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论文)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5、(英语毕业论文)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英语毕业论文)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7、(英语毕业论文)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英语毕业论文)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11、(英语毕业论文)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

12、(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3、(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14、(英语毕业论文)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英语毕业论文)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6、(英语毕业论文)《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17、(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时间机器》的反宗教主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8、(英语毕业论文)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开题报告+论文)

19、(英语毕业论文)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20、(英语毕业论文)从USP理论角度论苹果公司的广告策略

21、(英语毕业论文)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2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3、(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24、(英语毕业论文)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25、(英语毕业论文)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6、(英语毕业论文)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开题报告+论文)

27、(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28、(英语毕业论文)探析《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29、(英语毕业论文)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3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31、(英语毕业论文)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32、(英语毕业论文)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开题报告+论文)

33、(英语毕业论文)《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开题报告+论文)

34、(英语毕业论文)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3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36、(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37、(英语毕业论文)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3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39、(英语毕业论文)《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开题报告+论文)

41、(英语毕业论文)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

42、(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43、(英语毕业论文)论中美广告伦理观的差异——从“性感平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44、(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小海鸥的成长危

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5、(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6、(英语毕业论文)《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7、(英语毕业论文)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48、(英语毕业论文)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50、(英语毕业论文)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

51、(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52、(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53、(英语毕业论文)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开题报告+论文)

54、(英语毕业论文)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5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56、(英语毕业论文)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7、(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8、(英语毕业论文)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5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60、(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1、(英语毕业论文)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2、(英语毕业论文)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

63、(英语毕业论文)《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4、(英语毕业论文)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65、(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66、(英语毕业论文)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

67、(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68、(英语毕业论文)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开题报告+论文

+文献综述)

69、(英语毕业论文)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开题报告+论文)

70、(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71、(英语毕业论文)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72、(英语毕业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7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74、(英语毕业论文)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7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76、(英语毕业论文)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

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78、(英语毕业论文)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79、(英语毕业论文)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0、(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81、(英语毕业论文)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82、(英语毕业论文)《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开题报告+论文)

83、(英语毕业论文)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

84、(英语毕业论文)《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5、(英语毕业论文)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

86、(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8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88、(英语毕业论文)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8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90、(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91、[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

献综述)

92、(英语毕业论文)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青少年的叛逆与成长(开题报告+论文)

93、(英语毕业论文)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

94、(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

95、(英语毕业论文)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96、(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97、(英语毕业论文)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9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

99、(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开题报告+论文)

100、(英语毕业论文)《荆棘鸟》之宗教观

101、(英语毕业论文)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10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103、(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04、(英语毕业论文)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105、(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06、(英语毕业论文)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10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08、(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0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0、(英语毕业论文)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开题报告+论文)111、(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2、(英语毕业论文)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3、(英语毕业论文)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4、(英语毕业论文)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5、(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6、(英语毕业论文)《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开题报告+论文)

117、(英语毕业论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开题报告+论文)

118、(英语毕业论文)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19、(英语毕业论文)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开题报告+论文)

120、(英语毕业论文)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1、(英语毕业论文)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开题报告+论文)

122、(英语毕业论文)Developing University Student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123、(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24、(英语毕业论文)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5、(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角度谈动物习语的翻译

126、(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混成新词建构新解:多元理论视域(开题报告+论文)127、(英语毕业论文)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128、(英语毕业论文)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开题报告+论文)

129、(英语毕业论文)A Discussion of the Gothic Style as Applied in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0、(英语毕业论文)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31、(英语毕业论文)《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132、(英语毕业论文)对《草叶集》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34、(英语毕业论文)从人性论分析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5、(英语毕业论文)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3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137、(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3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39、(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性语言翻译研究—以刘炳善汉译《伊利亚随笔》为例

14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

141、(英语毕业论文)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开题报告+论文)

142、(英语毕业论文)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143、(英语毕业论文)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44、(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5、(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46、(英语毕业论文)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开题报告+论文)

14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48、(英语毕业论文)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9、(英语毕业论文)归化和异化在政治文本英译里的运用:以十七大报告翻译为例150、(英语毕业论文)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151、(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52、(英语毕业论文)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3、(英语毕业论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5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5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56、(英语毕业论文)追寻荆棘的女人——浅析《荆棘鸟》中梅吉的形象

157、(英语毕业论文)《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58、(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59、(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160、(英语毕业论文)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161、(英语毕业论文)从人际功能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的对话

162、(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163、(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64、(英语毕业论文)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65、(英语毕业论文)《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66、(英语毕业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奶妈与《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对比(开题报告+论文)

167、(英语毕业论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16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69、(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70、(英语毕业论文)“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开题报告+论文)

171、(英语毕业论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开题报告+论文)

