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措施

猪蓝耳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措施
猪蓝耳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措施

23猪蓝耳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措施

刘金明①杨玉华②杜爱庆③刘方娜③张伟③

(①淄博市淄川区畜牧局 255100 ②烟台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③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疫病。母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等症状。

1 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

1.1 流行特点

病毒由病猪的鼻腔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和尿中排出,粪便排毒少。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空气传播和感染猪的流动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患病母猪所生仔猪及其粪尿污染的环境、饲养工具、运输工具等均可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1.1.1 感染率高 PRRSV在我国猪群的感染率高,猪群抗体阳性率在10%~88%,不同地区和不同猪场感染程度各异。

1.1.2 持续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目前,PRRSV在猪场的持续性感染是该病在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在感染猪的血清、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组织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并可向环境排毒。

1.1.3 种猪带毒与母猪发情障碍在我国,种猪带毒现象比较严重,从母猪血液和公猪精液经常可检测到PRRSV,病毒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

1.1.4 免疫抑制 PRRSV感染可引起猪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在感染早期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十分明显。经PRRSV感染的SPF猪对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佳,猪瘟抗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猪。

1.1.5 流行毒株仅限于美洲型PRRSV有2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欧洲和美洲分离株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通过对我国分离的毒株的基因组分析表明,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毒株均属于美洲型,还没有发现和分离到欧洲型毒株。

1.2 症状特点

1.2.1 种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母猪后期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等。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少数感染母猪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39.6~40℃)。个别病猪的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现一过性紫斑。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现象。

1.2.2 种公猪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厌食,精神差,呼吸加快,消瘦,无明显发热现象少数公猪出现双耳或体表皮肤变色发绀。精子数量减少或活力下降,精液质量下降。

1.2.3 仔猪以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呈现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离群独处或相挤在一起。皮毛粗乱,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有的病仔猪呈“八字形”呆立,后躯瘫痪,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有的仔猪表现口鼻奇痒,常用鼻盘、口端摩擦圈舍壁栏,鼻有分泌物。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死亡率可高达100%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1.2.4 育肥猪感染后仅表现轻度的症状,呈一过性的厌食及轻度的呼吸困难少数病猪表现为咳嗽,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发绀。

1.3 病理变化

从肺、心、肝、脑、脾、淋巴结、胸腺、扁桃体、胃、骨髓、血浆及血清中分离到病毒。PRRS 造成的病理变化,最常见的是局限性间质肺炎,仔猪还可见胸腔积液,肾周围脂肪、皮下、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 防治措施

2.1 根除发病猪群

通过对断奶仔猪的管理,控制病毒在哺乳猪和肥育猪群中的传播。控制其流行的关键是切断该病传播途径。

2.2 预防性用药

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支原净、土霉素、金霉素等。

2.3 安全引种

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无此病的种猪场购回母猪或公猪。

2.4 增强免疫力

对于发病猪群,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防感染PRRS。

2.5 隔离病猪

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禁止猪只调运,在最后1头猪死亡或临床症状消失后2个月,并经严格终

24

末消毒,方可解除封锁猪场周围采取相应措施。

2.6 对症治疗

用黄芪多糖给病猪喂饲,以减轻症状,同时对病猪补充足够蛋白质和喂高能量饲料,对腹泻病猪补充电解质。

2.7 免疫接种

一般猪群在稳定情况下注射疫苗。PRRS病毒的感染发病与伪狂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因此也应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工作。

2.8 精心护理

猪日粮营养水平一定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发病后注意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让猪吃饱、吃好,增加猪的抗病能力。

(收稿日期:2006―03―30)

几种常见牧草的栽培利用技术1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系豆科我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旱性、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等优点有“牧草王”之称。紫花苜蓿的很多品种在北方都得到了广泛种植。其种植要点如下:1.1 选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水通畅、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要求土壤通透性好,pH 值为6~8。种前应施足基肥,施厩肥30000~45000 kg/公顷,过磷酸钙600~900 kg/公顷,并深翻土壤20~25 cm。

