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期末试卷 (7)

热工期末试卷 (7)
热工期末试卷 (7)

第一章小结

重点再现

1、平衡状态

关于平衡状态的定义、实现条件、以及平衡与均匀、平衡与稳定的概念区别已在相应章节中进行了详细叙述。平衡状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这是平衡状态的特点。平衡状态概念的提出,使整个系统可用一组统一的、并具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其状态,使热力分析大为简化,这也是工程热力学只研究系统平衡状态的原因所在。

2、状态参数及其性质

状态参数是定量描述工质状态的状态量。其性质是状态参数的变化量只取决于给定的初、终状态,与变化过程的路径无关。如果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又返回初态,其所有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为零。

在学过第二章之后,可与过程量—功量和热量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状态量的理解。

3、准平衡过程

准平衡过程将“平衡”与“过程”这一对矛盾统一了起来。

定义:由一系列连续的准平衡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又称准静态过程。

实现条件:(1)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压差、温差)无限小;(2)驰豫时间短,即系统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驰豫时间远小于过程进行所用的时间。这样系统在任意时刻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

特点:系统内外势差足够小,过程进行得足够慢,而热力系恢复平衡的速度很快,所以工程上的大多数过程都可以作为准平衡过程进行分析。

建立准平衡过程概念的好处:(1) 可以用确定的状态参数描述过程;(2)可以在参数坐标图上用一条连续曲线表示过程。

4、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描述系统的热力过程,但为了计算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和热量,就必须引出可逆过程的概念。

定义:过程能沿原路径逆向进行,并且系统与外界同时返回原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实现条件:在满足准平衡过程条件下,还要求过程中无任何耗散效应(通过摩擦、电阻、磁阻等使功变为热的效应)

建立可逆过程概念的好处:(1) 由于可逆过程系统内外的势差无限小,可以认为系统内部的压力、温度与外界近似相等,因此可以用系统内的参数代替复杂、未知的外界参数,从而简化问题,使实际过程的计算成为可能,即先把实际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再用由实验得出的经验系数加以修正;(2)由于可逆过程是没有任何能量损失的理想过程,因此,它给出了热力设备和装臵能量转换的理想极限,为实际过程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上述概念的引出体现了热力学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希望深刻理解这些概念,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从中学习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简化的方法。

第二章小结

重点再现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守恒。表明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储存能

系统储存的能量称为储存能,包括内部储存能和外部储存能。

(1)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

它与系统内工质粒子的微观运动和粒子的空间结构有关。应牢牢记住热力学能是状态参

数。

在简单可压缩系中,不涉及化学反应、核反应和电磁场作用,可认为工质的热力学能仅包括分子的内动能和内位能。分子的内动能与工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内动能越大;分子的内位能与工质的比容有关,比容越大,分子的内位能越小。

理想气体远离液态点,分子间距(比容)较大,分子的内位能忽略不计,其热力学能仅包括分子的内动能,因此,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2)外部储存能

外部储存能是系统整体相对于外界参考坐标系的宏观能量,包括系统整体作宏观运动时的宏观动能和相对于外界参考基准点的重力位能。

(3)系统的总储存能(简称总能)

系统的总储存能为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3、转移能——功量和热量

功量和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其大小与系统的状态无关,而是与传递能量时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有关。所以功量和热量不是状态参数,而是与过程特征有关的过程量,称为转移能或迁移能。

4、闭口系能量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静止的)闭口系时的能量关系式即为闭口系能量方程。其表达式有以下几种形式,它们的使用条件不同:

(1)q u w =?+ 或 Q U W =?+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任意过程)

(2)d q u p v =?+? 或 2

1 d Q U p V =?+?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可逆过程) (3)d V q c T p v =?+? 或 ?+?=2

1pdV T mc Q V (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5、稳流系能量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稳流系时的能量关系式即为稳流系能量方程。其表达式也有以下几种形式,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

(1)t q h w =?+ 或 t W H Q +?=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任意过程)

(2)d q h v p =?-? 或 2

1d Q H V p =?-?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可逆过程) (3)d p q c T v p =?-? 或 ?-?=2

1V d p T mc Q p (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6、稳定流动过程中几种功量的关系

在稳流系中,隐含的膨胀功等于流动功和技术功之和,即

2s f t 1()2w pv c g z w w w ??=?+?+?+=+ ???

其中,技术功为出口与进口处的动能差、位能差和轴功之和,即

s t w z g c w +?+?=22

1 7、焓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焓是在研究流动能量方程时,为工程应用方便而引出的一个状态参数。由于在流动过程中,工质必定携带的能量除热力学能U 外,还有推动功(推进功)pV ,所以为工程应用方便起见,把二者组合为焓H ,所以说焓是流动工质携带的基本能量,或者说是流动工质所携带的总能量中与热力状态有关的那部分能量。焓的定义式为

H U pV =+ 或 h u pv =+

焓作为一个宏观存在的状态参数,在开口系和闭口系中都存在,但在分析开口系时的作用更大。在分析闭口系统时,通常使用热力学能参数,只是在分析闭口系的定压过程时,焓可以表示

闭口系在定压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此时焓具有特殊作用。不必太深究焓的物理意义,只要能熟练掌握焓的计算即可。关于焓的计算将在第三章学习。

焓的物理意义可简单总结如下:

(1)对非流动工质,焓仅是状态参数。

(2)对流动工质,焓既是状态参数,也是工质流动时携带的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或基本能量)。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力学能一样,也仅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第三章小结

重点再现 1、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不是难点,但却是本章的重点。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状态方程(3.1)反映的是同一平衡状态下基本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只能用于同一平衡状态,不能用于过程计算。注意不要把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混淆。 ●

公式中的压力为绝对压力,温度为绝对温度 ● 状态方程(3.1a )——(3.1d )是针对不同物量单位的表达形式,使用时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与气体常数R g 或通用气体常数R 协调一致。

(2)比热容

学习比热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容积比热容c '的单位为:J/(Nm 3〃K),其物量单位必须是标准立方米(Nm 3),即气体在标准状态时的体(容)积,这是因为气体在不同状态时的体积不同,1kmol 理想气体也只是在标准状态时才具有22.4 m 3的容积。计算时必须注意非标准状态时的容积与标准状态下容积的换算,如例3.1。

在查取平均比热容表时,首先应注意是哪种比热容,如教材附表2是平均定压质量比热容,其他比热容可利用它们之间的换算公式计算,如例3.2。 ● 平均比热容表的自变量是摄氏温标,千万不要将t 化为T 。如果所查取的温度值没有列出,如要查150 ?C 时的平均定压质量比热容,可在附表2中利用100 ?C 和200 ?C 的比热容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3)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

首先要牢记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而熵则与2个独立的基本状态参数有关。利用定值比热容计算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需熟练掌握。应当注意:尽管计算公式是利用可逆过程的公式推导得到,但由于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状态参数,其计算公式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2、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在本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很容易产生公式太多,难以记忆的感觉,为了便于公式的查取,各种过程的计算公式已列于表3.2。但是,如何记忆和运用这些公式仍是一个难点,为此进行以下分析,以帮助大家理解性地记忆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

(1)4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特点和过程方程

首先要理解过程方程描述的是过程的特点,即整个过程遵循相应的过程方程的规律变化。4种基本热力过程的特点是定容、定压、定温和定熵,也就是说这4种过程中总有一个状态参数保持不变;对于多变过程,则过程中所有的状态参数都在变。关于过程方程,应记住基本方程const n pv =,可认为理想气体在可逆过程中都遵循该关系式。多变指数n 的取值范围为从+∞→→∞-0之间的任一实数,所以该过程方程适用于所有的可逆过程。而4种基本热力过

