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

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K a r t a g e n e r综合征:因软骨发育不全或弹性纤维不足,导致局部管壁薄弱或弹性较差导致的支气

管扩张者,常伴有鼻窦炎及内脏转位(右位心)。称为K a r t a g e n e r综合征

4.支气管扩张: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

扩张。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5.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6.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7.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

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8.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9.呼吸道高反应性(A H 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 H 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0.肺血栓栓塞症: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

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1.I L D(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它包括200

多个病种。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弥漫性病变,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共同临床表现。

12.I P F(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 I 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

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

13.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指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如积液呈脓性则称脓

胸。

14.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15.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常由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直接侵犯或转移

至胸膜所致,也可由其他部位如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等肿瘤所引起。胸水多呈血性,量大、增长迅速,C E A>20μg/L,L D H>500u/L。

16.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17.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8.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

色胺、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9.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2或合并C O2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

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2低于60m m H g,P a C O2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2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

主要病理特征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统比例失调为主。临床表现为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

问答题

1.简述支气管扩张的治疗。

答: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通过祛痰剂及支气管舒张剂稀释脓痰和促进排痰,再经过体位引流或纤支镜吸痰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体位引流,原则上应使患处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

②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③咯血的处理:若有中等量(100毫升)以上的咯血,经过内科治疗未能控制,可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

④手术治疗: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比较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尤以局限性病变反复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但在手术前必须十分明确出血的部位。如病变较轻,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双侧肺,或伴有严重呼吸功能损害者,则不宜手术治疗。

2.肺心病患者应用强心剂的指征是什么?

答:肺心病患者应用强心剂的指征:(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药不能得到很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力衰竭者;(2)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者;(3)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肺心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肺心病的并发症有:(1)肺性脑病;(2)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3)心律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6)D I C。

4.吸烟导致C O P D的机制是什么?

答:吸烟导致C O P D的机制有: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的运动减弱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下降;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容易并发感染;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产生。

5.什么叫支气管哮喘?

答:支气管哮喘是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对于易感者,这种炎症可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6.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

答:二者联合可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释放抗炎物质,促进β2受体蛋白的合成,上调β2受体功能,可使糖皮质激素受体预激活,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可达到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7.对疑诊肺栓塞的患者,可通过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答:对疑诊肺栓塞的患者,可通过下列检查明确诊断:

(1)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2)螺旋C T和电子束C T;

(3)磁共振显像(M R I);

(4)肺动脉造影。

8.简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答:根据有无外科肺活检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有2种确诊标准。

(1)确诊标准一:

①外科肺活检显示组织学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

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a除外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环境因素和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纤维化;b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c胸片和H R C T可见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肺。

(2)确诊标准二:

无外科肺活检资料时,需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诊断条件和至少3/4的次要诊断条件。

①主要诊断条件:a除外已知原因的I L 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风湿性疾病等;b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c胸部H R C T表现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肺,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影;d.T B L B或B A L F检查不支持其它疾病的诊断。

②次要诊断条件:a年龄>50岁;b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呼吸困难;c病程≥3个月;d 双肺听诊可闻及吸气性V e l c r o音。

9.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答: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产生胸腔漏出液;

②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肺结核、肺炎)、结缔组织病(S L E、类风湿关节炎)、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③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产生胸腔漏出液;

④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性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⑤损伤: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产生血胸、脓胸和乳糜胸。

10.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①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②抽液治疗:由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原则上应尽快抽尽积液,抽液还可解除肺及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还可减轻毒性症状,体

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尽快复张。

③抗结核治疗,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相同。

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全身毒性症状严重,大量胸水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尝试加用泼尼松,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胸水量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减量以至停用,停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注意不良反应或结核播散,应慎重掌握适应症。

11.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类型?

答:①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较小,随肺萎缩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接近或略超过大气压,测定时可为正压,也可为负压,视气体量多少而定。抽气后压力下降而不复升,表明其破裂口不再漏气。

②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破裂口较大或两层胸膜间有粘连或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吸气与呼气时空气自由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在“0”上下波动,抽气后可呈负压,但观察数分钟,压力又恢复至抽气前水平。

③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空气越积越多,内压持续升高,使肺脏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心脏血液回流。此型气胸的胸膜腔内压测定常超过大气压,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可下降,但很快又迅速上升,对机体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最大,必须紧急抢救处理。

12.肺癌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

②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

③转换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

④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

⑤有膈肌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时,也可出现胸闷、气短;

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自发性气胸,胸闷、气短更为严重。

13.肺癌如何与肺结核鉴别?

