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2019年五象新区出让地块项目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公示简本)

业主单位:南宁市土地储备中心

编制单位: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四月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调查目的和原则 (1)

1.2.1调查目的 (1)

1.2.2调查原则 (1)

1.3调查范围 (2)

1.4调查依据 (2)

1.4.1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2)

1.4.2技术标准、导则规范 (2)

1.4.3政策文件 (2)

2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4)

2.1.1区域环境概况 (4)

2.1.2地块及相邻地块历史 (9)

2.1.3地块未来利用规划 (9)

2.1.4地块现状 (9)

2.1.5相邻地块现状 (10)

2.1.6现场快速检测 (10)

2.1.7人员访谈情况 (10)

2.2第一阶段调查结论与建议 (10)

2.2.1结论 (10)

2.2.2建议 (11)

3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2)

3.1初步采样 (12)

3.1.1布点原则和依据 (12)

3.1.2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采样方案 (12)

3.1.3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采样方案 (12)

3.1.4对照点采样方案 (12)

3.1.5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13)

3.2初步采样结论及建议 (13)

3.3详细采样 (15)

3.3.1布点方案 (15)

3.3.2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16)

3.3.3实验室质量控制 (16)

3.3.4质量控制结果 (17)

3.4水文地质勘察 (17)

3.4.1地层岩性 (17)

3.4.2水文地质条件 (18)

3.5土壤污染成因与风险水平 (19)

3.5.1污染成因分析 (19)

3.5.2风险水平计算 (21)

4结论和建议 (22)

4.1结论 (22)

4.2建议 (23)

4.3不确定性分析 (23)

1总论

1.1项目背景

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位于五象新区夏林路以北,坛泽路以东的坛泽村内,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用地面积为92317.15m2(138.48亩),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用地面积为85636.59m2(128.45亩)。两地块历史上均为农用地、宅基地或林地,根据《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审批号:(五象)2019-174)》,两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零售商业,属第一类建设用地。

根据201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法》)及市政府公文办理意见反馈笺(2019-6-Q-389)批示等相关要求,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形成报告,报送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审核备案。

在上述背景下,为对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进行挂牌出让,南宁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开展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1.2调查目的和原则

1.2.1调查目的

本项目目的旨在了解地块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判断该地块是否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为管理部门对地块的再开发利用提供土壤质量方面的依据。同时初步了解地块的水文地质状况,如地下水流向、土壤类型等。

1.2.2调查原则

本次调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地块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1.3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为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位于良泽路以西、夏林路以北、坛泽路以东、冬花路以南;坛泽村安置7号位于良庆大道以西、夏林路以北、良泽路以东、冬花路以南。本次调查范围即两个地块的用地范围,共计177953.74 m2。

1.4调查依据

1.4.1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施行);

(3)《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环保部令第43号)

1.4.2技术标准、导则规范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导则》(HJ 25.3-2019);

(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8)《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 1019-2019);(9)《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72号)。

(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1.4.3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6〕167号);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7~2030年)》(桂环规范〔2018〕4号);

(4)《南宁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0年)》(南府办〔2018〕63号);

(5)《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的通知》(桂环发〔2019〕12号)。

2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1.1区域环境概况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7°19'~109°38'和北纬22°12'~24°02'(地理坐标东经108°22'、北纬22°48')之间,土地面积22112km2,市区面积6479km2。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西接印度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良庆区是广西南宁市辖区,辖区面积1369km2,辖良庆镇、那马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等五个镇和大沙田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是自治区及南宁市“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主战场和桥头堡。良庆区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地带,是广西内陆向沿海开放扩展的过渡区,东接邕宁区,西连江南区,南邻防城港市上思县、钦州市钦北区,北临邕江与青秀区相望。

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以北部湾为核心的全新城区,是邕江之南的一个辽阔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片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 km2的土地。

2.1.1.1地理位置

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位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坛泽村。

