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生物竞赛必备之高中生物知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是( )

A.蛋白质和核酸

B.水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无机盐

D.水和核酸

核酸

1.生物学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一个细胞中。核酸也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种类:核酸分DNA和RNA两大类。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大类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

1.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3.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百个到几千个核苷酸互相连接而成的。每个核苷酸含一分子碱基、一分子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及一分子的磷酸组成。DNA的碱基有四种(A、T、G、C),RNA的碱基也有四种(A、U、G、C)。DNA中碱基的百分含量一定是A=T、G=C,不同种生物的碱基含量不同。RNA中A﹣U、G﹣C之间并没有等当量的关系。

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尿嘧啶(U)胞嘧啶(C)

1.组成核酸和核糖核酸的核酸的种类分别有( )

A.8种和2种

B.4种和4种

C.5种和4种

D.8种和4种

第二节其他重要化合物

一、细胞内能合流通的物质——ATP

1.ATP的结构

ATP(三磷酸腺苷)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kJ/mol的磷酸化合物)。ATP的分子简写成A-P~P~P,A代表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中大量化学能就贮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1.当动物体内直接能源物质过剩时,一般情况下,首先转化为(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C 脂肪

D 糖元

2.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A ATP的水解

B 葡萄糖的水解

C 淀粉的水解

D 脂肪的水解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类别

一、细胞的概念及形态

细胞是由原生质小团所组成的基本单位,其中含有一个核(或拟核),四

周被膜包围着。

细胞的大小千差万别。最大的直径近10cm,如驼鸟卵;小的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如支原体,其细胞直径只有0.1um。一般细胞的直径都在10~100um之间,观察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二、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外部由质膜所包围,质膜之外是坚固的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是由一种叫胞壁质的蛋白多糖组成。在原核细胞内含有DNA的区域,没有核膜包围,这个区域为拟核,其中只有一条DNA。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三、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有核膜把它们分开,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与结构都比原核细胞复杂。

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它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细胞壁分为三层: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中胶层(胞间层)把相邻细胞粘合在一起,初生壁在中胶层的两侧,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次生壁在初生壁里面,又分为外、中、内三层,厚而硬,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的。在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壁上,有胞间连丝联结两个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使细胞之间互相流通。此外,植物细胞的细胞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

动物细胞表面由质膜包着,它控制着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动物细胞质膜外无细胞壁,动物细胞内的微管对细胞的形态起着支持作用;在核附近有中心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能发出星状细丝,分裂时称为星体。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

A 细胞直径大小不同

B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 有无核膜、核仁等核结构

D 细胞器的种类及复杂程度不同

析像细菌、蓝藻等生物都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点虽有多处,但主要的是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等结构,故无明显的细胞核,构成核的物质如 DNA等集中分布在一定区域,构成核区。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分化。作为主要区别,是无核膜、核仁等结构。所以此题答案选C。

第二节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类以磷脂为主,它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一般称头部),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一般称尾部)。

2.细胞膜的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有很多假说和模型,其中广泛被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膜的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二是膜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即有的镶嵌在脂质中,有的附在脂质表面。3.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是:细胞膜对物质的通过有高度的选择性。

二、细胞质

1.基质:细胞基质呈胶体状,除含有小分子和离子外,还含有脂类、糖、氨基酸、蛋白质、RNA等。

2.线粒体

(1)线粒体形状、大小和数目:线粒体一般呈线状或颗粒状,线粒体的直径约0.5~1um,长2~10um。线粒体数目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况而不同,每个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可以从1到50万个,在生理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多;在衰老或休眠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2)线粒体结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所包围。外膜磷脂含量较高,透性较强,有利于线粒体内外物质交换。内膜透性较差,在不同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之间的内部空隙叫嵴间腔,里面充满基质,基质中含有蛋白质和少量DNA。内外膜之间的间隙叫膜间腔。里面充满液体。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附有酶系颗粒,在外膜上牢固附着的是柠檬酸循环所必需的酶系颗粒。柠檬酸循环所产生的NADPH通过膜进入线粒体,使ADP转变成ATP。在内膜内侧附着有许多带柄小颗粒,这种颗粒就是可溶性三磷酸腺苷。

(3)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中心。它通过有呼吸作用的多种酶系颗粒,能将细胞质中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产生能量,并将能量贮藏在ATP高能磷酸键中。ATP通过膜上的小孔向外扩散到细胞质中,供细胞其他生理活动时能量的需要。

3.质体

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成熟的质体分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三类。

(1)白色体(也叫无色体):因所在的组织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造粉质体、造蛋白质体和造油体。

(2)有色体: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红色或橙黄色。它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其主要功能是积累淀粉和脂类。

