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一、如何认识“古代报纸”这个命题?

(新闻事业是一种组织化(专门组织和专门机构)、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形成的。新闻事业的最初形态总是报刊。报刊是新闻事业最早的表现形态,换言之最早的新闻事业就是报刊。但并不代表“古有报纸”这个假说是成立的。关于古代报纸的起源,有魏晋南北朝说、西晋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五种。

古代报纸有三种形态,分别为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合法民。朝廷官报也就是邸报,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其管理内容主要为三:内容管理、审查制度和传报制度。中国古代的非法民报称“小报”。它的出现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其特征是①有专业或业余的采编队伍②内容较丰富,可读性较高③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④编发者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具有商品性格的报纸⑤客观上起到了表达社会舆论的作用⑥历代屡遭查禁。小报的意义在于:①作为民报身份出现,第一次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打破了封建官报的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②编发报纸成为一种商品生产。报纸具有商品性,相对于朝廷官报来讲,这是进步。③内容会涉及官方回避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合法民报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其特征是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形式比较完备、报房自主经营、报房自办发行、古代报纸。古代报纸的刊行是政治的一种需要,在三种类型的报纸中,官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中国古代报纸形成的传统根深蒂固。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报纸?报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上层建筑中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政治文化、新闻市场、传播技术这三个因素限制了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而同时,在封建主义社会,报纸成为维护封建国家和体制的有利工具,当然也是封建国家的掘墓人的有力武器。在社会主义社会:报纸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者和组织者。报纸呈现出一种异化。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需求。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限制了商品的市场流通,当生产方式开始发生改变时,生活方式随之而改变,产生了各种需求,包括文化,因而也就有了市场,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近代报纸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信息市场的需求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市场最初是商业信息,其次是新闻信息及政治信息。因而近代信息生产方式即为报纸=纸质载体(技术)+社会信息(内容)+市场流通。可以说,文化与市场是理解近代报纸产生的关键;中国古代不具备这种条件。

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待中国集权专制体制下的信息传播。中国古代报纸的性质式决定了中国古代信息的传播不具有现代新闻所应有的条件与特点。从学理的严肃性看待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研究。传播史是针对一切社会信息的传播,新闻史则是针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新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包括新闻事业、新闻制度、新闻观念等。而古典文明的中国只能产生古典报纸——“官文书”!中国近代报纸是由西方现代文明输入中国古典文明,嫁接在中国古典文明上才生根发芽的。世界最早的报纸产生于中国(唐代)这个观点,既不符合常识,也不符合学理。

新闻的性质是独立的社会力量,相当于“第四权力”。新闻永远是政府的“敌人”,是作

为监督政府而存在的。中国古典文明有传播现象,但没有新闻现象;中国古典文明有舆论,但没有新闻!

二、如何理解“古有新闻”这个论断?

“古有新闻”是一类人的所认定的学科公社,赵振祥的《唐前新闻传播史论》就认为:“这是新闻学科不证自明的前提,天经地义的公社。”其内涵包括三点:其一是新闻乃人类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的组成部分,有一条从古及今的演进线索;其二是古典世界的新闻同现代世界的新闻,虽在外在形式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异,但在内在本质上却无往而不血脉相通;其三是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标志的现代新闻,无非是从古已有之的新闻胚胎中发育而生、壮大而成的。由此公设导引的典型学理,就是被广泛接纳的新闻进化轨迹:口传新闻—手写新闻—印刷新闻—电子新闻。同时形成了古今相通,新闻相续的理论预设。曾虚白的《中国新闻史》就宣称:“中国新闻事业之发展垂数千年”,“我国报业思想,自汉唐邸报,至清代京报,虽历时一千余年,但始终无何重大变化”,“我们虽然不能称春秋或春秋韩战国时代的悬书就是报纸,其为报纸最早之雏形应无疑义”,“春秋之《尚书》所载之内容,应是最古之新闻史料。”

但是,这个公社是科学论证,还是他们的幻想?我们不得不发出质疑: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萌生之前的任何古典世界,是否存在新闻或原初的新闻?“古有新闻”公设的致命伤就在于作为整个新闻肌体之细胞“新闻”(news),在古典文化的生态环境中缺乏生存的土壤。新闻只能是现代文明的有机构成,二者互为表里。既可以说是现代文明催生新闻,也可以说是新闻催生现代文明。新闻与媒介的一致性。这里的媒介仅指以印刷开启端绪的大众传播网络。它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是现代化的构成;既是技术,又是体制。其中蕴含着一整套现代文明的因子,折射着一系列现代文明的特征。没有离开新闻的媒介(比照唐宋以来的印刷),也没有离开媒介的新闻(比照前现代的传闻)。因此媒介与现代的一致,实即新闻与现代的一致。因此,新闻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与现代文明相生相伴,而与前现代的古典世界隔膜绝缘。现代文明必借新闻以推展,新闻必傍现代文明以存身,二者相依为命、统一相应。

三、谈谈您对当代中国新闻史叙述与研究的三种范式的理解。

所谓范式,简单地讲就是一种框架,一种对一个现象(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整体的、宏观的关照。当代中国新闻史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

