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艺术--漆器、瓷器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漆器制作教案

漆器制作教案教案标题:漆器制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漆器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手工艺术能力;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内容:1. 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2. 漆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3. 漆器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4. 学生实践漆器制作。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一些漆器作品,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漆器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漆、木制品、刷子等。
2. 解释漆器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如底漆、上色、贴饰等。
第三步:示范演示(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进行漆器制作的示范,包括底漆的涂抹、上色的技巧等。
2. 同时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学生实践(4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漆器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根据示范的步骤和要求,开始制作自己的漆器作品。
3.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漆器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3. 总结漆器制作的要点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手工艺术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制作、是否掌握了基本工艺和技巧等。
2. 学生漆器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 学生对漆器制作过程和技巧的理解和总结。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漆器制作师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漆器制作的技艺和传统。
2. 组织学生参观漆器制作工坊或博物馆,增加学生对漆器的认识和欣赏。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漆器,并组织展览或分享会,展示学生的成果和交流经验。
美术漆器教案

美术漆器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漆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漆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2. 掌握基本的漆器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漆器的介绍a. 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b. 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c. 漆器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2. 漆器绘画技巧a. 漆器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b. 漆器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c. 漆器绘画的表现风格和特点3. 漆器创作实践a. 学生进行简单的漆器绘画实践,如绘制小饰品或小盒子b.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样式进行创作c.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漆器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漆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漆器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3. 技巧演示:展示漆器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颜料进行绘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漆器绘画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5. 创作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6.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漆器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资源:1. 漆器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2. 漆器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漆笔、颜料、漆器底材等3. 学生创作作品的展示空间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2.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3. 学生对漆器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工艺品展览,深入了解漆器的艺术价值和发展趋势。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漆器绘画创作,如绘制大型漆器盒或屏风。
3. 引导学生进行漆器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漆器艺术。
教案撰写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确保教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漆器工艺教案

漆器工艺教案教案标题:漆器工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漆器工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漆器工艺的基本材料、工具和技巧。
3. 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漆器工艺的历史和发展概述。
2. 漆器工艺的材料和工具介绍。
3. 漆器工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4. 漆器工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步骤:第一课:漆器工艺的历史和发展概述1. 引入漆器工艺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并展示一些著名的漆器作品。
2. 介绍漆器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传统技巧。
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不同时期漆器工艺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漆器工艺的材料和工具介绍1. 介绍漆器制作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漆、木材、金属等。
2. 示范和演示常用的漆器工具,如刷子、刀具等。
3. 给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漆器制作材料和工具,并让学生尝试使用。
第三课:漆器工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1. 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技巧,如上漆、打磨、绘画等。
2. 示范和演示漆器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木材准备、底漆涂刷、图案描绘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漆器工艺品。
第四课:漆器工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漆器工艺品,并进行互相欣赏。
2. 引导学生评论和评价漆器工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路。
3. 分组讨论漆器工艺作品的创新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漆器工艺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漆器工艺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实施、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漆器工艺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漆器工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真实的漆器制作材料和工具。
3. 学生制作漆器工艺品所需的木材、漆、笔刷等材料。
教学延伸:1. 参观当地的漆器工艺展览或工坊,了解更多漆器工艺制作的实践经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

用?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
鬹、瓶、杯) 2、赏析作品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3、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小学美术《瓷器》教案

2.教学难点
-瓷器制作工艺的细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瓷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如釉料配比、烧制温度等。
-瓷器分类与鉴赏:学生可能对瓷器的种类和风格辨别存在困难,难以把握不同瓷器品种的特点。
-创作实践:学生在动手制作瓷器作品时,可能会遇到技术操作难题,如拉坯不均匀、上釉不均匀等。
举例:针对瓷器制作工艺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参与配制釉料、观察烧制过程,从而加深对工艺细节的理解。在瓷器分类与鉴赏方面,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瓷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各类瓷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在创作实践中,教师应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鼓励学生反复实践,掌握制作技巧,克服操作难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瓷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瓷器的定义与历史:了解瓷器在我国传统工艺中的地位,掌握瓷器的发展简史。
-瓷器的制作工艺与特点:掌握瓷器制作的基本流程,了解不同瓷器品种的特点。
-瓷器的分类与鉴赏: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瓷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创作一件简单的瓷器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创作瓷器作品,培养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学美术《瓷器》教案

然而,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瓷器的基本概念。瓷器是一种以高岭土、瓷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上釉、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制品。瓷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一款精美的青花瓷器,分析它的造型、装饰和色彩,了解瓷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展现艺术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瓷器的基本知识,了解瓷器制作工艺,学会运用彩绘、雕刻等技法创作瓷器作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分析瓷器作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和创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小学美术《瓷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陶瓷艺术》中的《瓷器》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瓷器的历史及制作工艺,认识瓷器的特点;2.观赏和分析瓷器作品,感受瓷器艺术的魅力;3.学习运用彩绘、雕刻等技法创作瓷器作品;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瓷器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中班幼儿美术手工瓷器教案