(3)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由内外两层膜包围,叶绿体膜能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膜内淡黄色、半流动状态的物质叫基质,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酶)和其他代谢物质。基质中悬浮着浓绿色圆柱状颗粒叫基粒。每个基粒由两个以上类囊体重叠而成基粒片层,类囊体由自身闭合的双层薄膜组成。有些类囊体和基粒中的基粒片层横向连接,使基粒跟基粒相连,这种类囊体叫做基质片层。叶绿体的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中,类囊体的内膜和外膜上分别附有几十种与光合作

用有关的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合成有机物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4.内质网:内质网是由单层膜组成,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在细胞生物学中,把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看成是在功能上连续统一的细胞内膜,被称为内膜系统。

5.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植物细胞显著特征之一。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主要成分是水,另外含有糖类、丹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盐类等。植物细胞的液泡既是细胞营养物质的贮藏器,也是废物的排泄器。

6.核糖核蛋白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7.中心体: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包括两部分:中央部分有中心粒,周围的致密物质叫中心球。中心粒对细胞分裂期纺锤丝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移动方向,起着重要作用。

三、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内储存、复制和转录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在真核细胞中,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以及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的核膜由两层膜组成,包在核之外。核膜上有许多穿孔,称核孔,全部核孔占膜面积的8%以上。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仁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与合成核糖体RNA有关。

例1 在下列对细胞器的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 A 线粒体氧化作用加强B 高尔基体数量显著增多

C 纺锤丝收缩变粗

D 中心粒分向两极移动

析线粒体氧化作用加强,供能增多并非有丝分裂所特需,其他生理代谢活动也可能耗能增多。高尔基体功能与动物有丝分裂并无直接联系。中心粒是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间期已复制的两对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它的移动可以表明动物细胞正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答案选D。

例2 埋在土壤里的马铃薯块茎,其皮层细胞呈白色,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以后,其浅层的皮层细胞会变成绿色。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分析:皮层细胞里含有质体,这种质体不含色素叫做白色体,另有一些含色素的质体叫做叶绿体。质体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光照射下,质体的原片层则相连成具有基粒的成熟片层系统,同时片层膜上的色素很快形成,先形成叶绿素a,随后叶绿素b大量形成和积累,片层膜垛叠成基粒,这种白色体就转化成叶绿体,浅层表皮细胞呈现绿色。

第三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过程。

2.细胞周期分四个时期

①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前的这段间隙时间叫G1期。

特点:它是细胞分裂的第一个间期,主要进行细胞体积的扩大,前为DNA合成做准备.

②DNA复制的时期叫S期。

特点:在S期,DNA的含量增加一倍。

③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这段时间叫G2期.

特点:细胞分裂期之前的短暂休整阶段.细胞分裂期的开始,标志着G2期的结束。

④从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也就是染色体的凝缩、分离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为止,叫M期。

特点:即细胞分裂期.M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在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有的细胞在前一周期结束后,不再进入下一周

期,而是退出了细胞周期,细胞这时所处的时期叫G

0期。G

期的细胞不合成

DNA,也不发生分裂,而处于静止状态。

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即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时无染色体出现,不形成纺锤体,也无核膜、核仁的消失。无丝分裂过程简单,遗传物质也不能平均分配,但能保持亲代个体的遗传性。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由许多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经复制后的染色质集缩成棒状的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研究方便,按照各时期的特点,人们将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减数分裂是以有性方式繁殖的动、植物,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的分裂。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2.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它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3.某生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有2n个基因,DNA含量为6.4c(单位),则性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和DNA含量为( )

A n和3.2c

B 2n和6.4c

C 2n和3.2c

D 4n和12.c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 间期和前期

B 前期和中期C前期和后期 D 间期和中期

5.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

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为()A 6000和6000 B 6000和18000 C 6000和24000 D 12000和12000

6.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

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 32、16、64、64

B 32、8、32、64

C 16、8、32、32

D 16、0、32、32

7.玉米生长点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

是()A 4条 B 10条 C 16条 D 32条

8.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 体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9.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点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

A 6和12

B 6和3

C 12和6

D 12和12

标记,此细胞连续4次10.如果把某细胞染色体上的一分子DNA两条链用P

32

有丝分裂后,含有标记链的细胞占()A 1/2 B 1/4 C 1/8 D 1/16 11.某细胞在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则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 前期或后期

B 中期或末期C前期或中期 D 后期或末期12.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时,最常用的载体是()

A病毒DNA B 细菌染色体DNA C 植物DNA D 动物DNA

1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和通讯主要通过的途径是()

A 胞隙连结

B 吞噬

C 外排D胞间连丝

14.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 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