1.2 播种一般可在3~10月播种,播前可将种子掺入1/6的细砂揉搓或上碾子碾,磨去硬皮,或用50~60℃温水浸泡15~60 min捞出晾干播种。可条播、撒播、点播,其中以条播为最佳,条播行距20~30 cm。播种量每667 m2需种子1 kg左右。

1.3 管理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缓慢,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防止草荒。如发生蚜虫、盲椿象、粘虫等害虫,及时用乐果、杀虫菊酯等进行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可用波尔多液、多菌灵进行防治。待苗6~7 cm高时,认真清除苗眼杂草。越冬前,结合锄草培1次土,有利于交全越冬。

1.4 利用可青刈,现蕾期进行第1次收割,每隔30~40 d收割1次;也可放牧。可作为奶牛、羊、家兔、鱼等的饲料,嫩苜蓿是猪的最好饲料。

2 墨西哥玉米

墨西哥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枝叶繁茂,质地松脆,有甜味,消化率较高。其种植要点如下:2.1 选地需要平整和地力较好的耕作地,播种时可用厩肥混拌适量磷肥作基肥,每667 m2施1000~1500 kg,或复合肥每667 m2 7.5~10 kg。

2.2 播种一般实行春播,播种适宜温度20℃左右。每667m2用种量1.3 kg左右。播前用20℃温水浸泡24 h。可点播、撒播或育苗移栽,行株距35×30 cm 或40×30 cm。播种后施散基肥,盖3~4 cm细土。

2.3 管理开行苗期在5叶前长势缓慢,5叶后开始分蘖,生长转旺,应定苗补缺,并每667 m2施氮肥5 kg,中耕促苗,苗高30 cm,每667 m2施氮肥6 kg。中耕培土,促进分蘖快长,以后每次刈割后,待再生苗高5 cm左右,即应追肥盖土,注意旱灌涝排。

2.4 利用苗高40 cm可刈割,留茌5 cm,以后每隔15~20 d可刈割一次,留茬比原留茌稍高1~1.5 cm。一般青饲,用于饲喂草食家畜、禽、鱼等。

3 串叶松香草

串叶松香草属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生长期松12~15年。由于营养价值高,产量也高,所以国外把它称为“青饲料之王”。其种植要点如下:3.1 选地选择土质较肥沃的土壤施足底肥,精细整地。对土壤要求pH值低于5.5。

3.2 播种春秋气温达13℃左右时播种。条播、点播及育苗移栽均可。春季育苗移栽时要用地膜覆盖育苗,秋季可播;春、秋两季均可按行距45~60 cm;株距40~45 cm进行点播,每667 m2播种量0.5 kg 左右,深度大约在1.5 cm为宜。播种量每667 m2 0.2~0.25 kg。当年幼苗真叶达6片以上可以安全越冬。移栽时应选在阴雨天,此时最容易成活。

3.3 管理出苗后及时施追肥。每667 m2可追施人粪尿750 kg左右。遇干旱时可多浇几种水。苗期中耕除草,防止杂草滋生。

3.4 利用株高60~80 cm高时即可刈割,割时留茌高6~7 cm,通过生喂、熟喂或发酵的方式用作青饲料,或者青贮、制干草粉,喂给猪、牛、兔、羊。因串叶松香草含有微量松香脂,家畜(禽)初食不太习惯,连喂几天后,就会慢慢习惯。

4 籽粒苋

籽粒苋为一年生苋科牧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严,其种植要点如下:4.1 选地播种前整平土地并施基肥,750~1500 kg/每667 m2厩肥为宜。在生长初期或每次刈割利用后应及时追施氮、磷、钾肥,以提高其产量。4.2 播种每年的4月中下旬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间苗株距为12 cm,行距为20 cm。每667 m2播量一般0.1~0.15 kg,播种时应用细沙混匀后撒播,等苗出剂后再进行间苗。

