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_袁玉卿

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_袁玉卿
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_袁玉卿

文章编号:1001-7291(2009)04-0061-04文献标识码:B

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袁玉卿1,董小林2

(11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开封475004;2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些影响。分析了公路施工建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认为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均会造成影响和破坏,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方法、管理措施、公众参与等,并详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管理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沿线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公路线长、面广、点多,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新的环境热点。本研究旨在对公路施工期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有关决策和管理部门参考,最终解决公路施工期的环境问题,保护公路沿线的环境,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对生态的影响

111植被破坏

植被是空气的净化器,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制造O2,每吸收44g的CO2可产生32g的O2,从而自动调节大气中O2和CO2的比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O2比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大20倍,足以使空气保持纯净新鲜,从而保护了人类的健康生存。据测定,1 k 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t 释放氧气0173;t农作物释放氧气的速率为3t/ (km2#a)~10t/(km2#a)[1],因此植被的减少将影响区域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公路施工过程中,首先是征用大片土地,破坏绿色植被,其次是公路两侧20m范围内的植被遭受践踏、碾压等一系列人为活动破坏。施工期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拌和场、施工营地和预制场等,因施工作业的影响,使地表植被遭受损失;取、弃土作业,使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施工期由于筑路材料运输、机械碾压及施工人员踩踏,施工作业区周围土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

112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工程的施工,开挖或填筑,造成局部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破坏,打破了表土与植被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产生了挖方、填方边坡以及取、弃土场等。这些新产生的坡面,施工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处于裸露状态,在雨季尤其是暴雨冲刷时,坡面被冲刷成深达30c m~40c m的冲沟。据典型调查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每年新增加水土流失5000万吨以上。隧道及挖方段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导致新的水土流失;施工完成后,对取土坑、弃渣场等处理不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113生物多样性

有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至今,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

第4期(总第178期)华东公路No.4(To ta l No.178) 2009年8月20日EAST C H I NA H I GHWAY August2009

*收稿日期:2009-04-04

基金项目:陕西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04-19K)

重,大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1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公路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原有的植被和生境,产生生境碎片,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某些珍稀濒危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生物资源的减少,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的消失,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土壤将在下游的河流、湖泊等水域中沉积,沉积物将覆盖水生生物的产卵和繁殖场所;公路建设使河流改道或水文条件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的消失;施工中大量的弃渣对生长在公路两侧的动植物的活动场所也会产生影响。

公路自身具有跨越一切地域或环境要素的特点,使得公路建设可穿越各种生态系统,其中会涉及或穿越一些特殊、敏感的生态目标,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区等特殊地区。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特别丰富,对生态平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对这些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公路建设活动可能会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破坏[2]。

2对环境的污染

211噪声污染

正常的环境声音是40dB,一般把40dB作为噪声的卫生标准。当声强超过此界限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噪声可以造成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听力损伤,后者即耳聋。一般在80dB以下不危害听觉,而超过85dB则可能发生危险。长期工作在80dB以上的环境,每增加5dB则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增加10%。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一般40dB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影响,70dB时可使50%的人受影响;突发噪声达40dB会使10%的人惊醒,达60dB时会使70%的人惊醒。吵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低20%,噪声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极强的噪声(例如175dB)还会使人死亡。

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据调查,国内目前常用的筑路机械有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拌合机、推土机等。表1是某施工现场实测噪声值。

表1主要施工机械噪声级(d B)

机械名称

离施工点距离/m

51020406080100150200300装载机90847872686664615854平地机90847872686664615854振动式

压路机

86807468646260565450挖掘机84787266626058545248摊铺机85797367636159555349拌合机87817569656361575551推土机86807468646260565450 212水环境污染

水资源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于我国尤为重要。我国平均年降水量62000亿m3,为全球陆地降水量的6%;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人均2344m3,不及世界人均水平(11000m3/人)的1/4,这就决定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少的国家。