2.1.1.2气候

良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节非常明显,湿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和秋冬季雨量较少,经常出现干旱。辖区内年平均日照为1724.1小时,平均气温为21.8℃;年最热的月份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8.5℃;最冷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12.8℃;年无霜期为330~3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42.6毫米。建国以来,降雨量最少的年份是1989年,仅787毫米,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达1867.4毫米。

2.1.1.3水文与水文地质

(1)地表水

良庆区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邕江、八尺江、良凤江、板暮河等4条江河总长度181.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93.45立方米/秒历史最小流量125.97立方米/秒。上述4条江河除板暮河属钦江水系外邕江、八尺江、良凤江均属珠江水系。邕江和良凤江在我辖区内主要起防洪功能八尺江及板暮河除防洪功能外兼有少量灌溉功能。

邕江洪水来势较缓慢涨落较平稳历时较长。以多年来记录的洪水资料分析洪水历时最短为8天最长为20多天平均为12天左右。一般每小时只涨3~6厘米最大上涨率为4.76米/24小时。洪水下降也较缓慢据建国后多次较大洪水观测记录分析每小时平均下降0.9厘米最大下降率为2.34米/24小时。洪水主要源自左江和右江其中左江占总洪水来量的48%,右江占30%,八尺江和区间来水占22%。

八尺江源头始于上游的滑石江和凤亭河流经大塘镇、那陈镇、那马镇和良庆镇河段总长78公里集雨面积2144平方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上游三个大型水库建成后八尺江洪水给良庆区造成的损失已相应减少只有在2001年因区间降雨量大,大王滩水库出现自建成以来的最高洪水位108.30米高程3出洪高度3.90米泄洪流量达1900立方米/秒的历史纪录。由于该河系与附近农田存在一定高差无法进行引水灌溉,因此主要采取提灌进行灌溉受益范围为那马镇及良庆镇。

良凤江河段总长65.3公里集雨面积536.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05.9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8立方米/秒流经江南区的苏圩镇、吴圩镇以及我城区的大沙田街道。由于良凤江河段流经我城区的区域仅为6.8公里,且为市区范围内,因此该河流在我辖区内主要起防洪功能作用。

(2)地下水

南宁市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各级阶地内的砂砾石层,水位埋深一般大于5m,具自由水面,属潜水类型,局部具承压性。高阶地即邕江Ⅲ-Ⅴ级阶地水量贫乏,低阶地即邕江Ⅰ、Ⅱ级阶地水量丰富。地下水分别自江南、江北向邕江迁流,最终向邕江排泄,人工开采地下水也是主要排泄方式之一。水质具有偏酸、低矿化度、多种化学类型、软至极软淡水、含铁偏高、

有机质污染较明显的水质特征、主要化学类型为HCO3-~Ca型、HCO3-~Ca,Mg 型,次为HCO3-,Cl~Ca,Na型,Cl~Na型、SO42-~Ca,Mg型的水仅零星分布。

良庆区境内地下水分布不平衡,富集地带均分布在邕江南岸。该区主要含水层是埋藏于侏罗纪系、老第三系红色砂岩、泥岩之下的岩溶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由中石炭统到下二叠统一套厚层纯灰岩(含部分白云质灰岩)构成,该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包括苏圩-吴圩岩溶平原的东部以及大王滩水库区的下游区。区域地下水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补给,邕江Ⅰ、Ⅱ级阶地高水位期还存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现象。地下水常量组分为Ca2+、Mg2+、Na+、K+、HCO3-、Cl-、SO42-等,水质具有偏酸性、低矿化度、多项种化学类型、软质极软淡水、含铁量高、有机质污染较明显的水质特征。