程则是所有可逆多变过程中的几个特例,根据过程特点分别为定容过程:n =±∞,定压过程:n =0,定温过程:n =1,定熵过程:n =κ,所以4种基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推出。

(2)过程中任意两状态间p 、v 、T 参数之间的关系

由克拉贝龙方程

331122g 123

p v p v p v R T T T ==== 可以很容易地推得定容、定压和定温过程中任意两状态间p 、v 、T 参数之间的关系式。而对于多变过程和定熵过程,可以利用其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联立求出,也无需死记硬背。而且多变过程与定熵过程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结构相同,只是多变指数不同,所以推出一个就可得出另一个。

(3)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和热量

1 功量 ● 对于定容和定压过程,选用以下可逆过程的基本积分式计算功量很方便,即

容积功:?=2

1pdv w

技术功:?-=2

1vdp w t

显然,定容过程:0=w , p v p p v w t ?-=-=)(21

定压过程:v p v v p w ?=-=)(12, 0=t w

定容过程容积功为零,定压过程技术功为零,可作为一种概念牢记,根本不必计算。

● 对于定温过程,仍可以用可逆过程的基本积分式计算功量,只需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将p 化为v 的函数形式计算w ,或将v 化为p 的函数形式计算w t 。如下所示:

2 2g 21g g 1 112d d ln ln R T v p w p v v R T R T v v p ====?

? 2 2g 12t g g 1 121d d ln

ln R T p v w v p p R T R T p p v =-=-==?? 比较以上两式,有w =w t ,即定温过程的容积功等于技术功。

定温过程计算功量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能量方程式,结合闭口系和稳流系的能量方程式,可进一步得出w =w t =q 。因此,对可逆等温过程,利用下式计算功量更方便。

w =w t = 221g g 112d ln v p q T s T s TR TR v p ==?==?

定温过程的容积功、技术功、以及换热量均相等,只需求出一个即可。

● 对于绝热过程,利用能量方程式计算功量较方便,即。

g 1212()()1V R w u c T T T T κ=-?=-=

-- g

t 1212()()1p R w h c T T T T w κκκ=-?=-=-=-

注意:以上两式对可逆绝热(定熵)和不可逆绝热过程都适用,这是由于在q =0的条件下,容积功等于状态参数热力学能的变化量,技术功等于状态参数焓的变化量,而状态参数与过程是否可逆无关。当然,如果可逆绝热和不可逆绝热过程的初始状态相同,那么它们的终了状态一定不同,实际计算出的w 和w t 也不同。所以只是w 和w t 的计算表达式相同。

● 对于多变过程,其功量计算公式同定熵过程结构相同,只需将公式中的κ换成n 即可,

即与公式(3.51)和(3.52)相同,因此,利用绝热过程求出功量计算公式后再用n 代替κ的方法得到多变过程功量计算公式,是一种捷径。具体公式在此不再列出。

● 除定容过程外,各种过程的技术功都是容积功的n 倍,即w t =nw ,因此,只要计算出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很容易得到。

2 热量 ● 对于定容和定压过程,选用以下公式计算热量很方便,即

?=2

1dT c q p 定容过程: T c T T c q V V ?=-=)(12

定压过程: T c T T c q p p ?=-=)(12

● 对于定温过程,则选用以下公式计算热量很方便,即

221g g 112d ln v p q T s T s TR TR v p ==?==?

对于绝热过程,直接有:q =0 ● 对于多变过程,可利用能量方程计算热量,即

g g 212121()()()11V V R R q u w c T T T T c T T n n ??=?+=-+

-=-- ?--??

利用迈耶公式g p V c c R =+及/p V c c κ=,可得 21()1

V n q c T T n κ-=

-- 以上分别针对各种不同过程,给出了计算功量和热量的简便方式及其相应的公式,并对各公式的来历和推导过程进行了分析,说明表3.2中的许多公式无需死记硬背,而只需记住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几个重要的基本公式即可。 (4)4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在p-v 图、T-s 图上的表示及特点

过程线在p-v 图和T-s 图上的分布规律:

1)基本过程线是区域的分界线;

2)以定容线为界分为2个区域,n 沿顺时针方向从-∞→0→+∞。

此部分内容对分析过程非常重要,需要较好地掌握。建议详细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具体内容在此不再重复。

第四章小结

重点再现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过程只能朝着能量品质不变(可逆过程)或能量品质降低的方向进行。一切自发过程的能量品质总是降低的,因此可以自发进行,而自发过程的逆过程是能量品质升高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必须有一个能量品质降低的过程作为补偿条件才能进行,总效果是能量品质不变或降低。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卡诺定理 ηt ≤ηtc , ε≤εc , ε'≤εc '

(2)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r

δQ T ≤0 (3)由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推出 d S ≥

r δQ T = d S f

(4)熵方程 g f g r

S S S T Q S ?+?=?+=??δ (5)孤立系熵增原理 iso g 0S S ?=?≥

上述5式是等效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因此适用的对象也不同。(1)、(2)式适用于任何循环;(3)、(4)式适用于任何过程;(5)式适用于孤立系或闭口绝热系和稳流绝热系的任何循环和过程。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1)判断过程或循环能否进行,如能进行,是否可逆

因为过程或循环必须同时满足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才能进行,所以通常在给定条件下,先判断是否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然后再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进行计算。判断循环有三种方法,详见例4.5。判断过程可用上述(2)、(4)式。孤立系熵增原理既可用于循环,也可用于过程,可重点掌握。对于非孤立系过程方向性的判断,可将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物体一起构成孤立系,然后再利用孤立系熵增原理。如例4.4、4.5。对稳流绝热系,也可用如例4.6的方法计算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熵增,从而判断过程能否进行及是否可逆。

(2)证明某过程不可逆

证明某过程不可逆的本质与应用(1)相同,只是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由熵方程可知,只要能证明某过程的熵产大于零,即可证明该过程不可逆。

3、不同循环的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是反映能量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指标,不同的循环,目的不同,所以经济性指标的计算方式也不同。但其定义式可统一表示为

经济性指标=获得的好处/付出的代价

理解了上述经济性指标的定义,便可很容易地记忆不同循环的经济性指标并进行计算。

4、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及其意义

卡诺循环是为方便热力循环分析而提出的一种循环,实际上无法实现,但是利用卡诺循环分析得到的提高循环经济性的方法却具有普遍实用意义。

卡诺定理提供了两个热源间循环经济性的最高界限,给一切循环确定了一个判断其热、功转换完善程度的基础,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利用卡诺定理可判断循环是否可以进行以及是否可逆。

5、熵流、熵产和熵方程

学习熵流、熵产的定义和熵方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熵的概念,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总强调只有可逆绝热过程才是定熵过程,而不可逆绝热过程熵必增加的道理。

特别要注意的是:尽管可逆过程的熵变等于熵流,但熵流不是状态参数,只有熵才是状态参数。当然,熵产也不是状态参数。

6、熵变计算公式的分析和应用

熵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参数,由可逆过程熵的定义式,得可逆过程熵变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T

Q S δ

上式可用于任意物质熵变的计算。但针对不同的工质,在结合该种工质热力性质的条件下,所推出的熵变计算公式不同,为便于大家掌握和灵活应用熵变的计算方法,现将几种常见情况的

熵变计算公式总结如下:

(1)理想气体熵变的计算

理想气体熵变的计算可利用第三章第三节推出的(3.21)、(3.22)和(3.23)式(即表3.2中熵变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公式都是利用上面熵变的基本计算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推出的,此处不再赘述。

(2)固体或液体熵变的计算

对固体或液体,一般情况下,c p =c V =c ,则其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公式同样由上述基本计算公式推出为(3.24)式(见第三章第三节),即

??===?2

11

2ln T T mc T mcdT T Q

S δ 如果是等温过程,T 为常数,不能再用上式计算,其熵变为 T Q Q T T Q

S ==

=???211δδ (3)热源的熵变计算

热源是给工质提供热量,或接受工质排出热量的物体,越过其边界的所有能量都是热量。通常在对循环进行分析计算时,将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及工质一起选作孤立系,因此需对孤立系中各子系统进行熵变计算。如果是变温热源,即热源在吸热或放热时,温度随之变化,热源熵变的计算公式为

?=?r

T Q S δ

式中T r 为热源温度,实际计算时根据具体热源的情况积分。

如果是恒温热源,T r =常数,热源的熵变为

r

T Q S =?

