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一、整体目标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

项目的支持力度。

2.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

展技术研发。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4.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 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创新项目。

2.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专项计划,吸引优

秀人才来城市创新研发。

3.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定。

(三)加强创新创业支持

1.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等服务,促进创新创

业项目的落地。

2.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提升创业成功率。

3.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4. 加强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实施措施

1.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机制。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

4. 加强协调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促进多部门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5. 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目标任务。

四、工作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

2. 完善政策法规,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技创新。

3. 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4.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工作推进计划

1. 第一年: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政策法规。

2. 第二年: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

3. 第三年: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项目。

4. 第四年: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5. 第五年:加强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氛围。

六、工作评估与调整

每年进行一次科技创新工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工作调整,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

推进城市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推进城市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推进城市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加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建设城市科技创新示范区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持。 二、建设内容和重点 1. 建设示范区 选取适当的区域,规划建设城市科技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应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开发区、科教城、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形成联动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示范区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等因素。 2. 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在示范区内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将汇聚创新创业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技术咨询、市场推广、融资支持等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3. 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希望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地。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激励和扶持本地优秀科技人才。 4.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支持,包括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扶持、科技成果转化补贴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创业团队,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三、政策支持和措施 1. 资金支持 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支持符合规划要求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场地租金补贴、人才引进补贴等支持措施。 2. 税收优惠 对示范区内的科技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 人才引进政策 建立科技人才引进制度,为优秀科技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福利待遇,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在示范区创新创业。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篇一: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着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 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一、整体目标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 项目的支持力度。 2.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 展技术研发。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4.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 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创新项目。 2.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专项计划,吸引优 秀人才来城市创新研发。 3.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定。 (三)加强创新创业支持 1.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等服务,促进创新创 业项目的落地。

2.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提升创业成功率。 3.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4. 加强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实施措施 1.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机制。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 4. 加强协调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促进多部门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5. 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目标任务。 四、工作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 2. 完善政策法规,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技创新。 3. 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4.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工作推进计划 1. 第一年: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政策法规。 2. 第二年: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 3. 第三年: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项目。 4. 第四年: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市确定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为: 1. 建设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活力充沛的城市,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2. 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协同、资源要素有效集聚的城市,提升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 3. 建设人才吸引力强、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创新要素集聚效率高的城市,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任务 1.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推进政策落地,并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优先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项目,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奖励政策。 (3)构建创新创业载体。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载体,提供场地、设备、人才等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加强高校科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2.深化产学研合作 (1)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新要素的价值。 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优化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机制,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 (2)加强科研园区建设。规划科技园区,提供低租金、低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打造科技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三、实施保障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引言: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____年,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本实施工作方案旨在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在城市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一、总体目标 1.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和政策支持,培育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优秀科技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 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 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生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条件,打造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二、重点任务 1.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级科技计划的资金投入比例,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1.2 强化科技产出转化能力。支持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支持和政策扶持。 1.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长效机制,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1.4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建设,提供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2.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 2.1 提高基础研究资金占比。增加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2.2 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强与国内外前沿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前沿科技研发,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 2.3 加强科研成果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鼓励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3. 推进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 3.1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1.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对未来科技创新重 点领域进行布局规划。 -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引进高端科研人员和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创业 人才。 2.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在各产业中的应用方向和推广要点。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建设科技金融平台,提供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3.建设创新创业环境 -简化创业登记和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权化和产业化转化。 -建设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多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设立科技创新示范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平台,吸引创新创业人 才集聚。 4.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 -将科技创新纳入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与城市管理的融合,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 -制定科技与城市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在 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加强科技普及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 5.加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和人才 交流。 -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和展览,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范围内的转化 和推广。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标准制定,提升城市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 的话语权。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 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环境,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同时,加强科 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加

杭州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杭州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杭州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建设更多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 产学研合作,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金支持和 政策扶持。 2.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1.鼓励高校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更 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2.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 争力。 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合 法权益。

2.简化科技创新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审批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1.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2.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合作。 通过以上的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杭州成为更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城市。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能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促进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 1. 建设创新型城市以经济创新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3. 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 4. 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三、行动方案 1.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创新企业和人才落户,并为其提供便利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2. 建立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4. 改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管理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5. 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6.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一体化城市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7. 推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环保机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8. 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和创新团队在城市内建立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吸引创新资源和资本的聚集; 9. 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估体系,定期对城市的创新能力、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激励,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四、资源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创新项目的经费支持; 2. 加强政府与企业、高校的合作,共同承担创新项目的研发和资金投入; 3. 制定清晰的政策和法规,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4.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创新项目,鼓励创新投资和创业。 五、组织机制 1.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创新型城市的相关工作,包括规划、推动和协调等; 2. 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挥部,负责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方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 加强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机制,形成共同

