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

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

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

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

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

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

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

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

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

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

——“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

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

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

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

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

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

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

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

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

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

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

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

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

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

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

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

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

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

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

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

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

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

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

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

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

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

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

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

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

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

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

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

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

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

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

《命若琴弦》史铁生阅读答案

(1)(5分)

答案:选D项给3分,选A项给2分,选B项给1

分。选CE不给分。

解析:B项中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

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

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白低后的失落乃至

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

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

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

明了他们对眼瞎的接受并积极奋斗。

(2)(6分)

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

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

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

(3)(6分)

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

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

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

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

③技艺精彩,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

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4)(8分)

(一)(4分)“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

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

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

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

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

承给下一代。

(二)(4分)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

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

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

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

强地活下去。

《老海棠树》史铁生阅读答案

《老海棠树》史铁生阅读答案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

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 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

《命若琴弦》教案(用)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概括故事情节 1.字音 躜动野山坳叨咕鹞鹰瑟瑟 莽苍憔悴孱弱篝火 2.请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3.老瞎子和小瞎子最初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结合原文来回答。 4.当弦断了,追求湮灭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五、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过渡语:“命若琴弦”生命是何其庄重,琴弦是何其卑微,细细琴弦如何承载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史铁生《八子》阅读答案

八子(节选) 史铁生 ①童年的伙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八子。 ②几十年来,不止一次,我在梦中又穿过那条细长的小巷去找八子。八子家就在那儿。梦中我看见八子还在那片空地上疯跑,领一群孩子呐喊着向那山似的煤堆上冲锋,八子穿的还是他姐姐穿剩下的那条碎花裤子。 ③八子兄弟姐妹一共十个。一般情况,新衣裳总是一、三、五、七、九先穿,穿小了,由排双数的继承。老七是个姐,故继承一事常让八子烦恼。好在那时无论男女,衣装多是灰、蓝二色,八子所以还能坦然。只那一条碎花裤子让他倍感羞辱。那裤子紫地白花,七子一向珍爱还有点舍不得给,八子心说谢天谢地最好还是你自个儿留着穿。可是母亲不依,冲七子喊:“你穿着小了,八子不穿谁穿?”七、八于是齐声叹气。(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八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以至蹲在地上用肥大的衣襟盖住双腿,半天不敢起来,光是笑。八子的笑毫无杂质,完全是承认的表情,完全是接受的态度,意思是:没错儿,换了别人我也会笑他的,可惜这回是我。 ④大伙笑一回也就完了,惟有一个可怕的孩子不依不饶。(这孩子,姑且叫他K吧;我在《务虚笔记》里写过,他矮小枯瘦但所有的孩子都怕他。他有一种天赋本领,能够准确区分孩子们的性格强弱,并据此经常地给他们排排座次——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以及我不跟谁好——于是,孩子们便都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K平时最怵八子,八子身后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哥;K因此常把八子排在“我第一跟你好”的位置。然而八子独立独行,对K的威势从不在意,对K的拉拢也不领情。如今想来,K一定是对八子记恨在心,但苦于无计可施。这下机会来了——因为那条花裤子,K敏觉到降服八子的时机到了。k最具这方面才能,看见谁的弱点立刻即知怎样利用。拉拢不成就要打击,K生来就懂。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说:“男生站左排,女生站右排。”K就喊:“八子也站右排吧?”引得哄堂大笑,所有的目光一齐射向八子。再比如一群孩子正跟八子玩得火热,K踅步旁观,冷不丁捡其中最懦弱的一个说:“你干嘛不也穿条花裤子呀?”最懦弱的一个发一下懵,便困窘地退到一旁。(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次懦弱的一个便也犹犹豫豫地离开了八子。我说过我生性懦弱,我不是那个最,就是那个次。我惶惶然离开八子,向k靠拢,心中竟跳出一个卑鄙的希望:也许,k因此可以把“跟我好”的位置往前排一排。 ⑤K就是这样孤立对手的,拉拢或打击,天生的本事,八子身后再有多少哥也是白搭。你甚至说不清道不白就已败在K的手下,你不得不佩服K。你不得不承认那也是一种天才。那个矮小枯瘦的K,当时才只有十一、二岁!他如今在哪儿?这个我童年的惧怕,如今在哪儿?时至今日我也还是弄不大懂,他那恶毒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所经之处仍然常能见到K的影子,所以我在《务虚笔记》中说过: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 ⑥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向K靠拢,但目光却羡慕地投向八子——八子仍在树上快乐地攀爬,在房顶上自由地蹦跳,在那片开阔的空地上风似地飞跑,独自玩得投入。我记得,这时K的脸上全是忌恨,转而恼怒。终于他又喊了:“花裤子!臭美妞!”(C)怯懦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花裤子!臭美妞!”八子站在高高的煤堆上,脸上的羞惭已不那么纯粹,似乎也有了畏怯,疑虑,或是忧哀。 ⑦因为那条花裤子,我记得,八子也几乎被那个可怕的孩子打倒。 ⑧八子要求母亲,“这裤子还是让我姐穿吧,我穿我六哥那条黑的。”母亲说:“那你六哥呢?”八子说:“您给他做条新的。”母亲说:“嘿这孩子,什么时候挑起穿戴来了?边儿去!”

