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教案篇

合集下载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云南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认识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

2、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3、【教学重点】知道云南人口较多、较少的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认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省的名称吗?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那么,云南省有几个少数民族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

2、揭题:云南少数民族。

二、探究学习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自读课本1至2页,思考:(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2、学生反馈3、看第一个问题,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5、看地图,看看云南有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三、总结延伸1、关于云南少数民族,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2、你还想学习哪些哪些的内容?二、民族文化的金矿1、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三种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2、了解东巴文、彝文、贝叶经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三种特殊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彝族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云南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步伐,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

2、揭题: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探究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至第七页,找一找我们省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2、小组讨论:(1)东巴文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它是怎么来的?(2)彝文和《阿诗玛》。

(3)贝叶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么样的?3、学生交流反馈。

4、有哪几个民族是应用拼音文字的?三、总结延伸1、总结: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这是与我省的文化分不开的。

2、请你学习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几句最常用的话,并尝试用另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写几个词语。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

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或看到哪些新闻吗?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行动在线1、精打细算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

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

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本地区特色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2.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观看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历史名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敬仰历史名人。

3. 提高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历史名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名人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名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成就。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第一课远离毒品教学内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害处。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习毒品知识,知道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

1、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了解毒品的种类。

常见的毒品种类有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苯丙胺类等。

鸦片类毒品主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大麻油等;可卡因类毒品主要包括古可碱、盐酸可卡因等;苯丙胺类毒品主要是指苯丙胺类的兴奋剂。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毒品。

2、知道毒品的害处。

可以概括为④告诉提供者吸毒是违法行为,并有刑事责任。

⑤建议做点别的事情。

⑥借故离开现场。

三、远离毒品。

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全世界目前至少有5000万人注射毒品,而以吞、吸、饮、嚼方式吸毒的人则更多。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防微杜渐,从小远离毒品。

第二课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教学内容:让自己更快乐教学目标: 使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教学重点:怎样使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讲解什么叫快乐。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

它是抽象的,亦是具象的;它是无形的,亦是具有形的。

快乐我们触摸不到,但它却能够表现在我们的脸上。

那就是我们的笑脸,有淡淡的,有羞涩的,有灿烂的......那些都诠释了那时我们是快乐的。

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笑笑,每时都快乐,那么快乐就在我们身边??有歌曲快乐。

三、讲述几个小故事。

四、学生谈感想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五、课后延伸。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8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大火无情,为将伤害降到最小,必须遇事沉着冷静。
新课:
一、遇火灾怎么办
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捂住口鼻,贴近地面,泼水降温,呼救待援,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不要贪恋财物。
点评表现,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听事例,引发思考。
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辨别食品真伪优劣的技巧。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食品安全——养生
学 习
目 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非假冒伪劣食品,但使用不当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提出问题。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回顾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重视交通法规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知道一些常用交通规则,和乘车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培养学生重视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 法
选 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不挑食。
重 点
难 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有些非假冒伪劣食品,但使用不当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不挑食。
教 法
选 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6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消防安全——认识灭火器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2、当遇火情时,有自救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 法
选 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你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一、报警电话:
报警求助 ???110
火警????119
医疗救护?????120
交通事故?????122
二、遇交通事故如何报警?
1、110报警
1)警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2)自己的姓名和报警电话;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9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你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一、报警电话:
报警求助 ???110
火警????119
医疗救护?????120
交通事故?????122
二、119报警需要说明什么?
引发思考。
根据日常家中经验,或了解到的一些小技巧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听讲并理解。
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食品安全知识。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食品安全——巧辨真伪
学 习
目 标
1、会辨别常见食品的真伪优劣。
2、有控制自己食欲,除个人喜好外还以食品优劣选择食品的意识。
①起火的场所;???
3、标准内容包括
1)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二、小结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点评小结学生发言,补充讲解法律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学生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食品安全知识。
三、小结
提出问题。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消防事故的处理办法和生活中防止消防事故发生的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引发思考。
积极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目的:让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引发对交通信息的思考。
点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举例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交通知识。
思考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
讨论交流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代表阐述小组交流的成果。
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交通知识。
检 查
签 阅
3)警情内容:
①肇事车辆的类型,如:大货车、小货车、客车、轿车等。②人员伤亡情况。
③如果肇事车辆逃逸,尽量详细地说明车辆的特征、车牌号及逃逸方向等。
2、也可及时拨打交通事故处理电话122。
三、小结
提出问题。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其实生活中常吃的有些食物,吃的量多了或者在不适宜的时间吃,对人体危害也很大,你知道哪些?
新课:
一、腌制、酱制食品要少吃。
二、食用油不能反复使用。
三、削掉腐烂部分后的水果不能吃。
四、苍蝇对食品的影响。
五、有毒塑料袋不能装食物。
六、老年用药“十二忌”:
1、忌任意滥用;2、忌种类过多;3、忌用药过量;4、忌时间过长;5、忌生搬硬套;6、忌乱用偏方;7、忌滥用补药…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7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虽然国家消防体系逐渐完善,但大火无情,来势迅猛,我们必须要有自救的意识,你知道几种灭火器?如何使用灭火器呢?
1、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物体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2、泡沫灭火器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安全?
提出问题,引导举例。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积极思考。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新课:
一、交通信号灯
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二、交通标志
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三、道路交通标线
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四、小结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你怎么看?
新课:
一、食品安全标准
1、怎样的食品就安全?
2、法律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八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1、不在马路上追逐、看书;
2、骑车不带人、不骑飞车;
3、不乘非载人车辆;
4、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要抓紧扶手,车上拥挤时注意锐利物品、车停稳后再上下车。
三、小结
讲述新闻事件。目的:用血琳琳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重视,引入新课。
出示幼稚儿歌,让学生一起吟唱。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则是我们从小就需要知道的。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讨论。
点评补充。
鼓励学生自己小结。
听新闻实例,引发思考。
和老师一起吟唱儿歌。
思考讨论。
自己小结。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