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徐源清朱越韩佳妮徐桂雯黄轶勉周芳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气候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同时,蕴含着多样的内生菌资源。

药用植物内生菌和其宿主植物作为一个共生体,在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内生菌既能通过促进植物对氮、磷、钾、铁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生长激素的合成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能通过生物防治功能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并对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作用;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表皮细胞层间隙或组织器官内部的一类微生物,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在宿主植物体内独立地分裂繁殖和传递,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研究表明,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到藤本植物,这些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器官都普遍存在内生菌,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内生菌资源更为多样[1]。

此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价值极高,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生菌如何发挥促生作用,帮助宿主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资源和调节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及产生生物防治的效果,为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繁殖率低、生长困难,致使资源日益枯竭和缓解其他珍稀药用植物生长困境及其他常见农作物供应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内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价值性认知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不断广泛,这为促植物生长和植物疾病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各种药用植物中分布广泛[2]。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态适应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根际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其与药用植物互作的机制,以期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提高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梳理了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生长、次生代谢及抗逆性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根际微生物在药用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药用植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与药用植物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细菌类微生物:在药用植物根际中,细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固氮、解磷、解钾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一些细菌还具有产生抗生素、植物生长激素等有益物质的能力,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生长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真菌类微生物:药用植物根际中的真菌主要包括菌根真菌、内生真菌和外生真菌等。

菌根真菌能够与药用植物形成共生体,增强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内生真菌则能够定殖在药用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外生真菌则主要存在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为药用植物提供养分。

放线菌类微生物:放线菌在药用植物根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研究新进展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研究新进展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研究新进展
张君诚;邢建宏;宋育红;王铮敏;张杭颖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08(27)2
【摘要】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是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小型
草本植物,土生、附生或生于苔藓层中,喜阴凉潮湿环境.蛇足石杉含石杉碱甲,为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特效药.对蛇足石杉的分类学、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与共生真茵研究)、繁殖与栽培、药用成分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与保护前景进行展望.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君诚;邢建宏;宋育红;王铮敏;张杭颖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4;三明学院应用生物
技术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4;三明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4;三明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4;三明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9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菌研究进展 [J], 唐承晨;张纯;王吉永;王莉莉;胡之璧;黎万

2.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生物学特性 [J], 鲁润龙;沈显生
3.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袁带秀;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4.林下珍稀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繁殖的研究进展 [J], 马英姿;刘江海;张家玲
5.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营养繁殖 [J], 曾汉元;张伍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特有药用植物一枝蒿的研究进展

新疆特有药用植物一枝蒿的研究进展

新疆特有药用植物一枝蒿的研究进展曹雪琴123,王&&3,李晶3,刘潇3,阿吉艾克拜尔・艾萨1"(1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匕京10004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目的研究一枝蒿的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对近年来一枝蒿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从一枝蒿药材中鉴定的化合物有倍半箱类化合物30余种、黄酮类50余种、愈创卩比宛倍半箱类生物碱15种、愈创木烷型倍半)二聚体类化合物12种"一枝蒿具有解毒、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及保肝等功效,主治感冒、咽炎、.麻诊及肝炎等°结论一枝蒿是传统的维吾尔药材,在新疆民间沿用悠久,今后应加大对其综合利用开发,对药材物质基础开展系统性研究,发现其新的药用价值°关键词:一枝蒿;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控制DOI:10.3969/j.issn.1004-2407.202102.037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407(2021)02-0345-05Research progress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an endemic medicinal plant in XinjiangCAO Xueqin1,2,3, WANG Wenwen3,LI Jing3,LIU Xiao3,Haji Akber AISA1"(1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and ChemistryProducts$XinjiangTechnicalInstituteofPhysicsandChemist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Urumqi83001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Xinjiang Academy of Analysisand Testing$Urumqi 830011$China)Abstract: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aterial basis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based on the chemical analysi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quality control etc..Studi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bout30kinds of sesquiterpenoids,50kinds of flavonoids,15kinds of guaiaco-inesesquiterpenoidsand12kindsofguaiacanesesquiterpenoiddimersin A%temisia%upest%is L.pharmacologicalstudiesshowedits activities of clearing away toxins anti-hypersusceptibility antibacteria antivirus protecting liver and so on.It is frequently used to treat cold,pharyngitis,urticaria and hepatitis.Artemisia rupestris L.is a traditional Uyghur medicine,which has been usedforalong imein Xinjiang.In"hefu"ure$weshouldincrease"hecomprehensiveuilizaionanddevelopmen"$sys"ema"ica l y carry ou""he research on"he ma"erial basis of A%temisia%upest%is L.and develop i"s new medicinal value.Keywords:A%temisia%upest%is L.;chemicalcons"iuen"s;pharmacologicale f ec"s;qualiycon"rol一枝蒿为菊科植物一枝蒿(A rtemisia rupestris L.)的全草,收载于《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维吾尔药名为一孜乎艾曼尼'1(,其具有清热退烧、消炎止痛、凉血解毒、健胃消食和活血化瘀等功能,主治热性感冒、发热、头疼、胃疼、腹胀、肝炎、尊麻疹和毒虫咬伤等,对感冒和肝炎的疗效尤为显著⑵。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防己科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植物科,其中包括了许多药用植物,如防风、川芎、白芷等。

