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当然人类也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而土壤系统等又对人类的耕种有一定影响。

(完整版)第八章+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以上我们讨论了土壤的三相物质四种成分及其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的肥力状况也不同。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土壤地理学要搞清楚的问题之一。 一、土壤形成因素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道库恰耶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是十九世纪末,由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建立起来的。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四点: ①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他认为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离开某一成土因素都不能形成土壤,并提出了如下土壤形成数学函数式。 S:土壤,K:气候,O:生物, F:岩石,P:地形,T:时间 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四种因素,它们各自对土壤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只有某一种因素形不能形成土壤,是在这四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②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代替性 关于这一点,他举例说:“我们假定,如果医生提出水、空气和食物对人的机体那个比较重要,那么这个问题是空洞而用无的。因为缺乏任何一个,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无益的。提出土壤形成因素中哪一个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无益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成土因素也是如此,它们也处于无休止的变化过程当中。前面已经说过,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若成土因素发生了变化,土壤本身也必然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 道库恰耶夫在多年研究俄罗斯黑钙土的基础上,1883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俄国黑钙土》。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阐明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他指出,这是由于成土因素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结果。虽然现在看起来,各种自然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当时,这种观点也是史无前例的,非常了不起的。它对以后地理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①没有指出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②没有指出人类活动在成土中的特殊作用。 2.威廉斯对土壤形成因素的发展 ①提出了生物发生学观点 威廉斯认为在所有自然成土因素中,生物因素应为主导因素。因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它具有肥力,而肥力的产生是生物在土壤中活动的结果,没有生物活动就没有土壤,因此他认为土壤是在以生物为主导的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②提出了土壤是人类劳动对象和劳动产物的观点

临床专科文献整理资料

中医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 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内涵: 外延: 有哪些临床表现: 如何治疗: 用药特点: 与当代疾病的关系? 对中医文献及其有关中医药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中医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二、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 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

大成建设是日本的五大工程承包公司之一

大成建设是日本的五大工程承包公司之一,于1917年设立,目前员工总数达到八千多人,年营业额大体上是140亿美元,在大成建设公司我从事的是港口工程的工作,从2001年开始专门从事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从去年开始,我转向大成道路技术公司,专门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工作,是从总社派过来的。大成道路科技公司是大成集团内专门从事道路工程的公司,1200人左右。 下面我介绍一下大成集团的主要的工作。这次大成建设的运动设施是在东京附近的崎屿县,是东京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长度为1020米。中央跨度是520米,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单面桥。同时,大成集团也建设了大量的高层的写字楼、住宅工程。这是1989年在中国的云南省建设的水电站,这是中国第一个进行国际投保的项目,大成公司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北京,还建设了香格里拉饭店。在国外大成建设也作了非常多的工程。 下面介绍一下日本的建设业整体的情况。日本国内的市场最高峰是1992年,现在缩减为当时的46%。这十年对于建设公司来讲是非常严峻的十年。现在总共有50万家公司,显然是过剩的状态。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500万人,这个人数当然也是过剩的状态,也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据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建筑业的企业,每一家公司的平均人数只有10人左右。建筑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和其他行业比较是比较小的。信息化投资只有营业额的0.5%左右。制造业是它的两倍,即1%左右。在这环境下,大成建设带着危机感,强调要进行有速度经营、集约化的经营,在这样的考虑下,对信息化进行改造。在此背景下,对于经营的变化,对业务系统进行再构筑。在信息化投资方面,一方面是降低30%,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再构筑。具体的措施是放弃了原来的大型机系统,而采用了开放型的系统,就是采取了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在系统构筑方面采用了外包的方法,成本大幅度下降。其中人事管理系统采用了现有的厂家的系统,这样比自己开发成本也有所降低。关于经营管理的系统,完全是自己重新进行的构筑。 通过对实际运用过程的分析,把现有的各个生产环节的过程,实现可视化,对于去掉多余的无用的过程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建立了概念数据的模型。对企业的联系进行表示,经过分析找出多余的数据,防止重复开发和重复数据。大成公司构筑的总体架构的基础就是企业的人事管理和经营管理系统。作为综合建筑业的企业所进行的工作包括设计、报价、签约、采购、工程项目的管理,这些工作一系列地统一进行。在设计方面目前已经采用了三维的设计,带来统一的设计数据。报价和签约目前都已经实现在网上进行。 今天我用采购和工程项目管理来加以说明。一般的工程都是需要各参与方包括业主、施工方、分包方,大家一起开展工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些各参与方与大成建设公司相关的员工就是通过一个平台来交换信息,协同工作。 与项目有关的管理人员如果他正在参加的是多个项目,在系统里面也可以进行项目的切换。根据这个系统的使用,工作的标准化就比较容易实现。在大成公司同时进行的项目数大体上是1250个左右。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在1000多个项目里面,每一个项目可以通过对现场的照片的阅览来把握。另外,通过这样的系统也可以对施工图进行确认。作为业务管理的环节,进度管理统一使用了一个工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堂检测素养达标湘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堂 检测素养达标湘教版必修1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底土层 D.④为心土层 2.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解析】1选D,2选B。第1题,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心土层、⑤为底土层、⑥为母岩层。第2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2019·宁波高一检测)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3、4题。 3.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5.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有( ) A.是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B.对地表物质循环有一定作用,对能量转换作用不大 C.为动物生存提供了立足的必要条件 D.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 【解析】选A。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并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新思维·新考向】 6.阅读材料,完成下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材料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大成建设的管理

