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屏障功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演示课件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0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和刺激,适当使用润肤剂和保湿剂
。
03
饮食调整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饮食中避免某些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辛辣食物
等。
治疗流程
就医确诊
患者应就医确诊病情,了解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04
治疗措施
医生给患者开出了一张包括润肤剂 、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和抗组胺药物 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建议患者 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避免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涤剂。
案例二: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疗过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中年女性,患有中度 特应性皮炎,病程持续约5 年。
症状描述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皮肤干燥 、瘙痒,皮肤出现红斑、丘 疹、脓疱,部分皮损部位伴 有渗液和结痂。
与银屑病的鉴别
01
02
03
04
特应性皮炎与银屑病鉴别要点 包括发病年龄、皮损特点及病 理学检查等几个方面。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年龄一般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 ,而银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阶段。
皮损特点:特应性皮炎的皮损 特点是干燥、瘙痒、红斑、丘 疹和苔藓化等,而银屑病的皮 损特点是瘙痒、鳞屑和薄膜现 象等。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年龄一般在婴儿期 或儿童早期,而脂溢性皮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 段,但以青春期和30-50岁成年人为主。
好发部位:特应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屈侧部位如 肘窝和腘窝等处,而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头 皮、面部和上胸部等处。
THANKS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 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婴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护理

婴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12-06T16:07:40.0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4期作者:刘静雅王凯萍[导读] 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皮肤病,具有慢性、复发性及炎症性的特点。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皮肤病,具有慢性、复发性及炎症性的特点,一般10~20%的婴儿都会患上此症状。
该炎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都非常的复杂,甚至涉及到免疫、环境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对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造成严重的削弱及破坏影响。
具体表现为婴儿表皮总丝聚蛋白开始减少或缺失情况,这是婴儿发病的主要因素。
该炎症发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慢性湿疹样皮炎、皮肤剧烈瘙痒、干燥等,并且保持一种反复发作的情况。
文章主要针对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未此简述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婴儿;特应性皮炎;发病特点;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67-02 特应性皮炎也被成为特应性湿疹,原被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及异位性皮炎等,简称为AD。
该炎症多表现为剧烈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渗出倾向,同时患者还伴随着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明显症状[1]。
特应性皮炎在全球范围内皮肤病的发病几率中相对较高,绝大多数国家内部大约20%的婴幼儿通常都患有特应性皮炎症状。
当前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处于一种持续上升的势态,比如我国2002年婴幼儿患特应用皮炎的患病率为2.78%,至2012年结合上海地区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高达8.5%,如今国内多个地区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均在10~20%的范围,且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1.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特点1.1 病因及发病机制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和婴儿患者本身所处环境、遗传因子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解读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定义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过去30年,全球范围内AD 患病率逐渐增加,我国1~7岁儿童达到12.94%,1~12月婴儿更是高达30.48%。
虽然AD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与AD 发病相关。
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AD 的最强风险。
Th2型炎症是AD 的基本特征,IL-4和IL-13是介导AD 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AD 皮损和外观正常皮肤常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和菌群多样性下降为表现的菌群紊乱,促进炎症进展。
其他因素如环境、心理等也在AD 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形式AD 临床表现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
我国轻中度患者占98.5%以上。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和老年期(>60岁)。
AD 的诊断目前国外常用诊断标准有Hanifin-Rajka 标准和Williams 标准。