C 自由扩散

D 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

第四节细胞的分化及其他

一、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①有些动物细胞的胚胎早期分裂球(2—4细胞期),经人工分离后,能各自单独发育为完整的,但体积相应减小

的胚胎;②植物的体细胞在离体培养下能再生成完整的植株。

1.从一个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证明了()

A 细胞的再生作用 B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的分化 D 细胞的脱分化2.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

A 体细胞

B 生殖细胞C受精卵 D 肝细胞

二、细胞的癌变

由生物体正常细胞转变成的不受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叫做癌细胞。

癌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会发生变化。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因素有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多方面因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酶

一、酶的概念

1.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着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其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从酶的化学组成来看,有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两类。属于简单蛋白的酶,只含有蛋白质;属于复合蛋白的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前者称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可分为辅酶和辅基两类。近些年来发现,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完成时,酶本身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变化。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1.高效性;2.专一性;3.需要适宜的条件。

三、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1.下列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C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2.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病理是( )

A 胃不能及时排空

B 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 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 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

1.根据发生的部位来划分,根可以分成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2.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从根尖的顶端起,依次分成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3.根的生理功能是吸收、支持、合成和贮藏,有些植物的根还有营养繁殖的作用。

二、茎

茎的形态特征是有节和节间,有芽,落叶后节上有叶痕。茎因生长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匍匐茎四类。

茎的主干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侧枝由主干上的芽发育而成。因此,芽是一个枝条的雏型,将植物的叶芽纵切,从上到下依次为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是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的束状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常排列成筒状。茎的次生结构是由形成层的活动而加粗的部分。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受四季气候影响而在多年生木质部横切面上出现年轮。

一般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由表皮、维管束和薄壁组织组成。表皮下有机械组织,起支持作用,其细胞常含叶绿体。维管束是分散的,有的植物茎中空成髓腔。

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同时又能支持技、叶、花和果实展向空中。此外还有贮藏和营养繁殖的作用。

三、叶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叶脉有网状脉和平行脉之分。叶柄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叶片的结构通常分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表在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之间有许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控制着气孔的开闭。气孔是叶蒸腾水分和气体进出的通道。叶肉由含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分为栅栏和海绵组织,大中型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构成,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

四、根、茎、叶的变态

根的变态包括贮藏根(有肉质直根、块根)、气生根(有支柱根、呼吸根、攀援根等)、寄生根(吸器);茎的变态包括地下茎的变态(有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地上茎的变态(有茎卷须、枝刺、叶状枝、肉质茎等);叶的变态,有苞叶、叶卷须、鳞叶、叶刺、捕虫叶等。

例1 玉米茎的由细长粗和杨树茎的由细长粗,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析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没有形成层,茎的长粗是依靠细胞的生长,这种增粗是有限的。杨树属于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层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次生维管组织,所以多年生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增粗,这不仅由于细胞的生长,更主要是依靠细胞的分裂。

例2 绿色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多数气孔常开放着;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越来越多的气孔逐渐关闭。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内因是保卫细胞内部的()A 氧气的浓度 B 淀粉的浓度 C 水解酶的浓度 D 酸碱度(pH)

析叶的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相连的一侧细胞壁较薄,其余各面的细胞壁较厚。当保卫细胞充水膨大时,向外侧弯曲,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时,膨压降低,保卫细胞回缩,气孔则关闭。在光照下,只要气温不过高,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加强,消耗细胞中的CO2,使pH由5左右升至7左右,这个酸碱度利于细胞中不溶性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使细胞内溶液浓度增大,水势下降,保卫细胞就吸水膨胀,气孔开放。可见,气孔的开闭与细胞内pH变化有关。答案选D。

分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因此,水分能从水势较高的土壤溶液流向水势较低的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根部细胞在生活过程中,还能不断从土壤吸收矿质离子,使导管内溶液浓度增大,水势下降,从而使根毛吸收来的水分逐渐通过内皮层渗入导管。这种由于根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静压力,叫做根压,一般植物的根压只有l~2个大气压,显然仅靠根压是不能把水输送到十几米乃至几十米高的树冠的。蒸腾作用使叶肉细胞大量失水而水势降低,它能从相邻的细胞吸水,这些细胞又从导管中吸水,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连通的,由于蒸腾作用,使导管中的水溶液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上升水柱,使根系不断吸水。导管内水柱能源源不断,还因为水分子之间有很强的内聚力,导管内的水柱不致被巨大的蒸腾拉力拉断。总之,植物导管中的水分由于上面有蒸腾拉力,下面有向上的根压,加上水分子的内聚力,所以能不断上升,保证植物各部对水的需要。答案选D。

