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课程编号:01150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总学分:4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

具体包括: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主讲教师的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电子邮箱:1、姚文放:硕士、教授、文艺学、美学,**************2、佴荣本:硕士、教授、文艺学、美学,****************3、古风:学士、教授、文艺学、美学,****************4、陈学广:博士、教授、文艺学、美学,***************************5、苏保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6、黄石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7、童伟: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8、赵彦芳: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cn9、陈军: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10、李春媚: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内容构成、理论范围。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胜任古文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to cultivate better a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to lay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关联(1)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具备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作品的能力,为今后胜任古诗文教学和古代文学研究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

(2)本课程主要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2-2: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有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精神。

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

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

概论关于课程一、互相介绍:点名二、文学与广告的联系:广告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它可以用来辨识、提供信息、互通有无、帮助销售、说服大众等等。

除了具体的效能之外,广告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透过图片、影像、文字、声音等元素的连接搭配以引起大众的目光以及注意,而其中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广告的创意表现,因此我们说广告是创意产业。

重视美感基础和创意思考是广告和文学的相同之处,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起点。

杨振昆:昆明风驰广告(集团公司副总裁,2000年风驰与李嘉诚和记黄埔联营机构香港上市公司TOM集团合资,并组建了分公司遍及全国十六个城市的TOM户外传媒集团,并出任集团副总裁。

中国杰出广告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多次应邀在中国广告高峰论坛作演讲嘉宾,媒体也多次专访,频频曝光。

生前是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

坦言,是利益促使他下海,也坦言“文学的功底会帮广告很好的忙;说不定广告提供的人生经历将会成为生长真文学的土壤。

”江南春:广告界的传奇人物,他在全国高档公务楼宇遍设液晶显示屏广告,组建了“分众传媒公司”,并争取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市,身价一路攀升达数十亿美元。

曾经是诗人,出过诗集。

(一文学与广告都以引起读者(受众的审美反应为目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的笔墨饱含着这样真挚的感情,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者的意识中唤起了共鸣,这种情感并不会因为时空的转变而消失,因此,“在真正强烈的审美体验中,人们感到了时间的凝固与空间的定格,即使是短暂的片刻,也有一种天长地久之感。

”广告作品中也有这样广泛引起受众共鸣的成功例子。

有一支电视公益广告,它的口号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为自己的长辈洗脚,这一场景被自己年幼的孩子看见,于是孩子学起母亲的做法也端来了水要为母亲洗脚,片末,年轻的母亲脸上洋溢着欣慰的微笑。

《近代文学批评史 全八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近代文学批评史 全八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
第十章 歌 德
02
第十一章 康德与席勒
04
著作年表
06
主题和术语 索引
03
文献与注释
05
人名索引
近代文学批评史2
01
导论
02
第一章 弗 里德里 希·施莱格 尔
04
第三章 德 国早期浪漫 派
06
第五章 华 兹华斯
03
第二章 奥 古斯特·威 廉·施莱格 尔
05
第四章 从 杰弗里到雪 莱
01
第六章 柯 尔律治
05
第八章 弗·雷·利 维斯 (1895— 197...
第十章 威
1
廉·燕卜荪
(1906—
1984...
2
文献与注释
3
著作年表
4
人名索引
5
主题和术语索 引
近代文学批评史6
01
说明
02
第一章 新 批评派以前 的批评
04
第三章 局 外人物
06
第五章 马 克思主义批 评
03
第二章 新 人文主义者
05
01
第十二章 罗伯特·佩 恩·沃伦 (1905— ...
02
第十三章 理·帕·布 莱克默 (1904— 1...
03
第十四章 肯尼斯·伯 克 (1897— 199...
04
第十五章 约弗尔·温 特斯 (1900— 19...
06
后记
05
第十六章 威 廉·库·维 姆萨特 (1907— ...
近代文学批评史7
07 近代文学批评史7
06 近代文学批评史6 08 近代文学批评史8
比较文学巨擘韦勒克以一己之力撰著全面梳理和总结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扛鼎之作,杨自伍先生以一己 之力耗费二十五年时间完整译出,自1987年开始先后三次出版,声誉斐然。全新电子版本完整呈现精装修订第三 版内容,首次上线。《近代文学批评史》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学者、比较文学巨擘雷纳·韦勒克的代表作, 是文学批评史领域开创性的也是总结性的巨著。《近代文学批评史》共有八卷,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 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 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全面梳理和总结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扛鼎 之作。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由杨自伍先生耗费二十五年时间完整译出。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

