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803解剖生理学考研大纲重难点

2017-2018年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803解剖生理学考研大纲重难点
2017-2018年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803解剖生理学考研大纲重难点

803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2017版)

一. 绪论

1. 解剖学、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的相关术语

2.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体内的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人体的基本组成

1. 细胞的结构和基本功能: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的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肌肉的收缩功能。

2. 人体组织:分类、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 骨肌系统

1.骨:骨的结构和分布、骨的形态及分类。

2. 骨连结: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3.肌肉:肌肉的形态、分布、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收缩。

四.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细胞的形态、组成和功能。

2.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的概念,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抗凝系统的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

3. ABO血型系统以及输血原则。

4.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的位置、外形,心内各腔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的构成

及功能,血管的分类及特点,肝门静脉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5.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电图中各波的意义。

6. 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的组成及意义。

7.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

组成及功能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8.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 器官循环:冠状动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

10. 淋巴系统与免疫: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机

制与特点。

五.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胸膜及胸膜腔:胸膜腔负压形成原理及其生理学意义。

3.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

意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肺换气:肺换气的概念、影响因素。

5.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特点。

6.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的结构特点。

2.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细胞的电活动,消化腺的分泌

功能,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3. 消化:各种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的成分及作

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咀嚼及吞咽,胃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及排便。

4. 吸收:主要物质的吸收位置、途径及方式。

七.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2. 肾脏组织学结构: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供血。

3.尿生成的过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的调节。

4. 尿的排放:排尿反射。

八. 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脊髓和脑的位置、结构特点与功能,脑的分部、脑脊膜的结构,脑脊液的产生

及其循环,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3.脑神经与脊神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反射弧的构成与功能。

4. 内脏神经的组成、特点以及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 神经元与神经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递质及受体,

反射弧的构成及功能。

6. 脑电波的形成及脑电图的特征。

九. 内分泌系统

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 激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3. 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4.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甲状腺、、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代谢的激素、胰岛素

及胰高血糖素等。

十.感受器官

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与一般生理特性。

2.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眼的结构,眼的折光系统组成、眼的调节、眼的折光

能力异常,眼的感光换能系统,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3. 听觉器官:耳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声波的传导与听力的形成,前庭器官的功能。

4. 味觉和嗅觉:味蕾的分布与功能;嗅觉的产生。

十一.生殖与发育

1.生殖系统的结构组成

2. 男性生殖系统:精子的发生过程,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2.女性生殖系统:卵巢的生殖功能,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妊娠。

十二. 表皮系统

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2, 皮肤附属器的组成与功能。

十三. 能量代谢与体温

1. 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生理波动,产热和散热,自主性体温调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 Na +—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 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 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 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 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 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 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 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 Na +—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 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 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 3 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2.研究方法: a.解剖学: i.尸体研究——新鲜尸体采用冰冻处理,固定尸体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方法包括剖查 法、腐蚀法、透明法、冰冻切片法。 ii.活体研究:X射线检查法、活体测量法、仪器探测法 iii.动物实验:可以观察形态结构变化的过程,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iv.显微解剖学方法:光镜技术、电镜技术 b.生理学:多采用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i.动物急性实验: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在体解剖实验 ii.动物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情况下进行实验。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整体水平。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指有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b.生殖和生长发育:生殖是有机体产生下一代以延续种族的过程;生长是形态的生长,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使细胞繁殖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发育指性机能的成熟,一个新的个体要经过一系列转变过程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c.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兴奋条件:一定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率) d.适应性:活的有机体对其生存的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对的功能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e.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i.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ii.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行调解。激素有选择性作用,也有的有弥散性。 iii.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称为自身调节。 iv.(三种调节的特点: ) f.稳态的反馈调节:反馈指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负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正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进程加速或加强。 第一章: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的功能:P9-10图 a.运输作用: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历年真题,心得分享,考研大纲,考研笔记,复试真题