4.3 管理在生长初期或每次刈割利用后应及时追施氮、磷、钾肥,以提高其产量。

4.4 利用可青饲、青贮或晒干后饲喂动物,茎叶粉碎后可用于猪、禽的配合饲料。收获种子后的桔秆可作为牛、羊等食草畜禽的粗饲料。

(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王云刘美)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药物预防的原则: 一、治少防多。(猪群中如果有三、五头猪发病,就要对大群进行药物预防,发病猪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二、预防减量,治疗加倍,重视辅助用药。按疗程用药。(常规预防性用药适当减量适用,减少药物的种类,减少用药量,治疗则反之,同时辅助用药,如增加能量,解热,保肝护肾、平衡电解质等。) 三、合理搭配药物避免配伍禁忌。 猪群精确化用药方案: 一、按猪生长阶段的用药方案: 断奶前后十天,用药目的控制断奶应激,增强猪体体质,净化疫病(萎鼻、蓝耳、圆环、支原体)等。 1、盐酸多西环素500g+金芪强5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氟美欣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30—60kg之间,猪只本阶段的生理因素造成呼吸道病多发,强化用药,避免“18周龄墙”对猪的伤害。

1、特效阿米卡星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多西环500g+磺胺六甲氧嘧啶钠300g+小苏打300g+灵芝金维 300g/500kg饲料 二、按季节气候变化可选用的用药方案: 冬春季节以预防气喘病、链球菌、5号病、腹泻性疾病为主,可选用方案: 1、特效泰乐菌素100g+特效多西环素500g +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2、阿莫西林500g+毒疫康300g /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夏秋季节以预防高热病、血虫病、中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用药方案为: 1、菌虫统治5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金伊维200g/500 kg饲料 2、阿莫西林300g+灵芝金维500g/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特效多西环素200g/500kg饲料 猪场常备药物:金芪强、氟美欣、毒疫康、特效金伊维、菌虫统治、灵芝金维、阿莫西林、特效型泰乐菌素、特效型多西环素、特效阿米等。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695905.html,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作者:徐永芬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2期 [摘要]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是新近发现的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 以流产、死亡、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弱仔和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以病毒侵害猪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等,从而引起猪发热、不吃、精神沉郁、萎靡、喷嚏、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四肢远端等出现充血、淤血、出血、青紫、发绀等多种症状。它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综合症,现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关键词] 猪蓝耳病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34-02 从各种书籍资料的理论上看,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但从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猪蓝耳病不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而且更主要是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种急慢性、热性、低温性的传染病。现笔者就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叙述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病源特征 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通过伤口感染了中欧的野猪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这些野猪曾作为狩猎使用被引进美国,被引进的野猪就作为中间宿主将病毒传播至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后来的两大独立的蓝耳病病毒原型:欧洲型和美洲型。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根据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VR-2332(VR株)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 B亚群)和以L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 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2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和高致性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是唯一的宿主,也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饮水、饲料、配种、人员接触、污染工具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精液等进行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夏、冬季较为显著多发、频发。猪群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易感染。但以

猪蓝耳病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因及该病的流行特征,并详细叙述了 不同日龄猪群的表现特点。对本病的措施做了重点的探讨。提示猪动脉炎病毒,可引 起猪体免疫机能下降引发疾病的主因。在防控中用免疫方法外,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 方法提升机体防疫机能也是重要的防制方法。 关键词:蓝耳病,动脉炎病毒,消毒,免疫预防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 常为特征的传染病[1]。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一、病因分析及发病特点 (一)病毒感染的引起疫病的发生及特点 1、病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 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2]。该病毒可分为两个血清型:以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2332为代表的美洲型,这两个型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0%左右。但其形态结构、复制特点、细胞嗜性、流行传播方式及引发疾病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完全相 同病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表面相对平滑,核衣壳外绕脂质体双层膜,直径45~65nm之间,包含20~35nm核芯。其毒株基本上都能在猪原代肺巨噬细胞(PAM)和CL2621、MARC-145等传代细胞系上生长,并产生蚀斑现象,其特征为感染细胞初期 折光性增强,出现团缩、集聚,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最后溶解脱落[3]。 2、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的动物,不同年龄的各品种猪均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仔猪和公猪,育肥猪发病相对较温和。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在耐过的猪体内可持续存在2~3个月,在康复猪体内可持续存在6个月之久,并向体外排毒。成年猪排泄病毒时间较短,一 般不超过14d。感染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发病规律为:多数猪场首先从母猪或生长育肥猪爆发,然后再传到保育猪、哺乳仔猪。本病传播迅速,且无明显季节性,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现在猪蓝耳病是一个还有没出现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的猪的疾病。本文就浅谈,总结一下一个据目前市场上来说的一个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猪蓝耳病是由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外称其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已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一、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1、保护易感猪群 ●首选PRRS灭活苗(安全、不散毒)。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拌料饲喂15-20天。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饮水15-20天。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2、隔离已感猪群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群一定要隔离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者没效果可以放弃淘汰了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3、治疗感染猪群

