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需求分析 (5)

1.3.建设目标 (6)

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7)

1.3.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7)

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8)

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8)

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8)

第2章.解决方案 (10)

2.1.系统设计原则 (10)

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10)

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10)

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11)

2.2.系统安全设计 (11)

2.2.1.用户安全机制 (11)

2.2.2.SSO统一认证 (12)

2.2.3.权限分权分域 (12)

2.3.系统建设方法 (12)

2.3.1.体系架构 (12)

2.3.2.功能架构 (15)

2.3.3.技术架构 (16)

2.3.4.部署架构 (17)

第3章.功能概述 (18)

3.1.运维监控系统 (18)

3.1.1.统一运维管理 (18)

3.1.2.资源监控管理 (22)

3.1.3.拓扑管理 (41)

3.1.4.IP地址管理 (52)

3.1.5.告警管理 (55)

3.1.6.业务管理 (59)

3.2.3D机房管理 (63)

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64)

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69)

3.2.3.机房3D图形化展示 (71)

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73)

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75)

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77)

3.2.7.上下架可视化 (78)

3.2.8.自定义动画 (79)

3.2.9.交互式演示汇报 (79)

3.3.配置文件管理 (80)

3.3.1.巡检管理 (81)

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83)

3.3.3.资产管理系统 (87)

3.3.4.供应商管理 (87)

3.3.5.配置建模管理 (88)

3.3.6.空间资源管理 (90)

3.3.7.配置项导入 (92)

3.3.8.配置项管理 (93)

3.3.9.配置项视图 (96)

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98)

3.4.1.服务台 (98)

3.4.2.服务设计 (105)

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106)

3.4.4.服务流程管理 (123)

3.4.5.服务量化管理 (154)

3.4.6.值班管理 (170)

3.4.7.任务管理 (175)

3.4.8.公告管理 (176)

3.4.9.移动终端运维 (177)

3.4.10.报表统计分析 (179)

3.4.11.第三方接口 (184)

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185)

3.5.统一运维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191)

3.5.1.统一运维大数据基础系统 (191)

3.5.2.统一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191)

3.5.3.运维大数据检索与展现 (196)

3.5.4.海量日志文件分析 (200)

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204)

3.5.6.运维支撑能力评估 (206)

第1章.方案概述

1.1.项目背景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于2006年6月根据长政办函〔2006〕79号文件筹建成立。2007年1月,根据市编委《关于成立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的通知》(长编委发〔2007〕3号)精神,又成立了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轨道办)。2009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轨道集团进行重组,并撤销轨道办。重组后的轨道集团为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0亿元,主要承担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公司现设18个部门、13个子公司、1个分公司及6个参股公司,各部门、公司下设专业科室,履行相应职能职责。

公司以“品牌企业幸福员工”为企业愿景、“奉献担当、严谨创新、忠诚守纪、协同共享、至善超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安全地铁、精品地铁、绿色地铁、经营地铁、人文地铁”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公司员工铭记“强企兴业、责任在我”的企业座右铭,在轨道事业的征程中,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众所周知,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轨道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业务迅猛发展,轨道集团的IT信息系统规模日益庞大,IT业务应用也在不断增多。由于多系统、多业务、多厂商设备等原因导致IT网络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IT维护难度成几何倍数增长, IT信息科技方面的风险及隐患也在不断的加大,如何保证整个IT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也逐渐成为轨道集团的管理层和IT运维工程师日益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IT运维管理中,由于没有一套先进的IT运维监控管理系统,

使得客户对业务系统的运维管理比较被动且滞后。当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才能发现该异常,导致故障处理速度较慢,有时甚至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及时准确的了解设备性能、资源利用率、业务系统运行瓶颈等指标对于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客户对信息中心各项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于轨道集团,建设一套功能先进、安全可靠的IT运维监控系统势在必行。

1.2.需求分析

通过对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现状的调研和深入分析后,了解到目前客户IT运维发展的现状:

公司IT应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应用和业务在网络上运行,

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缺少一套针对IT软硬件的统一监控系统,无法及时了解IT软硬件设备的运行趋势,无法快速故障定位,故障

处理效率低;

业务服务的规模增大,规划、维护、安全、管理等分工更加细致,

缺乏对业务系统健康状况和运行趋势的监测,无法判定业务系统是

否存在运行瓶颈、是否需要扩容或网络调优;

无法对多种设备系统、业务系统的运行信息、告警信息进行集中

管理,并对以上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统计,得出有利于网络管理

和维护的数据,达到高效、快捷处理问题的目的;

全网资产配置情况、使用状况和分布情况难以及时了解;

缺乏对数据中心机房多样化资产可视化再现能力,不利于运维管

理人员对机房资源的全面掌控;

前端视频监控设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有效的视频监控手

段,无法诊断视频质量及内容,影响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

面对复杂的IT环境,缺乏规范化、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流程,缺

乏完善的故障处理和快速修复机制;

管理人员不断增多,管理流程日益复杂,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没有建立统一、规范、层次化的服务管理流程和技术管理体系,同时

缺乏对IT部门运维人员量化考核的依据;

