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一致。

B.病害诊断

林木病害的识别和诊断,主要是通过对症状和病害在林间分布特点的观察,以及对病原的直接鉴定,和人工诱发试验等方法进行。

在调查过程中,面对一种病害,因注意观察下列问题:

1.发病树种

2.发病部位,其中特别注意有些表现于叶部或枝条的病害,其实是由于根部受病引起的。

3.被害植株及发病部位症状特点

4.被害植株在林间分布情况

5.病害的发展进程等等

为了检验野外诊断是否正确,一种方法是,进一步做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是确定受害部分有无病原物存在,并鉴定病原物的种类,另一种方法是,把病原物自病组织分离出来,野外调查中,必须注意采集带有病原体的标本。

3.实习结果

初步鉴定所采集的林木病害标本

三、林木病害的调查

1.实习目的:

通过典型病害的实地调查,了解病害调查的一般程序和病害分级原则。

2.实习内容与方法:

林木病害调查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种。普查是以一个地区(省,市,地区或县),林区,风景区,果园或苗圃为范围,对林木病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进行普遍的调查。普查时调查面要广,但对病害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的估计不一定要求十分精确。专题调查是专门对某种树种的病害或某一种病害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往往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题调查的目的在于探索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一般要求较高的精确度。

调查的时间最好安排在病害的盛行或末期。

任何一种林木病害调查都需要经过,外业和内业三个阶段。准备工作首先是搜集调查地区的有关资料,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地理,自

然和经济状况。其次是拟定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并准备好必要的仪器和用具。

外业包括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普查时一般不能进行标准地调查,专题调查则应先踏查然后进行标准地调查。在病害调查时,一般要采集病害标本,以便鉴定和研究。

内业包括鉴定病原,汇总外业资料,计算发病率,感染指数和损失程度,分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下列各项: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结果4,结论与讨论。(一)踏查

先对实习林场地形及林分分布进行了解,确定踏查路线。幼,成林病害的踏查通常是沿着小班线,林分中大小道路边走边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林分状况(林龄,郁闭度,平均高,平均直径等),立地条件(如地形,母岩,土壤等),抚育管理状况和病害发生情况(如种类,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等)。

(二)标准地调查

1,幼,成林病害调查

(1)标准地的设置

设置标准地的关键是要有代表性。在获得踏查资料之后,根据发病程度不同或林型、立地条件不同,在相应的林分中分别设置标准地。标准地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小根据林龄和林木密度而定,常为

2~4亩,所含林木株数不少于50~100株。

(二)病害损失估计

在标准地上通常以植物为单位,进行每木调查,统计健康,感病和死亡的株数,计算植发病和死亡率。

发病率=调查病株(叶,果)数/调查总株数(叶,果)数×100% 感染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值×100%

2,苗圃病害调查

(1)标准地的设置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在发病程度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或栽培管理方法存在差别的圃地中分别设置标准地。对每块圃地,须查明并记载地形地势、土壤、前作物、种子来源、播种日期和方法、出苗日期和整齐度、抚育经过和往年发病情况等。

选定标准地的方法常有对角线式、棋盘式、隔行式、Z字形式等。对每块圃地上一般设立5 ~ 10个标准地。

每木调查记录表

(2)病害调查

将标准地中苗木逐株检查,计算植株感病率,或按病害严重程度分级统计株数计算感病指数。

四、实习感想

实习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在每个人心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书本上不能学习到的东西,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通过本次林木病理学实习基本了解林木的基本病害,更是区别了虫害与病害的区别。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与同学之间的感情。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的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满分:5 分 2.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满分:5 分 3. 植原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 腐烂、坏死 B. 肿瘤、腐朽 C. 斑点、烂皮 D. 丛枝黄化 满分:5 分 4. 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 欧氏杆菌属

