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恐型夜啼的中医药治疗


小儿惊恐型夜啼的中医药治疗
更新日期:2010-03-02 点击: 安长青

关键词:小儿夜啼;惊恐型;中医药疗法

近几年来,笔者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惊恐型夜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者7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长者4个月,最短者20天。
患儿夜间突然惊醒哭啼,哭声怪异,久而不止,神态惶恐不安,面色灰暗或苍白,冷汗,尿床,甚者惊颤,脉急数。大多数患儿有受惊吓史。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琥珀、石菖蒲各6g,磁石、茯神、龙骨各10g。
加减:体质虚弱者加当归、黄芪各6g,大枣7枚;惊惕频发者加钩藤15g,蝉蜕6g;热病后余热未尽者加丹参、百合;久病心气耗损者加五味子、党参、甘草。
1剂/d,分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3 治疗结果

显效(夜啼、惶恐症状消失,睡眠如常)13例;有效(夜啼、惶恐症状基本好转,偶有惊惕)4例;无效(夜啼时有发生,伴有恶梦,但时间短,很快又能入睡)1例。

4 典型病例

罗某,男,4岁,1998年9月18日夜诊。其母代诉:四个月前,因被乌鱼咬伤受到惊吓,患儿常在深夜突然惊醒,紧抱其母嚎啕大哭,久哭不止。刻诊:体温37℃,心率125次/min,面色呈青灰,神态不宁,惊恐不安,双眼凹陷,答话时语音振颤。舌淡红,苔白,脉弦数。证属突受惊吓,心神不宁。治以镇惊安神、养血宁心为法。药用:琥珀、磁石、龙齿、钩藤各10g,石菖蒲、茯神、当归、黄芪、五味子各6g,红枣7枚。10剂。服后夜啼、惊惕症状消失。继服7剂,加白术以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小儿健康如常。

5 讨论

小儿夜啼证多见于2~10岁的小儿。因小儿神志怯弱,魂魄易惊,智慧未充,受惊吓后,易致恐惧不安,常在夜深恶梦时出现惊惕、哭啼。睡眠不足、精神拂郁、纳食不香等。治疗重在镇惊安神,佐以养血宁心,调理脾胃。
方中琥珀、磁石镇惊定志,虽不及朱砂,但无毒性,故用之安全;龙齿镇惊以制惊惕,辅助琥珀、磁石重镇安神;钩藤熄风镇惊;石菖蒲、茯神开心窍、治心惊而通心宁神,适当酌以当归、黄芪、白术、五味子等补益气血、调理脾胃。诸药共奏收敛心气,安神定志之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