注意:上述熵变的计算公式都是利用可逆过程推出的,但由于熵是状态参数,所以同样可用于任意过程熵变的计算。

(4)实际气体(蒸气)熵变的计算

实际气体熵变的计算不能用理想气体熵变的计算公式,工程上通常是利用其已知状态参数,查相应工质的热力性质图表得到初、终状态的熵(实际气体热力学能和焓的求取方法同熵),从而得到熵的变化值。具体方法将在第五章讲述。

7、做功能力()和做功能力损失(损失)的概念及其计算

(1)做功能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能量不仅有数量的多少,还有品质的高低。做功能力()正是一个可单独评价能量品质的物理量。 不同形式能量的做功能力()计算不同,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与热功转换密切相关的热力学

、热量和焓。

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是闭口系工质的做功能力,其定义为:闭口系从任一给定状态1以可逆方式变化

到环境状态,并且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热力学能的计算式为

x, U 10010010()()()E U U T S S p V V =---+- 相应的

是指该能量中不能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的计算式为

n, U 0010010()()A U T S S p V V =+---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热力学能和只与系统的初态有关,因此,热力学能和也可作

为状态参数。由以上两式,可推得

x, U 1n E U A =- 或 1E U =

所以,热力学能

也可看做是系统给定状态的热力学能减去,即闭口系工质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所含有的能量就是热力学能,热力学能中可以转换为最大有用功的限度就是热力学能。

如果闭口系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不是环境状态),系统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等于这两个状态的热力学能差,其大小只与1、2状态有关,该最大有用功的计算式为

)()()(21021021U,2X,U,1X,U X,m ax ,V V p S S T U U E E E W e -+---=-=?=

● 热量 系统所传递的热量在给定环境条件下,以可逆方式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称为该热量的。

热量的计算式为

???-=-=??? ??-=S T Q T Q T Q Q T T E Q x 000,1δδ 该热量中不能转变为有用功的部分称为热量的,热量的计算式为

n, Q x, Q 00δQ A Q E T T S T =-==??

相同数量的热量,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热量。热量的温度越高,热量的品质越高,

其热量越大。注意热量与热量一样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 焓 焓是稳流系工质的做功能力,其定义为:在忽略稳流系工质宏观动、位能差的条件下,稳

定流动工质从任一给定状态1(进口状态)以可逆方式变化到环境状态,并且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技术功)。稳流系焓的计算式为

x, H 10010()()E H H T S S =--- 同样,焓

又可理解为是系统初态与环境状态的焓差减去放给环境的热量。 相应的为

n, H 1x, H 0010()A H E H T S S =-=+- 稳流系统的做功能力(即焓)和也是状态参数。同样,对稳流系统工质可推得

1E H =

说明稳流系统工质在进口处所具有的能量就是焓H 1,H 1中可以转换为最大有用功的限度就是焓。

两个状态之间的最大有用功(焓

差)只取决于初、终态,与路径和方法无关,即

x, H 12012()()E H H T S S ?=---

(2)做功能力损失(损失)的概念及其计算

由于过程不可逆使工质本来具有的做功能力减少的部分称为做功能力损失。

无论是开口系还是闭口系,无论是何种不可逆因素,无论是何种工质、何种状态,其做功能力损失都可用下式计算。即

0g I T S =?

所以,上式可用于任意系统、任意工质、任意过程、任意初、终态间做功能力损失的计算。

第五章小结

重点再现

1、水蒸气的p-v图和T-s图

熟悉水蒸气的p-v图和T-s图上所谓的“一点、两线、三区、五态”,能根据工质在图上的位置确定其状态,以及不同压力下水蒸气定压发生过程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见本章第一节)。

2、确定蒸气状态参数的独立变量

(1)未饱和液体和过热蒸气

由于未饱和液体和过热蒸气分别处于单相区,所以状态参数p、t、v、s、h中,只要任意给定两个独立参数,其他参数就确定了。通常独立变量取p和t。

(2)饱和液体和干饱和蒸气

饱和液体和干饱和蒸气同样为单相物质,而且处于饱和状态,其压力和温度不再是独立变量,而是一一对应的一对参数。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另一个就唯一确定,而且其他状态参数v、s、h也唯一确定,因此,饱和液体和干饱和蒸气只有一个独立的状态参数,通常独立变量取p 或t。

(3)湿(饱和)蒸气

湿(饱和)蒸气处于两相区,其压力和温度为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二者一一对应,只有一个为独立状态参数,但其他状态参数v、s、h与湿蒸气的干度x(或湿度,多用干度)有关,所以,湿蒸气的独立状态参数也是两个,即压力和干度(或温度和干度)。

3、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的应用

(1)确定蒸气的状态参数

如果工质的状态是未知的,在确定蒸气的状态参数之前,首先应先查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气表(附表4或附表5)确定其所处的状态,然后再根据所处状态查相应的表确定蒸气的状态参数。

(2)蒸气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

蒸气热力过程分析计算的一般步骤:

首先在h-s图上根据已知参数找出初态点1,并利用图表确定该状态的所有其他状态参

数;

然后过1点沿过程特征(等参数线)找到与已知终态参数线的交点,该交点即为终态点2,确定终态所有的状态参数之后,便可利用能量方程进行过程功量与热量的计算。

第六章小结

重点再现

1、湿空气的概念及其状态参数

(1) 湿空气的概念及其独立状态参数的个数

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理想气体混合物。湿空气可分为饱和(湿)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为t对应的最大饱和量,只需要2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确定其状态。由于湿空气的压力p和温度t可直接测得,故常用p和t作为状态参数。

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变化的。所以除p和t外,还需p v、t D、ρv、?、ω、t w 以及h中的任意一个参数确定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即需要3个独立的状态参数。除p、t外,t D和t w可直接测量,其余为不可测参数,只能间接获得。

(2)湿空气状态参数的定义及计算

理解p、t、p s、p v、t D、ρv、?、ω、t w、h等各参数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会利用水蒸气图表和湿空气的湿度图(ω-t图)查取或利用公式计算各参数。

第七章小结

一、重点再现

学习本章的最终目的是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进行喷管的设计和校核计算,重点内容包括:喷管选型;出口流速、流量的计算。

二、难点突破

1、渐缩喷管的出口压力p2

(1) 如果是按照喷管选型原则(最节能原则)确定的渐缩喷管,该渐缩喷管就在设计工

况下工作,若p

b / p0>

cr

γ,其出口压力p2=p b>

cr

p;若p b / p0=

cr

γ,其出口压力p2=p b=

cr

p;

