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进展

合集下载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最常见的首选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即采用空气灌肠疗法。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得以扩张,从而使肠套叠得以解除。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也十分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小儿肠套叠患儿均可通过空气灌肠疗法成功治愈,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空气灌肠疗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或者患儿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肠套叠的部位进行复位,解除肠套叠。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除了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治疗外,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就诊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避免小儿肠套叠再次发作。

总之,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首选方法是空气灌肠疗法,可以有效解除肠套叠,避免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有效的康复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小儿肠套叠,保护小儿的健康。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维普资讯

12・ 5
JunlfCicl n xe m na dc eV16 o 1 N v2 0 ora l i dE pr etl in o ,N . 1 o. 0 9 o naa i Me i .
全 麻 下 空气 灌肠 治 疗 难 复性 肠 套 叠
2 1 腹部平片 腹部乎 片对 肠套 叠有 一定 的诊 断价值 。肠 脉滴 注 , . 每小时 2~ gk , 到麻醉效果 。氯胺酮应用和复 5m / g达
套叠的腹部乎 片多表现 为: ①右 侧腹部密实 , 充气肠 管影 或无 位操作 全过程均有麻 醉医师在现场 , 过程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 无 全 结肠充气影像 , 表现为右侧腹空虚 一右肠 曲空虚症 。②右侧 中上 下进行 , 并备有氧气 , 吸引器 , 醉喉镜及 气管插管 设备 , 麻 防止肠 腹或左 侧腹部 软组织块影 。③ 不完全 性低位 肠梗阻表 现。④ 小 穿孔后 出现心衰及呼 吸衰竭 , 便于抢救 。 儿保 护性脊柱侧弯 。 2 2 B超检查 .
结肠 内注气 , 肿块影逆行 回缩 至 回盲部 , 速度与 注气压力 和 肿块 硬且张力大者 ; 移行 ④多次复发 疑有器 质性病变 者 ; 小肠 型肠 ⑤
套叠部位的松 紧度 密 切相 关 。整 复成 功 时大 量 气体 进 入 回 套叠。
毒感染有关 。 2 肠套 叠检查方法
患儿在麻醉 医师监护下 , 卧在数 字 胃肠机 检 乎
查床 , 首先给予氯胺 酮 2~5mgk , / g 缓慢 静脉 注射 ,0~ 0s 3 9 起 效, 可维持 5~1 i, 0 mn 单次 注入 诱导后 , 0 1 氯胺酮 溶液静 排列 , 回肠末端如发生强烈蠕动 , 界注入结肠的压力和腹内压力 差变 小 , 也就是说使肠套叠整复作 用力变小 ] 。 既可套入结肠。还 有 ̄ J 回盲瓣本身肥厚 , IL , 脱垂 , 水肿 , 炎症 及局

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

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

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情况: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中,男196例(70%),女84例(30%),男∶[KG-*2]女=2.3∶[KG-*2]1,发病年龄1.5个月~9岁,大于1岁者90例。

本组病例出现阵发性哭闹者270例(94.4%),出现血便者200例(71.4%),出现腹部包块者220例(78.5%),出现呕吐者160例(57.1%),就诊时间最早为6个小时,最迟者为108小时,48小时以内就诊者210例。

辅助检查:①腹部透视:腹部透视对肠套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X线表现:a.右侧腹部密实,无充气肠管影或无结肠充气影像。

b.右侧中上腹部或左侧腹部软组织肿块影。

c.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低位小肠液气平面。

②B超检查:B超检查可于腹部探及软组织块影,呈同心圆征,斜切面呈假肾征,以此可以确诊。

但肠管内多量积气、潴留较多大便或肠套叠部分进入盆腔及B超医师缺乏经验均可导致漏诊。

本组280例均行B超检查,检出232例(82.9%),漏误48例(17.1%)。

③空气灌肠: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直观、准确、安全的特点。

治疗方法:调节灌肠压力60~112mmHg行治疗性灌肠,见气柱向前推进,套入之头端逐渐被推行后移,并渐逆行回缩至回盲部,移动速度与注气压力和套叠部位的松紧度密切相关。

若不能复位,应放出气体,待患儿休息片刻,然后再次注入气体。

在复位同时,如套头回缩至右上腹,术者可用手在患儿腹部按摩,将肿物向左向后下方推压以帮助复位。

在套入肠段退至回盲部时,复位会出现困难,可反复充气以助复位。

当看到气体突然进入小肠,继之中腹部小肠迅速充盈气体,肿块于回盲部突然消失,同时机器压力指示下降,再充气压力不再升高,说明整复成功。

继续维持肠内压一段时间,防止复位不全。

将结肠气体放出,再次检查腹部不再扪及肿块,拔出气囊管,多有大量气体和暗红色血黏液便排出。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目的探討和分析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治疗的120例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空气灌肠在诊断遇到不确定现象时,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诊。