(1)革命化范式:强调新闻媒介的政治宣传和动员功能

(2)社会化范式:讲究新闻媒介对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建构。

(3)现代化范式:突出新闻媒介的职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以及新闻媒介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所谓革命化范式,是指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取决于两大基本矛盾的演化,即封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动力。这种范式的便利之处在于,它抓住了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关键,但是这种范式关注宏大主题,强调大叙事而忽视小叙事,容易复杂的历史单一化。新闻史研究的革命化范式,也是按照两大基本矛盾来建构叙事模式的。这种研究,突出的是舆论宣传,其关键词往往是舆论、言论、政论等,突出的是新闻媒介的动员功能、组织功能,即唤起民

众、组织民众的功能。

所谓社会化范式,其核心思路在于突出现代国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过程,强调的是经由媒介而建构的心理意象和感情认同问题。社会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过程。

所谓现代化范式,是以中国走向世界来建构中国近代历史图景的。按照这种范式,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不断从封闭的、传统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前现代化阶段:人类文化各自发展,各有中心,就整体而言,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没有交集的,但是中国传统文明一直存在天下以我为中心的认知——华夏文明,中心国家。换而言之,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中国中心史观”的认知。

现代化阶段:欧洲中心史观确立(西方),这是相对东方中心史观而言的,东方文明依附于欧洲文明。中国对传统文化散失信心,以欧洲文明为样板,盲目追求“理想”,一昧质疑“现状”,而且质疑的标准就是“理想”,有的还游离于体制之外。

后现代化阶段:美国中心史观形成,欧洲中心史观衰落,东方文明的自我意识在挣扎在复苏,这是世界一体化之后的现状。

“月亮情结”——误读的现代化:朦胧之美,把一个永不可及的参照当做终极追寻,不知彼又轻薄己,特别要警惕现代化的陷阱,否则是自取其辱。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独立,没有平等,是没有现代化而言的。

“伙伴意识”——错读的现代化:后发展的国家,现代化进程应当建立在国际正义(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一律平等)基础之上,自以为是对方尊重、平等的朋友,尽管对方视之为低人一等的小国,甚至以殖民地宗主国姿态出现,实则是热脸贴冷屁股。

这种范式的便利之处在于符合当下的“全球化”潮流,问题在于这种范式往往忽略中国的具体国情,无形中往往唯他人马首是瞻,甚至亦步亦趋,乃至抹杀千百万仁人志士的血泪追求。比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在现代化范式里便被归为某种非理性的、抗拒现代文明的冲动,甚至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都可能被视为所谓反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隐含着欧洲中心史观,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建构,几乎建立在欧洲媒体的实践基础上,如何去欧洲中心史观,这是传播学、新闻学健康发展的前提。

具体到新闻史研究上,现代化范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西方新闻模式作为典范,以所谓“专制”与“自由”的二元变奏作为新闻史发展的主线。现代化范式强调新闻是一种独立的力量或民主的机制,甚至将新闻自由看做新闻、新闻人、新闻事业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同时在内在理路上是以西方为样板、为典范。

四、秉持“报业源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存在,就没有近代报业的产生”这样的理念,主讲教师按照历时性的顺序,把中国的“新闻观念之旅”区分为五个阶段:传播阶段—新闻传播阶段—新闻阶段—宣传阶段—新闻宣传阶段,请评析之。

第一个阶段传播阶段从远古到1815年,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限定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信息不具备现代新闻所应有的条件与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传播仅限于消息传播而不是新闻传播,来自于人类发出消息与接收消息的本能,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仍处于原始的传播阶段,存在着传播观念,但没有新闻观念。

第二个阶段是新闻传播阶段(1815-191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逐渐打破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邸报与报纸并存,传统传播观念与现代新闻观念并存,现代新闻观念为国人所接受,传统中国的信息传播观念完成向现代中国的信息传播观念演变。此时的新闻并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更是新闻传播。第三个阶段是新闻阶段,从1911年至1949年,中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法律地位,以社会公器为标榜,一新闻自由为旨归的公众媒体确立了主导地位,客观公正平衡快捷等现代新闻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确立了党报理论的指导地位,一种迥异于资本主义新闻理论的新闻制度宣告诞生,但是有些民族报业一直延续到1952年。第四个阶段是宣传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主导地位,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法律地位根据“一化三改”的政策,新闻媒体经过兼并重组,直至1952年,传统意义上的公众媒体已经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以党报理论为指导的新闻媒体确立指导地位,独一无二。但是在现实生活与媒体实践当中,宣传实践开始披上新闻观念的外衣,“挂着羊头卖着狗肉”,逐渐内化为我们的思想与行动,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可以说从1949年至1978年,把新闻媒体当做喉舌与工具的思想,成为整个媒体实践的唯一指南,“新闻自由”成为绝唱——新闻已死!第五个阶段是新闻宣传阶段,1978年至1992年为新闻发展的过度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中国社会进入拨乱反正的阶段,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宣传媒体有了新闻的冲动,新闻开始觉醒,新闻自由披上社会主义的外衣,成为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从1992年至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立。在新闻领域,1989年至今,在官方,新闻自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在民间,新闻自由成为“普世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落地生根;在媒体,新闻自由成为“公开的秘密”,只做不说,有机会就有新闻的冲动、有新闻的报道。新闻报业呈现出分野的局面,有社会化路线、组织化路线、解释组织传播又是大众传播。就整体而言,在遵循政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媒体,对自由的欲望月强烈,对真想的追求越冲动,这是市场驱动的结果。

