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全面完整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课题:1、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四、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课题: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课题:3、火灾可预防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3、积极参加消防活动,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火灾的案例,熟悉一些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

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

五、课后实践活动:

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课题:4、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消防知识的资料或搜索消防网站。

2、查本地区发生火灾的案例。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不幸面临火灾时该怎么办呢?你是怎样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的?告诉大家你所了解到的火灾案例。

二、讨论问题:

1、习课本中的短文,说说小江是怎样逃生的?

2、从这个案例中明白了哪些逃生方法?(留意逃生出口,记住逃生路线,运用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三、认一认消防标志:

1、请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各个消防提示标志,说说各个图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这些标志分别会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四、学习、文中火灾逃生自救的4种方法,谈谈你的理解。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设置情景,开展火灾逃生自救演习。

六、画一画学校或家里的火灾逃生线路图,挑选优秀的展示在黑板上。

七、教师总结谈话,提出希望。

八、课外延伸题:

考察家里和学校的消防设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课题:5、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上还存在少数坏人,懂得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2、学会讲究斗争策略,机智地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或图片。

2、师生收集少年儿童机智保护自己的事例。

3、准备课堂模拟表演的小道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侵害,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和办法,你能说出一些吗?(如:壁虎断尾自救、刺猬缩成一团、老鼠装死、变色龙用伪装迷惑敌人等。)

2、那我们小朋友呢?——虽然我们的社会比较安定,但仍有一些坏分子打我们的坏主意。我们在身体力量上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们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揭题)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二、事例探讨。

1、指名学生读《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余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2、同桌探讨,指名交流。

(临危不惧、巧接、智断绳索、快逃求救——机智地保护自己)

3、说说你曾经听到过的类似的机智故事,并谈谈从这些小故事中获得的启发。

4、如果小朋友不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而是一味反抗,结果可能会怎样?(先同桌讨论,再指名交流。)

三、模拟演练。

1、四人小组学生共同研究课文中的两种情况,设计行动方案,做好表演准备。

2、请多对同学上来表演,表演后说说这样做的意图。

3、集体评比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教师点评。

4、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情况?该如何解决?

四、拓展阅读,小结指导。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自我保护八要领》。

2、学生齐读《自我保护八要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3、教师补充讲解并总结机智保护自己的方法。

课题:6、学会沟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2、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活动交流

1、请你跟同桌互相说一段话,可以是故事、见闻或感受等。

2、说说:刚才同桌与你交谈时,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会倾听吗?

小结:要面朝着讲话者,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讲话者,表现出兴趣,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赞同,不要随时打断对方说话。

三、沟通艺术

1、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2、真诚地朝对方微笑,耐心地解释。

3、用写信的方式表示歉意,请求对方的谅解。

课题:7、废旧电池回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准备好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2、学习课文在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三、了解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与意义:

1、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

2、为什么要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四、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

1、学生结合课文中插图读懂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作品。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校外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2、要求学生把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家中或社区、街道并注意及时将盛满的废旧电池送到回收站里去。

课题: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是属于珍稀濒危植物。

2、要知道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了解哪些是濒危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交流

1、课外了解到哪些是濒危植物?

2、搜集到浙江省其他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料。

3、学生交流

4、师板书学生的交流所得:

二、阅读教材

1、天目铁木

2、百山祖冷杉

3、羊角槭

三、课堂总结

提出设想,该如何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我们该怎么做。

课题:9、珍爱野生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是属于珍贵的野生动物。

2、我们如何保护这些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了解哪些是珍爱动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都很喜欢动物,尤其是珍爱的野生动物。

二、列举野生动物

1、扬子鳄

2、黑

3、梅花鹿

4、黄腹角雉

5、白颈长尾雉

……

三、活动

1、访问长辈,了解家乡原来能够经常见到,而现在却很难见到或根本无法见到的野生动物,分析其原因。

2、动物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四、活动倡议

分组写一份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课题: 10、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浙江省的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称,能够从地图上识别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2、简单了解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色。

3、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浙江省的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称,能够从地图上识别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了解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色,促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惯。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准备一张教学用的浙江行政区域地图。

2、课前师生收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全文,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三、了解什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讨论交流问题。

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的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征?保护的条件是什么?

