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

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10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B 分开

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 球

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

(1.610)9.010230.4(10)

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

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

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

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

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a ,所以2122q F F k a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

2

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

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8

.

6

1

n 5.310q C

-===? 第三节

1. 答:A 、B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1A B F E q nF E n q

==。A 、C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 C

F

E q

n F E nq ==。 2. 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19

9

112

112

1.6109.010/ 5.110/(5.310)e E k N C N C r

--?==??=??,

3

q 1

3

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

111985.110 1.6108.210F eE N N --==???=?,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3. 答:重力场的场强强度等于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即mg

g m

=,单位是牛顿每千克,方向竖直向下。

4.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如图1-9所

示,有一带电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初速度射入电场,它沿电场线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而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也就是说,它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 5. (1)因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

强弱,所以,B 点的电场最强,C 点的电场最 弱。

(2)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1-10所示。

(3)负电荷在A 、B 、C 三点时的受力方向如图1-10所示。 6. 答:小球受到重力、电场力F ,轻绳拉力T F 的

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它的受力情况如图1-11

所示。由图可知,

tan 30Eq F mg mg

==?,

268

1.01010tan 30/

2.910/2.010mg E N C N C q --??=?=

=??。 7. 答:因为12Q Q >,所以,在1Q 左侧的x 轴上,1Q 产生的电

场的电场强度总是大于2Q 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且方向总是指向x 轴负半轴,在0x =和

6x cm =之间,电场强度总是指向x 轴的正方向。所以,只有在2Q 右侧的x 轴上,才有可

能出现电场强度为0的点。

(1)设该点距离原点的距离为x ,则12

220(6)

Q Q k

k x x -=-,即224(6)0x x --=,解得14x cm =(不合题意,舍去)和12x cm =。所以,在212x cm =处电场强度等于0。

(2)在x 坐标轴上06x cm <<和12x cm >的地方,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沿x 轴的正方向的。 第四节 1. 答:8

961015410

pA

A E V V q ?--?=

==?;109221015310pA A E q J J ?--'==??=?。 2. 答:(1)pA A E q

?=

,pB B E q

?=

。因为pA pB E E >。所以A B ??>,可见A 点电势比B

点高。(2)pC pC C E E q

q

?=

=-

-,pD pD B E E q

q

?=

=-

-。因为pC pD E E >。所以C D ??<,

可见D 点电势比C 点高。(3)0pE E E q

?=

<,0pF pF F E E q

q

?=

=-

>-,可见F E ??>,故

F 点的电势比E 点高。小结:(1)在电场中,同一正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越高;同一正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大。(2)在电场中,同一负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越低;同一负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小。(3)正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小于负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 3. 答:(1)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所以M 点的电势比N 点高。(2)先假设

正试探电荷从M 点沿着与电场线始终垂直的路径移动到与P 在同一条电场线上的M ',这一过程静电力不做功。再把这一电荷从M '移动到P 点,全过程静电力做正功。所以,从M

移动到P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pM pP E E q

q

>

,M 点电势比P 点电势高。

4. 答:因p E mgh =,故p E gh m

?==,可见重力势为gh 。

B

6. 答:假设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相交。因为空间任一点的电势只能有一个惟一的值,所以相

交徙的电势就一定相等,这两个等势面的值就不能不同,这与题设条件矛盾。所以,电场中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不能相交。

7. 答: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一定垂直的结论,画出的电场线的大致分布如图1-15所示。

因为10A B V ??==,6c V ?=,取1q C =,可得静电力所做的功为

()

0A B A

B

A

B

W q q

q ???

?=-=-=

()1

(106)A C A C A C W q q q J J ?

???=-=-=?-= ()1(106)4BC B C B C W q q q J J ????=-=-=?-=

可见,静电力所做的功AC BC W W = 第五节

1. 9821020410AB AB W qU J J --==-??=-?。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8

440J -?

2. 答:一个电子电荷量19

1.610

e C -=?,电子增加的动能等于静电力做的功,因为

19

19

11 1.6101 1.610W q U e V C V J --==?=??=

?,所以191 1.610eV J -=?。

3. 答:因为电场线总是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低的等势面,所以,由课本图1.5-2可知:(1)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把负电荷从A 移到B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负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较大。(2)负电荷从B 移动到A 时,静电力做负功。(3)0AB U <,

0BA U >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答:两板间的电场强度3

42

9.010/9.010/1010

U E V m V m d -?===??。尘埃受到的静电力74

2

1.6109.010 1.410F qE N N --==???=

?。静电力对尘埃做功

2241.4100.510107.010W Fd J J ---='=????=?

2. 答:(1)看电场线方向知,D 点电势比C 点电势高,42210(5)101000CD CD U Ed V V

-==??-?=-(

2

B

42210310600C CB Ed V V ?-==???=, 422108101600D DB Ed V V ?-==???=,

1000CD C D U V ??=-=-。A 板接地时,42210(7)101400C CA Ed V V ?-==??-?=-,

42210(2)10400D DA Ed V V ?-==??-?=-,1000CD C D U V ??=-=-,可见,不管哪

一板接地,CD U 都是1000V -。(3)1916

1.610(1000) 1.610CD CD W eU J J --==-??-=?,

如果电子先移到E 点再移到D 点,静电力做的功不会改变。这是因为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3. 答:空气击穿时的电势差6

8

310100310U Ed V V ==??=?。雷击就是一种空气被击穿的现象。

4. 答:小山坡b 比a 地势更陡些,小石头沿b 边滚下加速度更大些。b 边电势降落比a 边降落

得快,b 边的电场强度比a 边强。可见,电势降落得快的地方是电场强度强的地方。 第7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1. (1)金属球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点电荷Q +的吸引,所以在靠近Q +的一侧带负电,在离Q

+远的一侧带正电。(2)在静电平衡状态下,金属球的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0,就是说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Q +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在球心处Q +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29Q E k

r +=,所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

9Q

E k r =感,方向指向Q +。(3)如果用导线的一端接触球的左侧,另一端接触球的右侧,导线不可能把球两侧的电荷

中和,因为金属球是个等势体,导线连接的是电势相等的两个点,电荷在这两点间不会移动,就像用水管连接高度相等的两个装水容器,水不会在水管内流动一样。 2. 答:6

8

3.0103009.010U Ed V V ==??=?

