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美丽乡村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美丽乡村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手法

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手法 摘要:基于国家的战略性发展需要,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热烈的开展起来。而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便是乡村的入口,入口是一个乡村的“门脸”,是一个乡村的启始,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论文期望能够通过分析研究乡村中的入口标识、景观构筑物、植物配置等入口景观构成元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旨在提升乡村的形象与竞争力。使之能够更加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创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入口景观。 关键词: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美学 一、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概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十分迅速,城市发展也非常迅猛。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乡村建设的问题被逐渐重视起来,“美丽乡村”也应运而生。许多地区开始大力推行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的特色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美丽乡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二、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研究核心是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外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早,德国区域地理学家于年首次釆用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且根据欧洲区域地理学和植被研究的传统将景观生态学做了定义。我国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对国外理论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近年来的发展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现代景观生态学指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斑块、廊道、基质。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型成为了

景观生态学的一种理论表达,也是用景观生态学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元素,与周围的基质有着不同的物质组成。斑块的内容很丰富,表现在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等多方面。廊道是联通各个斑块的通道,也是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或者带状结构,廊道其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容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斑块或者基质的作用关系。基质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由于人的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内容的增加、活动频率的提高,自然斑块日益减少,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和显著。那么如何在设计中既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又能减少对资源的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2.景观美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从属于环境美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的出发点是审美。通俗的讲,其主要的关注点是景观到底美不美,景观美学以审美特征、审美构成以及审美的心理活动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等来判断景观的美学性。景观美学不仅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工景观也是景观美学的研究范围。如,各种大自然的景观、人文景观中的雕塑景观、传统建筑等以及人工景观中的各种景观构筑物都可以被研究。 三、美丽乡村入口景观的提升策略 1.突出入口标识在我国现在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许多乡村正在贯彻落实党的纲领,但是,很多的投资商只关心建成的项目的经济回报,对于美丽乡村的定位也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入口景观的打造上并不明确,和乡村的文化、历史等背景契合度低,大部分的美丽乡村的入口区域景观十分雷同,游客很难在参观时有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不太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当地的文化。在设计时应当能够先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能够将当地特色融入到入口标识之中。 2.丰富功能性在调研了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几个建成的美丽乡村之后,我们发现,许多美丽乡村的入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指对于大自然环境,能够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保持环境生态平衡发展的一种建筑,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什么?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

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一、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

全球十二个绿色建筑最新案例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 (一) 迪拜可持续冰山旅馆 建造时间:2009年9月01日 泳池设备 日间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所采用的有机构造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冰结构类似 夜幕降临,蓝色水晶变成了一座壮丽辉煌的美丽灯景。表面的颜色每小时会改变

一次。整个建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优雅变身,每年冬天,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北方城镇里,随处可见这种临时性的冰制旅馆,这些旅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随着春天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他们最终会融化为水重新回归大地。而目前,迪拜则准备要建造其本土第一座终年不化的冰制建筑——蓝色水晶。然而,在夏季酷热的波斯湾沿岸,要想将一座人造冰山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华氏32度以下,必定需要的巨大能耗。这又使得蓝色水晶所鼓吹的自身节能环保理念成为空谈,让人不禁要为此哑然失笑。 每一层都将为游客提供新的观景体验,光影的隧道和空间与自然光结合,变化出梦幻的效果