防己科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酚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生物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赋予了防己科植物独特的药用价值,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防己科植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成分是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醛、酮、酯、醇和烃等。

防风、芍药等防己科植物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祛风、止痛、抗炎等作用。

实验证明,防风挥发油对小鼠关节炎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加免疫功能。

防己科植物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川芎中的川芎素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补血、调经、抗凝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血少、月经不调等病症。

研究表明,川芎素还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防己科植物中的酚酸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如当归中的苯乙酸和没食子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祛瘀、活血、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

当归中的苯乙酸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状态。

防己科植物中的生物碱也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白芷中的香雪碱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结肠癌等作用。

而当归中的吲哚醇是一种有效的肝保护剂,能抑制肝脏细胞凋亡、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

除此之外,防己科植物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的化学成分,如原花青素、萜类化合物、芳香酮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还未完全被揭示,但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总之,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随着人们对防己科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更多新发现将为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中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中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物 碱 主 要 包 括 在 果 实 中 存 在 的 光 千 金 藤 碱
(tp aie 、N- 甲基 荷 叶 碱 ( —n mu i r e s hr ) e n 去 N o c on ) fi
和 巴婆碱 ( s i bn ) ai l ie ,枣树根 皮 中含有 的异 欧 鼠李 mo 碱 ( rn uaie) a o e n X 及 衡 州 乌 药 碱 f g l n 、 dl t e a n ii ( oluie ,枣树 叶 中存 在 的普 洛托 品 ( rt ie 、 cc r ) a n poo n ) p
氨 酸 (l) I 、缬 氨 酸 ( a) e V 1 、脯 氨 酸 ( r ) Po 、苏 氨 酸 ( h) T r 、色 氨 酸 ( r ) Tp 、苯 丙 氨 酸 ( h ) P e 、丙 氨 酸 ( l)及 它们 的 氮 甲基 衍 生 物 ’ 。 Aa ’ 。异 喹 啉 类 生
位 。取 代 糖 主 要 有 - 鼠李 糖 、D 葡 萄糖 、 . 拉 伯 一 阿
波 尔定碱 ( oi b lie 、y z nn 和 y z ie等 。 n r oodn ) ui ie s p uin r 1 4核苷 类成 分 ( u l s e ) . N c oi s e d 大枣 及 酸枣 果 肉 中富 含 环 核 苷 酸 类 成 分 ,其 中 尤 以大枣 果 肉含量 为 高 ,其 环 磷 酸 腺 苷 ( A ) 含 c MP 量 可 达 10 ~5 0 n o ・ 鲜 枣 重 ,环 磷 酸 鸟 苷 0 0 m l g ( G )含量 可 达 3 c MP O~4 mo ・ 鲜 枣 重 。此 0n lg 外 ,本 课 题 组 尚 在 大 枣 果 肉 中发 现 尿 苷 ( r ie 、 ui n ) d 鸟 苷 ( un s e) 胞 苷 ( y dn 、 次 黄 嘌 呤 g a oi 、 n c t ie) i ( y oa tie) 腺 嘌 呤 (ae ie) 鸟 嘌 呤 h p xnhn 、 d nn 、 ( u nn )及 尿 嘧 啶 ( rc ) 等 核 苷 及 碱 基 类 化 学 g aie uai l 成分 。 1 5其他 类化 学成分 . 本课 题组 首次 在 枣 属 植 物 果 实 及 种 子 中发 现 神 经酰 胺及 脑苷 脂类化 学 成 分 _ 2 ;此 外 ,枣 属 药 用植 物果 实及 种子 中 尚含 有脂 肪 酸类 、植 物 甾醇 类 以及 糖类 、氨 基酸 类 、维 生 素 类 及 矿 物 质 元 素 等 多 种 营 养成 分 。在无 刺枣 Z u b a.nr a果 实 中 尚含 .j u avrie j mi 有无 刺枣 苄苷 (i b oie 和 I,无 刺枣催 吐醇 苷 z y es )I I z d (i vs e 和 I,长 春花 苷 (oe s e 等 糖 苷类 z y oi )I I z d rsoi ) d 化合 物 。