172、(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73、(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4、(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75、(英语毕业论文)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176、(英语毕业论文)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开题报告+论文)1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7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179、(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180、(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181、(英语毕业论文)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8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83、(英语毕业论文)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

184、(英语毕业论文)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开题报告+论文)185、(英语毕业论文)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186、(英语毕业论文)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187、(英语毕业论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88、(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189、(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开题报告+论文)

190、(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91、(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性教育方式对比折射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92、(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nslation Skills

193、(英语毕业论文)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194、(英语毕业论文)“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95、(英语毕业论文)《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96、(英语毕业论文)中西婚礼风俗对比(开题报告+论文)

197、(英语毕业论文)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198、(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9、(英语毕业论文)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

20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wenzhang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二、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①科学观 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②法制观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宋代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即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也是封建统治盛行的根由。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③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④人际交往

英语论文(中美文化差异)

The different foo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yles in China and America 王姣 (2010级法学院法学专业20101788) 摘要: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上有很多差异。我想谈谈中国和美国在食品和大学教育的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食品和教育的质量。所以饮食、教育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变得很流行。其实,我们有时并不了解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的不同。比如,它们在饮食文化、教育风格上都是不同的。 关键字:中国,美国,饮食文化,教育风格,不同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China and American have many differences in culture.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y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on food and education quality. So the food and education culture has been becoming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 In fact, we some times don’t know the differences with China and American of the culture. For example, they have different in diet attitude, food objects, ways of eating and education styles. Key words:China, America, food culture, education styles, different 1. The different in food culture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things when you in the outside,which are eating, wearing and living.” Y ou can see” eating”is in the first place, eating is really important in our life. And the diet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Now, I will make som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different food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First, we 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in diet attitudes. As we can see, in China, we will eat something with sensibility. When we choose what to eat, we will care more about the color, the smell, the taste, the shape and the device. Because our nations in the past many years, the productive level is very low, and many people are always hungry, they can’t eat enough food. So if a kind of culture treats eat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re will appear two situations. On one hand, this function of eating will be played to maximize, not only for surviving, but also for using it to maintain health, which is the cultural basis of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 you’d better choose to enjoy some delicious food rather than take medicines”. On the other hand, if pay too much attention on food, it will make people often pursuit the delicious food. While Americans maybe more rationality. When they eat something, the things they care most are the nutritious value, such as the protein, the fat, the vitamin, the minerals and the carbohydrate. But it has made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from Los Angeles to New Y ork, the steak is only one taste, which has no arts to speak of. As a dish, chicken is chicken, steak is steak. Nest, we will say the food objects. In America, they think the foods are used just to eat, so they often eat a large piece of meat, the whole chicken and other “hard food”. However in China, we eat something we must enjoying the taste of it. So the Chinese cooking also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 月,查找相关资料。 12 月,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五、主要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与文化》 刘炳善 : 《英国文学简史》 王福祥、吴汉樱 : 《文化与语言》 胡文仲 : 《文化与交际》 朱维之、赵澧 : 《外国文学简编》 张今、陈云清 :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文化差异英语作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popula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We have mor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or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popular central issue of the public. To discuss this issue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western culture is based on individualism rather than on collectivism. For instance, in the US, you always talk about individual rights. This is clearly different in China where a country is placed above your own self. From the affect point of view, Chinese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subtle but not directly. On the contrary, westerners express more enthusiastic. Furthermore, the Chinese people do not say yes or no, they are more accustomed to tactfully convey his meaning. No doubt, the Westerners would like to directly deliver how they think and what they want. In behavior, many behavioral differences are due to the impact of many aspects which cover environmental,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other factors. Do not ask for the age and income is a case in point. We should respect others. Respect for their privacy, their national culture, and religious beliefs. Second, we want to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之中西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二、中西文化的产生背景差异 中国文化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然后在华北平原,再后是往长江以南发展,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儒学定于一尊而又兼容释道的文化。它以其特有的悠久、单纯的传统,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消化力,进入了近代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大交流的时期。拥有上下五千年渊源历史宝贵遗产的炎黄子孙,在当今的21世纪现代社会,仍然遗传了祖先们的优良传统。 西方近现代文化主要是从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发展过来的。古希腊伦理学和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则表现为尚知和崇理,至善在于"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的人的完善",尤其是理智、哲学的沉思被强调为最高的德性。古希腊人是乐生的,立足此世的,他们是多神论的,他们的人生观是自然主义的。孕育和起源于海边的文化注定了他们性格上的开放。这是与中国文化的大不同! 三、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列出几种比较常见的文化冲突。 