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的新进展
黄沙坪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铜回收浮选研究

S
TF e
0 1 4 3 4 6.6 . 1 . 3 5 0 3 1 .2 1 3 .3 9 7 8.6
矿石 中 的铜 矿物 主要 是黄 铜 矿 , 多呈 细 粒状 , 甚 至呈 乳 浊 状 存 在 于铁 闪锌 矿 中 , 次呈 细 粒嵌 于黄 其 铁矿 、 闪锌矿粒 间 ; 铁 早期 形成 的黄 铜 矿 多被 方 解石
践中, 正产 生 着 重 要 的 经 济效 益 。近 几 年 国 内外 对 复杂铜 铅锌 混 合 矿 主要 采 用 两 种 典 型 的 工 艺 流 程 : ( ) 铅混 浮再 分 离 工 艺 流 程 。 其 特 点 为 采 用 黑 药 1铜
或黄 药 捕 收剂 混 合 浮 铜 铅 , 加 组 合抑 制 剂 抑 制 铅 再
收铜 进 行研 究 , 采用 高 效 捕 收 剂 与抑 制 剂 相 结 合 的 优先浮 选 的工艺 流程 , 使得 铜得 到有效 回收 。
辉 矿铜 等 矿 铜 、蓝 铜 物
毒砂
… 季 o 石阳起石等 、 榴 4 . s 石石 子
、
0 7 粘 土 矿 物 类 .
2
磁铁矿 、 赤铁矿 、 褐铁矿等
0 5 炭质物及其他 .
12 .
1 原 矿 的工 艺 矿 物 学 特 征
对矿 物进 行 了化 学 多 元 素 分 析 , 析 结 果 列 于 分
表 1 。
矿石 中的铜 矿物 主要 以黄铜 矿等 原 生硫 化 铜 的
形式 存在 , 原生 硫 化铜约 占 8 .6 其 次 以斑 铜矿 、 59 %;
一
进行 了抑制 剂的条件 试验 , 试验 流程 如 图 1 示 , 所 试 验结 果列于 表 3 。
第2 第1 7卷 期 2 1 年 2月 01
优化硫浮选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

选的工艺条件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和试验。为 了提高 效率 , 选用单一的硫粗选流程进行试验研究。 分别对
黄铁矿浮选的捕收剂种类与 比例 、 调整剂用量 、 矿浆 浓度等工艺条件进行对 比和确定。试验研究结果表 明, 捕收剂以乙基黄药和戊基黄药按 l 1比例 、 : 用 量按 8g 添加最佳 ,调整剂 以浓硫酸 3 0/最佳 , O/ t 0g t 矿浆浓度 以 4%最适宜 。 2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6 期
有色 金属( 选矿邯 分)
- 3・ 2
优化硫浮选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
裴 小冬 , 胡著生 , 慧武 杨
( 宝山铅锌矿 ,江西 上高 36 0 ) 七 34 3
摘 要: 针对七 宝山硫矿石生产指标偏低的情况 , 通过试验研究 , 对浮选条件进行调控 。 有效地提 高了硫的选别指
‘
标, 硫精矿 回收率提高 1. %, 0 5 品位提高 0 5 0 . %。 2
关键词 : 优化; ; 低碱 无酸; 灵活工艺 中围分 类号 :D 5. T 9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199(060-03 0 1 B 17 —4220 )202— 3
七宝山铅锌矿是江西省境内罕见的复杂难选多
个主要 因素。因而需要对黄铁矿浮选浓度进行试验
2 优 化前黄铁矿 的浮选 工艺
优化前黄铁矿浮选采用 乙 、丁混合黄药作捕收 剂, 松醇油作起泡剂 , 一次粗选的工艺流程 。浮锌后 的尾矿直接作为黄铁矿浮选原矿 ,此工艺受前序作 业的影响大。浮选原矿呈现碱度高、 浓度稀、 矿浆条
件波动大的特点, 硫精矿 回收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呈不规则状集合体 ,偶见成胶状 。黄铁矿常与黄铜
矿、 方铅矿共生或交代黄铜矿 、 闪锌矿 、 毒砂等呈交
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精矿加压酸浸研究

9 %以 上 进 入 浸 出 渣 , 素 硫 产 出率 约 7 % 。 8 元 0 关 键 词 : 金 属 硫 化精 矿 ; 压 酸 浸 ; ; ; ; 出率 多 加 铜 锌 铅 浸
中 图 分 类 号 : F 1 . F 1 T 81T 8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7 4 ( 0 6 0 10 5 5 2 0 ) 4—0 0 0 6—0 4
四川 白玉县 呷村 C 、 b Z 、 g多金 属硫化 矿 , u P 、n A 金属 总储 量上百 万 吨 , 由于没 有合 适 的工 艺 , 至今未 能 开发 。 云南 兰 坪三 山地 区有 铜 、 、 、 多 金 属 铅 锌 银 复杂 硫化 矿 大型矿 区 , b n总储 量 为 1 0万 t铜 P +z 0 , 总储量 5 0万 t银 5 t , k 。对 于 此 类 多金 属 复 杂 矿 床 的综 合利 用 有两种 工 艺路线 , 一种 是分 选分 炼 , 即是 通 过选矿 分别 选 出铅 精 矿 、 精 矿 、 精 矿 , 分 别 锌 铜 再
摘 要 : 究 了多 金 属 硫 化 矿 浮 选 精 矿 加 压 酸 浸 过 程 及 各 种 因 素 对 浸 出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不 苛 刻 研 在 的条件下经加压酸浸 , 多金 属 硫 化 精 矿 中锌 浸 出 率 可 达 9 % 以 上 , 浸 出率 可 达 9 %以 上 , 铅 、 则 9 铜 0 而 银
