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合集下载

礼县道地产区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及种植现状调查

礼县道地产区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及种植现状调查

礼县道地产区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及种植现状调查何九军【摘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药农等方式,对礼县掌叶大黄的种植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礼县道地药材掌叶大黄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礼县;掌叶大黄;药用价值;种植现状;调查【作者】何九军【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大黄属于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之一,以块根入药。

在国内生长3种大黄:一是青海高原产的唐古特大黄,二是四川产的药用大黄,第三种就是礼县大黄,因主产于礼县铨水乡,又称“铨水大黄”或“铨黄”。

礼县大黄属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产品块大饱满、色泽鲜艳、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居中国之首,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即有“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素盛名”之美誉,1983年,礼县“双鹿牌”大黄荣获国家经贸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97年,礼县所产大黄系列产品正式注册“铨黄牌”商标。

掌叶大黄主要含蒽醌类、双蒽酮类、苯丁酮苷类、二苯乙烯苷类和鞣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保肝、利胆和抗肿瘤等作用[1]。

其被《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2]。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等地,而主产礼县的“铨水大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目前甘肃礼县已建有掌叶大黄规范化生产(GAP)基地[3]。

目前,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形式炮制品、不同部位大黄药材的含量已有文献报道[4-6]。

为实施掌叶大黄GAP规范化种植,巩固传统地道产区,我们采用实地考察、走访药农等方式,对礼县掌叶大黄的种植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1.1 性状掌叶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将军、川军、锦纹、火参等。

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评价[摘要]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陷入困境,中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开展动态监测和系统评价研究,是目前急需做的。

本文主要从中药资源概况、中药资源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相关评价指标介绍,并对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系统评价一.国内中药资源概况我国疆土辽阔,环境多样,物种繁多,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经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3 万余种,动物资源则高达10 万余种。

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多达353 科,3184 属,27 150 种,跃居世界第三位[1]。

并有190 多个属的特有植物,更有古老孑遗单种植物16 个,诸如水杉、银杏、鹅掌楸等。

据最近一次即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 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16 种,药用动物1571 种,药用矿物80 种[2]。

我国的动物野生资源也位居世界前列,4 大种群(鸟、兽、爬行、两栖类)种数约2478 种,占世界10.5%,可供药用的动物约800 余种,然仅有30 余种实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3]。

为进一步摸清并守住中药资源“家底”,国家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并在31 个省、922 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根据专家组于2016 年3 月份的最新通报显示[4],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已发现可药用资源1 万3 千多种,新物种44 种,并在20 个省(区、市)布局建成了28 个中药繁育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范围内天然药物的不断开发利用,国内外对中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使我国中药资源的消耗加大,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了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使药用珍稀濒危物种急剧增加,许多药用动植物处于濒危和灭绝状态,如我国现有野生甘草资源储存量已不足50 万吨[5],并且每挖1 kg 的甘草根茎会破坏草场2 ~4 m2,每年挖5 万吨甘草意味着有2550 万亩草场受损[6]。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
当蒜苗出土 6cm 时施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 如稀薄人粪尿进行提苗,在青蒜生长期间,共追肥 3~4 次,促使蒜苗生长。若采收蒜头第 2 年开春后要施 1 次 重肥,667m2 用 10kg 左右。蒜头膨大期,不宜施过浓的 粪肥,以免引起腐烂。 2.7 土壤湿度管理
. All 大Ri蒜g出ht苗s前应Re确s保er土v壤ed湿.润,齐苗后土壤缺水,可
. A著l《l本R草ig纲h目t》s收R载e了se枳r壳v并ed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叶
为单身复叶,即可肯定为柑桔属一类植物;另单独立枸 桔专条,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多收种为藩 蓠,伪充枳实及青桔皮出售。通过上述考证,从明朝开 始的枳壳与现代相一致[2]。 1.2 商洲的来历
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 研究———枳壳类专题研究”从全国收集鉴定了 22 个枳 壳品种,其中江西产品中有臭橙、香橙、勒橙、鸡子橙、 香圆、芝麻花橙等 6 个品种,从本草考证、药源调查、分 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商品鉴定、理化分析、 采收加工、药理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2],获得 199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
商洲枳壳已成为新干县药材生产的一个品牌,其 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越发明显。在栽培方面研究报道 较少,在品种、质量分析、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有许多 研究报道。 2.1 专家学者的研究
1991 年,廖学林等对新干县三湖镇受冻害的枳壳 进行了 4 年的低产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吴永忠等不同产地臭橙枳壳辛弗林和 N- 甲基酪胺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江西新干县商洲枳 壳含量最高[5]。肖鸣、吴永忠等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 皮甙的含量,结果显示道地产区江西新干县产的商洲 枳壳柚皮甙含量最高[4]。 2.2 江西省药物研究所长期研究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考察报告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考察报告3篇

