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和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2、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3、单项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各业今后发展方向、各类用地规模与布局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安排,并落实到地块,即所谓的单项分析

4、综合平衡:把规划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在控制水土流失和发展生产的原则下,因地制宜,保证重点地协调各部门之间、需要与可能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之间等的关系,必要时也要协调平衡地区的差异,以达到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5、全面普查:是面上的调查,有助与对整个规划地区全面了解,可以采用调查访问、利用航片判读、野外实地踏勘结合起来进行。

6、典型调查:在规划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村、或小流域进行典型调查,以便深入地了解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7、小班(地块):是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一个小班内的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地貌部位、岩石、土壤、坡度、植被、和土壤侵蚀情况应基本相同。

8、小班调绘:就是利用准备好的工作底图,按照小班区划的原则和要求,到现场或室内(利用航片判读时)进行勾绘,填写小班编号和注记,为内业设计提供完整的图面资料。

9、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土地资源评价(Land evaluation)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12、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13、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上,依据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资料,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宜牧地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以及适宜建筑用途土地加以合理的归并,在土地需求量和土宜阈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

14、综合法平衡法:是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为依据,结合考虑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作物的单产指标,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

1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是以某一流域或某一水土流失治理区为对象,对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判。

16、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他再生自

然资源所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16、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17、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18、社会折现率:由国家规定的、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和机会成本用以调控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折现率。

19、产投比:单项措施生效年单位面积的净增产值与单位面积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比值。

20、小流域:是一个范围较小的比较完整、独立的自然集水区域,通俗地讲就是一道沟或一道小河川包括周围分水线以下的所有山梁、坡面区内的集水区域,一般规划面积为1~10km2,最大不超过50km2。

21、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对土地生产潜力影响的过程。

22、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水土保持规划任务:进一步掌握有关区域或流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水土保持规划课程有2个显著特点,即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实用性。

3、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1)水土保持原理(水土流失规律或水土流失特征)(2)流域生态经济平衡原理。

4、平衡模式 A、稳定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B、自控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C、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5、命名的组成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三类,二因素命名:由地理位置和各区地貌和地质特点二因素组成;三因素命名:在上述二因素基础上,再加侵蚀强度;四因素命名:在上述三因素基础上,再加防治方案。

6、水土保持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

7、水土保持区划的依据指标:(1)地貌特征;(2)土壤侵蚀类型;(3)侵蚀强度;(4)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水土保持治理方向和治理措施。

8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1)区域性规划(2)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中,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更具有普遍意义。

9、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外业调绘、调查、现场初步规划、内业整编和规划调整。

10、土地利用调查是以小班或地块为单元进行。

1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包括自然因素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调查以及各项调查的方法与资料的整理。

12、水土流失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收集资料、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13、分类的依据和指标:(1)依据:类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级愈高,其内部相似性逐渐减少,而相互间的差异性逐渐增大;(2)指标:结构和特征。

14、土地类型的分类原则(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实用性原则。

15、土地资源评价根据目标分为土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和经济评价。

16、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而生产力大多是通过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

17、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实施结构优化方案的措

施和优化后的结果预测四个方面。

18、土地利用配置步骤:(1)土地利用用地分区;(2)土地利用方式在土地类型上的配置(3)土地利用方式在规划小班上的配置:以土地类型为单位,将土地利用方式配置在小班上。19、土地流失综合治理评价的方法:(1)指标法;(2)比较分析法;(3)专家打分法;(4)投入与产出分析法。

20、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按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可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1、减沙效益的计算,可采用小型水库死库容的建筑费定额作为拦沙效益的计算标准。

22、防洪效益计算方法:1等措施替代法;2洪水淹没损失替代法。

23、蓄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水保法、水文法。此外还有对比法,经验公式法和地质地貌法等。

24、经济效益计算参数的确定主要包括各项措施的有效增产定额,投入定额以及产品价格等

25、计算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效益3个方面。

26、表达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年增产量、年增产值、累计增产量、累计增产值、产投比和回收年限等。

27、经济效益评价:A.当地经济效益评估:(1)产量变化法;(2)重置成本法;(3)内涵价格法;B.外部经济效益评估。

三、选择及判断

1、水土保持区划的界限区划的界限是一条逐渐变化、宽窄不一的过渡带,这种过渡带具有相对性和“模糊”的特征,不可能出现突然跃迁的现象。主要从分异的主导因素去找。但主要还靠经验。