2.1.1.4地形地貌

南宁盆地地处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弧顶纬向构造带上,形似纺锤,纵向长轴长约70km,横向短轴约为30km,两头尖且封闭。南宁市市区位于纺锤状南宁盆地的腹部,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盆地周围被标高260~500m的低山丘陵环绕,市区平均海拔74~79m(黄海高程,下同),整体上西高东低,邕江以北地势北高南低,一般高程在72~78m之间。邕江以南地势南高北低,一般高程在72.8~78.9m之间。

良庆区辖区区域海拔高度最高为509m,最低为68.4m,全城区土地总面积为1369km2,其中低山面积(海拔400~800m)330 km2,丘陵面积(海拔200~400m)850km2,平原面积(海拔200m以下)189km2。

2.1.1.5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南宁市地处亚热带南缘,北回归线从北部武鸣区、上林县、马山县及大明山穿过,地形多样,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良好的水、热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全市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250种;裸子植物7科、9属、18种;被子植物

160科、671属、1755种。乔木树有600种以上,以壳斗科、茶科、杜鹃花科、樟科、胡桃科、木兰科、大戟科为优势。

(2)动物资源

南宁市自然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31目90科208属272种,其中两栖类19种,主要有大鲵、棘胸蛙、虎纹蛙、泽蛙、大绿蛙、斑腿树蛙等;爬行类42种,主要有蟒蛇、山瑞鳖、大壁虎、大头平胸龟、乌龟、百花锦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五步蛇、滑鼠蛇等;鸟类151种,主要有原鸡、林三趾鹑、风头鹃隼、雀雕、猛隼、小鸦鹃、草鴞、长尾阔嘴鸟等;哺乳类60种,主要有黑叶猴、猕猴、小灵猫、大灵猫、林麝、苏门羚、黑熊、穿山甲等。

(3)矿产资源

南宁市已勘查发现矿产资源63种,主要有:能源矿产褐煤、无烟煤、石煤,地热(热矿水)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钒、钛;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铋、钼、锑;贵金属矿产有金、银;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磷、硫铁矿、芒硝、砷、泥炭、重晶石;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萤石、耐火黏土;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滑石、叶腊石、石膏、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材用灰岩、高岭土、膨润土、陶粒用粘土、砖瓦用黏土、玻璃用砂、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粉石英、水泥配料用黏土、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方解石、硅灰岩、建筑用砂(河沙);水汽矿产矿泉水等。优势矿产有钨、银、钒、铜、金、石灰岩、花岗岩、芒硝、耐火粘土、滑石、水晶、砂岩。平势矿产有煤、锰、铝、铅、锌、硫、铁矿、膨润土、高岭土、石膏。探明矿床590处,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28处;有矿山564个,已开发利用的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557处,年产矿石2000万吨。

2.1.1.6社会环境

(1)人口

2018年,南宁常住人口725.41万人,比上年增加10.08万人,增长1.4%,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441.7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52.6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72.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15.1‰,比上年下降0.7个千分点,常住人口死亡率为5.6‰。

(2)经济

2018年,南宁地区生产总值4341.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南宁财政收入753.2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6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8%。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5.5%。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13.3%,集体经济投资比上年下降1.4%,私营个体投资比上年增长11.1%,港澳台商投资比上年增长4.9%,外商投资比上年增长125.9%,其他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0.7%。

(3)旅游及文物保护

早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就评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建设发展,古八景中的许多景观已成记忆中的往事。南宁十大景观(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南湖情韵、龙虎猴趣、邕江春泛、凤江绿野、九龙戏珠)。南宁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2.1.1.7土壤

根据《广西土壤》(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分布图,南宁市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赤红壤。

根据良庆区农林水利局《南宁市良庆区农业资源及优势农业产业规划》,良庆区各镇土壤类型有所不同,良庆镇、大沙田街道办事处以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鉄砾赤红壤、砂页岩赤红壤、黄泥土、酸性紫黏土为主;那马镇以紫色沙页岩粉壤土、沙页岩沙土或酸性紫黏土为主;大塘、那陈镇以砂页岩母质厚赤红壤