五、为什么说独立的新闻文体的出现意味着新闻时代的来临?请详述中国新闻文体的产生。

独立新闻文体作为承载新闻内容乃至整个社会信息的载体,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新闻的发展程度,反映新闻的意义的形成。中国新闻文体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嫁接时期、独立时期和缤纷时期。嫁接时期为1815-1895年,最早的新闻报刊为传教士所创办,其内容以宣传宗教思想为主,文学与新闻两种文体混杂不分。之后由于社会原因和市场需求,商业报纸逐渐取代宗教报纸,但由于访员和编辑的原因,新闻文体仍深受古典文学影响,演变为一种记叙文文体。这种记叙文文体是消息的一种,初步具备了5w要素,注重信息来源。发展趋势为议论和新闻明显分离,硬新闻比重上升,访员专业化,但新闻写作的时间概念仍较为模糊。同一时期的通讯写作只能从字数上来同消息区分,纪实性通讯截取某一事情综合各方面材料对事情如实报道。言论写作方面则多模仿八股文和桐城派文章,难免矫揉造作。但报纸的特点决定了言论写作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因而当代报人不断探索新的评论文体,从言论不论证到论政,从代圣立言到新闻评论,并采取了托古论今的方法。总的说来,这个时期言论水平较低,缺乏生气,在社会影响力不大。标题从无正式标题发展为程式化标题,语言则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啰嗦反复。可以说古典文学在给予养分的同时,更多的是束缚了新闻文体的发展。从这一时期的文体及其发展可以看出新闻仍只处于宣传阶段,没有独立的

意义存在。

独立时期(1896-1918),报纸成为政治宣传手段,文体方面体现为一方面从政论逐渐发展为新闻评论,另一方面消息写作简洁明快,客观叙事,广泛运用电讯稿,具备新闻要素,。政论分为时务政论和古典政论两种。时务政论以梁启超为代表,其特点在内容:结合时事,针砭时弊,立场鲜明;文法:不拘一格,却又自成一体文风:浅显流畅,明白通晓。这三大特点,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上政论文章已成为独立的报纸文体,形成了中国政论文的写作传统。新闻评论分为时评、编者按、社论三种。由于时势变化的加剧,消息报道的增多,报纸时评应运而生,具有时间性和新闻性,短小精悍。社论是真正的新闻评论,更具有新闻性和政治性,题目明确,写法多样,文字简洁,善于揭露事物本质,符合现代评论写作的要点。另外,通讯也有所发展,叙述平实,报道客观,消除了文学色彩,没有描写和议论,而用概括的语言叙述事实,已经从古典文学中脱胎而出,成为独立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图片广泛运用,包括图和照片;有些资料开始配合新闻,逐渐成为新闻资料;新闻语言通俗化,出现半文半白的新闻语言,这个阶段是中国报纸的新闻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重要时期。新闻标题从忽略到重视,从一行题到两行题。这个时期的新闻文体呈现出一种当代人的思考,对政治、对社会等,符合现代性写作要求的同时,何尝不是以一种新闻具有现代性的体现。

缤纷时期(1919-1949)前期报纸文体以新闻和文学、历史、政论相分离,新闻成为独立文体为标志,简洁平实地报告事实,但枯燥、浮浅。因此出现了杂交新闻文体,新闻与文学、历史和政论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结合起来,产生新的品种。主要有五种: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报告文学、杂文。除此之外,新闻评论有所发展,有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评论中运用,有评论刻意求新,立场鲜明,有走大众化路线的小言论,有以小见大,以分析见长的进步报纸。消息呈现综合化,开始运用新闻导语,呈现头重脚轻的消息结构。通讯写作呈多样化,包括旅行考察通讯、纪实通讯、故事性通讯、人物通讯。标题上时兴三行题。

六、当代中国的观念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依据“20世纪百佳中国新闻作品”,请分析“观念图像中的事件”如何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轴。

当代中国观念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选择性吸收阶段:洋务运动时期(1865-1895)其特点,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的意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如西方现代观念和中国传统观念无意义相重叠之处,即该观念是全新的,则常出现对该观念的拒绝和排斥。第二个阶段普遍性学习阶段:甲午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时期(1895-1915)其特点:这是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现代观念的一个时期,传入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的现代新观念;之前选择性吸收的一些现代观念,也比19世纪引入时更接近西方原意。第三个阶段是创造性重构阶段: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时期(1915-1945)其特点: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的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现代意义,其意义大多与第二个阶段不同,有的观念甚至回到与第一个阶段相近的意义和结构。这就是说,重构产生了中国式的现代观念。

“观念图像中的事件”的定义是某一事件被记录(被转述或被回忆)时,离不开记录者(参与者、回忆者或转述者)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只有还原缺失的原有观念,对史实记录的理解才是相对完整及可以判别真伪的。我们把历史记录或新闻报道中匹配了相应观念的

事件,称为“观念史图像中的事件”。观念是纯粹主体性的意识,事件是客体性质的,而“观念史图像中的事件”,则能够将事件放在历史观念的图像中寻找其位置,或者说在观念史地图中为现实找到坐标。而事实上,只有进入了“观念史图像”中的事件才能成其为事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雅斯培曾经说,史前史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因为它没有进入人类的知识地图。按伯格和卢克曼的话说,观念与事件,都是人们对当下的现实进行“社会建构”的材料。