B. 棒状杆菌属 C. 野杆菌属 D. 微单胞杆菌属 满分:5 分 5. 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 A. 硫磺 B. 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 钙离子 满分:5 分 6.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满分:5 分 7.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 降水 B. 雨水溅散 C. 气流 D. 介体昆虫 满分:5 分

8.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满分:5 分 9.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满分:5 分 10. 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冬孢子 B. 粉孢子 C. 分生孢子 D. 游动孢子 满分:5 分 11.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 静孢子、卵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 分生孢子、卵孢子

D. 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满分:5 分 12. 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 昆虫 B. 鸟类 C. 人为 D. 风 满分:5 分 13. 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 A. 植物病毒 B. 腐霉菌 C. 病原细菌 D. 立枯丝核菌 满分:5 分 14.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满分:5 分 15. ()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 A. 真菌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 球状 B: 螺旋状 C: 杆状 D: 多细胞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 安全可行性 B: 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 D: 应用杀菌剂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 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孢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病理学考试重点

1林木病害:由病原引起的经过一个病理,造成的一种结果(经济损失)的这种过程。 2.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病原诱因生产活动。 3.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传染蔓延。3在病部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联系区别:A联系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为侵染性病原物的侵染开辟了道路。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寄主对侵染性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区别: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侵染病害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分布有一定规律。侵染性病害检有病原生物。 4 病植物的病理变化:生理病变是基础。组织病变是过程,形态病变是结果。二1.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2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3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类型:1变色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 3萎焉或枯萎 4 畸形 5流脂或流腋 6 粉露 7 寄生性种子植物 8立木和木材腐朽 1-5是以病状明显的病害, 6-8是以病征明显的病害。 三 1,真菌:是一群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的生物。

2 真菌的特征:a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立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维管束组织,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属原核生物。a营养方式属异养性,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作用的色素。a典型的繁殖方式为产生两种类型的孢子。 3.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4.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别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亘孢子。 有性繁殖特点:一年只发生一次,数量少,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后期,细胞壁厚,寿命长,具休眠期,耐不良环境能力强,可越冬,有助于成为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无性繁殖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细胞壁薄,无休眠期,抗逆性差,传播快,蔓延,危害植物。 5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开始萌发,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真菌分类: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8个) 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无担孢子

【教学大纲】《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林木病理学 (英文):Forest Pathology 课程编号:14351035 课程学分:3.0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林木病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林木生态系中乔、灌木树种发病的原因、症状,生态环境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林木病害防治的理论。除林木外,林木苗圃、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木及一些主要经济林的病害, 以及林木主要产品——木材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和防治措施也属于林木病理学的研究范畴。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绪论、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林木病害的病原、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林木病害防治等。各论部分——林木种子和苗木病害、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林木枝干病害、林木根部病害、立木和木材腐朽、果树病害等。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特点,病原、林木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具体任务有: 1、了解林木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历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理解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侵染性及非侵染性病原。

3、理解菌物、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以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 4、理解病害的病程、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和预测方法。 5、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机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6、掌握林木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从不同种生物感病的例子引出林木病害,通过图片展示国际上典型的林木病害,使学生对林木病害有直观概念并了解林木病害的危害性。了解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的重要性;林木病理学内容、任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作业与思考题 1)林木病害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2)简述世界和中国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历史。 3)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4)简述林木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林木病害的现象、本质及定义; 林木病害发生的特点、发生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在林木病害诊断上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模拟题

名词解释 1xx病理学: 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xx病害: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 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 发病xx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 在xx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