2、区划定位:水土保持区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综合体,涉及到多种自然的和社会的要素,是根据区域不同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而进行的区划,而且为了便于管理,水土保持区划一般不打破行政界线,其目的是分区提出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效指导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总之,水土保持区划是一种部门综合区划。

3、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一种树枝状的多级分类结构,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划分,即将较高级别个体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较低单位。在较高的分类水平上,有较少数目的土地类型,相似程度低而差异性大,在较低分类水平上,有数目众多的土地类型,相似程度高,而差异性小。

4、社会效益的含义是:不仅水土保持的实施者本人受益,而且整个社会都受益。(1)减轻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轻沟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2)促进社会进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风尚,提高劳动者素质。

5、(1)直接经济效益各项治理措施直接增加的产品及其相应的产值。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灌木增产枝条,经济林增产果品,种草增产饲草等。各类产品未经加工转化时的产量和产值,都是直接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上述各类产品,经加工转化后,提高了的产值。如果品加工成饮料、果酱、果脯,枝条加工成筐、篮、工艺品、纤维板,饲草养畜后的畜产品等。

6、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减沙效益计算,可以用当地小型水库或淤地坝每立方米土方的修筑费用作为等价物折算。

7、区划的基本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的分异规律。

8、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区划分为四级。一、二级为国家级,三级为省(区)级,四级为县级。

9、典型调查重点是:揭示事物的规律选择好典型、并进行详细的调查。

四、简答题

1、水土保持规划的研究对象、内容?

研究对象:应为地球表面水土流失的广大地区,但目前水土保持规划主要研究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土壤加速侵蚀的区域。

研究内容:(1)研究生产发展方向,确定农、林、牧用地比例,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农业经营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运行;(2)研究水土保持治理途径,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位置,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以及治坡和治沟紧密结合,达到集中治理、连续治理、互相促进;(3)研究规划中的科学依据,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研究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而产生的蓄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问题;(5)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2、区划与规划的区别?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期基础工作,规划是在区划指导下完成的,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首先进行水土保持区划,然后布置措施。没有科学的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没有详尽的水土保持区划,就很难把握水土保持规划方向。

3、水土保持区划与土壤侵蚀分区的区别和联系?

(1)土壤侵蚀分区是严格按照土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进行的;(2)而水土保持区划则是在参照土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状况,还兼顾了地理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所以,水上保持区划是从治理的角度对水土流失区进行区域划分。

4、重点预防保护区的特点?

主要指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可参考以下标准;(1)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以下(侵蚀模数为2500t/km2·a以下);(2)植被覆盖度在40%以上;(3)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在轻险型以下。

5、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

总的原则:水土保持区划要求所划定的区域空间内部的相似性应最大,差异性应最小;而区域与区域之间比较时,则要求其间的差异性最大,相似性最小。

(1)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的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应基本一致;(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应基本相同;(4)水土保持分区应尽量保持流域界限及行政界限的完整性;(5)区划应遵循白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符合实际,应用便利。

6、水土保持区划指标设置原则?

(1)指标与水土保持联系紧密,并且涉及全面;(2)选择的指标应当可以量化,方便以后分析计算;(3)要求所选指标应该比较稳定、变幅小,以便水土保持区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规划;(4)指标之间要求独立性强,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小,保证区划的准确性。

7、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的水土保持规划的优点?

(1)针对性小流域既然是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自然集水区,也是自然成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独立单元,因此,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水土流失能更好地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2)治理的综合性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便于统一安排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建成独立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3)经营管理的便利性一个小流域往往权属一个乡、一个村或一个队,这样就便于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的效益。

8、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

(1)与水土保持区划、上级的总体布局规划保持协调一致,符合当地的生产发展方向;(2)提出明确的治理与开发目标(最终目标、兼顾经济目标);(3)抓住防治和开发中的关键问题;(4)要结合开展水土保持建立商品生产基地(产业化);(5)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

9、土地分类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由于土地类型的复杂性,所以土地分类一般采用多级系统分类的方法。

步骤:(1)确定分类的对象和级别。确定分类的对象和级别就是要确定分类的详略程度;(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的依据和指标要力求能客观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分异规律,因此要对所有土地分异因素进行仔细分析;(3)土地类型的命名

10、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

(1)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2)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11、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

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而生产力大多是通过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局限性)。

12、土地利用规划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

(1)基本任务:确定农林牧用地比例及其位置,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即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实施的时间、顺序和结果预测(2)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切实保护耕地原则;b统筹兼顾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坚持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e三效益统一原则;f公众参与原则。

13、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及基本框架?

