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演唱中休止符的处理

合集下载

浅谈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运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运用
◎艺术研究 ◎
浅谈 声 乐演 唱 中情 感 的运用
张 丹 蒋 莹
( 渤海大学 , 辽宁 锦州 1 2 1 0 0 0 ) 摘 要: 如 想使歌唱 艺术能够达到深 刻反映作 品的思想 内 心 咿睛感 的倾诉 。所以 , 在我们演绎一首作 品时 , 要认真 的对待 涵, 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 完美境界 , 就必须抓住 “ 情” 这个根本 , 每一个音符 、 休止符 。休止符虽然不发声 , 但它却有着很 重要的 注重情感的运用 , 充分发挥歌 唱艺术表情、 传情 、 动听、 动人 的功 性质。休止符和音符一起构成 了音乐 , 同样是音乐作 品 中的一 能特长 , 让歌 声给人 以美的启迪, 产生强烈 的艺术效果 。所 以在 部分。如果我们忽略了休 止符 的准确性 , 那么作 品则 失去 了它 我 们 演唱 时不 能只 注重 声音 的技 巧 , 更应 注意歌 曲 中情 感 的 的生命力。 运 用。 ‘ 3 不 同风 格 作 品 的情 感 演 绎 关键词 : 声乐演唱 ; 情 感 ( 1 ) 民族与地方风格。每个 民族都会有 自己的地方风格 和 文化传统。不 同民族的歌 曲也都有着各 自不 同的风格。演唱时 1 寻找歌 唱的情感 不要混淆。准确地表现歌 曲风格是演唱中很重要的方面。拿我 ( 1 ) 从歌 词 中寻找情 感 。语 言在 声乐 演 唱 中是非 常重 要 国少数 民族来说 , 蒙古族的歌 曲由那辽阔宽广 的草原意境 , 谱 写 的, 语言可 以直接准确的传递着情感。因此 , 无论我 们演唱的声 出旋律悠长 , 节奏 自由奔放的曲谱 ; 而维吾尔族的歌 曲则是 在婉 音有多优美 , 技巧有多高超 , 如果 离开 了语言 , 则变得 毫无 意义。 转深情 的旋律 中又带有鲜 明的节奏 性 ; 朝鲜族歌 曲则 是 由活 泼 当我们演唱一首作 品之前 , 在熟练的掌握旋律 的同时 , 应 该多次 欢乐的小调式居多而组成 。因此 , 当一 个声乐演唱者 在演绎不 的朗诵 歌词 , 从 中体会歌词的意义 , 从而能让演唱者 了解 作品所 同 民族 风格 的作品时 , 不仅要 唱好 自己本民族 的歌 曲, 同时也 要 要表达的情 感。例如歌 曲《 唱起 春天 的故 事》 , 根据词 意 , 我们 根据 自己的声音条件把握好多种民族 风格 的作品。 能体会到歌曲表现 的是 改革开放 以来 , 神州大地 发生 了翻天覆 ( 2 ) 体裁与形式风格 。声乐作 品的体裁是多种 多样 的 , 如: 地的变化 , 处处都是 一派充满生机 的新气象 。人们 幸福生 活的 颂歌、 进行 曲、 劳动歌 曲、 歌舞 曲、 摇篮曲 、 诙谐与讽刺歌 曲、 小夜 同时 , 更加怀念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 师小平 同志。在 演唱 时应 满 曲、 抒情歌曲、 歌剧等等 。