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文化成因及特点
俄罗斯文化——精选推荐

俄罗斯文化关键字:俄罗斯文化历史;文化特征;启示处于东北亚文化圈的俄罗斯文化比较特殊,他是加入到东北亚文化中最晚的一个类型,并且是东北亚中唯一的一个非东方型文化。
那么我们来对俄罗斯文化进行剖析和探讨,发现它的精髓和伟大。
一、俄罗斯的历史如今的俄罗斯经历了1000年的历史,在这1000年中,他经历了基辅罗斯时期、蒙古时期、莫斯科公园时期、帝国时期、苏维埃时期和后苏维埃时期,共六个时期。
古代的俄罗斯文化被称为是中世纪的传统文化——基辅罗斯文化,它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发展速度极慢,同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相会孤立,并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很强影响。
自从鞑靼人入侵之后,股俄罗斯文化逐渐消失,拜占庭的先进文化极大得粗促进了落后的俄罗斯文化发展,尤其是基督教完整的理论体系,逐渐融会到俄罗斯民族精神之中。
二、俄罗斯的文化特征俄罗斯是一个包含100多个民族100多种文化的国家,同时文化本身又包含着不同的层面和现象,所以其文化具有极强的复杂性。
那么我就按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和总结。
(一)中世纪的文化特征这个时期是由基辅罗斯时期、蒙古时期、莫斯科公园时期组成。
1、基辅罗斯时期主要的文化是口头诗歌、“桦皮文学”、编年史、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和绘画等等为代表。
我们就宗教建筑来说,这个时期最为出名的是基辅城内的多神教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是基辅罗斯大公符拉基米尔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权便于统治东斯拉夫人而为其专门设置的祭祀她的神灵的庙宇。
万神殿复杂的组合形体,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体现了俄罗斯人的热烈性格。
2、蒙古时期是文化衰落的时期,各个文化类型的作品并不突出。
但征服者蒙古不仅仅以东方习俗影响了俄罗斯的表面生活,还以自己的一套制度改变了俄罗斯内部的秩序。
3、莫斯科公国时期的建立标志是有了统一的俄罗斯文化,主要的文化类型是拜占庭文化和蒙古文化的混合体。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姓名:***院系:文学院广告学班级:1106班学号:*************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俄罗斯在许多国人的记忆里是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
记忆里的弗拉基米尔列了、保尔柯察金、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建国初期的老大哥援助、抗美援朝、50年代的反目为仇、60年代的珍宝岛之战、80年代的政治经济危机,新世纪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切的交集、亲疏、纠葛让人觉得实在是道不清说不明,是既熟悉又陌生!出于好奇心,我们大概都会想去了解俄罗斯,了解他的种种。
对于一般人来,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一般局限在经济、政治、地缘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从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的思维模式等方面来探讨的却不是很多。
而真正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就要就要去了解他的文化,因为只有当你认真去了解了他的文化,你才能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才不至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往往,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在无知的情况下去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
俄罗斯文化即----基辅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
它具有以下特征: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局部性,封闭性。
当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
一、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
因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民族心理,同一民族的人的文化心理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
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其典型的文化心理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一)极端性和情绪化俄罗斯民族是个情绪化严重、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俄罗斯,作为一个广袤辽阔的国家,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这个东欧和北亚的跨大陆国家,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迷人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进行简要介绍,带您一窥这个国家的奇妙之处。
1. 地理与民族多样性俄罗斯地域广阔,横跨北亚和东欧两个大洲,自西起波罗的海,东至太平洋。
与许多国家接壤,地势起伏,风景迥异。
俄罗斯境内存在着数个地理分区,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和西伯利亚高原等。
这导致了俄罗斯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其中包括极寒的北极地区和温暖的黑海沿岸地带。
