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连锁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随整个染色体一起向后代传递。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连锁群。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为该生物染色体的对数。

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应片段的交换而产生重组合型配子的现象。

交换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特定基因座位之间,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即交换率。

相引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两种显性性状,另一亲本具有其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如:AABB×aabb

相斥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另一个亲本具有相对的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的杂交组合。如:AAbb×aaBB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点测验是以3个基因为观测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观察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1次分析得出结果,从而确定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的方法。若基因之间的交换互不影响,理论双交换值应为中央的基因分别与两端的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的乘积,但基因发生交换的时候,一个部位的交换会影响另一个部位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的发生使得实际双交换率小于理论双交换率。

习题

一、问答题

1.高等动植物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为什么说交换型卵子的百分率是发生交换的卵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

2.连锁遗传中,重组合类型小于50%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确定两个基因是否是连锁遗传?

4.两点测验的缺点是什么,三点测验的优点是什么?

5.影响交换率的因素是什么?

6.怎样理解连锁群的数目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7.绘制连锁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8.试述经典遗传学是如何证明“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9.在AaBbCc、aabbcc杂交后代中,最少的基因型是aabbCc和AaBbcc,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你认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说明你的根据是什么?

二、填空题

1.填写下列生物的基因连锁群数目;雌蚱蜢(2n=24) ,雄蚱蜢(2n=23) ,女人、(2n=46) ,男人<2n=46) 。

2.用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的两种果蝇进行交配,假定是完全连锁,则F1产生的配子有种类型;假定是独立遗传,Fl产生种类型的配子;假定A、D基因不完全连锁,B基因独立遗传,则F1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3.假定遗传学图是 A 10 B 20 C,且知干扰是40%,则并发系数是;亲本ABC/abc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AbC和abc各占。

4.连锁基因A、B之间的图距是4.6,杂合体AB/ab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5.给定染色体图如下:d 14 m 18 p。若在d-p区域双交换值为1.5%,那么符合系数为。

6.举出解释交换机制的三个学说:、、。其中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的是较好的一个,是由提出的。

7.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连锁群。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有8条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中有个连锁群,雌果蝇产生的性细胞中有个连锁群。

8.两个基因型为AbC/AbC、aBc/aBc的个体杂交,其中是相引组合,是相斥组合。

9.三点测验测交后代有6种表型组合,说明并发系数为。

11.已知AB两对基因相引,重组率为20%,如果这两对基因相斥,重组率为.

12.已知玉米第六号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Pl(紫茎)和pl(绿茎)以及Py(高茎)和py(矮茎)。它们之间的图距为20,有一杂交PlPy/plpy×plpy/plpy 杂合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

13.假定基因a和b是连锁的,交换率为20%,c和d是连锁的,交换率为10%,但是ab与cd分别在不同对的染色体上。用AABBCCDD与aabbccdd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定有一个A、B、C三基因杂合体,A、B、C三基因依次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A-B间的交换率为0.05,B-C间为0.1。那么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该杂种产生的配子中,aBc和AbC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是______。

15.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1)当三个基因都独立遗传时,它产生_____种配子,比例为_____。(2)当其中两对不完全连锁,第三对独立时,它产生种配子,这些配子可分为大部分,其中一部分多,一部分少,各部分内的配子数等。(3)当三基因是连锁时,而且假定只交换一次,这一次有的性母细胞发生在染色体上段,有的可能发生在下段,那么,它能产生种配子。(4)若三基因是连锁的,有双交换发生,那么它产生种类型的配子,其中种是亲型的,种是单交I,种是单交Ⅱ,双交换类型有种,其中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16.形如AABB×aabb的杂交组合称为;aaBB×AAbb的杂交组合则称为。

三、选择题

1.若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有16%发生了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一次交换,那么减分后将产生多少重组配子?

A. 4%

B. 8%

C. 16%

D. 32%

2.一个A和B基因为双杂合体的雌果蝇同其隐性雄果蝇杂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41.5%AaBb,8.5%Aabb,8.5%aaBb,41.5%aabb。那么A和B之间的图距是多少,雌果蝇的这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排列怎样?