20世纪百佳中国新闻作品选择标准为: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具有普遍的历史意义或是重大的社会价值;文本本身是否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写作或制作是否达到上乘水平;各类新闻媒介、新闻文体是否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从《少年中国说》——《毛主席与我们在一起》——《“法轮功”就是邪教》,对这些新闻作品的评定与选择,都是回复到当时社会观念的立场去看待,尤其重视这些新闻作品对当时乃至对整个历史的作用。1949年之前,社会贯穿着民族革命都这的思想。在这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指导下,所有的社会行动都围绕着“民族革命”来展开,新闻报刊作为一种宣传阵地,自然而然地抓取当代的重大事件作为新闻的内容来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无论是宣传政党思想还是社会思潮,亦或是进行各种论战批判,都是对当代时事的一种投影。1949年到1979年则是中国一元化的时代,民族革命转换为阶级革命,新闻报刊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其思想内容也必须符合当时的阶级需要和政治要求,毫无言论自由可谈。抛开那些浮夸的新闻报道,从《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尼克松同周恩来握手》等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报道方式,阶级斗争和政治至上。从1979年到现在,革命意识形态已逐渐解构,改革开放已成为时代主题,主流思想已从成为民族复兴、真相至上、弘扬主旋律。新闻报刊已从宣传观念转为新闻宣传观念,媒体部分承担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一方面媒体仍然是作为政治的喉舌与工具,从《大快人心的审判》到《小平你好》到《朱镕基当选总理招待会》等作品的选录都可以看出;但另一方面,媒体作为社会的新闻媒体,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对社会起着监视与关怀的作用,如《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等等的文章,都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存在的矛盾。从观念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及其发展来看,可以说是观念指导着社会行动的同时,就决定了观念图像中的事件必然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轴。

七、如何从“新闻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新闻”这个角度去理解新中国65年的新闻实践?

新闻的制度化是指媒体可以树立个人地位,促进制度变革,推动社会变迁,其准则是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梦想:新闻自由只有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之下而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媒体作为一股独立的社会力量而存在;媒体是社会的公共信托(社会公器);等等。制度化的新闻则是指新闻媒体是作为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的稳定而存在的;新闻选择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稳定政治制度,实质是宣传理念。制度化的新闻准则是党性原则、喉舌属性、舆论一律、新闻无法,因此也就决定了新闻制度化的把关人是各级的宣传部。新闻事业作为整个新闻史体系的一角,其高度、广度、内涵都是由新闻制度这样基础部分决定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新闻制度,新闻制度制约着新闻的实践。因而存在着一种制度与实践之间的悖论,新闻不是事实的全部,却是事实的体现。同时,新闻作为第四方权利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新闻法治是新闻权利相对独立的前提。政策制定准则,规定边界,却不是钳制新闻的报道。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 分-共10分)1.对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而言,各自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应( )。 A.交给集团总部统一安排 B.交给集团总部财务部统一安排C.交给集团总部董事会安排D.在遵循集团整体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下进行 2.母公司董事会作为集团最高决策管理当局的,其职能定位于( )。A.设计与执行 B.决策与督导 C.归纳与总结 D.审计与监督 3.企业集团财务中心是隶属于( )的财务机构。 A.财务公司 B.子公司财务部C.母公司财务部 D.母公司董事会4.无论是从集团自身财务能力还是从市场期望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集团应采取的股利支付方式为( )。 A.无股利支付策略 B.高股利支付策略 C.股票股利支付策略 D.剩余股利支付策略

5.在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划分上,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预算项目的重要性 B.预算金额的大小C.预算期限的长短D.预算涉及企业内部层级的多少 6.已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8%,资产周转率为2,则资产收益率为( )。A.40% B.6% C.16% D.10% 7.分拆上市使母公司控制的资产规模(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化不明确 8.从融资的角度来讲,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目标应立足于( )。A.增加资金来源 B.预防财务危机 C.创造规模经济 D.创造财务优势 9.将每年股利的发放额固定在某一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的股利政策是 ( )

A.定率股利政策B.定额股利政策 C.剩余股利政策D.低定额加额外股利政策 10.经营者管理绩效的优劣,在静态上应当以( )为最低判断标准。A.企业实际水平 B.企业历史最好水平 C.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 D.市场或行业最低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财务资本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亚层次的经营者、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 )等基本内容。 A.产权制度 B.决策督导机制C.激励制度 D.组织结构 E.董事/监事问责制度 12.企业集团财务政策具体包括( )。 A.生产政策 B.融资政策 C.投资政策 D.收益分配政策E.销售政策 13.资本分配预算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

个案工作的技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个案工作的技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服务对象陈某来到了救助机构,社会工作者友好而又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感到很温暖,这是属于社会工作流程中的( )阶段。 A .建立关系 B .方案策划 C .评估 D .收集资料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建立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合作关系,以便个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与陈某的初次见面中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这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专业合作关系的建立。 第2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直接面对自己在行为、感情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状况,这属于会谈中的( )技巧。 A .移情 B .忠告 C .对质 D .质问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解析] 对质是个案会谈的一种影响性技巧,即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直接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状况。 第3题 ( )注重改变过程,需要首先测定改变开始的基点,并与改变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A .任务完成评估 B .基线评估 C .总结评估 D .阶段评估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基线评估、任务完成评估和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其中基线评估注重改变过程,需要首先测定改变开始的基点,并与改变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第4题 下列关于自我披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作者的自我披露越多,对面谈的帮助越大 B .自我披露不仅是面谈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最终目的 C .恰当地自我披露,可以帮助案主敞开心扉 D .自我披露是一种引领性技巧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自我披露是社会工作个案会谈的一种影响性技巧,即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处理事情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A 项,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并不是越多越好;B 项,自我披露只是面谈进程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D 项,自我披露是一种影响性技巧,而非引领性技巧。 第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支持性技巧的是( )。