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
除了俄罗斯族群外,还有塔塔尔族、车臣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等。
这些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共同构成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2. 宗教和节日在俄罗斯,东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东正教传统在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根基,并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的圣殿和修道院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重要的宗教和历史遗迹。
俄罗斯的节日庆典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俄罗斯人庆祝圣诞节的时间是在1月7日,根据传统日历而非公历。
此外,俄罗斯还庆祝复活节、国际劳动节和胜利日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常会参加宗教仪式、家庭聚会和各种传统仪式,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庆祝之情。
3. 饮食文化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深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这个国家的菜肴通常以肉类、鱼类、蔬菜和谷物为主要食材。
例如,俄罗斯著名的菜肴包括鲟鱼酱、俄式沙拉、波旁煎饼等等。
此外,俄罗斯的茶文化也非常独特。
虽然这个国家以其浓郁的咖啡文化而闻名,但茶在俄罗斯也有很高的地位。
俄罗斯人喜欢喝浓茶,并常常在家中或与朋友聚会时享用。
茶与传统的俄罗斯点心搭配,成为俄罗斯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音乐和舞蹈俄罗斯以其悠久的音乐和舞蹈传统而闻名于世。
古典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讲稿

第2张文化特点:说起俄罗斯文化,再经历帝俄时代、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统一国家,苏俄时代、到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约一千多年的历史。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块大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欧亚大陆上相对后起的民族,俄同时受到来自东西多个方向的文化影响,这也使它常常面临艰难的文化抉择,东西方概念的长期存在,向这个占据着亚欧两块大陆的俄罗斯提出一个难题:俄罗斯文化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在这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钟摆,不断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来回摇摆。
也因此形成了俄罗斯文化“中间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第3张国徽:在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也并存有不同文化的基因。
俄罗斯国徽上那个左顾右盼的双头鹰,似乎就是在构成一个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独特的两面性: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在俄罗斯几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民族性格中的两极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东西方两股历史潮流相互撞击,欧亚文明相互融合、作用,是造成俄罗斯民族性格矛盾性、两极性的原因。
而俄罗斯的生活中,俄罗斯科学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极具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艺等领域则体现着被视为东方特征的神秘主义和感性至上的倾向。
第4张风俗习惯:1.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
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
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
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俄罗斯文化的源头

俄罗斯文化的源头博物馆有得聊俄罗斯的历史并不长,从它有传说的历史开始也就一千多年的时间。
首先,俄罗斯文化的源头是基辅罗斯文化,也就是现今乌克兰的基辅,俄罗斯的文化最早的祖先是从这里开始的。
乌克兰所处的这片东欧平原可以说是整个俄罗斯、欧洲土壤当中最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地肥沃。
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很多游牧民族生活着,有些人认为基辅罗斯这些人是斯基泰人的后代,也有些人认为有斯堪迪纳维亚人的后代等等,总之在公元9世纪到10世纪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五代到宋这一时期,在基辅这个地方有诸多公国,位于基辅附近的罗斯公国把周边其它的一些公国征服了,基辅就成为最早的俄罗斯文化的来源。
这个时期的基辅罗斯文化基本上现在都是存在于传说当中,留下的文字较少。
后来基辅罗斯公国的大公有先见之明地引入了先进的文化来引导自己的发展,引入的这个先进文化就是当时被拜占庭帝国所信奉的东正教(当时东西方教会还未分裂),其实原来草原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比较简单,像萨满教等,基辅罗斯公国则采取了东正教,后来这也就给整个俄罗斯的文化带上了一层东正教文化的底色。