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考察报告3篇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考察报告第1篇根据局领导指示,2007年3月30日我们对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考察。

经听取县政府有关人员对该县药材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和对车前子、枳壳、黄栀子等种植基地的现场实地考察,以及与药材生产种植户、经营者的交流,我们对该县药材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及该县药材产业发展思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县药材种植概况:该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

依托于药都樟树这个历史著名药市,老百姓对于药材的种植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积淀了药材种植的丰富经验,药材种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县有几个乡镇几乎家家都种药材,现有药材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有13万多亩,加上零星种植的总量达15万多亩。

在1700多年种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商州枳壳等品牌道地药材和一批走南闯北的药材经营户,至今仍有个别乡镇的农民长年在外经营药材,并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

经他们的经营,每年可拉动全县药材交易额达7000多万。

他们一方面将本地药材推销至全国,一方面将外面的药材销售信息反馈给的种植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导着当地的药材生产的作用。

当地政府对药材种植高度重视。

一是将药材生产作为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布局,力图利用地理和特殊的人文优势,将商州品牌发挥光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

二是该县为加强对药材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专门成立了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正科级设置,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全县药材生产的规划、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以及药材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服务。

三是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配套与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目前,该县所种植的药材主要是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三木(杜仲、厚朴、黄柏)以及其它药材。

其中枳壳、车前子、黄栀子、三木(杜仲、厚朴、黄柏)均在万亩以上,枳壳、黄栀子达到3万多亩,在单品种上有相当规模。

枳壳、车前子由于其优异的品质和规模产量,在市场上有相当的价格引导优势。

道地怀山药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道地怀山药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7]
2 土壤地球化学特性
2 . 1 土壤营养成分 对温县的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赵堡镇、南张羌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等地的 51 个 土样中氮、磷、钾的含量进行了测试 . 按照我国土壤主要有效成分丰缺标准, 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和有 效氮含量稍缺, 有效磷含量稍丰, 有效钾含量丰富 . 怀山药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 , 在怀山药的根块 膨大期 , 磷钾需求最大 , 此时 , 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 1 . 5 2 5 . 据研究表明焦作土壤 [ 8] 中速效钾含量居河南最高 , 适宜怀山药种植 . 因此, 在进行怀山药种植时, 因地制宜应注意适时 施加肥料, 并补充氮肥.
0 引

怀山药 ( D io scorea Opposita T hunb) 为薯蓣科多 年生缠绕草质 藤本, 以根 块部位入药 . 又名薯 蓣 , 原名薯豫. 神农本草经 记载薯蓣具有 主治伤中 , 补虚赢, 除寒邪气. 补中, 益气力 , 长肌 [ 1] 肉 . 久服耳目聪明, 轻身 , 不饥, 延年 功效 . 山药的道地药材是指产于怀庆府 ( 今河南焦作 ) 的怀山药, 是著名的 良
*
收稿日期 : 2008- 07- 22 基金项目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0411050700) 作者简介 : 胡斌 ( 1952- ) , 男 , 湖北武汉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生物遗迹与沉积矿产学、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 E - m ai: l yellow fly. 9105 @ 163. com
表 1 药用山药产区生长期 ( 4- 10 月 ) 月平均温度 T ab. 1 M onth ly m ean temperature o f offic inal diaoscorea oppos ita thunb g row ing erea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现状与展望