r c v r fs l ri a o t7 e o e y o u f b u 0% u d ra n a t iu o d t n. u s n e n u fs i o s c n i o d i Ke wo d : o y t l c s l h d o c n r t ; i e c i g u d rp e s r ; o p r Z n ; e d; e c i g r t y r s P l me a l u p i e c n e ta e Acd la h n n e r su e C p e ; i c L a L a h n a e i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摘 要:针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原矿铜、铅品位较低,矿物共生关系复杂,易浮难分的特点,采用 “铜铅
混浮 -浮锌” 的简单工艺流程,铜铅混合粗选时使用亚硫酸钠 +硫酸锌组合抑制剂、丁铵黑药 +丁基黄药组合
捕收剂,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铅混合精矿中铅品位 2167%,回收率 7568%,铜品位 237%,回收率
7105
874 2017 004000 9476
096
428
通过对原矿样品进行分析可知,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脉石矿物 主要为石英、白云母、碳酸盐等。通过 XRD及显微镜分析检测发现,样品中的连生体含量比较高,嵌 布粒度细,且以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所以可能造成有用矿物分离困难,见图 1~4。
1 矿石性质
本试验研究的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原矿铜、铅、硫品位较低,可浮性相近,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属 于易浮难分的复杂多金属矿。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1。
收稿日期:2017-04-03 基金项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复杂难选铜铅锌矿综合回收利用试验研究 (2017xjzk02)。 作者简介:聂琪 (1984-),女,陕西富平人,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选矿理论与工艺研究。
名称
质量分数 /% 占有率 /%
铜 硫化铜 氧化铜 0087 0112 36740 63260
铅 锌
硫化铅 硫酸铅 碳酸铅 其他铅 硫化锌 硅酸锌 碳酸锌
072
013
017 000058 616
010
021
0 引 言
由于铜铅锌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石组分越来越复杂,品位越来越低,各金属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多变 等原因的存在,其选别已经成为多金属硫化矿分选中较为典型的难题之一[1]。近年来,针对铜铅锌多 金属复杂硫化矿的分选问题,国内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矿石性质,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以 提高分选指标。本研究针对某铜铅品位低、嵌布关系复杂的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 符合该矿石特点的部分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提高了选别指标。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1 6 7 1 - 9 4 9 2 . 2 0 1 4 . 0 2 . 0 0 6
有色 金属( 选矿部 分)
・ 2 1 ・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
危 刚 ,齐向红 ,葛 敏
( 河 北省地矿 中心 实验 室 ,河 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F l o t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o n a Cu - Pb - Zn P o l y me t a l l i c S u l p h i d e Or e
WE /G a n g ,Q Xi a n g h o n g ,G 四 Mi n