土、酸性紫色土为主;南晓镇以第四纪红土赤红壤、紫色土砂岩厚层酸性紫沙土、紫泥土为主。

2.1.2地块及相邻地块历史

2.1.2.1地块历史

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历史上为居住用地、农用地和林地,未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亦无工业企业。

2.1.2.2相邻地块历史

经查询历史卫星影像,相邻地块历史上均为农用地、林地、宅基地,未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亦无工业企业进驻。

2.1.3地块未来利用规划

根据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审批号:(五象)2019-174)》(附件4),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和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未来用地规划为居住、零售商业(零售商业建筑面积占总计容建筑面积的比例为5%~10%,其余为居住),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上述地块的未来利用规划均属于第一类建设用地。

2.1.4地块现状

(1)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现状

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坛泽村夏林路与良泽路十字交叉路口西北侧。地块内大部分面积原为农田,且集中在地块中部,主要作物为芭蕉、玉米、甘蔗及蔬菜瓜果等,主要养殖鸡、鸭等畜禽。农田四周的居民楼均已拆除,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地块西南角原有一约1200m2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塘,现因施工该水塘已被填埋。

(2)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

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坛泽村夏林路与良泽路十字交叉路口东北侧。地块中部为林地,民房零散分布,现已全部拆除,地块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民房四周为农田,地块中心区域及地块西北面均为附近居民的耕地,主要作物为甘蔗、芋头及蔬菜瓜果等,主要养殖鸡、鸭等畜禽。地块东南角有一用于农田灌溉的池塘,西南角有一用于养鸭的鱼塘。

2.1.5相邻地块现状

坛泽村安置6、7号地块北侧为玉洞大道,南侧与东侧为坛泽村,坛泽村内主要为居民楼、幼儿园、商铺以及农田与菜地等,西侧为融创九棠府(在建)、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在建)、五象澜庭府小区(在建)及坛兴路。地块周边无明显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未发现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

2.1.6现场快速检测

本次调查使用XRF重金属检测仪、PID光离子化检测仪对地块内的土壤进行现场快速检测,随机在地块内采集若干个表层土壤样品,检测样品中砷、镉、铬、铜、铅、汞、镍、锌以及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因子的含量。经检测,坛泽村安置6、7号地块内均出现土壤砷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的情况,未检出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

2.1.7人员访谈情况

走访地块周边居民及村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座谈的方式了解地块历史及现状。

本次项目通过人员访谈了解,坛泽村及周边地块主要为村民住宅及农田,除各家各户在自家零散养殖鸡、鸭等畜禽外,无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

坛泽村内历史上并未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亦无工业企业,地块内空气质量优良,无环境污染事件。

村民在地块内建有多个水井,深度由30m至100m不等,据村民描述,水井水质良好,在90年代前一直作为村内主要饮用水源,随着市政建设接入自来水后,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

2.2第一阶段调查结论与建议

2.2.1结论

(1)通过对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的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上述地块历史上皆为农用地、宅基地或林地,均未进行可能产生危险废物的生产活动,在现场踏勘工作中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痕迹,也未发现可

能的污染源。

(2)经现场快速检测筛查,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内均出现土壤砷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的情况。因此,初步判断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的关注污染物为砷。

(3)为明确地块的污染状况,须开展下一阶段的采样调查工作。

2.2.2建议

建议对地块开展第二阶段调查,采用系统布点采样法,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分析,以明确地块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

3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3.1初步采样

3.1.1布点原则和依据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72号)、《土壤环境监监测技术规范》(HJ/T l66-2004)的相关要求,结合地块污染识别情况,对地块土壤进行布点采样。

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历史上均为居住用地、农用地和林地,不存在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且经污染识别未发现污染痕迹,土壤污染特征不明确。故本次调查采用系统布点法,在各地块上按40m×40m 划分工作单元,在每个工作单元内布设一个采样点位,即每1600m2不少于1个点位,使采样点位合理覆盖整个地块。采样钻探深度为5m,每个点位采集3个土壤样品。