史铁生赏析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赏析 对于史铁生,我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然而对其作品也就只读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命若琴弦》。直到我从一名师范学校的老师转成一名高中教师,带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我与地坛》两个片段,我才被他彻底地征服了。对于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一直是拒绝的,觉得一个残疾人的文章,必然自怨自艾,带着自己身体残疾的深深烙印,不能从正常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所以,每次打开高中语文课本,翻到《我与地坛》时,我都毫不犹豫地掀了过去,不愿意让视线稍作停留。直到有一天,那本书上所有的文章都读遍了,又无其它可读的书,百无聊赖中,实在无事可做,只好掀到那篇文章,极不情愿地看去。一看之下,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文中作者对待失落的沉静态度,对苦难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宛如一阵清新的风,轻轻拂过心田,在我的心头荡起久久不息的涟漪。 文章开篇写“我”与地坛的相遇。这是一场不平凡的相遇。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与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相遇了,一个在青春花季忽然残废了双腿,一个曾经琉璃朱瓦,玉砌雕阑,如今却朱红剥落,断壁残垣横陈。有过同样喧嚣的过去,都遭遇着同样失落失意的现在,弥漫在“我”与地坛间的是淡淡的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味道。不一样的是,虽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内蕴与气质。一个烦躁,一个沉静,一个逃避,一个从容。由此注定这是一次最为倾心的相遇。作者说有一种宿命的味道。他家离地坛很近,自从他的祖母年轻时带着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地坛不远的地方,中间搬过几次家,可越搬离地坛越近,所以作者认为:“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了四百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千年难逢的一次相遇,如同步履艰难辛酸疲惫的浪子邂逅了优雅大度铅华尽褪的女人,心仪与欣赏紧跟着相遇的脚步不动声色地溶入心中。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相遇的镜头吧:“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接下来写我与地坛的相识相伴,相知相溶。地坛于“我”已不是简单的一座荒废的古园,不是冰冷的非生命的存在,它是良师,是挚友,是母亲。 园中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存在的坦荡而自在,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索索片刻不停。”满园子的生物就这样执著热烈地生活着,有滋有味的存在着,动物和植物们尚且充满生命的活力,作为万物灵长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索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由此我又进一步想到:“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他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作者的眼睛中,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再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了。死都不可怕了,那么相对于死,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自身的残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在这样不断的思索中,“我”才由失意走向振奋,由烦躁走向沉静,由脆弱走向坚强,由年轻走向成熟,地坛教会“我”宗教般地通过它走向令一个世界。 地坛不单单像良师般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让我受到许多人生启迪,它更像一个挚友,时时刻刻陪伴着我。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那个园子,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没处可去时,我便一天到晚耗在园子里,跟上、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

《命若琴弦》阅读练习及答案-命若琴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方圆几百上千里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一老一少 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 么跟我说。” ③“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 才能去抓那付药。” ④“你信不信?” ⑤“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⑥“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⑦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 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⑧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 药方就在琴槽里。 ⑨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 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 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 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 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 孟姜女。”满场立刻 ..鸦雀无声。 ⑩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 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 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系列—史铁生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阅读系列—史铁生选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鹤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