由于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不 同具有 怀深情 , 注意语句 间的强弱对 比 , 特 别是 “ 我们 又想起 了你 ” 这 不同的风格 。当演唱者要 演唱一首作 品之前 , 首先应该 把握 的 句是表达想念之情 , 应发 自肺腑的深情 演唱。 就是作 品的体裁。例如颂歌 , 一般表现 出豪放 、 雄浑 、 气势宽广 ; ( 2 ) 从旋 律中感受 情感 。声乐 作 品中旋律 的变化 , 有 时如 劳动歌 曲则表现出节 奏昂扬 、 劲健 ; 进行 曲要 体现 出铿 锵有力 、 同狂风暴雨 ; 有 时又会像 绵绵 细雨 ; 有时会 像愤 怒的狮 子在 怒 斗志昂扬 ; 歌舞 曲则是旋律优美 , 富于旋律 ; 诙谐 曲表 现出含 蓄 吼; 有时又会像 孩子般 活泼可爱 。当音乐 表现 的是美 好和崇 高 与疏野 ; 摇篮 曲则是表现 出抒情 、 委婉与 自然。当然 , 这 些都不 盼 睛境 , 这时的旋律往往是热烈而欢快 的 ; 当音乐表达愤怒 与不 是绝对 的。但是 , 歌唱者在演绎作品的同时 , 要在作 品的体裁风 满的时候 , 旋律则是低沉 、 不 和谐 的。而这就需要我们在 演唱作 格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感 。 品前要深入分析作品的旋律特征 , 对 曲调进行反复视唱 , 领悟 旋 ( 3 ) 时代与个人风 格。不同 的社 会时代 , 艺术 所反 映的时 律特征 , 节奏变化 , 和声 与伴奏配置 。在视 唱过程 中对曲谱。每 代风格也是有着差别 的。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 的现象 个结 构 , 每一个提示 , 包括表 情 、 速度 、 力度 等都全 面了解 , 领 悟旋律所表现的 内涵 , 把歌曲 中的音乐形象分析透彻 , 然后使 用 的反 映。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着属 于 自己的特征。所有的文化艺 术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政 治、 科学技术 、 及人 的思想 紧密相 连的。 恰 当的音色 、 歌 唱技巧表现歌曲内容所需要 的声音效果。 人们 的思想意识也会 反映在作 品的审美 之中 , 这就导致 了不 同 2 分析作品诠释情 感 时代 的作品风格 上的差异。时代的差异是不 能抗 拒 的, 同时也 ( 1 ) 乐句 的分句 、 呼吸安排 。无论是 声乐还是 器乐 , 音乐 都 是不可能倒置的。莫扎特是伟大 的音乐天才 , 然而, 如果他生活 是 由乐句组合而成的 。优美 的乐 句是抒 情的 , 流畅 的, 动听 的。 在 当今 的社会 , 他可能会成为全世界第一 的电子音乐家。但是 , 构成乐句 的乐段有很多 , 比如音符 的长短时值 、 音 的高低 、 渐 快 科学技术的条件 限制 了他 , 他写了那么多传世的歌剧。可是 , 无 渐慢 、 渐强减弱 。有时演唱者不能够完成乐句的长度 , 就应该 考 论怎样 , 他也写不出时代 的流行歌 曲 , 因为时代不允许 。然 而 , 虑适 当的换气 。最好能将一句话完整的唱完。呼吸是乐句优美 在我们演绎一首声乐作 品时 , 了解这首作 品当时的社会 时代 特 连贯 的保证 , 乐旬则是歌 曲优美与否的话语 , 是歌 曲的重要组 成 征 。