缺乏能够真实反映设备和业务运行情况与运行质量的统计分析

报表,无法为决策层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对客户信息化和运维管理现状的深入了解,其运维服务需要改变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运维,切实达到7*24小时不间断运维,进而保障客户的业务系统正常运转。因此该客户的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平台的具体要求如下:

能够全面详细地监视系统中所有IT资源的运行情况,提供一致

的系统管理风格

能够实时监视网络和业务的性能状况,能够通过客观数据分析当前系统性能状况和长期系统性能变化规律和趋势,为系统升级和扩

容提供科学的依据。

具有全面而深入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和高性能运作,从而使数据库变成最优的后台支撑系统。

提供运营商级IT系统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及集成化的管理模

式,可降低系统管理的成本

实现业务可视化管理,分析深层次原因等问题

1.3.建设目标

根据轨道集团数据中心信息化现有的建设和运维管理现状,此次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有:

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通过建设统一的运维门户Portal,作为整个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统一入口,具备统一认证、单点登录、自定义首页工作界面、分权分域管理等功能,统一建立用户账号,实现简单化用户管理。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提供运维管理门户网站、移动APP、个人工作台、自助服务台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窗口。

向上对接上级轨道集团门户,实现从上级门户到运维门户的访问流程;

向下对接集成展示动环监控、云平台监控、其他第三方系统等内容,并实现轨道集团信息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实现统一认证登录;

平台提供资源监控管理,运维服务流程管理等功能,在一个统一界面上形成快速呈现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1.3.

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随着IT信息化规模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轨道集团信息化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设备种类多且规模大(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等);涵盖不同厂家,各种型号的IT设备,涉及传统的物理设备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以统一监控管理为中心,实现对数据中心信息化IT基础设施的集中监控管理,提供数据中心基础软硬件资源及各类应用的监控管理,包括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虚拟化资源、网络服务等性能采集和事件处理,同时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如动环系统、安防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对接,构建统一集成的系统资源监控平台,主动、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被动服务的局面,提供集中的监控告警管理及监控性能数据展示。

此外,通过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自动化运维功能,管理平台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自动获取故障设备相关的各项指标数据及指标

状态,确保相应告警和事件发生时的状态能够详细记录并关联,在必要时能够实现自动恢复、自动化巡检、批量操作作业等运维自动化场景。

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做好数据中心的IT运维管理,首先必须对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的IT 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免信息的更新不及时,造成信息难以统计、查询、分析和利用。理清IT资产配置台账,梳理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做好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这是实现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的基础。

通过统一的配置管理库(CMDB),实现对云数据中心所有IT资源的配置信息管理,保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精准性,构建运维管理元数据,帮助用户建立统一的IT基础设施台帐。通过一系列配置建模、自动采集、调和、变更控制等手段,保证IT生产环境中配置项的完整性和精准性,为资源监控和服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撑。

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流程管理提供了面向于最终用户的服务目录及服务级别管理,并提供规范的ITIL服务支撑流程及资产管理流程。通过流程管理系统进行IT运维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通过与底层统一监控系统的集成,实现了IT运维的自动化;通过完善知识库建设,实现知识库共享;从而提高信息服务效率,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帮助用户有效管理人员、信息、资产和知识库,为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基础。

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实时查看管理对象的日常运行情况,操作简单,界面直观明了。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通过提供的各种运行分析和性能报告,形成全网统一管理数据视图,提供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所需数据基础,管理人员能根据这些数据准确评估整个IT

环境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和评估威胁。平台预留了符合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的多种对外标准接口,能够实现和第三方系统的功能或数据集成对接,包括短信系统、邮件系统等,有效整合信息展示。

通过3D可视化管理功能,能够以3D技术实现对数据中心的真实展现,实现基于三维环境对数据中心、机柜和各类设备的管理功能,构建数据中心环境、设备和管理信息的可视化平台,实现所有资产对象的管理及相关监控信息整合展示,让相关管理人员清晰直观的掌握IT运营中的有效信息,实现透明化与可视化的管理。

第2章.解决方案

勤智运维通过多年来在电信、金融、政府等行业的应用开发与维护经验,在国内首创基于ITIL的企业级业务服务管理平台。针对企、事业单位的IT支持和管理部门,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基于ITIL的

IT服务管理思想,整合了系统监控、应用监控、网络监控、机房监控、虚

拟化资源管理、工作流、ITIL式报表和门户等多种技术手段,帮助用户解

决IT支持与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提高IT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是在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业务服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IT流程管理,帮助客户建立以ITIL流程为框

架的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2.1.系统设计原则

本次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项目建设与实施方案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应满足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其提供的功能

将保证满足轨道集团数据中心管理的实际需求,具备良好的实用性,从根

本上减轻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采用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系统管理人员对平台进行管理,

实现灵活的管理权限分配,具备良好的系统访问权限控制策略。

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应满足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支持目前业界

开放标准协议,如CORBA、J2EE、DCOM等,支持标准网络传输、加密和网

管协议,如TCP/IP、SNMP(V1,V2,V3)、RMON(1、2)、RPC、CMIP/CMIS

等。采用开放式API接口和高度模块化设计,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以及

与轨道集团数据中心其他系统进行无缝集成,从而实现管理资源整合,构建完善的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平台。

2.1.