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呈现出局限性小肠拱形扩张的表现形式,其软组织呈肿块的形状;当X线影像出现袖套特征的时候则代表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盲部小肠表现出卷曲聚集的团块的现象,而没有套入的小肠则发生扩张现象,同时伴随积液和积气的特征。

空气灌肠整复法的总成功率高达至97.5%。

结论小儿肠套叠以及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时候,其X线影像均会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征。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套叠的类型以及发病时间。

同时采用镇静剂与腹部按摩的方法对其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标签: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肠套叠在儿科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3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比较多发,并且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对不是特别复杂,目前为止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通常会选用空气灌肠整复的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操作方法简便容易,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1]。

本次研究将会对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

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治疗的120例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中,有男孩78例,女孩42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1±0.3)岁。

其中有98例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发生率呕吐的症状,但是在病发后的12~24 h呕吐的症状逐渐消失。

1.2 方法液气平面特征一般会表现出低位肠梗阻征的现象,通常会伴随十二指肠和胃的扩[2]张。

根据套叠时间的长短会出现两种现象,包括长液平面征和窄液平面征;其中窄液平面征相对较为常见。

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临麗擁1例肺结节患者在时钟定位法早期出现定位失误,被切除肺组织内未找到病灶,之后补做肺叶切除术成功。

2.2术后结局40例患者未发生术中死亡,术后2周有3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术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后好转;术后1例患者出现持续漏气现象,遂延迟拔管>1周;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非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痊愈;手术后第4周1例患者发生胸痛,需镇痛缓解,1例患者出现顽固性干咳。

3讨论肺结节腔镜治疗中如何精确定位是胸外科的技术瓶颈。

肺结节腔镜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经皮肺穿刺或hook-wire定位是目前相对有效的肺内病灶定位方式,这些定位方式理论上较为简单、有效,但hook-wire在应用时有脱落风险,并且术前CT 定位具有一定创伤性,由于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效果不佳叫近几年医院腔镜肺外科总结手术经验摸索出一套腔镜术中更为简单、实用的肺结节定位方式,临床实践证实应用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时钟定位法在肺结节腔镜治疗中定位准确率为97.50%,且40例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表明时钟定位法在肺结节腔镜治疗定位准确率较高,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结局。

本研究中存在1例肺结节患者在时钟定位法早期出现定位失误,被切除肺组织内未找到病灶,之后补做肺叶切除术成功。

分析失误的原因在于,肺结节定位前未考虑到气胸后肺萎陷的因素,造成胸CT下原先定位在钟表盘上8、9点钟方向的病灶顺时针转向12点钟方向;也可能为左肺上叶前段深处和后段病灶辨认错误,或右肺上叶前段与中段、后段病灶混淆。

因此,在腔镜手术肺结节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到肺萎陷的可能,这种肺萎陷临床表现为轻微的向心旋转性收缩,进行钟表盘定位时可将患者前、后靠近前肋和后肋方向的肺组织稍微向内旋转,使胸部CT下2~5点钟方向的病灶逆时针旋转至12点钟方向,而7~10点钟的病灶J帧时针旋转至12点钟方向,这种旋转对于2~8点钟远离12点钟方向的周围病灶更为有效。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儿,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准确、及时,就会引起肠穿孔、肠坏死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目前有关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空气、生理盐水和钡剂灌肠整复法。

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利用空气灌肠对37例中32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效果良好。

对其肠套叠的X线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病例37例。

男29例,女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个月,发病时间2-40h,平均13h。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频繁、黏液血便或果酱和腹部包块。

1.2操作方法要点将患儿常规透视并摄取定位腹部平片,了解腹部肠曲及小肠积气情况,以便与肠套叠复位后对照,同时排除肠穿孔。

如有机械性肠梗征象,提示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h,此种情况注入空气压力不得超过10KPa,且注气速度宜缓慢。

明确诊断后不应勉强整复。

复位前患儿应肌注每次0.01-0.02mg/kg,以松弛肠壁平滑肌,容易复位。

适当加用镇静药,如巴比妥钠5mg/kg。

在电视监视下,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对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整复治疗;将患儿取左侧卧位,于肛门及肛管处涂抹液体石腊,经肛门插入Foiley氏管,深度约4-5cm,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诊断明确后,加大气压保持在8-12KPa之间进行复位,在电视监视下可见套头部显示杯口状包块影,随着压力持续加大,套入部渐渐退缩至回盲部直至消失,在保持气压的同时,辅以手法反复按摩腹部,轻轻牵引套入部而产生向外脱套的作用力。

