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九年级上册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九年级上册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 3.1圆 (1)

教学目标

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过程. 2.理解圆的概念,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会在简单条件下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圆、弦和弧的概念,弧的表示法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圆的知识,并且知道圆不仅在几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例说明我们周围那些物体是圆形的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实际生活中圆形物体的例子很多(出示一些投影图象) 2.提问: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是因为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系统研究:什么是圆?圆有哪些性质? 二、圆的定义和有关概念

教师示范画圆的过程,然后归纳出圆的有关概念.

(1)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 绕它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 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定点O 叫做圆心,定长 OP 叫做半径.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O ” (2)圆的有关概念

①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BC .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 图中的AB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②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以B 、C 为端点的劣弧记做“BC ”;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优弧要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BAC . ③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 等圆.例如,图中的⊙O 1和⊙O 2是等圆.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学生画同心圆)

完成课本第58页的做一做. 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看过奥运会的射击比赛吗?射击的靶子是由许多圆组成的,射击的成绩是由击中靶子不同位置所决定的;右图是一位运动员射击10发子弹在靶上留下的痕迹.你知道这个运动员的成绩吗?请同学们算一算.(击中最里面的圆的成绩为10环,依次为9、8、…、1环).这一现

象体现了平面上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呢?我们知道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若点在圆上,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若点在圆外,

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若点在圆内,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如图,设⊙O 的半径为r ,A 点在圆内,B 点在圆上,C 点在圆外,那么OA

<r ,OB =r ,OC >r .反过来也成立,即

若点A 在⊙O 内

OA r

<; 若点A 在⊙O 上OA r =; 若点A 在⊙O 外OA r >.

【例1】 如图所示,在A 地正北80m 的B处有一幢民房,正西100m 的C 处有一变电设施,在BC 的中点D 处是一古建筑.因施工需要,必须在A 处进行一次爆破.为使民房、变电设施、古建筑都不遭到破坏,问爆破影响面的半径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思路:连结AD ,设爆破影响面的半径为r .可求得BC=4120,AD=4110.

由题意,点A 、B 、C 应在⊙A 外,即?????>>>r DA r CA r BA ,??

?

??>>>r r r

411010080

∴4110

即爆破影响面的半径应小于4110m .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 1.圆的定义和有关概念;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六、作业布置

课本作业题1、2、3、4、5、6.

课题 3.1圆(2)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用尺规“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作圆”的方法.

3.向学生渗透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继续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教学重点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圆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片出示问题:(破镜重圆)

现有一块打碎的圆形玻璃镜子残片,想重新去玻璃店配一块同样大小的圆形玻璃镜子,请问怎样去配制呢?

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共同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①:过一个已知点A能否作圆?如果能,可以作几个?(让学生动手去完成)

学生讨论并发现:过点A所作圆的圆心在哪儿(圆心不定)?半径多大(半径不定)?可以作几个这样的圆(无数个)?

探究②:过已知两点A、B能否作圆?如果能,可以作几个?圆心在哪里?(学生动手去

完成)

学生继续讨论并发现:它们的圆心到A、B两点的距离怎样?能用式子表示吗(OA=OB)?圆心在哪里(在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过点A、B两点的圆有几个(无数个)?

探究③:过同一平面内三个点A、B、C是否可以作圆?的情况会怎样呢?

分两种情况研究:

(一)求作一个圆,使它经过不在一直线上三点A、B、C,

已知:不在一直线上三点A、B、C,求作一个圆,使它同时经过点A、B、C.(学生口述

作法,教师示范作图过程)

学生讨论并发现:这样一共可作几个圆(一个)?圆心在哪里(线段AB、AC、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A、B、C三点的距离怎样?(OA=OB=OC)

(二)过在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可以作几个圆?(不能作出)

发现结论:由上可知,过一点可作无数个圆,过已知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定理: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强调:(1)“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个条件不可忽略,只有当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才能确定一个圆.

(2)“确定”一词理解为“有且只有”.

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

因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1)“接“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圆的关系,即圆经过三角形的各顶点;

(2)而“内“、”外“是相对的概念,以一个图形为准明说明另一个图形在它的里面或外面,如”三角形的外接圆“是以三角形为准,说明圆在三角形的外面.

如图:⊙O称为△ABC的外接圆,△ABC称为⊙O的内接三角形,O为三角形ABC的外心.

三、应用新知

1.解决引例的问题(让学生口述解决的办法)

①在残片上任取三点A、B、C,连结AB、AC;

②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并交于一点O,O为圆心;

③连结OA,以OA为半径画圆即可.