我国的张建中教授和姚志荣教授也分别提出了中国青少年和成人AD 诊断标准及中国儿童AD 诊断标准。
AD 评分(SCORAD),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等评价标准常用于评价AD 疾病严重度。
治疗与管理疾病管理与患者教育: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对疾病全程管理获得最佳疗效。
医生也应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说明AD 的性质、临床特点、注意事项、发病诱因、药物使用方法等,并伴随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纳入维持治疗等,从而短期控制疾病,长期防止复发。
基础治疗:洗浴有助缓解AD,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时间5~10min,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中加入0.005%的次氯酸钠以抑制细菌,缓解病情。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邵钲超,魏明镜,万昊悦,王奕恒,陈文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南京210006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节网络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二维共培养模型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二维培养基质上共同培养以模拟表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三维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复杂与真实的生理环境,在三维空间中模仿人类皮肤特征,再现细胞因子与药物在真实皮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
随着对神经—免疫—皮肤相互作用在AD炎症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芯片上皮肤系统装置正在开发中。
目前还没有一种体外疾病模型能够完全模拟AD的整体特征。
在进行AD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可用模型优缺点的平衡。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皮肤模型;细胞模型;芯片上皮肤;人体皮肤等效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8.028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8-0111-05特应性皮炎(AD)是由辅助性T细胞2(Th2)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充分了解其炎症过程,研究者们常选用小鼠、豚鼠、犬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目前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自发性AD模型、致敏剂诱导AD模型及基因方法建立AD模型,但都无法避免动物和人类在解剖、生理和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1-2]。
尽管动物模型能够模拟AD的一些特征如皮肤炎症、角化异常和免疫细胞浸润,但可能无法完全模拟AD的过敏性变态反应的复杂性和慢性过程。
此外,由于药物代谢差异,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药物效果未必能准确预测人体应用效果,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性较差。
皮肤屏障修复成分的机制与应用

皮肤屏障修复成分的机制与应用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保护身体、感知外界、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
而皮肤屏障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城墙,守护着我们的肌肤健康。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压力、不良生活习惯、过度护肤等,这道屏障可能会受损,导致皮肤出现干燥、敏感、炎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了解皮肤屏障修复成分的机制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皮肤屏障的结构与功能要理解皮肤屏障修复成分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层、皮脂膜和细胞间脂质组成。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已经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
这些角质细胞通过一种叫做“桥粒”的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道紧密的防线。
角质层不仅能够阻挡外界的有害物质进入皮肤,还能防止皮肤内部的水分流失。
皮脂膜则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腺分泌的汗液以及角质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等组成的一层薄膜。
它覆盖在角质层表面,具有润滑皮肤、抗菌和保湿的作用。
细胞间脂质主要由神经酰胺、胆固醇和脂肪酸等组成,填充在角质细胞之间,维持着角质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皮肤屏障的主要功能包括:1、防止水分流失,保持皮肤的水润度。
2、抵御外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刺激,如紫外线、污染物和微生物等。
3、调节皮肤表面的 pH 值,维持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二、皮肤屏障受损的原因皮肤屏障受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内在因素包括:1、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皮肤屏障功能较弱。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角质层变薄,细胞间脂质合成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
3、激素水平变化:例如在女性的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皮肤的状态。
外在因素则有:1、环境因素:如干燥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空气污染等。
2、不当的护肤方式: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等。
3、饮食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三、常见的皮肤屏障修复成分及其机制1、神经酰胺神经酰胺是细胞间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异性皮炎

强调了合理外用激素的安全性,应教育 患者父母不能滥用,也无需过分恐惧。 事实上,未获得控制的 AD 继发感染的 风险更高。
新版共识指出:控制炎症就是预防感染 , 在无明显继发感染征象时口服抗菌药物 无效,有明确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抗菌药 物。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减 少金葡菌的定植率。
特应性皮炎会传染吗?
特应性皮炎不会传染,因此不影响正常 生活和社会交往,无需隔离。
特应性皮炎会遗传吗?