●柴胡10ML+利巴韦林2ML+恩诺沙星10ML注射,50公斤/体重用量,一天两次。(用于退热,适用于发热在41.5°C以上的猪群)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 ●复方花青素5克+阿司匹林1克+牛磺酸5克/500ML水喂服,一天两次。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掉。 ●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天后再接种一次。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4、猪群病毒净化 ●一般来说,一但感染了猪蓝耳病都是伴有的猪瘟混合感染,建议在上述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抗猪瘟血清,猪瘟血清50ml/支,2—4ml/10公斤体重,只用一次。(放置常温后注射) ●如果伴有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感染,在上面说的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磺胺六甲氧800克+5%青蒿素1000克+复方花青素1000克/T,拌料饲喂9~10天。 文中只是本人总结出来的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如果大家可以提供讨论大家的经验那就更加的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某猪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猪群死亡的现象,这 种现象初期表现为成年猪上吐下泻,之后出现妊娠期猪 流产的现象,最后成年猪和猪仔大量死亡。通过对症状 进行分析,首先在一段时间内种猪高烧不退,身体表面 呈现出蓝紫色的斑点,斑点主要集中在腹部以下、耳朵 以及背部和臀部。种猪相对于平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仅情绪不稳定,还会出现走路摇摆现象,个别的种猪 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最终影响猪的生 1案例概述 o 2猪蓝耳病诊断 2.1 病理变化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对死猪进行科学解剖。通过解剖发现,猪喉咙内出现出血现象,膀胱呈现粘合,同时分布情况出现不规律现象。同时心冠增大,脂肪堆积数量增加,腹部淋巴出现结块现象,对于流产的种猪在胎盘处出现大量的沉淀透明液体,这种液体主要集中在边缘,还伴随一定数量红肿现象。 2.2 病原体检查

为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检查。具体方式如下:在无菌环境下,取出病猪的扁桃体和血液,并对病猪的肝胆、脾肾肺进行检查。首先,需要采用细菌抽样方式对镜片下的染色体与样板进行分离,此时发现,在显微镜的观测下,并没有发现细菌。其次,取出猪的一部分血液放置于试菌盒内,发现病猪的抗体呈现出阳性状态,最后,将病猪的扁桃体放入除菌器中,发现液体的颜色呈现出蓝色,最终确定该病为猪蓝耳病。 3猪蓝耳病治疗与预防 3.1 治疗措施 (1)需要按照科学方式完成猪群营养的供给。由于猪蓝耳病的病句通过肠胃发出,导致猪内部肠胃出现粘连现象,影响对影响物质的吸收,在肾脏功能方面快速下降,养过程中 重时发生衰竭。因此养殖者应该在喂 通过一定数量的 健胃产品进行辅助治疗。具体如多维肌酸、欣康药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猪肠胃消化,避免病菌进入体内;(2)对于发生发烧情况的猪,养殖者可以通过调节酸碱度促进猪的生长,同时利用小苏打水抑制体内病菌的繁殖;(3)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种猪进行分阶段治疗,同时对种猪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清洁,严格控制细菌滋生。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猪蓝耳病,需要及时进行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附件20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 出现以下情况时,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

(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 (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 三、工作程序 (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