2.精心的判一判

(1)过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

(2)经过三点一定可以做一个圆()

(3)顶点都在圆上的三角形叫做圆的外接三角形()

(4)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5)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6)三角形的外心就是这个三角形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7)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3.仔细的填一填

如图:⊙O是△ABC的______ 圆,△ABC是⊙O的________ 三角形,O是△ABC的______ 心,它是__________ 线的交点,到三角形__________ 距离相等.

4.认真做一做:作出下列三角形的外接圆,并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你得到什么结论?

发现:

(1)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

(2)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3)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的中点处.

四、深化与延伸

1.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5cm,BC=12cm,则△ABC的面积为.

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3cm,BC=10cm,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六、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1、2、3、4、5.

课题:3.2圆的轴对称性(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

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弦、弧、弦心距以及半径之间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的重要体现,是今后解决有关计算、证明和作图问题的重要依据,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推导利用了圆的轴对称性,它是一种运动变换,这种证明方法学生不常用到,与严格的逻辑推理比较,在证明的表述上学生会发生困难,因此垂径定理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

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我通过七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它们是:

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讲解新课,探求新知;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目标训练,及时反馈;总结回顾,反思内化;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一、复习提问,创设情境

1.教师演示:将一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对折,启发学生共同回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提出问题:如果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腰长为半径作圆,得到的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教师用教具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强调:

(1)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判断: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 )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圆的轴对称轴新性,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作好准备. 三、讲解新课,探求新知 先按课本进行合作学习

1.任意作一个圆和这个圆的任意一条直径CD ;

A

B

C D

O

E

2.作一条和直径CD 的垂线的弦,AB 与CD 相交于点E .

提出问题:把圆沿着直径CD 所在的直线对折,你发现哪些点、线段、圆弧重合?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先介绍弧相等的概念)

①EA=EB ;② AC=BC ,AD=BD .

理由如下:∵∠OEA=∠OEB=Rt ∠,根据圆的轴轴对称性,可得射线EA 与EB 重合, ∴点A 与点B 重合,弧AC 和弧BC 重合,弧AD 和弧BD 重合.

∴ EA=EB , AC=BC ,AD=BD .

思考:你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明OA 平分CD 吗?(课内练习1)

注:老教材这个内容放在圆心角、圆周角之后,垂径定理完全可以不用圆的轴对称性来证,可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现在只能证前面一个(略). 然后把此结论归纳成命题的形式: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的几何语言

∵CD 为直径,CD ⊥AB (OC ⊥AB )

∴ EA=EB , AC=BC ,AD=BD .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已知AB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求作这条弧的中点.(先介绍弧中点概念) 作法: ⒈连结AB.

⒉作AB 的垂直平分线 CD , 交弧AB 于点E. 点E 就是所求弧AB 的中点.

变式一: 求弧AB 的四等分点.

思路:先将弧AB 平分,再用同样方法将弧AE 、弧BE 平分. (图略)

有一位同学这样画,错在哪里? 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CD

2.作AT 、BT 的垂直平分线EF 、GH (图略)

教师强调:等分弧时一定要作弧所对的弦的垂直平分线.

变式二:你能确定弧AB 的圆心吗?

方法:只要在圆弧上任意取三点,得到三条弦,画其中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圆弧的圆心.

【例2】 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求截面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 思路:

先作出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即画 OC ⊥AB ,∴AC=BC=8, 在Rt △OCB

中,68102222=-=-=BC OB OC

⌒ ⌒ ⌒ ⌒

A

B

C D

O

E ⌒ ⌒ ⌒ ⌒

O

A

B C

⌒ ⌒ ⌒ ⌒ ⌒

∴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为6.

【例3】 已知: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OB .求证:AC=BD . 思路:

作OM ⊥AB ,垂足为M ,∴CM=DM ∵OA=OB ,∴AM=BM ,∴AC=BD . 概念:圆心到圆的一条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小结:

1.画弦心距是圆中常见的辅助线;

2.半径(r )、半弦、弦心距(d)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研究与圆有关问题的主要思路,它们之间的关系:弦长222d r AB -=.