(1)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综合治理效果的特点,但又要避免设置过繁,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2)各项指标均要有明确的概念,既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又应把握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避免指标的重复设置,防止片面地追求“全面性”;(3)各项指标都应无量纲化,即指数的大小不是直接反映某一指标的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但要求数值大小能反映效果的优劣;(4)作为一种在基层可以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指标的参数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调查、测定即可确定,其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的短期培训能为一般基层技术人员所掌握,以利于推广应用。

14、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的特点?

(1)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2)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首先要搞好当前的近期效益,否则会降低群众搞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水土保持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也要考虑长期目标和远期效益。)(3)单项效益与综合效益:a单项效益:单项措施有各自的不同效益;b综合效益:在某一范围某一流域,这些单项措施又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综合防治体系,必然带来与单项措施不同的综合效益;c综合效益并使单项效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高层次的综合,更能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反映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本质。

15、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估算原则?

(1)效益计算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一般取20-30年;对于某些使用年限较短的措施,可用几个周期计算;(2)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分析、核实、翔实可靠;(3)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4)对多个项目产生的综合效益,应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效果确定其效益分摊系数。

16、效益计算原则?

(1)水土保持项目的效益应按有、无项目对比可获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计算;(2)水

土保持项目应采用系列法或频率法计算其多年平均效益,作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3)水土保持项目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期各年的效益,应根据项目投产计划和配套程度合理计算;(4)水土保持项目的固定资产余值,应在项目计算期末一次回收,并计入项目的效益;(5)水土保持项目除应根据项目功能计算各分项目效益外,还应计算项目的整体效益。

17、重点监督区?

主要指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可参考以下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较集中的地区;(2)建设项目开挖排弃土、石、渣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征占土地面积100ha以上的区域;(3)建设项目下游及周边是城镇、人口密集区、重要工业区,对面积较小的点和影响区是一条线的项目可划分为重点监督点。

18、重点治理区?

指原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可参考以下标准:(1)已列入和计划列入国家及地方重点治理的流域和区域;(2)大江大河大湖中上游;(3)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以上(侵蚀模数在2500t/km2·a)。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流失,亦称水土损失 2,土壤侵蚀的形式: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滑坡侵蚀 3,水的损失:植物截留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透损失。坡地径流损失 4水土流失的危害:A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B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C泥沙淤积沟床,加剧洪涝灾害 D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E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F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5,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6,水土保持的作用: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A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B削洪补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C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沟川径流总量 D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E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 F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7,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A把防治和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B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C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 D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 E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F因地制宜 G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 H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道区域的综合整治和经营 8,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山丘区及风沙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9,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侵蚀的控制,排水,灌溉,防洪,土壤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 10,水土保持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11,水土保持工程学:应用工程的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科学

农地水土保持

第一章 1.农地水土保持: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防治 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第二章 5.土地合理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的过程,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7.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1)以特定区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农、果、茶、林和水产养殖各业生产队土地的要求(3)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8.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评价系统拟定,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般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各种预定用途的适宜和不适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类分为a宜耕类b宜园类c宜林类d宜水产养殖类e不宜类 (2)土地适宜等: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根据土地适宜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a一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高度适宜,可持续利用且基本无限制,土地生产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b二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持久利用且不采取相应改良措施会引起土地退化c三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有较大限制,勉强适宜或临界适宜,土地生产率或经济效益很低,利用时易产生土地退化 (3)土地限制型:反映土地对某类用途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强度。 9. 9.土限制型的确定:砂限制型:土壤地质为砂土 黏限制型:土壤质地为黏土,保水保肥,不利于养分运输 酸限制型:土壤反应强酸性,ph小于5 浅限制型:土层浅薄,宜耕类耕层<10cm(水田),或15cm(旱田),宜园土层厚度<60cm,宜林类土层厚度<40cm。 瘦限制型:土地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 渍限制型:地下水位<30cm,土壤排水不畅,土层终年渍水。 旱限制型: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差,灌溉不能保证。 冷限制型:土地温热水平低,宜耕和宜园类(果)>=10度。 第三章 2.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物质量 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WUE=Y/(ET) Y-作物的经济产量ET-水分的蒸散量或生产期间的实际耗水量 影响Y因素:内因—品种特性外因—水分、肥力、栽培耕作措施 3.降水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凉爽季节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温暖季节 (2)有效降水:自然界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系分布层可被植物利用的部分 (3)有效降雨量=实际降雨量-树冠截留-径流-渗漏 5.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在影响作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有一些是作物生命活动所绝对必要的,没有他们,作物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生存,这些因素可称为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或生活条件,他们是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 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特性(1)基本生活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限制因素:相对最少的因素(3)最低因素法则:作物的产量水平不会超过作物基本生活因素中最受限制的因素所允许的程度(4)因素的综合作用 6.作物生产力:指某一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及最优的管理水平、无杂草病虫害条件下,