菊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菊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菊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陶金华;段金廒;钱大玮;刘培;宿树兰;郭盛;钱怡云【摘要】The medicinal plants in genus Chrysanthemummainlyinclude.Chrysanthemummorifolium,Ch.vestitum,vandulifolium,Ch.chanetii,Ch.zawadskiiand Ch.indicum.The chemical types of the compounds in these Chrysanthemum medicinal plants are various,including volatileoil,flavonoids,organic acids,amino acids,nucleosides and polysaccharides,etc..The compositions and eontents of the components indifferent plants or different tissues of the same species are various,which also could be found in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or different regions.The changes of these resourc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he different maturity fruits exhibit certain regulariti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horoughly summarized the advances of resourc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ir dynamic variations,and multi-way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and so on based on the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resources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These data would provide the evid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industry chains of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 in genus Chrysanthemum.%菊属可供药用的植物主要包括菊、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等.菊属药用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基酸等类成分.各类成分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组织器官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而不同生长期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对菊属资源性成分及其动态评价,菊属药用资源的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为菊属药用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09【总页数】9页(P1212-1219,1229)【关键词】菊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开发利用【作者】陶金华;段金廒;钱大玮;刘培;宿树兰;郭盛;钱怡云【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综述·菊属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双子叶植物,为纲菊科植物的一属,约有30余种,药用品种有11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多数植物叶芳香,互生。

清风藤属药学研究新进展

清风藤属药学研究新进展
[5]寇立群,王晓玲. 清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英文) [J]. 中国药物化学杂 志,2008,18( 4) : 294 - 297.
[6]DENG Y,TANG T J,LI X,et al. A new aporphine alkaloid from Sabia yunnanensis[J]. Nature Product Research,2007,21( 1) : 28 - 32.
[16]李瑾翡,吴招娣. 清风藤水提物“风湿可克”的消炎作用[J]. 中药材, 1999,22( 9) : 472 - 473.
[17]韩延宗,潘汉朝,颜吉魁. 柠檬清风藤对子宫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 国中药杂志,1982,7( 4) : 33 - 35.
[18]SUI X Y,HUANG Y,TAN Y,et al.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the Ethnomedicinal Plant Sabia parviflora and Its Adulterants by DNA Barcoding Technique[J]. Planta Medica,2011,77( 5) : 492 - 496.
据研究,清风藤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王 晓玲从清风藤提取青藤碱后的苯母液中分离得到 sinoracutine 和 8-demethoxyrunanine 2 种新生物碱[4]。寇立群从清风 藤除去青藤碱后的母液中分离出 4 个微量生物碱[6],分别为 四氢小 檗 碱、紫 堇 碱、8-氧 四 氢 小 檗 碱、8-氧 四 氢 巴 马 丁。 Deng Yun 从云南清风藤的茎、叶中分离出 1-羟基-2,3-甲氧 基-6-甲酰基-6a,7-脱氢阿朴啡生物碱[5]。邓赟在小花清风藤 全草中分离到 4 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 -) -清风藤碱 A、5-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可编辑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

