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点整理

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点整理
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点整理

第七讲 气体摩尔体积

1。复习重点

1.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

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5.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1)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2)物质微粒间距离的大小。(3)物质微粒本身的大小。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先固定其一,比如我们取1mol 物质,那么微粒数目固定为N A 个,讨论其余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由于物质微粒本身大小比微粒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1)、(3)两个因素,而又由于不同的固体、液体本身的大小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物质的微粒数相同,体积相差也较大。对于气体体积来说,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讨论气体体积之前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

而对于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弱,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本身大得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本身大小的10倍。所以1mol 气体的体积,内因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同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这一内因又和温度及压强这两个外因有关,所以在谈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讲到温度和压强,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气体体积在微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微粒间距和微粒本身大小决定的,而对气体来说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所以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微粒距离决定的,在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间平均距离近似相等,所以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数相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B A B A n n V V //=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B A B A n n P P //=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B A B A d d M M //=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B A B A M M m m //=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A B B A M M V V //=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 标准状况下1mol 气体为22.4L ,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 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2H 的相对密度为1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15?。常见的有: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d M r 4.22=

(2)由相对密度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对2H 的相对密度则为:22?=H r d M 对,若为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则为:29?=对空气d M r .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r M ):即混合气体1mol 时的质量数值。在已知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时见①,若为质量分数见②: ① ++?=b a r M b M a M %%

②)%%/(1 +÷+÷=b a r M b M a M

(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时的体积比求分子数比,进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将气体摩尔体积代入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气体反应物的体积比即分子数比可便于找出过量气体。

4.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 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 0V 0/T 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R=(8.314510±0.000070)J/(mol ?K)。它的计算式是

K

mol m Pa K

mol m Pa R T V p ??=??==-/314510.815.273/104141.22101325333000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 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 (H2)=p (总)-p (H2O)),不同温度下的p (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 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 )。

方法二:取10cm 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 )。剪成长10mm 的小段(一般10mm 质量不超过10mg ),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 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 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 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 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 ,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 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 的量筒量取)

(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 ℃)和气压表的读数(p 大气)。

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镁条的质量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 H2)

(2) 按下列步骤计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查表得到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 H20),用下式计算氢气的分压(p H2)

22P H H P P -大气=

根据下式 000111T V p T V p =

把22H 1H 1V V ,P P ==, T 1=273+t, p 0=100Kpa, T 0=273K 代入上式,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

100)273(273

220?+??=t V p V H H

因此,摩尔体积常数(R )是 273

10020000??==H n V nT V p R 3. 例题精讲

例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 .1mo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L

C .在常温常压下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 2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4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选题角度:这是一道基础知识概念的理解题,涉及气体摩尔体积、化学反应及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适合中等学生。

思路分析: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应注意:一是标准状况,二是指气体的体积而非固体或液体的体积,所以A 、B 两项均错;C 项正确,物质的微粒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D 项错,气体单质分子,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He,也可以是双原子分子如H 2,还可以是多原子分子如O 3,因此相同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虽然分子数相同,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同。

解答:C.

启示: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不仅可以轻松地进行解题,而且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

例2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左边充有N 2,右边充有H 2和O 2的混合气体,在20℃时,将右边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若活塞原来离气缸左端的距离为总长的4

1,反应后静止于气缸的正中(忽略水蒸气),则原来H 2和O 2的体积比为( ) (A )4:5 (B )5:4 (C )7:2 (D )2:1

解析:反应前:活塞两边气体均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 2的3倍。

反应后:活塞两边气体仍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与N 2相等。

由于反应前后N 2的体积虽然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量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若假定N 2为1mol 时,H 2和O 2共3mol ,反应后剩余气体即为1mol ,那么混合气体从3mol 变为1mol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由以下反应引起的:2H 2+O 2

2H 2O (液),这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现假定参加反应的

氢气和氧气分别为xmol 和ymol ,根据差量法可以确定x 和y :

2H 2+O 2=2H 2O 气体物质的量的减少

2 1 3

x y 3-1=2mol 显然:x =

34,y =3

2。x +y =2≠3,说明有气体剩余,那么剩余的1mol 气体是什么呢?应该是氢气或氧气都有可能。讨论如下: ①若氢气有剩余,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4+1=3