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应满足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数据可靠性,对现有的各类应用业务的正常运行不产生影响。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安全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登陆过程中通过用户名、密码进行身份认证,可配置只允许

固定IP地址访问;

对于用户所作的任何配置信息应能够采用加密方法进行本地存

储;

采用加密的登录过程(即SSH),保障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能通过在主机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的方式来保证一体化智

能运维管理平台的安全;

系统具备分权分域功能。

2.2.系统安全设计

2.2.1.用户安全机制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自身安全性是保证用户管理工

作正常进行的基本因素,因此在进行产品架构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具体措施包括:

系统支持https方式访问;

用户登录失败次数限制;

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细划了每个用户的权限和管理范围;

对用户的操作做详细的日志记录,满足安全审计要求;

系统应经过权威的安全漏洞扫描测试,并提供测试证明;

系统中所有涉及到的被管设备的连接信息采用密文存储。

2.2.2.SSO统一认证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采用SSO(Single Sign On)单点登录方式,即对所有用户实现统一界面登录,支持与ActiveDirectory,LDAP 的用户同步。

2.2.

3.权限分权分域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可根据组织架构设置多用户管理权限;按照账户角色,实现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操作,互不影响,并具有良好的审核和避免冲突的机制。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不仅可划分到具体的设备类型管理域,也可以划分到具体某台设备,实现了完整的分权、分域管理目标。

2.3.系统建设方法

2.3.1.体系架构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采集层、数据分析和处理层、数据展示层。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松耦合。新模块可以直接接入平台中,模块之间通过接口、消息队列等方式进行通信。

数据采集层是整个管理平台的基础,负责采集平台运行需要的数据。数据采集层通过多种网络协议,包括SNMP、SSH、TELNET、PING、JDBC、JMX、SMI-S等,从被管设备里获取需要的指标信息,将采集的数据放到缓存进行解析和运算,然后存入数据库,供上层平台进行分析和展示。平台内置可扩展的资源能力库模型,对于不满足的厂家、型号和指标,系统无需二次开发即可通过系统配置实现,支持通过SNMP方式、JDBC方式、JMX方式等方式实现监控指标的自定义扩展。

数据分析和处理层包括资源监控、服务流程管理、配置管理、资产管

理、运维大数据分析等多个子系统,所有系统均为勤智运维自主研发,具

有同一品牌软件著作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各个子系统独立工作又

数据联动,具备良好的兼容扩展性。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资源监控,通过业务管理、

资源管理、拓扑管理、巡检管理、报表管理、告警管理等功能对IT

资源环境进行全面的管理,提供了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以及展示

页面,满足用户日常工作的需要。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具备与云平台、动力环境系

统等其他平台集成的能力,提供多种数据集成方式,并可利用大数

据平台构建运维指数评估分析模型,按照历史数据变化规律,挖掘

业务、指标、故障等关联信息,帮助运维人员找到问题根源改进点。

在平台中进行一体化的监控信息、告警信息的呈现,并进行业务关

联分析、告警关联分析。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服务流程遵循ITIL/ITSS等

IT服务管理标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维模式,将人、技术与流

程进行有效地融合。通过流程管理平台,制定内部运维流程,将运

维团队的服务产品化、标准化。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提供服务过程的设计、过程记录、监督与考核等事务的管理能力,

及对IT的各项服务、能力进行整合的职能。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中心3D可视化展示,从三维可视化的角度呈现机房及设备信息,提供美观形象的可视化

展示平台,包括机房环境可视化、资产可视化、监控可视化、配线

可视化、容量可视化、演示可视化,帮助运维管理人员准确掌握IT

运行态势与运维服务水平。

最上层是B/S架构的展示层,是整个服务管理平台的统一门户,通过统一的用户认证、单点登录,用户可以按不通角色权限通过浏览器轻松访问监控运维系统,查看各个系统、功能模块以及统计数据。同时系统还提供大屏展示的汇总数据和页面,可以满足多元化的监控管理需求。统一门户通过数据及页面集成、页面自定义可以统一呈现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视频摄像头、业务服务、日志、标准服务、集群的状态和信息,统一展现网络拓扑、业务管理、地图拓扑、流量分析、大数据分析结果、配置管理、巡检管理、工单管理、值班管理、巡检管理、知识库管理、我的工作、我的报表、3D机房、2D机房等。第三方系统所使用的菜单名称、菜单图标、呈现位置等可以在页面直接设置。

统一门户提供灵活的配置。监控对象的范围、支持的指标、业务流程、表单、报表、视图、首页呈现的内容、首页呈现的设备/告警/统计信息等都可以进行配置,以适应用户现场的不同需求。配置方式通过浏览器页面直接进行可视化配置,系统采用纯JS方式进行配置页面的开发,用户可以简单方便的进行配置,不需要进行软件修改和开发。资源能力库模型可以直接通过页面配置等方式进行扩展,对于不满足的厂家、型号和指标,系统无需二次开发即可实现。对应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等都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支持。通过自定义OID的配置方式、自定义脚本、自定义SQL语句、自定义URL地址、自定义JMX内容等方式支持指标的扩展。

