日光燈1000± 200 Lux 且距离被检产品为1± 0.2M ◆檢查角度:垂直光源450或900(其中一级表面为450且摆动100,其它部件为 900).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ok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制定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塑胶件产品检验作业。 3.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管单位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 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定义 6.1缺点分类: a.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6.2塑胶不良描述: 6.2.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6.2.2、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6.2.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下陷。 6.2.4、水纹:射胶时留在产品表面的水波浪的纹路。 6.2.5、拉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产品表面造成的划痕。 6.2.6、变形:产品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6.2.7、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的位置。 6.2.8、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碳化发黑。 6.2.9、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6.210、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6.2.11、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2.12、混色: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产品本色不同的颜色。 6.2.13、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6.2.14、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6.2.15、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6.2.16、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6.2.17、油污(油痕):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包括脱模式剂),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6.2.18、气泡:透明产品内部形成的在中空。 6.2.19、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塑胶件表面线形痕迹。 6.3喷涂件不良描述: 6.3.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塑料制品专业审核指导书 (职业健康安全认证)

密级: 识别号:CQM/SZY-04-05001 控制状态:受控 分发号: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专业审核指导书 职业健康安全认证 塑料制品专业审核指导书 2003-01-15批准2003-01-15实施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发布 1.适用范围 本审核指导书是《中国方圆委方圆标志认证中心》认证程序和审核工作规范的支持性文件,适用于对塑料制品专业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 适用的法规、标准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J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16-1987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7-19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T4064-1983 《电器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原劳动部1996年3号令 原劳动部1998年10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1(39)号文 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 质技监局锅发1999第154号文 3.专业特点、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 3.1 塑料的分类 塑料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来说按其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功能塑料,按其受热所呈现的基本行为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其中: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不产生化学反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具有可塑性。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脂等。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溶性物质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受热时发生化学变化使线性分子结构的树脂转变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再一次受热时不再具有可塑性。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等。 3.2塑料配制及加工成型 塑料制品按其几何形状并结合用途,可分为管、膜、板、片、袋、容器、塑

塑料水杯制品的国家标准

塑料水杯制品的国家标准 前言 本标准是首次制订版。 本标准的编写根据GB/T1.1-2000及其相关规定,着眼于与ISO标准的接轨。其中部分参照了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及EN788:1994“适用于食品流通的包装袋——由复合膜制造的包装袋”,而主要依据则是我国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实际现状。 本标准是包装用复合膜、袋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各类已定结构和有特殊要求的包装用复合膜、袋在制订相应产品标准时,不得与本标准中的相应规定发生抵触。另,符合国家标准并不意味可割免法律义务。 本标准由全国复合膜制品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不同材料用不同方法制成的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共同事项。 注1:材料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塑料薄膜、涂层薄膜、纸张、金属箔等; 注2:方法指干法复合、湿法复合、挤出复合、共挤出复合等; 注3:复合膜由二种或二种以上材料组成。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装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GB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GB/T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 GB8809 塑料薄膜抗摆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968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10004 耐蒸煮复合膜、袋 GB/T10005 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 GB10006 塑料薄膜和片材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塑料制成品行业SWOT分析[1]

塑料制成品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全国塑料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塑料制品业为核心的“朝阳工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塑料行业的神圣使命由大变强,塑料加工机械位居世界第一,由设计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先进的自主开发强国;塑料合成树脂生产位居世界第一,由大量依靠进口逐步转为立足国内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塑料制品加工也位居世界第一,由低附加值产品加工提升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中国塑料加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多,已构建成若干个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产业集约度逐步升级;塑料工业的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从大国向先进强国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塑料工业是以塑料加工为核心,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在内的一个整体。“十二五”期间,面向全球的中国塑料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全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向逐步实现塑料工业由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挺进。 二、劣势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供求不平衡 塑料制品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导致的供求不平衡,表现为简单、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少。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以农业薄膜行业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2012年我国高、中、低档农膜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2%、38%和60%,但高档农膜所占比例依然只有2%,高中档农膜比例偏低的现状依然存在,距离发达国家高档农膜20%、中档农膜50%的结构还有较大差距。 (二)总体装备水平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多年来我国塑料加制品行业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更新先进设备,用国产先进设备武装企业的同时,还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产业规模已经上升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仍然存在装备水平偏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不能满足高层次消费与高技术领域的特种需求,也导致了在这些领域内

塑料制品检验标准(修改版)

