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学术成果形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论述某个具体社会问题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社会学调研报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社会学调研报告旨在深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并通过理论框架加以解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报告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报告中的理论基础通常来源于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调研报告也要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来支持理论观点。

2. 多元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调研报告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源和视角,使得研究报告更加全面和准确。而且,社会学调研报告也常常使用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或者探索社会问题的普遍规律。

3. 深入的描述与分析:社会学调研报告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在描述方面,报告需要详细说明调研的背景、目的、方法、样本群体、调研工具等,以便读者了解调研的过程和可信度。在分析方面,报告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揭示问题的社会根源和机制。分析结果不仅要提供对调研问题的解释,还要启示相关政策和实践。

4. 科学性和客观性:社会学调研报告要求科学性和客观性。科学性是指报告的内容应该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和经过验证的理论基础之上,避免主观臆断和猜测。客观性是指报告应该尽量避免受个人立场和情感的影响,要真实呈现社会现象的特点和本质。此外,调研报告也要注意数据的源头可靠性,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保证分析的客观性。

5. 实用性和建设性: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结果应具有实用性和建设性。实用性是指报告的研究结果要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报告中的问题分析和结论应该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为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设性是指报告要具有启示性和创新性,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社会学调研报告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元的研究方法、深入的描述与分析、科学性和客观性、实用性和建设性等特点。通过调研报告,社会学研究者可以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调研报告的特点也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科价值,为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的性质1它是一种认识行为,主要功能反映社会事实2认识对象的特殊性3它关注调查对象的社会性。 2、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 3、社会调查特点1现实性十分明显2是一种实地调查3表现出实证的特点4具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运用特定方法和研究社会的活动。 4、社会调查客体结构1社会现象2社会事实3社会精神 5、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分为1实证主义2人文主义3马克思主义三个大派别 6、社会调查的功能1对形成检验和发展社会理论的功能2对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功能3对社会决策的功能4能提高人们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7、商鞅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调查提纲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国王为了建造金字塔,曾经进行过人口和财产的调查。 8、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三个先去人物1英国霍华德2法国黎普莱3英国布思。 9、早在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他的《自杀论》标志着社会调查研究进入了实证阶段,为利用统计分析构建社会调查理论提供了范例 1890年,美国社会学家芮斯对美国纽约的贫民窟做了大量调查写出了《其他一半如何生活》接着有出版《向贫民窟开战》反映了美国工人阶级生活条件的恶劣情况。 10、使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工具对未来社会进行预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托夫勒,使用“浪潮前锋分析法”出版了《第三次浪潮》。 11、最早的社会调查是1889年美国的史密斯调查研究中国农村并出版《中国乡村生活》。 12、甘博尔和伯吉斯调查北京1921在美国用英文发表《北京;一个社会调查》这是我国都市社会调查的开端。1923年沈家行写成《沈家行实况》这是第一部用中文写成的有关我国农村状况的调查报告。费孝通1939年出版《江村经济》是根据1936年在江苏吴江县开妶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 13、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2应用性课题3描述性课题4解释性课题5预测性课题。 14、正确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2科学性3创造性4可行性5适当性。 15、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1说明调查研究的题目和解释概念2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3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方式和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5确定调查的时间步骤6确定调查经费和调查工具7确定调查机构和队伍。 16、制定调查总体方案的原则1完整周密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17、普查特点1全面性2准确性3普遍性4局限性。 18、普查原则1统一时间2统一方法3统一内容4统一进度。 19、抽样调查的特点1调查的对象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2样本一般是按随即原则抽选出来的3调查的目的是推断和说明总体。 20、典型调查的特点1是选择同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单位为调查对象2主要是定性调查3方式是面对面直接调查4比较灵活方便。 21、典型调查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实事求是地选择典型2要把点和面结合起来3要用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典型4要慎重对待调查结论 22、典型调查的原则1准确性2目的性3代表性。 23、个案调查特点1调查深入细致2调查对象的确定性3调查目的是就事论事。 24、抽样的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法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25、抽样样本规模1对调查精确度的要求2调查总体的规模大小3调查总体内部的异质程度4调查者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6、测量的要素1测量客体2测量内容3测量规模4数字或符号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27、社会测量尺度包括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 28、问卷设计原则1适合性2有效性3可行性。 29、问卷设计中的步骤1初步探索2设计问卷初稿3适用于修改。 30、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式访谈2无结构式访谈3个别访谈4集体访谈。 31、观察法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全方位原则3深入性原则4持久性原则5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32、恩格斯的1839《乌培河谷来信》这是马克思主义调查史上的第一篇调查报告。 33、列宁调查研究的特点1从经济角度分析阶级的方法2用质量相互转化规律去划分经济的类型3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34、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农村调查》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的调查研究文献。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系统论述社会调查问题的首部专著。 35、马斯洛社会需要1基本物质需要(01收入02住房03交通04其他)2安全需要(01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02工作稳定感)3归属友爱的需要(01美满家庭02良好融洽的同事关系03闲暇时间丰富多彩04单位的发展)4自尊需要(01荣誉02尊重03领导关心04公平待遇)5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01学习02创造性劳动03充分发展的机会)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资 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的主体是指社会调查行为的发动者和执行者。 它是社会调查行为的主导不分和实际运作者。 3、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是为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其 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对象都无一例外的逐个 进行的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 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 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5、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 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 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6、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 定的个别事物所进行的调查。 