北航考研详解与指导 一.飞行器设计 对于本校的学生来说,每年复试的内容可能会不太一样,所以具体的准备还是以到时学校通知为主,这里主要介绍去年的复试,仅供参考。2012年飞行器设计专业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又分为专业课和专业英语。专业课考的是航天器动力学基础,给了一本参考书是肖叶伦教授的《航天器建模**》之类的,具体名字不太记得了,北航本校本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用赵育善老师航天器飞行动力学课的教材,内容基本是一样的。把这本书好好的看一遍就可以了,一个星期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考试考的也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看懂概念,轨道六要素,欧拉角、奇点问题,摄动,航空航天器的分类,还有几个坐标系转换,基本都是概念,动力学方程以及复杂的公式都不会考,四元数的计算也不会考。有条件的同学想办法找一下赵育善老师那门课往年的期末考试题,可以作为参考。跨专业的、以前没接触过航天课程的同学,如果看不懂书可以去找一下你联系的导师,让他安排个学生给你稍微指点一下。专业英语的话考的是翻译,给了几段中文和英文,汉译英以及英译汉,每一段都不长,都是跟航天知识有一些关系的,准备的话上网搜索一些航天相关词汇背一背就好,当然也不用找特别专业的词汇,毕竟考试中的那些单词还都是平时读文献会比较常用到的。 面试的话也不用很紧张,基本都是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只有中文,没有英文介绍),问问你跟的导师是谁,四六级考了多少分,如实回答就可以。北航的同学会很快,老师问什么你答什么就行了。外校的同学老师会再问一下你本科参加竞赛的情况,或者是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本科期间参加的重要活动什么的。总之面试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完全不必担心,放松心态正常交流就行了。 最后提一下,其实复试并没有那么难,大家能够通过初试,都是从成千上万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应付这么一个小考试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我留意了一下,复试名单是按照初试成绩的名次排列的,经过复试之后,前面二三十个人的名次是完全没有变化的,复试的目的只是为了从后几名中筛选一下,所以初试成绩比较高的同学只要稍加准备正常发挥就行了,不用担心的太多。 二.航天导航制导与控制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去年复试的情况,去年是王新龙老师管招生,复试有专业英语翻译和专业笔试,笔试上的内容都是本科传感器那门课的课件里的,去年进入复试的录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八十多,录取了20人,其中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是1:1,今年未知,估计是王可东、宋佳、杨博等老师,估计只有面试,没有笔试,面试需要有一个5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之后对于本校的来说,一般不会问专业性问题,都是聊聊本科时候的表现,问问你研究生打算之类的,一般都是你的导师主要问,其他老师偶尔插一句,对于外校的来说,也是先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如果导师定下来的话,也是导师主要问问题,可能会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但大部分都是很开放的,比如王新龙老师会问惯性导航平台和捷联的区别联系,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哪个更基础,也会有老师问一些其他无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来GNC等等。王新龙老师建议大家准备复试的时候重点花在对英语自我介绍的完善以及导航制导控制转业的理解上。 2015年考研复试在即,面对又一轮的考研挑战,同学们不仅要面对像初试时所要准备的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1.一般来讲,生理学主要在五个不同水平展开研究。 (1)化学水平 (2)细胞水平 (3)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 (4)系统水平 (5)整体水平 2.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 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3.人体机能的稳态调节 机体的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种方式进行的。 4.稳态调节的方式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2)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 5.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7.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膜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和胞吐等。 8.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9.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0.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 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具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1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3.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向外周。 14.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15.成人骨共有206块,约占体重的20%。 16.骨的构造:1)骨组织2)骨膜3)骨髓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分布于全身骨的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限小孩)。 17.人类的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明显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曲、腰曲面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18.骨骼肌收缩时,ATP(三磷酸腺苷)分解所释放大能量直接供骨骼肌收缩,是骨骼肌收缩的 直接能量来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内涵是: 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 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它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医学进步的需要;其二则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来, 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 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没有生物医学工程就没有医学的今天。另一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它发生了质的改变,最根本的是,将使用对象和使用者以及医疗装置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 强调其间的相互作用, 进而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研究发展所需要的医疗装置,实现预定的医疗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所谓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形成的一类学科群。从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新学科的产生大都是传统或成熟学科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而且,生物医学工程所指的学科交叉,不是生物医学同哪一个工程学科分支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高层次上的融合。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有多少理工科分支,就会产生多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分支。这样一来,当任何一个学科取得突破进展时都能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使其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是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他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前进。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根据自身条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计划”。这样一来,生物医学工程在这一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朝向以整合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及工程科学等高度交叉跨领域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既促进了传统性专业的提升,又为逐步形成新专业创造了条件。 