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对奶制品及人体的影响探究 (2008-10-11 10:34:47)
杂谈

宜昌市金东方学校 李紫妍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但不是食品添加剂,毫无营养价值。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利用“蛋白精”及假蛋白原理将其掺入奶制品中可以提高氮含量,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长期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除可能造成泌尿系统结石,造成阻塞性肾病变,引发肾衰竭外,这种慢性刺激也可能诱发膀胱癌。利用三聚氰胺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家庭中测定奶制品质量的简易方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三聚氰胺;奶制品;人体






0.前言



9月9日,兰州晨报发表了《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皆因食用同一品牌奶粉?》的报道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网上也是议论纷纷。9月11日广州日报发表了《全国多省发现“肾结石宝宝”都曾食用同品牌奶粉》,称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出现与甘肃同样的病例,奶粉品牌指向“三鹿”。卫生部9月11日晚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



1.三聚氰胺的概述

1.1定义及特性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分解)。



1.2实际应用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在生活中,三聚氰胺是个多面手。仔细看看家里,墙壁上的装饰板材,平板电视的外壳涂层,厨房里艳丽的塑料碗碟,再到卫生间里的衣物清洗剂,甚至你口袋里的钞票,都有它的身影。此外,它还被用来制作胶水和阻燃剂,甚至制造化肥。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没有味道,性质较稳定。它能溶于热水,仅微溶于冷水,呈弱碱性,遇到酸性物质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1.3三聚氰胺的历史

“三聚氰胺之父”——著名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5年),他在1834年首次用化学的方法合成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毫无营养价值。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从俄亥

俄州和科罗拉多州两家公司生产的颗粒饲料中,曾经发现含有三聚氰胺。不言而喻,不法商人精通化学,知道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达66.6%。在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就可以大大提到含氮量,能够借此减少饲料中的小麦蛋白粉,降低成本。尽管当时这两家公司狡辩说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增加颗粒饲料的黏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目光如炬,认定添加三聚氰胺有害于牛、羊的健康,坚决要求这两家公司召回有害产品。





2三聚氰胺对奶制品的影响

2.1“蛋白精”及假蛋白原理

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相当接近,一般恒定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基耶达很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了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蛋白量。发表于1883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做出了巨大贡献。凯氏定氮法亦有瑕疵。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6%。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奶粉事件: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晚上在超市看到包装上还有标示为10-20%的),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质含量为2.8%计算,含氮量为0.44%,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是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论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质。



2.2牛奶添加三聚氰胺的作用

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要是蛋白质不够多,说明牛奶兑水兑得太多,说明奶粉中有太多别的东西的粉。但是,蛋白质太不容易检

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偷懒的办法:因为蛋白质是含氮的,所以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过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难检测出其蛋白质不合格了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



3.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影响

3.1人体对三聚氰胺的耐受标准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在动物体内代谢很快且不会存留,主要影响泌尿系统。三聚氰胺量剂和临床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三聚氰胺在婴儿体内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奶粉15毫克。专家对受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以体重7公斤的婴儿为例,假设每日摄入奶粉150克,其安全预值即最大耐受量为15毫克/公斤奶粉。根据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的标准,三聚氰胺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每日0.63毫克/公斤体重。

3.2对人体的危害



3.2.1对成人的危害

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若一次吃下超过十八公克三聚氰胺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而正常人每天所摄取的所有固体食物纵使都被三聚氰胺污染也远低于这一中毒剂量。三聚氰胺这种工业产品根本不该添加在食品或饲料中,动物实验发现长期食用除可能造成泌尿系统结石,进而造成阻塞性肾病变,引发肾衰竭外,这种慢性刺激也可能诱发膀胱癌。

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虽说对成人的短期危害很小,但是长期服用的话,也会引起一系列的毛病。鉴于许多成人同样饮用各种牛奶(包括奶粉和液态奶等),在此请大家应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仔细检查所食用牛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有是否有食品安全标志!

3.2.2对婴幼儿的危害

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6个月大时,双肾重量仅为45克,大约是7枚一元硬币的重量。结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4.家庭检测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简易方法

按比平常浓的分量用热水冲奶粉,充分搅拌到不见固块,然后放入冰箱,待牛奶静置降温。准备黑布一块和空杯一个。把黑布蒙在空杯口上作为过滤器。将冷却的牛奶倒在黑布上过滤。如果有白色固体滤出,则用清水冲洗几次

,排除其它可溶物。如果冲洗后发现有白色晶体,可以将晶体放入清水中,该晶体如果沉入水底。那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这种奶粉不能用了。

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发现微量的三聚氰胺,但微量的三聚氰胺使孩子得结石的可能性也低得多,至少可以把把关。