水保业务知识试题及答案

水土保持相关业务知识考核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男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自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禁止在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 ,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4、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 和考核奖惩制度。 5、国家鼓励和支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6、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征求的意见。 7、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与相衔接。 8、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9、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10、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 ,防治造成水土流失。 二、不定项选择题(含单选及多选,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 )制定水土保持法。 A、促进两个环境的发展 B、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发展农业生产 D、促进城市化进程 2、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制定。 A、国务院财政部门 B、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D、物价部门 3、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A、水土流失调查结果 B、耕地保护规划 C、水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D、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 4、水土保持工作实行( )的方针。 A、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一、名词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又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分大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尺度水分交换。小循环: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又降落至海洋中,或者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后又降落至陆地上,形成的局部水分循环。 容许土壤侵蚀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的年均土壤流失量。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土壤侵蚀。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

损失和破坏。 土壤侵蚀强度: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t/km2·a)。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保规划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林草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总称。 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泛即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是指生产建设扰动的区域,包括征地范围、占地范围、用地范围以及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超出征占地界的,由于建设项目的影响而引发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 二、简述、简答、列举 1、简述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水土保持林学

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 摘要:植被是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子,目前国内外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李毅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指出植被有增加入渗率、减小径流系数、明显降低径流流速等作用;郭雨华等通过野外放水试验,得到相同的结论;周星魁等研究指出,稳渗率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并给出了关系表达式;李毅等研究了不同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流时间、终止时间的关系,得出草地覆盖面积比与坡面流出时间和径流终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草地覆盖面积越大,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显著;放水流量越大,草地覆盖对坡面流的延滞作用越小。总之,植被的覆盖改变了坡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径流成分的比例,从而使坡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和溶质运移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植被条件对产流的影响的研究对防治水土流失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流参数植被类型植被格局产流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萤要的牛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截持和蓄储大气降水,发挥着其特有的水文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影响降雨和坡面流的水力特性,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有其不可缺少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森林植被防治坡面土壤水蚀机理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系统的总结了森林植被各个垂直层次对坡面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以及不同学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及此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并从以下儿个方面指出了林地坡面水蚀作用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林冠对降雨重新分配出现林冠截持和干流等现象,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和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林冠层通过改变雨滴特性来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进而改变坡面流对坡面的侵蚀机理;森林植被茎干对径流的分散阻止作用,增大地表径流的阻力系数,茎干绕流现象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林木在一定种植密度内,会使得泥沙起动流速减小,增加坡面侵蚀,因此应合理选择林木的种植密度才能起到减少坡而水蚀的作用;坡面流在枯落物层中流动并穿过枯落物层后下渗进入土壤的过程,类似于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枯落物的物理性质如分解程度、空隙度等的变化,引起水流流动的状态变化复杂,有必要应用渗流理论来深入研究以搞清其流动机理;根系层的存在能逐步改善土壤的内在特性,稳定表土层结构、提高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DOC)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水土保持考试复习资料