l f o t a t i o n . Cu — P b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u — P b b u l k c o n c e n t r a t e a nd z i n c l f o t a t i o n wa s a d o p t e d .F i n a l l y t h e c o p p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e g ra d i n g 1 7 . 8 9 % C u wi t h r e c o v e r y o f 7 6 . 9 1 % ,l e a d c o n c e n t r a t e c o n t a i n i n g 5 3 . 4 2 % P b wi t h r e c o v e y r 8 7 . 4 2 % a n d z i n c c o n c e n ra t t e c o n t a i n i n g 5 5 . 7 2 % Z n w i t h r e c o v e y r o f 8 4 . 1 3 %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t h e c l o s e d - c i r c u i t a n d t h e c o p p e r ,l e a d a n d z i n c we r e e ic f i e n t l y s e p a r a t e d, S O g o o d in m e r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i n d e x e s
某铜锌硫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

Z HU a fn Y ne ,WANG C u ,Z h n HAO Y n e,C N ui a w i HE F l n
( u i iig C .Lt . u iYu n n 6 3 0 Y x nn o M d ,Y x n a 5 1 0,C ia hn )
Ab t a t S me o p r zn oe i etd t o ti .6 C , 13 % Z , 2 .5 S, 10 s r c : o c p e— ic r s tse o c nan 28 % u .O n 91% .O Au
等。脉石矿物主要 由石英 、方解石 、斜长石 、绿泥
表 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T be 1 a l Mu t e e n n l ss r s l f r n o - n r l — lme t a ay i e u t o u — f mi e o e i s / %
摘 要 :某铜锌矿石含铜 2 6 锌 1 0 .%、 . %、硫 2. %、金 10/ 8 3 95 1 .  ̄、银 3. g,试验研究表明,在磨矿细度 一 4 “n 0 t 9 6/ 1 t 7 i占
8% 0 的条件下 ,采用部分混合一优 先浮选流程粗 选 ,混合粗 精矿再磨后进 行铜 、锌分 离浮选 ,最终 可获得含铜 2.1 5 %、 9 回收率为 8 . %的铜精矿 , 53 2 含锌 3 . %、回收率为 8 . %的锌精矿 , 24 1 30 4 含硫 5 . %、回收率为 8 . %的硫精矿。 08 9 2 1 2
磨矿细度试验采用铜锌混合浮选流程 ,其试验
流程 如 图 1 示 ,试验 结果 见 图 2 所 。
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 ,铜、锌的回收率也随之 增加,但 -4 m占7%、8%、 0 时的指标变化 7 0 0 9% 不大 , 后续试验选取一 4 m 8%的细度进行试验 。 7 0
四川某铜锌硫多金属矿石浮选分离工艺研究

2 6・
有色 金属( 选矿部 分)
2 0 1 3 年第 1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9 4 9 2 . 2 0 1 3 . O 1 . 0 0 7
四川某铜锌硫多金属矿石浮选分离工艺研究
李兵容 ,杜 新 ,雷 力 ,邱允武
铁 闪锌 矿及少 量方 铅矿 、黄铁矿 和微 量钛 铁 矿 ,脉 石矿 物 主要 为 白云母 、黑 云母 、石英 、长石 、角 闪
石 、透 闪石 、绿 泥石 和少 量碳 酸盐 等 。原矿 化学 多 元 素分 析结果 见表 1 。
Ab s t r a c t :A C u— Z n— S mu h i — me t a l o r e i n S i c h u a n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e a s i l y t o b e f l o a t e d a n d
关 键 词 :工艺矿物学 ;优先浮选 ; 有效分离
中图分类号 :T D 9 5 2 . 1 ;T D 9 5 2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9 4 9 2 ( 2 0 1 3 ) 0 1 — 0 0 2 6 — 0 5
S t u d y o n t he Fl o t a t i o n S e pa r a t i o n o f a Cu- Zn - S Mu l t i — - Me t a l Or e
LI Bi n gr o n g,D U Xi n,LEI Li ,
U Yu n wu
( S i c h u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G 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n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1 ,C h i n a )
某多金属硫化矿铜锌分离试验研究

Abs r c : E p r na s d s are o t Ol te e aain f c p e a d zn fr a p lmeal ta t x ei tl t y i me u c rid u i h sp rt o o p r n ic o oy tl c o i