塑料制品检验标准 1?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我司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采购商对我司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及外购塑胶制品。 3. 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技术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 定义 4.1缺陷 严重缺陷(CR):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存在严重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产品的使用功能丧失等, 主要缺陷(MAJ):产品的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 次要缺陷(MIN):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欠注----- 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毛边----- 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4凹痕凸起一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融接痕一一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水纹------ 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拉伤-------- 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划伤------ 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变形------ 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4.2.10顶白----- 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4.2.11异色----- 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4.2.12斑点----- 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4.2.13油污----- 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4.2.14烧焦----- 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4.2.15断裂----- 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4.2.16开裂----- 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4.2.17气泡----- 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4.2.18色差----- 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

塑料制品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59184389.html,) 塑料制品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中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产销量都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塑料制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约为20%。根据统计,2017年,我国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1年的12963家增加15350家,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期,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5584亿元增长至228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7.93%。 2018年1-8月,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426.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624.9亿元,同比增长0.8%。 二、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进出口情况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稳外贸”政策的提振作用,国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从795万吨增长至1173万吨;同期,塑

料制品出口额从234.68亿美元增长至398.1亿美元。总体看来,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出口将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8年3-6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6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18.5万吨,同比增长11.8%。2018年7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下降,2018年8-9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回升;2018年9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18.3万吨,同比增长23.2%。 2018年1-3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明显减少,2018年3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为25.30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2.5%。2018年4-6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呈增长趋势,2018年6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为39.6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3%。2018年7-9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回升,2018年9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为38.8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三、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地区分布情况 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并逐步形成了以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为核心产区,其他区域快速发展的格局。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前六个省市(浙江、广东、河南、湖北、江苏、四川)的市场占比超过全国市场的一半。其中,浙江省塑料制品产量为1,072.97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市场产量的13.90%,位居全国第一。未来,随着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行

塑料制品检验规范

Q/SF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Q/SF DLYF-0006-015 塑料制品检验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5-12 发布 2015-05-12实施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SF DLYF-0006-015 一、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我司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产品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生产中所需塑胶制品的成品及部件。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零部件,外购外协件须执行本标准,经研发部同意也允许执行供方的企业标准。 三、定义: 1、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定义为缺陷。 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Q/SF DLYF-0006-015 2.10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2.11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2.12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2.13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2.14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2.15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2.16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2.17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2.18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2.19 修饰不良—修除制件毛边、浇口不良,过切或未修除干净。 3 、表面等级 3.1 使用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编码指示塑胶制品不同等级的表面或区域,表面的重要程度用罗马数字分类区分,最终使用者目视频率用英文字母排列区分。 3.2 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3.3 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3.4 Ⅲ类:内部表面。 3.5 A面:最终使用者经常看得到的表面。

塑料件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 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照明:60W日光灯下。 视力: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塑壳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五金件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尺寸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 1.GBn84-80 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2.GBn85-80 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GBn86-80 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4.GBn87-80 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 5.GB3806-83 聚氯乙烯塑料凉鞋 6.GB3807-83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 7.GB3830-83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片) 8.GB4085-83 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塑料地板 9.GB4217-84 热塑性塑料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 10. GB4219-8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11. GB4220-8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12. GB4454-84 硬聚氯乙烯板材 13. GB4455-84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4. GB4456-84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5. GB5664-85 高密度聚乙烯单丝 16. GB5736-85 农药用钙塑瓦楞箱 17. GB5737-85 食品塑料周转箱 18. GB5738-85 饮料塑料周转箱 19. GB5739-85 啤酒塑料周转箱 20. GB5836-8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 21. GB6668-86 聚氯乙烯针织布基发泡人造革 22. ZBY28001-85 硬聚氯乙烯楼梯扶手 23. ZBY28002-85 酚醛胶布轴瓦 24. ZBY28003-85 食品包装用压延聚氯乙烯硬片 25. SG 8-67 聚氯乙烯塑料鞋底 26. SG 22-73 电缆工业用办聚氯乙烯塑料 27. SG 78-74 硬聚氯乙烯管材 28. SG 79-74 软聚氯乙烯管材 29. SG 80-75 聚乙烯管材 30. SG 83-75 聚氯乙烯人造革 31. HG2-821-75 珠光有机玻璃板材 32. SG124-77 珠光有机玻璃纽扣 33. SG125-77 塑料纽扣 34. JB1256-77 6020聚酯薄膜 35. SG187-80 聚四氟乙烯薄膜 36. SG188-80 聚四氟乙烯棒 37. SG189-80 聚四氟乙烯管 38. SG190-80 聚四氟乙烯板 39. SG212-80 硬质聚氯乙烯泡沫板材 40. SG213-80 聚丙烯纺织袋 41. SG214-80 混凝土轨枕用聚氯乙烯垫片 42. LY218-80 塑料贴面板 43. SG224-81 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膜) 44. SG232-81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 45. SG233-81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装材料 46. SG234-81 塑料打包带