7、抽样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 取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过程。 8、偶遇抽样又称为便利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实 际情况,为方便开展工作,选择偶然遇到的人作 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 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例如在广场选择对 来往行人进行调查。 9、定类尺度,又称定名测量尺度,是指用来鉴别被测对 象类别归属的社会测量形式或测量标准。 10、社会测量信度,是指在社会测量活动中测量主体运通 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得测量值的 前后一致性程度,它说明是测量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实际情 况的可靠性程度问题。 11、社会测量的效度又称准确度,是指在社会测量活动中, 社会测量主体运用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多测量客体进行 考擦所取得的测量结果对说明测量客体某方面属性是恰 当准确有效的程度。 12、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 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1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 及辅助工具直接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14、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且通过有关文献收 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 简答 1、社会调查的任务1搜集调查对象的真实资料2准确的 描述调查对象3真确的解释调查对象4对社会调查对象进 行科学的预测和对策研究。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社会调查的理论方面有了重大 突破,主要表现在1实践的观点2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质的观点3阶级的观点4群众的观点。 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2准备阶段3调查阶 段4研究阶段5总结阶段。 4、选择调查课题的意义1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 查研究的方向和水平2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效用 3选题对社会调查的内容过程及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具有 制约作用。 5、抽样方法 1概率抽样(01随机抽样02系统抽样03分 层抽样04整群抽样05多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01偶遇 抽样02定额抽样03判断抽样04雪球抽样). 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不可信,必无效2可信,可能有 效,也可能无效3无效,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4有效, 必可信。 7、问卷设计的要求1问题要简短准确2避免双重提问3 提问避免带有倾向性和诱导性4不要直接提具敏感性或威 胁性的问题5所提问题不得超出回答者的能力,包括识别 文字和理解问题的能力6问题中不要用抽象概念。 8、调查报告的特点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2尊重事实, 务实求真3实事求是,揭示本质4抓住典型,力求新颖5 正视现实,注重实效。 9、调查报告的撰写1确定主题2主题的提炼要做到正确3 主题的提炼要做到集中4主题的提炼要做到深刻5主题的 提炼要做到新颖。 10.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 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 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 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 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 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11/.概率抽样的类型及其含义。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 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 (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 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3)分类抽样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 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 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 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 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 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 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 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 (5)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 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 行的抽样方法。 七、论述题(13分) 1、试述参与观察的实施过程。 参与观察是指调查者为了达到深入了解情况的目的,在一 定时间内进入被调查的群体或单位之中,在共同生活中进 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观察方式。实施参与 观察,一般有五个阶段:(1)进入观察现场。要向有关单 位出示证明文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征得同意。到观 察现场后,要消除群众的戒备心理,得到被观察者的支持 和帮助。 (2)与被观察者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入乡随俗, 尊重并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要尽快熟悉当地 语言,参加各种活动,与他们共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 困难。(3)确定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内容一般 包括四个方面:①情景条件。②人物活动。③人际关系。 ④目的动机。(4)进行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①要慎 重地选择记录时间;②妥善保存记录。③现场记录用简短 的文字和特殊符号迅速记下,事后立即详细整理。④经常 采用的记录方式有两种:一是日记,二是单独事件的记录。 5)撤离观察现场,写出调查报告。 2、试述调查量表与测验量表的区别。 (1)调查量表主要用于问卷调查,测验量表用于测验。 (2) 调查量表主要用于了解总体的情况,而测验量表主要用于 了解个人的某一特征(如智力、能力、成绩)。 (3)调查量 表一般题目较少,效度要求不高;而测验量表设计要求严 格、精确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试评价访问法。(1)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问法的最 大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的 这种独特的社会学特性使其不仅可以了解广泛的社会现 象,而且还可以深入探讨复杂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与内在 本质。 (2)访问包括结构式访问与非结构式访问两种方 式,这就使访问法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 (3)访问法可 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评估。 (4)由于访问质量 依赖于调查者的个人素质、被访者的合作与回答问题的能 力,访问中容易产生各种访问偏差。此外,访问成本较高, 有许多问题也不宜当面询问 4、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 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 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 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 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 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 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 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 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 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 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 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 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 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 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 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 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 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 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 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 够有专家指导。