A. 8.5,AB/ab

B. 8.5,Ab/aB

C. 17,AB/ab

D. 17,Ab/aB

3.蕃茄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圆果R对梨形果r是显性,T、t与R、r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相距20个图距单位。一株高茎圆果植株与一株矮茎梨形果植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圆84株,矮梨形79株,高梨形33株,矮圆19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TR/tr×tr/tr

B.Tr/tR×tr/tr

C.TR/Tr×tr/tr

D.Tr/tr×tr/tr

4.某生物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两对是自由组合的(Aa、Bb),有三对是完全连锁的(EFG/efg),这种生物产生显性纯合子配子的比例是

A. 1/4

B. l/8

C. 1/16

D. 1/32

5.某一植物长叶L和绿色叶脉G分别对短叶1和黄色叶脉g为显性。LLGG×llgg产生

F1为LlGg,Fl自交产生F2,F2中有570株是长叶绿色叶脉,190株是短叶黄色叶脉,基因L和G是:

A.自由组合

B.完全连锁

C.不完全连锁

D.不完全显性

6.有4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其基因之间的距离分别是:r-c 10,s-c 18,c-p13,s-r 8,p-r 3.这些基因的顺序是:

A. r-c-p-s

B. p-s-r-c

C. s-p-r-c

D. p-r-c-s

7.在+++/rsz与rsz/rsz的杂交中,得到下列子代:r+z/rsz 23,rsz/rsz 396,rs+/rsz 1,+s+/rsz 25,+sz/rsz 75,r++/rsz 73,+++/rsz 406,++z/rsz 1,这些基因的遗传学图是:

A. B.

C. D.

8.顺序基因a、b、c中A、B间图距为30,B、C间图距为20,那么个体ABC/abc减数分裂时,A、B之间的交换率、B、C之间的交换率及无干涉时的双交换率分别是:

A. 0.3;0.2;0.06

B. 0.15;0.1;0.03

C. 0.03;0.02;0.06

D. 0.15;0.1;0.015

9.一个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中18%为AB,17%为ab,31%为Ab,34%为aB。A和B是否连锁?若连锁图距是多少?

A.不连锁

B.连锁,图距35

C.连锁,图距18

D.连锁,图距34

10.个体aabbcc与AABBCC杂交,其F1与隐性纯合体亲本回交,回交子代表型和个体数如下:abc 211,ABC 209,aBc 212,AbC 208。abc三个基因的连锁关系如何?重组率是多少?

A. A、B、C连锁,重组率为0

B. A与B连锁,重组率为0。

C. A与C连锁,重组率为0

D. B与C连锁,重组率为20%

11.已知基因a,b的图距是20,而杂交后代测得的重组值为18%,说明这两个基因之间发生了双交换,双交换率为:

A. 2%

B. 1%

C. 4%

D.无法确定

12,在果蝇的++/jf(♀)×jf/jf杂交中,雌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有:

A. 4种

B. 2种

C. 6种

D. 8种

13.下面是果蝇的一段染色体图,表示出r、s和t基因的位点:r12 s10t。该区域的干涉系数为0.5,在++t/rs+×+++/y的杂交中,预期获得4000个后代,其中野生型雌果蝇有多少?

A.2000只

B.1576只

C.6只

D.60只

14.果蝇有两个连锁基因,一个决定朱红色眼(t),一个决定缺刻翅(d),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决定野生型性状(红眼、长翅)。一个杂交组合得到F2的性状组合及数目是:雌果蝇野生型100只,缺刻翅103只。雄果蝇野生型25只,朱红眼71只,缺刻翅65只,朱红眼并缺刻翅30只,这些基因的连锁情况是:

A. t和d都在常染色体上

B. t和d都在X染色体上

C. t在X染色体上,d在常染色体上

D. d在X染色体上,t在常染色体上

15.假设一杂合子的A、B、C三个基因依次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b、c 位于它的同源染色体上,如果A、B之间以0.05的频率发生交换,并且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产生的aBc配子的频率是0.25%,那么B、C之间的交换率是:

A. 5%

B. 10%

C. 15%

D. 20%

四、计算题

1.桃子中,离肉(M)对粘肉(m)为显性,溶质(F)对不溶质(f)为显性,某种离肉溶质桃与粘肉不溶质桃杂交,其后代如下:离肉不溶质92,粘肉溶质81,离肉溶质7,粘肉不溶质8。

问:(1)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2)f与m之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2.水稻中赤芒对白芒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芒色和胚乳性质的控制基因是连锁的,交换率为21%。如果一个同质(纯合)的赤芒糯性水稻与一个同质的白芒非糯性水稻杂交,F1的表型如何?F1与白芒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何?F2的表型及比例又如何?