在迪拜的建筑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不仅要创造极致奢华的建筑,还要制造出不可能的、不适当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事实上,迪拜干燥的沙漠性气候并不适宜冰雕作品的存在,尤其不适宜这种六层楼高的奢华娱乐场所。这座巨大的建筑中还包括了一个水下酒吧和舞厅。来自德国的两位设计师Frank和Sven Sauer声称蓝色水晶将会利用自然界的能源以满足自身能源的需要。据称,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 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这座建筑能产生多少能源,而这些能源又将以何种方式分配到酒吧、咖啡厅等地,同时还要完成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保证其自身巨大的冰体不会融化。即使这座冰制建筑真的可以不依靠外在电力能源而存在,这样一座建在炎热沙漠中心地带的“冰山”也很难和“节能环保”画上等号。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在建筑项目中会使用非常多的物质,此时就会带来一些资源的耗费现象。当前国家颁布了节能条例,在设计的时候,引入了绿色思想。它的实现能够节省非常多的建筑物质,而且能够带动环保,是当前以及今后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标签: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绿色思想 当前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可持续思想,其对于当前的城建工作来讲,要切实的从过去的高消耗岩石变化为绿色体系,而此类建筑就是为了落实这个变化的关键道路,是当前社会的关键发展方向。建筑作为城市的关键组成元素,群众对其定义非常的清楚,不過对于绿色建筑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只是认为它们就是对其进行一些绿化设置等,很显然这是不准确的,其仅仅的作为一项体现的模式。它是一种思想,不是说非常严格的一个体系,其可以通过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进而降低对空调等的使用来那个。也可以在设计时使用一些环保的物质。降低资源的浪费,确保其能够有序使用。还可以是建筑的外在和附近区域的融汇,互相保持一致,确保生态和自然有机统一。 1 何为绿色建筑 1.1 定义 它是说在建筑的使用阶段,尽量的节省资源,维护生态降低污染,为群众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稳定的氛围。此处的绿色并非是我们平时说的绿化和草地等,它是一种代表性的内容,是说建筑对于生态没有干扰,可以切实的发挥出自然的优势,而且在不干扰外在环境的前提下,它是一种节能的建筑。 1.2 关于其具体特点 建筑自身较之于过去的建筑,在能耗方面有所减弱。它关注所在区域的环境和天气等,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而设置,在所在区域之中寻求材料,不存在固定的模式等。它切实的结合自然来发挥效益。它的布局较为开放,和过去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整个时期都非常的关注环保事项。 1.3 关于其本质 1.3.1 节约环保 它是说群众在使用建筑体的时候,尽量的节省资源,维护生态,降低污染,把由于人类对建筑体导致的资源使用性减少到最小。 1.3.2 自然和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4722287.html,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2.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乡村植被包括乡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发表时间:2017-10-19T18:37:35.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胡陈红[导读]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身份证号:42010519840422xxxx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遵循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原则,抓住设计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本文对相关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总结得出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业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以降低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已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建筑设计师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发展健康、舒适、简单、高效的绿色建筑,切实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推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确保人的身心健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有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体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局等等方面。比如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低毒或无毒的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应采取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保证室内相对的温、湿度。 2.2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设计一般都会将主体建筑作为主要依据,追求环境空间和主体建筑的协调一致,包括造型风格、材质、色彩、比例等。而要想将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变为现实,则必须借助特定的科技手段。因此,建筑环境的设计还必须坚持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2.3共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生态建筑,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这要考虑到人与另外的植物动物相互和谐的关系,共生性原则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具体表述为某种个体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处于共同生产、共同生活的相关现状。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3.1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1)在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这里所指的绿色建筑理念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实体及其建设施工实践环节,更是要回溯到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从源头层面实现更加具有实践发展特征的绿色建筑理念,在满足施工项目客观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生产耗能低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施工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持建筑行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态势。 (2)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时间跨度往往都比较长,这个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中是最高的。想要有效而充分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秉持科学、系统、合理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所有使用细节的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体形系数和朝向等设计及墙体材料与结构、门窗材质、屋顶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冷热桥等部位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有效地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总体能耗的目标。 3.2绿色建筑的遮阳与保温 绿色建筑的遮阳措施有:适当对建筑的诸如侧窗屋顶、天窗、中庭玻璃顶等部位,进行遮阳设计。遮阳方式可采用平板式遮阳板、木质、布帘、百叶等。也可利用人工构件来实现遮阳,如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格栅式遮阳;最后,利用绿化植被等自然因素也能实现遮阳。 绿色建筑的保温节能措施主要有:规划建筑物于避风向阳的地段,争取主要房间有较多日照;减小建筑体型系数及建筑表面的凸凹面;建筑外墙及屋顶使用建筑保温材料;在建筑与外界密切接触的部分设置缓冲区;提高门窗保温性能;围护结构的防潮构造设计等。 3.3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做好考察。只有建筑的朝向能够设计合理,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所以,设计师需要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进行必要的平面设计,朝向设计主要选择朝南。这样的设计能够预留比较多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防止夏天的阳光直射而且能够在冬天起到保暖的效果。整个建筑的耗能还要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 3.4重视对于建筑整体的设计 绿色建筑的实现与设计方案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积极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简单地引入相关的环保设计技术,或者只是注重其中一方面的设计,而忽略建筑的整体状况。在热带地区,很难发挥建筑的保温蓄热功能,而在极寒地区,如果门窗没有进行良好的密闭性措施,则很难发挥保温材料的相关作用。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候,要节约相关的保温材料,对低温地区进行重点保护,而一些能够自己产生热量的建筑,也要做好相关的保温工作。 3.5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清洁能源,并且用之不竭,又无污染,可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通过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源。采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抑制环境的恶化。 3.6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最新)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 现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在发展的时候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制约。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要求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发现绿色建筑。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进行的时候,会消耗很多的材料,发现绿色建筑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更加节能和环保。所以现在推广绿色建筑理念,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包括环境节能,需求方面等要因地制宜。另外,也要考虑到经济和健康方面。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只有遵循上述选择才能做好相关工作。 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分析周围的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条件,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这样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景观的连续性,让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不出现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 1.2自然性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使用原来的生态基质。损坏的生态系统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重建。在建设过程中要最大可能保持原生态系统的形式。出现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就要采取一些补救