也有部分黄铜矿 、闪锌矿与黄铁矿难以单体解离 。
与闪锌矿 、黄铁矿密切共 生 ,组成 复杂的共生结 构 ,难以单体解离 。
闪锌 矿嵌 布 粒 度 多 在 00 0 02 mm,最 大 粒 .2 — . 度 达 08 m . m,粒 度分 布 不 均匀 ,闪锌 矿 中 常 见 有 硫化 物包 裹体 。闪锌矿 与黄 铜矿 、黄铁矿 和 方铅 矿
3.7 ,Mg .5 79% O 68%,C O 39%。原矿 铜 、锌物 a .8 相分 析结果 见 表 1 表 2 和 。
表 1
Ta l 1 be
原矿 铜物相分 析结果
An ls sl f o pr h s fu-f n r % ayir ut o p e aeo no mie e/ se s c p r -- o
金属硫 化矿 物 ,该矿属 火 山喷流 细脉 浸染 状 多金属
硫化矿床 ,矿石 中金属硫化矿物种类较多 ,矿石性 质 复杂 。矿 样 中 ,金 属 矿 物 主要 为 黄 铁 矿 、黄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的新进展李成秀 文书明摘 要 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的进展,介绍了包括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浮选药剂研究和浮选工艺
研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发展。着重阐述了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药剂的开发和运用。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浮选理论 浮选药剂 浮选工艺流程
众所周知,多金属硫化矿是提取有色金属最大的矿产资源,浮选作为获得精矿的主要选别方法,其重要性也日益明显,现已成为矿物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目前,多金属硫化矿选别分离绝大多数仍采用浮选,它利用硫化矿物间表面润湿性差异,采取人工添加浮选药剂的方式来进行浮选分离。多金属硫化矿指的是铜、铅、锌、铁等硫化物在矿石中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致密共生的矿石。在多金属硫化矿中,由于某些矿物浮游性质十分接近,矿物嵌布极细,结构复杂,氧化严重,含泥量多等,造成回收利用困难。且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变得越来越贫乏,矿产资源向贫、细、杂、难的特点不断发展,使用常规的药剂和选矿工艺难以得到较好的选别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针对矿石的具体情况,广大选矿科技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研制和开发了许多新的药剂、工艺和设备。对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的进一步探索,已成为选矿工作者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1 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状况B#E#戈尔雅切夫112等试验研究润湿作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与矿粒可浮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粒的可浮性与平均浮选速度都取决于矿粒表面的单位润湿能。不仅吸附在矿粒表面的捕收剂数量,而且硫化矿物氧化产品的化学性质都对重金属硫化矿物(特别是方铅矿)的可浮性起决定的作用。陈建华、冯其明和卢毅屏122等人研究了有机抑制剂分子结构、官能团种类以及电化学活性等因素对其抑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硫化矿有机抑制剂分子筛选和设计的依据,建立了有机抑制剂与硫化矿物作用的电化学能带模型,发现硫化矿有机抑制剂在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上和其它浮选药剂不同,药剂的电化学性质和分子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电负性小的极性基团常为硫化矿物的亲固基团,如-SH,-C(S)SH等;分子极化率大和电化学活性较强的结构适合作为硫化矿物抑制剂,如苯环和其它结构;硫化矿有机抑制剂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分子整体的电化学活性,当分子结构上电化学活性不强时,如直链结构,则选择电负性较小具有还原性的官能团,以增强分子的电化学活性,如-SH;当分子结构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结构(如苯环)时,可以选择还原性弱的极性大的基团为极性基团,如-OH、-COOH和-NH2等,以满足抑制剂的亲水性。G#布鲁特132等采用溶解度测定、吸附试验、Eh测定和红外光谱分光光度法研究黄药在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由于在pH4时,FTIR光谱测定未发现在黄铁矿表面上生成黄原酸铁,根据溶解度和吸附试验结果,提出了在用黄药浮选黄铁矿时,羟基黄原酸盐和双黄药同时起作用的机理。同时发现乙基钾黄药或戊基钾黄药在pH3~6可很好地浮选黄铁矿,在pH4时黄铁矿的回收率最高。随pH升高,黄铁矿表面上黄药的吸附量降低。H#龚142等用伏安测量法、紫外光谱法和接触角测量法研究了在电位固定时,在合成硫砷铜矿和天然硫砷铜矿表面上黄药和双黄药的氧化和还原。先将矿物电极调浆10min后,用接触角测量法研究施加在浸在pH7和pH10的戊基钾黄药(PAX)溶液中硫砷铜矿电极上的电位对接触角大小的影响。考察PAX浓度对硫砷铜矿可浮选的电位范围的影响。用己烷萃取-紫外光谱法研究硫砷铜矿表面上的疏水膜。研究结果表明,PAX溶液中硫砷铜矿表面上