2、教师简介自然保护区分为的三个级别:

(1)省级自然保护区;(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四、认识浙江的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1、说说浙江有哪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在课文插图(浙江行政区域地图)中找出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说说它们分别所属的行政区域。

2、说一说它们与自己的家乡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五、了解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自的特色。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有关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插图,想想:这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自有哪些特色特色?

2、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挑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插图进行介绍。(学生可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进行介绍和上讲台展示。)

3、教师适当补充介绍。

六、讨论:进入自然保护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七、课外延伸。

1、课后阅读有关介绍这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书籍,这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上网搜索:

课题: 11、江南古民居

教学目标

江南水乡繁荣,景色秀美,房屋大都傍水而建,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居的特色。

课前准备

查看民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三、解读文本

1、乌镇的水阁

2、西塘的廊棚

3、南浔小莲庄

4、诸葛村

5、俞源村

四、总结全文

课题: 12、四大藏书楼

教学目标:

了解杭州文澜阁,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瑞安的玉海楼四大古代藏书楼的藏书特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杭州文澜阁,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瑞安的玉海楼四三大古代藏书楼的藏书特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

从藏书楼的珍贵藏书入手,分别介绍四大古代藏书楼的特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四大藏书各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

二、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四大古代藏书楼。

三、介绍天一阁。

1、天一阁位于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2、天一阁藏了多少书籍?其中珍版善本有几万卷?

3、这些书籍是研究哪些方面内容的?被美誉为什么?

四、介绍文澜阁。

1、文澜阁位于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2、说说《四库全书》的编写年代、完成时间。

3、《四库全书》共收书多少种?多少卷?分为几部?

5、介绍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阁。(结合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4、说一说江南三阁指的是哪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五、介绍嘉业堂。

1、说一说嘉业堂的藏书与前两个藏书楼的藏书有什么不同。

2、讨论嘉业堂藏书楼的建筑特点与藏书楼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藏书楼建在离水比较近的地方?

六、介绍玉海楼。

1、说一说玉海楼的藏书与前三个藏书楼的藏书有什么不同。

2、讨论玉海楼的建筑特点与藏书楼之间的关系。

七、总结延伸。

1、让学生介绍其他的藏书楼。

2、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比较天一阁、文澜阁、嘉业堂藏书楼在建筑上有什么特点。

课题: 13、家乡物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浙江主要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增进对家乡经济的了解。

2、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浙江主要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增进对家乡经济的了解。

教学难点:

了解浙江主要物产,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一些浙江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介浙江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全文,交流汇报。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分别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产品、林产品、畜禽产品类介绍来介绍浙江的农特产品。)

三、教师补充介绍。

四、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介绍产品的名称、产地、特点、信息来源渠道等,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包装样本、实物样本或根据实物的画等。)

五、学生评议:

1、面对这么多的优质农产品,你有什么感受?

2、面对这么多的优质农产品,你打算如何进一步把它们宣传、推广出去?(针对某一产品来说。征集金点子,进行评比。)

六、教师总结,指导课后实践活动。

1、出示浙江特色之乡名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物产的特色。

2、实践活动:家乡还有哪些物产?请学生通过逛超市、询问、查阅书报和网络等方法去获取新的信息,完成实践活动——“我的新发现”。

课题: 14、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浙江省的四大名湖及其景色特点。

2、了解和感受四大名湖的秀丽山水。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浙江省的四大名湖及其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和感受四大名湖的秀丽山水。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各种湖的风景图片或影像资料。

2、请游览过四大名湖的学生准备照片资料。

3、教师准备浙江地图,在上面标出四大名湖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学完了名人故事,我们今天要饱览“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了。

二、学生阅读全文,讨论问题。

1、你知道四大名湖分别指哪些湖?这些名湖有哪些景色的特点?

