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二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二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二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 =-0.44 m ,x B =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路程是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 15 4.010 4.29.510?=?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 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 3.(1)24.9 m/s ,(2)36.6 m/s ,(3) 第 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 ,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 ,则加速度为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 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3.57 v a cm s t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 3) 第 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0.63 m/s2,a B=0.083 m/s2,a C=-0.25 m/s2 a A、a B与速度方向相同,a 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 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 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 3.57 v a cm s t ?- ==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3.2课后习题答案 4章 1节划时代的发现 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等. 电路是闭合的.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1)不产生感应电流(2)不产生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 答:由于弹簧线圈收缩时,面积减小,磁通量减小,所以产生感应电流. 答: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在线圈离开 磁场的过程中,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当个线圈都在磁场中时,由 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 变,所以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 答:当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由于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断减弱,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 减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当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也逐渐 增大或减小,穿过线圈的磁 通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或减小,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答:如果使铜环沿匀强磁场的方向移动,由于穿过铜环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所以,铜环中没有感应 电流;如果使铜环在不均匀磁场中移动,由于穿过铜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铜环中有感应电流. 答:乙、丙、丁三种情况下,可以在线圈 B 中观察到感应电流.因为甲所表示的电流是稳恒电流,那 么,由这个电流产生的磁场就是不变的.穿过线圈 B 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 流.乙、丙、丁三种情况所表示的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那么,由这样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也是变 化的,穿过线圈 B 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一 - 2 为了使 MN 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必须要求 DENM 构成的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不变,即 BS=B °I ,而 S =(1 ? vt)l ,所以,从t = 0开始,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是B -「BL I +vt 3节楞次定律 答:在条形磁铁移入线圈的过程中,有向左的磁感线穿过线圈,而且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 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应该向右,再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即从左侧看, 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答:当闭合开关时,导线 AB 中电流由左向右,它在上面的闭合线框中引起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 增加.根据楞次定律,闭合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它的增加,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闭 合线框内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再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 D 向C .当断开开关时, 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闭合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磁通 量的减少,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闭合线框内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内外,再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 的方向是由C 向D . 答:当导体 AB 向右移动时,线框 ABCD 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它产生感 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减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垂直于纸面向内,所以感应 电流的方向是 A T B T C T D .此时,线框 ABFE 中垂直纸面向内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它产 生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即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垂直于纸面向外.所以,感应 电流的方向是 A T B T F T E .所以,我们用这两 个线框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判定导体 AB 中感应电流 的方向.说明:此题对导体 AB 中的电流方向的判定也可用右手定则来确定. 答:由于线圈在条形磁铁的 N 极附近,所以可以认为从 A 到B 的过程中,线圈中向上的磁通量减小, 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 相同,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为逆时针方向.从 B 到C 的过程中,线 第 第 1. 2. 第 1. 2. 3. 4. 5. 6. 7. & 第 1. 2. 3. 4.

(完整word)高一物理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第1节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C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同;在B、D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段是曲线运动、BC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x=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y=800×sin60°=692m/s。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1,落地速度v为v2、v1的合速度,如图6-15所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1,击中目标的速度v是v1与炮弹射出速度v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1.5m=经历时间在水平方向位移x=vt=40×0.55m= 22m>20m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y=gt=9.8×0.55m/s=5.39m/s摩托车落地 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x=v=40m/s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vx/vy=405.39=7.42

高中物理3.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 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 1019 10 6.25101.610 n --=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B 分开 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 球 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 (1.610)9.010230.4(10)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 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为r ,则2 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 A 的电荷量变为2A q q = ,C 的电荷量也是2 c q q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 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 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1234q q q q q ====,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a ,所以2122q F F k a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 2 1222cos 45q F F F k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 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所 以 , 8 . 6 1 n 5.310q C -==? 第三节 1. 答:A 、B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1A B F E q nF E n q ==。A 、C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 C F E q n F E nq ==。 2. 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19 9112112 1.6109.010/ 5.110/(5.310) e E k N C N C r --?==??=??,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 111985.110 1.6108.210F eE N N --==???=?,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3 q 1 3