高级财务管理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企业集团组建的宗旨是( A )。 A.实现资源聚集整合优势以及管理协同优势 B.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c本 C.提高收益率,降低市场风险 D.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市场风险 2、在集权与分权管理体制的抉择上,母公司能否拥有(B )最具决定意义。A.管理优势B.资本优势C.产业优势D.资本优势与产业优势 3、分权制可能出现的最突出的弊端是( D )。 A.信息的决策价值降低 B.母公司的控制难度加大 C.信息不对称 D.子公司等成员企业的管理目标换位 4、责任预算及其目标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 C )的控制与推动。 A.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B.预算控制的指导思想 C.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各项具体责任业绩标准 D.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5、过度经营的基本表现是(D )。 A.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长快速 B.投资规模增长快速 C.营业现金净流量小于零 D.销售收入与利润度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却不能带来有效的营业现金流入量 6、准确地讲,一个完整的资本预算包括(D )。 A.营运资本预算 B.资本性投资预算 C.资本性投资预算与营运资本预算 D.资本性投资预算与运用资本预算 7、在整个预算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B )。 A.集团财务总部 B.母公司董事会 C.母公司经营者 D.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 8、下列行为,属于购并决策的始发点的是( D )。 A.购并一体化整计划 B.购并资金融通计划

C.目标公司价值评估 D.购并目标规划 9、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个财务数据( A )。 A.现金流 B.账面价值 C.重置价值 D.所有者权益 10、企业重整计划获得批准后,由(B )负责执行,并在监督期内接受管理人的监督,监督期满,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管理人的监督职责终止。 A.债权人 B.债务人 C.经营者 D.职工代表 11、企业集团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必须遵循“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其中的“三权”指的是( B )。 A.财权、物权、人事权 B.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C.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 D.股东大会权限、董事会权限、监事会权限 12、实施财务控制的宗旨是( B )。 A.为集团的财务管理提供控制保障 B.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 C.激发子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的危机感 D.更好地发挥约束机制的功能效应 13、在经营战略上,发展期的企业集团的首要目标是( D )。 A.控制或降低经营风险 B.控制或降低财务风险 C.增加利润与现金流人量 D.占领市场与扩大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 14、从预算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奖罚兑现到总结改进的系统化过程,称为( C )。 A.预算执行循环 B.预算反馈循环 C.预算控制循环 D.预算报告循环 15、母公司将全部子公司的控制权都移交给它的股东的公司分立是( D )。 A.标准式公司分立 B.衍生式公司分立 C.换股式公司分立 D.解散式公司分立 16、企业集团融资政策最为核心的内容(C )。 A.融资规划 B.融资质量标准确定 C.融资决策制度安排 D.财务优势的创造 17、将每年股利的发放额固定在某一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的股利政策是( C )。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03任务个案工作在线作业答案

03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下列理论模式属于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的是()。 A.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B. 现实治疗模式 C.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D.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正确答案:A 满分:3 得分:3 2. 下列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A. 玛丽·瑞奇蒙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 B. 汉密尔顿发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C. 霍利斯出版《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 D. 汉密尔顿出版《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正确答案:D 满分:3 得分:3 3. 下列关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说法正确的是()。 A. 个人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 B. 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同他所处的环境相联系。 C. 认为人好像未开启的盒子,是个空洞的有机体。 D. 认为人天生拥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4. 下列关于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A. 支持可以是一些实物的帮助。 B. 直接影响是指个案工作者只能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C. 在个案工作者实施直接影响方法时,必须让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为自己做出决定。 D. 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方式。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5. 关于人在情景中反应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案主因知觉扭曲或缺乏知识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个案工作者可以直接用正确的知识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B. 个案工作者可以采用引导技巧帮助案主谈及一些隐私。 C. 个案工作者可以引用别人对案主的看法来纠正案主错误的自我形象。 D. 个案工作者去主导案主思考和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正确答案:A 满分:3 得分:3 6. 下列关于行为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A. 华生外在环境的影响并非是行为发生的唯一因素。 B. 斯金纳在华生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 班杜拉认为环境是塑造行为的唯一因素。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7. 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A. 卡尔·罗杰斯 B. 阿尔波特·埃利斯 C. 明纽秦 D. 萨提亚