3. 答:点火器的放电电极做成针状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使在电压不高的情况下也容易点火。

验电器的金属杆上固定一个金属球是防止出现尖端放电现象,使验电器在电压较高时也不会放电(漏电) 4. 答:因为超高压输电线周围存在很强的电场,带电作业的工人直接进入这样的强电场就会有

生命危险。如果工人穿上包含金属丝的织物制成的工作服,这身工作服就像一个金属网罩,可以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使高压电线周围的电场被工作服屏蔽起来,工人就可以安全作业

了。

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

1. (1)把两极板间距离减小,电容增大,电荷量不变,电压变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2)

把两极间相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电荷量不变,电压变大,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3)在两极板间插入相对介电常数较大的电介质,电容增大,电荷量不变,电压变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 2. 答:由4S C kd

π=

得9362244 3.149.0100.11021022.6S kdC m m π--==???????=此面积约为窗户面积的10倍

3. 答:(1)保持与电池连接,则两极间电压不变,12

11

9310

2.710Q UC C C --==??=?,

两极板间距离减半则电容加倍,12

92310

Q UC C -'='=???。极板上电荷量增加了

112.710Q Q C -'-=?(2)移去电池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9Q

U V C

=

=,两极板距离减半后 4.52Q

U V C

'=

=,即两极板间电势差减小了4.5V 。 4. 答:设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因Q C U =,并且4S C kd π=,所以4Q S U kd π=,4Q

U S kd π=。

又因为U E d

=,所以4Q

U E k d S π==。可见,电场强度与两极间距离无关,只与电容器所

带电荷量和极板面积有关。

第9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 答:解法一:1917

2 1.61090

2.910k k E E qU J J --?===???=?;解法二:U E d

=,172.910U W Eqd qd qU J d -====?;解法三:U E d

=,qE a m =,2

2v ad =,2171 2.9102

k E mv qU J -===?,可见,第一种方法最简单。

2. 答:如果电子的动能减少到等于0的时候,电子恰好没有到达N 极,则电流表中就没有电

流。由动能定理0km W E =-,W eU =-得:210

2

k m

e e U E m v -=-=-

6/ 2.1010/v s m s ===?。 3. 答:设加速电压为0U ,偏转电压为U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垂直进入偏转

电场的速度为0v ,偏转电场两极间距离为d ,极板长为l ,则: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中获得初动能20012

mv qU =,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qU

a dm

=

,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0l t v =,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0

y qUl

v at dmv ==

,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2

tan y v qUl

v dmv θ=

=

。(1)若电子与氢核的初速度相同,则tan tan e H H e m m θθ=。(3)若电子与氢核的初动能相同,则

tan 1tan e

H

θθ=。 4. 答:设加速电压为0U ,偏转电压为U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垂直进入偏转

电场的速度为0v ,偏转电场两极距离为d ,极板长为l ,则:粒子的初动能20012

mv qU =,

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qU

a dm =

,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0

l t v =,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0

y qUl

v at dmv ==

,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2

tan y v qUl v dmv θ=

=

,由于各种粒子的初动能相同,即2

002mv qU =,所以各种粒子的偏转方向相同;粒子在静电力方向的偏转距离为222200

1224qUl Ul y at mdv dU ===,可见各种粒子的

偏转距离也相同,所以这些粒子不会分成三束。

5. 答:电子的初动能20012mv eU =,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后加速度eU a dm

=,在偏转电场中运动

的时间为0l t v =,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0

y qUl

v at dmv ==,电子离开偏

转电场时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

2000050000.06tan 0.152221000

y

v eUl eUl El v dmv dU e U θ?=

=====?,8.53θ=?。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 1. 答:如果用导线把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导体相连,导线中的自由电子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

移动,使带负电荷的导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导体得到电子.这样会使得两导体周围的电场迅速减弱,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很快消失,两导体成为一个等势体,达到静电平衡.因此,导线中的电流是瞬时的.如果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由于电池能源断地把经过导线流到正极的电子取走,补充给负极,使电池两极之间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两极周围的空间(包括导线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电场.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就能不断地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持续的电流.说明:由于电池的内阻很小,如果直接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会烧坏电池,所以实际操作中决不允许这么做.这里只是让明白电池的作用而出此题. 2. 答:19

19

1.61 1.010

1.610q It n e e -?=

===?? 3. 答:在电子轨道的某位置上考察,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一个周期内有一个电子通过.电子运

动周期2r T v π=,等效电流22e e ev I T

r r v

ππ==

=.(说明:我们可以假想在电子轨道的某处进行考察,在安全装置示断有电子从同一位置通过.还可以结合圆周运动和静电力的知识,

根据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力提供向心力,进一步求得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周期.) 第2节 电动势

1. 答:电源电动势相同,内阻不同.(说明:解决本题要理解电池电动势大小与电池正负极材

料和电解的化学性质有关.也就是说,与非静电力性质有关.两种电池尽管体积大小不同,但电池内的材料相同,非静电力性质相同,所以,电动势相同.而内阻就是电源内部物质对电流的阻碍,和其他导体的电阻一样与导体的形状、体积都有关系. 2. 答:10s 内通过电源的电荷量0.310 3.0q It C C ==?=.(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数值

就是把这些电荷从低电势能的极板移送到高电抛能极板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的功

1.5 3.0 4.5W Eq J J ==?=.)