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滤出液,桥涵隧道施工产生的泥沙、废渣、废水及机械设备的废油排放,含有害物质的建材、化学品等,拌合场、预制场等生产废水。

对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是:造成水质浑浊,降低水的透明度;固体物质大量沉积于河底,会改变原有底栖生物的生境,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公路施工过程中含有大量泥沙颗粒的地表径流排入水体,还会影响河流水文条件,降低河流泄洪能力。

施工活动会影响施工区域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破坏正常的自然规律。水文扰动会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甚至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产生一系列的潜在影响,如植被的恶化,增加了侵蚀,供应农业及饮用水资源的减少,以及鱼类、野生物的生活环境的改变。213大气环境污染

公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包括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在建设过程中,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筑路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扬尘的污染强度与污染源的距离有关,经测定,距污染源0m处为11103mg/m3,20m处为2189mg/m3,50m处为1115m g/m3。在有车辆通过和机械施工时,工作面下风向20m、50m和70m处TSP分别增加70%、50%和20%,100m以外影响较小。在无车辆通过和

)62)华东公路2009年第4期

不采用机械施工时,工作面下风向20m处TSP仅增加10%,如果车辆带土上路,还可使300m以内道路扬尘有所增加[3]。

尘土落在农作物的枝叶上,影响其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业减产;在居民区,将使居民生活环境空气严重污染。在气候干燥地区或干旱季节施工,施工现场的二次扬尘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粉状或者灰状的筑路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包装不严,或使用过程中不够注意,在风的作用下到处飞扬,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施工机械的尾气,如HC、CO2、SO2、NOX等会加重区域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一次污染物排入大气后,HC和NOX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生成一些过氧化物,如:臭氧(O3)、过氧酰基硝酸盐(P AN)等二次污染物。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血机能均会造成严重危害。

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CO2、NO2、Pb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监测中,已发现环境空气的上述污染物中,车辆排放量占有较高的份额。如CO2占70%~80%,NO2占50% ~60%,Pb占80%~90%。在众多温室气体中, CO2的分担率为55%,浓度为354m l/m3,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为50a~200a,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1996年日本国内各产业所排出的CO2量约占总排量的40%(1135亿吨),其中有23%(3105万吨)是土木与建设企业排出的,这其中又有25%(776万吨)是道路建设排出的[4]。

公路建设的施工器械大部分是重型机械,在施工现场往往形成浓度较高的排放污染物区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对植物、动物、农作物和水土环境也造成了影响。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311占用土地

土地资源是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土地是矿物质的储存所,它能生长草木和粮食,也是人类、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栖息所,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节约土地和环境保护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1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公路的修建要压占、征用、破坏大面积的土地。一般公路占地约113hm2/km~217h m2/k m,高速公路在平丘区可达810hm2/km~1017hm2/km。目前中国公路建设每年平均用地约为210万亩,我国5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6中,规划高速公路占地约450万亩。另外,公路施工期的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拌合站场等需要占用大量的临时用地。公路建设将面临土地约束的严峻考验。

312影响景观

公路建设要开山取石、破坏植被,会破坏原有自然风貌,造成一些自然环境景观的损失和破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位于国家级的花山风景名胜区内,龙州至崇左公路沿线区域已被划为花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保护区,显然,加强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然而,龙州至崇左公路龙州段,在施工过程中,撇开了环保部门的监管,公路沿线采石活动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当地旅游资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313影响沿线居民

公路项目由于路线较长,跨越的地域较广等原因,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拆迁再安置与移民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现代公路施工大量采用机械化作业,产生了噪声污染。这些噪声给人们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施工道路沿线及附近的道路上,施工车辆增加,会使交通噪声的污染加重,影响现有公路及施工便道两侧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居民与施工单位的纠纷屡见不鲜。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产生的强光、冬季施工混凝土使用防冻剂产生的氨气、电气焊产生的强光和废气均会污染周围空气,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为了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充分考虑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及管理方法。