8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2004.1的疏水膜是双黄药,在7#10-4mol/LPAX溶液中,在硫砷铜矿表面上形成双黄药的电位为:pH10时为012V,在pH7时为-01275V。在7#10-5mol/LPAX溶液中,硫砷铜矿可浮选的电位范围比在7#10-4mol/LPAX溶液中的要窄些,为60~70mV。硫砷铜矿表面上双黄药膜还原所需要的电位低于-016V。Y#S#楚等152为了研究起泡剂对气泡大小的影响,采用单孔气泡发生器、多孔气泡发生器和浮选槽进行了起泡剂性能试验。试验发现只有使用多孔气泡发生器(或在浮选槽中)测定时,气泡大小才主要依赖于起泡剂的浓度。起泡剂浓度C小于气泡临界兼并浓度(CCC)时,气泡大得多,这说明此时气泡兼并是决定气泡大小的主要机理。用临界兼并浓度可表示起泡剂阻止气泡兼并的能力。起泡剂浓度C超过CCC时,气泡兼并可以被阻止,此时气泡大小将强烈依赖于充气器的几何形状和流体动力学条件。杨刚和张爱琴162等人对黄药类浮选药剂电子结构与浮选机理的量子化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浮选药剂的结构与浮选性能的关系,用量子化学程序MOAN计算了乙基黄药浮选药剂、方铅矿表面的电子结构,讨论了配体作用的活性位置,配体与方铅矿表面作用的方向及机理。通过计算得到的浮选吸附机理解释了一些试验事实,为理论上设计新型高效浮选药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R#K拉斯172等通过详细的吸附、动电和浮选试验,研究了天然多糖古尔胶对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矿物的相互作用。在pH=1115、10、915和715时,古尔胶在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矿物上有最大吸附密度,吸附量按如下顺序递减:PbSmZnS>FeS2>CuFeS2。通过动电试验找到黄铁矿的等电点位于pH=618,其它硫化矿物等电点位于pH=3以下。而溶解试验则表明,从硫化矿物表面溶解出了金属离子。古尔胶存在时,金属离子浓度降低,证明有化学反应发生。为了查清高碱电位环境对闪锌矿表面性质抑制作用的根本原因,孙伟和胡岳华182等采用C2Soter-ware分子力场中的万能力场方法,对闪锌矿(110)表面CaOH+和OH-两种离子的吸附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并对吸附能和吸附质量云图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CaOH+在闪锌矿(110)表面的吸附能比OH-更小,吸附量更大。而导致矿物受到抑制的原因是这些吸附在表面的离子又与OH-和硫化矿氧化产物产生的SO2-4等离子作用形成不溶性亲水表面产物。这也正是高碱电位调控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药剂研究状况刘广义和钟宏192等根据Pearson硬软酸碱理论和前线轨道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捕收能力、高选择性的T)2K捕收剂。经工业试验表明,与黄药混浮-分选工艺相比较,T)2K捕收剂优先浮选硫化铜矿,铜精矿品位提高了0156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2131个百分点,铜精矿中金、铜回收率也分别提高7103个百分点和9148个百分点。J#S#拉斯哥夫斯基1102等在处理黄铁矿作为载金矿物的铅锌矿石时,采用硫酸铜活化后十二胺阳离子作捕收剂浮选闪锌矿,在广泛的pH范围(pH6~1215),浓度为10-4mol/LDDA(十二胺盐酸盐)可很好地浮选闪锌矿。十二胺阳离子是闪锌矿的强捕收剂。强氧化剂的碱性介质也不会影响闪锌矿的可浮性。同时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不同,黄铁矿即可被浮选,也可被抑制。在有石灰存在情况下,pH>12时,矿浆很好充气,特别是用过氧化氢氧化时,黄铁矿阳离子浮选性能被抑制。在硫化钠存在时,黄铁矿经氧化甚至在强碱性介质pH>12(用石灰调节)时,用十二胺盐酸盐也可以很好地浮选硫化过的黄铁矿。向平和王熙1112等人针对某选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性质和全硫浮选工艺特点,开展了用高效捕收剂Y89-6黄药代替异丁基黄药作全硫浮选捕收剂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新捕收剂Y89-6黄药的捕收力强,硫化矿上浮速度快,硫的脱除率高,有利于缩短浮选时间,提高浮选机的处理量,是比异丁基黄药更优的适应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全硫浮选捕收剂。D#福内西罗1122等人运用新型捕收剂烷基/烯丙基和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及乙氧羰基硫脲处理硫化铜矿的分离。试验表明在碱性pH条件下,特别是在中性pH条件下,对于黄铜矿与闪锌矿和黄铁矿的分离,以及受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烷基/烯丙基和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基酯和乙氧羰基硫脲类捕收剂的选择性比黄药强。这种捕收剂通过与一价铜离子生成强金属螯合物,与铜
