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痹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痹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硬化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系统性硬化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操作综合论述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着重介绍系统性硬化病的常规中医中药辨证分型、分期治疗及其它经验治疗。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硬皮病属中医“皮痹”范畴,该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多认为是脾肾阳虚,气血瘀滞,在治疗上多以补脾益肾、活血化瘀为主。巢元方曰:“风湿痹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疼痛,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日久不愈入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手足不遂”。其病机可以概括为气血不足,外感寒湿风邪,致使寒凝肌腠,日久耗伤精血,脏腑虚损,气血瘀滞,实质为本虚标实之证。结果:强调在硬皮病的临证治疗中,不能拘泥于常规分期、分型治疗,应灵活应变,辨证论治,内服结合外治法,全面治疗硬皮病。Objective:throug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ype and the type of objectiv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tc. Introduces the systemic sclero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erience, and other treatment.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 characteristic and bright spot, deserves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cleroderma belong to "bi"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disease for more of this virtual the actual card, its pathogenesis is more spleen kidney Yang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more than on the treatment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onifying spleen kidney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hao yuan fang said: "rheumatism bi, or dense thick skin, and muscle pain, is composed by rheumatism disease, blood gas virtual time not into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in Y ang meridians, also become the body found in the brotherhood of".Its pathogenesis can be summarized as lack of qi and blood, exogenous wind cold dampness evil, cause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muscle Cou, time consumed JingXie, viscera is deficient, qi and blood stasis, the proof of the essence for this virtual to real. Results: the stres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cleroderma, not constrained in the conventional stage, parting treatment, should be flexib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cleroderma.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正文】 系统性硬化病(SSc)【1】,又称硬皮病(SCL)、进行性系统性硬化,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分为二大类型: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SS)。系统性硬皮病又分两亚型:肢端硬皮病和弥漫性硬皮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患病率50~300/100万人口,发病率每年2.3~22.8/100万。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儿童相对少见,女性多见,男女比率1:3~14。 1.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中医无硬皮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情过程,属“皮痹”、“脉痹”、“痹病”【2】范畴。如果累及内脏器官,则属“心痹”、“肾痹”、“肺痹”等。《内经》有“皮痹”的记载,《素问·痹论》说:“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指出了本病皮毛寒冷而不痛的症状。《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隋·巢元方明确提出了本病的皮肤改变,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圣济总录·皮痹》【3】云:“感于三气则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中医规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 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3、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 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5、痰热闭清窍; 6、痰湿蒙塞心神; 7、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疟母(血瘀 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3、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 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5、痰热内闭清窍; 6、痰湿蒙塞心神; 7、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痹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痹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朱璐业余2008级(本科)中医学专业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摘要:痹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根据地域、气候、人体体质的特点,在东北地区此病发病率较高。症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重着,遇冷加剧,得温痛减,伴见腰身重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等。本文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中药外治、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小针刀治疗、中药关节内注射)、内外兼治等综述中医中药治疗痹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中药痹症综述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痹症的社会问题与卫生保健问题必将会变得愈加严重。与此同时,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如何应对此问题变成了当务之急。《素问·长刺节论》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张氏医通》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其病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不足、气血失和及跌仆损伤四个方面。痹症是本虚标实,故治疗应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历代中医医家主要从虚、邪、瘀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1、内治法 中药内治法治疗痹症具有整体调节作用,通过活血止痛、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标本兼治。据多数文献报道,临床以专方专药治疗为主,而按具体分型治疗的较少。擅用专方治疗的医家有以下几位代表:李念虎【1】针对痹症肾虚血瘀的病机,自拟补肾活血方(熟附子、熟地黄、巴戟天、仙茅、丹参)水煎服。惠礽华【2】从痰湿瘀论治,把符合膝关节痹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注关节型或痰瘀交阻型的膝关节痹症用膝痹康(制南星12g,制川乌6g,薏苡仁10g,刺五加20g,丹参l0 g,地龙lOg)治疗。 2 外治法 外治法是膝关节痹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主要有中药外治、针灸疗法、推拿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内科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 2、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3、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4、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5、哮证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 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 虚喘(肺虚、肾虚) 7、肺胀 辩证分型: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8、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9、痰饮 辩证分型: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溢饮 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10、自汗盗汗 辩证分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 11、血证 辩证分型: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齿衄(胃热炽盛、阴虚火旺) 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便血(肠道湿热、脾胃虚寒) 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紫斑(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12、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 13、胸痹 辩证分型: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 14、不寐