(2) 如果渐缩喷管不满足选型原则,即使用不恰当,或者说在应该选用缩放喷管的情况

下(p

b / p1<

cr

γ)使用渐缩喷管,由于渐缩喷管最多只能膨胀到临界状态,所以出口压力p2=p cr

>p b。这种情况下大于背压p b的那部分压力降因未能得到利用就损失掉了。

总结:渐缩喷管的出口压力总是等于p b和p cr中的较大者,即p2={ p b,p cr }max。或者说出口压力不可能降到临界压力以下,即p

2

≥p cr。

2、渐缩喷管的出口流速c2

渐缩喷管最多只能膨胀到临界状态,此时p

2

=p cr,c2=c cr;否则,p2>p cr,c2

3、渐缩喷管的流量q m

渐缩喷管的流量q

m 随p

b

/ p0的降低而增大,在进口状态一定的条件下,q m随p b 的降低而

增大,当p b= p cr时,q m=q m,max。所以渐缩喷管的流量q m≤q m,max。

4、缩放喷管

缩放喷管可以将气流从亚音速一直加速到超音速,p

2

=p b

第八章小结

一、重点再现

1、活塞式压气机

(1) 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3种不同压缩过程的特点及耗功量计算,压气机省功的方法。

(2)余隙容积和增压比对活塞式压气机容积效率的影响,采用多级压缩、级间冷却时确定最佳压力比的原则及最佳压力比的计算。

(3)对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压气机进行计算时,总是以总耗功最小为原则,选择最佳中间压力,且认为级间冷却可以将气体冷却至初温,因此,各级增压比相等,各级气体的温升相等,各级压缩过程的放热量相等、各级间冷却器的散热量相等,各级压气机的耗功量相等。由此给计算带来很多方便,如:单级压缩气体的出口温度等于最终压缩气体的出口温度;总耗功等于单级耗功乘以级数等。

2、活塞式内燃机

(1)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定容加热、定压加热、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p-v 图和T-s 图,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循环功、热效率计算。

(2)循环特性参数及其对热效率的影响。

3、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T-s 图和lg p-h 图,理论循环制冷量q 2、放热量q 1、耗功量w 0、制冷系数ε的计算,提高制冷系数ε的方法。

本章重点是要掌握各种热力循环的工作原理,会画各种理论循环图(p-v 图、T-s 图及制冷循环的lg p-h 图),并能对循环进行正确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而且会分析影响循环经济性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循环经济性的方法和途径。

二、难点突破

1、活塞式压气机

注意区分压缩过程耗功与压气机耗功的概念。压缩过程耗功是闭口系的容积功w ,而压气机耗功是稳流系的技术功w t ,计算时应选用不同的公式。

2、活塞式内燃机

(1)将定容加热循环(otto 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diesel 循环)看作是混合加热循环的2个特例,3种循环只是吸热过程不同,而其余过程都相同。

(2)循环功的计算不要计算每一个过程的功量,这样太繁琐,最好直接利用公式

210q q w -=

(3)由于吸热量、放热量、循环功的计算是动力循环的基本计算,所以用基本公式1

2101q q q w t -==η计算热效率很方便,因此一般不用式(8.11)~(8.13)计算(除非如例8.4特别方便),仅用它们分析影响热效率的因素。

3、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在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计算中,通常已知蒸发温度T 1和冷凝温度T 3(或初压p 1和终压p 2),由于进入压气机之前,制冷剂工质为干饱和蒸气,可根据T 1(或p 1)确定该点的焓h 1和熵s 1;h 2可根据p 2和s 1 (s 1= s 2)来确定;h 3为p 2对应的饱和液体焓;绝热节流h 3= h 4。然后就可很容易地进行理论循环制冷量q 2、放热量q 1、耗功量w 0、制冷系数ε的计算。

《热工基础》试卷A

2011-2012硅酸盐专业《热工基础》期末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流体的密度—— 2、静压强—— 3、体积流量—— 4、发热量—— 5、相对湿度—— 6、黑体—— 7、干燥—— 8、完全燃烧—— 9、高温系数—— 10、干球温度—— 二、填空:(25分) 1.煤的工业分析法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空气过剩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表示固体和液体燃料组成的基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燃烧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干燥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不完全燃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表示湿度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为了测定方便; ______表示空气的相对干燥能力;________便于干燥计算。 三、简答题:(25分) 1、燃烧计算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对煤进行工业分析? 3、如何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态? 4、冬天用手接触相同温度的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为什么?

5、流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定? 五、计算题(20分) 1、水从三段串联管路流过,管路直径分别为:d1=100mm, d2=50mm, d3=25mm, ω3=10m/s,求ω1和ω2. 2、已知标态下CO2的密度为1.96kg/m3, O2的密度为1.43kg/m3,CO 的密度为1.25kg/m3, N2的密度为1.25kg/m3。今测得某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的体积百分比:CO2 =28.8% ,O2=1.0% ,CO =0.2%,N2=70%,求此废气标态时的密度。 3、一炉壁由耐火砖砌成,厚度δ=250mm,耐火砖内表面温度t1=1000℃, 外表面温度t2=100℃, 耐火砖平均导热系数为λ=1.28W/(m.℃)。求通过炉壁的热流量。

热工期末试卷 (4)

一、试求在定压过程中加给理想气体的热量中有多少用来作功?有多少用来改变工质的热力学能(比热容取定值)? 解:定压过程总加热量为: q =c p ΔT 其中用来改变热力学能的部分为: Δu = c v ΔT 而c p = c v +R g 因此,定压过程用来作功的部分为: w =Rg △T 二、2kg 某种理想气体按可逆多变过程膨胀到原有体积的3倍,稳定地从300℃降低到60℃,膨胀过程中作功418.68 kJ ,吸热83.736 kJ ,求:(1)过程的多变指数;(2)气体的c p 和c V 。 解:(1)过程的多变指数: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 mR pV g = 因质量不变,所以 162.513333573122121212211=??===V T V T p p T T V p V p 由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1122n n p v p v = 质量不变,可得: 1122n n p V p V = 两边取对数: 2211ln ln ln ln V n p V n p +=+ 得: 494.131ln 162.51ln ln ln ln ln ln ln 21122112=??? ????? ? ?=??? ? ?????? ??=--=V V p p V V p p n (2)气体的cp 和cV :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

kJ 944.33468.418736.83-=-=-=?W Q U 由21()V U mc T T ?=-得: 21334.960.6978kJ/(kg K)()2(333573) V U c m T T ?-===?-- 又t w nw =,得: kJ 772.54168.418494.1736.83t -=?-=-=?W Q H 又21()p H mc T T ?=- 21541.772 1.1287kJ/(kg K)()2(333573)p H c m T T ?-===?-- 三、容积为V =0.6m 3的压缩空气瓶内装有压力p 1=10 MPa ,温度T 1=300K 的压缩空气,打开瓶上阀门用以启动柴油机。假定留在瓶内的空气进行的是可逆绝热膨胀。设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为c p =1.005 kJ/(kg ·K), R g =0.287 kJ/(kg ·K),问:(1)瓶中压力降低到p 2=0.7 MPa 时,用去了多少千克空气?(2)过了一段时间后,瓶中空气吸热,温度又恢复到300K ,此时瓶中空气的压力为多大? 解:(1)由定熵过程的过程方程:k k v p v p 2211= 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 mR pV g = 可推得: K 3296.140107.03004.14.011212=??? ???=???? ??=-k k p p T T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kg 3.59kg 4.103296 .1402876.0107.0kg 7.69300 2876.010102162g 22261g 111=-=?=???===???==m m m T R V p m T R V p m (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Pa 4924.16.03002874.1011 g 23=??==V T R m p

最新热工基础-期末总复习-重点(张学学)

热工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大气压力p b、表压力p e、真空度p v 只有绝对压力p 才是状态参数 第二章 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之和(热能)。热力学能符号:U,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 储存能:E,单位为J或kJ 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对于微元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的可逆过程