大成建设的管理 大成建设是日本的五大工程承包公司之一,于1917年设立,目前员工总数达到八千多人,年营业额大体上是140亿美元,在大成建设公司我从事的是港口工程的工作,从2001年开始专门从事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从去年开始,我转向大成道路技术公司,专门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工作,是从总社派过来的。大成道路科技公司是大成集团内专门从事道路工程的公司,1200人左右。 下面我介绍一下大成集团的主要的工作。这次大成建设的运动设施是在东京附近的崎屿县,是东京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长度为1020米。中央跨度是520米,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单面桥。同时,大成集团也建设了大量的高层的写字楼、住宅工程。这是1989年在中国的云南省建设的水电站,这是中国第一个进行国际投保的项目,大成公司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北京,还建设了香格里拉饭店。在国外大成建设也作了非常多的工程。 下面介绍一下日本的建设业整体的情况。日本国内的市场最高峰是1992年,现在缩减为当时的46%。这十年对于建设公司来讲是非常严峻的十年。现在总共有50万家公司,显然是过剩的状态。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500万人,这个人数当然也是过剩的状态,也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据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建筑业的企业,每一家

公司的平均人数只有10人左右。建筑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和其他行业比较是比较小的。信息化投资只有营业额的0.5%左右。制造业是它的两倍,即1%左右。在这环境下,大成建设带着危机感,强调要进行有速度经营、集约化的经营,在这样的考虑下,对信息化进行改造。在此背景下,对于经营的变化,对业务系统进行再构筑。在信息化投资方面,一方面是降低30%,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再构筑。具体的措施是放弃了原来的大型机系统,而采用了开放型的系统,就是采取了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在系统构筑方面采用了外包的方法,成本大幅度下降。其中人事管理系统采用了现有的厂家的系统,这样比自己开发成本也有所降低。关于经营管理的系统,完全是自己重新进行的构筑。 通过对实际运用过程的分析,把现有的各个生产环节的过程,实现可视化,对于去掉多余的无用的过程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建立了概念数据的模型。对企业的联系进行表示,经过分析找出多余的数据,防止重复开发和重复数据。大成公司构筑的总体架构的基础就是企业的人事管理和经营管理系统。作为综合建筑业的企业所进行的工作包括设计、报价、签约、采购、工程项目的管理,这些工作一系列地统一进行。在设计方面目前已经采用了三维的设计,带来统一的设计数据。报价和签约目前都已经实现在网上进行。 今天我用采购和工程项目管理来加以说明。一般的工程都是需要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1.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2.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B.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有关 C.土壤属于可更新资源,无论怎样使用肥力都不会下降 D.成熟土壤的形成都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与人类活动无关 3.华北地区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A.翻耕土地B.种植绿肥C.施用有机肥D.过度灌溉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中空气和地下水月平均分布图,回答4~5 题。 4.该地区最可能是() A.广州B.石家庄C.武汉D.哈尔滨 5.该地区6月土壤中空气较少的原因是() A.植物生长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气B.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C.恰逢梅雨期,降水丰富D.伏旱时期,气候干旱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A.洪积物、冲积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 7.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B.红壤 C.寒漠土D.冲积土 8.陡峭的土坡上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 9.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口喷发的火山岩风化形成的 C.“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流水侵蚀带来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D.“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大成建设集团给中国建筑行业的启示