3. 答:乘积EI 的单位是瓦特.因为Eq W

EI P t t

=

==,所以EI 表示非静电力做功的功率,也是电源将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功率.如果3E V =,2I A =,则6EI W =,表示每秒

有6J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说明:本题也可以从量纲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从物理量的复合单位的物理意义入手进行思考.)

第3节 欧姆定律 1. 答:因

1122

I U I U =,所以1122502mA 12.5mA 10mA 8U I I U ?===>,因此不能用这个电流

表来测量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说明:也可以先求通过的电流为10mA 时,电阻两端的电

压值(40V ),再将所得的电压值与50V 比较,从而做判断. 2. 答:a b c d R R R R >=>.说明:用直线将图中的4个点与坐标原点连接起来,得到4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不同点,代表的电压、电流不同,但它们的比值就是对应电阻的阻值.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电阻相同.在其中三条直线上取一个相同的电压值,可以发现a 的电流最小,因此电阻最大,d 的电流最大,因此电阻最小.也可以根据直线的斜率判断电阻的大小. 3. 答:如图2-4所示. 4. 答:如图2-5所示.(说明:可以根据电阻求出3V 、4V 和5V 时的电流,在坐标系中描点,

画出I U -图象.由于点太少,I U -图象所给出的只是一个粗略估测的结果. 5. 证明:1I k U R

==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 答:(1)因为1R 与2R 串联,设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 ,可知11U IR =,12()U I R R =+,所

以电压之比

1

U U

与电阻之比112R R R +相等.(2)设负载电阻为0R ,变阻器下部分电阻为x R ,

电路结构为0R 与x R 并联后,再与()x R R -串联,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

000

00

0()()()x

x

cd x x x x x x

R R R R R R U U U

R R R R R RR R R R R

R R R +=

==+-+---++串并.当

0x R =时

0cd U =,当x R R =时cd U U =,所以cd U 可以取0至U 的任意值.说明:可以引导学生

对变阻器滑动触头分别滑到变阻器两端,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将变阻器的这种分压连接与限流连接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改变电压的作用和通过它们的电流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答:甲图中,电流表测到的电流实际上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部分的总电流,所以电阻的测量

值为电压表和电阻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即33

87.41080.487.410V V RR R R R ?=Ω=Ω++测甲=

,乙图中,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的影响,两种测量电路都存在系统误差,甲图中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乙图中测量值大于真实值,但两种电路误差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教科书把电压表的内接和外接问题作为欧姆定律在新情境下的一个应用,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基本规律的练习.

3. 答:可能发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当电压表并联在1R 两端时,电

压表和1R 的并联电阻小于1R ,测得的电压小于1R 、2R 直接串联时1R 分得的电压.同样,当电压表和2R 并联时,测得的电压小于1R 、2R 直接串联时2R 分得的电压.所以两次读数之和小于总电压.

4. 答: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接10V 电压,电流表满偏,即电流为满偏电

流.1()10V g g I R R +=,

解得319.510R =?Ω.当使用a 、c 两端点时,12()100V g g I R R R ++=,解得42910R =?Ω。

5. 答: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2R 与电流表串联后再与1R 并联,可得

211()()g g g I R R I I R +=-;当使用a 、c 两端点时,1R 与2R 串联后再与电流表并联,可得212()()g g g I R I I R R =-+,联立解得10.41R =Ω,2 3.67R =Ω。说明:本题的困难在于,

不容易理解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2R 与电流表串联再与1R 并联后也是电流表,能够测量电流。

第5节 焦耳定律

1. 答:设电阻1R 消耗的电功率为1P ,电阻2R 消耗的电功率为2P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

流相等,设电流为I ,则电功率:21P I R =,2

22P I R =,…,221212::::

P

P I R I R =,

1212::::

P P R R =此式说明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2)并

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设电压为U ,则有21U P R =

,2

22U P R =,…, 1212

11

::

::P P R R =,得证。(3)因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

12U U U =++,所以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1212()P UI I U U P P ==++=++

得证。(4)因为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12I I I =++,所以并联电路消

耗的总功率1212()P UI U I I P P ==++

=++

,得证。

2. 答:(1)接通S 时,1R 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

12

U P R =

。当S 断开时,1R 、2R 串联后接到电源上,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

212

U P R R =+。因为12P P >,所以S 接通时,

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S 断开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2)加热时22212

(

)R U

P R R R '=+,

要使2212

R

R P P '=,必有12

R

R =

。 3. 答:根据灯泡的规格可以知道a c b d R R R R =>=。电路可以看成是由a 、bc 并联部分和d 三部分串联而成。由于电流相同,且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所以

a d

b

c P P P P >>+。对于bc 并联部分,由于电压相等,b 的电阻小,因此b c P P >。所以

a d

b

c P P P P >>>。

4. 答:(1)当只有电炉A 时,2202210052

A U I A A R r =

==++?。所以200A A

U IR V ==,

2400A A P I R W ==;(3)当再并联电炉B 时,总电流2201110035222

2A

U

I A A R r '=

=

=+?+。电炉上的电压为11

5018323

A A

B R U U I

V V ===?=。每个电炉上消耗的电功率为2

2

550()3336100

A

A A

U P W W R ''=

==。

5. 答:电热(消耗的电能)为3

6

2101060 1.210Q Pt J J ==???=?。水升温吸收的热量为

354.210280 6.7210Q Cm T J J '=?=???=?。效率为000010056Q Q

η'

=

?= 第6节 电阻定律

1. 答:小灯泡的电阻为3120.25

U R I

==

Ω=Ω。若铜丝10cm ,横截面直径为1mm ,则铜丝

的电阻为8

3220.11.710 2.1710(110)4

l R s

ρπ

---'==??