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 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人教版高中物理Ⅱ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 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图6-12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 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图6-13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 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图6-14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 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图略),即: 6.4/v m s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 θ=,θ=°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 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图6-16 4. 答:如图6-17所示。 图6-17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 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12 gt 经 历时间0.55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22m >20m 所以摩托车 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 向的速度为v y =gt =×s=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 /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tan θ=vx /v y ==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 竖直方向位移为y ==212 gt 经历时间 0.71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s =s =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3.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 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 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4)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4y ;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 2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2; (7)比较x 1、x 2,若2x 1=x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墙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测量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 ,若2x 1=x 2,有4y 1=y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5节 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doc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 1 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 “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 ”是说时、 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 ”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 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 船不动。 3、 x A =-0.44 m , x B =0.36 m 第 2 节:时间和位移 1. A .8 点 42 分指时刻, 8 分钟指一段时间。 B . “早 ”指时刻, “等了很久 ”指一段时间。 C .“前 3 秒钟 ”、“最后 3 秒钟 ”、“第 3 秒钟 ”指一段时间, “3秒末 ”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 1)路程是 100 m ,位移大小是 100 m 。 ( 2)路程是 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 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5 m -3 m 5 m -8 m -3 m 第 3 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 1)1 光年 =365 ×24×3600 ×3.0 ×10 8 m =9.5 ×10 15 m 。 ( 2)需要时间为 4.0 10 16 年 9.5 1015 4.2 2.( 1)前 1 s 平均速度 v 1=9 m/s 前 2 s 平均速度 v 2=8 m/s 前 3 s 平均速度 v 3=7 m/s 前 4 s 平均速度 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 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 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 2) 1 m/s , 0 3.( 1) 24.9 m/s ,( 2) 36.6 m/s ,( 3) 0 第 4 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 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 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 A 点和右方 邻近一点的距离 x=7. 0×10-3 m ,时间 t=0.02 s , Δt 很小,可以认为 A 点速度 v= x =0.35 m/s t 3.解( 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为 0。 (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 5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 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 50 m/s ,速度变化 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 2 min ,则加速 度为 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 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 a C =-0.25 m/s 2 a A 、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 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 1 3.0 cm / s 10cm / s 0.29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 2 3.0 cm / s 27cm / s 0.11 滑块加速度 a v 27 10 cm / s 2 t 3.57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 1 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1) 15, 16, 18, 19, 21, 23, 24; ( 2)如图所示;

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结构体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结构体系 课程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内容标准 一、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1、会分析平抛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3、知道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定律分析向心力 5、能分析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二、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引力的发现 2、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功和能 2、动能和动能定理 3、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比新旧版本的内容安排 旧教材:五、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曲线运动 七、万有引力与航天 新教材: 五、曲线运动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比新旧版本的内容安排:《必修1》研究了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平抛运动中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所以新教材先安排曲线运动,学完了运动,再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最后综合力与运动,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编写特点及体例 1、重视情境创设 2、突出科学探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如图6-15 所示, 6.4/v m s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1.5m =2 12 gt 2 v 1v B y v x v