3.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常态叶(B)对皱叶(b)是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1)现以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矮茎皱叶玉米杂交,得到的F1再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叶81、高茎皱叶19、矮茎常态叶17。

(2)又以高茎抗病玉米与矮茎不抗病玉米杂交,所得F1再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为高茎抗病83、高茎不抗病81、矮茎抗病79、矮茎不抗病80。

问: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请详细分析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并说明它们各遵循哪条遗传规律?

4.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D)对密穗(d)为显性,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l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重组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5.人类体细胞基因N能导致指甲和髌骨的异常,称为指甲—髌骨综合征。一个有此症的A型血的人和一个正常的O型血的人结婚。生的孩子中有的是A型血的该病患者。假定没有亲缘关系,但都具有这种表型的孩子长大并且相互通婚,生了孩子。则第二代的这些孩子中间,表型的百分比如下:

有综合征,血型A 66%

正常,血型O 16%

正常,血型A 9%

有综合征,型血O 9%

分析数据,解释上述频率的差异。

6.一个果蝇家系,对隐性体细胞等位基因a、b、c是纯合的,这三个基因以a、b、c的顺序连锁。将这种雌性果蝇和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F1的杂合子之间相互杂交,得到F2如下:

+++ 1364 ab+ 87 a++ 47 a+c 5

abc 365 ++c 84 +bc 44 +b+ 4

问:a. a与b,b与c间的重组率是多少? b. 并发系数是多少?

7.玉米的第三染色体有3个座位,分别是等位基因b和b+,v和v+,y和y+。与之相对应的隐性表型简写为b(深绿色叶片)、v(淡绿色)、y(无叶舌)。加号“+”表示野生型。将F13个基因的杂合子与3个基因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如下:+vy 305 b+y 128 ++y 74 +++ 22

b++ 275 +v+ 112 bv+ 66 bvy 18

计算基因的图距和作染色体图。

8.假定果蝇中有3对等位基因:xx+ yy+ zz+ 每个非野生型的等位基因对野生型的相应基因均为隐性。雌性3杂合子与野生型的雄性杂交,后代表现型如下:

x+ y+ z+ 雌性1010

x y+ z 雄性430

x+ y z+ 雄性441

x y z 雄性39

x+ y+ z 雄性32

x+ y+ z+ 雄性30

x y z+ 雄性27

x+ y z 雄性 1

x y+ z+ 雄性0

a.这些基因在果蝇的哪条染色体上?

b.画出杂合子雌性亲本的有关染色体图(表明等位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图距)。

c.计算并发系数。

9.果蝇的第三染色体上有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变形触角”(A),一个显性突变基因“短刚毛”(S),一个隐性突变基因“玫瑰色眼”(r),现将杂合的变型触角、正常眼、短刚毛的雌果蝇与纯合的正常触角、玫瑰色眼、正常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后代表型及数目如下:

(1)变型触角1140只

(2)短刚毛玫瑰眼1078只

(3)野生型58只

(4)变型触角短刚毛70只

(5)玫瑰眼110只

(6)短刚毛2只

(7)变型触角短刚毛玫瑰眼43只

问:(1)这三个基因的顺序如何?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2)这三个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是多少?绘出其遗传图;(3)计算并发率及干涉系数。

☆10.在玉米中,基因sh(饱满胚乳),wx(非糯质胚乳)和c(有色糊粉层)是在第九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1,用这三个基因是纯合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饱满糯质无色2708;凹陷糯质无色2;凹陷非糯有色2538;饱满非糯有色4;

饱满非糯无色628;饱满糯质无色116;凹陷糯质有色601;凹陷非糯无色113。

试回答和计算:

1.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这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间的交换值是多少?并给出它们的连锁图,注明图距。