日本大成建设带给中国建筑的启示 日本建筑业素有“政治的鹿岛、技术的清水、能力的大成”的说法,可见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成建设在能力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大成建设无论在战略、组织、运营、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都积累了广博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其能力建设,更可成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壮大提出可鉴之源。 成功经验 大成建设的管理以质量和技术为基石,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主线,从基础管理入手,夯实管理的每一环节,为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1竞争优势分析 大成建设是日本最大的建筑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诸多环境保护事业和文化事业的赞助者。作为世界一流的土木工程企业,其技术和设备先进、工程量大、管理现代化、产业多元化。在多年海外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1)世界一流的建筑资质

就资质而言,大成建设能够从事各种大型土木工程。大成建设2008财年产值为164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员工数量只有8000多人。企业规模大,人员少,效率高,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等城市均有施工项目。大成建设施工的东京湾新海面地盘改良工程(围海、填海造地及垃圾掩埋)和临海沉埋式隧道属施工技术世界领先。 (2)精细化实用化的设计 日本是岛国,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约为我国的1/25;人口约1.3亿,为我国的1/10,资源贫乏,但高速公路、电气列车、轻轨地铁处处可见。如以大成建设为主要建设者的大阪京桥车站,位于地下4-6层,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上1-6层多为超级市场,种类俱全,琳琅满目,再上7-28层,均为宾馆或写字楼,档次都很高。至于基础设施,如东京湾横断公路有着10公里长的隧道,5公里长的桥梁,无论从建筑物的规模、数量、造型、实用、坚固、美观都堪称一绝,其总造价为980亿人民币,相当于半个三峡工程。 (3)精炼高效的工作团队 大成建设工作效率极高,平均7000万人民币的工程,只派 1-2个项目主管,他们所依靠的是现代化管理,以管理出效益。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土壤的主要形成 因素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 A.内蒙古B.新疆 C.贵州D.西藏 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1.A 2.D[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第2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

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3~4题。 3.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 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 C.久保桃D.山桃 3.C 4.D[第3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 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图1

第五章土壤形成过程

第5章土壤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规律 2.掌握土壤形成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规律 3.熟悉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及其发生条件,了解主要成土过程的空间分异规律 4.理解土壤形态与成土过程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土壤形成过程(Soil-forming process) ?生物积累作用(Biological accumulation) ?腐殖积累作用(Humus accumulation) ?淋溶作用(Eluviation) ?淀积作用(Illuviation) ?发生层分化(Horizon differentiation)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完全不同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它有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同时它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经过了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 5.1土壤形成概述 一、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 二、物质的生物小循环过程 三、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这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推动土壤不停地运动和发展. 地质大循环释放的养分及产生的通透性、保水性、等为生物创造了条件,生物小循环使植物学养分在表层中集中积累,并创造了氮素,使母质具备了完全肥力,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实质。 生物小循环在地质大循环上进行,但方向是相反的,前者是养分的淋溶损失,后者是养分的集中保蓄。二者既统一又矛盾。土壤的肥力的发展正是二者矛盾统一的结果,而且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小循环形成一个螺旋式的逐渐扩大的发展过程,使肥力不断发展。 5.2主要的成土过程 在自然界中,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统一的,但是,由于成土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土壤形成过程总体的内容、性质及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据土壤形成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特点,划分出以下基本成土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是指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它是土壤形成作用的起始点。 (二)有机质积聚过程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编著:凌逸冰(陕西中医学院中西本1101班) 1.砭石是最原始的医疗工具,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与前身;灸法是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古代导引疗法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伏羲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主要是按人体部位记述的;商朝宫廷负责医疗的是“疾小臣”。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载药130余味。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收录药物最多的古籍,其载药126种。 最早一学分科是《周礼》中将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师之下分士、府、史、徒。酒为百药之长,伊尹创制“汤液”,医缓与“病入膏肓”,医和与“六气致病说”。 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医疗体育帛画是《导引图》,最早的妇产科文献是《胎产书》。 中医学四大名著(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 Ⅰ.《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由《素问》和《灵枢》两部组成,每部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开创了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其主要特点:①注重整体观念;②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③重视脏腑经络。 Ⅱ.《难经》托名秦越人(扁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一词。 Ⅲ.《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确定了六经辨证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原则,开后世脏腑辨证之先河。 Ⅳ.《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共收载药物365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并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是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著作。 5.秦越人(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是最早的妇科医生。 淳于意是唯一正史记载的西汉医家,他向汉文帝叙述25个病人的详细医案,时称“诊籍”,被称为最早的医案。 华佗被称为“中医外科鼻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善用情志疗法,精于脉诊,创立“五禽戏”。 6.王叔和撰成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为现存最早 的针灸学专著,吴普著《吴普本草》是第一部有明确作者的本草学专著,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为本草学重要作品,雷斅著《雷公炮炙论》是第一部药物炮制学专著,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第一部炼丹理论著作。《抱朴子》是晋?葛洪的炼丹学著作,提出“以毒攻毒”理论,被认为是人工免疫疗法的先驱。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是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晋?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载方140余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著。嵇康著《养生论》是我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 7.我国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形成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建立政府医药兼教育机