中班幼儿美术手工瓷器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幼儿美术手工瓷器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瓷器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干胶纸2. 颜料和画笔3. 瓷器(可以使用陶瓷碟子、杯子等)4. 水杯和水5. 毛巾和纸巾6. 干净的桌子和椅子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与幼儿一起观察和欣赏不同种类的瓷器,引发幼儿对瓷器的兴趣。
-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瓷器?你们喜欢哪种瓷器?为什么?2. 示范与讲解(10分钟):- 展示一张不干胶纸,让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上面进行涂抹。
- 解释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涂抹。
- 解释瓷器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瓷器上进行涂抹。
3. 实践操作(25分钟):- 每个幼儿分发一块瓷器和一张不干胶纸。
- 引导幼儿将不干胶纸贴在瓷器的表面,确保贴合紧密。
- 鼓励幼儿使用画笔和颜料在不干胶纸上进行涂抹和创作。
- 提醒幼儿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形状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清洁与整理(5分钟):- 帮助幼儿清洁双手和画笔,使用毛巾和纸巾擦干瓷器表面的水分。
- 将瓷器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晾干。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作品的特点和想法。
-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 提醒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教学延伸:- 邀请幼儿参观当地的陶瓷艺术工作室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瓷器,如黏土、彩绘等。
- 组织幼儿参与美术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瓷器作品,并与家长共同欣赏。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瓷器制作的理解和体验。
-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估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艺术---漆器、瓷器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汪涛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征并用它美化装饰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
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史上
光辉的第一页。
一、漆器的定义: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工艺品等称
为“漆器”。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脱胎漆器:用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糊贴在泥、木或石膏制成的内胎上,
裱贴若干层后,形成外胎;然后脱去内胎,以中心空虚的外胎作为胎骨,经过上
灰、涂漆、打磨、装饰等工序制成的漆器。)
1. 漆器的特点: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用它作涂料,不怕酸碱、
耐潮、耐高温、耐腐蚀、防虫防蛀等。
2.中国五大著名漆器:扬州漆器,成都漆器,北京漆器,福建漆器,阳江漆
器。
3.漆器的主色调: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我们看到的漆器作品,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生:红和黑。
红与黑始终占据着最主导的地位,成为中国漆器永不褪色的标志和象征色彩。
沉寂冷静的黑色和活泼跳跃的红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沉
稳大气,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成为我们民族色彩的象征,上海
世博会中国馆的颜色就是典型的中国红。
4.赏析作品:1993年10月20日我国邮政发行一套《中国古代漆器》特种邮
票(1993--14),全套四枚,分别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战国时期、元朝和清
朝时期漆器精品。
(1)《新石器时代朱漆木碗》
(2)《战国时期彩绘乐舞鸳鸯形盒》
(3)《元代剔红紫萼圆盘 》
(4)《清代脱胎菊瓣形朱漆盒》
(5)《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
漆器。从图片上看,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
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音色也非常好听。
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防蛀,防虫,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先涂上漆,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贴在
琴的表面,再涂上生漆,使漆的高度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直到纹样和琴
面一致,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
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
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
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瓷器是由陶器
发展而来。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
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斗彩。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
石英等)和化工原料按比例配置而成,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烧制
而成。
陶与瓷的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陶器烧制的原料为黏土和沙土,瓷器烧制原料为高岭
土、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原料。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度-1000度,瓷器的烧制温度
在1200度以上。
3.陶器质地疏松 有一定的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我国的陶瓷装饰是世界陶瓷美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釉上彩和釉下彩犹
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
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一、什么叫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瓷器素坯上直接施彩,再施以透明釉或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
高温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一般都在1250℃以
上)才能产生所应有的效果。釉下彩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
1.青花是釉下用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
上下)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
2.五彩是黄、青、白、红和黑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金、
木、水、火、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在明
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
3.釉里红是釉下彩绘的一种颜色,又名“釉下红”。 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铜
元素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
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中一次烧成。
二、什么叫釉上彩?
在陶瓷器件釉面上(不是陶瓷坯体上)进行彩饰并经低温(约650-850℃)彩
烧,使画面牢固附着釉面的装饰方法称为釉上彩。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
绘,再 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三、什么叫斗彩?
简单说,釉下彩加釉上彩就叫斗彩。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
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然后再次
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利用画面遮盖器皿上的针孔、黑点等毛病。
四、赏析作品:
1.《羊形烛台》:长30.5厘米,高25厘米,烛台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张口、双
角绕耳弯曲、额上有一圆孔,可用于插烛。羊躯肥壮,脊背长毛分披,腰间划双
翼,四肢卷曲。其胎质灰白,青釉绿中微微泛黄。该羊形烛台,造型设计巧妙,
装饰手法夸张醒目。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2.《孩儿枕》:长 30cm,宽 11.8cm。孩儿的背用作枕面,孩儿伏卧在床榻上,
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孩儿身穿长衣坎肩,床榻边
压印花纹。枕身釉为牙黄色,孩儿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儿童形象刻画细
腻传神,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是中国古代瓷器中
的珍品。(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此枕以儿童
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
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不仅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3.《邢窑白瓷穿带壶》: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
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
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
4. 《元代青花梅瓶》: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
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
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
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1)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
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
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
镇馆之宝。
(2)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
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
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
生:韩信——落寞,艄公——悠闲,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非常精彩,整
个花瓶装饰饱满,繁而不乱,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
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
因为战功赫赫,被调往云南驻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
沐英死后,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埋葬在将军山下。作为随葬品,梅瓶具有
镇墓辟邪的作用。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所以非常珍
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
最高价2.6个亿。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
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了
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美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
迷人的魅力,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技术
的水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它是世界美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通性和独特性,直到今天
它们都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舞台,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还在不断地
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