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套重要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而免疫调节则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机制。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免疫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1. 免疫系统的分类。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2.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和免疫耐受两种类型。

自身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或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受损;免疫耐受则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但又能够识别和忽略自身抗原,从而不对自身组织产生损害。

3. 免疫调节的机制。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调节的关键细胞,它们能够通过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免疫调节还涉及到各种免疫分子的参与,如细胞因子、抗体等。

4. 免疫调节的意义。

免疫调节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免疫调节能够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过度免疫应答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同时也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因此,了解免疫调节的知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免疫调节的失调与疾病。

免疫调节失调会导致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外界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炎症、损伤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了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预防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免疫调节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1.免疫系统的组成(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助学巧记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细胞免疫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免疫调节:高中生物里的身体保卫战》咱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里面住着数不清的细胞居民。

这个王国时刻面临着各种危险,像是病菌啊、病毒这些小坏蛋随时可能入侵。

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免疫调节就像王国的超级卫士闪亮登场啦。

咱先来说说免疫系统的成员吧。

有像士兵一样的免疫细胞,像白细胞,它们在身体里巡逻,一旦发现有外来的病菌入侵,就立马行动起来。

这就好比是小区里的保安,一旦看到有陌生人鬼鬼祟祟,就会警惕起来。

还有淋巴细胞,就像特种部队,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呢。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这抗体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专门识别并结合那些入侵的病菌,把它们标记出来,好让其他免疫细胞来消灭。

那免疫系统是怎么知道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敌人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识别功能啦。

身体里的细胞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免疫系统就靠这个来区分敌我。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班级,那细胞的“身份证”就像是每个同学的学生证,免疫系统一看就知道谁是这个班的,谁是外来的。

要是这个识别功能出了错,那就麻烦啦。

就像保安认错了人,把自己小区的居民当成小偷,那还不乱套了?这就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攻击起自己身体的细胞来,多可怕呀。

免疫调节还讲究个平衡呢。

不能太弱,太弱了那些病菌就会在身体里肆意横行,人就会老是生病。

这就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军队,外敌一来就只能任人宰割。

可也不能太强,太强了也会出问题,可能会对身体里正常的细胞造成误伤。

这就像一个保安太敏感,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可能会吓到自己人。

再说说疫苗吧。

疫苗就像是给免疫系统的一场演习。

把一些没有杀伤力或者杀伤力很弱的病菌或者病菌的一部分注入身体,让免疫系统认识一下这个敌人,这样以后真的遇到这种病菌的时候,免疫系统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啦。

这就好比是消防演习,让消防员熟悉火灾的情况,真发生火灾的时候就能快速灭火。

免疫调节在咱们身体里就是这么神奇又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一个精密的防御系统,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

免疫调节一轮知识点课件

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机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
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2)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3)细胞 b、c、d、e、g。 (4)二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即图中的细胞 e和 g。因为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 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所以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7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8
与免疫细胞有关的两个易混点 1.T细胞和 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 的刺激。 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
9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10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2. 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 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 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 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 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11
考向 1 免疫过程分析 1. (2016·全国Ⅰ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 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 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免疫功能下降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抗原___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浆 细胞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 有___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____ (答出两点即可)。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是生物体在面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时,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反应,以保持免疫平衡和稳态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调节的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调节因子等方面进行介绍与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外界侵袭的重要系统。

它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而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二、免疫调节的基本机制免疫调节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两个方面。

免疫抑制可以使机体对正常组织产生免疫耐受,免疫激活则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入侵等情况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免疫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分子信号传导、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

三、免疫调节因子1.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2. 抗体:抗体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结合抗原分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

3. 炎症因子:炎症因子是一类由炎症反应所产生的调节性小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

四、免疫调节的疾病机制免疫调节在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衡,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发生。

五、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通过免疫调节以改善免疫疾病、治疗肿瘤、提高免疫防御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领域。

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免疫平衡和稳态的重要机制,它涉及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调节的机制以及免疫调节因子等方面。

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免疫调节的研究在理论上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有重要意义,也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就是关于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包括:1. 体内外免疫反应的特点及机制;2.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及机制;4. 抗原的分类;5. I类细胞活化;6. 抗体的类型、特点及功能;7. 调节免疫反应的方法;8. 免疫系统的疾病和调节。

