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艺术课程中的美育与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力和表现力等美学能力的教育;而德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美育与德育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合美育与德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美育对于德育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美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强调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美育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进而具备更高尚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音乐艺术,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好与和谐,培养出尊重他人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绘画艺术,学生能够培养出细心观察和再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关注和尊重。

德育对于美育的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而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重要基础。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遵守艺术规范和道德准则,不以虚伪和虚浮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从而能够真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整合美育与德育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的综合效益。

美育和德育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教育能够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美育的教育方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而德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整合两者能够让学生在审美、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得到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美育与德育的整合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研究

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研究

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研究引言艺术教育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品德和价值观念。

艺术教育和德育融合实践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

本文将围绕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展开探讨,并阐述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必要性1.2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而德育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创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使创造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理解社会,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实践案例2.1 课堂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融入艺术元素,如音乐、美术等,配合德育教学内容,通过艺术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课上,可以利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

2.2 学校实践学校可以开设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课程,组织相关的艺术活动和德育活动。

比如举办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加强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教育。

2.3 社会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实践成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的难点和解决办法3.1 难点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目前教师跨学科融合的能力较为薄弱。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来推动艺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四、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成效评估4.1 学生情感体验融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成效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评估,比如学生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等。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德育与美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有效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美术教学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德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

德育与美术教学可以通过主题教学相结合。

通过制定与德育目标相关的主题,如传统文化、社会责任等,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创作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表现出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通过主题的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与美术教学可以通过艺术欣赏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道德意义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道德的含义。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和理解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德育与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环境美化的活动中,通过美术创作来改善社区的环境。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浅谈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德育和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学生的德育培养和艺术素养提升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而美术教学则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有效地将德育与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德育与美术教学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美术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欣赏和感受美的艺术形式,在欣赏中培养对美的认知和感悟。

通过德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将美的情感与道德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审美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意识。

通过观赏名画、学习艺术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大师们对人性、社会现象的艺术表达,从而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能力。

德育与美术教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而创造力也是一种高级的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德育教育的要求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这种创造性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与美术教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术教学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一起合作完成一项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艺术品。

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以及相互尊重和倾听的能力。

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美术教学中的团队合作,可以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

德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和德育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浅析初中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浅析初中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浅析初中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精神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本文将浅析初中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精神。

学生在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而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达,这种用心与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涵,这种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展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这些作品可以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通过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可以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合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深刻道德内涵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通过学生的艺术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人文素养。

可以结合德育故事、德育小品等形式,加强对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教育的熏陶。

初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融合策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和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元素,使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与德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两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将美育和德育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美育与德育整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分析整合的意义、方法和实践,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意义美育和德育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的整合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意义所在。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将两者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育和德育的整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

3. 塑造学生的健康心态美育与德育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个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方法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实践中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 教育理念的统一教育理念是整合美育与德育的基础,学校需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美育与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融合。

2. 课程设置的整合学校可以在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音乐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品质。

3. 学校文化的打造学校文化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打造有助于美育与德育整合的学校文化。

4. 教育管理的整合学校管理者要注重美育与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个性化、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管理体系。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

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美育和德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和德育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以期推动教育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一、高校美育的意义和目标高校美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

高校美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提供了欣赏、创作、表达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高校德育的意义和目标高校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道义观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

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德育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课等课程,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可以通过设置学生道德实践和品德评价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之处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精神的养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喜爱,进而积极向上、努力奋进。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摘要】音乐教学在当今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结合美育和德育的要素。