过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的药用资源。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知道药用植物资源,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关键字:药用植物新资源 开发 利用 现状

1. 药用植物资源 1.1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开发,指人们对植物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所采取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是人们对已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一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 开发与利用在概念上有区别,但两者又密切联系。纵观植物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这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科学的,它包括以发展药材及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及开发药物与其他产品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和单体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开发。此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开发,如保健品、饮料、调味剂、天然色素、甜味剂、香料香精、化妆品、酿酒、植物农药等多品种的开发。不少植物的加工品还可用于纺织、制革、烟草、石油勘探建筑化工等多种工业部门。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是药用植物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1.2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特点是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

又多于平原区,西部地区尤为丰富 其中西南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总数的60%-70%,可见我国名贵药材大多都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民族药和民间医药的开发上,这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同源关精品文档 可编辑 系。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已达3700多种,现有藏药3000种,傣药1200余种,蒙药1300余种,壮药700余种,维药600余种。我国现有商品药材中5%以上的品种是由民间药和民族药逐步发展起来的。精品文档

可编辑 少数民族药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一大瑰宝 ,民间验方是少数民族医药的具体表现如用广西民间药黄毛豆腐柴制成的健骨注射液可治疗骨质增生; 以江西民间药草珊瑚开发出的复方草珊瑚含片,这些民族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制药的优势,也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前提。 1.3国内药用植物资源状况 我国幅员广阔,存在各种各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因而富有各种类型的植被,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考察,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约有3万余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药用植物有一万余种。当今,世界各国医药工业寻找新药物,正朝着天然、无污染、无毒副作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方向发展。由于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过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因此保护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迫在眉睫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刻不容缓。 1.4多学科协作开发利用新药 ⑴、从药用植物中分别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单方成药, 再以单方成药配制复方成药, 并对提取有效成分后的药渣进行综合利用。如由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抗肿瘤成分的紫杉醇制成复方红豆杉胶囊。 ⑵、从药用植物中开发天然甜味剂二苦味剂色素及香料等, 如利用玫瑰等花制取的芳香油、高级香料。 ⑶、从药用植物中开发营养健身食品、饮料、食品添加剂及果蔬保鲜剂。如从鞭打绣球这种天然植物中提取的NPS 天然果蔬保鲜剂。 ⑷、利用药用植物制成饲料添加剂,如用松针叶经快速烘焙、粉碎过筛成为饲料添加剂,富含维生素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肥育、增强动物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等作用。 ⑸、从药用植物中开发其它药物制品,如中草药服装、牙膏、美容品、芳香用品和洗涤用品等。 1.5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可编辑 过度开发,保护力度不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药用植物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地方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致使很多中药资源蕴藏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种类濒临灭绝。 药用资源利用不合理,科技投入不高。与资源匮乏相反的是,资源过剩也是药用植物在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我们现在还未摸清药用植物资源的“家底”不能掌握药材的供求信息,无法建立宏观调控系统,导致盲目开发药用植物资源。过去中国药材公司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但现在没人管,如果药材生产过剩找不到责任者,会加剧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形象产生。药材生产水平低,在近200种家种药材中,大部分品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产低、病虫害严重、 品种退化等问题,药用植物开发新药时,只注重单一活性,而忽视了复方及多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加大药材生产的科技投入十分必要。 药材的质量低,由于从事药材开发利用的人员科学素养低, 技术手段不高,常常乱挖乱采,不仅严重破坏野生药材资源,而且严重影响野生药材的品质和质量,不正常的采集时间、不正确的使用部位、不正确的加工处理方法以及非正品药材采集和使用等。栽培基地的环境选择、种源筛选及栽培技术的不当,严重影响着栽培药材的品质和质量。 1.6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保护稀有濒危药用植物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此类保护区,很好地保存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结合生物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加强信息资源工作。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注重生态平衡的保护。增大可持续管理的力度等。 1.7保护稀有濒危药用植物 在生态衍生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因此把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战略地位加以考虑,特别是珍稀濒危种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以及多学科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有综合性的保护对策。对此,目前存在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和种质库保存几种建议,这些看法的共同点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化种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森林和野生植物为主要保护目标的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但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国家级药用植物保护区。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此类保护区,很好精品文档 可编辑 地保存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因为种质资源一且消失,是不可能再创造的。精品文档