4.并发率是多少(13分)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遗传 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指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 重组值及其测定 重组值: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称,又称重组率,用Rf 表示。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 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0~50% 交换值: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等位基因之间偶然会发生多重交换,多重交换的结果不一定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重组值的测定 测交法 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交配。测交后代(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 自交法(自学) 多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简易法(x —指双隐性纯合子的频率) 相引相(AABB×aabb):Rf = 1 - 2X 相斥相(AAbb×aaBB):Rf = 2 相引项中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③含两个显性基因配子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④100% - 2×隐性配子的百分率得重组配子百分率,即得重组值。 遗传距离: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 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 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根据两个基因位点间的交换值能够确定两个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但并不能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①两点测验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②三点测验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的( )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摩尔根 D.达尔文 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有40个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一次交换,在所形成的配子中,重组配子占( ) % % % % 3.有一种红花大叶的植株与白花小叶的植株杂交,其测交后代得到红花大叶370株,白花小叶342株。那么该植株上述性状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完全连锁遗传 D.不完全连锁遗传 4.杂合体AaBb 若完全连锁遗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可能有几种(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5.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的交换发生在( )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6.杂合体AaBb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AB 、Ab 、aB 、ab ,其中AB 和ab 两种配子各占42%。这个杂合体基因型的正确表示方法应该是( ) 7.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1 ∶2∶1 C.3∶1 ∶1∶5∶1 8.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1 ∶2∶1 C.3∶1 ∶1∶5∶1 9.下列哪一项不是以果蝇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易于饲养 B.世代周期短 C.种类多 D.是常见生物 10.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只产生3种表现型,则这两对基因间具有( ) A.非连锁关系 B.完全连锁关系 C.不完全连锁关系 D.无法确定 11.设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 ,A 基因与B 基因有连锁现象,但形成配子时有20%的母细胞发生互换,若此个体产生了1000个配子,则基因型为Ab 的配子有( ) .250 C 12.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某两对等位基因间能发生互换,若四种共m 个配子中,有一种重组配子为n ,则该两对等位基因的重组率为(%)( ) A.m n B. m n 2 C. m n 2 D. m n 4

连锁互换定律整理

连锁与互换定律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 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 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 (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 (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两点测交的局限性:1.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3.当两基因位点间距离较远时,两点测验的准确性就不够高。 三点测交:只要通过一次杂交(或一次测交)就能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座)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且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双交换指检查的双价体的染色体区域发生两次交换。 交换率(重组率)的计算 交换率的计算(测交法) 重组型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 交换率= ×100%= ×100% 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 交换率=0,完全连锁;交换率=50%,自由组合;1%交换率表示两个基因距离为1遗传单位(图距单位、厘摩,cM);这种通过互换率估算出的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交换率的计算方法之二(杂合体自交法)用去雄困难的植物。步骤略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

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 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 b+b+prpr ×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 bbvv♂ 黑长灰残♀ F2 ♂ Bv bV BV bv bv Bbvv bbVv BbVv bbvv 0.42 0.42 0.08 0.08 香豌豆花色、花粉粒形状遗传: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1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最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固练习附答案

最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固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的( )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摩尔根 D.达尔文 2.100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有40个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一次交换,在所形成的配子中,重组配子占( ) A.5% B.10% C.20% D.40% 3.有一种红花大叶的植株与白花小叶的植株杂交,其测交后代得到红花大叶370株,白花小叶342株。那么该植株上述性状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完全连锁遗传 D.不完全连锁遗传 4.杂合体AaBb 若完全连锁遗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可能有几种(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5.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的交换发生在( )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6.杂合体AaBb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AB 、Ab 、aB 、ab ,其中AB 和ab 两种配子各占42%。这个杂合体基因型的正确表示方法应该是( ) 7.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A.1∶1 B.1∶2∶1 C.3∶1 D.5∶1∶5∶1 8.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A.1∶1 B.1∶2∶1 C.3∶1 D.5∶1∶5∶1 9.下列哪一项不是以果蝇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易于饲养 B.世代周期短 C.种类多 D.是常见生物 10.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只产生3种表现型,则这两对基因间具有( ) A.非连锁关系 B.完全连锁关系 C.不完全连锁关系 D.无法确定 11.设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 ,A 基因与B 基因有连锁现象,但形成配子时有20%的母细胞发生互换,若此个体产生了1000个配子,则基因型为Ab 的配子有( ) A.125 B.250 C.50 D.200 12.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某两对等位基因间能发生互换,若四种共m 个配子中,有一种重组配子为n ,则该两对等位基因的重组率为(%)( ) A.m n B. m n 2 C. m n 2 D. m n 4 13.交换率为10%的 某生物个体,其发生了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情况