4对策研究

411法律法规

依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其他措施的保障和支持,通常也称为/最终手段0。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等法律、法规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这是进行公路建设环境管理,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发生的重要依据和可靠保障。

412技术手段

通过技术论证,修改完善设计,尽可能减少工程

2009年第4期袁玉卿,董小林: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63)

永久占地,节省取土用地和弃土占地,充分利用荒地、河滩地及非耕地,同时,还应将工程临时用地同改造荒地、旱地及河滩地结合起来,适当利用河道、河滩挖取砂砾石填筑路基。这样,既节约取土用地,又疏通了河道,清理了淤塞。工程临时用地使用后要

及时给予清理复耕,并确保复耕质量[5]

加强施工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合理选用取、弃料场,合理用水和弃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减少临时用地和对路域绿地的破坏。413 环境管理

根据施工期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的现状,提出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全程环境管理模式,就是要求承包商进行自我环境管理,以专业化环境监理为主[6]

,业主协助,政府有关环保部门监督指导的/四位一体0环境管理模式。在这个环境管理体系中,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主体是/四位0)))承包商、监理、业主、政府有关环保部门协同工作,从而达到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目标一致,所以在全程环境管理中是/一体0,共同承担环保义务和责任。施工期/四位一体0的全程环境管理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四位一体0的全程环境管理模式示意图

414 公众参与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明确规定:

/人民依照

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0这是我国实行环境民主原则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宪法依据。5环境保护法6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0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途径。施工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公众自觉的发挥其保护沿线环境的主观能动性,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5 结 语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其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比较严重,而且受到破坏的环境往往难以恢复或恢复的代价相当大。因此,必须做到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护措施,切实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剑强1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M ]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1

[2]杨文领,袁玉卿,向芳1典型沙漠公路施工特性研究[J]1交

通标准化,2006,34(9):127-1311[3]张砚琴1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1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

1:42-431

[4]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1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

护[J]1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4):1-41

[5]李治平1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分析[J]1东北公路,2001,

24(2):84-871

[6]董小林,吴世红1关于公路环境监理专业化问题[J]1交通环

保,2005,

26(1):

33-351

)64)华东公路2009年第4期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表7-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环境敏感程度(E)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 极高危害(P)高度危害(P)中度危害(P)轻度危害(P) 环境高度敏感区(E1)IV+IV III III 环境中度敏感区(E2)IV III III II 环境低度敏感区(E3)III III II I 注:IV+为极高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计算项目所涉及 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当存 在多种危险物质时,按下列公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 ..., 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当Q≥1 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表7-8 企业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清单表名称类别最大储存量(t)临界量(t)Q值 润滑油油类物质0.02 5000 0.000004 液压油油类物质0.18 5000 0.000036 合计0.00004 根据上表可知:项目Q<1,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3)评级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工作等级划分见下表。 表7-9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 II I 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 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3、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周边多为工业企业,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见下表。

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

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 前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建筑行业也同样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本文对施工流程、保护措施等做了简单分析。 1.掌握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总说明和总分析,是对拟建建设项目或建筑群所作的一个简单扼要、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的特点; (2)建设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特点; (3)施工条件;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来讲,必须要掌握建设项日的概况,只有这样才能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建设项目的概况,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布局、交通组织以及水、电、气供给,通讯、通风空调,雨、污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置设施位置、规模等公用工程的介绍。除此之外对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也要做到了解,这包括了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对于民用类建筑施工来说,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原则上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2.1工程概况 首先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作简介,找出建设项目施工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列出建设项目组成表,为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和提出合适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于分期建设项目,则应按不同建设期分别说明建设规模。 2.2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想要了解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必须先掌握施工顺序。一般来说分部工程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的原则。在组织建设项目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的同时,会伴随着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环境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是噪声振动污染。主要是打桩机、空压机、发电机、振捣棒、电锯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染。 二、是粉尘污染。水泥、石灰、沙料在搬运、制水泥沙浆、制熟白灰和在石灰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及扬尘污染。 三、是烟尘污染。主要是沥青锅在使用时产生的沥青烟的污染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污染。 四、是废水污染。在制熟白灰、水泥沙浆时排放或跑、冒的废水以及湿水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五、是光污染。在烧电焊时产生光污染。 六、是废气污染。在装饰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木制型材、油漆等粉饰油料、涂料,这些物质挥发出大量的甲醛、甲醇、丙酮等,污染环境。 七、是放射性污染。由装饰材料花岗岩等产生。八是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九是对施工现场周围树木、花草、植被、水源等造成的生态破坏。 2.3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中的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包括两个层次,首先对项目可研报告等文件提供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的可靠性评价,若所提措施有的不能满

