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效率面而言,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昏昏欲睡,脑袋中一片空白,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不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有所删节,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大屏幕,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学生就一定很活跃,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花花绿绿一大片,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交流,相互的讨论,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构成,并生成出许

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上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无人,不能被别人左右我们的思维,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表演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教师上完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总之,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教学的指挥者和引导者,老师要采取启发式、创造性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这样的40分钟才是精彩的、高效的。

一节好数学课标准

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 一、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一)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应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二)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案例1:讲应用题这一章节中,有一类“送礼物”、“打电话”问题的应用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其规律。在新课引入时,可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圣诞节即将来临,希望每一位同学为其他同学准备一份礼物,请大家回去准备一下吧!这一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又抽取了四位学生进行演示:四位同学要完成送礼物任务,大家看“每一位同学要准备几份礼物,最后所有的同学将共送出几份礼物?”很快地,学生发现:每位同学要准备的礼物数比人数少 1 ,因此如果有 n 个学生的话,礼物的总数可归纳为 n ( n-1 )。通过学生亲身演示与体验,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新颖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三)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相交弦定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罗以培 内容摘要: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 。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做到: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有机结合,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互促进,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紧密结合,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共同发展,让每位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计算教学;如何上好计算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计算教学中,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让每位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有机结合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因此,很多计算课都创设生活情景,常常是创设“买东西” 或者是“逛商场”的情境,硬要从生活中得到一些数据用来计算或者一定要联系生活,难道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新课标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展开教学的背景。 【案例一】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以整数 【方法一】引入一个买风筝的生活情景。一个风筝 3.5 元,买3个这样的风筝要多少元?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也出现了王鹏晨练的生活情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引入教学,在完成计算教学的目标的同时也教学了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路程÷时间=速度等应用题,正所谓“一箭双雕”。 【方法二】在教学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用旧知识的迁移,在新授前作一个复习整数乘除法计算的铺垫,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掌握积的小数点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才是这节计算方法的重中之重。 【思考】方法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单位的转化理解算理,这是可取的,也是现实的,无可非议。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兼顾多少?方法二的复习铺垫是有必要的。试问有些学生连整数的乘除法都不过关,又岂能谈小数的乘除法呢?为什么会连整数的乘除法也不过关呢?新课标对学生的计算要求不高,又加上计算器的加入教学,有些老师的认识不够,日积月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事实证明有时候铺垫时有必要的。但常常有的老师走进了误区,为了使教学更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铺垫,无疑成了抹杀学生广阔思维的一笔。这些都是教师在选择用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必须有效结合。但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范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主讲内容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修订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几点建议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1) ?2002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实验版 (蓝皮本) ?2005年开始修改数学课程标准 ?2007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7修改稿(已经有很好的修订过程的内容变化批注) ?2011年完善数学课程标准修改 ?2011年九月推出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十月开始课程标准培训 ?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黄皮本)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2) 1.进行广泛深入的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2个省,问卷3768份) 2. 组织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 (12次修改研讨会 3.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2006年6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征求意见。 2007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全国10个省教研室、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以及40名专家征求意见。 此外,还通过不同形式,向项武义教授、张奠宙教授,以及部分数学家、数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征求意见。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四是关注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正如“数与代数”一样,“图形与几何”代表了第一、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侧重点:在第一、二学段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整体认识图形及其某些特征,并通过操作等加以确认;第三学