但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能太长,每个患儿灌肠压力大小视病情而定。

当大量空气经回盲瓣进入回肠,呈皂泡状迅速扩张至腹中部和左侧腹肠曲(小肠充气)时,说明复位成功,缓慢排出肠腔内气体。

钡剂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比较分析

钡剂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比较分析
快得 到 整复 。 有报道 认 为 , 剂灌肠 即使 复 位成功 ,而残 留钡 剂在 钡
肠 腔 内易 结 块 ,阻 碍 排 便 ,甚 至 导 致 医 源 性 肠 梗 阻 。笔 者 认 为 ,绝 大 多 数 t J 肠 套 叠 肠 管 本 身 无 明 显 解 剖 异 常 或 病 ]6  ̄
效果 ,其 浓度大大 低于 常规钡 剂灌肠 浓度 ,且 浓度极 低的
稀钡 也能很好 显示肠套 叠部位 , 一点要 明显优于 空气灌 这 肠 。本组 3 0例钡 剂灌 肠患 儿 ,术 后无 明显 残 留钡剂 在肠 腔 内结 块及 阻碍排便 现象发生 , 明使用该 浓度 的稀钡灌 证 肠相 对 安全 。 要注意 的是:对于病程超 过 4 h的患者 , 定要根据 8 一
造 影 及 整 复 取 得 了满 意 的 效 果 ,现 将 2 0 0 2年 至 2 0 0 7年 我
壁黏膜干燥 、 水肿 ,套人部与鞘部之 间肠壁摩擦力增大 ,采 用空 气灌肠 时 ,因空 气的可压 缩性 , 时不得 不提高 灌肠 有 压力 ,随着 灌肠压 力的提 高 ,肠 穿孔 发生的几 率增大 ,使 肠套 叠复位难 度增 大。而稀 钡剂 中因含大量 水 ,可提供 持
最好 采用 非气 囊肛 管 ,因患者 个体差 异较大 ,对灌肠
压 力 的 承 受 能 力 不 同 , 肠 肠 腔 不 被 完 全 闭 塞 ,在 出现 复 直
位压力太 高时 , 者可立 即通过 肛 门排 气 、排便 来缓解肠 患 道 压力 , 大降低 肠穿 孔的 发生 率 ,同时也避免 了持续 的 大 腹部高压 而导 致患者 呼吸 困难 ,甚至 窒息 。因直 肠肠腔 未 被 完全 闭塞 ,在遇 到患者大 量排便 而末段 回肠及部分 盲升
结 肠 未 整 复 时 ,可 适 当 加 用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 理 盐 .% 生

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与整复

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与整复

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与整复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表现,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复位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资料。

结果:26例患儿一次性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4例(92%),其中回结套和回回套各一例。

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整复特别有效的方法,既简单又安全,又整洁,整复率很高。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21-02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of X-ray diagnosis and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Feng Guoqiang. Peixian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Peixian 221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nclusion X-ray manifestation of infantile acute intussusception,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air enema redu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6 patients with children acute intussusception with air enema reduction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26 cases succeeded in air enema reduction 24 cases (92%), including back and set and and set the example. Conclusions Air enema is 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diagnosis and reconstructiv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method, simple and safe, and orderly, reduction rate is very high..【Key words】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Air enema; Diagnosis and reconstructive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1],位于儿童肠梗阻之首,又称儿童型肠套叠,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小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进展【摘要】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种不完全性肠梗阻,其特征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

空气灌肠整复术目前是公认的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可使患儿避免开腹术,减轻患儿痛苦。

在治疗前,做好相关的小儿肠道准备、药品的准备以及必要设备的准备工作。

治疗时,严格掌握空气灌肠的适应症,利用单纯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和腹部双合诊等辅助复位方法,增加复位成功率。

整复后,对成功与否做出准确判断和严密观察,如整复失败的患儿一定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配合医生做好下一步治疗的准备,以保证肠套叠患儿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59-01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属于低位性小肠机械性肠梗阻,一般见于回结型和回回结型[1]。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2]。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易伴有肠坏死、感染、腹膜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常见于平素健康的婴儿,尤其以4~l0个月的乳儿;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l[3];在诊治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采取手术和非手术的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水压灌肠、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其中空气灌肠因具有整复率高、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性强,误损少、整复时间短、无创、廉价、射线量少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4。

5],国内有报道其整复成功率为85%~98% [6]。

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
1.1 方法
1.1.1 单纯空气灌肠
采用彩超线阵探头机,确定诊断,空气灌肠采用遥控灌肠整复仪。

空气灌肠前摄取胸腹立伫片,了解小肠积气情况,患儿取左侧卧位,用floy氏管蘸取石蜡油后插入肛门,向气囊内注气20~30ml,使气囊充气,堵住肛门以防止floy氏管的滑脱;连接并启动遥控灌肠整复仪,首先用诊断气压8kpa,在彩超线阵探头机动态观察下,逐步、间歇推注气体,随后加大压力至7~15 kpa。