3.1.2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采样方案

本次调查在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划分设58个工作单元,在每个工作单元中心布设1个采样点位。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面积为92317.15m2,采样点位数量符合“每1600m2不少于1个点位”的规范要求。

3.1.3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采样方案

本次调查在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划分设54个工作单元,在每个工作单元中心布设1个采样点位。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面积为92317.15m2,采样点位数量符合“每1600m2不少于1个点位”的规范要求。

3.1.4对照点采样方案

据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块大小等特征,选取位于地势较高,且不受到到人为干扰或受到人为干扰较少,不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的土壤作为项目地块对照点样品。对于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对照监测点位可选取在地块外部区域的四个垂直轴向上,每个方向上等间距布设3个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分析。如因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物扩散迁移特征等因素致使土壤特征有明显差别或采样条件受到限制时,监测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7号地块外部存在种植着农作物及人为扰动较大,本次调查选取了相较于周边受人为扰动少的位置进行采样,地块周边布设4个土壤对照点采样点位,采样深度0.2m。

3.1.5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3.1.5.1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检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初步采样实际钻探56个点位(TZ6-3、TZ6-4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钻探取样),共采集168个土壤样品。其中共有18个样品砷含量超过背景值,样品超标率10.7%,最大值为112mg/kg,最大超标倍数0.87倍;1个样品镍含量超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样品超标率0.60%,最大值为162mg/kg,最大超标倍数0.08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

3.1.5.2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检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初步采样实际钻探53个点位(TZ7-53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钻探取样),共采集159个土壤样品。其中共有18样品砷含量超过背景值,样品超标率11.3%,最大值为109mg/kg,最大超标倍数0.82倍;3个样品镍含量超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样品超标率1.89%,最大值为178mg/kg,最大超标倍数0.19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TZ7-11点位0.5m土壤pH出现异常偏高的情况,结合采样期间地表现状分析,是由于该点位周边少量建筑、生活垃圾堆放导致。

3.1.5.3对照点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地块周边未受人为扰动的位置采集了4个表层土壤对照样品。其中DZ-1样品土壤pH与区域土壤环境不相符,该点位可能受到了一定的人为活动影响。

3.2初步采样结论及建议

3.2.1.1结论

经对样品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及

无机物均有检出,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经分析,坛泽村安置6、7号地块土壤样品砷、镍出现超标或超背景值的情况。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坛泽村安置6、7号地块可能存在环境风险,应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即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

3.2.1.2建议

基于初步采样的基础上,在超标单元内加密布设采样点,增加深层土壤对照,同时采集地块内的地下水样品。

3.3详细采样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72号)、《土壤环境监监测技术规范》(HJ/T l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l64-2004)的相关要求,结合地块污染识别情况,对地块土壤及地下水进行布点采样。3.3.1布点方案

(1)土壤

由于在初步采样阶段,坛泽村安置6号、7号地块部分点位(TZ6-3、TZ6-4、TZ7-53)受现场钻探条件限制无法钻探,因此在原TZ6-3、TZ6-4、TZ7-53点位的工作单元内另外增加3个采样点位。基于初步采样的基础上,在超标单元内加密布设1~3个采样点位。共补充布设40个土壤采样点位。土壤采样点位详细信息见表3.2-1,土壤点位分布见图3.2-1、3.2-2。

土壤采样深度为10m,0m~2m每间隔0.5m采集一个样品,2m~6m每间隔1m采集1个样品,6m~10m每间隔2m采集1个样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筛选(每个点位10个样品),根据快筛结果和土层分布情况,每个土壤点位选送6个样品(表层土必送),如果快检结果异常则增加送样数量。

(2)地下水及水文地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对于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位,可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阶段性结论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布置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监测点位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可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位。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时,应参照详细监测阶段土壤的监测点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污染较重区域加密布点。”