系统还提供第三方标准数据接口,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支持二次开发,可随需扩展开发所需功能,可以接收包括云计算平台在内的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或者发送数据给第三方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IT资源的集

中统一管理。同时也可以结合短信平台、邮件系统、桌面客户端等,进行故障、工单等信息的消息通知发送。系统提供数据整合、接口整合、页面整合等方式,可以集成第三方系统的告警、监控、流程、资产、动环、3D 等数据,也可以集成页面,并可以通过接口调用完成告警集成、工单自动生成、3D机房集成、动环数据集成、云平台监控数据集成、云平台配置等操作集成等,有效复用已有系统,不用重复投资。提供与华为云平台、阿里云平台接口集成的方式,统一汇总云平台监控数据、告警数据,在OneCenter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中进行一体化的监控信息、告警信息的呈现,并进行业务关联分析、告警关联分析。

系统提供多种提醒及通知方式,包括:短信、邮件、电话、告警客户端、RTX等方式。告警客户端用户本地安装即可使用,当有新告警、新工单产生时,自动弹出提示,并可以在客户端中查看告警情况、工单情况,并可以直接进行关联处理,不同告警级别提供不同的声音提示。

图 2.3-1平台体系架构

2.3.2.功能架构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采用多层架构及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包括运维监控管理、运维流程管理、资产管理、运维自动化管理、运

维大数据分析等多个子系统,所有系统均为勤智运维自主研发,具有同一品牌软件著作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各个子系统独立工作又数据联动,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自由组合。同时OneCenter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接口、数据总线、大数据接入分析系统等方式接入第三方平台数据,并提供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对运维能力的整体评估。

图 2.3-2平台功能架构

2.3.3.技术架构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采用J2EE架构,全图形化B/S模式,可移植性强,可基于不同操作系统(Windows、Red Hat Linux、国产麒麟等)实现了跨平台部署。统一开放的监控管理平台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Oracle、国产神州通用等),支持国产的中间件如TongWeb,支持OpenJDK,提供符合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的第三方系统集成接口。

图2.3-3技术架构

2.3.4.部署架构

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分为Portal服务层、DHS(信息处理)服务层、DCS(信息采集)服务层,每层可根据客户IT环境的实际情况部署在相同或不同的主机上;可以根据客户的管理对象规模,采用单个或多个DCS进行管理容量规划,通过集中式或分布式部署,实现对企业内/外网、总部/分支等复杂结构的IT资源灵活管理。

图 2.3-4部署架构

第3章.功能概述

3.1.运维监控系统

3.1.1.统一运维管理

统一运维门户作为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统一入口,具备统一认证,单点登录,自定义首页工作界面等功能。统一运维门户包括资源监控管理,运维服务流程管理,资产配置管理等系统,快速呈现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对云计算平台、动环监控等第三方系统的集成,实现对第三方系统的数据集中展示和告警统一推送。通过统一认证功能,用户能够在单一界面上对其他系统的用户账号进行管理,对不同角色权限进行修改和配置,并添加用户账号。

图 3.1-1首页统一门户

为了简化运维工作,聚焦工作核心事务,运维平台独创了极简模式运维,将复杂的操作与配置等功能隐藏在极简的设计中。系统根据管理者和运维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提供两套完全不同的视图模式和操作体验及重点工作的便捷入口,让管理者和运维工程师更聚焦于核心业务。

工程师工作内容聚焦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极简模式工程师视角是聚焦资源故障解决的最佳实践,提供告警列表展现;支持基于资源的一键式全局检索,可根据资源名称、IP地址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信息检索,覆盖业务管理、拓扑管理、资源管理、配置文件管理、巡检管理、报表管理、告警管理、知识管理等功能;支持内置智能分析引擎,基于知识库对告警进行故障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建议。

管理者工作内容聚焦于核心资源的管理和业务的把控,从人员、资源、技术等方面宏观调配,保障业务的可靠运行。极简模式管理者视角聚焦核心资源的管理和业务把控能力的分析视图;支持业务可用率的统计汇总数据呈现;支持关注的业务视图展现功能。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 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服务器之间通过python socket来发送信息; 统计日常故障处理,以便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安全管理服务器性能; 操作流程统计与管理。

系统结构 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运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及故障处理。它是将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讯、指令发送、运维管理都通过python来实现。监控服务器端负责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员的email、手机中,并将错误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通过LAMP服务器、python编程、snmp和shell编程来实现。在被监控端安装python服务,并在被监控服务器上部署python程序和shell脚本用于接受监控服务器端指令、信息采集并发送会监控服务器端。监控服务器端部署python程序和LAMP服务器,用于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信息、存储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异常报警。 运维管理人员日常通过web浏览器远程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检测各被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服务状态、防火墙配置、进程信息、操作日志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运维系统可以查看到具体的异常服务器、进程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处理异常。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散,自我认可度低,团队人员流动率较大。情况往往是某人好不容易成为熟练工了,却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或感觉不受重视而提出辞职。这些中坚力量的离职,会造成客户满意度和运维质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波动。 (4)服务商难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及时,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IT运维服务外包存在一定风险,关键在于对于IT运维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招标环节疏于审查、过程监督环节疏于监管、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疏于考核。通过在招标环节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能力水平、案例等考察可以有效包括准入关;通过在服务过程中加强监督可及时发现供应商服务提供能力的异常;通过事后评价可以建立供应商的退出机制,保证供应商提供优秀的服务。 1.2 IT运维服务问题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IT运维服务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包括流程管理的问题、评价管理的问题、应急管理的问题等等。主要包括:

(1)IT运维服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IT 运维服务管理方式包括自营管理和外包管理,随着IT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IT运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营服务的成本已远远大于外包服务的成本,在某些非关键的领域,应该引入IT运维服务外包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将组织自身的IT运维人员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2)IT运维服务管理不规范。 IT运维服务人员很忙碌却得不到业务部门认可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缺少IT运维服务沟通的基本语言,也就是IT运维服务管理规范不明确,导致业务部门对于IT运维服务部门提供哪些服务不清晰、提供服务的流程不清晰、对于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清晰,同时也导致IT运维服务人员工作职责不清晰、人员间工作交接不顺畅、服务过程缺少监督等。 (3)工作分工设计不合理,忽视梯队建设。 人员管理问题,根源在于运维工作分配不合理,业绩无法考核。若将运维人员分成一、二、三线支持,不同运维人员各司其职,能使有限的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1.运维管理框架4Ps概述 所谓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是指管理一个数据中心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来管理数据中心呢?在此,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ITIL)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管理框架,即所谓的4Ps。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如图6-3所示。 图6-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1.人员 人员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好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少不了合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从前面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概述中,可以看到数据中心所需要管理的对象,包括基础设施、IT设备、系统与数据、管理工具和人员等。只有具备相应知识背景与管理经验的人,才能有效地整合上述资源,为客户提供符合质量与合同要求的IT服务。因此,在考虑建设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包括选、用、培养、考核及解聘的人员管理生命周期;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与人员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等。 2.流程

流程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质量的保证。作为客户IT服务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可以按质、按量地提供。服务与产品有着许多的不同,其中最核心的不同在于服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能通过服务商与客户的互动为客户所感受到的。为确保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符合服务合同的要求,数据中心需要把现在的管理工作抽象成不同的管理流程,并把流程之间的关系、流程的角色、流程的触发点、流程的输入与输出等进行详细定义。通过这种流程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数据中心的人员能够对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服务工作的流程化使得整个服务提供过程可被监控、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IT服务车间”。 3.产品 产品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加速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涉及的对象庞杂,且重复性工作较多。若完全依靠人工去完成这些工作,一方面对人员的技能与数量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工作质量的保证方面也存在风险。为此,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时使用大量工具,目的是通过这些工具的部署取代一些监控、操作、配置文件、工作流管理等大量重复性工作,最终实现提升运维水平、降低运维风险、减少运维成本的目的。 4.服务商 服务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支持者。作为专业化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有效地整合数据中心管理对象,并最终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者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且,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中涉及了太多不同种类的设备,数据中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独自承担。聘用一批既懂变压器、发电机、UPS,又了解空调、消防、防火设备,同时还精通IT相关软硬件的人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均是极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数据中心需要与许多设备供应和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6.2.2.运维管理的人员要求 如前所述,人员既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数据中心组建团队时应注意什么呢?以下重点就人员技能、人员分工与人员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面的人员要求。 1.人员技能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参考)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XXXXXXX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思路 (5)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架构 (6) 2.2 设计原则 (7)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8)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2.3.2 监控采集层 (9) 2.3.3 数据处理层 (9) 2.3.4 运行展现层 (9) 2.4 系统技术路线 (10)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0) 2.4.2 采用J2EE框架 (11)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1) 2.4.4 数据库技术 (13) 2.4.5 性能控制 (14)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4)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4)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4)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5)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5)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5)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6) 2.6.1 输入检验 (16)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6)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6)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7)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7)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7)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3.1 动环监控 (18) 3.1.1 配电柜监测 (18)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8) 3.1.3 发电机监控 (19) 3.1.4 ATS监测 (19) 3.1.5 STS监测 (19)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0)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0)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1)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1)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2)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2)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2)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4)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7)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0)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0)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1)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2)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3)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4) 3.3.10 信息点管理 (35)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6)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7)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现代信息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就非常关键。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加强对云计算运维管理的要点以及相应改进方面措施的研究与探讨,以此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这就给运维是否到位提出了严格要求。 1 运维在机房中的地位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在信息中心机房配备有运维人员,但大都是“全才”的,即什么都管,尤其是对供电系统大都是由主机运维的人员代管。当电源系统出故障时,此代管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配电柜门都没开过。这实际上就是把机房的运维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 当然也有的地方有所分工,看似重视,实际上也没得到真正地重视。比如说机房设备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这时如果运维人员提出要增添运维方面的测量设备,有的领导就认为多余,很难得到批准。但他不知道机房设备所以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正是由于这些运维人员的细心维护和努力保养所获得的。并不是这些人员每天闲着无事可干,他们的这些工作一般是领导看不见的。比如同样多款的UPS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某卫星地面站就极少出故障,而在同系统别的地方机房同一家同规格的机器就故障连连。原来是前者的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细心观察和分析机器面板LCD上显示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只限于每天抄写这些数据就算完成任务,使异常苗头不断积累,以致于导致故障。比如断路器在额定闭合状态发现触点处温度高了,就要检查是不是电流过大到超过额定值,如果不是就要检查触点接触是否牢靠,是否需要再紧固一下。这样一来,故障隐患就排除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跳闸而使系统崩溃。这都是一些小的动作,都是在巡查中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同是运维人员在巡查,但前者在做事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这就是数据中心可靠与不可靠的区别。 运维人员就像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孩子交到幼儿园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保育员和老师,这时保育员和老师就是主体。机器就好比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机器是否正常运行,除去本身的健康(可靠性质量)状况外,那就是运维人员的责任了。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IT 基础设施库)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关注。 2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要点 (1)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一般可分成5大类: ①机房环境基础设施 这里主要指的是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大多数用