今天大家如果想理解俄罗斯的一些历史作品、宗教题材作品,一定要对东正教的文化有基本的认识。
基辅罗斯公国是在公元9世纪左右建国的,公元10世纪中叶著名的史诗《伊戈尔王远征记》中提到的伊戈尔王的妻子奥丽加决定皈依基督教,这个时候她向处于最兴盛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的文化,于是奥丽加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东正教的圣徒,当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
988年,基督教就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了,但后来因1054年中西方教会的分裂,斯拉夫文化一直是跟拜占庭所信奉的东正教文化相融合的,所以我们说俄罗斯的宗教文化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原因正是如此。
1589年俄罗斯东正教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教会成为了独立的分支。
原来莫斯科东正教会的首领被称为“都主教”也就是区域的领导者,那么1589年以后他就单独成了“牧首”。
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

1、非理性。
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
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
”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大胆任性、率性而为的。
且不说它的平民百姓,就是它的领袖人物身上,大胆冒进的行为也俯首即是,我们随便就可以想到:叶利钦的酗酒,赫鲁晓夫的“靴子”、猪湾事件、以及西伯利亚种玉米等莽撞行为。
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其性格形成与周遭世界以及自己的种种经历有关。
俄国大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考证,俄罗斯人的非理性与其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
我们知道,茫茫的俄罗斯大自然是最奇妙、最充满奇迹的,这是从好的方面讲。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最恶劣、变幻莫测的。
气候的阴晴不定,土壤的时好时坏,常常使靠天吃饭的早期俄罗斯农民的期待,甚至是最微小有限的愿望落空,这样,经历不断的希望和落空,习惯于这种失望之后,于是俄罗斯人开始不顾一切做出最无望的、甚至是最不合常理的选择,或许这样反而能出奇制胜,以本身的勇敢任性来对抗大自然的任性。
碰运气的侥幸心理由此而来。
对于绝对捉摸不定的天气,俄罗斯只能乐天知命。
俄罗斯有首著名的歌:“大自然没有坏天气,风霜雨雪都是上帝的赐予。
”非理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比比皆是。
与此相关的有俄罗斯人的崇尚浪漫:在莫斯科的大街上行走,最明显的感受是,到处是花店,很少有饭店。
每逢节日,特别是三八妇女节,简直是倾城鲜花。
如果那天你恰巧出门,绝对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地铁通道里满眼见的是怀抱鲜花的男士,无论尊卑,无论长幼,都急匆匆地往前赶,给自己的妻子,女儿,母亲,心爱的女人送花。
俄罗斯人酷爱空想,相信奇迹。
他们的文艺作品对此多有体现。
电影《红帆》告诉人们,内心的想往,甚至是幻想,只要是美好的,终有一天会实现。
而每年元旦前夜必放映的大受欢迎的影片《命运的捉弄》,正契合了俄罗斯人这种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
帝俄末年的拉斯普京现象耐人寻味,一个衣衫褴褛、举止粗俗的西伯利亚农民竟征服了尼古拉二世宫廷。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分析
• 俄罗斯文化具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特征: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顺从和暴动;自然力和宗教禁欲主 义;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精英性和人民性;国家统制和 无政府主义;民族自负和普世主义……
•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 -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 -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局部性,封闭性。 -多样性。
从俄罗斯国歌中,我们就能看出
俄罗斯民族的情绪表达的外露程度,词中充满了 自豪、骄傲,还有对祖国无比推崇热爱的情绪。
俄罗斯民族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烈,对国家有无比 的忠诚。整首国歌就是集体主义的体现。
文化维度理论分析
2、权力距离
4、民间传说
—雪姑娘,俄罗斯传说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认为 是冰雪爷爷的孙女。
俄罗斯文化描述
5、文学 —亚历山大·普希金《叶甫
盖尼·奥涅金》、《大尉 的女儿》;列夫·托尔斯 泰《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高尔基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 生》、《母亲》……
6、艺术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
俄罗斯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俄罗斯文化简介
俄罗斯文化具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特征,而这种深刻的矛盾 性源于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东西方性。
古代罗斯(蒙古-鞑靼)——莫斯科公国(俄罗斯文化形成)— —俄罗斯帝国(沙皇)——苏联文化——当代(重建俄罗斯帝
国、苏联时期的文化继承)
外国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
2、套娃