7mol ,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7:2。 ②若氧气有剩余,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4mo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1=35mol ,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4:5。 所以本题应选A 、C 。

例3如果a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L acN b A 4.22

B.L cN ab A 4.22

C.L bN ac A 4.22

D.L aN bc A

4.22 选题角度: 深刻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

思路分析: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 ,则物质的量为A

N b

mol ,

摩尔质量M=mol

N b ag

A =b aN A

g/mol ,

c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1

-gmol b aN cg

A =A

aN bc

mol.

cg 该气体标况下体积V=n ?22.4L/mol=A aN bc

mol×22.4L/mol=A

aN bc 4.22L

解答:D

启示: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思路。

例4按体积比为4:2:3所组成的N 2、O 2、CO 2,混合气体100g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 L 。

选题角度:a.学会求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

思路分析:先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然后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三种气体的体积比为4:2:3,物质的量之比也为4:2:3,可当作4mol,2mol,3mol.

M =mol mol mol mol

mol g mol mol g mol mol g 3243/442/324/28++?+?+? =34.2g/mol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mol g g

/2.34100=2.92mol

体积应为 2.92 mol ×22.4 L/mol = 65.4 L

解答:65.4L 启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2

1

21n n V V =

例5体积为1L 干燥容器中充入HCl 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A )0.25L (B )0.5L (C )0.75L (D )1L

选题角度:此题主要考查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求法。

解析:5.36HCl M 6.3432082.1O M d M r 2r r )=

(=)=(=-

x 1L 9g/mol 21L x g/mol 5.36=-?+?,解得x =0.75L 。 答案:C

点评:本题运用到了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判断空气的存在应用到了平均值法规律。

例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如果这三种金属各取等物质的量,也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

选题角度:此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此题找到一定的解题规律。

解析:不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之乘积决定的。若各取1gNa 、Mg 、Al ,三者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的乘积之比为:

9

1121231327122411231::=::???,同温同压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由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决定的,所以相同质量的Na 、Mg 、Al 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91121231::。当物质的量之比Na :Mg :Al =1:1:1时,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1:2: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Na 、Mg 、Al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3。 答案:9

1121231::;1:2:3。 点评:通过此题可以推广:若Na 、Mg 、Al 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作用,产生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3:2,三种金属的质量比是23:12:9。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解法得出答案,然后总结结论,以后解题可以提高准确率和速度。

例7将一小块焦炭和mg 氧气,同时放入一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p 0,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压力表示为p 1

(1)若p 0< p 1,则焦炭质量W 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

(2)若p 0= p 1,则W 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

(3)若p 1是p 0的n 倍,则W 是多少?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气体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有关反应为C +O 2=CO 2 ①

CO 2+C =2CO ②

或2C +O 2=2CO ③

当C 不足:只按①式,在气体体积不变,p 1=p 0。

当C 过量:只按③式,在气体体积为原来2倍,p 1=2p 0。

当生成CO 与CO 2混合气体时,010p 2p p <<。

则(1)若p 0< p 1时:

32m 12W >则:W>m 83 (2)若p 0= p 1时:32m 12W ≤则:W ≤m 8

3 (3)若p 1是p 0的n 倍:1≤n ≤2 则n =1时:W ≤m 8

3 n =2时:32m 2112W ?≥即:W ≥m 43 则:m 4

3W m 83<< 答案:(1)W>m 83;(2)W ≤m 83;(3)m 43W m 83<< 点评: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解题时要注意考虑完全。例如:本题中反应时可以只是生成CO ;只是生成CO 2;生成CO 和与CO 2的混合气体三种

情况。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关于m g H 2和n g He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 2与He 的体积比为m ∶2n

B.同温同压下,若m =n ,则H 2与He 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时,H 2与He 的质量比n

m >1 D.同温同压下,H 2与He 的密度比为1∶2 2.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 水 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 ③13.6 g H 2S 气体 ④0.2 mol 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体积:①④③②

