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云南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认识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

2、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3、【教学重点】知道云南人口较多、较少的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认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省的名称吗?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那么,云南省有几个少数民族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

2、揭题:云南少数民族。

二、探究学习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自读课本1至2页,思考:(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2、学生反馈3、看第一个问题,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5、看地图,看看云南有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三、总结延伸1、关于云南少数民族,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2、你还想学习哪些哪些的内容?二、民族文化的金矿1、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三种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2、了解东巴文、彝文、贝叶经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三种特殊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彝族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云南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步伐,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

2、揭题: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探究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至第七页,找一找我们省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2、小组讨论:(1)东巴文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它是怎么来的?(2)彝文和《阿诗玛》。

(3)贝叶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么样的?3、学生交流反馈。

4、有哪几个民族是应用拼音文字的?三、总结延伸1、总结: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这是与我省的文化分不开的。

2、请你学习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几句最常用的话,并尝试用另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写几个词语。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城市、省份、地理位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文化遗产等。

3. 家乡的自然资源: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4.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等。

5.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的基本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家乡的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

3.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导游讲解。

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周:家乡的历史文化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第四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五周:家乡的风俗习惯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环境保护: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家园。

7. 家乡的人物故事:介绍家乡的杰出人物、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榜样的精神。

8. 家乡的艺术文化: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9. 家乡的社会发展:介绍家乡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城乡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趋势。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 (1)】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名贤集(一)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或看到哪些新闻吗?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行动在线1、精打细算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

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

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1. 了解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自然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3. 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介绍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特点、市场前景等。

5. 家乡的文化艺术: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民间风俗、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景点、企业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地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分析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景点、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和不足。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实践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安排学生分组,并指定小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研究家乡的地理、气候、资源和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特色产业、参观家乡的环保项目等。

4.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举办家乡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魅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教案第一课学会自我管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挑食,不娇气,做个独立的小学生。

3、明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2、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吃饭不挑食,不娇气,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主要之内容。

3、说说怎样做个自我管理的好学生。

三、讨论与分享第二课时一、导入二、了解课文内容提要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理,另外,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好。

2、可以和动离开父母亲过一段独立的生活,让外部环境强迫我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三、实践活动列出一些自己能做却被爸爸妈妈包办代替的事情,从今天起开始去做。

第二课孝敬父母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怎样向父母亲表达我们的爱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亲。

2、你是怎样孝敬父母亲的,你认为自己做得好吗?教学重点:怎样才是孝敬父母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学习课文,乍看看书上的马儿是怎样孝敬父母亲的,你认为它哪儿做得好?2、了解一下爹妈的生日,了解父母最爱吃的什么水果,了解父母亲最爱看什么节目,他们有什么爱好。

他们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担心的事是什么?三、讨论会1、谈谈你怎么样做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2、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爱来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做好多的事。

2、首先,要理解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也要学会去关心爱护他们,要把爱撒在他们的身上。

三、表演赛表演一个关心父母亲的片段,克服困难。

第三课做个有责任心的人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2、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有责任心,怎样做个有责任人的人。

3、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 、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2、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这些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3、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你有没有遇到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不做的,做到的有哪些?三、讨论与分享一言九鼎,说话要算数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心:(1)、做自己该做的事。

(2)、主动关心他人,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给老人让座。

(3)、要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别人为我们承担。

2、实践岛读书上的故事,说说自己的不对之处。

第四课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叫环保,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

2、要求学生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到实践中去做一做教学重点:理解什么叫环保,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读书上的小故事,明白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自己怎样做才对。

3、你能为处理垃圾想点好的办法吗?你准备怎样去做。

三、作业把你的好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你对节约用水有什么好的主义,你准备怎样去做;2、垃圾处理是个难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主义。

3、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有什么时候不能好的结果。

三、实践活动1、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参观垃圾处理场;2、回来后结合自己的认识,请教身边的人,谈谈你对垃圾处理的意见。