goa t n ec d rg,adpoie ho t ae r s bi i e t d doea o rcd r( O )o h e dc a e-uh t r edus n rv er i b s o t lhn t a a prt npoe ue S P f C ns meiil ei u d t e c s f e a s gh s r n i i e n
( . st eo h eeMein l t i s ea gi t a U i r t, hn zo , e a 50 2 C ia 1 I tu f i s dc a Ma r ,H nnA r u ul n esy Z eghu H nn4 00 , hn ; n it C n i ea l c r v i l 2 Istt o gi t a E ooy uinA r u ueadFrs yU i rt, uhu  ̄j 50 2 h a .ntu A r u ul cl ,Fj g cl r n o t nv s y F zo , i 300 ,C n ) i ef c r l g a i t e r ei n a i
S a us a d pr s e to h e e c n Ch n s e a h ntc c u r s t t n o p c ft e r s ar h o i e e g o. ut e i r de d ug
ZHANG o g y - Zh n . i_,LI W e xo g N n. in ,LI Ru . u N iy
p a t rd cs n t r o k e h u ti a l e e o me to e id sr in s e - u h n c c u e d u . l sp o u t ,i n t e p t e s san e d v lp n t n u t o Ch e e g o a te t r d r g n u b f h y f i s Ke r s:e o o y e - u h n c c u e d u ;g o h r l m;moe ua c lg ;b tnc al lp t y y wo d c lg ;g o a t e t r d r g e - e b s i i l l re oo c y o a i l o ah e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以国产白木香代替进口沉香,水牛角代替犀牛角,新疆阿魏 代替进口阿魏等。
2、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用资源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新 生物技术研制的基因、核糖核酸、酶、蛋白质、多肽、多糖药 物等。其特点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含量低的物种和 转基因新物种。
3、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开发资源
生药资源多方向开发利用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及文化素养、科学水平的 不断提高,随着医疗模式逐步由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方面的 转变,生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渗入到 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药膳、药浴、天然香料、天然色 素、矫味剂、卫生用品等。
2020/3/22
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筛选是新药研究的 重要部分。通过天然成分的结构修饰来寻找新药,具有工艺简单、 成本低、命中率高等特点。
① 通过结构修饰提高或改变疗效
可待因比吗啡镇痛作用和成瘾性都降低
吗啡 R=H 可待因 R=CH3
② 降低毒性
斑蝥素
去甲斑蝥素 羟基斑蝥素 etc.
③解决资源问题
利用基因工程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包括酚类、黄酮类、香豆素、木脂素、生物碱、糖苷、 萜类、甾类、皂苷、多炔类、有机酸等。“次生代谢产 物”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却与疾病 的治疗密切相关
三种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
生物转化
发根培养
5、从传统中药加工工艺中开发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工艺是在不断发展的, 弄清加工炮制原理及其 对化学、药理和临床的影响, 并进一步开发改进, 可充分提高药 材疗效, 充分发挥药材作用。

湖北黄石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

湖北黄石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

湖北黄石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雷保清;黄廷荣;谈金莲;管群;李华成;张莉;阮爱萍;刘文涛【摘要】To study the status of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einal resources in Huangshi City of Hubei Province by means of field survey,specimen collection,species identification,data gathering,mark-et research etc.We find out There were 611 species of wild medicinal plant in common use belonging to 145 families in Huangshi City,of which 6 family,9 species of fungi,16 family,31 ferns,7 family,8 species of gymnosperms,1~16 family,563 species of angiosperms,and 24 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of la-rge development value.So the area of eastern Hubei has fairly rich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which has good development value.W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strengthenly protect the resources of medical plant,vigorously developing authentic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so on.%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物种鉴定、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等方法,对湖北省黄石市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石常见药用植物共有611种,隶属145科.其中菌类植物6科9种,蕨类植物16科31种,裸子植物7科8种,被子植物116科563种.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24种.本研究提示湖北黄石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具有良好开发利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发道地药材等几点建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04【总页数】4页(P594-597)【关键词】黄石市;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开发利用;道地药材【作者】雷保清;黄廷荣;谈金莲;管群;李华成;张莉;阮爱萍;刘文涛【作者单位】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湖北省黄石市精神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湖北黄石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和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呼声日益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10.5﹪。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总论:湖北省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

一、地理环境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二、气候特征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三、资源概况 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四、人文背景 湖北省是“神农尝百草”这一古老传说的发生地,具有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湖北省也是着名医学着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乡。此外,湖北历史上还诞生了葛洪等一大批着名中医学家,积淀了大量民间验方,留下了丰富的中医药科学文化遗产。

五、土壤概况 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石灰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八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 六、道地药材 湖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药材生产的特色县市和专业乡镇村也不断出现,郧西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安陆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罗田县素有“茯苓之乡”的美称,利川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据有关数据显示,湖北省拥有中药材生产专业乡镇20多个,专业村50多个。

七、药材种植区 (1)武陵山种植区,包括恩施、巴东、利川、咸丰、鹤峰、建始等7个县市。重点发展13个道地药材品种,即:板党、黄连、湖北贝母、独活、五鹤续断、自术、贯叶连翘、缬草、紫油厚朴、玄参、白三七、黄柏、杜仲。

(2)秦巴山种植区,包括郧西、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丹江口、谷城、保康、南漳等9个县市。重点发展黄姜、肚倍、麦冬、半夏、桔梗、黄连、杜仲、白柴胡等道地药材。

(3)大别山优势种植区,包括蕲春、英山、罗田、麻城等4个县市。重点发展白术、菊花、茯苓、元胡、桔梗、射干、天麻等道地药材。

(4)幕阜山种植区,包括通城、崇阳、通山等3个县市区。重点发展金银花、菊花、白术、百合、厚朴、黄柏、辛夷花、金刚藤、杜仲等。

(5)神农架种植区,重点发展独活、党参、当归、黄连等高山中药材,以及冬花、绞股蓝、柴胡、桔梗、丹参等中低山药材和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