一堂好课的标准 (1)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已清晰地呈现出三大趋势: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有效教学”成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由于教学有其特殊性,何为一堂“好课”必须从多角度去分析,否则会造成教师的思维定势。我觉得能让师生共鸣的课就是好课。 一、“好课”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 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呢?我国崔允漷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好课”不是一个规范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概念。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标准。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堂类型的课,其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下的“好课”的看法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多元性,为广大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 二、“好课”一定要有感染力 一节“好课”一定要看教师的语言、情感、思想是不是感染了学生,学生是不是爱看书了,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而且学生的这些行为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不是功利的,而是自发的。是在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下,受到了感染,很想去学更多的东西。所以,是否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我们评价一堂课好不好的一个隐性标准。 三、“好课”是常态下“有待完善的课” 以往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听课者、评课者在听课前往往带着某种理想化的模式来听课、评课,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一味地对授课教师“高标准”、“严要求”,求全责备。这样只能挫伤教师的教改积极性,或者使授课者课前“千锤百炼”以求“完美无缺”。其实,平实是一节“好课”的基本要素。“好课”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它不是摆设,无须掩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好课”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好课”为常态下“有待完善的课”,侧重于其“真实性”。“真实性”则提醒我们关注“好课”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好课”,而避免不实的夸张或歪曲。一堂平时的课堂,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因此我们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研讨并改进。这也正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有“问题”的课并非都不是“好课”。一节“好课”无须样样完美,只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对学生有收获,对教师有感悟,或对听课者有启迪,我们就可称为“好课”。 四、“好课”背后有情境衬托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思维交互活动中进行的,有很强的情境性,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指向课堂的整体情境,而不是仅仅指向教师或学生的行为。来自课堂主体的师生双方的任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蕴涵着多种复杂的因素,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到每一堂课,各种各样的“好课”评价标准都只是给我们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我们不应将它绝对化、教条化。在教学评价中,我们经常拿着一张写满条条框框的课堂质量评价表去验评所有教师的课,这种表格果真有其存在的意义吗?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提醒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一些优秀公开课的教案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从头到尾只有一种教学形式上课。情境是课堂教学保持鲜活的支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 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 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 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 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 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 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 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 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

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小学数学-怎样评价一节课说课材料

小学数学怎样评价一节课 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

(完整版)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要点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看了这个讨论话题,我想了很多,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首先,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就是说我们在上课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要钻研教材,掌握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理清本节课和前面我们学的课之间的联系;二、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广,课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学具,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三、要制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四、要准备好这节课用的课件和需要用的教具。例如我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前,首先了解到这是一节新的内容的课,和前面的知识没有什么联系,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几个圆片、圆规和三角尺让学生上课用。我自己也准备了一根细线拴好的粉笔头,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师用的三角尺,供我上课使用。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优为重要。一节课好与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是很高,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学生是不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掌握知识的。如果一节课的情境创设得很好,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很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首先我用细线拴着粉笔头的教具给学生做了一个动作,手捏着细线的一端让粉笔头转起来,我趁机问学生你们看清粉笔头走过的路程是个

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说出是个圆,我接着又说你们认识圆吗?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那么究竟你们对圆知道多少谁来说一说?想不想知道得更多?这样学生对圆很好奇,很想对圆有个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更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带路作用。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我把课堂充分给了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索圆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什么确定圆的位置?什么确定圆的大小?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直径、找圆心?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怎样划圆?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学生一开始不明白这两个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半径、直径、圆心。 第四,课堂巩固练习也很重要,学生在探索出新知识的时候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课堂巩固练习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后,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有关圆的一些知识。 第五,课后教学反思同样重要,一节课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得有个教学反思,因为每节课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把每节课都进行反思,吸取每节课的精华,发现每节课的不足,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如何才算是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