另外,美国政府因认识到新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对促进卫生保障事业发展所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急需扭转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发工作群龙无首的分散局面,美国第106届国会于2000年1月24日通过立法。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内设立了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规定由该所负责对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开发应用、教育培训和信息传播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基本了解、合作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创新。这也大大推动了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很多所高校内设有此专业,在一些理、工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内均建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这些学校的理、工等学科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大都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他们开展起来十分方便,这些院校均是以科研性学科设置的。此外,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则是以医学作为基底学科,置入某些工程学科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得基本范畴 一、机体得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得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得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得调节 生理功能得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得基本过程就是反射。 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刺激)所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得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三、体内得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就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得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得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 被动转运就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细胞膜得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就是达到膜两侧物质得浓度或电位得平衡。 (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得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 推动物质转运得力量就是物质得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得方向就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得结果就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得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 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得非脂溶性得较大得分子或带电离子得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得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得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 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得一类具有特殊得物质转运功能得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与氨基酸。 特征:饱与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得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与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 主动转运就是通过细胞得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2015北航工程力学考博(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考博(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 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一、学院介绍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是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学院之一,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人机环境控制、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性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航空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航空系,是1952年北航成立时最早的两个系之一,当时称飞机系(设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专业),1958年更名为航空工程力学系,1970年更名为五大队,1972年更名为五系,1989年定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3年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早期的航空学院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如屠守锷、王德荣、陆士嘉、沈元、王俊奎、吴礼义、张桂联、徐鑫福、徐华舫、何庆芝、伍荣林、史超礼、叶逢培等教授,屠守锷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是首任系主任,他们为本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航发展史上,航空学院不断输出专业和人才,先后参与组建七系、三系、十四系、宇航学院、飞行学院、无人机所、土木工程系、交通学院等院系。 自建校以来60多年,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万余人,硕士毕业生两千余人,博士毕业生近千人。毕业生中涌现出王永志、戚发韧、崔尔杰、乐嘉陵、王德臣、张福泽、王浚、钟群鹏、陶宝祺、郭孔辉、赵煦、唐西生、郭孔辉、唐长红等14位两院院士,改革开放后毕业生中也涌现出了“航空报国英模”/原沈飞董事长罗阳、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原“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歼15等飞机型号总师孙聪、C919大型客机总师吴光辉以及李玉海、耿汝光、姜志刚、屠恒章、孙聪、方玉峰、王永庆、孙兵、曲景文、李东、余后满、傅惠民、秦福光、陈元先、宋水云、吴宗琼、陈敏、高云峰等一批航空航天院所的年轻总师、总指挥、省市及部门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事业及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作为主力曾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国内第一架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靶机、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和第一架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等,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学院参与了所有国家重点航空型号以及大部分导弹型号的攻关工作。60多年来,学院取得了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奖20多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北航乃至全国同类及相近学院中名列前茅。学院有教授5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1名),副教授50名,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7%。拥有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教授、李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教授、王浚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惠民、孙茂、杨嘉陵、高以天、武哲、王晋军、向锦武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及“万人计划”王琪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的获得者10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名;有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