1、私方面的冲突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跨文化交际论文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吸取自己优秀文化的成果,其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并在民间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的分析,力求加深对英汉谚语的理解,提高对英汉谚语的运用和翻译能力。 关键词:谚语文化差异翻译 1. 引言 谚语(proverb or saying)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辞海》(2000年版,491页)是这样定义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in simple language?。谚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意识形态等是密切相连的。 2.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谚语有着较大的差别,以下将从审美角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对英汉谚语的差异进行分析。 2.1 审美差异在诸多英汉谚语差异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对待动物的态度了,其中,龙的例子最为人所熟知,在中国,龙代表帝王,象征吉利的动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此有谚语?龙眼识珠,凤眼识宅?、?龙投大海,虎奔高山?。而英美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如sow dragon’s teeth等等。在汉语中习惯用老虎来形容勇敢、凶猛、威严,在西方,狮子常被尊为百兽之王。因此,我们在翻译含?lion?(狮子)的习语和谚语时不妨用?虎?取而代之则更符合中国人的认同感。如: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 b 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s hide狐假虎威等。 2.2 自然差异中英两国所处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山川物产、气候差异与历史发展轨迹千差万别。英国乃岛国,英民族生活在四面临海的岛上,擅长航海,所以英语里有很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A smooth sea never makes a skillful mariner 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而汉民族生活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广袤大陆上,谚语很多和农业生产有关. 民以食为天;瑞雪兆丰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 2.3 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英美国家的主要宗教信仰,而中国人受佛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大,由此产生了许多独具宗教特色的谚语,如佛教?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再如道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等等。而英国的典故主要来自《圣经》、古希腊神话等西方经典著作,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Whom God would ruin he first sends mad.上帝欲毁灭之,必先使其疯狂。 2.4 思想观念差异英民族强调众生平等,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 人类血的颜色是一样的。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而汉民族却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家族讲家法,讲辈分;社会讲宗法,将尊卑。谚语中有?父母在,不远游?、?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西方道德中,比较注重子女自己独立的人格,这一点体现在如?Children are not to be blamed for the faults of their parents.?的谚语中。还有?All stratagems are fair in love?、?Love is without reason?等就体现了男女平等 ,自由恋爱。英民族有着开拓进取、永争第一的勇气,?Keep up with the Jones. ?赶上富邻居,争比阔绰。而深受儒家?中庸?之道影响的汉民族则怕出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 3. 翻译策略 正如刘宓庆说的:?文化翻译的任务不是翻译文化,而是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息的意义。意义始终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它既是我们的出发点,又是我们的落脚点。?[1](p83)本着抛砖引玉的想法,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Yu Li Na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Yang Dong Min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June,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What is culture? Simple to say, culture is one of those you don't know why but also willing to accept, rules and knowledge from the start, in practice most people can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r that can bring benefits, so that these rules and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most people choose, this constitutes the main content of culture. But if this rule or understanding has been completely objective practice proves impossible do not insist, renewal ability is also culture has. So the culture is the difficult to give the rules and knowledge about (belonging to the values and Philosophy), and has some subjectivity, continuity, group, beneficial four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ulture;subjectivity;continuity, group, beneficial four characteristics. 1 Introduction For example,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one should think over the Spring Festival, but get used to it,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e must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necessity, but can tell some benefits, so naturally continue down. But is this kind of natural inertia, has a powerful social force, unless the social upheaval, or completely oppressed the erosion of alien culture. The process for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more than once, but they were conquered by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its own rationality and strong cohesion. Here the two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ason and cohesion. To give credit to the acts of such a phenomenon exists in every society groups in society, exist in a varie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different levels and in different degrees, reflecting the people's social activity, it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can contact feelings,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nited, played the role of social lubricant. Pomerantz American linguists point out that language is a kind of support to give credit to the sexual behavior (supportive action), is also a sexual evaluation (assessment action), that is to say, there is praise, not only praised the language of nature, there is also the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Let us explore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in the praise of the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跨文化交际论文

西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An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任课教师:杨杰 专业:英语(师范) 班级:200级11班 学号:222009310011324 姓名:王小青 2011 年12 月23 日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制

An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 ommunication” WANG Xiaoqing Abstract:As we all know, we express our thoughts by means of language. However, while we using language, we convey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As for color, it’s a part of language, so it including culture, too.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lors and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b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ame color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they reveal wide connotation of cultur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bserving not only their basic meanings, but also the deep and broad symbolic meanings.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i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ve become taboos and adornments since the meanings of the color words are extended and transferred. Meanwhil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color views have similar phenomenon and coincidence in the languages. Key W ords: Color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symbolic meanings; comparison I. Introduction Col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fe. Color word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like our sense of taste and smell. The basic color words in English such as red, yellow, white, black, not only express the colors of objective things, but also the obstruct things. The color words have specified semantic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Without understanding of them, we will probably run into obstacles or make a fun of ourselves in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learning and grasping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are important.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can help us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m. II. Color and Culture Color words, in whatever languages, are used for describing different things.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7 million kinds of colors can be recognized in the nature. However, the color names are very limited in the languages because there are only dozens of colo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