我 国的各个历史时期 的声 乐作 品也是如此 , 比如有 代表性 部分 。 的《 黄河大合唱》 、 《 大刀 向鬼 子头上 砍去 》 、 《 游击 队歌 》 等 等。 ( 2 ) 速度 、 节奏 。如果说乐 句是整个 作品 的组合 , 那么速度 都强烈地反映了当时 的时代 特征。 当全 国解放后 , 为 了歌 唱社 则 是该作 品的心跳 、 脉搏 。就好比我们人类的心跳一样 , 是有 一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 定 的速度和规 律 的。音 乐 的速 度也一 样 , 要稳 不要 随意 变化 。 会 主义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 , 国》 、 《 歌唱祖 国》 、 《 我们走在 大路 上》 等等, 这些 歌曲都体 现 了 要做到快而平稳 , 慢而不 拖。在 不 同时 代 , 不 同的社会 里面 , 由 当时的时代 风格 。文化大革命 时期 , 那时候人们 信仰的就是 毛 于我们生活 的环境不一样 , 生活节奏会 有所不 同 , 因此 , 在我们 演绎不 同时代的作品时 , 应该先去 了解 , 我们该用怎样 的速度 去 主席语录歌。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似乎比任何一个时代的风格 都要更鲜明。改革开放以来 , 各种风格 、 各种创作手法的作品相 演绎 , 去完成 。例如 我们非 常熟悉 的《 枉 凝眉》, 应 该用缓 慢 的 所 以人 们所要表现 的思想则偏重 于 速度 , 在缓慢 中融入气流 , 才能展现出那种如泣如诉 的情感 。每 继 出现。因为时代在发展 , 例如 歌 曲《 我爱你 中国》 、 《 我 的祖 国妈 妈》 、 首声乐作品都会有它 的旋律特 点 , 节奏 特点。在我们演 唱作 品 宏伟壮丽的气势 , 《 祖 国慈祥的母 亲》、 《 我爱 你 中华》 等等 。因此 , 歌 唱的技术 也 之前 , 先要试唱几遍 , 体会出这首作品的旋律特点和有个性 的节 同时也是 人 奏 。这样 , 会更全面的把握 了作 品的风格 , 同时也会 更加全面 的 比较偏重于大起大落 。这不仅是 由于社 会的发展 , 们在文化教育 , 审美 等各个方面的意识所改变了。当然 , 准确的 演绎好作品的风格。 掌握风格的表现 , 不 意味着要随时代而 改变声音 的质量 。歌 唱 ( 3 ) 音色与力度 。音 色是一 首作 品情绪 情感 的基本定 位 , 在保证共鸣和气息支持 的基础上 , 我们 不 同歌 曲需要用不 同的音色去演 唱。所 谓不 同的音色 , 是 相对 时发声 的基础是一致的 , 该研究的是用恰 当的声音和方法去诠 释出准确的风格。 自己的声音特点而变化的 , 因为每个人在发 声训练 中已经 固定 4 情感的外部表现 了 自己的声音类型。而 由于声乐作 品的内容不 同 , 我们有 必要 ( 1 ) 面部表情 。面部表 情是 指 由面部 肌 肉、 腺体及 面部 的 在 自己的音色上做些现幸福 、 快乐 、 开朗的情感时 , 音色则应该 明亮些 ; 而当我们在表 变化而表现 出的情绪状态 。它 主要 以颜面肌 肉以及眉 、 嘴的变化为 主。“ 眼睛是心 灵的窗 口” 。眼神 的变化则 能体现 现爱�

王志信声乐作品演唱技巧分析

王志信声乐作品演唱技巧分析
关键词 : 王志信 声乐作品 演唱技巧 中 图 分 类 号 : 4 .1 G624 文献标识码 : c
王志信创新 出的许多作 品 , 结构宏 大 , 内容 丰富 , 音域宽广 , 对演唱者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在演 唱技巧 的具体分析 中, 几 乎脱离不开“ 吐字 、 腔 、 行 气息控制 ” 等几个重要环节 , 完美演绎 王 志信的声乐作品 , 几个环节任意一个都不可偏废 。 这
1 合 乎 规 矩 的 咬字 吐字
乐作 品中 , 拖腔非常普遍 。如“ 豫剧新歌” 代表作《 兰从军》 木 的第 段“ 我爹爹出征去 ” 催 一句 中的“ 字 的拖腔 , 二段“ 去” 第 难坏 了 姑 娘花木 兰哪 ” 中的“ ” 的拖腔 , 哪 字 最后 一段 的“ 知木兰是 女 不 郎” 中的“ 字的拖腔都是具有浓郁豫剧风格 的拖腔 。 郎” 22 顿腔 .

歌唱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语音基础上 的演唱 , 它直接受语音的 影响和制约 。无论是我 国的 , 还是 国外 的声乐家都十分重视歌唱 中的吐字咬字问题 。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 鲁索 曾说过 , 歌词要 “ 字正腔 圆, 以字行腔 , 腔随字走” 由此可见 , , 合乎规矩 的吐字是十 分重要 的一个方面 。因为 , 字在歌 唱里就是诗化 了的语言 。字音 不正 , 则字义不 清 , 出的歌使人不知所云 , 唱 听众很难为之感动 。 只有强调和把握语言 的准确性 , 特别是把握住每个字音发 出的准 确性 , 出声 ” “ 即“ 、收音 ” 的确切 , 才能达 到美化 语言 、 准确表达语 言 中所包含 的语情字义 的 目的。 在 歌唱 中要做 到咬字吐字清 晰准 确 , 字清 意明 , 歌唱者必须 学 习和掌握好语 言的规律性 。从 民族 唱法 的咬字方 法以及追求

声乐作品《曙色》的音乐探析和演唱方法及技巧

声乐作品《曙色》的音乐探析和演唱方法及技巧

声乐作品《曙色》的音乐探析和演唱方法及技巧一.歌曲《曙色》的创作背景徐沛东的作品能够凸显浓浓的国家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曙色》成为了当时非常著名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艺术作品,《曙色》这首歌曲是《复兴之路》第一章的的最后一首作品,此歌也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这首歌具有相当的历史厚重感,演唱情绪连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诞生,表现出的是民族存亡危机大清朝灭亡之际,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期待曙色来临时的期盼与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艰难探索的伟大革命精神。

作曲家徐沛东在歌曲里运用了大量的戏曲风格特征和内在的一种磅礴的力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二.音乐分析从曲式结构上看,《曙色》分为主歌和副歌,单二部曲式结构,其中主歌部分四个乐句,是一个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

从上面的歌词来,我们可以发现歌词不仅平仄押韵,朗朗上口,而且艺术性的表达了在“漫漫长夜”中的中国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此曲的调式调性为降B 自然大调,我把其分成三段来解析,前两句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立身于历史之外,指出无论冬去春来,潮涨潮落,历史都亘古不变,这两句要唱的圆润细腻,语气平和,像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不起波澜。

其中开头一个“一”字用附点四分音符来演唱,把字拉长,就像历史的画卷缓缓拉开。

因此这个“一”字至关重要,演唱时一定要咬清,但不能咬死,要做到“清”且“轻”,这一句要多借鉴一下京剧的唱腔,唱出一点京剧的韵味。

“花开花落,东去春来”描绘了历史的不断更新,时代不断变迁。

从旋律上来看前两句为起、承关系,旋律的前半部分一致,显得比较平稳,所以在演唱时每一个字要唱的很肯定、扎实且位置都在同一点上。

以这样的两句歌词开场,起到了“起”“承”的作用,为整首歌的视角和心态奠定了一个基调。

论休止符之妙——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休止符的意义

论休止符之妙——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休止符的意义

纵观研 究休止符 的论文 , 2 0 0 0年之前 , 详细地 阐述休止曲创作 中休 止符的使用 》 ( 1 9 8 5
抒发 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 。肖邦一生不 年发表 ) 和《 论乐中之静 》 ( 1 9 8 8 年) 两篇。2 0 0 0 年之后 , 休止符越 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 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 曲, 被誉为 “ 钢琴诗人 ” 。 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 发表的论文也渐多 。其 中, 有理论性 的研 离钢琴 ,
“ 休 止 符 的 出现 不 是 主 观人 为 的 , 而 是 音 乐 艺 术 发 展 的 必 然
文将结合 肖邦 的《 g 小调叙事曲》 来研究休止符在本 曲中的意义 。