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生命意识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生命意识 姓名:廖晨学号:12228135 班级:122281 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这是史铁生对生命过程的价值的总结,而这过程又必须是“残缺”的,因为苦难成为人生之必要,欲望成为人生之必需,抗争成为人生之必然。惟如此,生命才能由被动而主动,由痛苦而快乐,由磨难而幸福。史铁生的“残缺观”在对人类生命的考察和追问中凸显着生命的演变过程,生命的“残缺”正是生命过程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史铁生;散文;生命意识; 1.引言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独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发表的主要散文集有《我与地坛》、《自言自语》、《史铁生作品集》等。他的散文境界博大,触及到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其作品既充满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又激荡着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史铁生那沉湎而又执着的生命理念和生命哲思,给无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以温馨的慰藉和积极的勉励。 2.对生命意识的思索 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艺术与哲学的发展过程可说是同步的。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玩乐的艺人”。[1]史铁生以其特有的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文风,敏感而博大的心胸闪耀出深邃而澄明的智慧之光,以最真诚的语言逼近哲学,成为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2]这也是对他作品最好的注释。一、直面生与死“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3]这是人所具有的三种根本困境之一。求生避死是所有生物共同的本能,但动物没有死亡意识,惟有人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的意义。但当死亡离我们感觉很遥远时我们可能会淡化它,甚至漠视它。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对于21岁的史铁生来说,是跌入了黑暗的地狱,生活将一个不容逃避的“生与死”的问题非常冷酷的摆在了他的面前,死亡向他展开了美丽的诱惑。那一年身体的残疾把他永远的送到了轮椅上。那时的他,正是血气方刚、生机勃勃的年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渴望与追求,想去创造、去追求他所喜欢的东西。可是命运却给他一个“特殊的安排与照顾”,他在延安清平湾插队的日子里,虽然感到腰腿疼,但并没有在意,仍然起早摸黑地给队里喂牛,精心照顾着老黑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你会发现这个命其实是一种希望。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请慢慢欣赏吧。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1、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史铁生《命若琴弦》 2、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史铁生《命若琴弦》 3、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史铁生《命若琴弦》 4、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5、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谈不响。——史铁生《命若琴弦》 6、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象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史铁生《命若琴弦》 7、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去。——史铁生《命若琴弦》

8、天底下的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我就没听您说过,什么跟咱们有关系。——史铁生《命若琴弦》 9、只要你注意到了人性的种种丑恶,肉身的种种限制,你就是在谛听或仰望那更为高贵的消息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10、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史铁生《命若琴弦》 11、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的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史铁生《命若琴弦》 12、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史铁生《命若琴弦》 13、看来他懂,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命若琴弦》 14、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

史铁生《第一次盼望》阅读理解 含答案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选自《史铁生散文集》有删改 【且读且思】 1.本文在写作上与课文有相似之处,请指出其中的相似点(两点即可)。 2. 如何评价选文中的母亲? 第一次盼望 1. ①平实的叙述、语言朴实、平实的语言。②字里行间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母亲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她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满怀歉意。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母亲形象。

史铁生《老海棠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 姓名:罗军学号: 12228139 班级: 122281 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当代散文确乎出现了一个创作热潮,而伴随着整个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理性苏醒显然是其内在动力。许多作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表达了对人的人文情怀。但与一般作家不同的是,史铁生的人文情怀开始于对自身困境的突围,缘于自己真实的生存体验,并充满了对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热切关注。 【关键词】:史铁生;散文;自然;洗礼;人文情怀;母爱;地坛;思考;和谐社会 1.引言 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而史铁生笔下的人文情怀更强调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2.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的影响因素 史铁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不幸瘫痪返回北京医疗,在人生风华正茂且富有激情的时代下,然而自己却遭受这样的打击,也正因此他曾一度生活在哀痛于自暴自弃之中惶惶不可度日。他的脾气也是反复多变的,着实不仅深深的伤害了自己,更令最爱他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在每日每夜的反复思考于纠结中,他最终走出了命运的深渊中,开始对整个人生从新规划,以及用一种人文情怀的去认识事物。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3.史铁生.散文中的人文情怀构成

史铁生《命若琴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摇,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准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费动得显著。他蹒蹒珊珊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 “他说让您雨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墩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表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能能群山,天地之间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衷。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鵝鹰…..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残疾人史铁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残疾人史铁生 多年前,第一次去拜访史铁生。曾经为之做过长久的准备,首先是读过他的好小说,尤 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再是听人叙述他坎坷的经历以及他的为人,然后就与他开始了 通信。他的信写得很好,以那种简单明白的语言论及小说的艺术。这一切,都使人对他怀着神圣的想象,觉着自己的凡俗。 其实,在这一切之前,我是见过他一面的。那是1980年,有朋友推他来文学讲习所听课,我们还握了手。但印象是模糊的,觉着似乎是一个腼腆的青年。 那次去看他,是到国子监的路上,已经到了雍和宫大街,要躲过史铁生,就躲不过去了 似的。否则,还是要推迟。因为这个见面是那么重大,叫人觉得有着遥远的距离,总也走不 近,总也做不好准备。现在,却兀自到了眼前,无法回头了。 那天是星期天,他家里人挺多,妹妹妹夫都回来了,在外间做饭,里间是史铁生的房间,生着铁皮的烟囱炉,有着一股日常居家的温暖气氛。他说起上回在讲习所的见面,说我那时候特别瘦。我说那时在北京生活,必须吃大量的面食,我很不习惯。他就说,面食里的饺子 还是可以的。然后又说到了北京的大白菜,整整一冬天,主要就是吃它,也是个问题。他说,那么包饺子呢?最后,我们要走,他不让,拉住我们说:别走,今天我们家吃饺子。 就这样,这一次见面,我们基本上在说饺子。当时不觉得,过后想想却觉得意外。因为,像史铁生这样,坐在轮椅上,是有权利说许多高深的哲理,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存在 的真谛。他说什么我们都会相信,也会感动,可是,他只是说饺子。 后来,他的家就成了最经常去的地方。他的家和所有的家一样,生活照常进行,你完全 不必像歌里唱的那样,“多给一点爱”,你也完全不必有那些戏剧性的想头,以为在那里会得到灵魂的升华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脚走路,他用轮子走路。你所以去敲他的门,只是想同他 聊天。你所以更喜欢同他聊天,是因为他有好的头脑 ....,以及非常好的天性 ....,这两条都是使人愉快的方面。 要说史铁生教育你,就在这地方,那就是真实。可我们依然不要忘记,史铁生确实是一名截瘫者,他抵达真实的路径要比健康人曲折。许多事情,他是以心智去体验,而不是感官。那么,你就可以了解,史铁生与这个世界所建立起的真实这一层关系的含意,他的日常化里的理性力量。 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次,与他聊天,聊到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引导语:《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史铁生,而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欢迎阅读!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着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时,而那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而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下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这也是为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那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动力,而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