高级财务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级财务管理(一) 一、判断对错(共10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高级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突破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一些专门性问题。(√) 2.企业并购中现金支付的缺点是对目标企业股东而言,现金支使其即时形成纳税义务。(√) 3.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 4.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5.核心企业对非紧密层企业出售产品时,若没有市价则用标准成本加成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6.分拆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时便有两家独立的(最初的)、股份比例相同的公司存在,而在此之前只有一家公司。(×) 7.并购的交易费用包括并购直接费用和并购管理费用。(√)。 8.资本经营的过程仅是不断获得控制权的过程。(×) 9.企业集团最基本的联结纽带是资本。(√) 10.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 _______是指从事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生产经营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 A. 横向并购 B.纵向并购 C.混合并购 D. 控股合并 2.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并购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 这种并购形式属于()。 A. 控股合并 B.吸收合并 C.新设合并 D. 混合并购 3. 下列哪种并购防御战略会使被并购方反守为攻?() A. 资产重估 B.股份回购 C. 帕克曼防御策略 D. 出售“皇冠上的珍珠” 4.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10%的股份,另一个企业反过来同样购买这个企业10%的股份,一旦其中一个企业成为收购目标,另一个企业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从而起到反收购的目的,这种反收购手段属于()。 A. 收购收购者 B.交叉持股计划 C. 股份回购 D. 寻找“白衣骑士” 5.下列不属于并购风险的是()。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高级财务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级财务管理考试试题 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级财务管理(一) 一、判断对错(共10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高级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突破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一些专门性问题。(√) 2.企业并购中现金支付的缺点是对目标企业股东而言,现金支使其即时形成纳税义务。(√) 3.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 4.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5.核心企业对非紧密层企业出售产品时,若没有市价则用标准成本加成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6.分拆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时便有两家独立的(最初的)、股份比例相同的公司存在,而在此之前只有一家公司。(×) 7.并购的交易费用包括并购直接费用和并购管理费用。(√)。 8.资本经营的过程仅是不断获得控制权的过程。(×) 9.企业集团最基本的联结纽带是资本。(√) 10.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 _______是指从事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生产经营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 A. 横向并购 B.纵向并购 C.混合并购 D. 控股合并 2.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并购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 这种并购形式属于()。 A. 控股合并 B.吸收合并 C.新设合并 D. 混合并购 3. 下列哪种并购防御战略会使被并购方反守为攻?() A. 资产重估 B.股份回购 C. 帕克曼防御策略 D. 出售“皇冠上的珍珠” 4.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10%的股份,另一个企业反过来同样购买这个企业10%的股份,一旦其中一个企业成为收购目标,另一个企业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从而起到反收购的目的,这种反收购手段属于()。 A. 收购收购者 B.交叉持股计划 C. 股份回购 D. 寻找“白衣骑士” 5.下列不属于并购风险的是()。 A. 市场风险 B.利率风险 C.经营风险 D. 投资风险

高级财务管理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现有财务管理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B)假设起点论(C)本金起点论(D)企业价值论 2、盈利和现金流会持续快速增长,对新项目进行投资的需求会减小的企业周期是() (A) 初创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 3、我国新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做出修改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决议等,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以上通过 (A)1/2 (B)1/3 (C)2/3 (D)3/4 4、企业集团的组建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 (A) 纵向并购(B) 混合并购(C) 多元化战略(D) 横向并购 5、上下级关系明确,内部结构简单,统一领导和指挥符合下列哪种组织结构()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股权制(D) 事业部制 6、修正的经济增加值可以用以下那个表示() (A) EV A (B) REV A (C) MV A (D) RMV A 7、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不包括() (A)资金(B)技术(C)人才(D)管理 8、为了满足成长型、科技型企业的上市,我国于2009年10月正式推出是() (A)主板(B)中小板(C)创业板(D)国际板 9、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外汇短缺和外汇管制等问题,一些企业开始在海外发行。以下不属于海外发行的股票是() (A) B股(B) N股(C) H股(D) L股 10、不属于代理冲突的是() (A) 股东-管理者代理冲突(B) 大股东-小股东代理冲突(C) 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D) 股东-员工代理冲突 1、计算EV A中的NOPAT是() (A)息税前利润(B)税后经营利润(C) 税前经营利润(D)利润总额 2、盈利和现金流会持续快速增长,对新项目进行投资的需求会减小的企业周期是() (A) 初创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 3、杠杆并购自由资金一般为所需资金多少() (A)50%~60% (B) 10%~20% (C) 30%~40% (D) 70%~80% 4、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目标公司中成本法常用的计价标准()。 (A) 清算价值(B)净资产价值(C) 重置价值(D) 公允价值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个案工作试题

个案社会工作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以《社会诊断》一书为社会工作奠定专业基础的社会工作创始人是( )。 A.里士满 B.鲍尔斯 C.斯莫利 D.霍利斯 2.个案社会工作中功能派的人性论是( )。 A.“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 B.兰克的自我心理学 C.“人格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理论 D.班都拉的学习理论 3.行为修正学派的个案社会工作是以( )为基础。 A.“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 B.兰克的自我心理学 C.“人格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理论 D.班都拉的学习理论 4.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对案主的行为方式、学习能力等资料的收集是属于( )。 A.生理功能方面 B.心理功能方面 C.社会功能方面 D.环境体系方面 5.个案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同感的出发点是( )。 A.客观事件 B.案主的感受 C.工作者的价值信念 D.社会道德规范 6.工作者表达与案主不同的意见,不违背接纳原则,主要要考虑( )。 A.工作者意见的正确性 B.案主对工作者意见的认同度 C.工作者意见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 D.专业关系的强度是否能经受这样的考验 7.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任其自然 B.发挥幽默感 C.待人诚恳 D.主动表达交往愿望 8.在个案社会工作会谈中,不同个案的会谈时间宜相隔( )分钟,以使工作者休息,也使案主对机构的保密有安全感。 A.30 B.25 C.20 D.15 9.个案社会工作的记录非常重要,一些资深的工作者常花很多时间在撰写和阅读记录上,是其工作时间的( )。 A.40%-60% B.30%-50% C.20%-40% D.10%-30% 10.在心理防卫机制中,当事人的有些行为不太名誉和光彩时,却在内心因为某一重要人物也有此爱好而觉得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现象是( )。 A.解脱 B.合理化 C.认同 D.投射 11.在心理社会治疗的间接治疗技术中,下列不属于重要他人的是( )。 A.家人 B.亲戚 C.朋友 D.教师 12.在个案社会工作具体理论模式中,只提供关于治疗过程的一个框架,而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而是博采众长的方法。这是( )。