调研报告写作

一、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应该这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对象、调查人员及调查分工、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例1::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调查报告 例2:四川农民工就业趋向及返乡再就业调查 (二)、调研报告的概念 调研报告是作者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及对调查了解的所有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并得出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后,所写出的书面报告。 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 :第一,调研报告有特定的调查和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一事件、现象、问题,也可以是某一区域、系统、单位、甚至是个人。某一事件如宝成铁路岩崩事件;某一现象如宗教现象;某一区域如某省、某市、某县;某一系统如卫生系统;某一个人如某先进人物或某特殊人物。第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 第三,必须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研究,也就是说,这个报告不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有对客观现象真实有序的描述,而且还要有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揭示。 第四,必须形成文字,是书面报告不是口头报告。 (三)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的联系: 1、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调查报告。 2、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报告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关系和结构。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等。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社会问题调查 1.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心理或经济上的虐待。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人曾经或正在经历家庭暴力。其中,女性受害者占比较高。这说明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教育不公 教育不公是指由于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等原因,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人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这说明教育不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解决。 3.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在我们的调查中,我

们发现贫富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人认为自己无法获得公平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说明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解决。 二、社会问题分析 1.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整个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这可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价值观不同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从而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2.教育不公 教育不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教育不公的根源在于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等因素,这使得一些人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缩小教育不公的差距,例如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3.贫富差距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特点 社会学调研报告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学术成果形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论述某个具体社会问题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社会学调研报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社会学调研报告旨在深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并通过理论框架加以解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报告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报告中的理论基础通常来源于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调研报告也要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来支持理论观点。 2. 多元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调研报告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源和视角,使得研究报告更加全面和准确。而且,社会学调研报告也常常使用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或者探索社会问题的普遍规律。 3. 深入的描述与分析:社会学调研报告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在描述方面,报告需要详细说明调研的背景、目的、方法、样本群体、调研工具等,以便读者了解调研的过程和可信度。在分析方面,报告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揭示问题的社会根源和机制。分析结果不仅要提供对调研问题的解释,还要启示相关政策和实践。

4. 科学性和客观性:社会学调研报告要求科学性和客观性。科学性是指报告的内容应该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和经过验证的理论基础之上,避免主观臆断和猜测。客观性是指报告应该尽量避免受个人立场和情感的影响,要真实呈现社会现象的特点和本质。此外,调研报告也要注意数据的源头可靠性,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保证分析的客观性。 5. 实用性和建设性:社会学调研报告的结果应具有实用性和建设性。实用性是指报告的研究结果要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报告中的问题分析和结论应该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为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设性是指报告要具有启示性和创新性,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社会学调研报告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元的研究方法、深入的描述与分析、科学性和客观性、实用性和建设性等特点。通过调研报告,社会学研究者可以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调研报告的特点也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科价值,为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简答题