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 1)系统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功量和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 2)进、出口截面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微元过程 5.技术功:在工程热力学中,将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及轴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用W t 表示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6.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的压力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工程上由于气体经过阀门等流阻元件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地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称为绝热节流。 注意:绝热节流过程不是定焓过程 第三章 1.理想气体是一种经过科学抽象的假想气体,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1)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2)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作用力; (3)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g为气体常数,单位为J/(kg·K) 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

热工期末试卷-(5)知识交流

西南交通大学热工基础期末试卷 2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2030600 课程名称 热工基础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表压力和真空度都不能作为状态参数。 (V ) 2. 只有可逆过程p-v 图上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容积功。 (V ) I 3. 对可逆与不可逆绝热过程,都有 w =—△ u 和w t = — △ h ,说明可逆和不可逆绝热过程 的功量相等。 (x ) I 4.气体常数与气体的种类及所处的状态无关。 (X ) 5.在相同恒温热源间工作的所有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 (V ) 线6.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为吸热过程。 (x ) 订 装7.可逆绝热过程熵变为零。 (V ) 密8.熵产是否为零是判断过程是否可逆的判据。 (V ) 9. 蒸气的压力越大,对应的饱和温度越高。 (V ) 10. 在湿蒸气区,定压线与定温线重合。 (V ) 11. 若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相对湿度降低。 (V ) 12. 气体流经缩放喷管,其出口截面的压力恒等于背压。 (V ) 13.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越大,产气量越少,但单位工质的理论耗功量不变。 (V ) 线 订 装 封 密 阅卷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增大内燃机的压缩比有利于提高循环的热效率。(V ) 15.热流线不一定总与等温线垂直相交 16. 雷诺数表示流体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17. 两物体辐射换热时,只是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放热。 18. 一定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最大。 19. 在两个辐射换热表面间插入遮热板,原来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减少。 20. 在管径较小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临界热绝缘直径的问题(x ) (V ) (x ) (V ) (V ) (V ) 线订装封密

2009热工期末考试试卷A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热工基础及动力设备》 期末考试试卷(A ) 一、填空题(共20分) 1.锅炉是由“锅”和“炉”两部分所组成,所谓“锅”指的是锅炉的 ,所谓炉是指锅炉的 。(2分) 2. 某凝汽器内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0.09633MPa ,那么其绝对压力为 MPa ,已知当地当时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2分) 3.某工质在高温热源2000K 和低温热源300K 之间进行热力循环,循环中1kg 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100kJ ,问:此热量最多可转变成 kJ 功,热效率最高为 。(3分) 4.汽轮机需要配置若干辅助设备,主要包括 , , ,调节保安装置和供油系统等。(2分) 5.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有 、 、 。(2分) 6.朗肯循环由 , , , 四大设备所组成。(4分) 7.锅炉的受热面一般有 、 、 , ,用以相应完成给水的预热、蒸发过热和再热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 。(3分) 8.某闭口系统经一热力过程,放热8 kJ ,对外做功26 kJ ,为使其恢复到原状态,对系统加热6 kJ ,则需对系统做功 。(2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注:答案可能不至一个)

1.灰体概念是指() A 吸收比α=1的物体; B 反射比ρ=1的物体; C 单色吸收比αλ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D 穿透比τ=1的物体。 2.煤的主要特性指标有()。 A 发热量 B 煤粉细度 C 挥发份 D 灰熔点 3.下列哪个不属于第一级(也即速度级)的能量损失()。 A 喷嘴损失 B 动叶损失 C 余速损失 D 漏汽损失 4.在下列实际生产当中,()利用了绝热节流的原理。 A 高压气瓶瓶口装有调节阀; B 主蒸汽参数不变,通过改变调速气门的开度来调节汽轮机的功率; C 采用梳齿形汽封减少汽轮机的漏气量; D 采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体的流量。 5.对于再热循环与朗肯循环的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再热循环后,可明显提高汽轮机的排气干度; B 采用再热循环后,若在热压力适当,则可明显提高热效率; C 采用再热循环后,可减轻水泵和凝汽器的负担; D 当初压低于10 MPa时,一般不采用再热。 6.在锅炉的各项热损失中,哪几项和空气系数α的大小有关。() A 排烟热损失 B 散热损失 C 灰渣物理损失 D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7.汽轮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中,下列哪一项是按照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分类的。() A 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及超临界压力汽轮机; B 凝气式、背压式、调整抽气式汽轮机; C 冲动式和反动式 D 单轴双缸双排汽、单轴四缸四排汽等等。 8.下列哪些设备属于汽轮机的主要辅助设备。() A 除氧器 B 除尘设备 C 凝汽设备 D 过热器 9.增强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有()。 A 增大流体流速 B 增大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5 页第1 页

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 ) 6.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力大,所以这些晶面间难以发生滑移。 ( ) 7. 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 8.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变形金属加热。 ( ) 9. 过共析钢为消除网状渗碳体应进行正火处理。 ( ) 10. 可锻铸铁能够进行锻造。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在图1中分别画出纯铁的)011(、)111(晶面和]011[、]111[晶向。并指出在室 温下对纯铁进行拉伸试验时,滑移将沿以上的哪个晶面及晶向进行? 图1 2.为什么钳工锯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4.低碳钢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五、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牌号与典型应用零件及热处理工艺连接起来。(每小题2 分,共10分) 材料牌号应用零件热处理工艺 HT250 弹簧调质+氮化 Cr12MoV 飞机起落架固溶+时效 7A04(LC9)机车曲轴自然时效(退火) 65Mn 冷冲模淬火+中温回火 38CrMoAl 机床床身淬火+低温回火 六、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 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 ,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①求该钢的含碳量;

08热工期末考题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8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05机化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20分) 1、A、B两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同,A室内的温度高于B室内的温度, 试判断下面①、②、③、④的论断是否正确 (√)①A室内空气接纳水分的能力高于B室的空气 (√)②A室内空气的含湿量高于B室内空气的含湿量 (√)③A室内空气的比焓高于B室内空气的比焓 (√)④A室内空气的比内能大于B室内空气的比内能 (×)2、工质完成不可逆过程,其初、终态熵的变化无法计算。(√)3、定量气体在经历可逆绝热过程时,温度升高,由于气体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在经历可绝热过程中,它的过程比热值为零。 (×)4、在标准大气压下,任意温度下的空气,只要它们的干湿球温度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相对湿度一定相等。 (×)5、增大保温材料的密度是提高其保温性能的有效措施。 (×)6、在卡诺循环中,若冷热源温度为0℃,则循环热效率为100%。(√)7、工质的状态,在一个热力循环中经历的是由初态变化到终态,然后,由终态变化到初态的过程,那么,不论循环可逆,还是不可逆,工质经历一次循环后的熵的变化量都是等于零。

二、选择题(16分) 1、在常温(100℃以下)常压(1atm )的自然状态下,包含在未饱和(相对湿度小于100%)的大气中的水蒸气是 b 。 a.饱和蒸汽 b.过热蒸汽 c.过冷液体 d.饱和液体 e.未饱和液体 2、绝热封闭的汽缸内储有不可压缩流体,通过活塞使液体的压力从1MPa 提高到100Mpa 那么,液体的内能和液体的焓怎样变化 d 。 a. 液体的内能和焓在压缩前后保持不变 b. 内能增加而焓减小 c. 内能和焓都增加 d. 内能不变而焓增加 3、彼此相似的放热过程,它们在对应点上的各个物理量可以分别不等,但对应点上的N Gr R μγ,,和P γ等相似准数 a 。 a. 必须分别相等 b.必须全部相等 c. 至少要有一个相等 d. 至少要有一组相等 4、在保证达到必须的冷冻条件下,为避免浪费机械功,制冷循环所制取并维持的低温应尽量接近 b 。 a.零度 b.环境温度 c.5℃ d.零度以下 三、4公斤温度为70℃的水和3公斤温度为20℃的水倒在一起,求这7公 斤水总的熵增是多少?(25分) 解:设混合后的平均温度为m t :则 )(11m t t c m -= )(22t t c m m - )20(3)70(4-?=-?m m t c t c m t =48.57℃ =?S 2 211ln ln T T c m T T c m m m +