这个病和遗传有部分关系。 (1)父母患病的, 子女得病机会会大,但不是一定会得。特应性 体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 病。双亲中有一方发病,子女发病风险增加 2 倍,如果双亲均有特应性皮炎,子女发病风险 增加 3 倍。 (2)父母没患病的,子女也有可 能得。但遗传因素不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唯一 因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特应性皮炎 发病。
对于合适的高致敏状态的AD患者有一定疗效, 目前最为有效的是尘螨变应原的免疫治疗。对于 合并过敏性鼻结合膜炎、轻度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的AD患儿可考虑ASIT治疗。
五、健康教育
1. 复发性:AD极易反复,70%在儿童期后期 症状会显著改善,但是发病特别早和严重、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家族史和早期变应原致敏的患儿更可能病情 迁延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是治疗和控制 各期AD的二线药物,是其他治疗疗效不佳或出 现不良反应时的选择,但在某些特殊部位,如 面部、皱褶处,也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目前 主要的药物有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 0.1%他克莫司乳膏。TCI不导致皮肤萎缩,可 上调皮肤屏障相关基因表达,增加皮肤含水量, 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发挥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

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复杂,且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1. 日常皮肤护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侵害。
因此,日常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包括:- 温和清洁:使用低刺激性的皂类或洗液,避免使用漂白剂、香精等化学物质。
-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使用保湿霜或乳液,特别是在洗澡后或洗手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 避免刺激性物质:如有氨基酸洗发水、洗衣液等,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保持适当室温和湿度:避免室内过热或过干,适当使用加湿器。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口服药物。
- 局部用药:常用的药物有糠酸莫米松、环磷酸莫米松等外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
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因激素滥用而引发一系列副作用。
另外,外用类固醇的断药时需要逐渐减量。
- 口服药物:适用于病情严重或局部治疗无效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遵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3. 生活方式调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对病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包括:- 尽量避免过敏原:对于已经确定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或接触到最小限度。
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对自身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花生、牛奶等。
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提高皮肤免疫功能。
- 管理情绪:情绪波动和压力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因此,患者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 锻炼和睡眠: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总之,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包括日常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青鹏软膏对儿童轻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青鹏软膏对儿童轻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青鹏软膏对儿童轻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患有轻度特应性皮炎的门诊患儿, 其家长同意外用青鹏软膏治疗2周,每天2次,分别于首诊、治疗7±2天及14±2天记录皮损评分、测量皮肤屏障功能参数及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共入组43例,完成29例,14例因皮损加重、疗效不明显而未完成治疗.完成治疗患儿总有效率为89.7%.2例用药后出现刺激性皮炎改为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2例出现瘙痒加重停止使用.使用青鹏软膏治疗后皮损区表皮含水量明显增加,经表皮水分丢失量明显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以治疗后7天改善最明显(P<0.05).患儿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青鹏软膏治疗儿童轻度特应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青鹏软膏有较好的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儿童;青鹏软膏;皮肤屏障功能;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7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30-02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以皮肤剧烈瘙痒、干燥和炎症为特点.有研究显示,AD多于儿童期发病,占到儿童皮肤科门诊就诊量的1/3[1],已经成为困扰儿童皮肤健康的主要疾病.青鹏软膏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的外用制剂,有研究报道[2,3]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目前尚未见使用青鹏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及生存质量改善作用的报道.1研究对象与方法1.1入选及排除标准2015年1月-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患儿4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Hanifin和Rajka(1980)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同意使用青鹏软膏治疗者,年龄0-12岁,男女不限,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近1个月内未进行过任何治疗.排除标准: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特应性皮炎/湿疹患儿或合并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者;正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润肤剂或其它药物治疗者;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损害及其它免疫功能低下者. 1.2治疗方法外用青鹏软膏涂于患处,并轻柔按摩片刻,2次/日,疗程2周. 1.3观察方法与评估1.3.1观察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2天(1周)及14±2天(2周)对患儿评估临床症状与体征,记录皮损严重程度、应用无创性皮肤参数测试仪MPA580测量皮肤屏障功能、应用特应性皮炎患儿生存质量调查表评估患儿生存质量,记录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1.3.2疗效观察指标(1)EASI 评分:EASI(eczemaareaandseverityindex)[4]评分法的临床观察项目包括红斑(E)、浸润(水肿/丘疹)(I)、抓痕/表皮剥脱(E)和苔藓化(L).每项观察指标的严重程度等级:无临床表现者为0分、轻度表现者为1分、中度表现者为2分、重度表现为3分,均以该部分最严重情况记录,各等级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分.(2)疗效评价标准:痊愈: 皮损消退,症状明显消失,疗效指数为≥9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消失,疗效指数为60%~<90%;有效:皮损有所消退,症状有所减轻,疗效指数20%~<6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疗效指数为0%~20%,.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痊愈率=痊愈例数/评价疗效病例总数×100%,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评价疗效病例总数×100%.1.3.3皮肤屏障功能参数测定(1)测量环境及测试前准备:无阳光直射、无风,室温22~24℃,湿度40% ~60% .