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流派、风格特征、性质或意义(宗教建筑)

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美术在12世纪下半期趋于衰落。13—15世纪的中世纪美术被称为哥特式美术,这种风格最早兴起与法国,后来流行到整个欧洲。哥特式美术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高峰。

因为法国在12世纪出现了强大的君主政体,它的势力使罗马帝国黯然失色。在12—13世纪时,欧洲的人口差不多有三分之是法国人。而首都巴黎,在罗马时代曾默默无闻,12世纪中叶之后变成了一个巨大创造性和极高声望的艺术中心,在艺术方面取得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当欧洲各国还在建造罗马式教堂的时候,法国人就已经开始试验哥特式建筑了。

“哥特式”在中世纪时是被称为“法国式”。只是到了后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关建筑学的作者在轻蔑的回顾他们先人的作品时,才把这种风格称为“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而且也不再含有贬义的意思,“哥特式”这个名词首先专门用在建筑方面,因为在建筑上最有特征、也容易辨认。哥特式雕塑是在13世纪以后才开始独立出来的。哥特式绘画也主要用在装饰教堂的墙壁镶嵌画即抄本绘画。

与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又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

特点:1、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2、是尖状取代半圆形拱。3、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由于结构上的改进,使教堂内部发生变化,有了飞券的支撑,中殿越来越高。柱头消失了,肋拱从圆柱的顶端像麦束一般悠然自得的开放,给支撑穹隆的柱体以持久,亢奋的冲力。

2.哥特风格:一种宗教建筑风格,又称高直式,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宗教建筑审美风格

代表: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洛特风格:

17~18世纪欧洲美术。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①具有华丽的色彩。②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③极力强调运动。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⑥浓重的宗教色彩⑦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巴洛克艺术在本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追求。

印象派: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在他们的作品里,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

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如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19世纪中期法国写实主义美术家们发展了美术作品的写实技法,特别在风景画中对表现光线和空间感,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一方面,他们使历来被上层社会不屑一顾的劳动者,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中,也有某些偏激之处。冷抽象主义(风格派):

风格派: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n 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新造型主义以一种看似冷漠的,多变的色与形的对比来积极寻求个体主观表达与宇宙普遍秩序的完美统一,以一种“纯造型艺术”来达到个性与普遍性结合的目的.以三原色和直线相交、平行的二元论来表现一种冷抽象的热度。

参加风格派的,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雕刻家G.凡顿格洛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