可编辑 2. 药用植物荨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1荨麻简介 荨麻,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干。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化学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能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性味辛苦,寒,有毒 。 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 由于荨麻其茎叶有刺蜇人,所以许多人对它望而生畏,没有好感,因而对它的价值也就了解甚少了。 荨麻的茎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优质饲料。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用荨麻捣碎外敷,治毒蛇咬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相当有效。幼株的干叶是一些药剂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许多疾病的医治都离不开这些药物。 荨麻属荨麻科(Urticaceae),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发冬谢,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全株淡绿色,单一或有少数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触之奇痛。花期7~8月,果期8—9月。中国约有16种,别看它相貌不扬,它却全身是宝。精品文档 可编辑 2.2杂交荨麻 杂交荨麻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流行欧美。每100克嫩茎叶中含水分77.88、粗蛋白4.66克、脂肪0.62克、粗纤维4.34克、碳水化合物9.64克。还含有较高的铁、钙等无机盐及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含有的叶绿素也高于其它任何蔬菜。 杂交荨麻的根的醇提取物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一直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其水溶性部位主要含有多糖类成份,能调解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阻止上皮组织癌细胞的分化与扩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的植物药杂交荨麻素以其确切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极小的安全性,正逐步占领欧美主流市场。 杂交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地上嫩茎嫩叶供食用,其营养丰富,独具特色,素炒作汤、凉拌作馅,均可,还可速冻或脱水长期贮藏。 杂交荨麻新鲜特种蔬菜反季节生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每年每亩可生产蔬菜500-1000公斤,市场售价4-20元/公斤;种植30年可产鲜根6000公斤,干根3000公斤,市场售价4-10元/公斤。 2.3荨麻广泛的用途 适合作庭院、机关、企业、学校及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 将鲜株或干品放在粮仓或苗床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猫”之称。虽然荨麻让不少家伙退避三舍,但它也有好客的一面,好多昆虫都喜欢光顾它 比如孔雀蛱蝶的幼虫,对它们来说,荨麻几乎是它们唯一愿意呆的地方 孔雀蛱蝶的幼虫不仅靠取食荨麻的叶子为生,并且借助它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那扎人的毛可是它们最正宗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荨麻,它们就无家可归了,因此,孔雀蛱蝶妈妈就只在荨麻上产卵。还有鸟儿们,闹哄哄地来到荨麻丛中,跳过刺毛,寻找美食 孔雀蛱蝶,而孔雀蛱蝶的对策就是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突然“啪”地打开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 虽然这一招并不是次次奏效,但好歹可以吓唬一下捕食鸟,暂时保住自己的小命至于七星瓢虫,则喜欢趴在荨麻叶上慢悠悠地捉蚜虫 靠着一身 盔甲 ,荨麻的刺毛对它作用不大。 营养丰富,枯死经霜或经人工处理后为优质饲料。国内外的科研成果证实,荨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可供纤维、食物、药物和优质饲料。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