Ω=?Ω?。可见,R '比R 小得多,故可以不计导线电阻。

2. 答:导线的电阻为8

32501.7100.17(2.510)4

l R s

ρπ

--==??

Ω=Ω?。空调正常工作时,电流为3

1.5100.17 1.16220

P I V V U ?==?=。

3. 答:盐水柱的体积不变,故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34

,因此

22111216

44339

R l S R l S =?=?=,所以21169

R R =

4. 答:211

142l R S R l S ρρ==?=甲

甲甲甲乙乙乙

(1)并联时,::2:1P P R R ==甲乙乙甲;(2)串联时,::1:2P P R R ==甲乙甲乙

第7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 答: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11()0.51(8)E I R r A r =+=?Ω+;

22()0.10(13)E I R r A r =+=?Ω+,联立解得: 1.5E V =,2r =Ω。

2. 答:每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3.0V 。设每节干电池的内阻为r ,

两节干电池的总内阻为2r 。由题意得:(3.0 2.2

)0.8U E U V V =-=-=内外又因为2U r I =内,所以0.8 1.6220.25

U r I ==Ω=Ω?内

3. 答:不接负载时的电压即为电动势,因此600E V μ=,短路时外电阻0R =。根据闭合电

路的欧姆定律:6002030V

E r I A

μμ==

=Ω。 4. 答:当外电阻为4.0Ω时,电流 1.0U I A R

=

=外

。再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I R r =+,可得0.5r =Ω。当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时,46 2.446

R ?=Ω=Ω+并电路总电流为

4.5 1.552.40.5

E I A A R r '===++并。路端电压为 3.72U I R V '='=外并。当处电路串联一个

6.0Ω的电阻时,10R =Ω串。电路电流为 4.50.43100.5

E I A A R r ''=

==++并。路端电压为4.3U I R V ''=''=外串。

5. 答:用电器的电阻为226600.6

U R P ==Ω=Ω,通过用电器的电流0.60.16U I A A P ===。

设至少需要n 节电池,串联的分压电阻为0R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0)(U nE I nr R =-+,解得060.11.4 1.4

n R =+。因为n 要取整数,所以当010R =Ω,n 有最小值为5。

第8节 多用电表

2. 答:D 、B 、E 3. 答:(1)红表笔(2)红笔表(3)黑表笔

4. 答:黑箱内部有电阻和二极管,它们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第9节 实验:测电源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答:该实验方案的主要缺点是,将路端电压和电流分两次测量.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两次

测量时电路并不处于同一状态,也就是说,测量的电流值,已不是测电压时电路中的电流值了.另外,在测量中需要不断改变电路,操作也不方便.

2. 答:因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 ,故电压表量程应选3V 挡.若定值值电阻取10Ω,则电路中

电流最大不超过0.2A ,电流值不到电流表小量程的13

,不利于精确读数,故定值电阻只能

取1Ω.若电流表量程选3A ,为了便于读数(应使指针半偏及以上),电流需在1.5A 以上.这样,电路的总电阻在1.33Ω以下,变化范围太小,不利于滑动变阻器操作,所以电流表量程应选0.6A .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于10Ω时,电流小于0.2A ,电流表示较小,不利于精确读数,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只用到10Ω以内的部分.如果用200Ω的变阻器,大于10Ω的部分几乎无用.所以变阻器选E .(说明:选取实验器材,需要综合考虑,要从“安全可行、测量精确、便于操作”三方面考虑.

3. 答:U I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2.03V E =,0.56r =Ω 第10节 简单的逻辑电路 1. 答:(1)如图甲所示(2)如图乙所示. 2. 答:如图所示.(说明: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抽象出逻辑关系后,

选择能实现该逻辑关系的电路.必要时还应考虑简单逻辑电路的组合. 3. 答:(1)如图所示(2)应使R 增大.当天色还比较亮时,因光线照射,光敏电阻的阻值较

小,但不是很小,此时R 的分压较低,从而会使非门输出一高电压而激发继电器工作,所以应增大R ,使非门输入端电压升高,而输出一低电压,使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 第三章 磁场

第1节 磁现象和磁场

1. 答:喇叭发声的机理:磁体产生的磁场对附近的通电线圈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使线圈振动,

带动喇叭的纸盒振动,发出声音.耳机和电话的听筒能够发声也是这个道理.