问答题和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在研究技术上,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从开始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直接得到第一手资料,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上,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结论和理论与资料相一致,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关注的是对象的社会属性。 2.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注重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对社会结构、性质、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调查研究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分为两大类: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进而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其中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具有不同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调查类型的使用,通常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执行阶段,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5.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 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 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 描述。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 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 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通过表象发 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 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 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 或者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 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 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 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 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 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 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 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 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 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 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 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 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 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 入。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 量研究。(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 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 调查两类。(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6.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 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 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 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 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 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 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 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 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 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 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 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 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 变量。 7.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 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 发展,最好是前沿性专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新课题、热门 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提出新的创造性 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 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 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 等。 从实际需要看,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课题。 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 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 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 8.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 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 (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 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应注意三点:第 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 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 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系。 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 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应 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 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 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 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 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从中探寻其规律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 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 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 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 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 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 叫逆相关。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 负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和 趋势。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 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 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 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9.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 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提示:应按照教材所述调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体 内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参考第一次形考作业的应用 题) 10.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 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 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 定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 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 信度的辨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可信但无效;第三 种,不可信且无效。 11.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 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答: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 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 作的指标,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 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概念是人们通过对感 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 的,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 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 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 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 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 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 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 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 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 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 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 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 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采用经验的办 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 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查阅 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 选出适宜者。 12.抽样应当怎样进行? 提示:任选一种社会实际,从教材所述的概率抽样各 种类型中,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 以说明,按照抽样的步骤加以叙述。 13.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 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 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 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 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 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 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1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 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 1

社会调查整理重点

社会调查整理重点 第一章 1.社会研究的概念(名词解释)、特征(选择或判断) 概念: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研究方法体系那三个部分组成 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3.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哪个好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它们所能给我们提供的是两种不同的图画。如同对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评价一样,定性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也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不同的研究情境和研究问题适合采用不同的研究途径。 至于在实际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4.研究过程(结合自己的课题,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告诉我们,在第五大题) 例如,第一阶段读了关于课题的论文写了文献综述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对研究所需 要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的准备。) 3、资料的收集(研究者要深入实地,要接触被研究者;或者要设计出实验环境,实

施实验刺激和测量;或者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地审核、整理、归类、 统计和分析。) 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二章(占分较少) 1.理论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一、概念二、变量三、命题与假设 2.怎样判断理论的好坏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理论与研究的区别 一、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理论之于经验)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二、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经验之于理论) 1、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意外且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2、经验研究中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未注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新的变量,迫使研究者把这些新的变量与具体的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3、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4、经验研究促进概念的澄清。 第三章 1.如何选题为好的选题,选题的标准是什么?哪个标准最重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研报告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了一项深入的调研。本文将对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 1. 多元化的社会身份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很强的身份多元性。他们既可能是企业家、高管,也可能是知识分子、专业人士,还可能是艺术家、文化从业者等等。他们的职业、教育、文化背景非常丰富多彩,不断涌现着各种新的社会身份。 2. 出生背景的多样性 与过去社会阶层形成的不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出身背景更加多样化。他们有的出身于普通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好

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有的则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 就不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 的环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成长路径各具特色。 3. 新理念的传播与推广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具有独立思考和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他 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能,积极推广和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新的社会阶层人 士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面临的问题 1. 职业发展乏力 相当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职业发展很难获得长足的进步,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心理满足感。在如 今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职业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社会认同感不强

尽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他们在社会地位和认同感方面不够充分,普遍感到被边缘化。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 家庭责任重大 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他们普遍在家庭中承担了大量的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责任。这也使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大,造成了某种无法平衡和调和的家庭矛盾和问题。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未来发展趋势 1. 快速崛起,成为社会主流 研究表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阶层。他们将发挥重要的政治和社会作用,促进社会中各方面发展与进步。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范文

社会学调研报告的范文 社会学调研报告:城市孤独感现象调查与分析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然而,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揭示城市孤独感的原因和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城市居民参与。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人基本情况、社交圈子、社交活动频率和城市孤独感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 1. 参与者基本情况 在500名参与者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年龄分布主 要集中在20岁-40岁之间,占总数的70%。另外,参与者中 有80%的人已经工作,20%的人是学生。 2. 社交圈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子较小,只有 1-2个好友;35%的人认为社交圈子适中,拥有3-5个好友;25%的人则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子较大,超过5个好友。 3. 社交活动频率 调查显示,50%的参与者表示每周只参加一次社交活动,20%