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给自已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也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候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跌宕起伏,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说清命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而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或者比作一首歌或一台戏,而作家史铁生却用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哲思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若琴弦。 故事的开端这样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这里的老少两个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老瞎子是师傅,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他自己的师傅的叮嘱: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把琴槽打开,取出里面治眼瞎的药方,然后重见光明。为了这个平生夙愿,老瞎子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说不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而作为徒弟的小瞎子就没有师傅那耐性了,他一会儿追野兔,一会儿听电匣子里的广播,特别是到了野羊坳后还被小姑娘兰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说书弹琴上。终于随着最后一声琴响,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弦断了。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药方去抓药,却被告知所谓的药方竟是一张白纸。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里找到了因兰秀儿出嫁而伤心欲绝的小瞎子,告诉他要弹够一千二百根弦

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秋天的怀念3篇

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秋天的怀念3篇 史铁生的作品中洋溢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精神,尤其是对基督教文化的言说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下面是有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欢迎参阅。 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没有生活很久很久以前并且忘记了是在哪儿,在我开始梦想写小说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说过:“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时我年少幼稚不大听得懂这句话,心想可有人不是在生活中吗?“没有生活”是不是说没有出生或者已经谢世?那样的话当然是没法儿写作,可这还用说么?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句近乎金科玉律的话我还是不大听得懂,到底什么叫“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底是指什么?

命若琴弦

目录 一、探索生命的密码 (1) 二、象征主义为读者留下了遐思 (3) 三、虚无飘渺的希望让读者领略了悲凉 (3) 四、顿悟于极限让读者体会到了凄苦 (4) 五、满足于“优哉游哉”是对人自身的超越 (5) 六、“情”会让人“着魔” (6) 七、美丽的谎言与勇气同样美丽 (7) 参考文献 (8)

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解读 摘要:小说《命若琴弦》讲述了一老一少两个说书人,两个人物两种人生,表面上看一个是早晨,一个是黄昏,但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两者命运的延续和重合:老瞎子是小瞎子的未来,小瞎子是老瞎子的过去,他们就像人生的两个半圆,各自填补着空白,一个是前半生,一个是后半生,两段经历组成了完整的一生,上演了一个或千万个“瞎子”的命运。在《命若琴弦》里没有深沉的做作,平静甚至是平淡中,浅白甚至是直白地告诉读者一个命定的无需太多思考的命题:人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小说讲述老少两代瞎子的故事,在生存的绝境中,对爱的渴望与宿命构成不可克服的冲突。小说直击人的心灵幽暗处,微弱的光亮闪烁着生命无奈的坚韧。《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本文对小说《命若琴弦》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史铁生;生命;命运;解读 小说《命若琴弦》讲述了一个命运的故事。在《命若琴弦》里描述了一老一少两个说书人,两个人物两种人生,表面上看一个是早晨,一个是黄昏,但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两者命运的延续和重合:老瞎子是小瞎子的未来,小瞎子是老瞎子的过去,他们就像人生的两个半圆,各自填补着空白,一个是前半生,一个是后半生,两段经历组成了完整的一生,上演了一个或千万个“瞎子”的命运。小说《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本文拟对小说《命若琴弦》进行解读。 一、探索生命的密码 《命若琴弦》的主人公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老瞎子七十岁,小瞎子才十七。他们每人一把三弦琴,依一支盲杖,翻山越岭,走乡过村,靠弹唱说书为生。“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剧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然而,一老一少两个人心里却满怀着激情和梦想。老瞎子从二十岁起就有一个执着的信念:一根一根真正弹断一千根琴

史铁生《老海棠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8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在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_______。 ——题记①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