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事学研究#
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王成义,刘琪
摘 要:职业倦怠是人们对工作中的慢性情感压力和人际压力延迟反应的一种现象。
国外
警察在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得分相差不是很大,多为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较高,而人格解体方面得分相对较低。
职业倦怠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所以警察职业倦怠预防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倦怠;警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03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020(2006)04-0136-05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计划项目:J05X56收稿日期:2006-05-20作者简介:王成义(1973-),男,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
讲师;刘琪(1962-),女,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副教授,山东济南,250014.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主要用于描述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它普遍存在于服务、医疗、教育、警察等行业,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效率。
国外对此已展开大量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国目前在其他领域已有了初步研究,但对于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外发表的研究成果拟对该领域的研究做一概述,以期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最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 -berger(1974)提出。
刚开始的研究主要是探索性
的,后来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并迅速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随后人们发现职业倦怠现象不只存在于少数特定行业,而是不同行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于是职业倦怠研究拓展到各个行业。
围绕职业倦怠问题人们做了大量研究,并编制了问卷确立了研究方法。
在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界定上被广为接受的是Maslach 等(1982)提出的多维度理论,他们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由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 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 -plishment)三维度构成的现象。
[1]所谓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对工作、生活缺乏热情、悲观失望等。
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表现为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如不愿与人交往、对待公众冷漠、甚至易于攻击他人等。
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
#
136#第21卷第4期2006年7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JO U RN AL O F JIA NG SU PO LI CE O FF ICER CO LL EGE Vo l.21No.4 July.2006
感下降,如感到自己缺乏能力,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产生无助感。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工具
Maslach等人在提出职业倦怠理论的同时也编制了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
统计表明,在已发表的有关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作为测量工具。
MBI包含三个分量表: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DP)和个人成就(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
其中情感耗竭包含9个项目,人格解体包含5个项目。
在这两个分量表上,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倦怠感越高。
个人成就包含8个项目,在此分量表上,个体得分越高,表示倦怠感越低。
项目采用7级评分,按照发生的频率用0表示从来没出现过,6表示天天出现。
一般说来,高度倦怠的个体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而在个人成就分量表上得分较低。
由于MBI主要是针对服务性行业的人提出来的,如前所述,职业倦怠现象不只存在于服务性行业,所以在应用于其他行业时,MBI的有些项目就不是很适合。
针对以上问题,Schaufeli等人(1996)开发了应用于一般人群的MBI-GS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问卷。
[2]它包含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三个维度,分别为耗竭(exhaustion,Ex)、犬儒主义(cynicism,Cy)和职业效能(professional efficacy,PE)。
耗竭包括5个项目,如/结束一周工作后我感到累坏了0;犬儒主义包括5个项目,如/我变得对我的工作毫无兴趣0;职业效能包括6个项目,如/我认为我工作很出色0。
MBI-GS的计分方法同MBI。
国外对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早期多采用MBI,近期的研究开始采用MBI-GS。
三、国外关于警察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结论
1.警察职业倦怠的状况
国外此领域的实证研究大多涉及警察职业倦怠的状况,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
表1为几个研究的结果。
[3][4][5]
表1不同研究的结果比较
研究者
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
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
Loo(N=135)18.969.678.45 6.0233.637.45 Stearns(N=110)16.98.9110.34 6.5432.177.51 Anson(N=43)21.013.014.08.034.07.3 Kop(N=358)9.8 6.07.5 3.928.5 5.9
可以看到国外警察在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得分相差不是很大,多为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较高,而人格解体相对较低。
也有研究者比较了男性警察和女性警察的职业倦怠情况,但结果不尽一致。
如,Loo的结果表明男女之间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3]而Schaufeli和Enzmann (1998)的结果表明女性警察在情感耗竭上比男性高,而在人格解体上却比男性低。
[6]Cordes(1993)等人的研究发现,男性警察的人格解体水平高于女性警察,而女性警察的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高于男性警察。
[7]