注:弦长、半径、弦心距三个量中已知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五、目标训练,及时反馈

1.已知⊙0的半径为13,一条弦的AB 的弦心距为5,则这条弦的弦长等于 . 答案:24

2.如图,AB 是⊙0的中直径,CD 为弦,CD ⊥AB 于E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COE=∠DOE

B .CE=DE

C .OE=BE

D .BD=BC 答案:C

3.过⊙O 内一点M 的最长弦长为10cm ,最短弦长为8cm ,那么OM 长为( ) A .3 B .6cm C . cm D .9cm 答案:A

注:圆内过定点M 的弦中,最长的弦是过定点M 的直径,最短的弦是过定点M 与OM 垂直的弦,此结论最好让学生记住,课本作业题也有类似的题目.

4.如图,⊙O 的直径为10,弦AB 长为8,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OM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3≤OM ≤5

B .4≤OM ≤5

C .3

D .4

答案:A

⌒ ⌒

5. 已知⊙O 的半径为10,弦AB ∥CD ,AB=12,CD=16,则AB 和CD 的距离为 . 答案:2或24

注:要分两种情况讨论:(1)弦AB 、CD 在圆心O 的两侧;(2)弦AB 、CD 在圆心O 的同侧. 6.如图,已知AB 、AC 为弦,OM ⊥AB 于点M , ON ⊥AC 于点N ,BC=4,求MN 的长.

思路:由垂径定理可得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所以MN=

2

1

BC=2. 六、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师生共同总结:

1.本节课主要内容:(1)圆的轴对称性;(2)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的应用:(1)作图;(2)计算和证明. 3.解题的主要方法:

(1)画弦心距是圆中常见的辅助线;

(2)半径(r )、半弦、弦心距(d)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研究与圆有关问题的主要思路,它们之间的关系:弦长222d r AB -=. 七、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P75作业题1~6,第7题选做.

课题 3.2圆的轴对称性(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2.使学生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结合应用问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是重点;由定理推出推论1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画图叙述垂径定理,并说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由学生叙述)

2.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垂径定理的下述形式:

题设 结论

指出:垂径定理是由两个条件推出三个结论,即由①②推出③④⑤.

提问:如果把题设和结论中的3条适当互换,情况又会怎样呢?引出垂径定理推论的课题

二、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探讨垂径定理的推论 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选①③为题设,可得:

由于一个圆的任意两条直径总是互相平分的,但是它们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所以要使上面的题设能够推出上面的结论,还必须加上“弦AB 不是直径”这一条件.

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需要证明,结合图形请同学叙述已知、求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已知:如图,在⊙O 中,直径CD 与弦AB(不是直径)相交于E ,且E 是AB 的中点.

求证:CD ⊥AB ,AD=BD ,AC=BC .

分析:要证明CD ⊥AB ,即证OE ⊥AB ,而

E 是

AB 的中点,即证OE 为AB 的中垂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之.利用垂径定理可

⌒ ⌒ ⌒ ⌒

知AC=BC ,AD=BD .

证明:连结OA ,OB ,则OA =OB ,△AOB 为等腰三角形. 因为E 是AB 中点,所以OE ⊥AB ,即CD ⊥AB ,

又因为CD 是直径,所以AD=BD ,AC=BC 2. 若选①④为题设,

以上命题可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证出

3.根据上面具体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字叙述其中最常用的二个命题,教师板书出垂径定理的推论1.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按图填空:在⊙O 中

(1)若MN ⊥AB ,MN 为直径;则 , , ;

(2)若AC=BC ,MN 为直径;AB 不是直径,则 , , ; (3)若MN ⊥AB ,AC=BC ,则 , , ;

(4)若BM=MN ,MN 为直径,则 , , . 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1的条件和结论. 三、应用举例

【例2】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 所对的弦的长)为37.02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弧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3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01米)

首先可借此题向学生介绍“赵州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赵州桥的说明: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交河上,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桥、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由李春创建.桥单孔,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约为37米,弧形平缓,拱圈为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首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分析:(1)首先说明跨度、拱高等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设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画出几何图形(图7-42),且一边画图一边解释:桥拱是圆弧形,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画

出一段圆弧AB 表示桥拱,弦AB 表示桥的跨度,即AB=37.02米,AB 的中点C 到线段AB 的距离为7.23米.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参照上图写出数学问题的已知和求解.

⌒ ⌒ ⌒ ⌒

⌒ ⌒

(2)实际问题已转化为数学问题,下面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对于AB ,如果经过圆心O 作弦AB 的垂线OD ,D 为垂足,并

延长交AB 于点C ,那么根据垂径定理可知,OD 平分弦AB ,OC 平分弧AB ,即C 点为

AB 的中点,CD 就是拱高,这样做出的图形符合题意.