当套头回缩明显缓慢或者停止、结肠影逐渐增宽时,停止注气,保持压力5~10分钟后排气,间隙5分钟再注气,在排气时行体外手法辅助。

复位成功后使气体在肠管内维持低压4~18kpa,20~30分钟后拔管[9]。

1.1.2 辅助复位患儿出现回盲型或者回结型等难复位的肠套叠。

由于回盲瓣口比肠腔直径要小,且张力较高,致使套头在此段最难通过,当套头于这个部位受阻时,单纯空气灌肠因注气压力较高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危险性较大,故此时在推注气体的同时实施手法辅助复位或腹部双合诊可大大增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成功率。

通过这些辅助复位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减轻水肿;另一方面压迫套鞘外肠系膜以固定套头,牵拉套入部向外脱套,同时向近端推动套头,以增加脱套力量,缩短整复时间[10]。

(1)体外手法按摩复位
医师站立于患儿右侧,在加压间歇期间实行体外手法按摩辅助复位,将右手掌平放在套头上方腹壁轻压,在局部沿套头退缩方向按摩,使套头松懈。

若套头在回盲瓣区也可行左手掌平放于套头上方腹壁,以套头为12点位置逆时针轻压按摩,每次2~3m in,可反复进行以促进套头的回缩[10]。

(2)推压手法辅助复位
当套头在横结肠肝曲时,医师双手五指并拢,一手沿套入颈部方向缓慢向内下推,一手深压套头前端下方,并沿套头退缩方向缓慢上推。

当套头在回盲瓣区时,以一手深压套头内侧固定套头,一手压迫套头前端朝其退缩方向反复推压可降低脱套阻力,促进整复[11]。

手法按摩时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管引起肠穿孔、坏死等并发症。

(3)腹部双合诊
“腹部双合诊”能够使外力直接作用于套头位置,也符合手术整复肠套叠的力学原理[12]。

此手法只适用小婴儿,年龄较大婴幼儿因为术者手指长度有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复位时应注意手法要轻柔,以免人为造成肠破裂。

1.3成功复位表现
成功复位表现为:套入部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套头消失,突然大量气体进入小肠[17]。

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常表现为:①患儿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呕吐停止;②腹部肿块消失[18];③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后可见大便内碳末排出[19];④肛门排气以及排出黄色大便,或先有少许血便,继而变为黄色;⑤空气进入回肠,表现为多数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分布于腹部的中央,占据原无气体区域;⑥盲肠充盈良好。

若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快仍存在,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做进一步治疗。

2 失败原因及对策
2.1 失败原因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原因很多,有文献认为就诊时间延迟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套叠方式的影响[22]。

发病就诊时间过长,错过最佳空气灌肠时机,肠管自身蠕动功能消失,出现淤血水肿,颈部痉挛嵌顿,且套入过长,使套头不易通过回盲瓣,在气压和回盲瓣阻力作用下,套头受压变形增大呈分叶状,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再被压缩,即出现块影不移动。

一旦停止注气,空气压力解除,套头随即往回复退[23]。

因此,当空气灌肠套头出现似弹簧样变化时,要考虑复套,阑尾、肠系膜等被套入,套叠肠管濒临坏死的可能,此为手术的指征。

此外,医务人员对空气压力的选择可能存有差异,
也是影响整复术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

2.2 对策
2.2.1选择整复压力
整复压力过小,达不到复位目的;如果压力过大又易出现肠管破裂并发症,在复位过程中掌握好适当的压力是能否成功整复的关键。

整复压力选择应根据患者病程长短、便血颜色、套头远近和全身状况而定。

压力由低至高。

研究表明,压力达到26.6kpa时健康肠管不会破裂[24]。

2.2.2 就诊时间
平素健康乳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出现腊肠样肿块时应及时确诊。

如不及时诊治,若病程超过36小时,出现腹胀、肌紧张而失去非手术治疗的机会;
若病程超过48小时、腹胀严重、有腹膜刺激征、全身情况恶化、有明显肠梗阻征象则不能进行空气灌肠而选择手术治疗[25]。

及时到医院就诊,利于患儿病情的好转,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

空气灌肠是灌肠整复术目前是公认的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优点。

运用空气灌肠、超声实时监视等先进进步科技不仅可以进行肠套叠治疗,显示套叠部位、包块形态,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观察整个复位过程,确定复位成功与否,达到诊断与治疗的双重目的。

本文综述认为对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时,尽早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空气灌肠的整复压力配合适时的手法按摩,合理选用解
痉药物,能够显著提高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整复成功可使患儿避免开腹手术,减轻患儿痛苦,避免手术并发症,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多保证患儿安全、高效地免除病痛。

参考文献
[1] 徐兵,刘虎,孙传威.小儿肠套叠的手术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55-57.
[2] 姜华,姜艳.26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88.
[3] 师俊.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