5.结语

5.1三聚氰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但不是食品添加剂,毫无营养价值。

5.2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利用“蛋白精”及假蛋白原理将其掺入奶制品中可以提高氮含量,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

5.3奶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长期食用除可能造成泌尿系统结石,进而造成阻塞性肾病变,引发肾衰竭外,这种慢性刺激也可能诱发膀胱癌。这种影响对婴幼儿尤其严重,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5.4家庭检测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方法简易有效,值得参考。毒性危害及诊治

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然而,2007 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为上述毒性轻微的结论画上了问号。但为安全计,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9月12日发布了“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有关方面可以参照。

方案中指出结石绝大部分累及双侧集合系统及双侧输尿管,这与成人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多发性结石影响肾功能的概率更高。由于患儿多不具备症状主诉能力,家长需要加强对相关儿童的观察,依靠腹部B超和(或)CT检查,可以帮助早期确定诊断。在治疗方面,目前没有针对三聚氰胺毒性作用的特效解毒剂,临床上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患儿肾功能长期损害的风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人体对三聚氰胺耐受标准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在动物体内代谢很快且不会存留,主要影响泌尿

系统。

三聚氰胺量剂和临床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三聚氰胺在婴儿 体内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奶粉15毫克。专家对受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以体重7公斤的婴儿为例,假设每日摄入奶粉150克,其安全预值即最大耐受量为15毫克/公斤奶粉。

根据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的标准,三聚氰胺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每日0.63毫克/公斤体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三聚氰胺;

2.科普知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为何添加三聚氰胺;https://www.360docs.net/doc/d813733182.html,

3.叶永烈:《化学的邪用》,原载于2008年9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

4.薄三郎:《三聚氰胺身世调查》,今晚报数字报刊2008年9月21日

5.鑫宇無限的博客:关于三聚氰胺的感慨,https://www.360docs.net/doc/d813733182.html,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是氨基氰的三聚体,由它制成的树脂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因此可用作阻燃剂。它也是杀虫剂环丙氨嗪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三聚氰胺本身为低毒性[6],一般成年人身体会排出大部分的三聚氰胺,不过如果与三聚氰酸并用,会形成无法溶解的氰尿酸三聚氰胺,造成严重的肾结石。[7]已经有报道称,三聚氰胺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特别是在胃酸的作用下,自身即可能部分转化为三聚氰酸,而与未转化部分形成结晶。
[编辑]急性毒性
三聚氰胺对老鼠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公斤3248毫克。对于兔子半数致死量则超过每公斤1000毫克。根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猪、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急性中毒现象。苏联在1980年代的一次研究,显示氰尿酸三聚氰胺的毒性要大于三聚氰酸或三聚氰酸本身。对于老鼠与兔子,氰尿酸三聚氰胺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公斤4.1克(直接进入胃中)或每公斤3.5克(透过吸收),而三聚氰胺相比则分别为6.0与4.3克。
一项毒物学研究也证实回收的受污染宠物饲料中,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并用,是造成猫严重肾衰竭的主因。
慢性毒性
长期摄取三聚氰胺可能造成生殖能力损害、膀胱或肾结石、膀胱癌等。
1983年的美国针对三聚氰胺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用三聚氰胺高剂量(4500 ppm or 263 mg/kg bw/day)和持续(两年)地喂食雄鼠会造成其膀胱结石,并增加其膀胱、尿道出现恶性

肿瘤的风险。
对于三聚氰胺形成肾结石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认为,三聚氰胺常混合有结构类似的氰尿酸,在摄入人体进入肾细胞后,三聚氰胺会与氰尿酸结合形成结晶沉积,从而造成肾结石并堵塞肾小管,并有可能导致肾衰竭。由于三聚氰胺微溶于水,经常饮水的成年人体内不易形成三聚氰胺结石,但饮水较少且肾脏狭小的哺乳期婴儿体内,则较易形成结石。
为因应2007年发生的牲畜饲料含三聚氰胺事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2007年5月25日发布风险评估报告,讨论家禽、鱼类内含三聚氰胺对人类健康之影响,文章指出人体可容忍的每日摄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为0.6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mg/kg bw/day)。此值是根据动物实验中(持续13周的大鼠实验)所观查到最低的“无有害作用值”(reported 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s; NOAEL), 63 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再除以100的安全系数(safety margin)以考量物种间的差异。举例而言,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若每天累积摄取三聚氰胺达37.8毫克以上,将会有健康风险。2008年10月3日,FDA进一步把TDI:0.6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除以安全系数10下修得到0.06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应对健康无害的摄取量)并假设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1.5公斤遭三聚氰胺污染的食物,只要被污染食物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ppm,该人应无风险。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