至于警龄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者一般认为:警龄与职业倦怠呈现为一种曲线的关系,警龄在16~25年的警察其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水平最高,警龄在6~15年的次之,然后为警龄在26年以上的警察,程度最轻的是警龄在1~5年的警察。
还有研究者(Storm和Rothmann,2003)比较了不同种族、职务、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警察的职业倦怠情况。
[8]
2.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国外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全面分析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因素,多是从个别角度
#
137
#
王成义,刘琪: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作了分析。
如,Thomas-Roddle(2000)研究了114名美国警察的职业倦怠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受伤压力(在执勤中受伤甚至死亡的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活、工作和受伤压力都和职业倦怠成高度正相关。
加拿大York大学的Burke,R.J.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是非常活跃的人物,他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1984年他研究了426名加拿大警察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场景、阅历、情感及身体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
1987年他进一步研究了职业倦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发现职业倦怠与工作场景、先前压力、生活需求、社会支持等显著相关;而个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数等)与职业倦怠只有微弱的相关。
[9]1990年他对参加警官大学培训的586名警察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验证Cherniss的一个观点。
Cherniss的假设认为:那些以社会活动定向(social-activist orientation)来开始其职业生涯的人更有可能经历不良的工作环境、增高的压力、工作条件降低、不良的情感及身体状况。
Burke的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Cherniss 的假设,即最初的职业定向会影响人们工作后的职业倦怠。
[9]
Stearns和Moore(1993)对290名加拿大警察进行了调查,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职业倦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是和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相关程度最高的因素之一,身体健康状况、愤世嫉俗(cynical)和专制(authoritarian)的态度也和职业倦怠有高度相关。
但是参加体育运动锻炼或发展业余爱好时间的延长却能够降低倦怠的水平。
[4]
Kop(1999)研究了荷兰警察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主要探讨了缺少互惠(lack of reciprocity)和警察职业倦怠的关系。
互惠表示社会交往中投入和结果的平衡关系,如/作为一名警察你花费了大量警力去处理群众纠纷,但你却得不到一点回报0就说明缺少互惠。
根据投入指向的对象,缺少互惠有三种水平:公众、组织和同事水平。
Kop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缺少互惠的三种水平和职业倦怠三个分量表之间的关系,发现缺少互惠的组织和同事水平影响情感耗竭;对人格解体来说,缺少互惠的三种水平都与之有显著正相关;缺少互惠的同事和公众水平与个人成就显著相关。
所以互惠和职业倦怠的三个分量表都相关,它解释了了情感耗竭的11%的变异,人格解体的15的变异和7%的个人成就的变异。
[5]
3.警察职业倦怠对警务行为的影响
国外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成绩关系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比较少。
前面提到的Kop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Kop在1999年的研究中对警察职业倦怠与执法中是否使用暴力和实际使用暴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倦怠与使用暴力的态度和实际使用暴力的情况显著相关。
在人格解体分量表得分较高或在个人成就得分较低的警察对使用暴力的态度非常积极,另外,对人格解体或感到无能为力的年轻警察来说,他们对使用暴力的态度也比较积极。
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都和在现实中使用暴力行为显著相关。
情感耗竭得分较低和人格解体得分较高的警察在现实中使用更多的暴力,而且男性的暴力行为比女性突出。
Kop在解释这一结论时认为,情感耗竭较高的警察倾向于避免直接面对公众,所以实施暴力行为的机会也减少。
[5]
Martin(2002)也研究了职业倦怠对后继态度及行为的影响,他调查了358名荷兰警察,发现职业倦怠和对待公民的消极态度、使用暴力的积极态度、自我报告的使用暴力情况以及被观察到的使用暴力的情况呈显著正相关。
Martin在最近的研究(2004)中分析了在冲突情景中警察职业倦怠的作用。
他同样以荷兰警察为被试,在问卷调查之后,对他们与市民的互动进行了长达122天的观察,数据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工作需求与报酬不平衡可作为职业倦怠的预测源(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反过来,职业倦怠可以减少冲突情景中的控制性行为(dominant behaviour)从而带来冲突情景中比较好的后果。
这些结果表明因职业倦怠而降低控制性在冲突情景中实际上会带来好的执法效果。
[10]
4.警察职业倦怠的预防
总起来说,职业倦怠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远
#
138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远大于正面影响,所以职业倦怠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一两的预防要胜过一吨的治疗0。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预防措施。
Kop认为,由于警察压力主要来自组织压力而非跟警察任务相联的压力,所以降低警察压力继而降低警察职业倦怠就可以从组织入手,如改变管理模式、增进人际交流、增强社会支持等。
[5] Stearns指出,由于拥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及发展爱好跟倦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应当鼓励警察多从事一些户外活动,丰富警察的生活。
[4] Ronald Terry(1992)给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比如进行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不要工作时间太长、设定适合自己的合适目标、多跟不同职业的人进行交流等等。
另外一些研究的结果对预防警察职业倦怠也有重要的启示。
如,Kop(1999)调查了358名荷兰警察,其结果与一个由护士、医生、精神治疗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近4000人组成的参照群体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荷兰警察的情感耗竭得分显著低于参照群体,在人格解体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个人成就上却明显高于参照群体。
这说明荷兰警察的职业倦怠水平是相当低的。
Kop在解释原因时认为荷兰警察在经历压力事件后总会有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恢复。
另外荷兰警察的选拔比较严格,尤其是对抗压能力要求较高,如在选拔过程中他们都要进行人格测试,如果得分尤其是在神经质这一纬度得分较高就不会被录用。
[5]前面提到的Loo (1994)认为他调查的135名加拿大警察整体来说是健康的,因为达到中高程度倦怠的只占3.7%。