B.密度:④①③②

C.质量:①④③②

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3.8.4 g A 与3.65 g B 完全反应,生成5.85 g C 和1.8 g D 及一种气体,其体积于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则此气体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 2密度的

A.22倍

B.24倍

C.2.2倍

D.44倍

4.通常状况下,将CO 和O 2的混合气体200 mL 置于密闭容器内点燃,再恢复到原状况,气体的体积变为150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可能是

A.100 mL

B.150 mL

C.50 mL

D.75 mL

5.空气和CO 2按体积比5∶1混合,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设空气中N 2和O 2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设定,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是

A.50%

B.29%

C.43%

D.100%

6.将标准状况下a L HCl 气体溶于10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4

.22a mol ·L -1 B.22400ab mol ·L -1 C.a 5.3622400ab + mol ·L -1 D.a 5.3622400ab 1000+ mol ·L -1 7.某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为O 2 32%,N 2 28%,CO 2 22%,CH 4 16%,H 2 2%,则此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A.32.00

B.11.11

C.22.22

D.30.00

8.1 mol 某烃在1.01×105 Pa ,273℃时和适量氧气完全反应,得混合气体m L ,冷却至0℃时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 ,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A.C n H 2(m-n)

B.C m-nH 2n

C.C n H 2m-4n

D.C n H m-2n

9.由A 、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A 、M B ),若A 的质量分数为w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B

A M w 100M w 100-+ B.α

B A M M + C.M A ·w %×M B (1-w %)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通常情况下CO 和O 2的混合气体m L ,用电火花引燃反应后体积变为n L(前后条件相同)。

(1)试确定混合气体中CO 和O 2的体积[用V (CO)和V (O 2)表示]。

(2)若反应后气体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下为H 2密度的15倍,试确定气体成分。

11.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与该混合烃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CO 2和H 2O 蒸气)的物质的量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对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混烃燃烧有关量变

A.一定有乙烯

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有丙炔

D.一定没有乙烷

1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 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Y 2(l)+3O 2(g)点燃

====XO 2(g)+2YO 2(g)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质的体积是672 mL ,密度是2.56 g ·L -

1,则:

(1)反应前O 2的体积是 。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

13.常温下,A 和B 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A 的式量大于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有氮和氧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 、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氧的质量比总大于

87,小于4

7,由此可知A 为 ,B 为 (写化学式),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质量比为21∶20,则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4.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并分别以a 和b 表示,列出计算式。

(1)在温度为t℃和压强为pPa时,19.5 g A与11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 L气体D,计算生成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计算式为m= 。

(2)0.48 g金属镁与10 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

缺少的数据是,计算式为。

15.使一定量的磷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两支加热的硬质玻璃管,第一支玻璃管中装有铜屑,第二支玻璃管中装有氧化铜,第一支试管中由

于发生如下反应:2PH3+Cu

?

====Cu3P2(s)+3H2,玻璃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4.96 g,第二支玻璃管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5.76 g。(1)计算原混合气体中磷

化氢和氢气的体积比。

(2)在标准状况下,原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多少?

16.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 mL某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白色固

(1)上表中第组数据表明加入的50 mL盐酸反应后有剩余,其理由是

(2)请通过计算、讨论、判断固体A是什么物质,其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1.BD 2.AD 3.A

4.解析:2CO +O 2?====2CO 2 ΔV

2 1 2 1

50 mL

若O 2过量:V (CO )=100 mL ;若CO 过量:V (O 2)=50 mL 则V (CO )=150 mL 。 答案:AB

则CO%=50%。 答案:A

6.D

7.B

8.D

9.A

二、10.(1)V (CO )=2(m-n)L V (O 2)=(2n-m)L V (CO )=n L V (O 2)=(m-n)L

(2)CO 2、CO 11.BD 12.(1)672 mL (2)76 g·mol -

1 13.N 2O NO 1∶4

14.(1)t℃、p Pa 时D 的密度a g ·L -1 m (C )=30.5 g-a g·L-1×3 L=(30.5-3

a )g (2)盐酸的浓度

b mol ·L-1

若Mg 过量,V (H 2)=2L bmol L 01.01

-??×22.4 L·mol -

1

若HCl 过量:

V (H 2)=1mol g 24g

48.0-?×22.4 L·mol -1

若正好完全反应,V (H 2)上述两值等效,均可。

15.(1)4∶3 (2)0.91 g/L

16.(1)1 固体的量增加,产生气体的量增加,说明在1中有酸剩余。

(2)固体为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

Na 2CO 3%=55.79% NaHCO 3%=44.21%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的练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0南充高一检测)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 A.质量为12 g B.物质的量为6 mol C.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为12 mol 解析:n(H2)=12 g2 g/mol=6 mol,则标准状况下n(N2)也应为6 mol,6 mol N2的质量为6 mol×28 g/mol=168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22.4 L. 答案:B 2.(2011广东韶关市高一检测)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 B.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故A 正确;在标准状况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所含的原子数目小于NA,故C不正确;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D不正确. 答案:AB 3.(2011徐州师大附中检测)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25℃,1.01×105 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解析:A项,He为单原子分子,NA个He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均为22.4 L.B 项,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原子数为3 NA,与气体所处状况无关,B项正确.C项条件应为标准状况,D项,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 答案:B[ 4.(2010曲靖高一检测)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占体积的是( ) A.98 g H2SO4 B.6.02×1023个CO2 C.44.8 L HCl D.6 g H2 解析:A中H2SO4为液态,体积较小;B中n(CO2)=1 mol,体积为22.4 L;D 中n(H2)=3 mol,体积为3×22.4 L. 答案:D 5.(2011运城高一检测)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解析:等质量时,摩尔质量最小的CH4的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 答案:D 6.(2010芜湖高一检测)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 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 解析:同温同压时,体积相等的两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为都是双原子分子,故所含原子数相等,由于N2和O2的比例不固定,故两瓶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密度和摩尔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答案:A 7.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版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理念 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我们学校属于永州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上,尽量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中将“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应用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教材的电解水实验教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们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

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用该定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题。 (二)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事物的规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 ?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2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计算。 2. 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计算。 3. 疑点 (1)相同条件下,为什么两液体混合,混合后液体体积不一定为混合前两液体体积之和,而两气体混合,混合后气体体积一定为混合前两气体体积之和呢?(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反应)

(2)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是什么关系? 4 ?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 以下几点: ①组织学生计算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 比较所得数据和展示课本的插图和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各不相 同的。 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1mol固态或液态物质,其体积各不相同呢?引导 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点:a?微粒数的多少;b ?微粒本身大小;c?微粒间的距离。指出:构成液态、固态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是很小的,在微粒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原子、分子或离子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1mol的体积也 就各不相同。 ③再让学生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得出标况时,1mol三种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而且经过许多实验发现和证实,1mol 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解决疑点: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同呢?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45页图2-4、图2-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4页第二自然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举下例说明:在 1.01 X 105Pa和100C条件下,1g液态水占的体积约为1mL。但是,当1g水完全气化时,在同样条件下,约占体积1700mL。不难看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气态物质的结构去找原因。气态分子在较大空间里迅速地运动,在通常情况下,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它在液态或固态时大1000倍左右,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距离。通常情况下一般气体的分子直径约是4X10-10米,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是4X 10-9m,即平均距离是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由此可推知,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数目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对于1mol任何气体,分子数目相等,因此它们的体积只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⑤通过展示自制气体摩尔体积模型,加深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认识。在这一概念的理解上,特别强调以下几点:a ?气体摩尔体积所指的对象必须是1mol 任何气体,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成份的纯净气体,也可是几种成份组成的混合气体;b.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必须是在标准状况下;c. 22.4L是一个近似值。 ⑥由气体摩尔体积引导学生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要使学生认识到气体摩尔体积

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A

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A 一、气体摩尔体积〔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物质的量与质量、粒子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物质的量是怎样把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思考〕 1、物质的量(n)、微粒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有什么关系? 2、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讨论+计算〕在0℃、1、01105Pa时1mol 下列物质的体积为多少? 〔讨论〕由体积数据结合物质状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 1、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mol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 2、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 1mol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思考〕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体积由哪些因素决定? (一)决定物质的体积(V)的微观因素:〔思考〕 1、固体、液体体积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思考〕 2、气体体积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些?[实验启示]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要比固体和液体中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得多。〔思考〕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受哪些条件影响?是怎样影响