措施,在对建筑室内的环境进行调控的时候,最好是选用适宜的自然要素。 1.3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尊重地方的特点。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设计,相关方案就不能顺利开展。另外,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整个外部环境不相适应,感觉有些怪。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考察,然后按照相应的情况设计。在设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匹配。制定出合适的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 1.4地域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建筑。另外,建筑也见证了人类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时候建筑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绿色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另外也要分析传统的设计情况,打造绿色建筑体系,用合适的方案进行指导。 1.5高效性 现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也消耗了很多能源,建筑消耗的能源大概在总能源消耗的40%以上,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建筑中发展环保设计,节约能源,促进生态平衡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分类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1.1绿色建筑设计节约资源的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节约资源,减少建筑物在建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最终达 成保护环境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进行综合性的 考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环保发展的目标。 1.2重视绿色建筑物的功能绿色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保证建筑物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侵害, 所以想要发挥绿色建筑的功能,就要在设计之初明确并重视绿色建筑 物的功能。 1.3重视绿色建筑对于环境的优化绿色建筑不是单独存在于某个空间之中的,需要与其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减少绿色建筑物 对其它建筑的影响,最终形成对于环境的优化,达到提高环境效益的 目标,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尽量利用多种绿化方式,例如墙体绿化、建设生态绿地,保证各类花草树木的合理配置。尽量 避免纯草地的绿化,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综合性绿化效果,对建筑物 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改善。 2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2.1合理利用建筑资源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我国能源逐渐紧张的状况下,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 注重清洁能源的利用。合理的利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物对 环境的污染,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例如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利 用风能和太阳能等等。对旧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普通的建筑物 在达到使用周期之后就会被拆除,拆除下来的建筑材料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建筑资源的浪费,但是在拆除的材料之中有些还是可以 进行重复利用的,为了减少绿色建筑在材料上的成本,可以在已经拆

四大住宅绿色建筑优化设计的案例

四大住宅绿色建筑优化设计的案例 来源:设计群发表于:2014-09-12|暂无评论 上次说到了怎样建立你的绿色建筑设计知识框架,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绿色建筑设计,我决定列举4个住宅绿色建筑优化设计的案例给大家: 1、利用西山墙加建社区邻里交往绿化空间的案例: 设计者发现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板式住宅楼社区都存在着建筑密度大、缺乏绿化、建筑形象单一、空间环境缺少变化以及社区功能缺失等问题。他们提出了“绿化灰色空间的设计概念,希望通过对板式楼西山墙的改造设计,能为社区居民带来充足的绿化、丰富的空间和多样的功能,改善邻里关系,增进住户的和谐和相互关爱。 (图1)

(图2)