答:①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多无症状,位于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病灶边界清楚,直径很少超过3c m,可有包膜,阴影密度高,有时含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核灶,在随访观察中多无明显变化。如有空洞型成,多为中心性空洞,洞壁规则。而周围型肺癌常呈分叶

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如癌肿向肺门淋巴结蔓延,可见其间的引流淋巴管增粗呈条索状,亦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空洞壁较厚,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亦可伴有液平面。

②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常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中央型肺癌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为肺癌本身与转移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型的典型X线征象。

③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发病年龄相对较轻,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X线胸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的粟粒结节。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多和增大。常伴有增深的网状阴影。

14.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与特点?

答:呼吸衰竭可分为:

(1)中枢性呼吸衰竭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前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后者常由支气管、肺疾病和胸膜疾病引起;

(2)急性呼吸衰竭与慢性呼吸衰竭,前者多见A R D S,后者多见于C O P D;

(3)低氧性呼吸衰竭(Ⅰ型呼衰,氧合衰竭),多见于急性呼吸衰竭如A R D S,

(4)与高碳酸-低氧性呼吸衰竭(Ⅱ型呼衰,通气衰竭),多见于C O P D急性加重期患者;

(5)泵衰竭与肺衰竭,前者多见于神经肌肉疾病所引起,后者常由支气管、肺等疾病所致。

1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有A R D S的高危险因素;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P a O2/F i O2≤200;

(4)胸部X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

(5)P A W P≤18m m H g或临床上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循环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

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心肌收缩力正常,而是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瘀血。

2.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当收缩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塞性充

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3.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

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来期不可逆转,应积极努力寻找潜在的病因,并设法纠正,如风湿活动。

感染性心内膜炎、甲亢、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过量,反复小面积肺栓塞等。

4.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

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

5.A d a m s-S t r o k e s综合征:因心率过慢或过快导致脑缺血,出现的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

6.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

7.至心室,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部位。

8.室性并行心律:指心室异位起搏点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阻止窦房结冲动的入侵,心电图表现为:

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配对间期不恒定;②异位室性搏动之间存在倍数关系;③可见室性融

合波。

9.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结果,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10.法乐氏四联征: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右

室肥大四种异常。

11.高血压脑病:突然或短期内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发生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

压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导致脑灌注过多,液体经血脑屏障漏出到血管周围脑组织造成脑水肿。

12.原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患者中,经多方检查不能找到确切病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13.胰岛素抵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而糖耐量不同程度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

14.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多见凌晨时,发作时S T段抬高,治疗以钙通道阻滞

剂最好,可与硝酸酯合用,为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又出现严重痉挛所致。

15.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力:人体生理变化时,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的最大能力称冠状

动脉血流储备力。

1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数周~数月,由于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出现发

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表现。

17.缺血性心肌病:由于冠脉病变心肌长期缺血,心肌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称缺血性心肌病。

18.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是指由于闭塞冠脉的开通,血流再灌注而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即心肌

细胞不是因缺血而死亡,而于再灌注期死亡。

19.A u s t i n F l i n 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由于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将二尖瓣前叶

冲起,造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0.M u s s e t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动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升高,可出现随心脏搏动

的点头征。

21.J a n e w a y损害:主要常见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为手掌和足底处径1~4m 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

由于微血管炎所致。

22.G r a h a m-S t e e l l杂音:二尖瓣狭窄者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扩张引起的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表现为肺动脉瓣听诊区舒张期反流性杂音。

23.O s l e 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

24.扩张型心肌病(d i l a t e d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D C M)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

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发病率男多于女。

25.S A M现象(s y s t o l i c a n t e r i o r m o t i o n.S A 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时,

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

26.肥厚型心肌病(h y p e r t r o p h i c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H C 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

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可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

27.梅毒性心血管病: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属晚期梅毒,绝大多数为后天

性,男女之比为5:1,本病进展缓慢。

28.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感染使主动脉瓣环损害并扩大,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胸骨

右缘第2肋间闻及响亮、高调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可伴周围血管征。

29.心血管神经症: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

神经症的一种类型。中青年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30.间隙性跛行:肢体因运动而诱发肢体局部疼痛、麻木、无力,迫于跛行,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

缓解;重复运动及休息,症状可重复出现。这种因运动及休息反复出现的跛行称间隙性跛行。见于周围动脉狭窄性病变。

问答题

1.按N Y H A分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

答: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 C E抑制剂;

Ⅱ级:A C 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或不用地高辛;

Ⅲ级:A C 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Ⅳ级:A C E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病情稳定后慎用β受体阻滞剂。

