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4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政史合卷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 矣。”“炀帝此举”是指

( )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 )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

A

B

C

D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

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

A .民主科学精神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9.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他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堪称一代枭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0.导致右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

11.“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

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2.“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

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

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3.(2分)“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达赖、班禅事无大小均应秉明驻藏臣办

理。”材料表明了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14.(2分)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5.(2分)在雅典全国大约20余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约三四万男性

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摈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材料说明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2分)

(2)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

17.(6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试卷第3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4页(共14页)

历史试卷 第5页(共14页) 历史试卷 第6页(共14页)

材料一 如图。

(1)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1分)

材料二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哪些内容?(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大幅度她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18.(10分)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

界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 如图1、图2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次改革?(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1分)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二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1分)

(2)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1分)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1分)

-------------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开放融通的潮流】

材料四如图。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

展趋势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1分)

【顺应历史的潮流】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2分)

历史试卷第7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8页(共14页)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使赵括代廉颇”“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长平之战,故答案选C。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晋和楚,桂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赵和魏,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

【考点】长平之战。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炀帝”“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当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但大运河开通后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大军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排除A.B;创立科举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考点】隋朝大运河。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只要有利可……也在所不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享有一系列特权,有利于其在上海开展经济活动,并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来,故答案选A。B.C.D与题干“开始于”不符,排除。

【考点】鸦片战争。4.【答案】A

【解析】依据图中“沈阳”“锦州”“北平”“天律”“徐州”“碾庄”“台儿庄”等地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东北全境得到解放,故答案选A.B是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意不符,排除;C是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考点】解放战争。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述可知。1951年、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相对于1949年有显著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A.C.D对材料理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均排除。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土地属于农民所有B对材料理解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考点】土地改革。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时期,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全国发起“大炼钢铁”运动,故答案选C.A.B与题意不符,排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花刺子米是“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的人,而非发明了这套数码,排除A;花刺子米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其使用的包括“0”在内的数码逐渐为世界采用,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选B;材料没有涉及伊斯兰教的创立,排除C;D中“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与材料“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历史试卷第9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10页(共14页)

8.【考点】D

【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故答案选D.A.B.C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

【考点】文艺复兴。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是拿破仓,拿破仑的历史功绩之一是颁布了《民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它保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而且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与原则也被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与效仿,故答案选D.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献,《独立宜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法律文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C。

【考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

10.【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可知。1811--1871年,英国从事农业的比重下降,从事工商业的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提高,农业从业人数逐渐下降,故答案选D.A.B.C与19世纪英国各职业比重变化无关,排除。

【考点】工业革命。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屠杀”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故答案选C.A.B.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1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经济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在经济方面实行马歇尔计划,故答案选B.罗斯福新政与材料时间背景不符,排除A;C,D与材料“经济方面”不符,排除。

【考点】马歇尔计划。

第Ⅱ卷

二、判断题

13.【答案】T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任,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故题干表述正确。【考点】清朝的边疆政策。

14.【答案】F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25日,而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故题干表述错误。

【考点】中美关系的发展。

15.【答案】T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题干表述正确。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三、综合题

16.【答案】(1)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运动)

【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可以总结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依据第(1)问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梁启超等人发动

了戊戌变法。

历史试卷第11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12页(共14页)

【考点】(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17.【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

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解决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或批判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等。

【解析】(1)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船见证了在浙江嘉兴召开的中共一大。

对“一船红天下”的理解,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即可。

(2)由材料二“毛泽东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

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概括作答即可。”

(3)材料三的内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的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大幅度地

提高生产力,党中央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经济体制上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考点】(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遵义会议。

(3)改革开放。

18.【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学习先进文化(或学习先进文明)。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解析】(1)根据图片关键词“鲜卑姓改为汉姓”“身穿西服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大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图2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向先进文化学习。(2)由材料二“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

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可总结出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其成立的历史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壮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角度回答即可。

(4)分析材料四图片可知,1992~2006年全球贸易总额与GDP的比例总体在增加,充分反

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即可。

(5)本题为主观开放性试题,可围绕改革开放、文化创新,加强交流合作、和平发展融入

经济金球化等角度概括做答。

【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抗日战争。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4)经济全球化。