重力侵蚀分为陷穴、泻溜、滑坡、崩塌、崩岗、岩层蠕动、山剥皮等 工程治沙措施有化学固沙、机械沙障固沙。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包括轮作、间作套种与混作、等高带状间作、草田带状间作 通常按水土保效益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4类。 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规范性、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 按固体物质的组成,泥石流可分为泥流、石流、石洪。 以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有1水平梯田2坡式3反坡4隔坡。 土壤侵蚀分区1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2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3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 山沟治理工程:主要措施: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引洪漫地等。 坡面治理工程: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工程、沟头防护工程、梯田工程 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有悬臂跌水、陡坡跌水和台阶式跌水三种类型。 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 全球气候侵蚀带: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干旱气候侵蚀带 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残株覆盖、地膜覆盖、砂田覆盖土壤侵蚀可分为:水利侵蚀、风力、重力、 冻融、冰川、混合、化学和生物 山洪特点:流速大,冲刷力大,破坏力大。 含有大量泥沙,暴涨暴落,历史短暂。 泥石流的一般特征:泥石流具有暴发突 然、来势凶险、运动快速、能量巨大、冲 击力强、破坏性大和过程短暂等特点。 荒漠:按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岩石长期 裸露、风化形成的岩漠;沙丘起伏的沙漠; 泥质覆盖的泥漠;充满盐壳的盐漠和位于 高寒地区的寒漠。 蓄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水保 法、水文法。此外还有对比法,经验公式 法和地质地貌法等。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价的三个指标体 系基础上的 固沙造林的方法(1)植苗造林⑵扦插造 林固沙⑶高杆造林⑷容器苗造林(5)直 播造林 沙丘地造林模式(1)前挡后拉造林法。(2) 又固又放造林法 (3)沙湾造林法。⑷前挡 后拉,撵沙造林法 梯田种类:按断面类型分:阶台式梯田、 波浪式梯田。 按建筑材料分: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 物田坎梯田、水泥预制构件筑坎护埂。 按土地利用方向分:水稻梯田、果园梯田、 农田梯田、林木梯田 梯田的断面设计:保证安全与稳定、适应 机耕和灌溉、最大限度地省工。 谷坊的种类:?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分 为:土谷坊、浆砌石谷坊、干砌石谷坊、 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插柳谷坊 等。 ?按使用年限,分为:永久性谷坊和临时 性谷坊。浆砌石谷坊、混凝土谷坊和钢筋 混凝土谷坊为永久性谷坊,其余基本上属 于临时性谷坊。 ?按透水性,分为:不透水性谷坊和透水 性谷坊。不透水性谷坊,如土谷坊、浆砌 石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等。 透水性谷坊,只起拦沙挂淤作用,如插柳 谷坊、干砌石谷坊等。 沟头防护工程:分为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和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两类。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指的是用增加 地面粗糙度、改变坡面微地形、增加植物 覆被或增强土壤抗蚀性等方法,保持水 土、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 施。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水土保持 栽培措施、土壤培肥技术、旱作农业技术 2.免耕:指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它是 依靠生物的作用进行土壤耕作,用化学除 草代替机械除草的一种保土耕作法。 3.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 件和防灾、生态建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 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 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 整体。 4.淤地坝: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 所建的坝。 5 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 算机技术,将流域内的各种资源与环境信 息按空间分布进行存贮管理,把大量单一 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的综合的信息资 源。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 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 6. 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 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 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 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7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 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 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8. 圳田:宽约1m的水平梯田 9.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 (水、风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 沉积的过程。10.雨滴溅蚀作用:降雨雨 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 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 象(雷诺数小于500层流,大于500紊流) 11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 生位移的物质量12.梯田:是山区、丘陵 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是由于地块顺坡 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名。13、水土保 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发展过程, 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新 的自然科学。14.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 是发生在山区中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 介于洪水和土石滑体之间的暂时性流体。 15山洪的定义:山区溪流(简称荒溪) 及小河流发生的洪水。 16.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 草措施、植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 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 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 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b山沟治理工程c山洪排导工程d小型蓄 水用水工程。 1、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 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流失,亦称水土损失。 2、土壤侵蚀的形式: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滑坡。 3、水土流失危害: 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而不是限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不等同于土壤保持。 5、水土保持的作用: 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a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削洪补枯,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c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川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e 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f促进区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水土保持三大措施:a林草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 措施 8、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作用在于用改变地形 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雪水就地栏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 9、山坡防治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留沟、水窖、蓄水池、挡土墙。 10、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圆锥不造成灾害。(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11、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 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漫地、引水上山等) 第二章梯田 1、梯田的分类: 阶台式梯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 按田坎分类: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坎梯 2、梯田断面设计的三个要求:a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b要保证安全和稳定;c要最大限度地省工。 3、梯田的断面要素: 田面毛宽、田坎占地、田面宽度、田坎高度、 天面斜长、田面净宽 7、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大类:a山坡防护工程