2.急性左心急的治疗原则。

答:(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

(2)高流量吸氧;

(3)吗啡:5~10m g静脉缓推,15分钟可重复1次,共2~3次;

(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 g静注。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5)血管扩张剂:以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6)洋地黄制剂,如毛花苷丙;

(7)氨茶碱。

3.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要点。

答:病史中常伴有原发性结核病或与其他浆膜腔结核并存,常无发热、胸痛,可有心包摩擦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培养阴性,心包积液量常为大量,多为血性,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较多,有时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4.阵发性室上速产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及心房。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全部室上速的90%以上。

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迷走神经。

(2)抗心律失常药物。

(3)升压药物。

(4)直流电复律。

(5)经食道或经静脉心房或心室超声速起搏或程序刺激。

(6)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7)导管射频消融。

5.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

答:发生机制:主要是冲动形成异常或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均有。

(1)冲动形成异常:

①自律性增高: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导致自律性改变。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均致自律性形成;

②折返: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③触发活动:有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两种。主要为心房、心室与希蒲系在动作电位后的除极活动,其后除极振幅增高并达阈值,便可引起触发活动,如在儿茶酚胺升高、低血钾、高血钙或洋地黄中毒时。

(2)冲动传导异常:各部位发生传导阻滞或异常传导均可发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6.简述抗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各类列举1种典型代表药物。

答:Ⅰ类:分为A、B、C三种:

A:中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减慢传导,延长动作时程。如奎尼丁;

B:轻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显著减慢传导,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利多卡因;

C:明显减慢动作0相上升速率,显著减慢传导,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心律平。

Ⅱ类:阻断β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升速率,抑制4相除极。如心得安;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

7.简述房间隔缺损封闭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答:房间隔缺损封闭术的适应症包括:(1)有手术指针的房间隔缺损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可经导管行介入封堵术①A S D缺损最大延展直径小于30m m;②缺损上下房间隔边缘不小于4m m;③房间隔的整体直径应大于拟使用的补片直径。(2)外科修补术后残留缺损。

禁忌症:(1)已有右向左分流者;(2)多发性房间隔缺损;(3)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8.简述高血压的分级。

答: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 H O/I S H1999,≥18岁)

类别收缩压(m m H g)舒张压(m m H 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

140~149

<90

<90

9.简述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原则和降压目标。

答:(1)治疗目的:降低血压至正常范围,减少或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2)治疗原则:高血压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根据情况使用有效而无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降压药,合理地联合用药,同时注意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坚持个体化治疗。

(3)降压目标: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最大耐受水平,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

<140/90m m H 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 m H 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 m H g,舒张压<90m m H g但不低于65~70m m H g。

10.冠状动脉造影常用T I M I试验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请阐述T I M I试验分级指标。

答:T I M I试验分级指标:

(1)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2)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3)Ⅱ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

(4)Ⅲ级,冠状动脉狭造影剂迅速完全充盈和消除。

11.试述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答:冠心病的一级预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A.a s p i r i n(抗血小板聚集)

a n t i-a n g i n a l s(抗心绞痛)

B.b e t a-b l o c k e r(预防心律失常)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c o n t r o l(控制血压)

C.c h o l e s t e r o l l o w i n g(控制血酯)

c i g a r e t t e s q u i t i n g(戒烟)

D.d i e t c o n t r o l(控制饮食)

d i a b

e t e s t r e a t m e n t(治疗糖尿病)

E.e d u c a t i o n(普及冠心病教育)

E x e r c i s e(适当运动锻炼)

1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的适应症。

答:(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导联S T段抬高(胸导联≥0.2m V,肢导联≥0.1m 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

(2)S T段显著抬高的心肌梗死,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3)S 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 T段抬高者可考虑。

13.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用药原则。

答:①早期应用,在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②充分用药,选用杀菌性抗微生物药物,大剂量和长疗程,旨在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③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包括肠球菌)的抗生素;⑤已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致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抗微生物药物。

14.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适应症。

答: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适应证为:①严重瓣膜反流致心力衰竭。②真菌性心内膜炎。③虽充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血培养持续阳性或反复复发。④虽充分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大动脉栓塞,超声检查证实的赘生物≥10m m。⑤主动脉瓣受累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或瓣环脓肿需手术引流。15.试述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答:一、症状:(1)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先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狭窄加重,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2)咯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突然咯大量鲜血;②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咳嗽时的血性痰或带血丝痰;③急性肺水肿时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④肺梗死伴咯血。(3)咳嗽,可能与支气管粘膜瘀血水肿易患支气管炎或左心房增大压迫左主支气管有关。(4)声嘶,较少见,由于扩大的左心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