第 课时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第课时基因的连锁和交 换定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必修本 第36课时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BbVv)×黑身残翅♂(bbvv) → 1灰身长翅(BbVv):1黑身残翅(bbvv) 原因: (只有亲本类型,没有重组类型) ♂)???→?减数分裂:1 , F 1雄果蝇产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连在一起不分离,所以只有亲本类型的配子没 有重组类型的配子。 不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雌(BbVv)×黑身残翅雄(bbvv) ↓ 灰长(BbVv):黑残(bbvv):灰残(Bbvv):黑长(bbVv) 42 : 42 : 8 : 8 (亲本类型特别多,重组类型特别少) 原因:B V B V b v B v b V (♀) : : F 1雌果蝇产配子时,部分初级卵母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交叉互换,即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又产生了重组类型的配子。 理论意义:基因的不完全连锁即互换能引起基因重组,使生物产生变异 实践意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连锁关系 题例领悟 例题:基因型为的精原细胞120个,其中若有30个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互换,在正 常发育下能产生亲本基因型和重组基因型的精子数目依次是( ) A 、480、480、60、60 B 、210、210、30、30 C 、90、90、30、30 D 、240、240、60、60 解析:120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80个精子,所以A 、D 选项错误。由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 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一个基因型为 精原细胞由于发生了互换,产生的四个精子中(BD ,bd ,Bd ,Bd),只有两个是重组基因型 的精子(Bd ,Bd)。30个精原细胞形成的120个精子中,重组基因型的精子(Bd ,bD)应各有30个。而 其余则是两亲本基因型的配子。该精原细胞的重组率(或交换值)为:(30+30)/480 ×100%=% 答案:B b v B v b v b v 42 42 8 8 B D b d b d B D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1.完全连锁 ⑴. 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是灰身长翅。 ⑵. F1代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的雌果蝇测交 结果: 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50% 50% 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 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 测交后代没有出现1∶1∶1∶1比例,无法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与亲本完全相同的类型,各占50% 解释: 摩尔根认为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表示, 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表示。当两种纯种的亲代果蝇交配,F1的基因型BbVv,应表示为,表现型是灰身长翅。 F1测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各占50%。 概念: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传递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的现象 完全连锁——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只有基因的连锁,没有基因的互换,后代只表现出亲本的性状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它们间的关系是彼此连锁的,称为就连锁群 2. 不完全连锁 用子一代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 结果:

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42% 42%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8% 8% 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中亲本类型占多数,新组合类型占少数。 解释: 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 分裂第一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联会复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 发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在交换区段上的基因随 染色体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 有两种配子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是重组合类型, 各占一半。但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 互换的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配 子中亲本类型的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的配子占少 数。 重组类型配子数与所产生的配子总数的比值称 为交换率。比如:以上测交实验中,两种重组个体 分别占8%,所以,两个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6%。其 性母细胞在进行间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性母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是16%×2 = 32% 交换率×2 =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比例 (完全连锁)0≤交换率≤50%(自由组合) 1) 染色体上各个基因间的交换率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反复的试验中总是恒定的 2) 交换率的大小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有关,两基因间的距离越小,染色体交叉的机会越小,基因交换率也越小 3) 基因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间的距离:交换率小,距离小;交换率大,距离大 4) 基因图是根据基因间的交换率绘制的 5)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它的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3.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4.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动植物育种工作,选配优良品种 大麦:抗杆锈病抗散黑穗病紧密连锁 育种时选择了抗杆锈病植株等同于选择了抗散黑穗病植株 不利性状与有利性状连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重组成所需基因型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 律易错点辨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教学内容的设定: 高三的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的归纳和归类,学会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学会从练习中整合知识并拓深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的设计,基于学生在练习连锁互换题中反复出现的错误;计算能力的薄弱;浮于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设想以遗传规律的知识为载体,以连锁互换规律内容为中心,通过相似题的比较和分析,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三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内涵。 在课堂的综合例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比较并发现以往解题中易错的原因所在,学会快速抓住解题突破口和发现限定条件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并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 2、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 3、比较连锁和交换规律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掌 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4、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 方法和计算技巧。 教学重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及有关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交换值的取值范围和计算,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法 教学过程: 1:某生物AaBb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为3:3:1:1,