道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中, 我部将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ISO14001:1996(GB/T24001-1996)环境管理标准,加强环境保护,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污水、废弃物排放符合环保部门的控制排放标准,施工现场自然环境保护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环境保护体系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有关制度,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体系。 环境保护体系图附后。 三、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的原则,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同时认真学习当地的环保法规,并且严格遵守和执行。 2、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及各施工队长任组员的环保组织机构。 环保组织机构图附后。 3、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合同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场地噪声、现场扬尘、建筑垃圾等。 3.1噪音污染控制 3.1.1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污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和《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的要求。 3.1.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3.1.3采用环保空压机,对个别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安装消音器,设置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3.1.4爆破采用松动爆破,严格控制爆破震动,降低爆破噪音。 3.1.5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器,现场只允许按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 3.1.6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对施工引起的扰民事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避免争端事件的发生。 3.1.7拌和站及预制场设置必须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以外。为保证施工现场居民的夜间休息,对距居民区150米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控制在8∶00—12∶00和14∶00—20∶00(当地时间) 3.2降低粉尘污染 3.2.1施工道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降尘,避免尘土飞扬。 3.2.2在运输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时,车辆配备挡板,用彩条布遮盖。 3.2.3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保证施工场地及车辆清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厂内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石方施工、建筑结构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3个阶段,在此期间主要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建筑垃圾等,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5.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5.1.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本工程施工期扬尘主要为土建施工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回填和取土施工作业引起扬尘;砂、石灰料、水泥等装卸过程中产生扬尘;车辆运输中沿途撒落建筑材料引起的二次扬尘和拆迁过程产生扬尘等。以上扬尘将伴随整个施工过程,是施工扬尘重点防治对象。 (2)环境影响分析 场地施工扬尘产生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以及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难以进行量化,本评价类比有关单位进行的现场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北京市环科院曾对多个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影响进行了监测,监 测结果见表5.1-1。 3 由以上施工扬尘监测结果分析可知: ①当风速为2.4m/s时建筑工地内TSP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9~2.3倍,平均2.1倍。

②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工地下风向50~150m之间,受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400m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26倍、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值。 ③建筑工地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平均值为0.322mg/m3,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值的1.1倍,在下风向200m处TSP可达到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道路施工可能对道路两侧和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导致空气中TSP浓度升高,影响人民的生活。施工物料的装卸和场地运输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扬尘产生,其影响可持续30分钟之久,影响范围可达周围300m左右。施工期车辆运输活动导致二次扬尘产生,其影响范围可达周围50m左右。 石家庄市市环境监测中心曾对体育大街道路施工现场进行过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很大,见表5.1-2。 表5.1-2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状况分析表 由以上类比调查结果可知,施工扬尘以土壤颗粒为主,在枣强县年平均风速为2.16m/s情况下,影响范围主要在200m以内。 本项目主体工程在枣强县欣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场区内施工,与周围居民点的最近距离为东侧970m的西良党村,距离较远,施工扬尘不会对居民区生活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1.2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施工期扬尘污染问题,结合《衡水市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本评价提出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来减轻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①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于工程开工之日5日内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应有扬尘污