受试者清洁待测皮肤后静息10~20min,依次进行表皮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 值)的测量,测量部位为前臂伸侧皮损处,每个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2)测量仪器:无创性皮肤测试仪MPA580(CourageKhazaka,Germany).1.3.4生存质量评估应用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childre n’sdermaGtologylifequalityindex,CDLQI)评估患儿生存质量,评分指标为10项,每项0-3分计,总分30分. 1__________.4安全性评估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及治疗前后体检等来发现不良事件.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2.1一般资料共入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5个月,平均(4.91±2.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5个月,平均(17.33±18.75)月.各组数据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2.2完成情况43例患儿中,完成1周治疗者33例,完成2周治疗者29例,4例患儿因在治疗1周时出现不良反应而终止使用药物,另有10例患儿未完成治疗脱落. 2.3疗效评估2.3.1对完成治疗患儿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应用青鹏软膏治疗1周(33例)和2周(29例)痊愈率分别为18.2%和48.3%,有效率为60.6%和89.7%.结果详见表1.治疗前、治疗2周时EASI评分为非正态分布,中位数分别为4.2和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3.7~6.9)和(0.0~0.8);治疗1周时EASI评分为正态分布,均值为1.55±1.01.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将患儿不同时期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发现:治疗1周、治疗2周时皮损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2周时皮损严重程度较治疗1周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表示P<0.05) 3.4安全性评估入组患儿有4例在治疗1周时出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 其中2例为用药后出现皮肤刺激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瘙痒加重;另2例为自觉瘙痒加重,皮损区未见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讨论AD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清,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治疗原则以控制症状,缓解病情为主.外用药物治疗在滋润保湿的基础上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5].但是由于目前状态下患儿家长对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抵抗心理及对副作用的过度恐惧使许多家长对该类药物的使用存在严重抵抗心理,临床依从性较差,给AD 的治疗造成很大困难[6].外用中成药治疗湿疹皮炎的专家共识认为,辩证施治的使用中医中药制剂对湿疹皮炎类疾病有较好疗效[7].青鹏软膏由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和麝香等藏药组成,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有资料显示其有效成分中的铁棒锤总碱所含的乌头碱、3-乙酸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与麝香中的多肽蛋白类在炎症初期可抑制白细胞增多、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炎症渗出及水肿从而发挥抗炎作用;诃子主要成分为鞣质类,可以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菌和抗过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余甘子叶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青鹏软膏治疗儿童轻度特应性皮炎有确切疗效,对鳞屑/结痂和瘙痒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起效时间快,治疗后1周皮损可有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为临床医生治疗儿童轻度AD提供了可靠的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1]向欣,申春平,徐子刚,王建才,马琳.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9):545[ -547.2]唐慧,杨勤萍,骆丹,等.青鹏软膏治疗湿疹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2):838-841. [3]郭金竹,路雪艳,黄二顺,刘静,李邻峰.青鹏软膏治疗儿童局限性皮炎湿疹68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55-356. [4]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 -4.5]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1-514. [6]申春平,邢嬛,马琳.特应性皮炎患儿118例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41-843.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中成药治疗湿疹皮炎的专家共识(2012)[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 (12):841-8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8期 34皮肤屏障功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苗清湛(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屏障功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
疗的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的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并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皮肤水分散失情况(teWl)和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水分散失状况和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治疗过
程中发现人激肽释放酶7和皮肤水分散失状况的反应较为敏感,对及时准确检测患者病情提供了帮助。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关键词:皮肤屏障功能;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09.019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atopic analy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Miao Qing-zhan(the third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Hebei shijiazhuang,050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kin barrier functio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dermatiti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december to2013 May treatment of 60 cases caused by skin barrier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in the same period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in 60 casesas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kin water loss (teWl) and in vivo human kallikrein 7 change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patients with skin moisture content loss condition and in vivo human kallikrein 7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But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processof human kallikrein 7 and skin moisture loss situation is sensitive to