2. 答:如果有铁质的物体(如小刀等)落入深水中无法取回时,可以用一根足够长的细绳拴一

磁体,放入水中将物体吸住,然后拉上来;如果有许多大头针(或小铁屑等)撒落在地上,可以用一块磁铁迅速地将它们拾起来. 3. 答:磁的应用的分类:(1)利用磁体对铁、钴、镍的吸引力,如门吸、带磁性的螺丝刀、皮

带扣、女式的手提包扣、手机皮套扣等等.(2)利用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如喇叭、耳机、电话、电动机等.(3)利用磁化现象记录信息,如磁卡、磁带、磁盘等等. 第2节 磁感应强度

1. 这种说法不对.磁场中的霜点的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流的大小、方向、通

电导线的长度、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均无关.(说明:单纯从数学出发而不考虑公式的物理

意义是学生的一种常见错误.定义式F B IL =是一个定义式,磁场中特定位置的比值F IL

变才反映了磁场本身的属性. 2. 由F B IL

=,可知0.0019B T =.

3. 正确的是乙和丙图.由定义式F B IL =可知,当L 一定时,F I

是定值,所以两点的联线应通

过F I -图的坐标原点.

第3节 几种常见的磁场

1. 答:电流方向由上向下

2. 答:小磁针N 极的指向是垂直纸面向外,指向读者.

3. 答: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应强度比管口外的大,可根据磁感一越密处,磁感应强度越大来

判断. 4. 答:110.24Wb abcd BS BS ?===;222cos900BS BS ?==?=;

33cos 0.024Wb abcd BS bac BS ?=∠==

第4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1. 答:如图所示

2. 答:(1)通电导线的a 端和b 端受到的安培力分别垂直纸面向外和垂直纸面向内,所以导线

会按俯视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后,在向右的磁场分量的作用下,通电导线还会受到向下的安培力.所以导线先转动,后边转动边下移.(2)图3-5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虚线框内的磁场源是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通电螺线管和直流电流及其大致位置.说明:虚线框内的磁场源还可以是通电的环形电流.

3. 答:

(1)设电流方向未改变时,等臂天平的左盘内砝码质量为1m ,右盘的质量为2m ,则由

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有:

12m g m g nBIL =-电流方向改变后,同理可得:

12()m m g m g nBIL +=+,两式相减,得2mg

B nIL

=

.(2)将9n =,0.10l A =,8.78m g =代入2mg

B nIL

=

,得0.48B T =.说明:把安培力的知识与天平结合,可以“称出”磁感应I

N

S

强度,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4. 答:弹簧上下振动,电流交替通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通入电流时,弹簧各相邻线圈

中电流方向相同,线圈之间相互吸引,使得弹簧收缩,电路断开;电路断开;电路断开后,因电流消失,线圈之间相互作用消失,因而弹簧恢复原来的状态,电路又被接通.这个过程反复出现,使得弹簧上下振动,电路交替通断. 第5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 答:在图中,A 图中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在纸面向上;B 图中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

力的方向在纸面向下;C 图中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纸面指向读者;D 图中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纸面背离读者.

2. 答:由F qvB =可知,19

6141.610

3.0100.10

4.810F N N --=????=?.

3. 答:能够通过速度选择器的带电粒子必须做直线运动,而做直线运动的带电粒子是沿电场中

的等势面运动的,静电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同时,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也不做功,所以,

粒子一定做匀速运动,它所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静电力等大反向,即qE qvB =,所以

E v B

=.说明:本题还可以进一步引出:(1)如果粒子所带电荷变为负电荷,仍从左向右入

射,此装置是否还能作为速度选择器用?(2)如果带电粒子从右向左入射,此装置是否还能作为速度选择器用?如果可以,那么粒子应该从哪个方向入射?

4. (1)等离子体进入磁场,正离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所以正离子向了B 板运动,

负离子向A 板运动.因此,B 板是发电机的正极.(2)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正负电荷会分别在B 、A 两板上积聚.与此同时,A 、B 两板间会因电荷的积聚而产生由B 指向A 的电

场.当qE qvB =成立时,A 、B 两板间的电压最大值就等于此发电机的电动势,即

U Ed dvB ==.所以,此发电机的电动势为dvB .

5. 答:荧光屏上只有一条水平的亮线,说明电子束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停止了.故障可能是,在

显像管的偏转区产生方向的磁场的线圈上没有电流通过.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水平方向的磁场使电子束产生竖直方向的分速度,而竖直方向的磁场使电子束产生水平方向的分速度. 第6节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

1. 由2

v qvB m r

=,得24.610mv r m qB -==?,722 1.810r m T s v qB ππ-===?

2. 答:(1)由mv m r qB q

=∝可知314::::1:3:2112r r r α==质子氚核粒子(2)由2

12qU mv =和

mv r qB =

得r =∝

::r r r α==质子氚核粒子3. 答:由2

12

q U

m v =和mv r qB =

得r ==∝,所以

2222:: 1.08:1 1.17A B A B m m d d ==≈.

4. 答:带电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等于D 形盒的半径,由2

v qvB m r

=得qBr v m

=.所以,粒子离开D 形盒时的动能为2222122k q B r E mv m ==.说明:上述结果

告诉我们,对于电荷量和质量一定的粒子,D 形盒的半径越大、盒内磁感应强度越大,粒子

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越大.但是,增大盒半径和增大磁感应强度都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5.