本次详细采样在坛泽村安置6、7号地块按三角形各布设3个地下水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采集1个地下水样品。

(3)对照点

在地块周围未受扰动的位置布设1个深层对照点位,采样深度设为15m,

0m~2m每间隔0.5m采集一个样品,2m~6m每间隔1m采集1个样品,6m~10m 每间隔2m采集1个样品,10m~15m采集2个样品。该点位兼做地下水对照点,取土完成后建立地下水监测井,采集1个地下水样品。

此外,为查明地块相关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委托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资质的单位对地块开展专项环境地质勘察,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渗水注水试验、抽水试验(洗井)、土工样品采集、土的常规物理力学分析、土的渗透性及有机质分析等。

3.3.2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3.3.2.1坛泽村安置6号地块检测结果及分析

详细采样阶段共采集的20个点位(TZ6-17-2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钻探取样)120个土壤样品,其中共有11个样品砷含量超过背景值,样品超标率9.17%,最大值为118mg/kg,最大超标倍数0.97倍;1个样品镍含量超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样品超标率0.83%,最大值为172mg/kg,最大超标倍数0.15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

3.3.2.2坛泽村安置7号地块检测结果及分析

详细采样共采集的19个点位114个土壤样品,其中共有9个样品砷含量超过背景值,样品超标率7.89%,最大值为101mg/kg,最大超标倍数0.68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

3.3.2.3地下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因受地块地形地貌限制,经咨询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后,共建立5个地下水监测井,共采集5个地下水样品。地下水样品中肉眼可见物、锰、耗氧量指标出现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的情况,关注污染物砷浓度均未超过Ⅲ类标准限值。

3.3.3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前者是实验室内部对分析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后者是指由第三方或技术组织通过发放考核样品等方式对各实验室报出合格分析结果的综合能力、数据的可比性和系统误差做出评价的过程。

为确保样品分析质量,本项目样品分析由我公司具国际和国内双认证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为了保证分析样品的准确性,除仪器按照规定定期校正外,在进行样品分析时还需对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随时检查和发现分析测试数据是否受控,如:实验室平行、空白加标、样品加标、有证标准物质验证。

3.3.4质量控制结果

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样品由我司进行分析,检测过程中分别对现场平行、实验室平行、空白加标及样品加标进行实验室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均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相关要求。

3.4水文地质勘察

3.4.1地层岩性

根据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和本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现场钻探揭露,综合分析,评估区地层主要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残积层(Q3el)、石炭系下统(C1)。各土岩层的岩性及特征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杂填土①,杂色,杂色,松散,主要由碎砖块、粘性土、建筑垃圾等组成,成分不均匀,主要分布于场地中央,为项目拆迁拆除旧房余留下的建筑垃圾为主。取土钻孔揭露该层厚度为0.5~10.2m。

2)第四系残积层(Q3el)

粘土②,褐黄、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偶夹灰岩碎块。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揭露厚度为9.4-27.0m。该层仅分布场地局部,分布不均匀,层厚0.50~3.30m。

3)石炭系下统(C1y)

石灰岩③:灰白色,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坚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局部成破碎和短柱状,见较多的溶洞、溶蚀、裂隙、溶孔等现象,溶洞内主要为可塑红粘土充填,局部裂隙中为方解石充填。该层场地水文钻孔内均有揭露,钻探深度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22m。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Word版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1)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 位的82.8%。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说明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征-附件

附件1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二Ο一七年一月

目录 1 适用围 (6) 2 术语定义 (6) 3 点位布设原则 (7) 4 点位布设工作流程 (8) 5 农用地详查围确定 (9) 5.1 点位超标区确定 (9) 5.2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确定 (9) 6 点位布设准备 (11) 6.1辅助设备与底图准备 (11) 6.2资料收集 (12) 6.3 布点编码 (12) 7 点位布设 (13) 7.1点位超标区点位布设 (14) 7.2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农用地点位布设 (15) 7.3农产品点位布设 (15) 8 点位核实调整 (16) 8.1 点位超标区和产业集聚影响区点位核实 (16) 8.2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农用地布点补充 (16)