肖邦
结果 。” 器乐作 品虽然不 像声 乐作 品一样 , 演 唱者在 曲子中间一 定要呼吸。但是器乐作品也像声乐作 品一样有着句子 的划分 , 同
【 文章 编号 】1 6 7 4 — 0 6 7 X ( 2 0 1 4 ) 0 7 — 0 6 1 — 0 2 究, 如: 《 基本 乐理 中休止符 的初步研究) ) ( 2 0 0 0 年) 、 《 关 于“ 音值 组合法 ” 中的“ 休止符组合法” 与“ 切分音组合法 ” 》 ( 2 0 0 9年 ) 、 《 音 乐形式美 的法则 中连贯性原则与休止符之 间的辩证关 系》 ( 2 0 1 0 休 止符 的“ 演奏 ” / ( 2 0 0 4年 )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析贝多芬 < c

4 1 ,。
2 0 1 4 . 7
授业 > >课 程实 施
论休 止 符 之 妙
— —
析 肖邦《 g 小调叙事 曲》 中休 止符 的意义
林 杰玲
( 广 东省汕头职 业技 术学院 广 东 汕头 5 1 5 0 0 0 )

此处无声胜有声——谈休止符所具有的美

此处无声胜有声——谈休止符所具有的美
有悲 、 哭有 笑 , 具特色。 有 各
二 、 止 符 的 时值 与 音 乐作 品的 关 系 休
休止符是音 乐在运动状态中的重要环节 , 同长短 的休止 不 符出现不同的风格 f 抒情、 幽默、 轻快、 崇高、 激越、 悲愤等 ) 的乐 曲中 , 它向听者传递 出不同的音乐形 象和趣味来。 般来说 , 较长 时值 的休 止符在读谱 时较 明显 , 而较短的 时值 的休止符就不 易掌握 了, 以我们 更要认真的研究较短时 所
方式 。
( 】乐谱中的休止符 。 1、 乐谱中的休止符可分为可视休止符 和不可视休止符 。可视 休止符可直接 写在五线谱上 。 演奏者和 演唱者根据休止符 的时值 长短休止 .休止符不用连 线来连结 。 不可视 休止 符是 由于乐 曲的某种需 要而 出现 在乐 曲中不太直 观的休止形式 。 () 2、 休止符 与速度。乐 曲中的休止 符 , 乐 曲某一段落 服从 的速度 . 休止符的休止时 间. 不可任意变化时值 , 或长或 短。只 有小节休止符 上有延长 记号 . 或小节线 上有延音 记号 , 奏者 演 可根 据音乐作品的需要 . 对休止 符进 行时值长短艺术处理 。 ( )声乐作品 中的休 止符。 3、 声乐作 品中的休止 符运 用非常 广泛 . 艺术效 果丰富。休止符在 声乐作品 中是为了更好地 表现 歌曲的感情和 内容 。 好的塑造 音乐形 象 , 同时值的休 止音 更 不 表现 不同的气氛和意境。 演唱者要研究休止符 。 唱好 “ 止符” 休 。 对休 止符的处理 , 为声断气 不断、 可分 声断意不断 、 声断情 不断 三种 方式。另外 , 声乐作 品中的休止 , 有助于伴奏者再创作 , 伴 奏者恰到好处 的休止 ( 声乐作品 中未 出现 的休止 )让演 唱者 的 , 情感 、 声音和技巧充分 发挥 . 将对声 乐作 品起到升 华作用。【 2 l 如声乐歌 曲《 枫桥 夜泊》其 中的每一小 节第一 拍都是休止 , 符. 留给伴奏一个空洞 的五度和弦 . 仿佛寒 山寺 的钟声 , 时也 同 体现 了主人公 内心 的凄 凉。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诗乐相彰--歌曲艺术》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