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七哀诗》: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形式:诗作中乐府 歌辞与古诗约各一半。 内容:相当一部分 作品沿用民歌题材, 善于写游子思乡、思 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 委婉细致。

艺术风格
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二:
《典论· 论文》
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 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 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 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 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 作用。
--钟嵘《诗品》
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丕之弟。幼年随父在军中长大, 抱有平定吴、蜀,统一全国的雄心。 少年聪慧,下笔成章。曹操死后, 曹丕及其子曹叡相继为帝,曹植受 到猜忌和迫害,屡次迁封。最后徙 封为陈(今河南淮阳)王,在忧郁 中死去。卒谥思,史称陈思王。
曹植的创作分期
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分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艺术技巧
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 的急切心情。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 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时期-74页文档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时期-74页文档资料
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诗经》、《国语》、《左传》。 献诗讽谏说; 观诗知政说; 赋诗言志。
二、观志和观风
从作诗、献诗、赋诗的角度说,是言志,是 美刺;从诵诗、听诗的角度说,就是“观 志”、“知志”和“观风”。《左传·襄公 二十九年》有一段吴季札在鲁观周乐的记 载,描绘很具体,写季札依次听取了诗三 百篇的各个部分,一一作了评论,从诗乐 的特点来探讨各国民情风俗和周政的盛衰, 表现了“陈诗观风”的特色。这是孔孟之 前很具体的文艺(文学和音乐)批评。
一、孔子的文学观
5、孔子的其他文艺观。 孔子关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有一些言论,
如: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
鞟。(《论语·颜渊》) 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 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
第一章 文学的起源和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和 初期的文学观念
中国最早的“文”的概念之本义,大约就是 后来《说文》中所解释的:“文,错画也, 象交文。”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是在创作文字 以后。 《诗经》中有文学评论的诗句: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是用作歌,将母来念。”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这些都是“诗言志”、“诗缘情”的发端。
一、孔子的文学观
据《礼记·经解》记载,孔子说诗应该是 “温柔敦厚”的,“温柔敦厚,诗教 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 深于诗者也”,又说“广博易良,乐教 也”。
这段所谓孔子的话,也未必就是孔子的原 话,但它反映了孔子及其门徒的思想,却 是毫无疑问的,后来曾被长期作为孔子的 诗教来看待。这一理论在中国长期的封建 社会中影响很大。