8.3点位编码信息准确性核实 (16) 9 布点方案确定 (17) 附1 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围 (18) 附2 分析测试项目 (29)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1 适用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布设。 2 术语定义 2.1 点位超标区 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分别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的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点位所在的区域。 2.2 土壤重点污染源 指根据《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类别及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筛选原则》筛选出存在土壤累积污染影响的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重点行业按照GB/T 4754分类,包括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纺织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池制造)、59仓储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危废、医废处置)、78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活垃圾处置)。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和污染防治制度概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制度概况 摘要:针对我国土壤污染形势非常严峻.现行制度难以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结合全国第一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分别概述了三种类型土壤的污染现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并在介绍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先进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有的土壤污染防治架构.提出了我国应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来源.建立统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构.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防治;农业土壤;工矿业土壤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38588.html,ki.kjycx.2016.09.032 土壤是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依据其独特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空间位置.在提供肥力的同时.还通过自身的缓冲性、同化和净化性能.在稳定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全国第一次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事实表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近期和未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按功能划分.土壤环境类型可简单划分为天然土壤(含未利用地)、农业土壤(含林业用地)、工矿业土壤和城乡土壤四大类。按污染物种类划分.土壤污染类型可分为无机型污染、有机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根据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我国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所占 比例较小。 1.1 农业土壤污染现状 农业土壤主要包括耕地(一般农田和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和其他农、林业用地。农业土壤环境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到商品经济贸易发展.更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根据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根据陈印军、杨俊彦等人对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广东的清洁土壤只占11%.太湖流域有1/3的耕地受到了污染;湖北省受“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 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

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4 工作准备 4.1 人员准备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实施方案》编写组,参与编写的人员应熟悉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基本状况,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4.2 资料准备 各省(区、市)应收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要的必需资料和辅助资料。 必需资料包括: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土壤污染.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 南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4 工作准备 4.1 人员准备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实施方案》编写组,参与编写的人员应熟悉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基本状况,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4.2 资料准备 各省(区、市)应收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要的必需资料和辅助资料。 必需资料包括: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更新数据等相关成果及资料;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结果;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重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问题较为突出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问题较 为突出 日前农业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报告表明,我国耕地质量呈现三大特点,土壤结构性问题比较明显,土壤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土壤健康状态总体良好。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层变浅,板结问题较为突出。全国有65.5%的监测点耕层厚度较浅,其中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耕层平均厚度低于18厘米,而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厚度在20厘米以上。 有25.9%的监测点土壤容重大于适宜作物生长的标准,土壤孔隙少、孔隙度小,板结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土壤容重较高,土壤板结问题相对突出。 从养分指标看,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整体提升,中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低,区域性土壤酸化问题日益显现。此外,2016年首次对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总体来看,除个别地区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绝大部分耕地土壤处于健康状态。 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出台,与往年相比,2016年监测工作表现出三方面变化。首先是扩大了点位数据,在以

往357个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到850个,涵盖43个主要耕地土类,年度监测数据增加2万余个。 其次是拓展了养分指标。在继续监测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的基础上,拓展监测了反映土壤养分持续供应能力的全磷、全钾指标,以及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中微量元素指标。三是增加了健康指标。 首次监测反映土壤健康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重金属指标,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健康状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试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附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 筛选技术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9) 2 编制依据 (9) 3 术语与定义 (9) 3.1 检测实验室 (10)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10)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0) 4.1 总则 (10) 4.2 检测实验室 (11)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5)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5) 5.1 筛选要求 (15) 5.2 筛选评审程序 (16)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7) 附表1 (18) 附表2 (21) —7—