课标引领1、感知、探究歌曲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聆听中外经典艺术歌曲、合唱作品,在参与和探究学习中感受不同风格声乐作品及其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

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加深对人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人声的音色特点。

2、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主题或合唱片段,学会用美妙的音色表现内心情感,积累演唱经验。

3、感知中国现当代艺术歌曲、合唱作品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树立家国情怀、打开国际视野。

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聆听中外经典艺术歌曲、合唱作品,感知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体会人声的独特魅力,体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意境及音乐风格。

进一步认识独唱、合唱的分类及特点,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1.艺术表现:在聆听歌曲的基础上,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演唱歌曲的主题或片段。

用歌声表现歌曲的语言美和旋律美的完美结合,表达作品的思想意境,2.文化理解:学习《大江东去》、《大漠之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中国声乐作品,感知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化,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重归苏莲托》、《夜莺》、《命运女神》等国外经典声乐作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背景。

教材分析1.第五单元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大,难易有别。

作品在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且既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既有早期作品,又有现代作品。

由于课时有限,基于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曲目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整合,利于学生走近经典音乐的美好世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探究

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探究

8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7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探究黄银银摘 要:艺术歌曲《诔词》用徐志摩的同名译词作为歌词,原诗由马修·阿诺德所创。

此曲属于张瑞一首代表作,自歌曲推出以来深受声乐学习者喜爱,为不同声部练习给予支持。

此曲歌词布局合理化,声乐旋律及钢琴伴奏声部融合巧妙,具有艺术性。

本文通过探析艺术歌曲《诔词》创作特征及演唱,以期为演唱者诠释本曲提供参考。

关键词:《诔词》;创作特征;演唱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黄银银(1999-),女,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助教。

艺术歌曲属于音乐体裁之一,盛行于18-19世纪的欧洲,歌词多为著名诗歌,曲调表现力较强,侧重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作曲技法及表现方式复杂,伴奏地位较为重要。

与国外相比,国内艺术歌曲发展较慢,自“五四运动”起艺术歌曲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在艺术歌曲上烙上民族文化印记。

国内艺术歌曲发展之初对国外有关歌曲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模仿不可避免,而后步入融合发展时期,经由摸索与创新涌现一批经久不衰的艺术佳作,《诔词》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此,为助推我国艺术歌曲良性发展,提升艺术歌曲表演水平,探析《诔词》创作特征及演唱技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背景艺术歌曲的起源地为国外,经由“五四运动”进入我国,首批较为规范的艺术歌曲当属《大江东去》,由青主在德国所创,之后本土著名作曲家马思聪、贺绿汀、赵元任、黄自等创作诸多优秀艺术歌曲。

纵观我国艺术歌曲演进历程,能够发现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痕迹,以民族优秀文化为养料加大艺术歌曲创作力度。

我国艺术歌曲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奠定发展基础,在宽文化政策带动下进入鼎盛时期,诸多优秀作品涌现,充盈人们的思想情感,用艺术歌曲与这个世界对话。

《诔词》词作者为徐志摩,原为同名译词,刊登在《晨报副镌》(1925年)上,原诗由英国评论家、教育家、诗人马修·阿诺德所创。

浅析赵季平作品《枫叶飘落的声音》的演唱技巧及情感处理

浅析赵季平作品《枫叶飘落的声音》的演唱技巧及情感处理

15SONG OF YELLOW RIVER / 032020声乐艺术解析一、赵季平音乐生涯及作品成就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祖籍甘肃凉平。

师从长安乐派李世斌先生,特殊的地理生长环境及耳濡目染的音乐氛围,这让赵季平音乐充满了浓厚的西北风格,听起来豪爽大气,自然淳朴。

赵季平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结合自身音乐价值抉择,赵季平创作了大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有人将赵季平称之为中国西部音乐家、中国电影音乐里程碑式人物。

其作品成就斐然,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情感特点,影响了许多后辈,在音乐研究当中具有典范性作用。