—外国旅游者来俄罗斯购买得最多的纪念品; —套娃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个小伙子,很小就失去父母和妹妹 相依为命,但妹妹在一次牧羊途中被风雪所困,最终 丢失在茫茫的雪海里。哥哥对妹妹非常思念,就刻了 一个木头娃娃带在身边,每一年哥哥都会刻上一个大 一些的,在他心目中妹妹又长大了一岁;就这样很多 年,哥哥刻了许多木头娃娃。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 渐渐的套娃成为俄罗斯传统工艺品的同时,也成为男 女青年表达爱慕之情的礼物。
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文化因素与艺术手法

俄罗斯文学成功崛起的文化因素与艺术手法俄罗斯文学的成功崛起,是多个文化因素与艺术手法共同影响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文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文化因素和艺术手法。
一、文化因素1. 历史与政治背景俄罗斯历史上的动荡与政治变迁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沙皇制度的崩溃、十月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象、权力与自由等问题的思考,进而催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2. 俄罗斯民族特质俄罗斯人民具有富有感情和哲学思辨的特质,这一特点使得俄罗斯文学作品深刻而富有表现力。
同时,俄罗斯地域辽阔,各民族混居交流,民族多样性和文化的共融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多元的视角。
3. 宗教与哲学思潮宗教和哲学思潮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俄罗斯正教会在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哲学家们的思想深化了文学作品对生命意义、人类灵魂等存在主题的追求。
二、艺术手法1. 现实主义俄罗斯文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的艺术手法。
现实主义追求真实、生动、具体地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以及现实问题的探讨。
作家们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复杂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阶层矛盾、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生活中的苦难与挣扎,使读者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2. 感觉派感觉派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艺术手法。
这一流派强调感知与感觉的体验,将主观感受融入文学作品中。
作家们通过对色彩、音调、气味等感觉的描绘,传达出作品中人物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3. 想象与寓言想象与寓言在俄罗斯文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家们经常以象征化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色、动物形象等进行隐喻,传达对社会现象、人类价值观等的思考。
这种寓言性的表现形式给予读者多重解读的空间,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思考性。
4. 语言与修辞手法俄罗斯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吸引了世界读者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驻外记者说:“莫斯科是记者的天堂。”的确,俄罗斯总有可书可写之处。在俄罗斯常有
意外的事情发生,俄罗斯人经常有出人预料之举,俄罗斯常常令这个世界震惊。如果把一个
民族拟人化,俄罗斯绝对是一个性格鲜明、有个性的民族。考察这样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何况,俄罗斯幅员极其辽阔,地理、社会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阿尔汉
格尔斯克的渔民和乌拉尔河的哥萨克,莫斯科郊区的农民和西伯利亚的猎人,无论是从外表
还是性格特征看都有很大差异。而找出俄罗斯民族的共同特征,思考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
人们公认,俄罗斯性格具有矛盾性(双重性):既残忍,又善良,既谦逊和睦又放肆闹事,
叛逆与服从,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专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等。当我们想
到俄罗斯人的一个具体的品质时,总有一个对立相反的品质紧随其后。
1、非理性。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可能
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俄罗斯人
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大胆任性、率性而为的。且不说它的平民百姓,就是它的领袖人物身上,
大胆冒进的行为也俯首即是,我们随便就可以想到:叶利钦的酗酒,赫鲁晓夫的“靴子”、猪
湾事件、以及西伯利亚种玉米等莽撞行为。 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其性格形成与周遭
世界以及自己的种种经历有关。俄国大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考证,俄罗斯人的非理性与其自
然环境有一定关系。我们知道,茫茫的俄罗斯大自然是最奇妙、最充满奇迹的,这是从好的
方面讲。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最恶劣、变幻莫测的。气候的阴晴不定,土壤的时好
时坏,常常使靠天吃饭的早期俄罗斯农民的期待,甚至是最微小有限的愿望落空,这样,经
历不断的希望和落空,习惯于这种失望之后,于是俄罗斯人开始不顾一切做出最无望的、甚