2、说说这些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出示地图讲解。

4、指名学生当导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名湖的风景。师生评议。

(学生介绍时可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或游览时拍摄的照片拿出来展示给大家欣赏。)

三、了解杭州西湖的旧十景和新十景。(见四年级科学书本中。)

四、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或上网搜集四大名湖的故事和描写四大名湖的诗词。

网站搜索:

课题: 15、走进畲乡

教学目标

1、了解初步畲族那里的风乡民情。是我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那里的风乡民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那里的风乡民情。

课前准备

了解畲族的风乡民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道浙江少数民族散杂居,多民族的融合地区。

二、畲族乡情

1、畲族的服饰

2、畲族的歌声

3、畲族的编织工艺

4、畲族的节日

5、畲乡的名产

三、活动

到地图上找找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位置。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21.10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

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课程群是在对国家课程中的基础型学科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深化,在知识、方法、问题关注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分支体系。课程群的基本形态为1+X结构,即一个核心课程加围绕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形成的多元创生课程。课程群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课程体系支撑。

各课程群开设情况列表如下:

校本特色课程是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设的课程,它也是为了实现“多元发展,人人成功”而开发的学校独有的特色课程。

五、具体措施

(一)尊重师生多元发展需求,多方协商完善课程体系。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特色课程,与过去的兴趣班或兴趣小组不同点在于,一是延伸、拓展、补充了国家课程,并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形成多个课程群,二是每一个课程有独立的课程设计,三是不同的课程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承载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四是打破行政班级限制,学生在快乐走班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五是充分体现了每个“尊重”,即尊重教师的特长与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只要老师能胜任,学生喜欢学,开设的课程都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双向选择共同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坚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突出两个前置,即预习前置、自学前置,体现三种意识,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坚持以课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阵地,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及一线教师的前沿技术培训。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进中,我们抓住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热点,将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力求突破课堂教学固有模式,真正实现课堂即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课堂即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课堂即师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摇篮。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最终归结为从“人”出发来设计与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师生完全出于自愿“玩”课程。上好每一堂课,就是在实施自我的课程建设——抓合格、抓普及;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让自我成为一门特设课程——抓兴趣、抓特长。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将成为课程的主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二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

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声律启蒙》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三课《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四课《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掌握所在地方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3.培养学生对本地方的认同感和热爱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难点:了解所在地方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定位自己所在的地方,并问学生所在地方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基本特征。 Step 2 学习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15分钟)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包括所在的省份、靠近的省份、所在的城市、靠近的城市、是否靠海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特征。

Step 3 学习地方的名胜古迹 (2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名胜古迹,包括有哪些名胜古迹、它们的特点和故事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和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名胜古迹。 Step 4 学习地方的历史文化 (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包括有哪些历史文化、它们的特点和影响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和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 Step 5 学习地方的特色 (2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特色,包括有哪些特色、它们的特点和影响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和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特色。 Step 6 总结课堂内容 (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并强调对本地方的认同感和热爱心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自己所在地方的展板,包括地理位置、基本特征、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以展示给其他同学。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自己所在地方的名胜古迹、博物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篇一: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 二年级地方教案 1、拒绝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总1〕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 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是怎么回事? 二、确定小主题 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 〔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第二课时〔总2〕 活动过程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主题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 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 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主题二: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现场实践〕 2、上网查找资料。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全面完整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课题:1、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四、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课题: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小学地方课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

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 难度的。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 很重要。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 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 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 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 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 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

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 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 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 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整合 地方课程,对学生施以专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塑造人格均衡 的成熟个体,谋求由“体验式的学习”的各种活动,强调“做中有学”的 学习模式,将成功学的原理转化成游戏或其他活动,落实素质教育,推动 全面教育,让学生在特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思考。 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几个方面。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形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珍惜生命的态度。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研究与人交往,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将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掌握常见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和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教学准备: 1、《上学歌》和三种到校方式。

2、简笔画(学校、红绿灯、十字路口、公园、小百货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使用学生熟悉的《上学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你每天是怎么上学的?”是贯穿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活动的研究情景。课堂研究情景的创设不仅是语言研究氛围的渲染,还是激发学生乐学,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活动一 1、询问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距离。 2、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简笔画(红绿灯、小百货店、十字路口等)。