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1.1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1.1.1设计目标 公安将关键业务运行于IT网络系统之上,那么该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业务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普遍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网络变慢了、设备发生故障、应用系统运行效率很低、想升级改造系统但无法说清问题的真实原因。网络系统的任何故障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妥善处理都将会导致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灾难。因此,如何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预知故障,即在故障发生之前发现故障;实时告知,即在第一时间将故障情况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有效处理,即在预定的时间内处理故障,若未及时处理将采取升级措施;以上问题简单来说,如何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成为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主管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系统设计目标是建设一套对平台服务器、服务软件模块、数字视频设备、监控摄像头和图像质量进行定时巡检诊断、故障记录、告警、统计分析、故障旁路、设备和软件模块整合于一体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 1.1.2系统组成结构 系统由设备巡检服务器、视频信号诊断服务器、报警转发服务器、网管客户端和数据库组成。 设备巡检服务器通过向各本服务器、服务软件模块、数字视频设备发送巡

检指令来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对于故障设备,按照服务器热备策略自动启动备份服务器(如流媒体服务器),或重启设备和服务模块,以实现故障旁路和自动恢复功能。 视频信号诊断服务器对系统内视频信号轮巡检测,检测结果在数据库自动产生记录并告警; 故障信号通过报警转发服务器向网管客户端、手机和电子邮件发送告警信息。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诊断效率,增强故障发现的实时性,设备巡检服务器可以分布部署,设计在每个分局部署一台设备巡检服务器,负责对本网络区域内设备的巡检。 报警转发服务器和数据库仍利用一期的设备,无需另外配置。 系统原理结构图如图4.5所示。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1.项目总体背景................................................. 1.2.项目的总体思路............................................... 整体思路..................................................... 建设与管理范围............................................... 达到的效果................................................... 1.3.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系统简述..................................................... 架构和功能................................................... 第2章需求分析 ...................................................... 2.1.总体要求..................................................... 2.2.需求分析..................................................... 2.3.建设目标..................................................... 第3章整体架构设计 .................................................. 3.1.实施范围..................................................... 3.2.网络系统管理模式............................................. 3.3.统一的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蓝图................................... 代理方式与无代理方式结合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考虑............................................... 3.4.平台总体设计................................................. 设计要求..................................................... 结合BTIM的平台总体设计...................................... 信息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系统软件的选型........................... 设计要求..................................................... 数据采集层技术设计........................................... 3.5.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3.6.其他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相关技术设计................................................. 3.7.平台功能扩展设计(接口方面的设计)........................... 第4章综合管理系统功能 .............................................. 4.1.综合网管系统架构图........................................... 4.2.综合监控..................................................... 综合监控的优势和亮点......................................... 管理监控与值班监控的功能..................................... 设备运行的功能............................................... 线路流量的功能...............................................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培训课件