热工模拟测试题

热工期末模拟题 ——2010年12月储运09级王 (除试题上面的内容之外,注意复习课本第6章湿空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 中R 的单位(C ) ./A J km ol k ? 3 /Bkg m /CJ kg k ? 3/D m kg 2.,某电厂锅炉,其压力表读数为1 3.5Mpa ,凝气器的真空度为717.5mmhg,,若当地大气压力B=755mmhg,求锅炉和凝汽器中蒸汽的绝对压力为多少(A )(1mmhg=133.32pa ) A.13.601Mpa 4999.5pa B.4999.5pa 13.601Mpa C.13.601pa 4999.5Mpa D.13.601kpa 4999.5pa 3.2kg 氧气由1p =0.6Mpa ,1t =30 o C 定压变化到2t =200o C ,求过程中焓的变化和热量交换各为多少(B ) A .220.83kJ 309.162kJ B.309.162kJ 309.162kJ C .220.83kJ 220.83 kJ D.309.162kJ 220.83kJ 4.今有任意两过程a-b 与a-c,且b ,c 两点在同一条绝热线上,如下图所示。试比较ab U ?和ac U ?的大小。(A ) A: ab U ?>ac U ? B: ab U ?

热工期末试卷-(5)

西南交通大学热工基础期末试卷2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2030600 课程名称 热工基础 考试时间 120 分 阅卷教师签字: 题(每题1分,共20分): 表压力和真空度都不能作为状态参数。 ( √ ) 只有可逆过程 p-v 图上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容积功。 ( √ ) 对可逆与不可逆绝热过程,都有w =-△u 和w t =-△h ,说明可逆和不可逆绝热过程 的功量相等。 ( × ) 气体常数与气体的种类及所处的状态无关。 ( × ) 在相同恒温热源间工作的所有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 ( √ ) 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为吸热过程。 ( × ) 可逆绝热过程熵变为零。 ( √ ) 熵产是否为零是判断过程是否可逆的判据。 ( √ ) 蒸气的压力越大,对应的饱和温度越高。 ( √ ) 在湿蒸气区,定压线与定温线重合。 ( √ ) 若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相对湿度降低。 ( √ ) 气体流经缩放喷管,其出口截面的压力恒等于背压。 ( √ )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13.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越大,产气量越少,但单位工质的理论耗功量不变。(√) 14.增大内燃机的压缩比有利于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15.热流线不一定总与等温线垂直相交。(×) 16.雷诺数表示流体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17.两物体辐射换热时,只是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放热。(×) 18.一定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最大。(√) 19.在两个辐射换热表面间插入遮热板,原来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减少。(√) 20.在管径较小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临界热绝缘直径的问题。(√)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开口系统是指的热力系统。 A、具有活动边界 B、与外界有功量交换 C、与外界有热量交换 D、与外界有物质交换 2、系统中工质的真实压力是指。 A、p g B、p b C、p v D、p b + p g或p b-p v 3、在相同的温度变化区间内,理想气体定容过程焓的变化量与定压过程相比 A、较大; B、大小相等; C、较小; D、大或小不确定 4 A、温度与热力学能 B、温度与焓 C、温度与熵 D、热力学能与焓 5、如果热机从热源吸热100 kJ,对外做功100 kJ,则。 A、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B、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河南城建学院期末考试考查试题工程热力学试卷答案`

1.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对,因为一个可逆过程,首先应该是准平衡过程。 2.工质经一不可逆循环后其熵一定增加; 错,工质经一不可逆循环后其熵是不变的。 3.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错,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4.节流过程是一个等焓过程; 错,节流过程中,流体在孔口附近产生严重的扰动及涡流,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不能确定各截面的焓值,所以,尽管节流前后焓不变,但不能把节流过程理解为等焓过程。 5.制冷系数是大于1的数; 错,制冷系数是指制冷循环中制冷量与消耗功的比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6.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对压缩机压缩每公斤工质的理论功没有影响; 对,有余隙容积后,如生产增压比相同、质量相同的同种压缩气体,理论上所消耗的功与无余隙容积时相同。 7.熵减少的过程是可以发生的; 对,只对于孤立系统,熵必定增加或不变,但是对于其他非孤立系统,不一定熵增。 8.孤立热力系熵减少的过程是无法实现的; 对,根据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熵必定增加或不变。 9.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向高温热源; 错,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转向高温物体。 10.当蒸汽的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称该蒸汽为过热蒸汽; 错,当蒸汽温度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该蒸汽为过热蒸汽。二.名二、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 混合气体的分压力; 答:在与混合气体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每一种组成气体都独自占据体积V时,组成气体的压力成为分压力。 2. “焓”; 答:在有关热工计算中时常有U出现,为了简化公式和简化计算,把它定义为焓,用符号H表示。pV+ 3. 第二类永动机; 答:从环境大气或海水吸收热量不断转化为机械功,这种单一热源下做功的动力机械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4. 孤立热力系; 答:任何一个热力系(闭口系、开口系、绝热系、非绝热系),总可以将它连同与其相互作用的一切物体组成一个复合系统,该复合系统不再与外界有任何形式的能量交换和质量交换,我们称该复合系统为孤立系统。 5. 理想气体; 答:理想气体是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假想气体,其分子是些弹性的、不具体积的质点,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三.(15分) 空气由初态压力为0.1MPa,温度20℃,经2级压缩机压缩后,压力提高到2MPa。若空气进入各级气缸的温度相同,且各级压缩过程的多变指数均为1.2,求最佳的中间压力为多少?并求生产1kg质量的压缩空气所消耗的理论功?求各级气缸的排气温度为多少? 解:最佳中间压力MPa p p p447 .0 2 1.0 2 1 2 = ? = =; 理论比功:() KJ p p p p T R n n w n n n n g c 21 . 286 2 1.0 447 .0 2 20 15 . 273 10 06 . 287 1 2.1 2.1 2 1 2.1 1 2.1 3 1 2 3 1 1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工期末试卷-(5)

西南交通大学热工基础期末试卷2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2030600 课程名称 热工基础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表压力和真空度都不能作为状态参数。 ( √ ) 2. 只有可逆过程 p-v 图上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容积功。 ( √ ) 3. 对可逆与不可逆绝热过程,都有w =-△u 和w t =-△h ,说明可逆和不可逆绝热过程的功量相等。 ( × ) 4. 气体常数与气体的种类及所处的状态无关。 ( × ) 5. 在相同恒温热源间工作的所有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 ( √ ) 6. 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为吸热过程。 ( × ) 7. 可逆绝热过程熵变为零。 ( √ ) 8. 熵产是否为零是判断过程是否可逆的判据。 ( √ ) 9. 蒸气的压力越大,对应的饱和温度越高。 ( √ ) 10. 在湿蒸气区,定压线与定温线重合。 ( √ ) 11. 若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相对湿度降低。 ( √ ) 12. 气体流经缩放喷管,其出口截面的压力恒等于背压。 ( √ ) 13.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越大,产气量越少,但单位工质的理论耗功量不变。 ( √ ) 14. 增大内燃机的压缩比有利于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 √ ) 15. 热流线不一定总与等温线垂直相交。 ( × ) 16. 雷诺数表示流体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 √ ) 17. 两物体辐射换热时,只是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放热。 ( × ) 18. 一定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最大。 ( √ ) 19. 在两个辐射换热表面间插入遮热板,原来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减少。 ( √ ) 20. 在管径较小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临界热绝缘直径的问题。 ( √ )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热工测试试卷