塑料制品的检测方法

密度和相对密度 ASTM D792, ISO 1183 试验范围 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比重是在23°C下,一定体积物质的质量与相同体积 去离子水质量之比. 比重和密度至关重要. 因为塑料是以每磅为基础售出的,而 低密度或低比重意味着每榜重量含更多的材料或 试验方法 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方法A和方法B. 更为普遍的是方法A, 可用于片材、棒型材料、管型材料和注塑颗粒中. 方法A 中, 将试样称量, 用小锤和金属丝使试样完全浸于23°C的蒸馏水中, 再次称量. 算出密度和比重. 试样规格 任何方便的规格都可使用. 试验数据 比重=a/[(a+w)-b] a =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 b =试样和小锤(若被使用)在水中的质量 w =完全浸没的小锤(若被使用)和部分浸没的金属丝质量 密度(kg/m3)=比重×997.6 吸水性(24小时/平衡) ASTM D570 试验范围 吸水性是用来确定在规定条件下被吸收的水的总量的. 影响吸水性的因素有: 塑料的类型、使用的添加剂、温度以及暴露时间. 试验方法 吸水性试验中, 将试样在规定温度的烘箱里烘干规定时间, 移至干燥器冷却, 冷却完毕后,立即称重. 将试样规定条件下浸于水中, 通常是在23°C下浸泡24小时或直到平衡. 将试样取出, 用lint free cloth 擦干, 称重. 试样规格 用直径2英寸, 0.25英寸厚的圆形试样 试验数据 吸水性用增重百分比来表示.

吸水百分率=[(浸水后质量- 浸水前质量) / 浸水前质量] x 100 透湿性 ASTM E96 试验范围 本实验评价了半透性和渗透性试样的水蒸气透过能力. 透湿性的数据可被制造商和设 计者所用, 在包装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试验方法 在实验杯中充满蒸馏水, 试样与水之间留有一个小缝隙(0.75" 到0.25"). 为了使水除了 渗进试样外无其他损失,将试验杯密封起来. 称仪器的初始重量, 然后过一段时间, 称重 一次, 直到结果接近线性. 为保证全部的重量损失是由于水蒸气渗进试样而造成的, 一定要谨慎. 试验规格 经常使用4×4英寸试样,因为试验需要与液体容器很好的吻合. 试验数据 重量-时间图或透湿百分率-时间图 剥离试验 ASTM D903, D1876, D3167 试验范围 剥离试验测量将粘合表面扯离试样时拉力的强度. 它对黏合剂、粘合带以及其他连接方法的评价有 着重要的意义. 试验方法 测量试样的厚度, 将试样置于普通检验器的固定装置中. 用规定的速度拉试样, 直到试样的一部分 或粘合层破坏为止. 破坏的类型分为内聚破坏、密着破坏和基质破坏.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 HWJS—70 04 第 2 版 第0 次 修改 生效 日期 受控分发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及喷涂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塑料件制成的电子产品(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的检验与验收。 2.参照文件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内容: 3.1术语: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 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 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 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 生多余的料 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 象。 11)油丝:油痕,加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式剂) 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

批准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制定人签名批准日期审核日期制定日期 第2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HWMQ—第 2 版 第次 修改生效 日期 受控分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塑料制品行业概况..................................................................................................................... - 1 - 二、塑料制品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 - 1 - (1)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历年出口额及主要出口对象 (1) (2)塑料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介绍 (3) (3)塑料制品行业海外市场需求分析 (4) 三、阿里巴巴塑料制品行业买家特征分析 ..................................................................................... - 4 - (1)近一年买家洲区来源分布 (5) (2)近一年买家询盘来源分布 (5) (3)买家数量和询盘数量变化对比 (5) (4)询盘TOP20国家09年1-11月相比08年1-11月变化情况 (5) (5)近半年买家活跃度 (6) (6)"塑料制品"行业买家反馈数量TOP5国家/地区 (6) (7)"塑料制品"行业"行业TOP关键词 (8) (8)关搜推广排名与自然排名效果对比 (9) (9)阿里巴巴"塑料制品"行业买家代表(部分) (9) (10)阿里巴巴买家数、海外访问量持续增长 (10)