pcp2008 医学电子书---------

预防医学、卫生学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1. 中华职业医学. 2. 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方法. 3. 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4. 食物营养成分表(北京地区). 5.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6.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w. 7. 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营养学. 8. 科学补钙. 9. 现代职业医学_王莹1996. 10. 中国人怎么吃. 11. 女性的身体个人必备手册. 12. 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 13. 性的报告 21世纪版性知识手册. 14. 英汉-汉英美容医学词汇. 15. 医学多变量统计与统计软件. 16. 3岁宝宝技能训练与对策问答. 17. 夜间育儿:怎样让婴幼儿入睡. 18. 教养难带宝宝百科:养育0-5岁高需求孩子的必备知识. 19. 自我分析情态的更新. 20.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21. 医学美学. 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 23. 伤害流行病学. 24. 病历书写错误400例. 25. 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 26. 戒烟者的自述“吸烟与我”真人真事征稿选. 27. 放松自己大步走!:雅各布松(Jacobson)肌肉放松法. 28. 医学营养学_黄承钰2003. 29. 现代性医学(第二版). 30. 实用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 31. 超级育儿通. 32. 新生儿营养学+. 33. 病历书写与示范. 34.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用手册+. 35.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 36. 食物与食物相克. 37. 健康育婴魔法书. 38.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 39.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四版). 40. 卫生保健学学习指导. 41.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学影像科. 42. 百年医学科技进展. 43.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B.气候 C.生物D.成土母质 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 答案:A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下题。 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 答案:D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3~4题。 深度N(mg/kg) P(mg/kg) Na(mg/kg) Mg(mg/kg)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3. A.N B.P C.Na D.Mg 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 解析:第3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土壤 类型。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土壤 形成的因素;说明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 题及合理利用措施。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土壤, 分析土壤的成因。 水平4:结合区域和典型土壤,分析某 类土壤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 律,合理利用土壤。 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 明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 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 在地的土壤类型,探讨土 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概念: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01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02疏松层。 2.组成:矿物质、□03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 二、土壤剖面 1.概念: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 01纵切面。 2.剖面构造

1.判断正误。 (1)土壤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石砾、黏粒和粉粒。(×) (2)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都有土壤。(×)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土层 答案 D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成的。 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 提示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使土壤剖面显露。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判断正误。 (1)土壤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岩石。(×) (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 2.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湿热地区B.冷湿地区 C.干热地区D.干冷地区 答案 B 解析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多。 3.我国东南丘陵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

新湘教版(2019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 s/V t=M s/(V s+V w+V 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项。第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即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据此选B项。第3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项。 2.B 3.A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第4~6题。 4.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5.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建筑企业实施国际化措施