热工测试试卷 一、判断题 1、一个声源的声压级为90 dB,另一个声源的声强级为90 dB,则两个声源合成的噪声约为93 dB。(正确) 2、发动机进气系统利用热膜风速仪测量流速的方法得到的流量是质量流量。(正确) 3、滤纸式烟度计也称反射式烟度计,在用于内燃机排气烟度测量时不能适应变工况下的连续测量。(错误) 4、弹簧管压力计的感压元件弹簧管截面一般为椭圆形,通过测量受压时弹簧管变圆产生的应变来测量压力。(正确) 5、电涡流测功机测量转矩时,作为发电机工作,能将大部分能量反馈入电网,能量损失少。(错) 6、压电式传感器使用电荷放大器时,输出电压几乎不受联接电缆长度变化的影响。(对) 7、在热电偶中插入第三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材料的两端温度相同,均不会有附加的热电势产生。(对) 8、由于观察者先天缺陷或观察位置习惯偏向一方所引起的误差是过失误差。(错) 9、U型液柱式差压计测量介质的压差是直接测量方法。(对) 10、任何测量仪器都包括传感器、传递件和显示元件三个部分。(对) 11、粒子图像测速仪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都可以测量整体流场的瞬时速度(错) 12、电力测功机测量转矩时,作为发电机工作,能将大部分能量反馈入电网,能量损失少。(对) 13、热线风速仪的热线探头的热敏材料多选用铂丝或钨丝。(对) 14、通常压力仪表所指示的是表压力,它以完全真空作为零标准的压力。(错) 15、在电子打火机和煤气灶点火装置中,多片压电片采用串联组合接法,可使输出电压达上万伏,从而产生电火花。(对) 16、电感式传感器是把被测参数的变化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传感器。 (错) 17、热电偶输出电动势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种金属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与金属导线的形状和中途的温度无关。(对) 18、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完全消除测量误差。(错) 19、测量仪器按其用途可分为试验室用仪器和工程用仪器两类。(对) 20、在以噪声源为球心的球面上三个点测量的A声级为80dB、85dB、90dB,则该噪声的平均声压级为85dB。(错) 21、测量锅炉炉膛温度可以使用高温光学温度计,但红外测温仪不适用。(对) 22、由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电阻温度计,它的阻值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错) 23、光敏晶体管是利用内光电效应制成的转换元件。(错) 24、具有速度方向判别能力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发射的两束入射光的频率一定不同。(对) 25、测量内燃机示功图至少需要压力、转角和上止点三个信号。(对) 26、光电式转矩仪在测量转矩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对) 27、在流速测量时,由于所测流体的温度和压力超出仪表的设计值,这样造成的误差属于过失误差。(错) 28、在选用仪器时,应在满足被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量程较大的仪器。(错) 29、一套完整的非电量电测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记录和显示装置三部分。(对)

热工期末试卷 (8)

第九章小结 一、重点再现 1、傅里叶定律 傅里叶定律是导热的基本定律:在数值上,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上的温度梯度,即 grad t t n λλ?=-=-?q n 式中“-”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2、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概念 导热微分方程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导热基本定律得出的。直角坐标系下,各向同性的连续均匀介质且物性参数为已知常数时,三维、有内热源、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222222t t t t c c x y z λΦτρρ??????=+++ ??????? 具体情况可在上式基础上简化,如稳态导热,0=??τ t ;无内热源,0=Φ ;最简单的导热微分方程是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即22d 0d t x =。 导热微分方程仅是对导热物体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的描述,在求解具体问题时,还必须结合反映实际导热情况特点的单值性条件,这些单值性条件即称为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包括时间条件(常用初始条件)和空间条件(边界条件),因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已在微分方程中体现。边界条件根据给定参数的不同,又可分为第I 、第II 和第III 类边界条件。由导热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定解条件,即构成了导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述,即数学模型。 3、一维稳态导热、热阻 通过无限大平壁、无限长圆筒壁(无内热源、第一类边界条件)的一维稳态导热计算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可以利用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也可以由傅立叶定律式直接积分求解。前一种方法是求解导热问题的一般方法,可用于任意导热问题的求解;而后一种方法只能求解无内热源、第一类边界条件的一维稳态导热。 热阻,是根据热量传递规律与电学中欧姆定律的类比得出的,“热流相当于电流,温差相当于电位差,热阻相当于电阻。根据电阻串、并联的原理,应用热阻网络图能够使计算多层物体及复合体的导热问题变得简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热阻网络分析只适用于无内热源、定壁温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对于其他一维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及多维导热问题均不适用。 4、非稳态导热、集总参数法 在非稳态导热问题中,物体内的温度场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还是时间的函数,求解方法有集总参数法、数值解法、分析解法或诺谟图法等。集总参数法是本章非稳态导热问题的重点,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只有满足Bi ≤0.1或Bi V ≤0.1M 条件的非稳态导热问题,才可以用集总参数法求解; (2)一般情况下,Bi ≠Bi V (只有无限大平壁相等); (3)如果用Bi 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 为从绝热面到对流换热表面的垂直距离(两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壁厚的一半;单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整个壁厚;无限长圆柱体和球:半径); (4)如果用Bi V 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V/A ; (5)如果用式)Fo Bi exp(V V 0 ?-=θθ计算温度场,注意Bi V 和Fo V 中L=V/A 。 计算从0τ=到τ时刻通过物体传热表面传递的总热量Q τ 用以下公式

热工试题

热工试题 1. 写出燃烧反应的发热方程和散热方程。 Q 1=A exp(- RT E ) Q 2=B (T-T 0) 2. 对重油雾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1)雾滴要细,50μm 以下。 (2)雾滴直径要均一,50μm 以下为85%以上。 (3)油股断面雾滴分布均匀。 3. 何为无焰燃烧?有哪些特点? 煤气与空气在烧嘴内完全混合(α≥1),喷出后立即燃烧。几乎无火焰。 特点:空气过剩系数小,燃烧温度高,不完全燃烧损失小,但燃烧不稳定。 4. 如何提高实际燃烧温度? (1)选择高热值的燃料(2)控制适当的空气过剩系数 (3)预热空气或燃料(4)减少向外散热 5.用等式 w dw Ma f df )1(2-=解释超音速流动时管嘴截面积与流速的关系。 等式可写成:dx d Ma dx df f ωω1)1(12-=,由于超音速,所以1>Ma ,即012 >-Ma 则ωd 与df 的符号相同,说明气体作超音速流动时,其流速与管嘴截面积成正比关系,即0>dx df ,说明超音速流动时管嘴的截面积变化是扩张形的。 6.请写出无内热源的固体导热微分方程。 t a z t y t x t C t p 2222222)(?=??+??+??=??ρλτ 7.对流换热过程需要确定的单值性条件有哪些? (1)几何条件(2)物理条件(3)边界条件(4)时间条件 8.何为投射辐射和有效辐射?请画出有效辐射示意图。 (1) 投射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 总辐射能量。 (2) 有效辐射——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 去的总能量。 9.试根据维恩偏移定律讨论温度和发生最大单色辐射能力时波长的关系。 2896=m T λ 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单色辐射力点的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 10.写出燃烧反应的简单发热方程和散热方程,并画图说明低温稳定点,切点和高温不稳定点的意义。 J