Loo解释说加拿大警察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善,他们会经常接受心理卫生服务,定期进行培训,整个职业生涯会得到大力支持,同事之间、上下级关系良好等。
[3]
四、对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的评价及我国研究思路
国外对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经展开,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的大量研究结果也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的研究多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等国家进行,还不是非常普及,且大多数研究还不系统,探讨也不是很深入,而且缺乏跨文化的比较。
我国目前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开展较少,希望本文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关注我国警察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充分吸收国外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国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工具的修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研究工具是研究的重要前提。
虽然国内已有人用修订的MBI在其他领域(如教育、医学等)进行了研究,[11][12]但量表的信度、效度还需进行更广泛的验证。
目前国内还缺乏被广泛认可的量表,所以继续加强对量表的完善工作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2.理论的探讨。
国外对职业倦怠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对职业倦怠包含哪些成分、这些成分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等问题还需要继续展开深入探讨。
3.已有的研究中相关研究多,因果研究少。
即使已有的相关研究在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中,大多也只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更加综合的、系统的分析应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因素影响了警察的职业倦怠,更要知道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4.研究一定要和警察的实际生活、工作结合起来。
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研究而研究。
5.需要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期了解职业倦怠是否会随着经历、警衔、职责的变化而变化。
6.可以进行跨文化研究,寻找各国警察职业倦怠的共同点。
但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文化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M aslash, C.,Schaufeli,W.B.&Leiter,M.P.
(2001).Jo b bur nout[J].A nnual r ev iew,52,397-
422.
[2]Schaufeli,W.B.,Leiter,M.P.,M aslash, C.&
Jackson,S.E.(1996).M BI-G ener al survey[M].
Palo A 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 ists Press.
#
139
#
王成义,刘琪: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3]L oo,R.(1994).Burnout among Canadian po lice man-
ager s[J].T he internatio nal jo ur nal of or ganizatio nal
analy sis,2,406-417.
[4]Stearns,G.M.,&M o ore,R.J.(1993).T 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 ical co rrelates of jo b burnout in the
Ro yal Canadian M o unted Police[J].Canadian Jo ur nal
of Cr iminolog y,4,127-148.
[5]K op,N.,Euw ema,m.&Schaufeli,W.(1999).
Bur nout,job stress and v iolent behaviour amo ng
Dutch po lice o fficers[J].W or k&St ress,4,326-
340.
[6]Schaufeli,W. B.,&Enzmann, D.(1998).T he
burnout companion to study and pr act ice:A cr itical
analysis[M].L ondon:T a ylo r&Fr ancis.
[7]Cor des, C.L.,Dougy erty,T.W.A review and an
integ rat ion of r esear ch o n jo b burnout[J].Academ y
o f M anag ement Review,1993,18(4):621.
[8]Stor m,K.&R othmann,S.(2003).A psychometr ic
analy sis of the M aslach Burnout Inventor y-General
Surv ey in the South Afr ican P olice Serv ice[J].So uth
A fr ican Journal of Psy cho log y,33(4),219-226.
[9]Burke,R.J.(1997).T ow ard an understanding of
psy cho lo gical burnout among police officer s[J].In-
ternational Jo ur nal of Str ess M anag ement,4,3-27.
[10]M art in, E.,N icolien,K.&A rnold, B.(2004).
T he behaviour of po lice officers in co nflict situa-
t ions:how burnout and reduced dominance contr ib-
ute to better o utco mes[J].Wo rk&Str ess,18,16-
23.
[11]李超平,时勘,罗正学.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12]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
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
195-197.
[责任编辑:尹瑾]
[责任校对:君玉]
Review of Foreign Studies on Job Burnout of Police
Wang Chengyi Liu Qi
(Shandong Police College,Jinan,Shandong,250014,China)
Abstract:Job burnout,a focused issue in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in foreign coun-t ries,is a prolonged response to chronic emo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ors on t he job.T he paper introduces w hat job burnout is,how to study job burnout and what the results of the for-eign studies in this field are.F inally the foreign researches are evaluat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 ions in our country are provided.
Key words:job burnout,police,M BI,M BI-GS
#
140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