高级财务管理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级财务管理》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目标逆向选择 2、公司治理结构 3、财务管理体制 4、财务结算中心 5、财务控制制度 6、财务监事委派制 7、财务主管委派制 8、战略发展结构 9、财务政策 10、预算控制 11、预算管理组织 12、资本预算 13、投资政策 14、投资质量标准 15、固定资产存量重组 16、比较优势效应 17、技术置换模式 18、购并目标 19、杠杆收购 20、卖方融资 21、标准式公司分立 22、融资政策 23、资本结构 24、杠杆融资 25、财务公司 26、税收筹划 27、剩余股利政策 28、股票合并 29、经营者薪酬计划 30、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监事会一般不具备的是()。 A、审计权 B、董事会决议的知情权 C、列席股东大会权 D、在董事会议上可行使表决权 2、在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能否()。 A、实施委托代理制 B、建立预算控制制度 C、确立董事会决策中心地位 D、确立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3、公司治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决策与督导机制的塑造 B、产权制度的安排 C、董事问责制度的建立 D、激励制度的建立 4、下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财务机构是() A、母公司财务部(集团财务总部) B、事业部财务部 C、财务公司 D、内部银行或结算中心 5、在下列权利中,母公司董事会一般不具有的是() A、集团管理体制及其类型的选择 B、对各子公司股利政策的审核批准权 C、对母公司监事会报告的审核批准权 D、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权与解聘权 6、在集权与分权管理体制的抉择上,母公司能否拥有()最具决定意义。 A.管理优势 B.资本优势 C.产业优势 D.资本优势与产业优势 7、在经营战略上,发展期企业集团的首要目标是()。 A.控制或降低财务风险 B.控制或降低经营风险 C.增加利润与现金流入量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个案工作(专科必修)》201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个案工作》201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关于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为主要对象 B.小组工作以小团体为主要对象 C.个案社会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对象 D.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 2.关于会谈前的准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布置、安排,不仅使双方感受到舒适,更重要的是传达“安全”和“尊重”的讯息给当事人 B.任何一种座位的蜜排,最重要的是为了要让案主感受到舒适安全而敢于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伤感、不满等说出来,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了解 C.-个成熟的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掌握会谈时的技巧,对于自己的穿戴、服饰则可以不必注意,按照自己的习惯即可 D.工作者在进人工作室时应神情专注,心情明朗,把自己的身心状况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3.下列关于转案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来的社会工作者因工作变动离开机构 B.接案的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C.案主怀疑工作者的能力,主动要求更换工作者 D.转案时社会工作者可以不用向案主解释原因 4.在个案工作的方法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它的一些理论概念和假设被广泛接受的模式是 ( ) A.行为修正模式 B.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C.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5.青少年行为问题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逃学、早恋、暴力行为乃至犯罪等都是青少年行为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是因为青少年不懂得如何进行规范行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 )帮助治疗。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危机介人治疗模式

高级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题多选题精品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集团组建的宗旨或基本目的在于()。 A.实施管理体的集权制 B.发挥管理协同优势 C.谋求资源的一体化整合优势 D.消除竞争对手 E.取得市场的垄断地位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的特征是()。 A.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B.只能有一个财务管理主体,即母公司 C.有一个发挥中心作用的核心主体 D.体现为一种一元中心下的多层级复合结构 E.只要是财务管理主体就要发挥核心作用 3、企业集团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建立()。 A.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B.严格的质量管理体制 C.强有力的集权管理线 D.灵活高效的分权管理线 E.高效率的核心控制力 4、以下实体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企业集团B.母公司 C.子公司D.分公司 E.企业集团内的财务公司 5、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与单一法人制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 A.人、财、物的数量有所不同 B.资金运动涉及的范围不同 C.资金的可调剂弹性和风险承担压力不同 D.可利用的融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的形式或手段不同 E.在财务关系上,采取的财务对策与财务手段或形式不同 6、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财务资本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亚层次的经营者、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等基本内容。 A.产权制度B.决策督导机制 C.激励制度D.组织结构 E.董事/监事问责制度 7、按照投资者行使权力的情况,可将公司治理结构分为()等基本模式。 A.绝对管理模式B.相对管理模式 C.外部人模式D.内部人模式 E.家族或政府模式 8、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权”主要是决策管理权,包括()。 A.生产权B.经营权 C.控制权D.财务权 E.人事权 9、母公司在确定对子公司的控股方式时,应结合()加以把握。