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与交换规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Bv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 b+b+prpr ×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 bbvv♂ 黑长灰残♀ F2 ♂ Bv bV BV bv bv Bbvv bbVv BbVv bbvv 香豌豆花色、花粉粒形状遗传: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1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PpLl ↓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交换定律 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 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

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 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性。基因Sh与C 是连锁的。杂交亲本为互引相C Sh/C Sh×c sh/c sh时,有如下结果: =3.6%。另外,某次杂交在互斥相c Sh/c Sh×C sh/C sh中进行,得到下列结果: 由此可知,不论用哪种基因组合的交配方式,测交的结果都是亲组型的频率很高,占97%左右,而重组型的频率很低,仅占3%左右。 四。交换: 1.在减数分裂前期,尤其是双线期,配对中的同源染色体不是简单地平行靠拢,而是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某些点上显示出交叉缠结的图像,每一点上这样的图像称为一个交叉(chisma),这是同源染色体间对应片段发生过交换(crossing over)的地方图3-11。 2.处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的相互连锁的两个基因之间如果发生了交换,就导致这两个连锁基因的重组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完整版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

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 固练习附答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的()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摩尔根 D.达尔文 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有40个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一次交换,在所形成的配子中,重组配子占() % % % % 3.有一种红花大叶的植株与白花小叶的植株杂交,其测交后代得到红花大叶370株,白花小叶342株。那么该植株上述性状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完全连锁遗传 D.不完全连锁遗传 4.杂合体AaBb若完全连锁遗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可能有几种()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5.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的交换发生在()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6.杂合体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AB、Ab、aB、ab,其中AB和ab两种配子各占42%。这个杂合体基因型的正确表示方法应该是() 7.若基因A与B完全连锁,a与b完全连锁,由AABB与aabb植株杂交得F1后,再自交,则F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1 ∶2∶1 C.3∶1 ∶1∶5∶1

8.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1 ∶2∶1 C.3∶1 ∶1∶5∶1 9.下列哪一项不是以果蝇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易于饲养 B.世代周期短 C.种类多 D.是常见生物 10.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只产生3种表现型,则这两对基因间具有( ) A.非连锁关系 B.完全连锁关系 C.不完全连锁关系 D.无法确定 11.设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 ,A 基因与B 基因有连锁现象,但形成配子时有20%的母细胞发生互换,若此个体产生了1000个配子,则基因型为Ab 的配子有( ) .250 C 12.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某两对等位基因间能发生互换,若四种共m 个配子中,有一种重组配子为n ,则该两对等位基因的重组率为(%)( ) A.m n B. m n 2 C. m n 2 D. m n 4 13.交换率为10%的 某生物个体,其发生了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 精子的情况是( ) ∶mn ∶Mn ∶mN=45∶45∶5∶5 ∶mn ∶Mn ∶mN=9∶9∶1∶1 ∶MN ∶Mn ∶mN=40∶40∶10∶10 ∶mn ∶Mn ∶mN=42∶42∶8∶8