高速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2.1地下管线及周围建筑物的保护方法 为确保施工期间各种管线的安全,拟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2.1.1认真贯彻上海市有关管线保护条例、办法、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管线保护工作,实行层层管线交底制度,现场悬挂管线保护的相关制度,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教育,提高管线保护意识。 12.1.2摸清地下管线,绘制管线平面图,积极主动与各管线单位一起完善管线资料,核实管线的位置、走向、性质等,施工中将对承台周围3m范围内的重点管线采取物探、开挖样洞等措施进一步摸清管线情况。 12.1.3对于一般软管,采取常规保护办法,首先开挖使其暴露,基础开挖前对靠近管线一侧采用钢板桩支承,以免使其移位。 12.1.4对于硬质管线,应首先向管线单位申请允许沉降范围,基础开挖采用支承技术,并在开挖过程中加强跟踪观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后方能进一步施工。 12.1.5对管线围护结构的撤除,应边拔除边填灌砂石调料,间隔跳拔围护结构。

12.1.6现场将配置具有一定水平的管线维护人员、设备,对突发情况立即汇报,并积极配合管线单位组织抢修。 12.1.7对于开挖发现的不明管线,将如实向建设单位进行汇报,不隐瞒、不擅自处理。 12.1.8管线拆除后的孔洞采用素土回填,并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处理。 12.1.9对影响施工但暂不拆除的架空线路,将采用木排架进行架空限位。 12.2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 12.2.1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环保体系 12.2.1.1设立环保专业人员组成环境保护队,聘请1名环保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12.2.1.2设立环境监测点,在业主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配置足够的环境监测仪器,并派专人进行监测,随时向环保专家咨询,及时向环保部门汇报动态情况。 12.2.2减少粉尘污染 12.2.2.1施工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确保由于施工产生的空气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实地现场踏勘,项目厂区处于三通一平阶段,项目预计2019年8月建设完成,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分析,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具有短期、可恢复和局地性质,主要体现在施工扬尘和机械产生的噪声、固体废物和施工废水等,以及对生态的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包括土建与设备安装两阶段,在此期间将产生以下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建筑材料、设备运输中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约70~85dB(A)之间;建筑基础挖掘、装载等机械产生的噪声,产噪值在75~100dB(A)之间。 废气污染源:建筑材料水泥、白灰及地基挖掘弃土临时堆存产生的二次扬尘和材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固体废物: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基础挖掘产生的弃土。 废水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4.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废气,其中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施工现场的扬尘产生及扩散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难以定量的过程。扬尘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剧增,并随风迁移到其它地方,致使空气中含尘浓度超标十倍至几十倍,严重影响景观。本评价采用类比法对施工场地扬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北京环科院对不同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风速为2.4m/s。具体测量结果见表4.1-1。 表4.1-1 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TSP浓度(mg/m3)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风速为2.6m/s时,工地内TSP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平均1.88倍,污染浓度较高。建筑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在下风向150m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振动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国际上已经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污染规律、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进行研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桩的施工采用反循环法施工和正循环法施工,反循环法施工采用旋转钻机钻孔。然而在邻近居民区和建筑群的桩基的施工的过程中,冲击锤的强烈的激振力和噪声对区域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沿路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引起了许多民事纠纷,导致公路施工受阻或停工,影晌了工程正常的进展,延缓了施工建设的进度,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交通系统设计规划中,对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过去城市建筑群相对稀疏,而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多层高架道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正日益形成一个立体空间交通体系,从地下、地面和空中逐步深入到城市中密集的居民点、商业中心和工业区,离建筑物的最短距离小到只有几米,加上交通密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振动的影响日益增大。 建筑施工引起的结构的振动强度要更大,因为振动波不仅沿振源四周径向,而且沿空间高度方向及地表的影响都很大,传播距离远,会造成附近建筑物损伤及人和生物的极不适应,随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到了非防治不可的地步了。 2建筑施工引起环境振动的特点 2.1 建筑施工引起的震动和噪音的特点[1~2] 建筑施工的震动可以分为施工前期的钻桩冲击震动和噪音、施工中期和后期时各种不同施工工序产生的施工震动和噪音。