二、体征(1)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2)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有:①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②心尖区有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常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③若心尖区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提示前叶柔顺、活动度好;如瓣叶钙化僵硬,则第一心音减弱,开瓣音消失;(3)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心脏体征右心室扩大时可见心前区心尖搏动弥散,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或伴分裂。当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G r a h a m S t e e l l杂音。右心室扩大伴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在三尖瓣区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

16.简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易发生晕厥的机制。

答:其机制为:①运动时周围血管扩张,而狭窄的主动脉瓣口限制心排血量的相应增加;②运动致心肌缺血加重,使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排血量减少;③运动时左心室收缩压急剧上升,过度激活室内压力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兴奋血管减压反应,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④运动后即刻发生者,为突然体循环静脉回流减少,影响心室充盈,左心室心搏量进一步减少;⑤休息时晕厥可由于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室阻滞或心室颤动)导致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以上均可引起体循环动脉压下降,脑循环灌注压降低,以至发生脑缺血。

17.简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机制。

答:(1)左室壁增厚,心室收缩压升高和射血时间延长,增加心室氧耗;(2)左室肥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相对减少;(3)舒张期心脏内压力增高,压迫心内膜下冠状动脉;(4)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致舒张期主动脉—左室压差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以上几点引起心肌耗氧增加、供血减少,如加上运动负荷将导致严重心肌缺血。

18.试述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心尖部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答:(1)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增多,引起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如严重贫血、甲亢、脚气病等;大量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严重二尖瓣关闭反流。(2)A u s t i n-F l i n t 杂音: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左房粘液瘤。瘤体阻塞二尖瓣口,可产生随体位而改变的舒张期杂音。

19.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答:诊断依据是:(1)临床上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2)超声心动图有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和心脏弥漫性薄动减弱;(3)除外各种病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及继发性心肌病等。

治疗原则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进行治疗。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使用洋地黄、利尿剂治疗时,再长期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可使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对重症晚期患者,植入双腔或三腔起博器可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另外,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心脏移植术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0.肥厚型心肌病的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答:诊断依据是:(1)青壮年好发,有家族史。(2)常有心悸、胸痛及劳力性呼吸困难,可出现晕厥。(3)伴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4)超声心动图有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后壁≥1.3,有梗阻的患者可出现S A M现象。(5)须除外冠心病。治疗原则是:弛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及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用?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重症梗阻者可作介入或手术治疗:植入双腔起博器、消融或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心肌。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避免激烈运动。

21.临床上梅毒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梅毒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有: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在窄和梅毒性心肌树胶样肿。

22.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依据有:

(1)中青年女性多见,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

(2)症状多,而且多变,症状分散;

(3)以心血管的症状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症的一些症状;

(4)缺乏有重要意义的阳性体征;

(5)需除外心绞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毒性心肌炎、嗜铬细胞瘤和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

23.试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

答:(1)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

(2)抗凝剂防止血栓增大;

(3)机械性阻隔法预防肺栓塞: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等;

(4)溶栓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B a r r e t t食管:指食管贲门交界处的齿状线2c m以上的食管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取代。

2.早期食管癌:指癌肿病变大小在3c m以下,范围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

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4.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即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慢性胃

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

5.球后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近端,多发生在后壁。具球部溃疡的

临床特点,但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明显,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易并发大出血。

6.幽门管溃疡: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的幽门管。胃酸分泌一般较高。疼痛常缺乏典型节律,

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呕吐多见,易并发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

7.N S A I D相关溃疡:指患者因服用N S A I D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发生机制主要为N S A I D抑制环

氧合酶(C O X)而使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所致。

8.K r e k e n b e r g瘤:胃癌细胞侵出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则称为

K r e k e n b e r g瘤。

9.皮革胃:又称为弥漫侵润形胃癌。癌组织发生于粘膜表层之下,在胃壁内向四周弥漫、侵润、扩

散,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如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

10.F D: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

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超过一个月或在12月中累积超过12周。

11.I B S: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

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2.X线钡跳跃征象:是指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现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

在病变的上下段肠段则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跳跃征象。

13.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重型或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

显,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显著升高等,本病预后差,易引起急性肠穿孔。

14.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病,是指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

15.大肠腺瘤样息肉:是指发生与大肠的腺瘤样息肉,目前认为为癌前病变。腺瘤越大,形态越不规

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几率越高。

16.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

入肠腔而引起腹泻。

17.肝肺综合症: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症。肝硬化时由于血管活性物质

增加,肺内毛细血管扩张,肺动静脉分流,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特殊检查显示肺血管扩张。