连锁与交换定律习题

第六章连锁和交换定律 一、名词解释: 1、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100%地联系在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遗传现象叫完全显性;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的重新组合,重组型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 2、相引性与相斥性:即用于杂交的两个亲本是显性与显性相连锁,隐性与隐性相连锁叫相引性;如果是显性与隐性相连锁的称为相斥性。 3、交换: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位置互换的现象叫交换。 4、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5、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次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6、干涉: 一次单交换的发生会使邻近的另一单交换发生减少的这种现象称作干涉。 7、并发系数: 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做并发系数。 8、遗传学图: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位置与相对距离绘制出来的简单示意图就是遗传学图。 9、四分子分析:单一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留在一起,称作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学分析,称作四分子分析。 10、原养型或野生型:从野外采集的链孢霉能在简单的/成分清楚的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称之为原养型或野生型。 11、缺陷型或营养依赖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要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一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叫缺陷型(突变型)。 12、连锁遗传:把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进入配子时保持在一起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二、填空题: 1、16% 2、bac 3、8种,1:1:1:1:1:1:1:1;4种,1:1:1:1:1;8种,不相等 4、46%,4% 5、无干涉,完全干涉,无双交换的发生,不完全干涉,减少或下降,负干涉,增加或上升,微生物 6、连锁群,单倍体染色体数(n),单倍体染色体数加1(n+1) 7、120,30% 8、非交换型,交换型 三、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A 7、B 8、A 9、A 10、A 11、C?12、A 13、C 14、B 15、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五、问答与计算: 1、解: (1)这两对基因是连锁, (2)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和长形、复状花序(os)为重组型,故O—s 间的交换值为: (3)有40%的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在O—S之间发生了交换。 (4)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专题复习教案连锁互换规律易错点辨析 教学内容的设定: 高三的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的归纳和归类,学会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学会从练习中整合知识并拓深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的设计,基于学生在练习连锁互换题中反复出现的错误;计算能力的薄弱;浮于解决问题的表面,不能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设想以遗传规律的知识为载体,以连锁互换规律内容为中心,通过相似题的比较和分析,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三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内涵。 在课堂的综合例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比较并发现以往解题中易错的原因所在,学会快速抓住解题突破口和发现限定条件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并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根对连锁和交换遗传现象的解释和连锁和交换规律的实质 2、理解连锁和交换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 3、比较连锁和交换规律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掌握减数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4、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题的推理方法和计算技巧。教学重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及有关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1、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生物的遗传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交换值的取值范围和计算,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法 教学过程: 基因型基因在染色体上 位置产生配子的种类 及比例 测交后代 表现型种类比例 自交后代 表现型种类比例 A a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1:某生物AaBb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为3:3:1:1, 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A-B间的交换值 2:小麦中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现有高杆抗病小麦品种进行自花传粉,后代中出现高抗,高不抗,矮抗,矮不抗四种类型,其比例为59:16:16:9。问: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是连锁与交换规律如符合连锁与交换规律,求:交换值3:基因型为YyRr的植物,测交后,产生的F1有YyRr、Yyrr、yyRr、yyrr 四种基因型,比例为4:1:1:4,求交换值是多少YyRr的植物,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应是怎样的假如此个体自交,产生了Y rr 的个体占9%,yyrr的个体占16%,求交换值 4:基因型为AB果蝇的基因型为BV7: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如右图,A—B、C—D的交换值

连锁与交换规律 (2)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BbVv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Bv 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b+b+prpr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bbvv♂

生物奥赛遗传专习题一:连锁互换定律

欢迎阅读 生物奥赛遗传专题一:连锁互换定律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一)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香豌豆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 1、F1 2、F2 3 长) 1、F1 2、F2 3 圆) ? 而杂交组合相引相 F2 相引相: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 ????? ??? 长花粉:圆花粉=(4831+393):(1338+390)=5224:1728=3:1 相斥相: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3:1 ??? ??? 长花粉:圆花粉=(226+97):(95+1)=323:96=3:1 (二)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布里吉斯(Bridges,C.B)研究了果蝇两对基因的遗传,发现了连锁和互换,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个基本定律——连锁法则。具有连锁遗传关系的一些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一种生物的性状是成千上万的,然而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染色体却是十分有限的,少则一对两对,多也不过几十对几百对。因此,一条染色体上必然载有许多基因。 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紫眼(purple)、长翅和残翅(vestigial)两对性状都是非伴性遗传,各自的遗传都符合孟德尔法则。 1、相引组杂交与测交: 他们将红眼长翅的果蝇和紫眼残翅的果蝇进行杂交,F1代为红眼长翅,然后将F1和双隐性的亲本进行测交,所得到的测交后代按孟德尔法则应有四种表型,分离比为1:1:1:1,但实际得到的结果亲组合多于理论数,重组合少于理论数。 2、相斥组杂交与测交: 3 Pr、Vg 分别携带 配子1:1:1:1 (1 (cis (2) 1 1922年英国的霍尔丹提出: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个体,此称为霍尔丹定律。 例1: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 灰身残翅BBvv ♂×bbVV ♀黑身长翅??????????????????????????????? ↓?? F1??? 灰身长翅BbVv♂×bbvv黑身残翅???????????????????????????????? ↓?? ????????? ?Ft????????? ? ?? bbVv?? ?? Bbv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