本文探讨了美育和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以及音乐教学如何融入美育和德育。

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美育和德育相互促进的效果,并提出了具体的结合方式。

文章强调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德育、结合、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地位、价值、区别、联系、融入、相互促进、实践案例、具体方式、重要性、影响、综合素质、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情商,更好地感知世界和发现内心。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涉及音乐知识、演奏技巧、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音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唱、乐队等形式,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共同努力,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情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美育和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美育和德育在教育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会欣赏、表演、创作音乐,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艺术课程中的美育与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
07-016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
高。每位受教育者都希望达到德艺双馨的境界。所谓德,即优秀品
德、做好人;所谓艺,即艺术素质高、术业专攻好。
然而,一直以来,在美术教育领域里,一味向专业技艺水准看齐,
欠缺或忽略品德教育的倾向十分流行,甚至可以说在多处漫延。课
堂内外,时时可见美术教师或耐心或深入的大讲特讲素描、色彩的
具体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面对考试时取得高分。这种现
象的本身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品行方面出问题的却大有人在。这部分学生只知道追求专业技术
的进步,而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却缺少了正确的方向,有的甚至走向
了不良误区。针对这种状况,在艺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教
育内容即优秀品德意识融入课堂内外,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个融入德育内容是学生练习最多的石膏人像写生课。当课堂
上摆好基础素描石膏头像的时候,教师并不是只单纯的强调形体结
构、光感、量感、三度空间的表现等内容,而是先将石膏人物的故
事来历介绍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往往会对石膏人物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并且从内心上真正认识将要描绘的人物个性、特征,而
不是对它一无所知。这时学生所画的作品大都有明显的进步,因为
他们找到了石膏像的内在灵魂。
通过画石膏头像写生时可以嫁接德育,在户外写生风景时也是如
此。积极有益的审美观念,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通过自然
界的壮美秀丽融入心魄,引导对祖国、对集体和美好生活热爱的情
操,使之悄然渗入学生的心灵。通过美好风光的赞叹引导学生以仁
者的心态画山,写出它的雄浑伟岸,高耸大气,学习山的内涵;以
智者的视角画出水的灵动,清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下而能浩瀚
澎湃。学生们在画风景时,胸臆间充满了豪迈之气,情感饱满而健
康,所以能画出了平时难以达到的水准。客观上讲在提高学生绘画
技法的同时也把德育课的内容贯穿到了美术写生课堂上。
写生课业离不开静物。如何把静物写生与德育融合起来呢?
初夏到来,画惯了陶罐、苹果的画室会出现新采的莲蓬、莲花。
此课选材,在中国画里是很入画的,而且也很有诗意。但在素描或
色彩写生之时,却不那么容易就扑捉到感觉。教师就把经典文学作
品《爱莲说》拿出来一读其中的名句。如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盛赞莲花美的品格之后,再细说
莲花在宗教中的极品象征等高洁品位。从而调动学生对荷花的喜爱
之情。同时以物喻人,倡导大家提升美好的精神境界。
在摆写生静物时,也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意。一块玉石饰品、
一节竹制笔筒,加上些许小配物,即是一组静物,也是一种境界。
这些都与潜移默化的德育理念传播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静物写
生完全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作为先导,融入美育之中。
当传授图案设计的创作练习时,一般都有一个先期写生、搜集资
料的过程。在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只有梅花盛开的季节,可带领
学生来到林科院梅花树前进行实地取材。此时教师随口问道,从梅
花那里学什么?学生争着说,三九严寒何所惧,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她的不畏冰天雪地,勇于奋发绽放的精神。教师说,这当然对。
但他还有另一种优秀品格,是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此时教师又
引导:是她的虚心精神。你看,每一朵梅花虽然娇艳馨香,但却没
有一朵向上昂首的。这就是古人总结的:虚心竹没低头叶,傲雪梅
无昂首花。在人像写生过程中,大多数被请来的模特,都是平常的
老百姓,劳动人民。在他们身上,具有很多朴实,诚恳,善良的品
质。他们甚至饱经风霜,历尽艰苦,积淀了许许多多故事。我们完
全可以利用他们那种心灵特点,丰富的阅历边画边交流,从中发散
美好的品德素质,使之成为教育资源。
通常说,良好的写生技法基础,都来自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
正确的审美意识。美术课程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泉的精神,
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系。课上的模特,
实际上正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德育教育素材,教师发现的
推荐的不可多得的优秀资源。
速写是美术造型不可取少的项目,也是一种快速写生的形式。带
领学生画速写时,最好到艰苦的劳动人民中去苦练,这样不仅育人,
还可育心,是行不言之教。早在几十年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前辈
们都有画速写的好习惯。他们在农村好很少有电的情况下,白天参
加劳动,体验生活;晚上就利用蜡烛或油灯给农民画像,速写肖像。
从而创作了大量的重量级美术作品。而他们自己也纯洁了灵魂,净
化了艺德,学到了更多的朴实与善良品质,并且练强了自己的体魄。
请看,那时的艺术家有几位是向钱看的财迷?又有谁靠虚名评价美
术作品的价值?而如今,流行在艺术圈里的不以敬业为荣,只唯名
利是图的现象,委实难与彼时的好风气相提并论。今天的美术教学,
似乎发扬一下那种优良传统,会更适合艺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
的进步。哲学家认为:在物质社会中,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
于人的情感是唯一可以摆脱物质制约的东西。而人的情感体系中情
感的价值取向、情商的丰富程度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达成的。
从上面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是当教师把好的品德,
真善美的美好意识融入到美术课里特别是写生课中的时候,学生的
专业技法就会稳定进步,心态好了可以大大增进对艺术内涵的热
爱,激发绘画写生的灵感,从而走向德艺双馨的境界。二是可以增
进同学、师生、直至社会家庭里的人际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三是
明确了高品质的追求标准。解决了为什么去画、画出什么意境的问
题。
在这一点上,要求我们处理好传播美术本体技法和提升人的精神
品位的宾主关系。自古以来,画坛巨匠无论中外,都是先把人对被
画的景、物的美好情感调动出来后,才去动笔绘画的。北宋山水画
三大名家之一的范宽,所画的名山大川,可以说用了一辈子对山水
的热爱和解读,才有了雄浑厚重,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品。他那雄阔
壮美,笔力浑厚的篇幅中,所充斥的全是作者对神州山河的深厚情
感。徐悲鸿画马,是对千里马特别钟爱有加,所以才有充满雄风俊
奇的奔马作品传世。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就说:“胸中勃勃遂有画
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
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
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如果他不对竹枝有着高雅不俗
的热爱和理解,怕是就不会出现传世的佳作了。可见,我们把生活
绘画对象的精气神讲透说深,帮学生理解其内涵,好的教学效果自
然而然就出来了。
“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美术
教育这一载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以达到推动“德育”
教育的目标。由此,笔者呼吁受教育者的生存技能,专业知识虽然
重要,但他们的思想情操、意趣志向,以及做人做事的标准更加重
要。期望当今每一位美术教师,自觉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育人重任,
循循善诱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正确态度,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从而塑造真正德艺双馨的一代青
少年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