818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最新整理)

南京林业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8 科目名称: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满分:150 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水土流失2.土壤侵蚀程度3.正常侵蚀4.径流系数5.年土壤侵蚀模数 6.林带胁地7.林带结构8.输沙率9.透风系数10.荒漠化 二、填空题(10题,每格1分,共30分) 1.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和发展速度,可将土壤侵蚀分为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对象是。(3分) 2.重力侵蚀的形式主要有、、和。(4分) 3.切沟侵蚀的特点是横断面初期呈形,并形成一定高度的,长、宽、深三方向的侵蚀同时进行。(2分) 4.沟蚀有、、、等几种形式。(4分) 5.防护林带的结构类型主要有:、、。(3分) 6.按断面形式分类,梯田主要类型有:、、。(3分) 7.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主要有、、。(3分) 8.在林带的不同方向胁地程度不同,其规律是、。(2分) 9.风蚀发生时沙粒有三种移动方式:、、。(3分) 10.主林带方向应该与垂直,副林带方向主林带;辅助林带位于两条之间。(3分)、、简答题(5题,每题9分,共45分) 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2.我国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其相互关系? 3. 写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并说明K值的确定方法? 4.坡地改成梯田后,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林带横断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其防风特点是什么? 四、问答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我国水土流失的形势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试论述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机制? 3.试论述风沙流活动的规律?流沙治理方法主要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A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3)与区域周围邻近的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B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重点

水土保持学期末考试重点 径流系数:指某时段内,径流量与同时期降雨量之比。 水土保持耕作含义:是在保土保水保肥的条件下,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耕作措施,是迅速减少坡耕地土壤侵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实现大面积治理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通过改变微地而兴修的一种保持水土蓄水拦泥排水防漏聚肥增产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2002年资料,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年均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全国现坡耕地约有15亿吨,坡耕地每年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约占总量的33%,侵蚀沟每年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约占总量的40%。 坡耕地和侵蚀沟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枯枝落叶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A、彻底消灭降雨功能 B、吸收降雨 C、增加地表粗糙,分散滞缓过滤地表径流 D、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 E、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修建山边沟的目的及其有点 目的:A、减短坡长,分段截洪径流以防止侵蚀,增进水土保持效益。 B、提供田间作业,道路建立坡地省工经营基础 优点:a、断面稳定,水力因素良好,因沟浅而水流浅,不易造成侵蚀b、可为原地的安全通道,不损失耕地的面积或者栽培株树,且可增加c、山边沟可用为分期完成阶段,即先筑山边沟,以后分年在其间增加构筑,可减少初期投资成本。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 (修改稿) 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 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②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 解决的问题 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 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 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 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 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 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 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 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 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 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 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 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 14 美国的“新林业” 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 16 印度的“生态林业” 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 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 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 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 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附:(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环境规划学课后复习资料第二版郭怀成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 答:发展历程:(1)美国早在1960年制订了第一份大气环境全国行动计划,其后在水污染、饮用水、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领域,1977年USEPA根据《政府绩效法》规定制定USEPA战略规划,美国具有了国家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规划,经过10年发展,USEPA战略规划体系有了显著的改善与发展;(2)1977年和1986年,日本环境厅(现为环境省)曾分别制定过《环境保护长期计划》和《环境保护长期构想》,1992年《环境基本法》开始了立法讨论;1993年11月通过并实施,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次环境基本规划,1994年12月通过第一次环境基本计划,2000年12月通过第二次环境基本规划,2006年4月通过了第三次环境基本规划。(3)荷兰于1989年制定了

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水土保持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水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是()、()和()。( ) 2、溅蚀的后果:();();()。( ) 3、根据沟蚀发生的形态和演变过程,分为:(),()、()、()。 ( ) 4、坡面治理工程设计一般包括()、()和沟头防护工程。(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沟头防护工程根据防护工程的作用,将其分为:()和()沟头防护工程。() 6、总径流量的计量方法()和()。() 7、制定轮作制度时应遵守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后作对前作的要求,以及()对()的影响,合理安排()制度。() 8、蓄水保土效益计算包括:单项措施的蓄水()效益和小流域或某区域的蓄水保土()效益。() 9、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耕作措施包括了()、()和()。() 10、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和()等方面的设计。() 11、影响风力侵蚀的因素有()、()和()。()