热工学期末试卷A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试卷 课目:热工学适用班级:贯通制冷12级 (90分钟、闭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 1、用来描述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常用的有状态参数有,,比体积,内能,,熵。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得到的状态参数称为工质的,它们是,,比体积。 2、温标是国际单位制温度标准,其温度用符号表示,单位为,符号为。 3、按过程的发生是否为人类所为,我们所涉及的一切过程可分为与。 4、汽化有和两种形式。 5、1atm=mmHg=Pa。 6、理想气体的主要四个基本热力过程是、、、绝热过程。 7、热力系统中工质的一系列变化称为。 8、热力学中,将热能转变为的循环称为,而消耗,将热能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的循环叫做。 9、反映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参数有绝对湿度、、等。 10、对流换热实际上是一种和共同作用的复合换热形式。 二、名词解释(16%) 1、闭口系统 2、比热容

3、含湿量 4、紊流 三、简述题(24%) 1、请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2、现有某一状态点的未饱和湿空气,试比较其干球温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大小,并简单作图表示。 3、热量的三种传递方式分别是?并简述其含义。 四、计算题(40%) 1、某氧气瓶中的氧气质量为20kg,容积为0.4m3,试求氧气的比体积和密度。

2、某房屋的外墙由三成材料组成:内层为白灰粉刷,厚度δ1=25mm,导热系数λ1=0.75W/(m·℃);中间层为红砖,厚度δ2=480mm,导热系数λ2=0.80W/(m·℃);外层为水泥砂浆,厚度δ3=20mm,导热系数λ3=0.85W/(m·℃)。外墙表面温度t1=35℃,内表面温度为t2=25℃。试计算每平方米外墙的导热量。 3、溴化锂吸收式直燃机作为空调冷、热源设备,夏天可供12℃冷冻水,其循环冷冻水测压力表读数为0.4MPa,吸收器内真空表读数为720mmHg,若当地大气压为B=750mmHg,试求该直燃机循环水侧和吸收器内的绝对压力。

热工基础期末真题

西南交通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2030600 课程名称 热工基础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题1分,共10分): 1、气体膨胀时一定对外作功;气体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 ) 2、使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 ) 3、没有容积变化的系统一定与外界没有功量交换。 ( ) 4、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为可逆过程。 ( ) 5、热效率较高的发动机,循环净功也一定较大。 ( ) 6、等量的高温热量与低温热量具有相同的品质。 ( ) 7、因为熵是状态参数,所以熵流和熵产也都是状态参数。 ( ) 8、工质完成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熵的变化大于零。 ( ) 9、若湿空气的含湿量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吸湿能力增强。 ( ) 10、气体经绝热节流后,焓不变,因此绝热节流的整个过程是等焓过程。 ( ) 二、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某理想气体经历一不可逆吸热过程后,其熵流ΔS f ,熵产ΔSg ,总熵ΔS 。 2、压气机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可能出现三种压缩过程,其中 过程耗功最小, 过程耗功最大。 3、柴油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压缩比ε 、升压比λ 、预胀比 ρ 、热效率ηt 增加。 4、气体经历一可逆定容过程,w ;经历一可逆定压过程,w t 。 5、卡诺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相同热源间所有可逆循环的热 效率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6、气体流经一喷管后,压力 、流速 、流量 。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7、温度梯度矢量 等温面,并指向温度 的方向。 8、对流换热的机理是:在壁面及层流边界层区域为 ,而在其它区域主要为 。 9、由基尔霍夫定律,大多数工程材料(看作漫灰表面)的吸收比 同温度下的发射率。 10、 的换热过程称为复合换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若工质吸热,其热力学能U 是否一定增加?为什么? 2、理想气体经历了一个吸热、升温、降压的多变过程,将其过程线表示在p —v 图和T —s 图上,并判断n 值的范围: < n < 3、已知金属壁的导热系数)(45C m W ?=λ,壁厚mm 5.4=δ ,两侧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 )(10021C m W h ?=,)(580022C m W h ?=,试计算传热系数,并指出若要提高传热系数,应在哪一侧加肋片。 4、已知:A 1=A 3=2 m 2,A 2=A 4=3 m 2,X 1+2,3+4=0.3,X 1+2,3=0.12,求:X 4,1+2

热工学期末考试归纳之传热学

热工学期末考试归纳之传热学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热力学研究可逆过程,无温差传热;而传热学则是温差传热,为不可逆过程。 ?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分析室内热量传给室外的热传递过程 <1)室内→内墙:对流换热,热辐射 <2)内墙→外墙:导热 <3)外墙→大气:对流换热,热辐射 2.导热: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或同一物体内不同温度的各部分 之间,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 动而引起的一种能量传递现象。(只要有温差存在,导热过 程就可以在任何物体中发生。>b5E2RGbCAP 特征:a. 物体间无相对位移;b.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c.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热对流:在有温差的条件下,伴随流体宏观移动发生的,因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转移现象。<只能发生在流体中) p1EanqFDPw 特征:a.有相对位移;b.一定伴随着流体的导热;c.没有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d.流体和固体壁面相互接触。 DXDiTa9E3d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方式向外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特征: a. 有能量形式间的转化:热能-辐射能-热能 b. 不需直接接触c. T>0就有能量辐射d. 与绝对温度呈4 次方关。RTCrpUDGiT 辐射力:物体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能量。 3.传热过程:工程上经常遇到热量由高温流体经固体壁传给低温流体。 内表面的对流换热量:Φ1=h1A(tf1-tw1> 炉墙的导热量:Φ=λA 4.热阻叠加原理:传热过程的总热阻等于组成该过程的各环节中各部分分热阻之和。 增强传热时,应设法减少串联热阻中最大的热阻; 减弱传热时,应加大串联热阻中的最小的热阻。 5.温度场:在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集合或总称。 如果温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称之为稳定温度场。 温度场某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线)称等温面。 温度梯度:沿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温度的增量与法向距离比值的极限。 温度梯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总是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 热流密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流,用q 表示,单位为W/m2。 热流密度的方向与温度降度的方向一致。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塑性通常用和来表示 2.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 3.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是和 4.固溶体合金在结晶过程中,产生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为,由于这种偏析呈树枝状分布,故又称 5.工业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6.淬火钢在250~35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要发生回火脆性,称为7.滚动轴承钢主要用于制造滚动轴承的 8.灰铸铁的热处理方法有、、 9.变形铝合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和锻铝 10.青铜是指除、以外的铜合金 11.金属材料、和统称三大固体工程材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灰铸铁的硬度测定方法是( )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 B.水晶 C.石蜡 3.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晶粒重新结晶为均匀的等轴晶粒需进行的热处

理是( ) A.去应力退火 B.完全退火 C.再结晶退火 4.下列情况属于相变过程的是( ) A.液态金属的结晶 B.晶粒长大 C.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 5.在铁碳合金的基本组成相中,属于金属化合物是( ) A.铁素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6.调质是( )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7.下列关于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论述错误的是( ) A.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铁素体产生固溶强化 B.合金元素的加入使奥氏体相区的大小发生改变 C.除钴外,合金元素的加入使C曲线左移 8.阻止石墨化的元素有( ) A.硅 B.磷 C.硫 9.属于软基体上分布硬质点的轴承合金有( ) A.锡基巴氏合金 B.铝基轴承合金 C.珠光体灰铸铁 10.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是( ) A.灰铸铁 B.白口铸铁 C.球墨铸铁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都经历弹性变形、屈服、冷变形强化、缩颈与断裂四个变形阶段( ) 2.实际金属材料表现为各向同性(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