根据勾股定理,在Rt △AOD 中就可求出半径R . 解题过程,参考课本.对于此题,学

生往往是过AB 的中点C 先作出弓形高CD ,即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引导学生根据垂径定理,首先证明直线CD 经过圆心O ,仍然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半径R .

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是,经过圆心作弦的垂线,说明它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也可以经过弧的中点作弦的垂线,说明它平分弦且经过圆心.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抓住弦长、弦心距、弓形高及半径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其它两个未知量,这种思考方法今后要经常用到.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1、2. 五、师生共同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垂径定理以及逆定理.

直径垂直弦、直径平分弦、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这三句话中有一个成立,可推出另两个成立,其中直径平分弦做为条件时,应加上此弦为非直径.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作业题1、2、3、4、5、6.

⌒ ⌒

课题 3.3圆心角(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的中心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的过程.

2.理解圆心角的概念,并掌握“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的定理(圆心角定理).

3.体验利用旋转变换来研究圆的性质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心角定理

教学难点根据圆的旋转不变性推出圆心角定理,需用到图形的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学生动手画圆,旋转、观察得出: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的旋转不变性.

引出圆心角和弦心距的概念

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弦心距定义: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在同圆等圆中,圆心角变化时,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定理的内容.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思考: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如图,因为∠AOB=∠COD,所以AB= CD,

=.

三、应用

【例1】用直尺和圆规把⊙O四等分.

D

B

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己找出作法,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具体略.

完成P70的做一做.

四、深化提高,得出推论

先让学生观察右图,提问:圆周所对的圆心角有多大?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把顶点在圆心的圆周等分成360份后,相应的把整个圆分成多少份?这时,每一份圆心角即1°的圆心角就对着1°的弧,我们把这一份的弧叫做1°的弧.

提问: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是几度?

推论: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1、2、3和探究活动.

六、归纳小结

由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指导.

知识:①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它反映出在圆中相等量的灵活转换.

能力和方法:①增加了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弧相等的新方法;②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1、2、3、4、5.

课题 3.3圆心角(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心角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

2.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这个圆的性质.

3.运用关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互关系的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关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例2(1)题,例3涉及四边形,圆等较多知识点,且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

请学生回忆圆心角定理的内容,并写出圆心角定理的逆命题,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逆命题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 逆命题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的弦心距相等.

(3)逆命题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心距对应弦相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结合图形说出已知和求证并给出简要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完成.

二、新课讲解

1.运用上面的结论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及推论填空: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OE=OF,那么____ _,_ __,__ ____.

(3)如果弧AB=弧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OB=∠COD,那么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练习说明:

以下的四个量中只要有一个量相等,就可以得到其余的量相等:

⑴∠AOB=∠COD;⑵AB=CD;⑶OE=OF;⑷弧AB=弧CD.

归纳得出圆心角有下面的性质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都相等.

4.例题讲解

【例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内接于⊙O,连结OA,OB,OC . ⑴ ∠AOB 、∠COB 、 ∠AOC 分别为多少度?

⑵延长AO ,分别交BC 于点P ,弧BC 于点D,连结BD,CD.判断△OBD 是哪一种特殊三角形?

⑶判断四边形BDCO 是哪一种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⑷若⊙O 的半径为r,求等边ABC 三角形的边长?

思路:第(1)小题要适当启发:由等边三角形ABC 入手,得出∠AOB=∠BOC=∠COA=120°, 从而得出 ∠BOD=∠COD=60°.

【例3】如图,顺次连结⊙O 的两条直径A C和BD 的端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如果要把直径为30cm 的圆柱形原木锯成一根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木材,并使截面尽可能地大,应怎样锯?最大横截面面积是多少?

如果这根原木长15m ,问锯出地木材地体积为多少立方米(树皮等损耗略去不计)? 分析: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怎样才能使截面尽可能大?应当使截面的各个顶点在圆上,这里用的是合情推理.(2)怎样能使截面成为一个内接于圆0的正方形?引导学生回顾第一问的解答,并问在什么条件矩形就成为正方形.(具体略)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内练习1,2.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1.圆的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都相等.

2.运用关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互关系的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1、2、3、4、5、6.

∠AOB=∠

OE=OF AB=CD

⌒ ⌒

课题 3.4圆周角(1)

教学目标

1.解圆周叫得概念.

2.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 3.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它的推论.