+v

+

v

+

+A

B

C

D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选修 3-1 期末考试试卷 1.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如图1 所示,场中A、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用E A、E B和U A、U B表示,则[] A.E a>E b U a>U b B.E a>E b U a<U b C.E a<E b U a>U b D.E a<E w b U a<U b 2.图2 的电路中C 是平行板电容器,在S 先触1 后又扳到2,这时将平行板的板间距拉大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不变B.平行扳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变小C.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增大D.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的电场强度不变 3.如图3,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可以自由移动,依次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若三个电荷的带电量、电性及相互距离都未知,但AB>BC,则根据平衡条件可断定[] A.A、B、C 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荷B.A、B、C 中哪几个带同种电荷,哪几个带异种电荷C.A、B、C 中哪个电量最大D.A、B、C 中哪个电量最小 4.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上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能使磁针的S 极转向纸内,如图 4 所示,那么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D.问左飞行的负离子束 5.在匀强电场中,将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5 所示,那么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A.最大值是mgtgθ/q B.最小值是mgsinθ/q C.唯一值是mgtgθ/q D.同一方向上,可有不同的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综合评估检测卷(一)静电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 1.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则下列有关P、Q两点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点的场强等大、反向 B.P点电场更强 C.两点电势一样高 D.Q点的电势较低 答案: C 2.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荷量而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D.可能不变 解析:极板带的电荷量Q不变,当减小两极板间距离,同时插入电介质,则电容C一定增大.由U=Q C可 知两极板间电压U一定减小,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也一定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 3. 如图所示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该直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分别表示a、b 两点的场强大小,则() A.a、b两点场强方向相同 B.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 C.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 D.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E a、E b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由于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而该电场线是直线,故A正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只有一条电场线时,则应讨论如下:若此电场线为正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为负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匀强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那一条直的电场线,则E a和E b的关系不能确定.故正确选项为A、D. 答案:AD 4. 如图所示,三个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2,则() A.W1>W2φ1>φ2 B.W1φ2 解析:由W=Uq可知W1=W2. 由W cd=U cd·q,W cd>0,q>0,可知U cd>0. 故φ1>φ2>φ3,D正确. 答案: D 5. 右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 J,静电力做的功为1.5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 J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0.5 J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 J 解析:本题考查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从粒子运动的轨迹判断粒子带正电,A项错误;因为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项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W+W G=ΔE k=-0.5 J,B点的动能小于A点的动能,C项错误;静电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所以A点的机械能比B点的机械能要小1.5 J,D项正确.答案: D 6.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电子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 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 10 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 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B 分开 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 球 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 291222152 (1.610)9.010230.4(10)q q e F k k N N r r --?===??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 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 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 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 a ,所以2122q F F k a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 2 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 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所 以 , 85.310q C -===? 第三节 1. 答:A 、B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1A B F E q nF E n q ==。A 、C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 C F E q n F E nq ==。 2. 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19 9 112 112 1.6109.010/ 5.110/(5.310)e E k N C N C r --?==??=??, 3 q 1 3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c卷 测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半径相等的带电金属小球,其中一个球的带电量的绝对值是另一个的5倍,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是F ,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是( ) A.5 F /9 B.4F /5 C.5F /4 D.9F /5 2.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连线上,如图1-69所示,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在 ( ) A .A 和 B 之间 B .A 右侧 C .B 左侧 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 3.如图1-7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 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4.如图1-71所示,一带电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悬线烧断,则小球在电场中将作(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曲线运动 C .沿着悬线的延长线作匀加速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5.如图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d >E a >E b >E c 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b >E c >E d D .无法确定这四个点的场强大小关系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q F E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 B .由公式q E P = 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 图1-69 B A Q 4Q 图1-70 图1-71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 第I 卷(选择题12小题 共 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 B. 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不一定是变化的 C. 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均匀变化的 D. 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 2.质子和一价钠离子分别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它们的圆周半径恰好相等,这说明它们在刚进入磁场时:( ) A.速率相等 B.带电量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 D.质量相等 3.矩形线圈ABCD 位于通电直导线附近,如图所示,线圈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B.当导线中的电流I 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C.当线圈以导线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D.当线圈以CD 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4.若在磁场是由地球表面带电产生的,则地球表面带电情况是: ( ) A.正电 B.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5.关于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启动器触片接通时,产生瞬时高压 B. 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以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C.日光灯正常工作时, 日光灯管的电压稳定在220V D.镇流器作用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6.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圈中的磁通量为零 B.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C. 线圈的每一边都不切割磁感线 D.线所受到的磁场力不为零 B C D A I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物理选修3-1 一、电场 1.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e = 1.60 x 10-19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 整数倍 2. 库仑定律:F =?2伞(真空中的点电荷){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 r k:静电力常量k = 9.0 x 109N?m/C 2; Q 、Q:两点电荷的电量(C ) ;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3. 