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 获得一些体验, 并且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 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 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归纳出变化规律, 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既要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 又要靠近课本, 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研究的内容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数学教学中, 从生活实际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 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 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数学故事、数学史话, 做数学实验表演等,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简易方程时, 我在课前出题: 商店中一件衣服打四折后要20元, 那原来要多少钱呢? 学生在没有解决问题时候就已经上课, 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 教师顺其自然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 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学生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 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

二、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 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 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因此, 在数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 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 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概念时, 我这样设计: 上周很多同学要借伙食费(很多同学中午在校吃饭, 由于上周调

课, 比平常多上一天) , 少数同学不用借钱, 回家还有钱。我们怎么记这两种情况? 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过程, 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 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切实体验到生活

中处处要用到数学, 同时留心生活中的数学, 反过来也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追求、掌握。例如: 移动公司有几种话费套餐可供选择, 一种是本地通话0.15 元/分钟, 长话是0.4 元/分钟; 另一种是包月45 元。选择哪种话费套餐? 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 议论纷纷, 答案各式各样。又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节课时, 由于圆柱接近于实际生活,在学生对这个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老师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圆柱的认识、了解与感受, 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 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的图形来构建生活情景, 还可以讨论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圆柱的例子, 如建筑物的形状、生活中锅碗瓢盆的形状等。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 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 老师可以组织收集有对称图案的蝴蝶、动物的照片, 进行展览。我在教学中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 通过“眼睛的不对称, 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

程, 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 化抽象为形象, 变空洞为具体”,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操作性。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动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设计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转呼拉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①小明每天睡9();②小红跳绳20下用了15();③小莉吃饭用了20();④小苹跑50米用了12();等等。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实践证明,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在教学

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善于去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来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

物,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