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机具不同,振动性质也不同。施工机械在工地范围内移动,对工地周围影响的强度和方向是变化的。建筑施工振动是稳态和非稳态的振动,也有脉冲振动。 建筑施工振动作为环境振动之一。建筑施工振动因施工阶段不同其强度和方向是有变化的,尤其是打桩施工发生的振动对工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对建筑施工的振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2 冲击桩施工引起环境振动的特点 在冲击桩施工时,由于施工机械有自身的冲击频率,因此,每次冲击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冲击的时间间隔固定,因此振动冲击波在土壤传播时也很有规律,形成很有规律的波的传播图形。由于在冲击桩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结束要经过一点很长时间,根据土质的不同,打入的深度也不同,土质坚硬时打入的深度会相应的减少,反之加深。冲击桩的施工的持续时间不但和土壤的土质有关,还和桩径和桩基的长度有关,桩基越长施工时间越长,这种由于冲击桩施工引起的振动对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越长。另外,冲击桩施工时由于冲击锤撞击地面,产生很大撞击声,撞击声也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它对环境的影响也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的特点。由于施工的特点,冲击桩在近地表较浅的时候,撞击声也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撞击引起的震动也比较大。随着打入的深度的增加,由于泥浆将冲击孔密封和土层厚度的加大,撞击声也对环境有所降低。由于土的阻尼存在,使得震动传至地面时,震动的能量已经有部分消耗。从而撞击引起的震动有所降低。 3环境振动控制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建筑施工任务的加大,大功率动力机械设备每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带来的振动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治振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已停工建设,已建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未留下环境遗留问题。 1、施工废气 本项目各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物来自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烟气(SO2、NO2、HC、CO)等,会对局部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施工扬尘 本项目在现有厂房中实施,不涉及土建工程,因此施工扬尘主要为材料和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可采取以下措施: a、运输车辆限速运行,避免车辆扬尘; b、装卸设备及材料时轻拿轻放; c、对场内的废包装材料等垃圾要及时清运,严禁随意抛洒垃圾等行为。 因此,只要严格按规范施工,施工期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2)燃油废气 由本报告工程分析可以看出,燃油废气在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管理以及合理安排调度作业的前提下,燃油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基本无影响。 综上,项目施工期将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将大幅度减小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也会结束。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造成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2、施工废水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638m3/d,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氨氮、SS等。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现有厂区的旱厕收集处理后作为农肥。因此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不会对斜江河水质产生影响。 3、施工噪声 (1)噪声源强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车辆运行、设备装卸、搬运及设备调试等,工程施工噪声源见表1-1。 表1-1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值 (2)预测模式 施工机械噪声采用如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 式中:LA (r )——距声源r 处的声级值,dB ; LA (ro )——距声源ro 处的声级值,dB ; r ——为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 ro ——为参考位置距离,一般取2m 。 (3)预测结果 根据以上预测方法,按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机械组合作业情况,在未采取任何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得出不同施工阶段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限于施工计划和施工设备等资料不够详尽,现将施工中设备调试的最大噪声值代入前述预测模式进行计算,预测设备调试阶段的噪声值。 表1-2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关系表 (4)影响分析 上表所示结果表明,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20m 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100m 外可以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边最近敏感点相距68m 。若不采取相应措施,会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环评要求针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应设立场地围护设施,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布设于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夜间应禁止进行施工。同时由于项目施工期较短,因此噪声影响是暂时性的,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后可减至最 lg 20)()(r r ro A r A L L -=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措施