第五课增强安全意识教学目标: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2、要求学生热爱生命,为了自己的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事;3、哪些灾害能伤害人的生命,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教学重点:增强安全意识,做个热爱生命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小学生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2、理解:生命有时很顽强,有时却很脆弱,一个小石子,一颗小豆子,一丁点儿毒气,一辆疾驶而过的车辆,都有可能结束人的生命。

3、谈谈生活中常见到的天灾人祸有哪些,人类怎样避免或降低危害的天灾人祸。

三、讨论和分享1、看书上的提示/:讨论小学生要怎样增强安全意识;2、增强安全意识对自己和家人有些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威胁生命的事情。

如不走人行横道而横穿马路、闯红灯、玩弄刀具弄伤自己、电器漏电、被开水烫伤等等,一般情况下,只要增强安全意识,这些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2、小学生要怎样增强安全意识呢:首先,要有识别有可能危急安全的,第二,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总想着可能没事。

第三、要学习一些防范意识。

三、讨论和分享:谈谈小学生要怎样做才能安全的保护自己。

第六课临危不惧教学目标: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临危不惧。

2、要求学生热爱生命,为了自己的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事;3、灾害发生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怎样才能做到临危不惧。

教学重点:临危不惧,做个机智勇敢的小学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书上的小学生他们上怎样机智勇敢的;2、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在遇到交通事故时怎样处理。

3、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三、讨论和分享1、了解故事内容,在哪两种情况下你要怎样做才能使事故发生的损失减小在最小的犯围。

2、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们听。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威胁生命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2、说出你知道的我们家乡特有的自然灾害,我们平时要怎样做才能减小对自己的伤害。

3、我们从自己的身边发生有的事汲取一些教训才是。

三、讨论和分享: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第七课身边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怎样识别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骗局。

2、要学会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小便宜。

利益面前要正确对待。

教学重点:了解“大灰狼”的故事。

识别生活中的骗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是小红帽的话,会是怎样做的。

3、到活动园去讨论:如果你是薛花,你该怎么做?三、讨论会1、谈谈你如果碰上坏人怎么做?2、你认为坏人是什么样的?四、作业:回家和父母亲说说他们生活中碰到的骗局,他们是怎样解决的?第八课学会合作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通过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了解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只有合作,才有进步。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这些大雁上怎么团结互助,互相合作的。

3、到“活动园”里去演出一下王亮和黄军是怎样合作的。

4、讨论与分享讨论:合作不只对一个人有好处,对集体也是有好处的。

三、作业: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九课尊重动物的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尊重动物的生命。

2、人类要与动物亲密相依,共同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动物是人类真诚的朋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你见到过类似报恩的猴王和事情吗?4、到活动园去讨论:你知道动物的哪些特征?三、讨论会1、谈谈你身边的动物哪些是人类的好朋友?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保护动物?三、作业:你准备为保护动物去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十课呵护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我们要呵护身边的植物,做爱护植物的好学生。

2、让学生能认识到植物的好处,并能为培养植物尽职尽责3、养成多种植植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第一段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3、你知道哪些植物,它们的处表的什么特征?4、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作用?三、讨论与分享到自然界中去了解植物,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做植物的保护者四:作业:说说为什么说呵护植物就是呵护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部分的,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团结一致。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部分的,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张华梦游记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3、到活动园去讨论:说说你知道是什么民族吗?三、讨论会:美丽的民族花指的是什么?四、作业:给同学表演一下你们的民族舞。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美丽的民族画艺术。

2、你见过哪些我们的民族画,让记忆帮助你画下来。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介绍一下你的民族画。

3、到“活动园”里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族知识。

4、讨论与分享看图片讨论:贵州有哪些民族?得民族有什么文化特色?四:作业:说说你们民族的特色。

第十三课国防天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没有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2、让同学们热爱国防,参加国防。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居安和思危”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3、到活动园去讨论:我国的国防属于以上哪一类?三、讨论会1、什么是和平?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和平的使者?四、作业:你准备怎样为国防尽一份心第十四课解放军之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军人,了解祖国的国防事业。

2、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和过程。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新课1、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故事。

2、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