(图3) 解决方案是做加法:在板楼的西山墙采用轻钢结构植入了一个新的结构体,既可以作为各楼层垂直绿化的平台也可以解决建筑山墙西晒等建筑热工问题,平台内部设置社区生活所必需的休闲、娱乐、便利店等功能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增加了雨水收集装置将屋顶、楼面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用水,不用增加对水资源的消耗。 2、采用局部镂空的手法来降低大城市高密度社区带给人的压抑感的案例。 设计者发现的问题是:大城市人其实是生存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人的视野被压缩,活动空间被压缩,绿地和广场被吞噬;城市中的每个空间似乎是被建筑所包围,感受不到周围的气氛和环境,非常的隔绝。

(图1)

(图2)

(图3) 在这里,设计者是做减法:他提出局部镂空的概念,把巨大建筑多处镂空,形成楼内的室外活动场所,在空间上降低了空中的密度;在视觉上,给予人们看透这个建筑的可能,为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创造了条件。 这种做法给建筑造型、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带来了无限可能,在同类的结构形态下,建筑所处的方向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组合。而外表皮则可以分割成模数,拼合成不同形状的矩形,在同种类型的建筑中使用。节约了造价的同时,创造了外表面反复使用的可能。 3、采用户外交通方式缓解高层垂直交通带来的层间单调联系。

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B10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二标段工程 监理工作总结 2008年9 月16 日至2009年8 月30 日 监理单位(章):江苏常诚建筑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二标段工程 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项目概况 1、建设单位:苏州市虎丘区滨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项目名称: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二标段 3、建设地点;苏州市镇湖镇 4、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约60万平米 5、施工内容:驳岸(六种)、木平台、木栈道、道路(主园路、次园路)、桥梁(人行桥、车行桥)、建筑、水电安装(预埋管线、强电)等。 6、施工单位:绍兴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7、监理单位:江苏常诚建筑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8、设计单位: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9、勘察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质量目标:合格 二、监理组织机构、人员和监理设施详见下表:

总监理工程师: 冉启兵 说明:根据本工程的委托监理合同的监理范围及内容配备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人员参与 本工程的监理工作。该组织具有很强的技术业务能力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协调能力。 施工过程中本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酌情增派监理员到位,保证了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整个工程项目的监理过程中,我们分阶段投入了必要的测量和检测设施及人员 工程建设过程中,我项目监理部投入了DZQ22-[型全站仪一台,AL222 型水准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报告

绿色建筑报告题目:墨尔本CH2建筑分析 班级:14建筑本1 姓名:龙菲菲 学号:14111518139 指导教师:吴垠 2016年11月12日

目录 1.项目简介............................................................... - 1 - 2. 项目理念.............................................................. - 2 - 3. 能源利用.............................................................. - 2 - 3.1建筑平面.......................................................... - 2 - 3.2建筑立面.......................................................... - 4 - 3.2.1北立面........................................................ - 4 - 3.2.2南立面........................................................ - 6 - 3.2.3东立面........................................................ - 7 - 3.2.4西立面........................................................ - 7 - 3.3建筑剖面.......................................................... - 9 - 3.4冷却降温.......................................................... - 9 - 3.5采光照明......................................................... - 12 - 4. 材料选择............................................................. - 12 - 5.结语 ................................................................. - 14 -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 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 3、《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控制项 (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满足) (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满足) (3)场地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满足) (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满足) 2、评分项 (1)土地利用 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 分) B、场地合理设置绿化用地。(7 分) (2)室外环境 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3 分) B、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 . .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 附件1-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绿色建筑设计的五大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的五大要点 1、充分运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新型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就是低碳环保,因此,为了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健康、舒适、环保而且节能,应该选择一些自然光源,比如,光和风,通过运用自然光能够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舒适,而且也能够减少在建筑设计中所消耗的能源。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坚持绿色设计的理念,充分地运用自然采光技术,比如说,镜面的反光、玻璃金属的反光等,自然采光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性,而且使得建筑设计的采光和通风更加便捷自然。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浅层地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工程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地源热泵工程通过利用土壤、地下水、污水中获取热能,进行能量转换,满足人们对工程制冷和冬季取暖的需要。 3.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进行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便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3.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节水及水循环再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