污染防治措施专题评价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措施 本项目在建设期会对当地社会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保护环境,避免和减轻不利影响,本评价特提出缓解和补偿措施方案,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带来的正面社会影响。 1.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行为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施工弃土; 施工引起的扬尘;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 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泥浆水及建筑垃圾; 施工机械噪声及振动; 建材运输对交通的影响。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见表1-1。虽然施工期产生的这些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但施工的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物质文明和现代化程度。 表1-1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2.1水环境质量影响 施工现场污水主要来源于: ·混凝土工程采用浇筑,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污水; ·露天堆放建筑垃圾和弃土,在雨天受雨水冲洗产生的污水 ·施工期因挖土、混凝土搅拌等使用机械设备,该设备和维修中可能发生渗油、渗漏或者通过雨水冲刷而产生的污水; ·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建设期的施工排水其中主要含混凝土块、石子、泥沙等形成的泥浆水以及工地雨水承接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施工泥浆水和工地雨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将造成下水道阻塞,使区域排水不畅,造成阴沟水上翻和地面积水,严重时影响区域环境和城市交通等。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指临时食堂、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和有机污染物,厕所污水中除含有大量氨氮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细菌。这些废水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影响接受水体的水质,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 1.2.2气环境质量影响 建设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来自: ·建筑材料倾倒、堆放、运输过程、水泥搅拌、浇注等过程; ·施工机械燃烧柴油排放的废气污染及大型建材运输车的尾气排放污染。 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弃土以及建材的倾倒过程、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等是造成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堆土裸露,风吹扬尘,漫天飞舞的颗粒物,给建筑物和周边道路、来往行人蒙上一层建筑粉尘、泥土,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大大超过国家标准,使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恶化。当车辆经过有尘土的区域或建

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 摘要:因为市政工程本身的特征,施工地区常常是比较繁华的城市中,周边的企业、民众十分多,交通流量比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结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系统的分析了市政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然后再结合问题提出保护措施。为更好的开展市政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1引言 当前,市政施工的环境问题越发明显,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也直接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因此,结合市政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稳定发展。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再加上改革开放的需要,市政基础设施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从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县道、乡道等,都投入了创建与扩建中;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各种市政建设工程,比如绿化、亮化工程也全面实施开来。诸如此类的市政工程建设都表现了城市建设的全新气象。市政工程的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由此可见,增强市政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十分关键。 2市政工程概念与特征