望采纳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现代信息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就非常关键。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加强对云计算运维管理的要点以及相应改进方面措施的研究与探讨,以此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这就给运维是否到位提出了严格要求。 1 运维在机房中的地位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在信息中心机房配备有运维人员,但大都是“全才”的,即什么都管,尤其是对供电系统大都是由主机运维的人员代管。当电源系统出故障时,此代管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配电柜门都没开过。这实际上就是把机房的运维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 当然也有的地方有所分工,看似重视,实际上也没得到真正地重视。比如说机房设备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这时如果运维人员提出要增添运维方面的测量设备,有的领导就认为多余,很难得到批准。但他不知道机房设备所以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正是由于这些运维人员的细心维护和努力保养所获得的。并不是这些人员每天闲着无事可干,他们的这些工作一般是领导看不见的。比如同样多款的UPS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某卫星地面站就极少出故障,而在同系统别的地方机房同一家同规格的机器就故障连连。原来是前者的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细心观察和分析机器面板LCD上显示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只限于每天抄写这些数据就算完成任务,使异常苗头不断积累,以致于导致故障。比如断路器在额定闭合状态发现触点处温度高了,就要检查是不是电流过大到超过额定值,如果不是就要检查触点接触是否牢靠,是否需要再紧固一下。这样一来,故障隐患就排除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跳闸而使系统崩溃。这都是一些小的动作,都是在巡查中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同是运维人员在巡查,但前者在做事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这就是数据中心可靠与不可靠的区别。 运维人员就像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孩子交到幼儿园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保育员和老师,这时保育员和老师就是主体。机器就好比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机器是否正常运行,除去本身的健康(可靠性质量)状况外,那就是运维人员的责任了。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IT基础设施库)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关注。 2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要点 (1)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一般可分成5大类: ①机房环境基础设施 这里主要指的是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忽略数据中心的供电和制冷。因为这类设备如果发生意外,对依托于该基础设施的应用来说是致命的。 ②数据中心所应用的各种设备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标书)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3) 1.2服务目标 (3) 2系统现状 (3) 2.1网络系统 (3) 2.2设备清单 (4) 2.3应用系统 (6) 3服务方案 (7) 3.1系统日常维护 (7) 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14) 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16) 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18) 4服务要求 (18) 4.1基本要求 (18) 4.2服务队伍要求 (20) 4.3服务流程要求 (20) 4.4服务响应要求 (21) 4.5服务报告要求 (23) 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23) 4.7项目管理要求 (24)

4.8质量管理要求 (24) 4.9技术交流及培训 (24) 5经费预算 (25)

1概述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2.1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 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此文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建设背景 (5) 1.2 建设目标 (5) 1.3 建设思路 (6)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7) 2.1 总体架构 (7) 2.2 设计原则 (8)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9)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9) 2.3.2 监控采集层 (10) 2.3.3 数据处理层 (10) 2.3.4 运行展现层 (10) 2.4 系统技术路线 (11)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1) 2.4.2 采用J2EE框架 (12)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2) 2.4.4 数据库技术 (14) 2.4.5 性能控制 (15)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5)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5)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5)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6)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6)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6)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7) 2.6.1 输入检验 (17)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7)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7)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8)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8)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8)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9) 3.1 动环监控 (19) 3.1.1 配电柜监测 (19)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9) 3.1.3 发电机监控 (20) 3.1.4 ATS监测 (20) 3.1.5 STS监测 (20)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1)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1)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2)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2)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3)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3)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3)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5)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8)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1)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1)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2)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3)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4)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5) 3.3.10 信息点管理 (36)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7)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8) 3.3.13 综合报表管理 (39)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标书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XX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XX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数据中心运维操作标准及流程

数据中心运维操作标准及流程 郑州向心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

1 机房运维管理前期准备 1.1 管理目标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与业主管理层、IT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共同讨论确定运维管理目标。制定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机房所支持的应用的可用性要求、机房基础设施设施的等级、容量等因素。目标宜包括可用性目标、能效目标、可以用服务等级协议(SLA)的形式呈现。不同应用的可用性目标的机房,可设定不同等级的机房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目标。 1.2 参与数据中心建设过程 机房运维团队应充分了解自己将要管理的场地基础设施。对于新建机房,应尽早参与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以便将运维阶段的需求在规划、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等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同时为后期做好运维工作打下基础。 1.2.1 应参与规划设计 机房的规划设计是一个谨慎和严谨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机房建设的相关方共同完成,才能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性、实用性等要求。其中,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提出运维要求,从运维经验、实际运维难度、提高运维可易性等方面对规划和设计过程进行配合。 1.2.2 应参与相关供应商遴选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参与机房基础设施设备供应商选择的全过程,及时地了解各种产品及服务的品牌、型号、规格等关键参数,使之更能满足运维的要求。并就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提

出建议,还需要对后续的设备保修等服务提出要求。 1.2.3 应参与建造管理 机房的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积极参与机房基础设施的建造工作,并协助做好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着重关注工程建造中如材料的使用、工序、建造过程等工作,重点关注隐蔽工程的安装工艺和质量。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充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对于新建数据中心,从施工质量和日后运维方便性出发,尽早发现施工过程的问题,及时纠正,方便日后运维和节省日后整改成本。 1.3 测试验证 机房基础设施投产前的测试验证是确保机房基础设施满足设计要求和运行要求的关键环节。 1.3.1 时间和预算 机房的业主应设立测试验证专项预算,预算应包括外部测试验证服务提供商的相关费用,以及在测试验证阶段产生的电费、水费、油费等相关费用。应制定测试验证的工期规划,以更准确地预测机房基础设施交付投产的日期。 1.3.2 测试验证参与方 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可作为测试验证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运维管理部门可作为测试验证工作的主体审核单位;第三方测试服务商可作为测试验证的实施单位及整体组织工作的协调单位。但运维管理部门应要求测试服务商预先提供测试方案,在运维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可参与测试验证工作,在此过程中熟悉设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 方案建议书

目录 1技术方案概述 (6) 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 1.1.1编制说明 (6) 1.1.2编制依据 (6) 2项目需求分析 (10) 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 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 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 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 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 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 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 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 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 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 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 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 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 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 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 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 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 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 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 2