的人每周参加2-3次,30%的人每周参加4次以上的社交活动。 4. 城市孤独感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参与者在城市生活中经历过一次以上的 孤独感。其中,30%的人表示经常感到孤独,45%的人偶尔感 到孤独。而仅有25%的人很少或几乎不感到孤独。 四、讨论和分析 1. 城市化和社交圈子缩小 城市化的进程使人口聚集在城市中,人际关系变得疏远。调研结果显示,40%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子较小,这可能是 城市孤独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忙碌的生活和社交活动频率下降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很多人无法抽出时间参与社交活动。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参与者每周只参加一次社交 活动,这提示了城市人的社交活动频率下降,也导致了孤独感的增加。 3. 孤独感与性别、年龄的关联 根据调查结果,女性和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感到孤独。这与女性更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以及年龄的增长使社交圈子更加狭窄有关。 五、解决方案 1. 提倡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交网络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社区互助活动和社交引导培训等

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区别

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区别 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是两种常见的写作文体,它们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呈现形式等方面有一些区别。 首先,调查报告通常是通过对某一特定主题或状况进行明确的问题调查,以了解人们对特定问题的看法、意见或行为。调查报告通常涉及的问题范围较广,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问卷、访谈、观察等数据收集方法。该报告一般先概述调研目的、范围和方法,再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和建议。 与此不同,调研报告更加注重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深入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影响因素。调研报告常常采用定性的数据收集方法,如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以获取详尽的信息和细节。调研报告通常以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开始,再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作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其次,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在数据呈现和格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调查报告通常侧重于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以直观表达调查结果。调查报告中经常使用柱状图、饼图等可视化工具,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数据。而调研报告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分析,因此更多使用文字描述、引用案例或回放访谈,以详实地展示研究结果。 此外,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的语气和目标读者也有所不同。调查报告通常比较形式化和客观,被设计为给特定的利益相关方阅读,如公司管理层、政府决策者等。而调研报告则更加注重

研究者自身的主观观察和分析,较为灵活,可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进行调整,如社会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等。 总之,调查报告和调研报告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研究范畴、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报告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通过与调查报告的定量数据和直观分析相比,调研报告更倾向于实地观察和深入研究特定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了解这两种报告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调查报告3类

调查报告3类 调查报告3类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3类报告形式:调查问卷报告、实地调查报告、应用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形 式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作用不可忽视。以下将从3个方面详细介绍这3类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卷报告调查问卷报告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问题,让受访者进行具体的选择或表述观点,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研究结论的报告形式。调查问卷报告是一种简单、直接、经济的调查方法。其优点在于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精细设计问题,从而获得大量宝贵的定量数据。从而实现对大规模受众的调查,也具有广泛的调查应用。另外,调查问卷报告不同于实地调查,因其研究对象局限于问题调查的内容,所以具有较高的调查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调查问卷报告也常被用于对如政策影响、产品市场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实地调查报告实地调查报告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 观察、采访、测量等方式进行的调查研究。实地调查报告动 用到了大量的实地工作和数据收集,包括观察记录、访谈交流、测量统计等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实地调查作为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其特点是数据敏感度高、数据收集及分析 要求较高、人员和物力资源消耗较大。从而使得实地调查报告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社会学领域,实地调查探究社会的结构、组织、文化等内容,以期从中总结出科

学的结论和发展方向;经济学领域,实地调查通过对市场、 企业情况的了解,对决策和计划制定提供支持和建议;人类 学领域实地调查则关注古代和民间文化、宗教和当地传统。 三、应用研究报告应用研究报告通常指的是根据已有理论或研究成果与当下真实社会环境相结合,提出理论和科技成果,以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学术结晶。应用研究报告在高科技行业,例如机械飞控、生物医学等,应用价值尤为显著。应用研究虽然并非传统的“科学研究”,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实 用性和重要性。应用研究报告不同于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其特点在于研究对象是通过理论和科技判断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军事和科技发展中,实用性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科技人员必须使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判断力,创新新技术和新产品。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3类用于解决不同问题和需要的调查情况和设计。从一个面向全球未来的角度来看,相信三种方法的发展都将突飞猛进。作为未来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调查报告3类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以创造更多的市场和社会效益,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