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考试重点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医学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的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它综合运用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解释、定义和解决医学上的有关问题。 生物传感器应有以下几个条件:①高可靠;②少损伤或无损伤;③微型化; ④重复性好;⑤数字信号输出;⑥组织相容性好;⑦寿命长;⑧容易制造。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亦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 它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有机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技术科学。它的实际应用包括对生物有机体及其亚细胞组分在制造业、服务性工业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按照预定的设计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物质,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通过体外培养,提供细胞产品,或培育出新的品种,甚至新的物种。 细胞工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中期,确立了细胞培养技术、核型分析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阶段:70年代后期~80年代后期,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结合,应用DNA 导入技术分析了人体基因的微细结构。 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基因打靶为基础,胚胎发生工程与基因工程结合作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即在培养细胞水平上同源基因重组的“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是指利用基因转移方法,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后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点,或对某一预先确定的靶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的技术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用自然或人工方法,使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它包括质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其产物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是由单一克隆(clone)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单一抗原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北航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样本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 机翼结构设计与分析 组号第3组 小组成员11051090 赵雅甜 11051093 廉佳 11051100 王守财 11051108 刘哲 11051135 张雄健 11051136 姜南 6月

目录 一 CATIA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维模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FLUENT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计算方法和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网格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气动力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翼型表面压力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翼型周围压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流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ANSYS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翼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机翼按第二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机翼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机翼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 动植物教研组陈文教授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三章神经系统 第四章感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系统 第六章循环系统 第七章呼吸系统 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九章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十章泌尿系统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课程重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 3.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课程难点】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 反馈的概念。 2. 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 【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 【思考题】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2. 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3. 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左明学主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姚泰主编. 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P47~74 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4. 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后者是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 大体解剖学:借助解剖手术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形态和构造的科学;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的微细结构的科学。 胚胎学:研究由受精卵发展到成熟个体过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 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一)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前和后:腹面为前,背面为后。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

作者:楼佳枫1223020057 信息与工程学院电气2班 学科导论作业:(部分参考于百度知道)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大学,我选择的专业是电气信息类:它未来将分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大类。现在,我很高兴和大家谈谈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及看法。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渊源,还得追溯到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影像技术。自从琴伦射线的发现和应用于医学诊断开始,影像学就开始了她的飞速发展,当之无愧得成为了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 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 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免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立,掌心、足尖向前,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 2.阈电位:是指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 3.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5.胸骨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6.翼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7.界线: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连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8.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9.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0.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11.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3.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1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15.真肋: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接,称为真肋。 16.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1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18.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19.激素: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 20.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红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对水分渗入所引起的膨胀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2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22.窦性心律: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23.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压力。 24.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25.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 26.胸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27.等渗溶液:实验观察,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凡是和此渗透压近似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免费下载】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 复习题 2013.4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生理学 2、神经调节 3、反射 4、体液调节 5、激素 6、自身调节 7、反馈(负反馈、正反馈) 8、内环境 9、稳态10、三个轴和三个面 二、问答题 1、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液态镶嵌模型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组织、器官、系统 5、肌小节 6、神经纤维 二、问答题 1、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 2、结缔组织的特点。 第四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和兴奋 2、刺激和阈刺激 3、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5、去极化和超极化 6、“全或无”现象 7、阈电位 8、局部电位 9、阈下总和10、终板电位11、兴奋收缩耦联12、滑行学说 二、问答题 1、试述组织兴奋一次后兴奋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2、钠离子在神经细胞膜两侧是如何分布的?试述钠离子跨膜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3、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比较二者的异同。 5、神经冲动传导机制。 6、试述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7、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8、兴奋收缩耦联。 9、什么是滑行学说,试从分子水平说明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其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10、试分析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生理过程。 11、简述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和坐骨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记录方法和原理 第五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灰质和白质 2、神经核和神经节 3、纤维束 4、脑干网状结构 5、基底神经核 6、内囊 7、胼胝体 8、投射纤维 9、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0、突触延搁11、突触后抑制12、传人侧枝性抑制13、神经递质1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5、运动单位16、脊休克17、屈反射和对侧伸反射18、肌紧张19、去大脑僵直20、锥体系和锥体外系21、学习和记忆22、强化23、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问答题 1、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 2、下丘脑有哪些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