的?〔讨论〕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同呢?其他的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是否都相同呢? (二)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或m3/mol等公式:N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混合气体)标准状况:温度:0℃、压强 1、01105Pa标准状况:Vm约 22、4L/mol思考:1mol气体在任何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不是都相等? 是不是都约为22 、4L?几点注意: 1、状态:气体 2、状况: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般指标准状况 3、定量:1mol 4、数值:约为22 、4L 5、通常状况:20℃、1atm(与标准状况比较) 6、气体体积与微粒数目有关,与种类无关。 7、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 、4L。 8、有关计算:(标准状况下) V=n 22、4L/mol(n—气体的物质的量) 二、例题 (一)、选择题: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学习误区 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时,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各有关概念,把概念、公式吃透,有些题目有意把具体的数值抽象化,增大难度,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这时就要准确把握概念,审题时,可以把抽象的符号想象为具体的数值,以利于分析和理解题意。 学习点拨: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一般是把摩尔的概念、气体的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以及阿佛加德罗定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综合起来,有时还要用到化学式和式量等概念。 例1,(99年全国高考题)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的气(标况下),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A. B. C. D. 分析:此题综合性很强,解答此题需用到的知识概念较多,其中有电解知识,电子守恒原理;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化学式和式量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电子守恒原理,即析出氧气时O-2失电子总数等于金属离子得电子总数。即氧气物质的量的4倍等于析出金属的物质的量的x倍。 设M的原子量为m 则有:×x=×4 m= 答案:C 例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反应方程式可以如下表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式量为() A.7d B.5d C.2.5d D.2d 分析:2molA物质完全分解生成气体:1molB,2molC,2molD。而生成物的平均式量是氢气的d倍,即平均式量为2d,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设A的式量为x则: 2x=2d×5=10d x=d=5d 答案:B 习题: 1.设N A表示阿佛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如果5.6L O2含有n个氧分子,则N A约为4n B.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1L0.1mol/L的H2S溶液中所含H+数为0.2N A D.常温下1mol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H2S在水溶液中只小部分电离) 2.某氯原子质量为ag,12C原子质量为bg,用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练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0.012 kg 12C中含有×1023个碳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1023个分子 解析:选B。A选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选项错误;B选项,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1023mol-1,B选项正确;在使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而且选项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氢、氧的含义也不具体,C选项错误;D选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并非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12 g碳-12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1摩尔氯含有×1023个氯分子 解析:选BC。摩尔的基准是0.012 kg 12C所含碳原子数,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为×1023mol-1,而不是×1023。用摩尔来表示粒子时应指明具体微粒。如1 mol Fe、1 mol H+、1 mol e-等,不能说1摩尔氯。 3.(2010年南充高一检测)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A.质量为12 g B.物质的量为6 mol C.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为12 mol 解析:选B。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因二者体积相等,所

化学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燃烧及关于方程式的计算解读

化学计算专题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燃烧及关于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扫描] 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知识指津] 1.本章知识网络 2.摩尔质量的计算 (1)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

(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和摩尔质量,则一个某粒子的质量(m a)为: 同理,若已知m a、N A,则M=m a·N A。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1)体积(V)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n(mol)= (2)体积(V)与气体质量(m)的关系 = (3)体积(V)与粒子数(N)的关系 = 总之: 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可得出下列结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

②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 ③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 ④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 ⑤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 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 ⑦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 5.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基本关系式的计算公式:c B=,c B物质的量浓度,n B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L) (2)与溶液质量分数的换算:c= 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密度,W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3)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c1V1=c2V2(稀释定律)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用于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 (4)气体溶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设计阿城区继电高中 郑晓波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郑晓波阿城区继电高 中 一、教材分析)第一章第二节《化学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 自高中化学(必修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本节《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包括了气体摩尔体积和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两部分。他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学生在初中只知道直接运用质量守衡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还不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系数可以更快捷的进行计算,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既准又快的处理占计算比重较大的有气体参与的类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 (2)正确理解和初步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识; (2)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初步学会分析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循序渐进寻求真理的探究意识; (2)渗透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规律等哲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 1.形成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2.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四、教学难点 1.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固体或液体体积的决定因素2.