4.会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要分三种情况讨论,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引入新课

1.如图,已知∠AOB=80°,延长AO 交⊙O 于点C ,连结CB ,求

弧AB 的度数和∠ACB 的度数. 提问:∠ACB 是圆心角吗?(不是)

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你能模仿圆心角的定义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吗? 板书: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练习:(1)判别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2)找出图中所有的圆周角. 二、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与圆有关的两种典型的角: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1 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圆,并选中一段弧,画出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1

问题2 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各有几个?(圆心角一个,圆周角无数个)

问题3 请你猜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大小由什么关系?(∠BAC=2

1

∠BOC ) 问题4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讨论并寻求证明思路,有困难时老师可以适当点拨. 分三类情况讨论、证明:

第一种情况:圆心在∠BAC 的一边上 ∵OA=OC ,∴∠BAC =∠C

A

∵∠BOC 是△AOC 的外角,∴∠BOC=∠C+∠BAC=2∠BAC ∴∠BAC=

2

1

∠BOC 第二种情况: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

连结A0 并延长,交交⊙O 于点D ,利用(1)的结果,有∠BAD=2

1

∠BOD , ∠DAC=

2

1

∠DOC , ∴∠BAD+∠DAC=

21(∠BOD+∠DOC ),即∠BAC=2

1∠BOC 第三种情况:当圆心O 在在∠BAC 的内部时

连结A0 并延长,交交⊙O 于点D ,利用(1)的结果, 有∠BAD=

21∠BOD ,∠DAC=2

1

∠DOC , ∴∠DAC -∠DAB=

21

(∠DOC-∠DOB ),即∠BAC= 12

∠BOC . 完成证明过程后,把命题改为定理 即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由于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因此:

(板书)推论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通过定理得证明,要使学生明白,要不要分不同情况来证明,主要是看各种情况的证明方法是否相同,相同者不需分,不相同者必须对各种不同情况逐个加以证明,并且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巩固应用

(一)1.已知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50°,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度,这条弧的度数为 度.

2.已知一条弧的度数为40°,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度,所对的圆周角为度.3.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96°,则这条弧的度数为度,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为度.

小结:圆心角、圆周角、弧的度数关系

4.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度.

5.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90°,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度.

由4、5两题得出:

推论2 半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如图,已知∠AOB=100°,则∠ACB的度数为度.

7.一条弦把圆周分成1:2两部分,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分两种情况)

(二)简单应用

【例1】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O上.

求证;∠B+∠D = 180°

分析:∠B和∠D所对的弧分别是什么?这两条弧有什么关系?学生探索然后交流表达,教师板书示范.

练习:

(1)课内练习3.

(2)已知: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2∠BOC 求证:∠ACB= 2 ∠BAC

四、课堂小结

(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圆周角定理证明过程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本作业题1、2、3、4、5、6、7.

B

课题 3.4圆周角(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

2.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运用上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教学难点 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放

1.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特征:① 角的顶点在圆上;② 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圆心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3.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4.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6.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二、课前测验

1.100o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____.

3.如图,在⊙O 中,∠BAC=32o,则∠BOC=______. 4.如图,⊙O 中,∠ACB = 130o,则∠AOB=______.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 )6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o (C )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o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o 三、问题讨论

如图1,在⊙O 中,∠B,∠D,∠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四、例题教学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圆交

A

O

C A

O C

⌒ ⌒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 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4 4 33 3 22 2︱…… ②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下全册教案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教学目标: 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 能力目标: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里、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检查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查找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 学生自己动手积累资料,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对秦始皇的生平了解比较清楚,这位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君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大兴土木。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秦始皇在位时修建的最著名的工程有哪些? (演示秦始皇画像) 一、相互交流后回答: 阿房宫和骊山墓。 山墓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演示兵马俑全景图) 二、同学们想一想:

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

《艺术与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 3、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方法: 练习、交流、欣赏、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生活中的设计实物、课件 课堂类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艺术与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有些学生对学习艺术不以为然,那么艺术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些作用呢? 讨论总结:艺术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可以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举例讨论: 讨论一:生活中有哪些设计没有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讨论二:列举生活中设计体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实例。 学生历数生活中设计失败的例子,如:外表美观的学校楼梯狭窄,课桌椅实用但不够舒适和美观。 (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物品进行展示并分析) 总结: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长河中的不可偏废的双翼。 三、举例讨论:

讨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与科技是怎样的关系? (1)、是科技发展在艺术发展之先吗? (2)、还有哪些艺术与科技共同发展的实例? 学生分析:金字塔、安济桥、长信宫灯、编钟等设计实例。 (科技和艺术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远古时代,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就已自觉的使之融会贯通了。) (3)、你了解达·芬奇吗? 结合课件介绍并分析达芬奇对科学和艺术的执著探索实例,了解达芬奇不平凡的一生。 (提问学生有何感想?) 总结: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分小组进行全面讨论,可选择一个实例,重点介绍,也可以让每一小组有针对性地对一幅作品进行分析,然后大家共同交流。) 四、作品分析: (1)、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经过设计的产品就是其中的一大类。 (2)、就学生自己准备的生活实物进行分析。 (3)、对有代表性的物品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4)、最后,结合课件展示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 五、教师总结: 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就课题撰写一篇感想或小论文。 六、教学后记: 现代生活中的优秀设计作品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实际体现,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叹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美妙。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起看看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 2、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教案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2017年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 历史组关键词: 秦始皇 秦代 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地理组关键词: 秦始皇陵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 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 兵马俑 铜质车马 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 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展示兵马俑的姿态。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 容一下 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 点、艺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 征。 演讲组 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 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价值。 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 讲解 员,将会如何介绍。(300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教学提纲

活动一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1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设计(二) 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继续讲解:《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2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本次课件欣赏的外国美术作

品,时间跨度比较大,外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艺术家很多,显然不能一一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所以本次课件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析,从授课内容(历史时间)上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从知识点来分:有历史背景、画派、艺术家生平简介、艺术作品简介、思考练习。这些内容之间都有链接,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历史时间上,简单介绍,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链接,向学生讲解。 教学目的 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教学准备 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 册 教 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丰富的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的识别.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4=1;(2)6x-5y=7;(3)-=0;(4)y=5;(5)x2-70x +825=0;(6)7+=4;(7)x(x+5)=150;(8)-=0. 3.什么是“元”?什么是“次”?

活动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 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教师所提下列问题: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为什么要乘?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3.观察上面化简后的方程,会发现: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4.任何一个方程都要化成它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a≠________).为什么? 5.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在确定各个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排除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设问也给学生学习探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2)x2=4;(3)3x2-=0;(4)x2-4=(x+2)2;

九年级美术下册 1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教学设计 人美版

1.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设置的“欣赏。评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的主观意识很强,有一定的分析、辨别、判断能力,因此,本课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四个方面概括介绍中国美术最突出的艺术传统,可以降低难度,易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祖国优秀的美术传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美术的持久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4教学过程 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 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 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 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2017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2017年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 历史组关键词: 秦始皇 秦代 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地理组关键词: 秦始皇陵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 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 兵马俑 铜质车马 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 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时间:周次:年级:九年级课时:1 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注重生活中的其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

学生观看、讨论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 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以支撑点(椅子腿)能够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doc

九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Lesson1 Teaching & Practicing lesson Period 1 for the whole lesson Ⅰ Teaching Material 1.Functional and notional items: Talk about what has done. https://www.360docs.net/doc/d62358052.html,nguage points: words: CD player, several, shelf, Sentences: Have you got …? I haven’t got …. Have you seen it anywhere Ⅱ Teaching Objectives 1.Talk about what has done orally. 2.Try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lesson and read it fluently. The tone and pronunciation should be basically right. 3.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sentences. 4Ss: Words: CD player, shelf, several Sentences: Have you got …? I haven’t got …. Have you seen it anywhere?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Ⅲ Teaching Points 1.The main points: ⑴&⑵ of teaching objectives 2.The difficult point:① shelf (pl) shelves ②I have a pen.= I have got a pen. ③the use of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Ⅳ Teaching Proced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d62358052.html,anization of the class A.Greeting B.Raise requirement T: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library.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 1、剪纸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 3、其他民间美术形式。 4、民间美术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接着播放视频文件皮影戏《俏夕阳》。 3、讲授新课分析《俏夕阳》,讲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皮影的图片和演出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提出问题: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剪纸图片《寿》《喜上眉梢》等作品,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剪纸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玩具和民间美术也是息息相关的。 展示老虎的图片和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虎为百兽之王,是对孩子健康的愿望和企盼。在造型上,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虎身上又饰以吉祥喜庆的花纹,表现吉祥的一面。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要挖掘其中的寓意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意念与爱心。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民间美术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显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应该得到我们尊重和发扬的。 六、布置作业: 设计并制作一张有一定寓意的,简单的剪纸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