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常规 创新思路 促进内涵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常规创新思路促进内涵发展

-----青岛***中学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中学位于**北部昌盛路3号,前身是**完小,**小于1968年8月改为**联中,1978年8月由**村西迁至***村东北,1981年11月**高中撤销,其校址并与,乡镇合并前称**中心中学,2001年**镇合并**以后,称**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8016平方米,新建一幢设有16个教学班的高标准四层教学楼,一幢配备完善的两层实验楼,一幢设施齐全的综合楼。校舍总建筑面积5887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五百余万元。现有教职工56人,12个教学班,409名学生。

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为我们这所新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凝聚全校师生之智慧,努力朝现代化学校的目标奋进。下面将现代化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践行“文化育人”,彰显办学思想现代化

我们以“厚德远志,格物慎行”为办学理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

1.提炼精神文化,凸显学校灵魂。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了展现学校精神文化,凸显学校特有的“精气神”,在学校发展中,学校形成了()的校训,()的校风,()的教风,()的学风;以“四个行为好习惯”为培养重点,促使学生的行为不断规范化、文明化,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2.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和方向,学校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积极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一是建设宣传阵地。学校投资2余万元建成了一条室外校园文化宣传栏,宣传栏定期更新,并与形式多样的校园系列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师生寓教于乐;二是打造走廊文化。以“厚德远志,格物慎行”的办学理念为主线,我们主要由学生在教学楼的每一楼层打造主题教育阵地。打造多元班级文化。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班级名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自拟、自定、自制了富有创意的班规、班约。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卫生角”“争星园地”等专栏,同学们个个参与,人人争优,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标准化校园,展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我们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积极完善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12个班级均配备班班通设备。学校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实验室等各专用室达标,均配有多媒体移动终端。2013年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每年不断添置图书,现在图书拥有量达2.3万册,生均约55册。硬件设施的配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基础。为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2014年,我校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1、是加强教研平台应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利用市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所有教师都在教研平台上建设自己的工作室,及时上传各种教学资源,为开展网络教研奠定了基础。

2、是建立班级博客,创新家校联系模式。为了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互动,增强交流,学校每个班级都注册了班级博客。班主任自主设立班级博客版块,如班级动态、班级趣事、作业展评、班级公告、教子方法等,家长通过博客了解班级的日常工作,也可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博客为家校有效沟通搭建了桥梁,开辟了家校沟通的新道路。

三、营造“高效课堂”,凸显课程实施现代化

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突出课程实施特色,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程多样化。我们开设了17种学校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2.课程自主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特长,采用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方式。即学校将课程种类确定后下发给每位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申报,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申报组建学习社团。全校统一利用周五下午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3.教学理念现代化。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借鉴“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把“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讨论。各学科老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针对自己学科特点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评,学生的思、议、展、练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初步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下,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充分的体现。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参入者、课堂的设计者,亲历亲为每一个学习过程,由“学懂”、“学会”变为“会学”、“会用”。

4.教学手段信息化。学校配备“班班通”以来,先后对教师进行多次使用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出台了班班通使用评价办法,引导教师将班班通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今,学校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每位教师能够自制课件,熟练掌握班班通的使用技术,走进课堂,打开电脑、调好投影,点击课件,成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5.学习方式网络化。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校通过布置预习类作业,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前期学习;班班通和学校微机室的所有微机,均对学生开放,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倡导五年级的学生建立个人学习博客,并与班级博客互动,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目前,五年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查阅资料、浏览班级博客、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同学互动学习。

四、关心教师成长,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

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经过探索和实践,学校启动了“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工程,有效推动了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校分别由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牵头带领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随后认真评课。每学期,教导处都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况录像,每位教师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反思,并分组进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各学科由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深入课堂进行微观管理,深入学生进行详细了解。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益。“2”即抓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的策略,抓好两只队伍的建设,打造学校的中坚力量。

两年来,共投资3万余元,选派20余人次参加各级培训。通过培训、磨练、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迅速提升:共有1位教师出示青岛市公开课,4位老师出示莱西市级公开课,8位老师在莱西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位老师获得莱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