经历时间0.55t s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0.55m =22m >20m 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9.8×0.55m/s = 5.39m/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vx /v y =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45m =2 12 gt 经历时间0.71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13.3m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13.3/0.71m/s =18.7m/s =67.4km/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4)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4y ;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 2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2; (7)比较x 1、x 2,若2x 1=x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墙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测量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 ,若2x 1=x 2,有4y 1=y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5节 圆周运动 1. 解: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都2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 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 这是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 810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 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 B 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 A 球与 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 (1.610)9.010230.4(10) 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 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 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 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 、a ,所以2 122q F F k a ==,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 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 是 2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 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3 q 1 3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2.答:由于A、B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电子由B移动到A的结果。其中,A得到的电子数为,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对B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B之间产生吸引力。 4.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B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B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球与B球接触,此时,B球带电;再把B球与C球接触,则B、C球分别带电;最后,B球再次与A球接触,B球带电。 2.答:(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的加速度!)3.答:设A、B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距 离 为,则。当用C接触A时,A的电荷量变为,C的电荷量也是;C再与接触后,B的电荷量变为;此时,A、B间的静电力变为:。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B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4.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1-6所示。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相互间距离分别为、、,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又,,所以, 第三节 1.答:A、B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C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 2.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3.答:重力场的场强强度等于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即,单位是牛顿每千克,方向竖直向下。 4.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如图1-9所示,有一带电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初速度射入电场,它沿电场线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而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也就是说,它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 5.(1)因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强弱,所以,B点的电场最强,C 点的电场最弱。 (2)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1-10所示。 (3)负电荷在A、B、C三点时的受力方向如图1-10所示。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编写说明与教材分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 编写说明与教材分析 本文试就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的编写修订作简要说明,并逐节对教材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整体结构 《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为此,教科版《必修2》将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章来展开: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作出上述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1.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前移,有利于体现教材的逻辑联系。 对照《课程标准》必修2的内容安排:一、“机械能和能源”;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三、“经典力学的成功与局限性”(含“万有引力”)。教科版《必修2》是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放在了“机械能和能源”之前。 《必修1》模块主要是两块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抛体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学完了运动,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2.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后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拓展。 对照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科版《必修2》是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单独列为一章,而且放在了教材的最后。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及解释

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 1. 答案:CD 详解:导体棒做匀速运动,磁通量的变化率是一个常数,产生稳恒电流,那么被线圈缠绕的 磁铁将产生稳定的磁场,该磁场通过线圈 c 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做加速运动则可以; 2.答案:C 详解:参考点电荷的分析方法,S 磁单极子相当于负电荷,那么它通过超导回路,相当于向左的磁感线通过回路,右手定则判断,回路中会产生持续的adcba 向的感应电流; 3.答案:A 详解:滑片从 a 滑动到变阻器中点的过程,通过 A 线圈的电流从滑片流入,从固定接口流 出,产生向右的磁场,而且滑动过程中,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磁场逐渐变小,所以此时 B 线圈要产生向右的磁场来阻止这通过 A 线圈的电流从滑片流入,从固定接口流出种变化,此时通过R 点电流由c流向d;从中点滑动到b的过程,通过A线圈的电流从固定接口流入,从滑片流出,产生向左的磁场,在滑动过程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所以磁场逐渐变大,所以此时B线圈要产生向右的磁场来阻止这种变化,通过R的电流仍从c流向d o 4.答案:B 详解:aob 是一个闭合回路,oa 逆时针运动,通过回路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为了阻止这种变化,ob 会随着oa 运动; 5.答案:A 详解:开关在 a 时,通过上方的磁感线指向右,开关断开,上方的磁场要消失,它要阻止这种变化,就要产生向右的磁场来弥补,这时通过R2的电流从c指向d;开关合到b上时, 通过上方线圈的磁场方向向左,它要阻止这种变化,就要产生向右的磁场来抵消,这时通过R2的电流仍从c指向d; 6.答案:AC 详解:注意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恰好相反,用右手定则判断即可。 电磁感应中的功与能 1.答案:C、D 详解:ab 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安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速度达到稳定之前其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增加的动能和电阻增加的内能,速度达到稳定后,动能不再变化,其重力势能的减少全部转化为电阻增加的内能。选CD 2.答案:A 详解:E=BLv I=E/R=BLv/R F=BIL=B A2L A2v/R W=Fd=B A2L A2dv/R=B A2SLv/R, 选A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 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 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 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如图6-15 所示, 6.4/v m s == =,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 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1.5m =2 12 gt 经 历时间0.55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0.55m =22m >20m 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 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9.8×0.55m/s =5.39m/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 度 /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θ,tanθ=vx /v y =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45m =2 12 gt 经历时间 0.71t s =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13.3m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13.3/0.71m/s =18.7m/s =67.4km/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 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 )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2 2 v 1 v B v x 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 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 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