建筑企业实施国际化措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 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建筑业与钢铁、汽车行业并列为 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建筑业是关联性和带动性较强的产业,据推测,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能够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行业增加的1.85元产值。1985年,由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总承包的“鲁布革工程”,带来了我国建筑 管理体系的全面改革。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发激烈, 现行的管理体制,现行的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建筑 行业不正当保护、行业队伍建设、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现行的建筑法规、标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是摆在中国建筑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增强法制建设,提升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 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 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 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 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 易条约和协定的相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合“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 要求,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 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点。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相关的国际 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增 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收集了一套《中国医学大成》,真的很不错啊,很清晰。在别的论坛看到有《中国医学大成续集》,还有《中国医学大成三编》,哈哈,要是一辈子能把这三套书读好了,肯定比张仲景还张仲景啊。不知道那位兄弟有的话把后面的两个续集共享一下?或者PM我一下大家交流一下,本人有很多电子书,不过都没怎么整理。 买了一套《中华医典》不能放手机里看,现在弄些电子书放在电纸书上看。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曹炳章等辑二〇〇〇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景印本49册 医经第一 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坿遗篇一卷坿校勘表一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宋刘温舒辑遗篇王大淳撰校勘表嘉靖中赵简王守厚煜居敬堂刊本 医经第二 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坿遗文并杨氏元注一卷坿校勘表一卷隋杨上善奉敕撰清汪宗沂辑遗文并杨氏元注陈钢撰校勘表兰陵堂刊本 医经第三 素问识八卷坿校勘表一卷日本多纪元简撰沈红撰校勘表景天保八年东都书肆万笈堂英大助刊本 医经第四 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坿校勘表一卷赵京生撰校勘表景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内经知要二卷坿校勘表一卷明李念莪撰清薛生白校沈红撰校勘表景光绪十六年刊本云阳周氏医室藏版 图注脉诀辨眞四卷附方一卷坿校勘表一卷明张世贤撰高忠梁撰校勘表景扫叶山房刊本 本草第五 本草汇纂十卷坿校勘表一卷清屠道和撰陈加玉撰校勘表景民国二十五年国医砥桂月刊社排印本 本草蒙筌七卷总论一卷坿校勘表一卷明陈嘉谟撰戴愼撰校勘表景明刊本 本草第六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坿校勘表一卷明缪希雍撰林森荣同撰校勘表黄英志同撰校勘表景天启五年緑君亭刊本 本草第七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正误一卷坿校勘表一卷清赵学敏撰朱大年撰景同治十年钱塘张氏吉心堂刊本 本草第八 本草从新十八卷药性总义一卷坿校勘表一卷清呉仪洛撰唐传俭撰校勘表景同治九年瓶花书屋刊本 盘珠集得配本草十卷坿校勘表一卷清施雯同撰清严洁同撰清洪炜同撰王荣根撰校勘表 诊断第九 脉诀汇辨十卷坿校勘表一卷清李延是撰王大淳同撰校勘表黄英志同撰校勘表景康熙五年

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

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的发生和形成,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地表裸露的岩石,在水热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栖息各种微生物,并开始生长绿色植物。这些生物既从风化物中获得水分和养分,又使风化物积累有机物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创造了肥力,从而形成土壤。 中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利用情况多样。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必须对土壤的形成、种类、分布和分区有所认识。 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 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又如,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兴

立体停车场(日本大成)

立体停车场 ——最大化土地利用可能性—— 优点:1 平面停车场立体化,能最大化土地价值 在不便开展建设项目的狭小环境和空间里,有可能通过利用立体停车场来进行停车场经营。把平面停车场立体化,可以将多出来的空间用于其他用途,最大化利用土地基地面积,创造新价值。 2 提高安全性,改变交通状况 塔式停车场(上图右1)可以保 证车辆不受风吹雨打。合理安排好 自走式停车场(上图中)的出入口 位置、进出路线、停车台数,可以 大幅改善道路交通不畅情况,并提 高使用者安全性和停车便利性。 立体停车场比起平面停车场多 了种种优点,不仅提高了停车场的 收容能力,而且还可改善区域交通 环境和车辆保管环境(右图下)。 3 对应多种用户需求 可供商场、大型住宅、普通家 庭使用,客户任何停车建设需求都 能实现。

立体停车场的种类 立体停车场是通过特殊建筑设计和机械辅助,将原本平面的停车空间进行了立体化处理。大的分类可分为:自走停车场(下右)、机械停车场(下左);细分可分为:塔式(下左)、多段式(下左); 立体停车场优缺点比较