(5)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试卷第13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14页(共14页)

江西省2018年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江西省 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题,每小题 1 分,共 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读甲、乙两个国家部分区域图(图 1、图 2),完成 1~4 题。 解析】两图显示的都是某图局部图,从图中的城市名可以判断甲为澳大利亚,乙为美国, 都是发达国家, 两个国家都临太平洋。 根据图中经线可判断东西半球, 凡东经 >160°的在西 半球,凡西经< 20 °的在东半球。图 1 都为东经且< 160°,故为东半球;图 2 都为西经且 >20°,所以为西半球。两国均以白色人种为主。 2. 甲、乙两国出口量都较大的农产品是 【解析】咖啡、天然橡胶属于热带作物,美国大部分在温带,所以应排除。在美国的中部和 北部有小麦区,澳大利亚的小麦 - 绵羊混合农业区都盛产小麦。 3. 世界微电子工业中心——硅谷位于 A. 悉尼 B. 堪培拉 C.圣弗朗西斯科 D. 洛杉矶 【解析】旧金山,即圣弗朗西斯科,是世界高科技产业中心。 4. 以下动物(图 3),甲国特有的是 1. 甲、乙两国 A.同在东半球 B. 都为发展中国家 C. 同临太平洋 D. 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A.小麦 B. 稻谷 C. 咖啡 D. 天然橡胶

【解析】企鹅是南极代表动物, 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长颈鹿生活在热带草原,袋鼠是 澳大利亚的代表动物。 澳大利亚因远离其他大陆, 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 所以澳大利亚的动 物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读埃及略图(图 4),完成 5~8 题。 5. 关于埃及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6. 图中运河沟通了 7. 影响埃及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8. 由图可推知,埃及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 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受水源的制约,城市、人口、农业都分布在河 流沿岸或河口三角洲地区。 埃及是地跨亚、 非的国家, 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的分界 线,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表现的内容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寄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反映我国某区域景观的剪纸作品(图 A.北临红海 B.位于尼罗河的上游 C.跨非、亚两大洲 D. 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 大西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和太平洋 D. 太平洋和北冰洋 A.地形 B. 气候 C.土壤 D. 水源 A.湿热 B. C.高寒 D. 暖湿 解析】从图中可见,北回归线穿过埃及南部, 所以埃及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但是,埃及大 5),完成 9~10 题。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欧洁、吴涛整理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2018 ?广东)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客穴和饲养牲督的圈 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018 ?广东)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 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 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2018 ?广东)3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黑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 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2018 ?广东)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 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 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18 ?广东)5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 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 的 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 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018 ?广东)6 .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A. 《伤寒杂病论》 B. 《资治通鉴》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2018 ?广东)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 (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 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 《军机大臣年表》 题表 (2018 ?广东)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 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2018 ?广东)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 指、身 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 他 A. ,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 ) D .《辛丑条的》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第1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政史合卷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 矣。”“炀帝此举”是指 (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 A B C D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 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 A.民主科学精神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江西中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赤壁之战 【答案】C 【解析】提取题干的“赵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王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故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长平之战。故C符合题意;城濮之战发生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桂陵之战发生在齐国和魏国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发生在曹军和孙刘联军之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答案】C 【解析】题干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大体意思是促进了多年的国运,造福后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工程之一,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大加强了南北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运河所经之地,城市兴起,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所以说这是为后世开万世之利。故C符合题意;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文帝,故AB不符合题意;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但与题干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

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 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 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 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