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 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 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 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 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 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 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08-09树木病理学试卷A-答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试 卷 A 课程 树木病理学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一、简答题(45分)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及了解病害初侵染源的意义(8分) 答: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 病落叶 头年被害枝条 被病菌污染的冬芽 昆虫等媒介(病毒、植原体) 转主寄主类 了解病害初侵染源的意义:防治方面(略) 2、林木枝干病害中,最重要的四种病害是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8分) 答:(1)松材线虫病:我国南方松林分布省份中,除河南、海南等省外均发现有松材线虫病危害。但发生面积所占比例较小; (2)榆树荷兰病:在我国尚未发现; (3)板栗疫病:在我国有零星分布,但危害不严重,中国板栗较抗病; (4)松疱锈病:以东北林区的红松疱锈病和陕西、四川、云南三省的华山松疱锈病危害最为严重。五针松疱锈病的分布与我国五针松的主要分布地一致(华南五针松和海南五针松至今未见发病报道)。 3、由煤炱菌和小煤炱菌引起的植物煤污病有何区别?(6分) 答:煤炱菌和小煤炱菌引起的植物煤污病的区别:煤炱菌腐生,煤层较厚,易于剥离;小煤炱菌寄生,煤层较薄,不易剥离。 4、根部病害病原及其传播方式?(6分) 根部病害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 主动传播:真菌菌丝在土壤中扩展蔓延而传播; 随水流传播; 病根和健根互相接触; 5、简述榆树枯萎病的典型症状?(6分) 急性枯萎型:上层个别枝条突然失水萎蔫,并迅速扩展到其他枝梢,叶片内卷稍褪绿,干枯而不脱落,嫩梢下垂枯死。 慢性黄化型: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变黄色或红褐色,萎蔫,逐渐脱落,并向周围枝梢扩展,病枝分叉处常有小蠹虫蛀食的虫道。 在病枝的横切面上,均有褐色环纹。 在剖面上,可见到外层木质部上有黑褐色条纹。 变色导管被一些填侵物和一些胶状物所堵塞。 幼树发病常表现为急性型,易当年枯死。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复习题

试题库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流行病 2.林木病害具体防治技术有哪些? 3.生物防治机理有哪些? 4.如何针对林木病害进行林业技术防治? 5.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应注意哪些因素? 6.如何进行抗病育种? 7.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8.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林木病理学整理

林木病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征的总称。 菌物: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 繁殖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子实体)及其形成的孢子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原核生物: 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属于原核生物。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菌落: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全寄生: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机构及其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 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 病程:从病原物接触寄主开始到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寄生性:病原物依附寄主生存的能力,即指病原物吸取寄主营养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即病原物引起寄主发病和对寄主进行破坏的能力。也称致病力或毒力。 植物抗病性:即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担任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其症状。 复合侵染:某种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由于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或先后侵染而引起的。 病害的侵染循环:指病害在一年内连续发生的过程。 单循环病害:一年当中只由越冬的病原物来春后进行唯一的一次初侵染所致的病害。 复循环病害:初次侵染之后还有再侵染的病害。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病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P4 2、病症——由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或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P5 3、病程——病原物到达植物体表后,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组织内部,建立起寄主关系,并经过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和寄主植物一系列生理、解剖上的反应,最终表现出病状。这一整个过程如以植物受病后的活动为出发点,称之为发病过程,简称病程。P43 4、菌核——组织形态与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的特殊结构。(或:由菌丝交织而成的一个坚硬的营养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休眠作用,休眠后经过萌发,再产生孢子的子实体。)P14 5、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由纤细的丝状体构成,这种细丝称为菌丝。P12 6、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P16 7、转主寄生现象——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P22 8、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有时用毒性一

词表示。P37 9、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上生活,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生物体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生物。P36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后,便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这称为系统侵染。P45 11、局部侵染——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都只限于侵染点附近,这称为局部侵染。P45 12、担子果——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P21 13、子座——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像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或:是一个垫状或壳状的营养体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P14 14、寄生性——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P36 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P18 16、水平抗病性——不论何种作物品种对所有病原物小种都感病,只是程度上有差别;不论何种病原物小种对所有作物品种都是致病的,只是程度有差别。P39 17、垂直抗病性——有些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P39 18、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种吸取养分,并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Word 资料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Word 资料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Word 资料