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

深圳市小樱桃实业有限公司塑料外壳来料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YXT-WI-QCD-23 版本号:A1 生效日期:2015年10月14日 编制人:编制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工作文件版本: A1 题目: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页数: 第 2 页(共 6 页) 文件修订目录表 次序原版本新版本文件修改栏修订人生效日期 1 A0 第一版本发放(ISO9001:2008版)郭华2014年5月15日 2 A0 A1 更改测试项目4.4 黄瀚明2015年10月14日 部门评审/发放管理栏: ?行政人事部?业务部?采购部?生产部 ?开发部?品质部?工程部?财务部 ?计划部?仓库

工作文件 版本: A1 题目: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 页数: 第 3 页 (共 6 页) 1. 目的 本文件针对来料提供检验标准及判定依据,并为保证最终来料的外壳符合本公司品质要求和客户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使用的塑胶来料。 3. 定义 3.1 界面定义 3.1.1 A 面:产品放置于桌面眼睛直接可以目视的面,一般为产品的正上面和LED 面 3.1.2 B 面:客户稍微 3.2 缺陷定义 3.2.1 异色点:出现与整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多出现白点、黑点、褐色点。 3.2.2 缩水:表面凹痕,常见于胶位厚的地方。是由于射出压力胶量不足,射胶时间不够 , 模温过高所致 3.2.3 气泡:制成品内中气影:塑胶件表面有雾状痕迹。常出现在水口附近。是由于压力小 或速度快所造成。空有空气。夹气、排气不良所造成的 3.2.4 多胶:塑胶件局部多一些胶,凸起。是由于模具某处少一点、有凹陷或断针、爆裂所 致。 3.2.5 变形:所啤的塑胶件平面不平或与所配的部件相装配不合适,常常是由于啤得太快, 注塑速度太快、冷却时间太短所造成,或是啤工取下啤件时用力方向不当所致,或模具故障。 A 面 A 面 B 面 B 面 D 面 C 面

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

附 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 号)相关规定,分地区、分领域、分阶段对部分塑料制品实行禁限管理,2020年涉及的禁限部分品类细化标准如下: 一、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且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适用范围参照GB/T 21661《塑料购物袋》标准。 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且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适用范围和地膜厚度、力学性能指标参照GB 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 三、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用泡沫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四、一次性塑料棉签 以塑料棒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签,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 五、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如沐浴剂、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等)和牙膏、牙粉。 六、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禁止以纳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管理的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七、不可降解塑料袋

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展会活动等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八、一次性塑料餐具 餐饮堂食服务中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不包括预包装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九、一次性塑料吸管 餐饮服务中用于吸饮液态食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包括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上自带的塑料吸管。 十、其他 细化标准将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更新调整。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地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塑料加工工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潜力较大.2008年以来,受原料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限塑令”、劳动法实施以及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沿海塑料加工业发达地区地增长放缓.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塑料制品行业总体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各项经济指标看,总体发展态势令人乐观. 塑料在家电行业中地应用和发展趋势 塑料大体上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盒热固性塑料三种.通用塑料包括聚丙烯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2010-08-26 09:201.GBn84-80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2.GBn85-80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GBn86-80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4.GBn87-80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 5.GB3806-83聚氯乙烯塑料凉鞋 6.GB3807-83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 7.GB3830-83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片) 8.GB4085-83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塑料地板 9.GB4217-84热塑性塑料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 10.GB4219-8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11.GB4220-8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12.GB4454-84硬聚氯乙烯板材 13.GB4455-84农业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4.GB4456-84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5.GB5664-85高密度聚乙烯单丝 16.GB5736-85农药用钙塑瓦楞箱 17.GB5737-85食品塑料周转箱 18.GB5738-85饮料塑料周转箱

19.GB5739-85啤酒塑料周转箱 20.GB5836-8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 21.GB6668-86聚氯乙烯针织布基发泡人造革 22.ZBY28001-85硬聚氯乙烯楼梯扶手 23.ZBY28002-85酚醛胶布轴瓦 24.ZBY28003-85食品包装用压延聚氯乙烯硬片 25.SG 8-67聚氯乙烯塑料鞋底 26.SG 22-73电缆工业用办聚氯乙烯塑料 27.SG 78-74硬聚氯乙烯管材 28.SG 79-74软聚氯乙烯管材 29.SG 80-75聚乙烯管材 30.SG 83-75聚氯乙烯人造革 31.HG2-821-75珠光有机玻璃板材 32.SG124-77珠光有机玻璃纽扣 33.SG125-77塑料纽扣 34.JB1256-77 6020聚酯薄膜 35.SG187-80聚四氟乙烯薄膜 36.SG188-80聚四氟乙烯棒 37.SG189-80聚四氟乙烯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