如何才算是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 ——浅析小学数学课的评价标准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推进以素质教育替代传统基础教育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全员素质贯彻到日常教学中来,而课堂作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其呈现的每一堂课程的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基础环节的小学课程,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人的各方面发展,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评价有何标准?如何评判?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出发阐述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标准教师学生评课者 有这样的一些数学课课堂情境:有的教师无论算理还是知识分析都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貌似透彻明白,但稍有变动就束手无策;有的教师注重精讲和练习,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创新不足;有的教师貌似照本宣科,实则解题方法暗含;师生在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许多琐碎问题中一问一答,看似流畅,但课后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如意;有些教师的课堂只顾及少数优等生,多数学生勉强吃力,个别学生更不知其所以然。这些情境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屡屡出现,其究竟是不是一堂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我们要回到课堂评价的标准上来,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充分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本文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出发探讨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更是如此,在这个演绎着算理与迸发思维火花的平台上,从古至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的数学带给人们的快乐。一位名师曾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呈现出的是鲜活、和谐的氛围,在如此氛围中一起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数学课堂将活力焕发,课堂将更加精彩。 二、教师努力准备,上好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评价。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努力做好上课准备,上好课。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靶子”,教师要制定并如期达成既定目标,一方面要紧扣课程目标和教材,在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从而便于在课堂上有效地展开。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方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目标。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 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课堂教学的方 法和模式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充分突出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性、 普及性与发展性,提出“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如何上好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呢?我认为,在新课程 标准下上好小学数学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 点和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生活 问题数学化,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唤起,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使学生产 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时,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思考 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中,会开发学生的创造 力与想象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 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思考,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即用数学知 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最终有效生成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提倡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往互动、共 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为: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使课程设计得 以完善,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对探索内容加以引导和布置,参与讨论;对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协调;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进 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这样,就使数学教育从“文本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伙伴和 朋友,同时还要激励、发展学生。 四、加强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与合作 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即为讨论与合作,而交流 则能够使学生共享智慧。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自信及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平时创造的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思维,并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上 小学数学教育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也非常丰富。讲解数学史,可对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养;讲解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能对学生

评价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内容摘要: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好课并非完美无缺,但需凸现一些选备特征。 关键词:好课标准数学评价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已经工作了十年,通过学习,我认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评价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也要有相应的变更。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针对这些疑惑,我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种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建立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板着面孔的课上,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

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种,通过同学的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圆的特征,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发,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好数学课的标准

好数学课的标准: 首先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课上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应该由学生来评价。学生认为爱听或不听就会后悔的课就是好课。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讲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教师讲课要注重实际应用,紧扣课程标准,学生感到听了就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得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而非障碍,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老师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得为学生展示自己错误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各层次的学生涉及针对性的问题,使其略微不适应,使其落入陷阱,进而在教师的建议下,自己主动走出陷阱,求得适应,获得成功。 课堂展示月的感想: 在课堂展示月中,我也上了一节课。课结束了,自己也在两方面做了简单的总结。首先是从这节课的备课到上课过程中,我学会了电子白板的使用(虽然不是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课件作为我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他的应有的作用,反思这节课,我感觉:1.课件实现了以积件为素材,利用电子白板整合。不在是以前的PPT放电影式的课堂。2.充分的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如:画圆,画直线时,利用智能画笔功能,不需要尺和圆规了;拖拽旋转功能,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即时生成,即使书写的功能,使课堂不再是预设的课堂;媒体整合功能,随时插入要演示的积件。3.合理运用几何画板:在验证过程中,拖动直线、圆、半径,d和r的数据同步变化,清晰的比较大小关系。其次是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不断的学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善。也体会了生态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作为教师处在引导者的角色,又是怎样组织课堂的。总之,自己从中学到的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合理运用,自己的不足要在以后的时间里完善。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 谈“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作者:叶澜来源:教育在线 在主题为“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的教育论坛上,作为三位主论者之一的叶澜教授率先作了论述。 叶教授从当前课程教材的改革所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出发,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体会。她结合了“新基础教育”八年的实践探索,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课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_高中作文

一堂好课的标准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感谢您的阅读! 1、一节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现在,有些公开课,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气氛热烈,但是却是在演戏。我认为,这样的课,不管你的设计有多新颖,理念有多新颖,这都不能说是一节好课。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 3、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4、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和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还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适教。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的探索,在交流时学生能无顾虑的进行交流,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练习时能得心应手。在质疑时能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并能提出

自己的一点有价值的问题。5、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节好课应该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我们在平时看课的时候,有些课看似顺顺利利,实际上这样的课没有“起伏”,没有思维的爬坡,不算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应明确地显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这应成为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 6、好课应该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不仅学生学的好,而且,作为听课的老师也很有启发,觉得是种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