市政工程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通常建立在城市核心区域,可是市政工程的建设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假如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和其他的工程施工相对比,市政工程施工具备很多特殊性,然而在针对市政工程施工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时,我们需要清除的掌握市政工程施工的特征,才能够提出科学的保护环境对策。市政工程投资数额比较大,参与人数以及受益群体比较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工期紧,任务重。因为市政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因素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原料价格、周围情况以及市政规划都可能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实施。市政工程和普通点的工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它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所以市政工程具有要求高、规格严的特征。 3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3.1施工废弃物的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涉猎诸多领域,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比如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假如没有对施工废弃物做出科学的处置,就随意的堆放在施工现场中,就十分容易产生刺鼻道德气味,所以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甚至对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阻碍。 除此之外,施工废弃物有有毒废弃物与无毒废弃物之分,其中无毒废弃物比较容易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小。然而有毒废弃物处理流程比较繁琐,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直接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3.2大气环境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对空气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很多施工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然而因为空气传播速度比较快,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灰尘以及废气,就必然会通过空气传播扩散,进而对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期主要为项目所需设备安装。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气、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和施工弃渣等环境污染源。 1、施工期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为设备安装及钻孔等少量粉尘。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碳氢化合物(THC)等。这些污染物量很小,不会影响到周边企业及区域大气环境。 2、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项目在安装设备过程中使用钻机、电锤等产生噪声,项目在昼间进行设备安装,夜间禁止施工。施工噪声扰民影响有限,且项目设备安装内容少,施工噪声产生的影响短暂,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2、施工期废水 设备安装人员为当地工作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废水经大成工业园区预处理池收集处理后用排入污水管网,不外排地表水体。 4、施工期固体废物 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设备安装过程的工程废料包括碎砖、废木料、废金属等。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运处理。安装产生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可回收的废料,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废料,如碎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严禁随意倾倒、填埋,从而可以避免工程,废料造成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气、噪声、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均等到了有效处置。施工期不可避免会对当地的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是有限的,基本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一)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无生产废水,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项目新增生活废水约为0.68m3/d。依托大成工业园区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经入青白江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长流河,对地表水影响较小,符合环保要求。 大成工业园区预处理池富余能力较足,满足项目需求,处理后浓度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要求。项目周围已铺设污水管网,项目废水可进入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还有部分富余处理能力。本项目新增废水量较小,仅占处理规模的0.0007%,在污水处理厂能力范围内,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明显影响。 综上,各类废水去向明确,对地表水影响较小,符合环保要求。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 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本次环评将该项目厂区分为无需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以下地下水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①厂区区内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②厂区应按照分区防渗的要求,将其分为一般防渗区(车间、办公楼)、重点防渗区(危废暂存间、预处理池、厕所),要求如下: 一般防渗区:地面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并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重点防渗区: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者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③其它要求 严格加强厂区环境管理,严禁废渣乱堆乱弃,确保各类固体废物做到规范暂存,并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管理,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则可以将营运期对地下水的污染可以减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785576.html,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作者:刘鸿雁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4期 摘要: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则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危害,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工程建筑对环境的种种破坏现象及其后果,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if you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it will cause a certain degree of pollution and harm to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damage environment phenomenon and consequences of current city building projects,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关键词:工程建筑;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Key words: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64-01 1建筑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1 空气污染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所运载的废土、回填土和散粒状建筑料等,经常在运输途中撒落或被风吹起。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也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市区道路上, 经过来往车辆碾压引起灰尘飞扬,这些都严重污染空气并破坏环境卫生,而且损害城市的市容和形象。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也构成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的挥发,使室内空气污染从过去的“生物型”和“煤烟型”污染转变为化学污染。在新建或新装修的建筑中常含有超量的氨、甲醛、笨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 消化道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致人死亡。此外,铅、镉等重金属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噪声污染在建筑施工中,通常会发出较强的噪声。如挖基坑、沉桩、搅拌、浇注与振捣混凝土、安装与拆卸模板、运输工程材料和工程废土等发出的噪声和产生的振动,都会对周围 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病人、老人、婴幼儿以及夜间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的人员的伤害更大。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通过租赁空置标准化厂房建设数字化焊接设备制造项目,在租赁厂房用地范围内进行生产,不新增土地,不新建厂房。本次环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现场勘踏,项目不涉及土建,施工期的主要内容为设备安装和调试。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控制扬尘,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200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要求防治扬尘污染。由于本项目的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期较短,且均位于项目厂区内,其影响较小。 (2)施工车辆等机械设备燃油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使用,燃油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为间断排放。项目实施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3)油漆涂料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房屋内部的装修废气属于无组织排放。装修阶段的废气排放周期短,且作业点分散。因此,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应勤开窗通风,且使用环保材料进行装修;在装修完成一至二个月后才能使用。项目装修时间段做到勤换气通风,项目周围场地也较为开阔,利于装修废气的扩散。建设单位在施工装修期间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其产生的废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根据本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约0.4m3/d。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园区已建排水设施预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受纳水体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场所位于租赁企业内,且施工期工程量较小。工程在施工时拟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对运输车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2020年咨询工程继续教育试卷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100分

2020年咨询工程继续教育试卷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3.环评座谈会或者论证会结束后()日内,根据现场会议记录整理制作的座谈会议纪要或者论证结论,并存档备查。 A.5 B.7 C.15 D.30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4.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 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 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B.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A.规划方案分析 B.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C.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当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为某些主导产业的基地,则开发区更注重的是()。 A.规模 B.结构 C.效益 D.总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开发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 B.二 C.三 D.三级以下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化思想变得更为重要,只有将所有项目工程化后,可以保证明确的分工以及目标,才能减少所要消耗的时间,减小各种矛盾。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首先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尤为突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 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 发生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 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 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其次,工程建设对泥 沙淤积的影响也较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 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 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 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 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 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 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 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 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 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 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