二、赵季平作品《枫叶飘落的声音》的演唱技巧《枫叶飘落的声音》与其他音乐作品有一些差别,不似《大宅门》那么戏剧化,那么充满戏味儿。

也不似《黄土地》那么高亢嘹亮,《枫叶飘落的声音》更加细腻柔美多情,这在赵季平创作的作品当中是少见的。

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枫叶飘落的声音》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演唱技巧仍然值得重视,仍然脱离不了赵季平内心的民族历史情怀。

(一)字正腔圆字正腔圆是赵季平音乐作品的最大特点。

他的每一首作品都讲究字音醇正优美,腔调圆润如玉,《枫叶飘落的声音》这首作品最大化地体现了这一演唱技巧,这首作品本身具有悲情性,经过金婷婷等女声演唱后,更加体现这种风格。

缓慢的曲调加上字正腔圆的处理,让这首民歌优美动听,深沉感人。

《枫叶飘落的声音》是降D 调,四四拍,节奏缓慢,由女中音和女高音两种音色构成,完美地体现了字正腔圆的演唱技巧。

举例来看,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当一缕温柔的秋风”,这是第一句歌词,女中音唱出来后,每一个字都咬的特别清楚,尤其是“秋风”二字,吐字清晰,轻盈,不费力,但是听得清清楚楚,有一种缠绵的味道,给人悲伤浪漫的感觉。

二十一小节和二十二小节都是同样一句“枫叶飘落”,这里咬字有一些变化,前者更硬一些,后者更空灵一些。

但是听起来都字正腔圆,非常有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作品演唱中休止符的处理
摘要: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把重心放在音符、节奏、咬字、强弱、情感方面,而常常忽略一些谱面上其他的符号,例如休止符,正因它的字面意思“休止”、“停止”我们难以注意到它,当挖掘它?群?时发现,在它出现时真的是休止吗?本文把声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分为句逗功能的休止符、呼应式的休止符、增添色彩的休止符三类,举例说明其中的特点并阐述休止符的处理在演唱中的作用。

关键词:休止符;情绪;演唱;处理在声乐学习中休止符的“演唱”与处理极少被关注,休止符是音乐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对音乐演唱(奏)来说,休止符与音符同样重要。

一般认为:用以记录不同长短时值的音所进行的符号称为“音符”,表明停顿时值的符号称为休止符。

对于休止符在作品中的出现,其实都是作曲家们谱曲时的精心安排,通过休止的这种手段,将乐思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进行延续,用抽象、含蓄的方式重新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最终达到增强音乐作品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对演唱者而言,应在唱好音高、节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谱面上的各种符号,研究其背后的?群?,其中休止符的“演唱”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让演唱者更好的保持歌唱的状态;对于进一步表达作品的?热萦胍庖謇此担?能更好的演绎出作品丰富的?群? 与乐感。

笔者根据自己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最有代表的休止符,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
一. 句逗功能的休止符休止符在一些作品中可以体现出其断句的作用,因为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肺活量,一口气不能够说太长的语句,那么就需要断句。

对于成人来说,演唱时会形成自己的语感来断句,笔者翻阅大量的成人声乐作品以断句为目的的休止符并不显著。

而这些具有句逗功能的休止符大量存在于儿童声乐作品中,作曲家们根据儿童的语感编配旋律、节奏、歌词,其中有大量的休止符都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气息短,语言表达简单而存在的。