机械式停车场之塔式停车场(SVA) 一、主要特点: 1、适合于狭小空间中的建设; 2、可适用于车身较高的MPV、RV(设计时需要考虑车台数和尺寸) 3、在向上空间受到限制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地下空间(需考虑排水); 4、利用塔式停车场的回转转盘可以简单完成出库、入库操作; 5、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防止车辆损伤及盗窃事件; 6、3段滑动装置可以简单完成车辆的收纳和取出; 7、大规模停车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可考虑纵横方向并列设置塔式停车场; 二、SVA分AB两种类型: 1、A类型(面宽6.90米,进深8米),车辆进入后180°回转,即正向开入车库,有转盘完成车辆掉头、移入车位操作;离开时,车头对外,直接驶出即可; 2、B类型(面宽6.40米,进深8.64米),车辆进入后90°回转,相对于A 类型,面宽可以适当缩小(进深需要加大),入库、出库的时候均由机器设备辅助90°回转,直行出库。 二、安全装置 车体高度检察装置,防夹装置,人体感性装置,紧急停止装置等。 三、其他附属装置 1、停车位置示意灯:车辆入库的时候,诱导车辆停入到合适的位置,有前进、后退、OK等集中显示状态。 2、地震感知设备:检测到地震的时候停止机器动作,最小化二次灾害。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 P.241药学精要(共20册)中药材经验鉴别手册(高清版)P.459药学精要(共20册)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P.402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沈绍功验... P.245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李介鸣验... P.270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高忠英验... P.341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徐小圃医案医论集(高清版)... P.7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综合卷01P.6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医经卷_温病卷_诊法卷01P.610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外科卷_针灸卷_五官科卷01 P.722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妇科卷_儿科卷01P.20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筱斋 P.16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弼臣 P.49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翰卿 P.28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茂 P.337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董建华

P.630中药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及药效(...P.990中华临床药物学(上、下册)_001 P.1685中华传世医方(下册)(张方胜主编) P.830中华传世医方(上册)(张方胜主编)01P.443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高清版)01P.37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高清版)01 P.1024中国古今医案类编--气血及津液病类P.1106中国地道药材鉴别使用手册(上、下册)(张穗坚)... P.18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001 P.323药剂学(第二版)(2011版)-001 P.2225现代实用本草(上、中、下册) P.600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王玉玺主编)01 P.225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学勤1(高清版)P.1188中国医学大成[1].50.圣济总录纂要 P.568中国医学大成[1].49.刘涓子鬼遗方.医方考 P.451中国医学大成[1].48.重刊本草衍义.药征.药征续编 P.534中国医学大成[1].47.神农本草经.珍珠囊补遗药性... P.397中国医学大成[1].46.医学心悟 P.428中国医学大成[1].45.叶选医衡.医学源流论.慎疾刍... P.415中国医学大成[1].44.医学读书记.读医随笔.市隐庐... P.383中国医学大成[1].43.重订灵兰要览.肯堂医论.知医... P.508中国医学大成[1].42.儒门事亲

地理学五大成土因素

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 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又如,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太行山脉,同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在夏季,迎风面降水量大,有利于土壤中物质的化学分解和生物积累;背风面受气温增高、湿度小的焚风影响,土壤的淋溶和生物积累都较弱。因此,这些山地就成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分界线。例如,大兴安岭东坡为暗棕壤,而西坡为灰色森林土。 山地和高原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还表现在:海拔越高,土壤变化越复杂,形成的土壤类型就越多。这是因为,气温随山地海拔增高而递减;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大;植被类型也相应地更替,所以土壤类型也不同。 在平原、盆地和丘陵范围内,地形的高差变化虽小,但对土壤的形成仍有明显影响。如平原地区局部起伏的地面变异,会引起土壤水分和水质特点的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土壤组合。在地形高、排水好的部位,形成能反映当地生物气候条件的地带性土壤;而地形低的部位,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甚至地面积水,形成非地带性的半水成土和水成土,如果地下水含盐类较多,还可以形成盐渍化土壤。又如盆地周围的高地,原来是地带性土壤,如果开垦为农地,绝大多数是旱耕地;盆地中心大多为在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半水成土或水成土,开垦后,在北方常成为有良好灌溉条件的水浇地,而在南方则绝大部分成为稻田。丘陵的高度不大,虽不会像山地那样引起气候和植被发生大的变化,但地面形状和坡度也能影响降水的再分配,从而影响到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侵蚀的强度,就是与地形和坡度密切有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