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 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 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 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9、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 他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堪称一代枭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0、导致右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11、“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 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卷 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脸颊.(xiá) 讪笑锐不可当.(dānɡ) 持之以衡 B.怂.恿(sǒnɡ) 瓦砾万恶不赦.(shè) 长吁短叹 C.羼.水(chàn) 羁伴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D.牟.取(móu) 啜泣踉.踉跄跄(lànɡ) 遮天敝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题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著名战役的掌握。据题干关键词“赵括代廉题”“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为长平之战。故选C。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 【答案】C 【解析】“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炀帝时期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故选C。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由此可知题目中的情形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选A。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据A形势图“沈阳”“营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为辽沈战役。故选A。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而非土地公有制,所以B错误。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大炼钢铁运动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故选C。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答案】B 【解析】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创造的基础上,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这是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故选B。 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据“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创造了我自己”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体现的思想或精神是人文主义。故选D。 9.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他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堪称一代枭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宜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并“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的是拿破仑。据此,选D。 10.导致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样卷与考试说明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样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王老师让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王朝开创的制度。下面总结对应正确的是 A.西周——王位世袭制 B.秦朝——分封制 C.唐朝——科举制 D.元朝——行省制 2.他出身将门,武艺高强,17岁继承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务。他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他”是 A.郑和 B.郑成功 C. 戚继光 D.林则徐 3.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了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新闻报道,标题是《旅顺大屠杀》。新闻报道的“旅顺大屠杀”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它在政治上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同时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材料评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专题课复习上,周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A.近代化探索 B.国共两次合作 C.国共十年对峙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6.右图中的场景首次出现在 A.中美建交后 B.中日建交后 C.联合国成立时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 7. 目前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一五”计划期间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8. 小明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查阅到这样一段话:“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小明探究学习的内容是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C.古希腊民主政治 D.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9.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称帝要走加冕程序,与西欧中世纪历史有关联的史实是 A.丕平献土 B.查理·马特改革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10.“因为所产生的每一个物种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形式方式发生纵然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这观点出自

2018年江西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一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改革()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贞观新政 2.唐诗“夜市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描写了唐朝夜市的繁荣,彰显盛唐的气象。盛唐的出现,是因为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轻徭薄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剑桥中国晚清史》曾评述道:“圣彼得堡条约以后,清廷采纳________的建议,于1884年将新疆改为行省并任命在收复新疆中功绩卓著的年轻杰出将领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这一制度的革新成了中国边疆史上的里程碑”。清廷在新疆建省,是建立在下列哪个史实基础上() A.林则徐虎门销烟B.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收复新疆D.李鸿章创建北洋舰队 4.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九一八事变前: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9月,蒋介石发给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读下列信息,结合材料判断,空格中的惨案是() 永远不忘的教训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翘舌抵赖而消失。________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为了反思历史,不让悲剧重演,珍爱和平,圆梦中国。 A.旅顺大屠杀B.南京大屠杀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6.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个战役是() A.卢沟桥事变B.西安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7.关于中共军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井冈山会师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由此诞生 B.遵义会议是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使赵括代廉颇”“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长平之战,故答案选C。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晋和楚,桂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赵和魏,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 【考点】长平之战。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炀帝”“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当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但大运河开通后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大军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排除A.B;创立科举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考点】隋朝大运河。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只要有利可……也在所不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享有一系列特权,有利于其在上海开展经济活动,并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来,故答案选A。B.C.D与题干“开始于”不符,排除。 【考点】鸦片战争。 4.【答案】A 【解析】依据图中“沈阳”“锦州”“北平”“天律”“徐州”“碾庄”“台儿庄”等地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东北全境得到解放,故答案选A.B是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意不符,排除;C是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

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 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 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 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 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 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 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完整版)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题6图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 记述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南昌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 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 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 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5、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 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 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

2018年呼和浩特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时代代表人物 A.战国孔子、屈原 B.唐朝李白、白居易 C.宋元苏轼、关汉卿 D.明清吴承恩、曹雪芹 2.关于右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 C.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3.右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封面的一幅截图,它反映的是() A.龙门石窟浮雕B.云冈石窟雕像C.雕版《金刚经》D.莫高窟的塑像4.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 5.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6.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投刊,宣传变法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A.B.C.D. 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 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 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 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 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 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量.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题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 【解析】据题干关键词“赵括代廉题”“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为长平之战。故选C。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解析】“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故选C。 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由此可知题目中的情形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选A。 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解析】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据A形势图“沈阳”“营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为辽沈战役。故选A。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获得了大幅提升,所以B错误。故选B。 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解析】大炼钢铁运动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故选C。 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