辨证分型: 实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15、厥证 辨证分型: 气厥(实证、虚证) 血厥(实证、虚证) 痰厥 食厥 16、郁证 辨证分型: 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 虚证(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17、癫狂 辨证分型: 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 狂(痰火上扰、火盛伤阴) 18、痫证 辩证分型: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 19、胃痛 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医辨证论治 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众多医家的治疗方药发现,多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参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谢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以丹参、红花、川芎为主要成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在冠心病的活血化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活血与补血并行,临床中常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注射剂则以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佳。组方中之丹参,其药理机制为: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 浓度;其水溶成分能兴奋前列腺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 生成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张[1];丹参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去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中的川芎也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冠心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红花中主要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中含有川芎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文献资料表明,川芎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进展

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大量查阅近几年的相关资料。结果:分别从中药汤剂、针剂、针灸等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中药膳食对不同冠心病患者的日常调理。结论: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进展;综述 0引言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发达国家患者居高不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冠心病的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步增加。目前,中国的冠心病患者人数也逐年增长,越来越威胁中老年的生命安全。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研究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中药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把中药治疗方法及成果综述如下: 1 从中医看冠心病 “冠心病”不曾出现在中医,但如“胸痹”“心胃病”“胸痛”等词汇,却表达着同样的意思。《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脚间痛,两臂内痛。”描述的症状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也指出此病是心因性。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了“胸痹”病名,并对其症状及治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其阐明了胸痹是由于正气虚,定义为“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并提出著名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1】。 2 传统中医疗法 2.1 活血化瘀法 胸痹发作期,瘀血是最主要的指征。吴玉虎【2】等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柴胡6g,当归9g,生地12g,川芎6g,枳壳12g,桃仁12g,红花6g,赤芍12g,桔梗锯,甘草6g,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增减剂量,此为中药治疗组。两组均4周1疗程,治疗期间,只在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片。最终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马彦玲【3】等采用活血祛瘀汤剂化瘀泄浊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药物组成:藿香12g,佩兰12g,茵陈15g,瓜蒌15g,薤白15g,半夏15g,枳壳10g,丹参15g,川芎15g,全蝎6g。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6.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活血化瘀在临床上已经大有尝试:陈氏【4】等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作用的冠心一号方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冠心一号方(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川芎、知母、丹参、三七、郁金等药物组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有下降,而对照组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1.气虚证 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 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 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 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 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 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 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 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 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 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 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 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 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 3.1肝郁证:逍遥散 3.2肾虚证:固阴煎 3.3肝郁肾虚:定经汤 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 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 4.1气虚证:举元煎 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 5.1肾虚证:归肾丸 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 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 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 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 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 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6.经期延长 6.1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6.2血热证 6.2.1虚热证:两地汤 6.2.2湿热证:固经丸 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6.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7经间期出血 7.1肾阴虚证:两地汤 7.2湿热证:清肝止琳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7.3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逐瘀止血生地黄,桃仁赤芍生大黄; 枳壳丹皮当归尾,龟板醋制共合方。 8崩漏 8.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 固本止崩熟地归,参术黑姜与黄芪; 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解虚危。 8.2肾虚证 8.2.1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加减苁蓉菟丝子,熟地当归覆盆子; 艾叶寄生枸杞子,固冲止血益肾气。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内科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 2、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3、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4、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5、哮证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 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 虚喘(肺虚、肾虚) 7、肺胀 辩证分型: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8、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9、痰饮 辩证分型: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溢饮 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10、自汗盗汗 辩证分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 11、血证 辩证分型: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齿衄(胃热炽盛、阴虚火旺) 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便血(肠道湿热、脾胃虚寒) 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紫斑(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12、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13、胸痹 辩证分型: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14、不寐 辨证分型:

实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15、厥证 辨证分型: 气厥(实证、虚证) 血厥(实证、虚证) 痰厥 食厥 16、郁证 辨证分型: 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 虚证(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17、癫狂 辨证分型: 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 狂(痰火上扰、火盛伤阴) 18、痫证 辩证分型: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 19、胃痛 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 20、噎(ye)膈 辨证分型: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 21、呕吐 辩证分型: 实证(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 虚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22、呃逆 辩证分型: 实证(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 虚证(脾胃阳虚、胃阴不足) 23、泄泻 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食滞肠胃 肝气乘脾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24、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25、霍乱 辨证分型: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

1、论述“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出自xx 病机: 过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 清窍所致。 表: 眩晕而头重如蒙,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治痰为先。 “无虚不作眩”出自xx 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伤精,以致老年肾亏,造成体内精气血的亏虚,以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而形成 的眩晕病症。 证以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为特点,属虚证,补虚为主 2、消渴病的三多症状,上、中、下之分。 (1)肺燥,多饮,上消胃热,多食,中消肾虚,多尿,下消 (2)辩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各有侧重,互为因果,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长者阴虚燥热忽见,日久阴虚,阴损 及阳,导致xx 俱虚。 (3)三多一少,消瘦为基本临床表现,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后见并证,少数患者相反。 消渴辨证要点:1辨病位①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② 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③ 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 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情长短及病情轻重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阴虚为主,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3 辨本证与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易发诸多并发症为另一特点,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再见并发症,少数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本证不明显,常因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 3、xx 湿重于热症状治法代表方 症状: 身目俱黄,黄色不及热重于湿鲜明,身困、痞满、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 茵陈XX合甘露消毒XX加减 4、痹证治疗原则 (1)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机为基本病机,治疗以驱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 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2)痹症治疗: 养血活血,治寒温阳补火,治湿健脾益气,久痹正虚者扶正补肝益气血 5、xx 风病的xx 经络与xx 脏腑有啥区别 (1)中经络病浅、病轻,无神志改变,仅表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 (2)中脏腑病深、病重,主要表现神志不清,猝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失语

中医内科学(痹证)-试卷2

中医内科学(痹证)-试卷2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记载了痹证之手指关节肿大者为“鼓槌风”的著作是 (分数:2.00)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证治准绳》√ E.《医宗必读》 解析: 2.风寒湿痹的通治方为 (分数:2.00) A.羌活胜湿汤 B.乌附麻辛桂姜汤 C.宣痹汤 D.蠲痹汤√ E.独活寄生汤 解析:解析: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临证可根据感受外邪偏盛情况随证加减。 3.痹证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 (分数:2.00) A.瘀 B.热 C.风 D.湿 E.痰√ 解析: 4.痛痹属 (分数:2.00) A.热邪盛 B.湿邪盛 C.风邪盛 D.寒邪盛√ E.燥邪盛 解析:解析: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窜,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5.行痹的病机是 (分数:2.00) A.寒邪兼挟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B.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C.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D.虚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E.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解析: 6.风湿热痹的治疗原则是 (分数:2.00)

A.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B.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C.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D.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E.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解析: 7.着痹的治则是 (分数:2.00) 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C.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D.搜风通络,燥湿化痰 E.发表散寒,祛风除湿 解析: 8.巢元方称遍历关节疼痛者为 (分数:2.00) A.白虎病 B.白虎历节 C.痛风 D.鹤膝风 E.历节风√ 解析: 9.痹证日久引起心悸,其主要病机是 (分数:2.00) A.心阳不振 B.瘀血阻络√ C.水饮凌心 D.心血不足 E.阴虚火旺 解析:解析:痹证引起心悸,主要是由于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导致心痹的结果。此病理变化是邪恋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因此瘀血阻络是心痹最主要的病理所在。故标准答案为B。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之一 (分数:2.00) A.疼痛 B.重着 C.软弱无力√ D.肿胀 E.麻木 解析:解析:痹病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久气血肝肾亏虚,可出现软弱无力等虚证表现。 二、 A2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 11.李某,男,30岁,肢体关节重浊酸痛,恶风怕冷,疼痛游走,舌胖苔白,脉弦滑,治当选用 (分数:2.00) A.乌附麻辛桂姜汤 B.乌头汤 C.防风汤 D.薏苡仁汤 E.蠲痹汤√ 解析:解析:从症状可知是感受风、寒、湿邪,但哪一邪偏胜不明显,宜用蠲痹汤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