1.同一种的两棵树,直径分别为10cm和4cm,但树皮一样厚,这是因为( ) ①次生韧皮部比次生木质部少得多②死的韧皮部细胞被压挤在一起

③形成了落皮层,外面的树皮脱落了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①②和③

2.一些树的年龄可以通过年轮来鉴定,年轮代表( )

A 木栓层的年生长

B 原生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年生长

C 次生木质部的年生长

D 次生韧皮部的年生长

3.在被子植物体中,具有功能的死细胞是( )

A 筛管、导管

B 筛管、纤维

C 导管、纤维

D 纤维、厚角组织细胞

4.绿色植物叶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生理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 )

A 含有叶绿体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能进行呼吸作用

D 能吸水、失水5.秋天,叶的色素中最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坏的是( )

A 叶绿素

B 叶黄素

C 花香素

D 胡萝卜素

6.指出下列植物器官属于变态茎的是( )①荸荠②芋头③甘薯④马铃薯⑤洋葱⑥胡萝卜⑦水仙⑧藕

A ①②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⑧

D ③④⑦⑧

第三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等。总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膜和间质中存在许多种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三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绝大多数叶绿素a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分子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②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除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之外,还有防止光照伤害叶绿素的功能。③藻胆素,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概括为:CO

2+H

2

O→(CH

2

O)+O

2

1.光反应阶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包括两个步骤:①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光能转换为电能。

②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达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结果使电能转变成的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

2

中。

2.暗反应阶段

是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大体分三个阶段:①羧化阶段(CO2的固定)。②还原阶

段。③更新阶段。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

3

物和C

4

植物两类。

四、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含量等。例1 在光合作用中,光化学反应的作用中心分子是( )

A 各种状态的全部叶绿素a分子

B P

700和 P

680

的叶绿素分子

C 全部叶绿素分子和类胡萝卜素分子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子

析光化学反应的作用中心只是P

700和P

680

的叶绿素分子,而其他的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则能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作用中心分子,它们被称做“天线”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酶分子,只起催化作用,不是光化学反应的中心分子。答案选B。

例2 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 CO2

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A 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上升

D 上升;下降;下降

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

2参与暗反应,CO

2

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C3

化合物,当CO

2

突然减少时,这个过程必然受阻,因而导致C5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和C3化合物含量下降。而C3化合物的减少,又使暗反应中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的过程受阻,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量也减少,使细胞中ATP含量上升。答案选C。

1.把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红光和蓝紫光区 C 绿光和红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2.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叙述是( )A 所有的叶绿素a都是作用中心色素B 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色

C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直射光下,可观察到反射光为绿色D 叶绿体色素都吸收蓝绿光,而在红光区域的吸收峰为叶绿素所特有

3.测定某绿色植物是否发生光合作用,最好测定( )A 二氧化碳产生量B是否产生氧气 C 体内是否有淀粉存在 D 体内水分是否减少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暗反应是一种酶促反应

B 暗反应是使CO2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C 暗反应是一种循环进行的过程D暗反应只在暗处进行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B 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

C 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NADP(辅酶Ⅱ)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B 合成的有机物里储存的能量是人

和动物能量的来源C吸收O

2,放出CO

2

,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基本稳定

D 吸收CO

2,放出O

2

,供生物的呼吸利用

7.在根瘤中,固氮菌从宿主得到的是( )A 溶解在维管汁液中的氮

B糖类 C 溶解在维管汁液中的氧 D 硝酸盐

8.固氮生物不包括( )A 光合细菌B豆科植物 C 固氮杆菌 D 蓝藻9.落叶中含Fe较多,含Mg较少的原因是( )A 植物细胞只吸收Fe,不吸收Mg B Fe为不可再利用元素,Mg为可再利用元素C 根细胞膜上运输Fe 的载体比运输Mg的载体多 D 土壤中Fe的含量比Mg的含量高

10.下列元素中哪一种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但又不是叶绿素的组分?( )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一般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消化腺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胰;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壁、粘膜层的大量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里含多种消化酶。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物质代谢、参与血细胞生成和破坏、解毒、产生体热等作用。

2.食物的营养成分

组成食物的营养成分分为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其中蛋白质、水、脂类等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糖类、脂类、蛋白质等有机物是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3.食物的消化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其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消化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和消化液混合、输送排出残渣等一系列消化管的运动机能。化学性消化是在生物体内把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高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依靠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来完成的。4.营养物质的吸收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胃只能吸收少量酒精和水分,大脑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时,水、甘油、胆固醇等是通过渗透、扩散等作用来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吸收的。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合成脂肪、再外包卵磷脂和蛋白质形成的膜,形成乳糜微粒。脂肪的主要转运途径是淋巴,经淋巴转入血液,其余营养物质的转运途径是通过血液循环。

二、循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