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精品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准读音 元勋 xūn n 王淦昌 gà qiè n 彭桓武 huá ng 许德珩 hé
ng 胆怯 惶恐 huá
o 和泥 huó 销声匿迹 nì 寥寥无几 liá
聂荣臻 zhēn 含辛茹苦 rú 蓦地 mòdì
n 浩瀚 hà ng 欺凌 lí 风尘仆仆 pú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明确:“整整抢救了一夜”表明病情的严重, “第一件事”表明邓稼先对工作的关心, “仍然不肯休息”与“整整抢救了一夜”对 比,突出他不顾个人健康,全身心投人工作 中的精神。“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 据都拿到了没有?”这是邓稼先经抢救一夜 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充分表现了一个为事 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从这短短 的一段话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学家为事业 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高大形象。
含辛茹苦
经受艰难困苦。辛,辣。茹,吃。
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 汗马功劳 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 风尘仆仆 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 指有极大功绩的人。 蓦地 突然。 浩瀚
形容非常广大。
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稀少。 风餐露宿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氢弹
邓稼先
杨振宁
两 弹 一 星 功 勋 奖 章
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刀霜剑
寒风像刀子,冰霜像剑一样刺人 的皮肤。泛指冬天气候寒冷,也 比喻十分恶劣的环境。
本文体裁是什么?
通讯
通讯
1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 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 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强的时间性。④描写的形象性。 3、本文属于人物通讯。
2、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3-9段) 第二部分(10-15段) 第三部分(16-26段)
研制原子弹
研制氢弹
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 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 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家,但为了研制原 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 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 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明确: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语言生动形象。“染”字生动地写 出了大戈壁的风霜使他头发变白的 过程,“刻”字呼应了“风刀霜剑” 使他容颜日渐苍老,形象地表现了 他在大戈壁生活中所承受的艰辛。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 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 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 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 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 中。
顾迈南,女,山东 章丘人,新华社专职科 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 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 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 大事件。她与人合作写 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 罗庚》,出版了专著《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 之路》、《炎黄之光》、 《华罗庚传》等。
顾迈南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2)邓稼先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 鼓励周围的年轻人; 再如,跟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线没日没夜地 干,试验成功后,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是 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 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 无所谓什么权威。 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 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 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 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 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 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 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位于发射场西北方向的东风航天城,远处是茫茫戈壁。 胡杨树生存于大漠和戈壁之中,以抗盐碱、耐 酷寒而著名。
神舟九号 宇宙飞船
发射场的地下控制室,1966年10月27日,中国 在这个发射场进行首枚核导弹试射,当时7名 勇士冒着生命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指挥和操作。
明确:语言描写。“这件事”指为国家 研制原子弹的事情,因为这属于国家高 级机密,所以邓稼先与妻子谈话时不能 言明。这一番话表明邓稼先的人生观、 价值观,体现了他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 的爱国精神,他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生 命。语言描写非常细腻,非常传神地表 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 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度 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 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刀霜剑,染 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 深的皱纹。
1、本文由几部分组成?
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 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 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岁月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Baidu Nhomakorabea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 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 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 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 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 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 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安徽怀宁人,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 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 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 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 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 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 私奉献。
邓 稼 先
2、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能力,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 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5、快速阅读课文,将文中富有表现力 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或其他细节描写 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 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 和坚强的信念。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的 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 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做出了 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再如,有一次,地下核装置试 验时,突然测不到信号,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带领 大家讨论到天亮,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做 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故障。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 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 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 节。
“没有什么,我要调动工作。” 他平静地说。但想到以后不能经常 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他满怀 歉意地说:“鹿希,以后家里的事 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 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 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 值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