附1 (23) 附2 (25) 附3 (29) —8—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9—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全面负责本省(区、市)详查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按照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详查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分析测试等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编写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参加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详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检查。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4.1 总则 4.1.1 实验室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验室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10—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土壤污染类型;有机;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污染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 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 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8) 2 编制依据 (8) 3 术语与定义 (8) 3.1 检测实验室 (8)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9)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9) 4.1 总则 (9) 4.2 检测实验室 (9)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2)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3) 5.1 筛选要求 (13) 5.2 筛选评审程序 (13)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4) 附表1 (15) 附表2 (18) 附1 (20) 附2 (22) 附3 (26) —7—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8—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0234142 学号:023414228 姓名:王震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重金属有机物 地域分布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 轻微轻度中度重度镉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作者:纪冬丽 【导读】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 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土壤砷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据Allaway估算,进入土壤的砷如果只通过植物吸收使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时间为100a,因此土壤一旦遭受砷污染其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据统计中国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11.2mg/kg,约为世界平均值(6mg/kg)的2倍,我国土壤砷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为此2011年国务院批文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砷列为第一类重点防控污染物。针对土壤砷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中砷的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赋存形态等,并开展了修复研究。笔者综合分析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土壤砷污染现状 1.1 国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规定,砷在土壤中的浓度限值为24mg/kg。土壤砷污染来源十分广范,主要由一些人为活动导致,包括杀虫剂的使用、除草剂和磷酸盐肥料的施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制造业、燃煤、木材保存剂等。欧洲表层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7.0mg/kg,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砷的背景值差别很大。世界上不同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的砷浓度见表1。 表1 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砷浓度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DOC 32页)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DOC 32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

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笔者收集了我国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也相当严峻的结论。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污染程度在加剧,但污染防治基础相当薄弱。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的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及加强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现状;重金属; 污水灌溉 ; 固体废弃物; 有机农药 1 引言 目前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受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土壤污染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已超过1300万吨,因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阻止土壤污染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 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1.1 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土壤现状 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此外,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据调查结果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其中又以镉污染占大头,达到7%。镉的含

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家乡淮安的土壤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淮安土壤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淮安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而又很难降解的有两大类,一是重金属,二是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来源很多,一般情况下通过大气、尘降与水污染转化而产生。但由于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大量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也使土壤日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沈跃文等对淮安市的蔬菜基地、大型交通干线两侧、重污染企业附近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发现: 蔬菜基地的监测点位分布在楚州区、盱眙县和金湖县三地。汞、铅和锌的一次监测值均有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为25%、5%和5%,其监测均值均达标。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的监测点分布在盱眙县和金湖县两地。土壤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一次监测值无超标现象。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的监测点主要在盱眙县境内。铬、铜和镍的一次监测值有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为10%、20%和10%,其监测均值均达标。 油田及周边地区的监测点主要在盱眙县境内。砷、汞、铅和铜的一次监测值有超标现象,砷、汞和铜的超标率均为8%,铅的超标率为25%,其监测均值均达标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是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详查样品的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术语与定义 2.1 密码平行样品 利用在详查平行样品采集点位采集的土壤或农产品样品制成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度以控制随机误差。 采用干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该样品由制样人员在制样单位将加工完成的详查样品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采用鲜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该样品由采样人员将同一采样点位采集的所有样品在采样现场剔除异物、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 2.2 统一监控样品 一种理化性质和组成足够均匀稳定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确度以控制系统误差。 该样品由专业机构根据详查需要专门制备,其指定值主要依据标

准物质定值程序赋值,或根据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方法确定。 3 总则 3.1 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方案和本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方案。 3.2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依据详查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其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应接受国家或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3.3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按照本技术规定,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并自觉接受国家和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3.4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价报告,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负责编制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3.5 各级详查质量检查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开展详查质量检查工作,如实记录检查工作情况。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4 样品采集 4.1 应严格按照《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和《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开展土壤和农产品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