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 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 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 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 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 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 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 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 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 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 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 4平台技术方案 (28) 4.1总体设计方案 (28) 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 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 4.2功能设计方案 (31) 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 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 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 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 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 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 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 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 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 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 3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XXXXXXX 目录第1章概述3 1.1 建设背景3 1.2 建设目标3 1.3 建设思路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5 2.1 总体架构 5 2.2 设计原则6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7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7 2.3.2 监控采集层8 2.3.3 数据处理层8 2.3.4 运行展现层8 2.4 系统技术路线9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9 2.4.2 采用J2EE框架10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10 2.4.4 数据库技术12 2.4.5 性能控制13 2.4.6 开发、运行环境13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13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13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14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14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14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15 2.6.1 输入检验15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15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15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16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16 2.6.6 系统安全架构16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17 3.1 动环监控17 3.1.1 配电柜监测17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17 3.1.3 发电机监控18 3.1.4 ATS监测18 3.1.5 STS监测18 3.1.6 UPS监控子系统19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19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

展示20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20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21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21 3.3.1 基础平台功能21 3.3.2 网络设备管理23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26 3.3.4 存储监控管理29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29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30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31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32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33 3.3.10 信息点管理34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35 3.3.12 综合监控管理36 3.3.13 综合报表管理37 3.4 IT服务管理子系统38 3.4.1 功能特点38 3.4.2 服务台管理41 3.4.3 服务目录管理42 3.4.4 服务请求管理42 3.4.5 事件管理43 3.4.6 问题管理43 3.4.7 变更管理44 3.4.8 值班管理44 3.4.9 公告管理45 3.4.10 IT运维报告45 3.4.11 用户管理46 第4章培训方案46 第5章系统价值47 第6章售后服务47第1章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企事业机关单位IT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监控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各类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数据处理量成倍增长,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网上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多,使IT 系统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造成了机房管理、系统监控、运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的局面。虽然信息中心各科室对已经有各的监控管理手段,但缺乏一个集中、统一的监控平台,及时发现与解决网络、硬件、安全设备、操作系

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通过分析当前基地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具的发展趋势,从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组织架构、技术构架、组网结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成本并提升运维效率。 【关键词】大型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一体化运维云化架构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4.014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4-0066-05 引用格式:邓颂清,程尧. 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4): 66-70. large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规模迅速扩张,如何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1]。 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是近年兴起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工具,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解读。本文在dcim的理念基础上,针对大型数据中心(即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基地的大型数据中心),就其一体化运维管理的建设模式提出探讨性方案。 2 基地运维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及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消耗和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及数据中心的效率和效益[2]。 作为承载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是对it设备以及支撑it设备运行的风火水电等场地基础设施的管理,包括: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日常监控和维护;对这些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维业务管理的流程与规则;对数据中心内基础设施日常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与挖掘。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特征为辐射全国、规模分布、虚拟资源、弹性调度、安全防护、绿色节能。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越来越广,系统对接口的复杂度急剧上升。由于业务、维护复杂,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现阶段大型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挑战如下: (1)经济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包括网络、空间、动环资源;如何缩减运行费用,包括能源、维护人员。 (2)灵活性:如何识别及降低过度部署和冗余;如何灵活扩展容量(空间、制冷和供电);如何更快响应业务。 (3)可用性: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及时排除隐患,处理复杂故障;如何实现动态资源管理和电子流管理。 (4)管理性:需要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撑决策和规划;如何实现系统一体化,统一协作、快速响应;如何满足大客户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和自服务管理。 面对以上挑战,数据中心应建设“集中化运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流程化控制”的it支撑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人员和维护成本,优化资源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3 平台系统架构、组织架构和技术架构 3.1 平台系统架构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要点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要点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就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起以下重要目标: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分析和关注。 一、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共可分成5类: (1) 机房环境基础设施部分。这里主要指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电力资源、环境资源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因为大多数用户基本并不会关注到数据中心的风火水电。但是,这类设备如发生意外,对依托于该基础设施的应用来说,却是致命的。 (2) 在提供IT服务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设备,包括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资源。这类设备在向用户提供IT服务过程中提供了计算、存储与通信等功能,是IT服务最直接的物理载体。 (3) 系统与数据,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程序等软件资源;还有业务数据、配置文件、日志等各类数据。这类管理对象虽然不像前两类管理对象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却是IT服务的逻辑载体。 (4) 管理工具,包括了基础设施监控软件、监控软件、工作流管理平台、报表平台、短信平台等。这类管理对象是帮助管理主体更高效地管理数据中心内各种管理对象,并在管理活动中承担起部分管理功能的软硬件设施。通过这些工具,可以直观感受并考证到数据中心如何管理好与其直接相关的资源,从而间接地提升的可用性与可靠性。 (5) 人员,包括了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运维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提供服务的厂商人员。人员一方面作为管理的主体负责管理数据中心运维对象,另一方面也作为管理的对象,支持IT的运行。这类对象与其他运维对象不同,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其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运维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运维对象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