至是最不合常理的选择,或许这样反而能出奇制胜,以本身的勇敢任性来对抗大自然的任性。
碰运气的侥幸心理由此而来。对于绝对捉摸不定的天气,俄罗斯只能乐天知命。俄罗斯有首
著名的歌:“大自然没有坏天气,风霜雨雪都是上帝的赐予。” 非理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比比皆是。与此相关的有俄罗斯人的崇尚浪漫:在莫斯科的大街上行走,最明显的感受是,
到处是花店,很少有饭店。每逢节日,特别是三八妇女节,简直是倾城鲜花。如果那天你恰
巧出门,绝对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地铁通道里满眼见的是怀抱鲜花的男士,无论尊卑,无
论长幼,都急匆匆地往前赶,给自己的妻子,女儿,母亲,心爱的女人送花。俄罗斯人酷爱
空想,相信奇迹。他们的文艺作品对此多有体现。电影《红帆》告诉人们,内心的想往,甚
至是幻想,只要是美好的,终有一天会实现。而每年元旦前夜必放映的大受欢迎的影片《命
运的捉弄》,正契合了俄罗斯人这种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帝俄末年的拉斯普京现象
耐人寻味,一个衣衫褴褛、举止粗俗的西伯利亚农民竟征服了尼古拉二世宫廷。这与俄罗斯
人相信奇迹、认为痴傻的人通灵有关。在古代俄罗斯,人们就敬重那些衣衫破旧、头发蓬乱,
赤脚在大街上行走的信徒,被看作是“圣愚”。他们丢开尘世的一切荣华富贵,像乞丐一样,
行为举止不拘礼节,言谈话语不成体统,对通行的礼仪嗤之以鼻。古代俄罗斯人把这种行为
看成是谦逊到自我蔑视的地步,离尘世越远,离上帝近,天国属于他们。 俄罗斯人的非理
性有时还表现为不负责任,或者是推卸责任。俄罗斯人迟到时,永远说是“交通原因”,已经
成为习惯性的。服务性机构休息时,门上总是挂着“由于技术原因”的牌子。俄罗斯性格的非
理性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其道德优先原则:讲究良知、良心,轻视规则、法律。
2、共同性。俄罗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共同性。其历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斯拉夫人自
古以来的村社共同生活(劳动组合互助、原始的公正平等)和东正教的聚合性(在爱的基础
上的自由与统一)。共同性表现在民族性格上是俄罗斯人的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以及反个
人主义、反资产阶级思想。别尔嘉耶夫说:“俄罗斯的灵魂不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而是一颗
决不拜金的灵魂,仅凭这一点,它就可以得到无限爱恋”。的确,俄罗斯人重精神、轻物质
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可爱的。俄罗斯有一句话:俄罗斯灵魂——慷慨的心灵。俄罗斯民
众一直不喜欢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的人,精明的犹太人是俄罗斯笑话中常见的嘲笑对象。总
体上,俄罗斯社会不“笑贫”,相反,对于穷苦的、被凌辱的下层人——弱势群体有着传统的
人道主义同情。俄罗斯人的反资本主义特性的弱处也是昭然若揭的:它至少影响了国家的经
济发展,直至现代化进程。
3、极端性。俄罗斯人凡事好走极端。非此即彼,没有过渡,讲究纯粹。平稳的适度的从从
容容的生活与俄罗斯人无缘的。这某种程度也与早期俄罗斯民族所处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有
关。俄罗斯的夏天美好而短暂,俄罗斯先民深知,必须珍惜明朗的夏日时光,大自然只给了
他们很少的一点宜于农作的时间,使他们不得不抢快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许多活,收割完
毕,而后是秋冬大片的闲暇时光。俄罗斯人由此养成短时间内超乎寻常集中力量的习惯,习
惯于拼命地干,然后是无休止地闲。“中庸”(золотая середина)一词在俄语中是贬义。
反对平庸,著名的先锋画派宣称反对“市民的灰色”,非黑即白。“即使俄罗斯灭亡,也比按小
市民的方式、像极端令人生厌的旧欧洲那样去生活要好”。东正教不象天主教,它没有过渡
阶段——炼狱,或者天堂,或者地狱。与拒绝平庸相连的还有俄罗斯民族的富于创造性,他
们经常用一个词:自然力,俄罗斯原始的大自然,赋予其人民不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俄罗
斯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俄罗斯人在独处的时候最能工作,一个人的时候比在众人之
中要好。无意识状态中的俄罗斯人比较能干。克柳切夫斯基说:“他们是这么一种聪明人,
在意识到自己聪明的时候,笨起来了。”
4、排外性。与极端性、渴望纯粹相联的是俄罗斯民族的排外心理。东正教哺育了整个俄罗
斯民族的成长,深深地扎根于俄罗斯人民的世界观中。东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一
纯洁的、最代表上帝意愿的宗教。真正的教会只有一个——东正教会,其他都是外来的,敌
对的。这里不仅仅是指伊斯兰教、佛教,而且包括基督教另外两个分支:天主教和新教。与
此相联,尘世的划分也遵循这种野蛮的原则: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异己的。俄罗斯人的骄
傲自大、盲目排外,每一个去过俄罗斯的人都深有感触。俄罗斯人具有一种本能的敌视外国
人的情绪,他们常常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归咎于外国人。他们的爱国往往就意味着排
斥他国。他们的共同性、普世主义都是相对于民族内部而言的,弥赛亚说也是以东正教为基
础的。
有人说俄罗斯是个阴性的民族(洛扎诺夫:俄罗斯具有永恒的“村妇性”。别尔嘉耶夫:俄罗
斯是驯服的、女性的土地,表现出被动的、女性的温柔,给人神秘的温暖感。)我们觉得,
女性气质决不是对外来事物充满仇恨的。丘特切夫告诉我们:“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
通常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如果我们用感觉来体会俄罗斯民族,
觉得它更像个大男孩:不够理性,生机勃勃,满怀创造力,自卑和自傲的奇妙结合,夸张的
自爱及对外界的疏远感,崇尚纯粹,爱走极端,富于挑衅性。这种大男孩的内心深处是渴望
坚定而有权威的大家长的。所以相对于朝令夕改的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更愿意
接受铁腕的勃列日涅夫和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