.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Word 资料

《林木病理学(本科)》16年6月考试复习题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性病原: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3、生理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4、组织病变: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变化,称组织病变。 5、症状:林木受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其外表形态的不正常表现(寄主和病原)。 6、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 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8、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 不断向前延伸的一种特有形式。 9、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组织上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 寄主组织死亡后,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 10、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只能从死的组织或细胞中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 11、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 12、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 13、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4、侵染循环: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转移到寄主植物上侵染寄主,并进行繁殖到病原物再次进行越冬(或越夏)所经历的过程。 15、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地方向寄主植物感病点或寄主的一个感病点向另一感病点的空间移动。 16、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的病害。 17、复循环病害:即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的病害。 18、病害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19、生物防治:一切利用生物学手段来防治病害的方法。 20、重寄生:指抗生的微生物寄生在病原物上的现象。 21、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林木病理学复习思考题[终稿]

林木病理学复习思考题[终稿]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 1、下列属于植物病害范畴的是(ABGH) A、桃树的根癌病 B、花生的根结线虫病 C、豆科的根瘤 D、茭白的茎部肥大 E、蚜虫取食导致叶片卷曲 F、大量砍伐木材 G、木材腐朽 H、贮藏的果实腐烂 2、病原的概念:引起林木生病的最直接因素 3、林木的侵染性病原种类有哪些 菌物、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藻类 4、非侵染性病原有哪些 / 营养条件不适合;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毒物质 5、论述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的种类以及病害特点的区别与联系。 答: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病原种类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螨类等。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 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够传染蔓延;3)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1.5分) 病原种类: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1)致病的气象(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2)空气污染;3)土壤;4)遗传性病害等。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可相互影响,相互诱发。二者常混合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往往是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的前提。 6、下列属于病征的是(AC) A、叶片表面的白色粉状物 B、松树的流出的树脂 C、多孔菌的大型子实体 D、立木腐朽的木质部蓝变 7、植物发病后在组织性病变过程中促进下病变导致细胞增生,抑制性病变导致细胞裂解,分解性组织病变导致细胞减少。(×) 8、林木病害诊断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答:1)根据症状进行诊断;2)根据病原物进行诊断;3)人工诱发实验;4)病害治疗诊断 9、人工诱发实验(又称柯赫氏法则)的步骤 从病组织中分离微生物,使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进一步纯化,得到纯菌种;将纯菌种接种到健康寄主上,给予适宜条件使其发病,观察症状表现;再从接种发病的组织上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 第二章林木的侵染性病原 1、菌物的主要特征 有真正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为营养方式;营养体位丝状分枝;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过各种类型孢子进行繁殖 2、卵菌(腐霉菌、霜酶菌、疫霉菌)、接合菌(根霉、毛酶)的营养体为无隔菌丝;子囊菌、担子菌的营养体为有隔菌丝 3、吸器的主要作用是寄生菌物穿过细胞壁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锈菌、霜酶菌和白粉菌这些专性寄生菌物都有吸器 4、下列属于菌丝变态的是(BCD) A、菌索 B、附着胞 C、附着枝 D、假根 5、菌核是有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林木病理学模拟题

名词解释 1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八个子囊孢子,23分生孢子梗束,有书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28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29寄生性的专化: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现象 30寄主范围:病原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 31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 33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能力 34抗病性: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 42土壤寄居菌:只能在未腐烂的病株残体生活的真菌 土壤习居菌:除在病残体生存外,还可以在土壤中的其他有机物上腐生和繁殖的真菌或细菌 46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有一个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连接 47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指从一个包子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又回到同一种包子状态的过程 48病害的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53潜伏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因种种原因受抑制而潜伏于树体内,当因种种原因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菌开始活动,出现症状的现象 5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与菌丝相似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林木能够忍耐的程度,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生长发育失常或受害并引起林产品减产或贬值甚至林木死亡,造成经济或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寄主: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的植物 二病原(病原物或病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成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三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四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