五、教学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问题推进的探究式教学 学法指导:推理演绎、归纳总结 六、教学用品电脑多媒体、22.4L体积模型、大针管、烧杯 七、教学设计思路 (一).利用已有的物理公式V=m/ρ计算1mol的几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 积,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对其进行质疑。 1、探究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动画演示)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③粒 子间的平均距离(实验探究) (1)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的主要原因(动画演示) 粒子的数目相同,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相对于粒子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前提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不同的固体或液体的粒子大小不 同,因此,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 (2)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的主要原因(动画演示) 粒子的数目相同,粒子的大小相对于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可以忽略不计,而相同条 件下,不同的气体的粒子间的平均距离(统计的结果)基本相同,因此,1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2、探究气体的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因素(录像和动画模拟) ①温度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②压强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 3、归纳总结,导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表达式、单位等。指出:标准状况下, 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4、随堂检测结合适当的练习,及时反馈并总结出使用22.4L/mol时的注意事 项 八、教学流程图

最新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一、气体摩尔体积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物质的量与质量、粒子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物质的量是怎样把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 〔思考〕 1. 物质的量(n)、微粒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有什么关系? 2. 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展示〕质量 -------------- ?物质的量 ----------- ?粒子数宏观微观 ? 体积------------------- :------------------ ?粒子数〔讨论+计算〕在0C、1.01 x 105Pa时1mol下列物质的体积为多少? 〔讨论〕由体积数据结合物质状态可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1. 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mol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 2. 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 同 〔思考〕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体积由哪些因素决定 (一)决定物质的体积(V)的微观因素:

1.粒子数目 2. 粒子大小 3. 粒子间距离 〔思考〕1.固体、液体体积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思考〕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受哪些条件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讨论〕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同呢?其他的相同条件下,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是否都相同呢? (二)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 m 单位:L/mol 或m 3/mol 等 “ V m 上 公式: n 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温度:0C 、压强1.01 x io 5pa 标准状况:Vm 约22.4L/mol { 固、液体体积 取决于 > = 粒子数目 粒子大小 气体体积取决于? 「粒子数目 粒子间平均距离) 1mol [实验启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要比固体和液体中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得多。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的标题是“从实验学化学”,教材把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章内容,且把它安排在第一章,一方面,突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揭示了本章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基础,并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了化学实验淡化了化学计算,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把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放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后,便于前后衔接;并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作铺垫;也为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提供基础。 二、学情分析 能力分析: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另外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其实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②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③从宏观上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

高中化学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学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内容属于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二个主题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的共性、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导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微观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通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研究事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应用,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2、内容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对物质的量的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与宏观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摩尔质量的定义,故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建立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意识,为本节课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的密切联系,并且在认知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本节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然后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三、教学过程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含答案-习题-2015】

【基础过关】 1、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体积最大的是(B) A、浓硫酸 B、CO2 C、铁粉 D、冰水混合物 2、同温同压下,下列关于氢气和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等体积的氢气和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②氢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和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③氢分子和氧分子大小相同; ④氢分子和氧分子本身的大小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他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4、标准状况是气体所处的一种特殊条件,指的是(C) A、20 ℃、101 kPa B、20 ℃ C、0 ℃、101 kPa D、101 kP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1 mol 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 B、0℃、101 kPa 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C、1 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 L ,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D、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 6、(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标准状况下,1 mol CO2 的体积是22.4 L B、1 mol 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标准状况下,6. 02 × 10 23 个Cu 原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N2与CO 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 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章概念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都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难度比较大。本节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然后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根据现代知识观分类,气体摩尔体积属于陈述性知识,依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教学设计应:第一、确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叙述学到的有关知识,以此检查它们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第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确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联系点;第三、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第四、应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可以考虑教材呈现方式与讲解,利用电教手段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关键点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运用及时地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补救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它是本章及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气体摩尔体积,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节的学习中,要建立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和相关的计算;二是初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2、教学重点、难点 气体的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概念中要素又多,并且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对气体的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前两章分别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变化》《碱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改变了学生初中原有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够从电子得失的角度来看问题了,也就是已经开始有了从实质上认识一个反应的意识;第二章元素化合物的介绍也和学生初中时简单记方程式方法有很大不同,而是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学生经过这两章的学习已经渐渐有了从实质去看问题的意识,但不强烈。对于本章本节课来说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只有感性上的认识,却很少关注物质的三态在微观上有哪些异同。对影响他们体积大小的因素也许会有比较朦胧的意识,但需要去挖掘。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在了解决定体积因素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B、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众多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推理,使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结、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