电场强度:E 二匸(定义式、计算式){ E:电场强度(N/C ),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 q 电荷的电量(C ) } 4. 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 E =竽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 Q :源电荷的电量} r 5. 匀强电场的场强 E =U AB { 3B :AB 两点间的电压(V ) , 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m )} d 6. 电场力:F = qE {F:电场力(N ) ,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 (C ) , E:电场强度(N/C ) } A E P 减 7. 电势与电势差: L A B = $ A - $ B , U A B = W AB /q = △ q 8. 电场力做功:W A B = qL AB = qEd = △ E P 减{ W A B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 , q:带电量(C ) , L A B : 电 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 △曰减:带电体由A 到B 时势能的减少量} 9. 电势能:0A = q $ A {庄A :带电体在 A 点的电势能(J ) , q:电量(C ) , $ A :A 点的电势(V ) } 10. 电势能的变化 △曰减=E^A -E 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 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W A B = △ E P 减=qUk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 12. 电容C = Q/U (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 ) , Q:电量(C ) ,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 } 1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上匚(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3 :介电常数) 4水d 常见电容器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 E = U d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L = V o t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 ,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的总量平分;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Vo = 0): W = △ E <增或 qU = mVt 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 V o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 (不考虑重力作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 at2 , F a=— =qE = qU 2 m m m ,原带同种电荷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图中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P E 和Q E ,电势分别为P ?和Q ?,则( ) A.P Q E E >,P Q ??< B.P Q E E <,P Q ??> C.P Q E E <,P Q ??< D.P Q E E >,P Q ??> 2.关于电势与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 B.在电场中的某点,电量大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电量小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C.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D.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小 3.图中水平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带电小球M 、N 质量相等,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 、N 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 、b 、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 点电势高于c 点.则( ) A.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 B.M 在从O 点运动至b 点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C.N 在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N 在a 点的速度与M 在c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则电势能一定减小. B.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如只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电场线方向相同. D.一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运动,则任意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5.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 变小,E 不变 B.E 变大,ε变大 第1题图 Q P q +q +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电场 1. 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单位是库伦,符号C ;元电荷电量e=1.6?10 19 -C ;电荷产生方 法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转移过程中总电荷数不变。 3. 点电荷 当带电体的尺寸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可将此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对于电荷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认为是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检验电荷一般也可看成点电荷;点电荷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并不存在。 4. 库伦定律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F=k 2 21r Q Q , k=9?109N ·m 2/C 2 .。 5. 电场 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客观存在的;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6. 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E= q F ;方向是正电荷在该点的 受力方向;矢量,遵循矢量运算原理;点电荷场强F=k 2 r Q 。 7. 电势 描述电场能的性质;?= q E p ,E p 为电荷的 电势能;标量,正负表示大小;数值与零电势的选取有关,一般选择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8. 电势差 描述电场做功的本领;U AB = q W AB ;标量, 正负表示电势的高低;也被称作电压。 9. 电势能 描述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电荷做功的本领;E p =?q ;标量。 10.电场线 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虚构的;永不相交;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沿电场方向电势减小。 11.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空间中没有电荷的地方等势面不相交;在平面中构成的是等势线;等差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的强弱。 12.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大小处处相等;E=d U 。 13.电场力做功情况 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W=Uq ;匀强电场中W=Fs ·cos θ=Eqs ·cos θ;电场力做的正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W=-?E 。 14.电容器 两个互相靠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组成电容器;电容器能充电和放电。 15.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单位是法,符号F ;C=U Q 。 16.平行板电容器 高中阶段主要接触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kd S πε4;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可 认为是匀强电场。 17.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或者偏转;a=m Eq =md Uq 。 第二章 磁场 1. 磁场 存在与磁体、电流或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 1 知识总结 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电荷量 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 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 1.6 X 10 19C 3、 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第2节库仑定律 一、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 影响电荷间 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 库仑定律: 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 电场强度 1、 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 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 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 q 的比值。 E F 国际单位:NC q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 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F . Q E — k —2 q r 四、 电场的叠加 五、 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 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注意(1) (2)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三)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不全的得2分,有错项的得0分) 1.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 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 B .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2r Q k E ?=可知,当r →0时,E →无穷大 C .由公式IL F B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2.甲、乙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力是F ,如果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2 1,距离增加到原来的 2倍,则相互作用力变为( ) A .F 8 B .F 21 C .F 41 D .F 16 1 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 1和q 2,分别固定在A 、B 两点,DCE 为AB 连线的中垂线,现将一个正电荷q 由c 点沿CD 移到无穷远,则在此过程中( ) A .电势能逐渐减小 B .电势能逐渐增大 C .q 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 .q 受到的电场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0V 、20V 、30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E 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 .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 .电子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 5.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 A .U B .R C .R U D .R 1