the reaction, provides help for timely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research.KEYWORDS: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effect analysis
0 引言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的皮炎。主要特点为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家族性倾向史或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诱发此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食物过敏源刺激、感染等原因,但对于患者来说造成此病的最主要因素是皮肤功能障碍。特应性皮炎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中。儿童因为身体免疫力低,生长发育比较快,又受到社会及心理疾病的影响,治疗起来比青年人复杂的多。因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皮肤水分散失状况和中间丝蛋白变化情况来分析皮肤屏障功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合理的方法[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并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进行观察,60例实验组患者均由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特应性皮炎。入选后告知患儿家长,获得儿童家长同意后进行治疗。实验组共60人,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5.2±4.8)岁。病程7~12个月,平均病程5.7个月。其中35例患者出现的皮肤瘙痒、干燥的情况,22例患者出现丘疹、红斑的现象,3例患者的皮肤出现糜烂渗出或增值肥厚的状况。对照组组共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1 5岁,平均年龄(5.2±4.8)岁。经检查确定实验组60例患者均为特应性皮炎患者,两组患者经过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均无其他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1.2 检测方法
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早上空腹抽取实
验组和对照组所有人的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出血清后放在低温环境中等待测。对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5天再次取血,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血清中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进行测定[4]。其中ELISA试剂盒由北京邦定泰克有限公司提
供。所有操作顺序均按说明书依次操作。利用德国CK公司MPA58型皮肤多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情况。室温控制在20~21℃、相对湿度在40%条件下进行测定。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的方法治疗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产生的特应性皮炎。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氯雷他定片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6KRXF1015)。通过此药来调节体内PH的平衡,促使KLK7的活性降低,从而减少表皮角质细胞的脱落。同时嘱患者防止风吹、日晒,防止患者的皮肤受到再次伤害;避免食用辛辣、海鲜、咖啡、芒果、菠萝等食物。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采用t检验, P<0.05,有差异,P<0.01,有显著差异,P>0.05,无差异。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治疗皮肤屏障
功能障碍前后,特异性皮炎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有明显变化(P<0.05)。详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KLK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的比较
·论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8期 35
2.2 治疗后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比较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清中人激肽释放酶7(KLK7)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的含量有明显下降,但仍与正常患者体内的含量有差异(P<0.05)。详见表2。表2治疗后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比较3 讨论特异性皮炎又名异位性皮炎,属于湿疹的一种。特应性皮炎不仅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而且可引发一系列器官、系统紊乱的发生[3]。特应性皮炎治疗手段大多以药物为主。由于此病易长期反复发作,因此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此病多发生于日常饮食生活中。特应性皮炎根据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期皮损以在红斑基础上的剧痒性丘疹和水泡为特征;亚急性期皮损以红斑、抓痕为特征;慢性期皮损以皮肤增厚性板块为特征。特应性皮炎严重时可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4]。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定期常规检查,进行体育锻炼。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皮肤屏障主要由皮脂膜、角质层蛋白、脂质等共同构成。作用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及水分的散失。儿童皮肤较成人相比,表皮层及真皮层发育均不完全,厚度薄、细胞间连介少、结构不成熟、皮肤不完善,外表平滑、细嫩,其实更容易受伤,造成皮肤功能异常障碍。KLK7又称人激肽释放酶7,具有裂解角桥粒和角黏素Ⅰ的作用,其活性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来调节。当出现皮肤功能障碍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异常,致使KLK7的活性增加,使表皮角质细胞脱落异常,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等。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对比性。针对皮肤屏障功能进行治疗前后,特异性皮炎患者体内人激肽释放酶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有明显变化(P<0.05)。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清中人激肽
释放酶7(KLK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有明显下降,但仍与正常患者体内的含量有差异(P<0.05)。
因此可以看出,人激肽释放酶7(KLK7)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状况能够十分敏感地反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情况,且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指标,为诊断患者病情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数据。同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在目前来说,皮肤屏障的损害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原因。检测人激肽释放酶的含量和皮肤水分散失(TEWL)是一个了解特应性皮炎的有效预诊手段,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所得结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5]。因此通过保护皮肤屏障进而对特应性皮炎进行治疗将
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杨雪松,叶建州,李钦.健脾养血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5-7.[2] 张静霞,黎兆军.AQP3在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17): 3101-3103.[3] 谭琦,王华.精神应激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1037-1038.[4] 胡珍,于春水.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7): 3101-3102.[5] 马琳,申春平.特应性皮炎与皮肤屏障相关性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