高一化学必修一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气体摩尔体积 概念巩固 一.摩尔体积 1. 定义: 符号:单位: 数学表达式: 适用范围: 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 ① 物质的体积的大小② ③ 由上述可知气体的摩尔体积只与和。 理解上述概念,注意以下要点: (1)标准状况:指0℃、1.01×105 Pa的状态。 (2)“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即“1mol任何气体”。 (3)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也可能为22.4L,可能不为22.4L。 (一). 选择题: 1. 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各取0.1mol,其体积最大的是() A. 原子半径为0.152nm的金属锂 B. 原子半径为0.227nm的金属钾 C. 原子半径为0.158nm的硫原子 D. 原子半径为0.128nm的金属铜 2. 决定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大小和主要因素是() A. 气体分子的大小 B. 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C.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 气体分子的数目 3. 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其原因是() A. 气体性质不同 B. 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C. 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 D.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二). 判断正误: 1. 温度为0℃,压强为505kPa时,C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 2.4L/mol () 2. 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L () 3. 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约为22.4L() 4. 当温度高于0℃时,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大于22.4L()

5. 相同条件下,1molCO 和1molCO 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 ) (三)、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3.2gSO 2的体积是多少?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0.88g 某气体的体积为448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3:标况下,2.24LH 2与2L 氧气反应生成多少mol 水?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2 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2 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1-L ?g 4.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 B (M )A (M =)B (ρ)A (ρ= )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 M=22.4L ·mol -1×ρ,???+)B (n +)A (n ???+)B (M ?)B (n +)A (M ?)A (n = M — M —=M(A)ф(A)+M(B)ф(B)+· ·· ф为体积分数。 例题精选 1.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 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 ,64g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2.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 体积 C. 质子数 D. 质量 3. 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 80g SO 3 B. 16g O 2 C. 32g H 2S D. 3g H 2 4.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mol NH 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 ④0.2mol H 3PO 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mol 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 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 1mol H 2和O 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③、运用: 阿伏加 德罗定 律及其推论:

气体摩尔体积习题及答案详解

气体摩尔体积 1.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质量大小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 .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它们的体积 3.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4.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 2的体积相等的N 2( ) A .质量为12 g B .物质的量为6 mol C .体积为22.4 L D .分子数为6.02×1023 5.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2.4ab cN A L B.22.4bc aN A L C.22.4ac bN A L D.22.4b acN A L

6.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 C.14.0 L D.16.8 L 7.同温同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8.在一定条件下,1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X(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 A.AB2B.A2B3 C.AB3D.AB2 9.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1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的N2和CO B.体积相等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1.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96 L,其质量为7.60 g,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_;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公开课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阳东二中 林海霞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3. 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4.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 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课件演示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 2、微粒的大小 3、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气体体积:温度 压强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n 1/n 2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 Vm 3、公式:n V V m 4、单位:L/mol(L ·mol -1 )和m 3 /mol 特例:标准状况下,Vm ≈ 22.4L /mol ( 0o C 、101kPa )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提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粒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n N × N A ÷ N A × M ÷ M m ÷ρ ×ρ