3、请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画的路线图。 4、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路线图画下来或用文字表达,看谁 观察得仔细、画得清楚。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上学的路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分析上学路上的安全因素,为如何安全上学做好铺垫。 三)活动二 1、小组内交流画的路线图。 2、推选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引导学生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标志,人人动手画,评价时不是评价学生画画的水平和技巧,而应重在发现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 四)活动三

1、过渡:同学们做的很棒,一会儿就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画好了。那么你在上学路上见过下面这些情况吗? 2、引导学生讨论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果你就在路边,你会怎么做呢?你的想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4、你有过在上学路上玩耍的经历吗?(激发学生回忆,探讨自身行为) 5、教师总结上学路上玩耍的不良后果: 1)在上学路上玩卡片、玩蚂蚁,会导致迟到,影响一天的上课情绪。(2)吃零食摊上的食物,会影响健康。 3)玩摸奖游戏,买小玩具,浪费钱又影响研究。 板书:上学路上不玩耍。(带领学生齐读) 通过观察图片、交流讨论,明辨是非,使学生明白上学路上不应贪玩,要按时到校。 2、牢记安全标志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 教案标题: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方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地方文化介绍:介绍学生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2. 地方特产展示:学生自愿搜集和展示本地特产,包括食物、工艺品等。 3. 地方美食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本地特色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4. 地方民俗活动: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5. 地方环境保护:学生了解本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学生所在地的名胜古迹,引发学生对地方文化 的兴趣。 2. 地方文化介绍: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学生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名胜 古迹等。 3.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互动交流。 第二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地特产的兴趣。

2. 地方特产展示:学生自愿搜集和展示本地特产,包括食物、工艺品等。学生 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地美食的兴趣。 2. 地方美食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本地特色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学生品尝并评价。 第四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地民俗活动的兴趣。 2. 地方民俗活动: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第五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地环境保护的兴趣。 2. 地方环境保护:学生了解本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学生进 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日常评估。 2. 学生完成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撰写学习笔记,总结所学内容和体会,教师进行书面评估。 教学延伸: 1. 邀请地方文化专家或当地名人来校进行讲座或分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方 文化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名胜古迹或特色景点,亲身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 2.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关爱和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家乡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地图、图片和实物。 2. 宣传文化特色的海报。 六、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名

称。 Step 2: 学习家乡的地理特点(10分钟) 1. 教师以小组方式给学生分发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家乡的位置。 2. 学生们轮流在地图上指出家乡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师补充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Step 3: 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15分钟) 1. 教师展示家乡的特色建筑、历史名人和著名景点的图片。 2. 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特色景点的外貌和特点。 3. 学生们可以讲述自己在这些景点的亲身经历。 Step 4: 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1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实物,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传统节日或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 Step 5: 增强对家乡的关爱和责任感(10分钟) 1. 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2.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法。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进行互动交流。 2. 学生们准备并展示关于家乡特点和文化的海报或口头报告。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对自己所居住地的文化及传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研能力和合作意识,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通过现场考察和调研,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3. 学习地方文化背后的故事和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1. 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 调研工具和材料,如问卷调查表、地方文化调研表等。 3.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师生互动:与学生谈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乡村或地区有什么特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2. 观看地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地方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 选择地方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传统节日、特色手工艺等,深入讲解其背后的故事、特点和传承情况。 三、实地考察(30分钟) 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文化的代表性事物或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拍摄实地考察的过程,了解地方文化的实际表现形式。 3. 学生回到教室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了解不同地方文化的差异。 四、调研分析(20分钟) 1. 学生使用问卷调查表或调研表,对自己选择的地方文化进行调研和分析。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方特色。 2. 学习掌握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方特色。 2. 学习掌握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进行整合和综合。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 1. 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与中国地理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引发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兴趣,提问如: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特色?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可以利用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设备进

行辅助讲解。 2. 分别介绍中国的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地区的特点,如气候、地形、人文等。 三、地方文化展示(20分钟) 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进行展示,如北京的故宫、四川的熊猫、广东的粤剧等。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地方文化的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这些地方的文化。 四、小组活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搜集该地方的基本信息、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等,并制作简单的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更多关于中国各个地方的信息。 2. 提供一些有关地方文化的书籍或电影资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多媒体等,使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展示地方文化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科目:地方课程 年级:小学 课题:探索乡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乡村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培养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乡村的地理环境。 2.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教学难点: 如何唤起学生对乡村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或地方风物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描绘乡村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乡村风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兴趣。