猪蓝耳病防控大北农

猪蓝耳病的防控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谢海明黄厚余何其坤陈世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也曾被称作猪神秘病,是近几年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疫病之一。目前很多养猪场由于对蓝耳病的认识不足,在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上存在很多误区,并由此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笔者就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将近来在猪场控制蓝耳病的一些经验做一分享,以期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我们对蓝耳病究竟了解多少? 1 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近几年来,因蓝耳病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越来越普遍。当猪场中生产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率远远超出预期值时,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过去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白死胎”),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然而,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的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并且很多情况下,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 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笔者在临床走访中,曾听到部分养猪生产者对蓝耳病的一些片解,部分片解认为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特征;也有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PRRSV感染活跃状态下哺乳仔猪并不会表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易感群体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莫名消瘦。而有些情况下,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眼结膜炎。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所有描述过的临床症状均有例外。 3 保育猪严重的继发感染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一方面可能是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可能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的主要表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其二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因此,在地方流行性疾病(如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也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当前猪场异常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多专家提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 4 蓝耳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PRV、PCV、SIV和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 后的猪群表现PRDC。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高热和食欲下降;四是免疫抑制,常继发其他疾病(如链球菌病、猪瘟等),也会影响其他疫苗(如猪瘟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五是多发生在夏季6-8月,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经,从规模猪场的发病情况看,一些应激性的饲养管理因素会引起发病的加剧,包括空气质量、霉菌毒素、断奶应激、环境气温变化等,可促进猪蓝耳病的流行。

猪蓝耳病论文

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 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 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bstract: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one after another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s raised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set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with great havoc. Keywords: unknown high fe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PRRS vaccination management 2006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n succession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d set off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bring great disaster.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to nearly a yea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highly pathogenic swine blue ear viru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virus variation) caused by an acute and highly lethal disease.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 1.1 疫病的流行性 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 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接着于10 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 份。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 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 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 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 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业的规模养殖是工厂化生产方式,存栏密度高,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传播和变异,而在这时候猪的防疫免疫显得尤为重要。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本病是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我国90年代发现本病的存在,2000年出现较大面积发生,自2006年初以来,在大部分省区出现暴发性流行,即“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由于过去接触较少,防治经验缺乏,致使一些养殖户惊恐不安,尽管兽医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和消灭蓝耳病,包括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但是猪群重新感染蓝耳病的风险依然很高。基层兽医束手无策,相关管理部门手忙脚乱。此病的流行特点是近代中国养殖猪业从未有过,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巨大损失。 蓝耳病对猪的危害可以说排到前两名,不过相对十年前的状况,如今比较稳定。国家暂停强制免疫,或是对阶段性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养殖场可以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疫苗,地方财政部门发放补助资金,即“先打后补”,这意味着国家鼓励使用更高品质的疫苗,也以此为契机进行制度调整。 下面是凡格中国兽药信息网猪蓝耳病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为您整理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措施 1. 使用全价饲料,营养好,养管合理,机体抵抗力强是根本。 2. 消毒是减少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3. 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打防疫针、种猪用灭活菌,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2~3周,经产母猪产前免疫1~2次(避开围产期),种公猪每半年接种一次。 仔猪及育肥猪可用弱毒活疫苗三周龄初免,双月龄二免。已发病猪群,可用弱毒活苗紧急接种4~8头份,可减少死亡,促进康复。 4. 建设疫区平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及抗菌药,多维、氟苯尼考粉、黄芪西林、高热混感康、黄芪蓝圆康等,预防继发病和提高抵抗力。 5. 严格处理病猪、死猪,杜绝疫源扩散十分重要。 6. 免疫程序杂乱无章可导致免疫失败,乱用抗菌素、退烧药物可造成大量浪费,并延误病程增加死亡。