如谱例:
二. 呼应式的休止符声乐艺术与伴奏有着紧密的联系,创作者也常常将作品的乐思贯穿在伴奏声部里,形成一种演唱与伴奏你静我动的形式。

虽然,演唱声部谱面出现了休止符,但音乐在继续流动,情感也在继续发展,因此演
唱者并不能真正的放松与休止。

《紫罗兰》这首作品最大的一个特色是独唱声部与伴奏声部的配合,所以决不能清唱,失去了伴奏声部的对答,旋律声部便黯然失色。

在旋律部分第一拍就以四分休止符开始,对于演唱者来说第一拍的休止不等于停顿,也不是真正的休止。

这个四分休止的意义在于,在这一拍就已经准备好了本作品的歌唱状态(相应的气息、共鸣、咬字、情感)。

如果第一拍的四分休止真的停顿或者说“不唱”,歌唱者特别是初学者就很难在后面很短的八分休止时值内找到唱歌的状态,而造成声音与伴奏脱节的问题。

演唱时,须与钢琴交流对答,要求两者有很好的默契感。

再者,音乐在继续发展,这两拍的休止中演唱的乐感与思维也要继续发展。

我们读谱若忽略了休止符直接唱下一句,容易造成演唱的情感脱节的问题。

本曲上下声部呼应对答的方式贯穿全曲,演唱时每一处的声部交流连接都应注意歌唱状态与情感的延续与发展。

三. 增加色彩的休止符
1、哭腔色彩
我国传统音乐中特别是戏曲音乐中,特别喜欢运用到类似哭腔的旋律腔调,来增加艺术表现力。

作曲家通过一系列短暂时值的休止符表现模拟人哭泣、抽噎的哽咽状态,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感人。

如果不演唱这个休止符,继续将音符拖长来演唱,那么该乐段的巧妙之处就会韵味全无,全曲的音乐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有画龙点睛之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沁园春?雪》中“万里雪飘”,在“雪”字的旋律中加了一个十六分休止符,使旋律产生明显的停顿感、收缩感,体现了作曲家想要强调“雪”景的壮丽磅礴。

在句中的
休止符一般采用“声断气不断”的唱法,即声音停止,气息不进也不出,情感意识不断甚至发展。

声音短暂的停顿后立刻站在雪字的元音 e 上归韵演唱。

在第一段末句的“分外妖娆” ,“绕”字上也作了相同的处理。

这个休止符的出现大大的增强了音乐表现力,表现了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

倘若没有这个休止符的处理,继续将音符拖长来演唱,雪景也不会壮丽,山河也不会雄伟,音乐的特色会黯淡很多。

2、情绪存储音乐艺术由于其非具象性与非语义性的特点,也最易创造出“曲中声尽意未穷”的“空白” 。

具体在音乐作品中,休止符则是“营造”这种空白之境的最佳载体,是整个音乐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是前面情绪的继续、延伸、发展变化,有时是后面情感的酝酿、准备。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音乐发展至此进入快板部分是全曲点题“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表革命决心的高潮部分,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以四分音符为单位一板一眼,“祖国”前以一个前半拍休止的大切分节奏,在休止时,演唱者可以将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缓冲酝酿,使得休止后面的“祖国” 二字能够得到充分的强调,从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奋斗的决心。

第三拍上的八分休止符的安排是为了强调"志如山”,让演唱者准备好饱满的情绪为加强表达歌曲后面部分坚忍不
拔的情怀。

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勇于探索、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结语
声乐作品中休止符的形式举不胜举,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与重视。

这是笔者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总结,在理解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望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休止符是音乐语言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表现形式,是整个音乐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形式上看,休止只是音乐进行中一个相对短暂的空白,但此时并未停止主客体内心情感的交流,内心的乐思是连续不断没有休止的。

所以,我们在演唱中对于乐曲内所有的休止符都应仔细推敲揣摩,认真分析每一个休止符存在的意义,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而后准确地去表现它,力图做到让“每一个休止符都能够充满音乐”。

①(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注解
① 引自施咏:“休止,休矣?” ――教学新阐释,中国音乐教育,2009第 3 期
参考文献:
[1]施咏•休止,休矣?一一教学新阐释[J]•中国音乐教育,2009,(3):33.
[2]刘瑜.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分析[J].
音乐表演与欣赏,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