文学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

文学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


“滋味”说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 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 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 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 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 醇美者有所乏耳。”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 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 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文艺学论纲》(修订本),胡有清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1年版。 4、《谈美》,朱光潜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年版。
5、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 照进,童庆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诗学· 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罗念生,杨翰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7、《美学》,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 书馆1979年版。 8、《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27
一、论美及审美范畴 1、美的性质:“可爱玩而不可利பைடு நூலகம்” 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 者是己。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 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其利用之点。其性质如 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2020/7/27
它包含两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美的超物质性。 第二,同属于精神领域,美与道德观念和科学概 念也是区别的。美是超利害的
2020/7/27
无意像梁启超那样用新的“文以载道”去置换旧 的“文以载道”,而是标举文学“超然于利害之 外”的本性; 无意像梁启超那样执著于用政治道德为论衡文学 的标准;而推崇重视人格判断的伦理学标准。 他对梁启超的理论无疑有着特别的补正作用。
2020/7/27
王国维关于文学民族特性和中西文学融汇的思想 显得特别深刻。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中, 王国维指出:“国民之性质各有所特长,其思想 所造之处各异,……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 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 于抽象而转于分类……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 之方面,而于理论方面则以具体的为满足,至于 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 也”。
2020/7/27
第三、分析了小说之所以能发挥巨大作用和影响 的原因。
其一,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也。 其二,‘夫之言之,于我心有戚威焉。’ 其三,“熏”、 “浸”、 “刺”、 “提”
第四、提出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命题。
2020/7/27
第五、提出了小说的分类和划分类别的标准。
2020/7/27
第二、指出了小说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 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 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人妖巫狐鬼之思想何自来 乎?小说也。…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 园之拜,处处为梁山之盟,所谓‘大碗酒,大块肉,分秤 秤金银,论套穿衣服’等思想,充塞于下等社会之脑中, 遂成为哥老大刀等会,卒至有如义和拳者起,沦陷京国, 启召外戎,曰惟小说之故。呜呼!小说之陷溺人群,乃至 如是。”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2020/7/27
一、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任 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 客、饮冰子、饮冰室主 人、新民子、中国之新 民、自由斋主人、曼殊 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 年等。
2020/7/27
就文学批评的特殊范围而言,梁启超以西方学理 为参照所从事的实践以及所倡导的思想,有力地 刷新了中国传统的批评风气,而他已经涉及而最 终没有深入的许多课题几乎大多成为现代批评的 宝贵启导。他对文学语言通俗化的敏感,有来自 西方文化的启迪,但开启民智的总任务,使他的 全部有关意见旨在打破艰深的古文和广大民众的 阻隔,从而拓展和强化文学的宣传功能。
2020/7/27
二、改良诗歌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今日
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仑布、玛赛郎之出世,必 不远矣。”“欲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不 可不备三长: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句语, 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饮冰室诗话》
2020/7/27
第一、总结了戊戌以前他们尝试“诗界革命”失 败的教训。
2020/7/27
梁启超诗歌理论的缺陷 诗歌创造的理论上,他认为“诗界革命”,主要 是革新内容,使诗歌反映新思想、新意境,而对 于诗歌的形式,似乎并不需要革新,这是割裂了 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0/7/27
三、解放散文 “文界革命”:就是把散文从桐城派古文的禁锢 下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新体散文”即后来人们 所说的“新文体”或“新民体”。 1、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 法”。 2、 “纵笔者所至不检束”。 3、 “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2020/7/27
王国维(1877年— 1927年),字伯隅、 静安,号观堂、永 观,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 杰出的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学家, 诗人,文艺理论学, 哲学家,国学大师
2020/7/27
极言文学,却阐扬其独立的作用。 “美术(文学)之无独立之价值也久矣,此无怪历 代诗人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自解免,而 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人之迫害而无人为之 昭雪”,由西方康德、叔本华一路近代美学家的 启发和诱导,王国维建树起自己的文学本体论观 念。
“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 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 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 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写新意境,斯可以举革 命之实矣。” 第二、反对薄今爱古和复古之风。
2020/7/27
第三、提出了“诗界革命”的中心内容。 1、爱国思想, 2、崇高的报负“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3、反映现实政治生活,漂泊 4、杂以俚语写得通俗易懂 音乐性
理想派小说,凡是能导人游于他境界的,属于理 想派小说;
一类为写实派小说,凡是能和盘托出,彻底发露, 感人至深的,属于写实派小说。
“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 民必自新小说始。”
小说家认清自己的责任、小说的作用以及封建小 说的恶劣影响,“造福殊难,造孽乃至易”
2020/7/27
梁启超小说理论中的缺陷 第一、对于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影响,过于夸大, 第二、他在反对封建文学、批判旧的反动小说的 过程中,对明清以来的小说创作,没有作具体分 析便加以全盘否定。
2020/7/27
一、倡导新小说 到了明清两代,小说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形 式并趋于成熟,因而相继出现了《三国演义》、 《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许多优秀 作品。 1896年,梁启超在他所写的《变法通议·论幼学》 倡导小说的作用
2020/7/27
第一、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 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 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 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