12、复合侵蚀() 13、山洪导排工程() 14、干流量() 15、对比流域法() 16、造林区划() 17、造林地的整地() 18、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保持林学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林学院水保101班张军 一、前言 水土保持林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根据林学、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多树种多林种多效益为其主要内涵,结合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综合治疗措施,着重研究阐述充分发挥林业特有的多种功能和效益,使之在特定范围(如小河流域、流域等)达到持续、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林业配置和培育技术的一门运用学科。学习和掌握好水土保持林学是很重要的,它对水土保持和营造经济林生态林有着很深刻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实习就是一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更好的深入实地,结合所学,了解实地林木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天然林木和人工管理的林木立地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升我们的实地调查和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是真正的走入实际,亲身体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的营造技术、管理方法等等,也全面地了解山区、丘陵区营林技术的基本技能,不但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为提出解决植树造林合理方案提供了实际依据。 三、实习地点 1、贵州省孟关林场 2、花溪水库 四、实习材料及工具

实习指导书、孟关林场坪子上工区林业区划地形图、测树围尺、皮尺、钢卷尺、记录表、记录板、锄头、测高器、铅笔、圆珠笔、计算器、土壤刀。 五、实习内容与操作过程 1.水土保持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评价。 (1)采用样地调查方法设置20*20m样地,并在样地内挖典型土壤剖面,调查样地内的主要立地因子。包括:海拔、坡向、母岩、土层厚度、坡度、植被盖度等。 (2)主要对孟关林场立地因子进行调查,采用设置调查样地,并在样地内挖典型土壤剖面的方法,然后根据“乌江流域立地分类系统”划分各调查点的立地类型,调查样地区的主要立地分子以及造林树种的生长情况(乔灌木树种、株数、胸径、树高、枝下高、盖度)。 2.林分生长效果调查。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林分生长特点,掌握水土保持林人工造林的技术环节及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密度确定、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管理等。掌握造林密度的确定、整地方法、植苗造林技术等等。 3. 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及效果调查。 (1)了解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封山育林技术,包括封育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封育方式及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在实验区内针对不同封山育林地段,不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调查封育树种及封育林分的生长情况,并对封育效果进行分析。 (2)设置对不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的典型地段20*20m的样地,调查

水土保持规划考试题(附答案)

水土保持规划试题 1.简述水土保持区划与水土保持规划的关系。(20分)答:水土保持规划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水土保持区划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 2.简述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则。(30分) 答:①把防治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②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③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注意采用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护土地和改良土地结合起来。 ⑤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⑥因地制宜;⑦生态——经济效益兼有的原则;⑧以“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 3.试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种类及其在水保流失综合治理中作用。(30分) 答:①山坡防护工程。主要作用:改变小地形,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修筑排水工程或

支撑建筑 物防止滑坡; ②山沟治理工程。主要作用: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洪峰流量,减少山洪和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含量,是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击堆不造成灾害; ③山洪排导工程。主要作用:防止山洪泥石流危害沟口冲击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的安全; 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主要作用:将坡地径流和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 4.简述谷坊坝址选择的要求。(20分) 答:①口小,肚大,底坡缓 ②沟底基岩外露且完整 ③取用建筑材料比较安全 ④在有支流汇合的情形下,在汇合点得下游修建谷坊 ⑤不应设置在天然跌水附近的上下游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学科。 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三、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的措施: 1、高低畦整地 2、区田 3、梯田 4、引洪淤灌 5、淤地坝 6、陂塘 7、造林种草 第一、二章 一、小循环:大陆蒸发,最后降落到大陆,海洋蒸发,最后又降落海洋 大循环:从海洋蒸发,降落到大陆,而一部分又被蒸发,其余注入海洋 二、自然条件下的下渗:(图) 三、侵蚀形式与水、热关系图(P11) 四、容许土壤流失量 五、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六、水力侵蚀:是降雨侵蚀力与径流冲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沟蚀: 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 八、风力侵蚀:在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九、泥石流 1、泥石流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侵蚀区、过渡区、堆积区。 2、泥石流发生的特点: (1)突发性和灾变性(2)波动性和周期性(3)群发性和强烈性 3、泥石流的分类: (1)按固体物质的组成分类 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2)按泥石流的性质分类 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 (3)按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和主导因素分类 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 十、含沙量:单位浑水体积内所含泥沙的重量P=W/V(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