规模养猪场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案例

一、猪蓝耳病的概述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 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二、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均感染。易感性有一定差异,种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症状较温和。母猪、仔猪症状较严重,仔猪致死率可达 80%~100%。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猪能大量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中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且长期向体外排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发现的病例较少。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时,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潮湿、空气不流通、寒冷、阳光不足、频繁调运、天气突变等都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大型养猪场该病发生较多,传播快,舍外散养传播速度慢。母猪产前一周发生早产、流产或生产成绩下降,环境越差,感染越快,1~3个月后重复发生,呈持续感染,流行期一般70~100天,最长4~6个月。病初呈大流行性传播,有明显“跳跃式”传播,无明显季节性,春季多发,仔猪冬季严重,母猪常年发病。继发细菌及支原体等感染使症状加剧,死亡率增高。 三、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病原体多经接触传播,感染猪和康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进行母子间的垂直传播。风媒传播在本病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气源性感染可以使本病在3公里以内传播。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而老疫区则多为散发性。口、鼻的感染可能是自然感染的途径。康复猪通常不能再发生感染。 四、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7 d,自然感染一般为14 d左右。母猪发病首先表现为精神倦怠、厌食和发热。妊娠后期易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重新发情现象,往往引起母猪不育和产奶量下降;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些发病母猪后期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2~28 日龄仔猪最易感,症状明显,发病率可达l0%。死亡率高达80%,早产仔猪在出生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些病仔猪耳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育肥猪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炎、

猪蓝耳病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张华)

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nm,含有20~35n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19g/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RNA,分子量约1.5×106道尔顿。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 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发病机理 ?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 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一、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相当迅速。全市电话会议以后, 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迅速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农业领导为指挥长的领导专班, 组织召开了各层面会议。多数乡镇制订了应急预案, 成立了应急工作专班及技术专班。镇还专门落实了2000 元防控经费。乡镇实行了对专业大户由分管领导责任包干的防 控措施。 (二)工作主动扎实。防控措施到位。1疫情普查全面进行。各乡镇组织对全市月份以来疫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 根据市指挥部统一安排。为全市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镇普查工作安排早, 完成早, 情况真实全面。 2监测报告认真负责。各乡镇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认真分析疫情形势,随时掌握疫情发展态势, 重点加强了种猪场、 规模养猪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各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 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值班以来, 共接到疫情报告12起,市指挥部及时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处理。 3 防疫补针效果明显。各地在猪蓝耳病疫苗未分发前。共补免生猪10万头, 有效地构筑了猪瘟免疫屏障。杨林市、、街河市等乡镇基础防疫工作扎实, 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生猪疫情。镇还自购蓝耳病疫苗为重点区域90 头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4 消毒灭源扎实有效。全市共组织消毒药品250 件。并且由村防疫员统一上门服务,既保证了消毒工作到位, 又实行了科学消毒,全面彻底,确保了效果。、等乡镇由镇统一解决消毒经费, 促进了消毒工作迅速完成。各防疫监督组督促各养殖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建立了定期

消毒制度,对流通环节跨区域性调运牲畜及其产品的车辆实行严格清洗 消毒。 5 检疫堵疫严格把关。一是除省设油榨口边检站长期设卡堵疫外。严防外地仔猪带进疫病。三是严格执行屠宰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无标无证生猪和病死生猪禁止进场宰杀, 严禁病死猪上市交易, 凡没经检疫的猪肉禁止进入市场, 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四是各生猪调运站(集并点)严格凭免疫耳标和产检证实施检疫合格后开具运检证。 6 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严厉制止打击不法猪贩通过造谣乘机收购生猪的行为。使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7 畜牧生产有序发展。当前周边省市疫情严重。科学应对疫情, 疫病防控与畜牧生产两不误。尤其是加大了良种母猪发展力度, 大力培植 发展后劲, 积极引导养殖户实行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镇大力实施了3123工程, 生猪发展稳中有升。月底生猪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养殖户 达到24 户, 比去年增加16 个;该乡镇全强和兴民两个种猪场发展形势 良好, 另外又建成了两栋150标准化猪舍;全年有望实现出栏 6.4 万头 目标。镇为激励生猪生产, 此期间已拿出28500元资金对生猪养殖进行奖励。对2006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奖励500元, 年出栏200 头以上的奖励2000元, 年新增良种母猪5头以上的农户每头奖励100 元。全镇共奖励了27个农户。该镇现新填栏仔猪10000头, 新增良种 母猪50 头。 二、存在问题 (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从全市疫情普查情况看。但稍有不慎, 将引起疫情扩散。目前仍有镇村2组、5组、村 4 组、镇村13组、村6 组、村4 组、乡村 4 组等村组疫情比较严重。 (二)疫情报告不够规范。一是少数乡镇疫情上报随意性较大。动则向市指挥部报告;二是村级疫情报告没有登记, 档案记录不完善。 (三)设卡堵疫困难较大。一是各路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设卡堵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点击:740 ?日期:2014-05-26 08:47 ?来源:猪病新干线 ?0 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 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 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猪蓝耳病的防治