(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历届试卷案例分析题汇总

《高级财务管理》历届试卷案例分析题汇总 (2005年1月考试开始) 200501试题: 甲企业历经十多年风雨沧桑,由原来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成为投资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开发、仓储货运、物业与酒店业、文化娱乐、新技术等多种行业。甲企业主要的投资力量在于成熟产业,如农业、制造业、金融业和旅游业,很少投资高科技产业。他们认为高科技风险大;许多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甲企业则追求份额最大化,因此甲企业在产业扩张和产业选择时具有强烈的份额意识。甲企业进人传统产业,其方式不是通过上增量,而是通过整合存量来达到控制产业的目的。甲企业认为,要整合一个行业,关键是要用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对这个行业进行提高。好的管理模式从哪里来?这个行业做得最好的企业,它的管理模式、它的领导人在这个行业中一般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甲企业的办法是,在一个行业中选择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作为收购对象。 问题: 1.核心竞争战略的基本点何在? 2.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力存在什么矛盾? 3.结合上述案例,思考如何解决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矛盾? 4.甲企业的快速扩张会带来哪些风险? 要点提示: 1.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利润、市场份额、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等因素中,对企业影响最深远的是核心竞争能力,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2.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由此可见,企业应该根据其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作出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必须首先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 3.“多元化”与“一元化”相互融合。 随着人们的认识逐渐从传统理论的误区中走出,并对专业化投资与经营策略的优势有了日趋广泛的认同。事实上,无论是多元化抑或一元化,只不过是企业集团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投资战略与经营策略,二者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投资与经营的专业化并非等同于产品或业务项目的单一化。在企业集团里,应当体现为一种一元“核心编造”下产品或业务项目投资序列的多样性格局,而在这些种类繁多产品或业务项目背后,一个共性的特征是由技术、信息、文化观念、甚至经营机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生成的核心能力这一强大的能量支持体系。 可见,该企业集团所实施的“多元化”(实质为一元“核心编造”下投资与经营的多样性)战略,并非一种无序的产业或产品的随意杂合,而是体现为一种核心能力有效支持下的投资延伸的高度秩序性。

2018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个案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238 课程代码:00459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个案工作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A.个案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 B.个案工作是爱心、热诚的奉献或体力、精力付出的慈善行为 C.个案工作者可以直接代替案主解决问题 D.个案工作的重点放在使案主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 2.从专业社会工作视角看,下列体现“助人自助”内涵的说法是(C)。 A.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B.牺牲自己利益帮助他人 C.协助他人自己帮助自己 D.帮助他人自己成就自己 3.下列属于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共性的是(C)。 A.强调社会、政治责任 B.强调运用资源 C.强调运用同感去理解案主的问题 D.强调对人的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和关怀的情怀 4.老张因为交通事故人院,面临截肢。医务社会工作者小冰接案后对老张提供以下服务:邀请心理咨询师对老张及其家庭进行危机处理,交通部门尽快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协助家属申请医疗救助和法律援助,寻找假肢生产企业和康复医院等,小冰的服务体现了社会工作(B)的特点。 A.注重专业知识B.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C.职业化助人活动 D.注重运用技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为社会工作者在接案过程中的内容的是(B)。 A.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 B.诊断服务对象具有的问题 C.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D.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 6.社会工作将帮助有需要的人,服务社会困难群体、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作为自己行动 1

(财务知识)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杠杆收购: 2、公司治理结构: 3、投资政策: 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1分,共15分) 1.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所以企业集团本身也是法人。()2.在财务管理主体上,企业集团呈现为一元中心下的多层级复合结构特征。()3.一般而言,较之分权制,集权制下的总部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更高、内容结构 更加复杂。() 4.对母公司而言,只要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就能确保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5.企业集团母职公司间关系的处理必须以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依据。() 6.企业的生命周期完全取决于该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与行业的生命周期完全一致。() 7.凡实施预算制度的企业集团,都需要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置专门的预算编制、监控、协调及信息反馈等具体执行机构。() 8.在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确定上,有两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即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 9.强化服务信誉是企业集团无形资产营造的基础和永恒主题。() 10.标准式的公司分立将导致被分离出去的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转移到原母公司及其股

东之外的第三者手中。() 11.在实施购并一体化整合计划时,主并方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整合,而是应否整合。() 12.融通资金、提供机构金融服务是财务公司最本质的功能。() 13.一般而言,低股利支付率较之高股利支付率对企业更为有利。() 14.如果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小1,通常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状态。() 15.纳税现金流量预算区别于企业整体的现金流量预算,因此应当独立进行。()16.从持续时间上讲,经营者薪酬的即期现金支付方式对经营者产生的激励与约束效应是最为短暂的。()。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4分。) 1.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置上所遵循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中的“三权”是指()。 A、财权、物权、人事权 B、股东大会权限、董事会权限、监事会权限 C、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 D、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E、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 2.在整个预算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 A、集团财务总部 B、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 C、母公司董事会 D、母公司经营者 E、预算执行组织 3.奖优罚劣是预算控制之所以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策源地,在奖罚标准与奖罚兑现方面,必须把握的最重要的两点是()。 A、客观与公正 B、激励与约束 C、建立奖罚制度与可操作性的奖罚细则 D、透明与严肃. E、以上均不是 4.在有关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面,集团总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以()的观点,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来进行。 A、时间价值 B、会计分期假设 C、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D、整体利益最大化 E、持续经营 5.经营者管理绩效的优劣,在动态趋势上,应当以与()的比较劣势不断缩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