高中物理选修3知识点公式总结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字母Q 或q 表示。(元电荷常用符号e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点电荷:当本身线度比电荷间的距离小很多,研究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可忽略,相当于一个带电的点,叫点电荷。 3、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9109? =k N ﹒m 2/C 2。 45、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电荷量的比值。 67、电场线的性质: a .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 b .任何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 c. 静电场中,电场线不形成闭合线; d 8、匀强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电场线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时表明是匀强电场。 9 q E P ?= 10、等势面特点:①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②沿等势面移动电荷,静电力不做功。 11A B BA U ?? -=(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间电势的高低) 12、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q W U = qU W =? 表示A 、B 两点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13 1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Ed = 15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②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的Q 、E 、U 、C 的讨论时要注意两种情况: 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平衡。(二力平衡) ②.带电粒子的加速:动力学分析及功能关系分析:经常用2022 121qU mv mv -= ③.带电粒子的偏转:动力学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带电平行板产生的匀强电 场中,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成900角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类平抛运动)。 t v L 0= ,U d mv qL L md Uq y 202202)v (21=?=

物理选修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选修3-5课后习题答案 冲量与动量 1.答案:0 详解:4*20 - 5*16,减号是因为两个冲量反向。 2.答案:A 详解:因为二者动量都是正,于是速度方向相同,要保证二者相碰,左边那个要去追右边的,于是左球速度大,因为B质量大,于是B速度小,于是右球是B. 碰后A动量是2 kg?m/s 据动量守恒,B动量是10 kg?m/s.动量除以质量得到速度比。 3.答案:B 详解:因为A在B后方嘛,碰后A会减速,B会加速,于是A动量必然减小,根据动量守恒,C不可能,B才对。 4.答案:BD 详解:冲量大小肯定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然而人质量小,于是速度改变量大,于是人走得快。 D说得很明确了,就是因为动量守恒,船必停。 5.答案:3588N 详解:先算落地速度,从1.28米高度落地,根据自由落体公式,速度是5.0m/s (g取9.8) 然后落地速度减为0,根据Ft = m△v,F = 3000N。然后加上重力588N即可 6.答案:D 详解:冲量表征的是动量变化量。D就是按定义判断的。 A错,冲量和速度没什么关系。B错,力作用时间未知。C错,力作用时间和物体质量都未知。 7.答案:D 详解:重物动量改变量不少,但是动量改变的时间大大延长了。不拉皮筋,动量瞬间变为0,有了皮筋,动量要过一会儿才减为0.动量改变量不少,也就是受到的冲量不变。这么看,只有D对。 8.答案:BD 详解:二者位移一样,然而上升过程阻力和重力都同向,下降过程阻力和重力反向,于是上升过程加速度大,时间短,重力冲量小。比较速度改变量,因为回到抛出点速度必然小于初速度,于是上升过程改变量大,上升过程合外力冲量大。C项,重力方向不变,重力冲量方向也不变,都是竖直向下。D项空气阻力反向,于是冲量方向也是反向。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 答案: 2.9m/s 详解,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V0 - m v′= mv 于是V0可以算出是2.9m/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十六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kg 的垒球,以25m/s 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m/s ,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 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260N B .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60N C .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238.5J D .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36J 解析: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F -·t =m (v t -v 0),取v t =45m /s , 则v 0=-25m/s ,代入上式,得F -=1260N ,由动能定理得W =12m v 2t -12 m v 20=126J ,选项A 正确。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 端,物体与小车A 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 端粘在B 端的油泥上。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②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④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则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若有摩擦,则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内力),故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但由于物体粘在B 端的油泥上,即物体与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故全过程机械能不守恒。 3.如图所示,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人静止站在A 车上,两车静止,若这个人自A 车跳到B 车上,接着又跳回A 车,静止于A 车上,则A 车的速率( B ) A .等于零 B .小于B 车的速率 C .大于B 车的速率 D .等于B 车的速率 解析:两车和人组成的系统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因而该系统动量守恒,设人的质量为m 1,车的质量为m 2,A 、B 车的速率分别为v 1、v 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m 2)v 1-m 2v 2 =0,所以,有v 1=m 2m 1+m 2v 2,m 2m 1+m 2 <1,故v 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资料篇:高二文科期中复习(选修1-1) 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 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 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他的发明 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 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 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 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 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 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_电流的热效应_来 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 的。 4、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电视机显象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 偏转_的原理。 5、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是利用_自感现象_工作的;而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_涡流_工 作的。 7、电磁波具有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中的某个波段制造了_微波炉_来加热食物。 8、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播,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在进行无线电通 信时,需要发送和接受无线电波,_天线_是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 9、把声音、图像等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的过程,称为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有调 幅信号和调频信号两种方式。其中调频信号由于抗干扰能力强,操作性强,因此高质量的音乐和语言节目,电视伴音采用这种信号调制方式。 10、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后面的空格上。 ⑴X光机D;⑵紫外线灯C;⑶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利用了E。 A.光的全反射;B.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C.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X射线的很强的贯穿力;

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试题

高二物理学科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 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 A .奥斯特 B .爱因斯坦 C .伽利略 D .牛顿 2.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两点A 和B (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关于A 、B 两点的场强E 和电势φ,正确的是 ( ) A . A B A B E E φφ== B .A B A B E E φφ>> C .A B A B E E φφ<< D .A B A B E E φφ>< 3.如图所示是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 B .A 处的电场强度大于B 处的电场强度 C .负电荷在A 处所受的电场力方向沿A 点的切线方向 D .点电荷q 在A 点处的瞬时加速度比在B 点处的瞬时加速度小(不计重力) 4.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已经标出了电流I 和磁场B 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F 三者的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 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电阻为r .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 从图示位置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 A .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 B .路端电压变大 C .通过滑动变阻器R 1的电流变小 D .通过电阻R 2的电流变小 A B R 1 R 2 E r P I N S

6.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 、B 之间的P 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 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 点上方,其它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滴将向下运动 B .液滴将向上运动 C .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加 D .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少 7.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正电荷在等势线?3上时具有动能20J ,它运动到等势线?1上时,速度恰好为零,令?2=0,那么当该电荷的电势能为4J 时,其动能为 ( ) A .16J B .10J C .6J D .4J 8.一根通有电流I 的直铜棒用软导线挂在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此时悬线中的力大于零而小于铜棒的重力.欲使悬线中力为零,可采用的方法有 ( ) A .适当增加电流,方向不变 B .适当减少电流,方向不变 C .适当增强磁场,并使其反向 D .适当减弱磁场,并使其反向 9.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 形闭合导线框abcd ,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 ) 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 →b →c →d →a B.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 →d →c →b →a 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 →b →c →d →a D.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 a →d →c →b →a 10、设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10-22所示,已知一离子在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自A 点沿曲线ACB 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C 点是运动的最低点,忽略重力,以下说确的是:( ) A 、这离子必带正电荷 B 、A 点和B 点位于同一高度 C 、离子在C 点时速度最大 D 、离子到达B 点时,将沿原曲线返回A 点 11.如图,真空中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三个油滴a 、b 、C 带有等量同种电荷,其中a 静止,b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重力Ga 、Gb 、Gc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Ga 最小 B .Gb 最大 C .Gc 最大 D .Gb 最小 ?2 ?? A P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 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 这是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 810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 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 B 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 A 球与 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 (1.610)9.010230.4(10) 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 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 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 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 、a ,所以2 122q F F k a ==,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 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 是 2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 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3 q 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