Step 2 学习(15分钟) 1.老师简要介绍乡村的地理环境,如山、水、森林等。 2.老师向学生介绍乡村的特点和资源,如空气清新、果蔬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等。 3.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乡村的特 点和资源。 Step 3 活动(20分钟) 1.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村村庄进行深入了解,并 展示出他们了解的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乡村,让他们实地感受乡村的特点 和资源。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存乡村环境的行动,如捡拾垃圾、种植 植物等。 Step 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乡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资源,并进 行小结。 2.鼓励学生表达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的决心。 Step 5 延伸(5分钟) 老师可以提供阅读材料或电子书籍,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了解乡村的地理环境、

特点和资源,并培养了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后的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我们的家乡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自己所在的家乡;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特征,例如著名的建筑、美食、风景等。 活动一:家乡地图制作 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家乡的地图,包括学校、家、公园等主要地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描述自己地图上的特点。 活动二:家乡特色介绍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例如著名的景点、传统节日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并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活动三:家乡美食分享 1. 学生带来家乡的特色食物或食谱,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口头介绍或制作简单的展示板。 活动四:家乡故事讲述 1. 学生选择一个家乡的故事或传说,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听。 2.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图片或道具来辅助讲述。

活动五:家乡之旅计划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家乡之旅计划。 2. 学生需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地点。 3. 学生可以画出旅行路线图,并简单介绍每个地点的特点。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家乡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实物展示家乡的特色; 2. 纸和绘画工具; 3. 家乡地图或旅行路线图的样本; 4. 家乡的食物或食谱; 5. 家乡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 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或长辈来班级分享关于家乡的经历和故事; 3.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班级的家乡之旅,实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教案名称: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地方课程 年级:小学 学科:社会科学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2.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探讨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3.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教材:小学社会教科书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吗?"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二、探究地方课程(10分钟) 1. 通过课件展示地方课程的定义和范围。 2. 向学生解释地方课程对于了解本地区文化、历史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内容 和形式。 三、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意义(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2. 利用教材或其他资源,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以及与学生 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喜爱和认同之处。 3. 强调学生对本地区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地方课程有基本的了解。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方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地方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促进他们对家乡和地方的热爱和认同。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这是一个关于小学地方课程的教案,请参考: 教学主题:了解我所在的地方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能够描述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 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自己所在的地方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学生们一个个轮流介绍自己来自的地方,包括地名、位置和特点。 2. 地名的认知:教师出示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几个著名的地名,并简单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 3. 地名搭配游戏:教师模仿一些地道的口音和特殊的词汇来描述一些地方,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描述猜出地名。 4. 制作地方海报:学生们小组合作,制作自己所在地方的海报。海报应该包括地名、位置、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推荐。 5. 分享和展示:学生们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并简要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特点。 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他们所来自的地方的特点,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特点。 2. 自我介绍: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来自的地方,然后按顺序请学生们一个一个自我介绍。 3. 地名的认知:教师出示图片或使用地图工具,向学生们展示