92004.1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离子发生特效化学反应,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是铜的选择性捕收剂,在浮选分离中应用潜力很大。N-烯丙基-O-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ATC)已广泛应用于被铜活化的锌矿物和硫化铜矿物的工业浮选中。M#S#谢拉丹1132等从斑岩铜矿浮选铜矿物的体系中,考察了对N-烯丙基-O-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ATC)性能有影响的几个重要化学变量,包括捕收剂烃链长度、捕收剂浓度、起泡剂种类,并将ATC捕收剂的浮选与两种熟知的捕收剂O-烷基-N-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酸酯(ECTC)和N-烷基-N-乙氧羰基硫脲(ECTU)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硫代氨基甲酸酯捕收剂(ATC和ECTC)对硫化铜矿物的浮选比硫脲类捕收剂(ECTU)要强得多。起泡剂类型仅在浮选的初期有显著的影响,而C4ATC在烃链长度和泡沫特性两方面都是最优的。H#B#塞里瓦诺娃1142等人提出C)22药剂在铅浮选回路和锌浮选回路中作为黄药的部分替代品。采用B药剂浮选难选铅锌矿石时可部分代替黄药,使银从锌精矿转移到铜铅精矿中。药剂对金和银捕收能力很强,可作为黄药的辅助捕收剂。在含银铅锌矿石浮选时,铅精矿铅品位从6714%提高到7114%,银的品位从70818g/t提高到82313g/t。铅的回收率提高214%,银回收率提高914%。在硫化矿浮选中,用C)21药剂部分代替氰化钠,不仅减少了氰化钠的用量,而且降低了黄药的用量,铅回收率提高119%,锌回收率提高311%,同时精矿质量得到改善。B#A#钱图利亚等1152研究了丁基黄药和复合的POKC药剂对不同矿床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OKC药剂可以降低一些黄铁矿变种的可浮性,而增强另一些黄铁矿变种的可浮性。这是其表面上离子成分差别的反映,是TTK和与Fe3+,或与Cu2+形成不同配位络合物的反映。S#克雷别克1162等对最近在纽芬兰VoiseyBay发现的复杂硫化镍铜矿(含有六面体形磁黄铁矿)进行研究。考察了在有和没有焦亚硫酸钠(SMBS)存在时,三种螯合剂(DETA、TATE和柠檬酸)对脱除磁黄铁矿的去活化作用。分批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单用DETA和TETA对磁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比较弱,但它们与二氧化硫或SMBS联合使用却能大大增强对磁黄铁矿的抑制作用。这种新型具有协同效应的抑制剂在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台浮硫化矿浮选分离工艺的研究,何晓娟、郑少冰1172等人运用浮选药剂JA和JB成功分选多金属硫化矿。JA为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合成的新型捕收剂,JB为多种调整剂调配而成的组合抑制剂。先用选择性抑制剂JB和石灰抑铅、锌和硫,再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JA在JB的辅助下浮铜,然后用选择性捕收剂SN)9浮铅,最后用硫酸铜、丁基黄药浮锌,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罗惠华、罗廉明和王玉林1182等人在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石的分选过程中,将铜硫分离且兼顾贵金属金、银的综合回收。通过浮选试验考察了Y)98捕收剂的性能。结果发现丁基黄药对铜硫的捕收能力很强,但选择性差,而Z)200捕收剂的选择性好,捕收能力弱,Y)98捕收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对金铜的选矿指标好,选矿效率最高,较好地实现了综合回收金、铜等有价元素。刘述忠和李晓阳1192等运用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730A新型起泡剂在铅锌矿山进行浮选试验研究。730A新型起泡剂成份主要为A,A,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1、3,3-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