【引入】通过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解决了如何取0.4mol KClO 3 固体的问题。但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产中,涉及到气态物质时,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知识回顾图中写出V 和m 之间的关系) 结论:1mol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思考】为什么1mol 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而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气态物质的体却相同? 【探究】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以校运动会开幕式方阵为例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有: 粒子数目 粒子大小 粒子间的距离 【思考】当粒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摩尔,决定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大小因素分别有哪些? 【探究】(PPT 展示图片: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排序图)由图可知: 结论: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粒子的大小成为决定其体积的主要因素。 【探究】(PPT 展示图片:气体分子排序图)由图可知: 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直径大得多 结论:对于气体而言,粒子之间的距离成为决定其体积的主要因素。 【思考】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由什么决定? 【探究】(PPT 展示图片)1、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 2、压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变小。 【强调】需在相同温度、压强下比较气体体积。标准状况:0o C 、101kPa 常温常压 (通常状况) :室温、101kPa 物质的质量 n N × N A ÷ N A × M ÷ M m 粒子个数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专题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专题 1、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可得出下列结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 ②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 = ③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 = ④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

⑤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 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 ⑦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 4.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基本关系式的计算公式:c B=,c B物质的量浓度,n B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L) (2)与溶液质量分数的换算:c= 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密度,W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3)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c1V1=c2V2(稀释定律)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用于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 (4)气体溶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跟水的体积不相同,溶液的体积也不等于气体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的加和,必须依据溶液质量和密度来计算水溶液的体积(V=m/)。例如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V体积气体X,所得溶液的密度为,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计算c(X)。计算时可 令1L水中溶解VL气体X。计算步骤为: 先求溶液的质量: m(液)=1000mL×1g/mL+×M 再求溶液的体积: V(液)= = ×10-3L/mL 最后求物质的量浓度: c(X)== [范例点击] [例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 A

构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

构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车琳 设计思想:气体是学生感觉最平凡的物质,对气体的认识学生早已有一定的经 验积累,但是缺乏一些的理性思考;为此,本节课的重点应在于引 导学生区别、对比三态的属性,尤其抓住气体的属性及影响体积大 小的因素条件,特别注重教材中的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比 较、抓住规律、提取规律是本节课的关键和突破口,同时如何从理 论上解释,引导学生猜想、找证据,分析数据来建立气体摩尔体积 的概念,并为学生自主发现阿伏加德罗定律作好导向和寻找实证性 事例做好铺垫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 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猜想、探究、敏锐观察和对数据的分析、提取与判断的科学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追求科学真理的情 感意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气体的压缩性和流动性,同时结合教 材提供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掌握通过 对实验数据的比较、提取、总结、和概括发现规律的一般 方法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教学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学策略:“猜想、探究对数据分析提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同学们听说过瓦斯爆炸吗?是怎么回事,谁能给我们说说?[生](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择其一回答)是煤矿矿坑道中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的燃烧。 [师] 那为什么会爆炸?

[生] 由于周围的空间体积狭小有限,甲烷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周围的气 体受热而急剧膨胀,从而导致爆炸事故。 [师] 可见温度是改变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那除此而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呢? [生] 还有压强 [师] 好!原来压强和温度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讨论气体的体 积时就一定要注明外界条件。今天我们专门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师] 请大家注意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的说法很相似,哪大家推推单位是什么? [生] 对象是气体,单位应该是L/mol [师] 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猜想、探究和敏锐的观察与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下面请同学们广开思路,对下列问题展开猜想,并说说自己的观点。[投影](提出问题情境)猜想辩论:1mol不同物质是否具有相同的体积? (教师启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思路,说出尽可能的一切所有情况)[板书](教师根据不同学生说出的情况,板书所有的结果) 观点:1、体积相同2、体积不同3、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 [投影] 怎么能知道1mol的物质所具有的体积? [生] 通过实验测定 [师] 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灵活!这是实验的方法,不过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 重要的直接可利用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计算的方法来计算体积。已知质量和密度如何计算体积呢? [生] 让学生在排上写出计算式:V=M/p [投影](1)已知Fe的密度为7.8g/cm3Al的密度为2.702 g/cm3 Cu的密度为8.96 g/cm3H2SO4的密度为1.84 g/cm3 , 试计算1mol物质具有的体积? (2)在标准状况时,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分别为0.089g/L、 1.429 g/L 1.977 g/L。1mol这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各 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