几个著名的地名,并简要介绍。 4. 地名搭配游戏:教师模仿一些地道的口音和特殊的词汇来描述一些地方,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描述猜出地名。 5. 制作地方海报: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设计自己所在地方的海报。他们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和简单的图表来描述地方的特点。 6.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并简要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特点。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 1. 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在展示海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1. 学生们可以通过写一篇短文来进一步描述自己所在的地方的特点,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2.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著名人物来介绍,包括这个人物的出生地、成就等。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们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特点,并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二年级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二年级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薄弱,对动作事物结构的思考较为肤浅,身体素质较差,但是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经过二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也能从容面对。针对这些特点,应着重对学生继续进行常规和纪律性教育同时,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教材内容都不再是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基本活动:排队活动、基本体操(徒手的和使用轻器械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爬、跳绳、韵律活动(包括简易舞蹈)。游戏:奔跑游戏(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游戏(各种跳跃等)、投掷游戏(各种挥动、抛掷等)和球类游戏等。这些内容强调以“活动”为主,所有教材内容均以多元化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行选择和组合,灵活有创造性地安排课堂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 2、每节课展开一定时间的队列练,对其展开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 4、通过体育锻炼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玩玩的过程中主动自学、主动积极探索,培育学生的自学、自练、Benfeld的能力。多利用情景主题法展开教学,有效率精心安排游戏内容,使学生研习在其中,乐意其中。 在教学中应贯彻如下注意事项: 1、学生年龄较小,在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特别强调安全教育。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家庭生活安全 第一节家庭防火 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的家庭防火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火灾是无情的。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 (二)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 (三)熟灭火设备,牢记灭火办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造道具、学生扮演XXX 和灭火英雄) (四)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 1.儿童防火歌 小同伙笑呵呵,大家来唱鼓掌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扬做同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XXX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2.小组为单元制造防火宣扬墙报。 (五)展示幻灯片研究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办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 3、教学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防火知识呢?注意家庭用火安全,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功课 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第二节家庭烫伤预防 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烫伤几种情况。 2.加强平时注意烫伤。 二.教学重,难点: 增强家庭安全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烫伤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全册)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感恩自然和欣赏自然美景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家乡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3、鼓励学生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老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 学生:(回答自己去过的地方) 老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猜测) 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老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 二、了解家乡文化传统,感知天人合一的美好情怀。 1、谈论家乡的民俗文化。 老师: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 2、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 老师: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三、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环境。 老师: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这和谐中却时常有着不和谐的音符。(课件展示:旅游区的白色垃圾、九龙岩石

上乱写乱画等画面)看到这些,你们又作何感想?我们应该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老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传统,你们收获了什么?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录下来。同时,我们也要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建议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节约能源。 生:我们可以在离开教室的时候关闭灯和电扇,节约用电。 生:我们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减少汽车的使用,节约燃油。 师:很好,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节约能源的方法。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丰富的资源这一课题,了解了家乡的资源情况,也研究了如何节约能源,保护我们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帮助蚯蚓回家”。老师展示一张千条蚯蚓挡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蚯蚓会迷路。学

黑龙江小学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教案(四年级上)

第一单元寻访民族家庭 第1课从满族老屋说起 教学目标: 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教学重点: 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 教学准备: 满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其中满族就是一个,这节课我们 一起走进满族的老屋。 二、了解满族: 1、特色生活习惯: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 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这种形式的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炕组成(以南向正房为例),南、北炕宽五尺多,长 与住室的面宽相等,因“口袋房”是两间或三间通连,搭设在室内的南北“大炕”也分别称为“连二炕”或“连三炕”。由于东北地区严寒期较长,火炕称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住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占 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在寒冷的冬季,南北炕都 烧热,室内就会因炕面散发的热量更加温暖。炕的用途不只是供人们

寝卧,满族人在室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放上炕桌可以吃饭、读书、写字;妇女们在炕上做针线活、哄孩子;儿童们在炕上玩 抓嘎拉哈等游戏、听老人讲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先请上炕坐,然后再 敬烟、倒茶、谈话;不住人的北炕可以烘晾粮食;连老母鸡抱鸡雏都 要放在炕上……由此可见炕在满族居室内的重要作用。 2、满族姓氏 ①以地名为姓。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 ②借用汉族姓氏。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有马佳、佟佳、黄佳、 齐佳、董佳、杨佳、鲍佳、方佳、姚佳等等。光看头一个字,其与汉 族姓氏多么相似,来源于汉姓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虑“佳”“家” 同音,则变成马家、佟家、黄家、齐家、董家、杨家..…,这些满族 姓氏借用了汉族姓氏是无疑的了。 ③随意取姓。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 大的随意性。例如: 西林(觉罗) ——精快之兵 阿哈(觉罗) ——奴仆 额尔吉——俘虏 多尔衮——獾子 叶赫——盔顶托子、白麻 图门—一万 布希——无毛鹿皮 总之,满族的姓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后来在汉族文化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