猪蓝耳病的防治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费教程 ?免费资料:兽医技术/疾病防治 ?中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695905.html, 2011-9-19 互联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猪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有时病猪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称为“蓝耳病”。 病猪感染本病后又极易继发其它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形式多样。 母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个别猪两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早产多发生在产前10天左右,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有的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诊断:由于该病发生后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以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症状和病变可能不完全是由该病所致(如慢性猪瘟、猪的细小病毒病、猪的布氏杆菌病,猪的日本乙型脑炎等都能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如果猪场有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早产、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困难、下痢、共济失调等症状,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本病最确实的办法是做实验室检验。 综合防治: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1)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2)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3)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 蓝耳病是由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变种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先后发生疫情,该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约50%,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诊断以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畜牧业造成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是各猪场预防的重点。 关键词 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某猪场引进一批外购猪(50头),这一批外购猪是半个月前在当地经销商的组织带领下由某种猪场运送过来的。到家时,精神都还尚好,吃喝正常,三天后,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高的有42℃,低的也有41℃,身上发红,食欲受到影响,且一吃多就拉稀,个别猪有呕吐现象,一吐血就死亡,并感染该猪场的其他健康猪。经过当地兽医们的治疗,效果不好,边治边死,治疗时还用过一次猪瘟疫苗,经过半个月治疗,还剩余9头,还都奄奄一息。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蓝耳病病毒只感染猪,各个品种、各种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子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主要依靠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场被感染的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症状。耳朵、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多;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甚至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的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死胎和病、弱仔猪。早产的仔猪出生几天内即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体温达40℃以上,有

XX2016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XX年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XX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共3个月。根据文件要求,我乡安排专人负责,结合春季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在3月中、下旬进村入户,开展了这项工作。该次调查涉及XXXX 村委会xx村小组、XX委会XX村小组各20户共40户散养户,以及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规模养殖场。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对像在调查时限内生猪存栏902头,出栏1069头,免疫数695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19头,均为肠道疾病,死亡3头,其中发病死亡3头,免疫反应死亡0头,总死亡率0.3%。牛存栏158头,出栏48头,免疫112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调查时限内无发病死亡,总死亡率为0。家禽存栏7192只,出栏8444只,免疫数5279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202只,其中气管炎202只,免疫反应死亡0头,发病死亡8只,总死亡率0.1%。山羊存栏695只,出栏106只,免疫数522只,无发病数,总死亡率为0。犬存栏15只,出栏0只,免疫数15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无发病死亡数,总死亡率为0。马存栏20匹,出栏0头,无发病,总死亡率为0. 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选点合理,具代表性,调查数

据具有真实有效性,调查范围内的猪、牛、羊、家禽、马及犬只免疫注射所使用的疫苗均是县业务部门统一调配发放的疫苗,经免疫注射某种疫苗后极少出现再发该病的情况,说明兽医人员在开展免疫注射工作时认真负责,确保真打真有效。在该次抽样调查中,死亡的猪3头均为仔猪白痢和肠炎,家禽都是发病死亡,死亡的8只均为气管炎。尚无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水泡病、羊痘(绵羊痘)、猪伪狂犬病、牛结核病、蓝舌病、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马传贫、马鼻疽、疯牛病、羊痒病、甲型H1N1等动物疫病发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动物防疫注射及疫病监测工作,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促进我乡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XX XX年XX月XX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