免疫调节是一种重要的机制,能够使人体抵抗外来入侵。

它涉及体内外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反应由B细胞和T细胞的协同作用发挥其作用,当抗原进入体内时,B细胞会受到抗原的诱导而活化,而T细胞则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当B细胞与抗原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会长出抗体,结合抗原,并起到抵抗外来抗原的作用。

T细胞则负责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阻止其表达致病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迅速驱赶外来抗原,由白细胞及其他细胞共同发挥作用。

白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外来的细菌、病毒,还有一些抗原抗体和细胞激素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其中有些抗体,如IgG和IgM,能直接结合病原体,杀死它;而细胞激素则会促使各种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如促使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一些物质,促进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免疫调节的参与,其最基本的机制是当特异性免疫反应出现异常时,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抗原抗体分泌量的控制,以保持体内的免疫平衡。

调节性T细胞还可以抑制特异性免疫反应,防止一些细胞免疫反应发展成为过度反应或者慢性病变。

另外,免疫调节还可以抑制免疫反应中发生的过分反应,以防止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在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由于免疫系统发生功能失调,会导致出现胃肠道感染、风湿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通过激活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免疫反应的过度活跃,减少炎症细胞的活化水平,平衡免疫系统,从而减轻病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免疫调节对于保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免疫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高二上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上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二上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在生物学中,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对外界侵害和内部变化做出的一系列反应。

免疫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并维持身体内部的稳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上生物课程中关于免疫调节的重要知识点。

免疫调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一、先天性免疫调节先天性免疫是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它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特异性抗体或记忆性细胞参与。

以下是一些关于先天性免疫调节的重要知识点:1. 皮肤和黏膜屏障: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第一个隔离层。

它们通过阻挡病原体的进入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反应。

当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机体会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包括热、红、肿、痛等症状,并吸引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到达受损组织。

3.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它们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来引导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

二、获得性免疫调节获得性免疫是在过去的暴露中形成的,具有特异性记忆性的免疫反应。

以下是一些关于获得性免疫调节的重要知识点:1. 抗原识别:获得性免疫的第一步是免疫系统识别抗原。

抗原是指能激发免疫反应的分子,如病原体上的蛋白质。

2. T细胞的激活:抗原被识别后,T细胞会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会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而记忆T细胞可以在下次再次暴露于同一抗原时进行更快更有效的应答。

3. B细胞的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诱导B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抗体)的产生。

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协助破坏病原体。

3. 免疫调节:获得性免疫调节是通过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来维持免疫平衡。

某些T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或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

结语免疫调节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过程。

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相互协作,机体能够有效地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细胞的起源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注:①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效应T细胞;②浆细胞不识别抗原】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1)防御功能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一.特异性免疫
1.抗原 :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
抗原的特点:
(1)异物性: 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
(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细菌、病
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
蛋白,从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
(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
2. 抗体
(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
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抗原
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
3. 体液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体液免疫过程
3

阶段1: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
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图中③);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图中
④)。
阶段2: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
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阶段3: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抑制病
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消化。
二次免疫
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
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
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
将它们消灭。
(4)坐标曲线图示

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
4. 细胞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4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
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胞内寄生菌的裂解,癌细胞的清除,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是发生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识别:

(1)据“参战”对象由物质(抗体)参战——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细胞免疫

(2)据作用对象作用于“抗原”——体液免疫作用于“细胞”——细胞免疫
【拓展】:
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②上述物质由 T 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5

免疫失调病
一.防卫功能过强
(一)过敏反应
1、过敏原
2、实质:免疫功能过强
3、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实质:

5、预防: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6、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
①两者的内涵不同: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
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而过敏原则是指引起机体产生过
敏反应的物质。机体只要接触抗原就要发生免疫反应,而过敏反应只有当过敏原再次接触
时才会发生。
②两者的性质不同
1.性质不同: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过敏原也有异物性、特异性、但
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
2.抗体分布不同:进入机体后两者都会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
3.免疫反应不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
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种物质对这个人是过敏原,但对另一个人则不一定是过
敏原。

6

(二)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实质 免疫出错 免疫缺失

特点 自身组织或器官表面的某物质与某一特定抗原相似 免疫器官(如胸腺)先天性缺失或T细胞被攻击而大量
死亡
【方法技巧】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

免疫
失调




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免疫对象―→免疫失调病
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免疫缺陷病

(三)、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
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四)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
染病。
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
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