宜春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宜春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 加速宜春市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宜春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一、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大对宜春市科研机构 和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科研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等设施的建设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二、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科技创新。 三、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 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来宜春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四、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促进科技 成果的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科技创新理念和技术,推动宜春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六、加强科技创新宣传推广。 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将不断提高宜春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宜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 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 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我市拟建立一个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优质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为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平台。 二、建设目标 1.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引领技术创新的重要发 展枢纽。 2.集聚优质资源,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3.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三、建设内容和措施 1.创新平台建设 (1)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平台,提供场地、设备、人才等支持和配 套服务。 (2)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创新资源,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3)建设一流的研发实验室,提供高端技术开发和测试设施。 (4)设立技术交流与展示中心,定期举办技术创新峰会和展览活动。 2.人才引进和培养 (1)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和专项支持。

(2)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科研科技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3)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研发。 3.创新金融支持 (1)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 (2)推动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提供创业、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 (3)引进风投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 4.政策和法规支持 (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2)给予技术创新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资助。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产学研合作 (1)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发中心。 (2)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 (3)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技术转移和合作协议。 四、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市科技创新工作方案

市科技创新工作方案 一、前言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 本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措施,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型城市。 三、重点任务 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培育科技型企业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初创企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市工作和创新。 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5、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 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2、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建设。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强化政策扶持 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4、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五、实施步骤 1、短期计划(1-2年) 确立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启动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建设。 开始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2、中期计划(3-5年)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政策体系。 3、长期计划(5年以上) 实现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六、结语 本工作方案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3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3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我国也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特别强调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基于此,我们制定了2023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实施工作方案,旨在推动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创新氛围和科技产出。 二、关键策略与举措 1. 建设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1)构建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优化城市政策环境、提供金融支持、整合创新资源等措施,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入驻。 (2)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1)制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惠政策和生活福利,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工作和创业。 (2)加大高校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 提升城市创新水平

(1)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科研设备和资源共享。 (2)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励创新活动。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科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引入国外优秀科研资源和技术。 (2)举办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和展览会,促进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和合作。 三、组织保障 1. 建立由市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 2. 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提高社会各方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局,负责具体的项目管理、资金分配和政策执行。 4.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 四、工作计划与措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8.09 •【字号】德政办字〔2022〕34号 •【施行日期】2022.08.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 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德政办字〔2022〕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9日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科技部《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和《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走在前、开新局”为指引,以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为目标,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强化科技赋能应用,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一基地三高地”(山东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全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京津冀鲁科技创新合作高地、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发展高地),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德州示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德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体制,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模式。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 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成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和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节点。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0]234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知 正文: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0〕23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4届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西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主创新、统筹资源、提升产业、支撑发展”的方针,全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为核心,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弘扬创新文化、

营造创新环境为支撑,以加快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五区一港两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创新优势,激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科技和企业创新潜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路径,实践“知识-技术-产业”互动创新的西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统筹资源。建立统筹资源改革新机制,切实提高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推动军民技术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税等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能,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重点突破、彰显特色。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重大任务,统筹规划科技发展重点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突破制约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发展特色产业。 协调推进、和谐发展。注重协调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 (三)进度安排 重点推进阶段(2010年-2011年)。试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建立创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构建结构合理、组织完备、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制定、实施《西安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各项工作落实和开展,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安排部署,明确行动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协调工作推进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依据《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各部门及区县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落实工作方案。 提升发展阶段(2012年-2015年)。试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自主创新能力和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内生驱动创新模式初步建立,城市创新体系健全。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开展,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长效机制,部署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监测评估,组织试点工作考核评议。在科学技术研究、产业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育、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进入全国前列,成为国家一流创新型城市和中西部经济强市。 二、试点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重要基地,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知识扩散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创新辐射中心,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12.10 •【字号】金政办发〔2018〕106号 •【施行日期】2018.12.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政办发〔2018〕1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10日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金华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转型、方式转变”,根据科技部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要求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财政科技经费带动作用增强,科技金融市场健全,科技创新投入多元化,企业科技创新更加活跃。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创新载体建设纵深推进。金义科创廊道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创建金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华科技城、义乌信息光电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等形成集聚规模和融合效应,科技产业基地、科技特色小镇、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发挥积极作用,科技企业、双创人才吸引和承载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活跃。“人才新政”成效明显,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取得明显成效,青年大学生留金来金创新创业形成热潮。到2020年,国家、省“千人计划”引进和申报入选数达到300人,“双龙计划”人才项目累计达到300项,每万人劳动力从事R&D人员数量达到85人/年。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更加重视研发,承担科技项目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000家以上。到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向高新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4%。万元GDP综合能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横向比较廊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宏观环境,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 年底,我市国家级和省级企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推进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根据国家科技部要求;结合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1、区位优势明显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辖五区三县;全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兰州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也是新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陆路口岸..兰州作为西北区域性商贸中心;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 2、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009年;兰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亿元;比上年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6%..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比上年增长14%..集中实施了10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288项;落实中央投资亿元;引进资金亿元.. 二工业基础雄厚

1、工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 兰州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是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经过6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金川工业科技园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2、工业经济发展规模较大 近年来;引进国内外资金300亿元;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兰州;建成了以1000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45万吨电解铝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4户;2009年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占全市GDP 的%;占全省工业总量的%.. 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兰州高新区现有入驻企业1730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初步形成了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 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1、科研体系比较完善 兰州集中了甘肃省8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拥有万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综合实力较强..有两院院士17人;高校18所..有1个国家实验室、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3个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50个其中省部级38个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96个高校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