(6)三峡种植区,包括五峰、长阳、远安、宜都、夷陵、兴山等6个县市区。重点发展党参、天麻、当归、贝母、杜仲、厚朴、栀果、独活、木瓜、辛夷花等品种,适当发展黄姜。

八、生产基地 1、恩施: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神农架,是湖北省惟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建始、来凤、鹤峰、咸丰、宣恩6县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它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植物资源,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

中国板党:“板党”是党参家族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品质最好,因产于湖北恩施板桥镇而得名。“板党”于明朝洪武年间由野生转为家种,1997年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它外型美观、根条细嫩、肉质饱满,是纯天然绿色植物,无污染、药用功能独到,可与人参毗美。“

鸡爪黄连:利川素有“黄连之乡”的美誉,盛产“南岸味连”,其品质明显优于云连、雅连及其它味连。黄连以根、茎、叶入药,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材料。位于福宝山的湖北省黄连GAP试验示范基地,2004年通过省级认证,目前正在争取国家认证,种植面积6000亩。

紫油厚朴:恩施为其原产地,有500多年种植历史,属名贵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以根皮、茎皮入药,皮细、断面浮棕色,内表深紫色,油性重,香气浓烈,厚朴酚含量高。2000年3月,国家科技部将其列为GAP试验示范研究品种,2002年11月紫油厚朴种子种苗规范种植与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合格。

石窑当归:恩施石窑所产当归因其品质俱佳留芳天下,历史以来称为窑归。本品“主根圆柱形,归尾多少不相等,质地油润色黄棕,裂缝油性为特征,气香浓郁甘辛苦,活血补血又调经”。经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窑归为合格产品,并且含有16种氨基酸。该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湖北省名优产品。

竹节参:又名白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以根茎入药。它具备南药三七和北药人参的共同品质,专家学者称其为“百草药之王”。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作用,用于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等,其药用价值潜力巨大,近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据统计我国的竹节参储量只有2吨左右,属珍稀名贵药材。竹节人参为恩施州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生转家生”种植研究已获成功,为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992年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获65万元项目资金资助,现有种植面积40亩,规范化种植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恩施州重点发展品种之一。

湖北贝母:别名窑贝、板贝。鳞茎卵球形、扁卵形或倒圆锥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湖北贝母原产于建始县花坪乡白果坦村,富含贝母碱,质量上乘。该乡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贝母生长,目前2000亩GAP基地正在建设中。

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中的挥发油为高级香料,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其根茎所含异戊酸龙脑酯、乙酸龙脑酯、缬草三酯等活性成份,在镇静、解痉、降血压、抗菌等方面功效显着,且无副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失眠和心脑血管疾患。恩施山区是缬草生长的理想地域,在海拔1300m~1500m的高山地带,野生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目前“野生转家生”技术成熟,通过大量的人工栽培,已能满足缬草提取物生产的需要。

贯叶连翘:贯叶连翘属藤黄科植物,具有收敛、止血、解毒、退热和治疗灼伤、外伤出血、抗病毒、抗幅射等作用,能舒缓闭经期带来的心理病症如烦躁不安、抑郁、忧虑、集中力差、精神紧张等等,对性生活也有所帮助,还具有治疗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的独特功效。其所含有的金丝桃属素是治疗抑郁的有效成分,所含的类胡罗卜素可以治灼伤。鹤峰县正在实施2万亩贯叶连翘GAP基地建设。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于潜白术。咸丰县小村乡境内独特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白术的生长,是武陵山区重要的白术产区。现是湖北省道地药材白术GAP示范建设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湖北)基地”。基地所产白术以个大、皮细、质坚实、肉白、断面平坦、无硬筋、香气浓郁等为主要特征。其形状似鸡腿,命名为“鸡腿白术”。目前,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年总产量在1500吨以上。

三叶木通:为历代文献记载之木通正品,随着关木通的禁止使用,国家药典规定以三叶木通替换关木通,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鹤峰县野生资源丰富,已建成GAP研究示范基地20亩、野生资源抚育及优质种源保护基地10亩。规范化基地建设已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及生态环境评估,是国家科技部“三叶木通野生抚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基地、湖北省科技厅GAP研究示范基地。目前2万亩GAP基地建设项目也在进行之中,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第三批课题之一。

2、蕲春: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低山丘陵交错,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中药材生长,《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见诸于蕲春的就有700多种。现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5.6万亩,以杜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