18.肝肾综合症: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导致

的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

19.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门脉高压致胃粘膜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

皮样改变,可致上消化道出血。

20.小肝癌:孤立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厘米,则称为小肝癌。

21.轻微肝性脑病:过去称为亚临床肝性脑病,是指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而用精细

的智力测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的情况。

22.扑冀样震颤:亦称肝震颤,是指嘱患者两臂前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

可见到手向外侧倾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关节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震动。

23.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有各种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

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

24.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重型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常在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液化

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

25.G r e y-T u r n e r征:急性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

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 r e y-T u r n e r征。

26.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

死的炎症反应。

27.C o u r v o i s i e r征:约有半数的胰头癌患者,在有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可扪到囊状、无压痛、表面

光滑并可推移的肿大胆囊,称C o u r v o i s i e r征,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体征。

28.M a l l o r y-W e i s s s y n d r o m e:又称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是指由于剧烈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升高

等因素引起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食管下段和胃贲门部黏膜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一组症侯群。

29.肠源性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

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30.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常规内镜检查(胃镜和结肠镜)不能确定出血来源的持续或反复消化

道出血,多为小肠的肿瘤、M e c K e l憩室和血管病变。

问答题

简述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

答: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促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等。(2)抗酸和抑酸药: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类药物疗效较好;③抗酸药:铝乳、铝碳酸镁等。

简述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

答: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有:(1)进行性吞咽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2)食物反流;(3)咽下疼痛;(4)其他症状:如慢性脱水、营养不良、消瘦与恶病质等。

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有哪些?

答: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有:(1)有明显异常(指胃粘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患者;(2)有胃癌家族史者;(3)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4)d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试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答:(1)对于患有严重疾病而处于急性应激状态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2)对服用N S A I D的患者应视情况给予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3)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可用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静脉给药。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答:(1)根除H P治疗:根除H P的方案主要有铋剂+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 P I)/枸橼酸铋雷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等;②质子泵抑制剂:尼替丁(R B C)+两种抗生素。(2)抑制胃酸药物:①H

2

奥美拉唑等。(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米索前列醇等。

试述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治疗措施。

答:(1)一般治疗:流汁或半流汁饮食,监护生命体征;

(2)补充血容量:可用林格氏液、代血浆,输血等;

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静滴);P P I(如:洛(3)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口服;H

2

赛克静注);

(4)胃镜下止血:可局部喷洒或注射止血药;也可用电凝、微波、激光、射频等止血;

(5)胃内降温:用冰盐水反复灌洗胃腔;

(6)手术治疗

试述H P诱发胃癌的可能机制?

答:(1)H P导致的慢性炎症有可能成为一种内源性致突变源;

(2)H P可还原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致癌物;

(3)H P的某些代谢产物促进上皮细胞的变异。

I B S的罗马Ⅱ的诊断标准?

答:(1)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积有12周(可以是非连续性)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性状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须,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 B 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粘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如何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答:如有以下情况,则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1)中青年患者,有结核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2)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或腹部柔面感;

(3)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4)X线胃肠钡餐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5)P P D试验为强阳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那些?

答: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大出血、肠穿孔、肠穿孔等。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答: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为:

(1)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及营养、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止泻剂;

(2)药物治疗:a氨基水杨酸制剂b糖皮质激素c免疫抑制剂;

(3)疗效不好患者,手术治疗。

发生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有那些?

答:发生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有:

(1)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

(2)大肠腺瘤样息肉;

(3)炎症性肠病;

(4)胆囊切除术后。

简述小肠性腹泻与结肠性腹泻的鉴别要点。

答:

肝硬化腹水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支持治疗;

(2)限制钠水的摄入;

(3)利尿药;

(4)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

(5)提高血浆渗透压;

(6)腹水浓缩回输;

(7)腹腔-颈静脉引流;

(8)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产生机制?

答:主要由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有时糖皮质激素亦减少,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弱,致使雌激素在体内蓄积,通过负反馈抑制腺垂体的分泌功能,从而影响垂体-性腺轴或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致使雄激素减少,糖皮质激素亦减少。在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在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患者面部、颈部、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有红斑,称为肝掌。在肝功能减退时,肝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钠水滞留使尿量减少和浮肿,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亦起促进作用。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患者面部(尤其眼眶周围)和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答:腹水的形成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滞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1)门静脉压力增高;

(2)低蛋白血症;

(3)淋巴液生成过多;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试述A F 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答:(1)A F P大于500u g/L持续4周;

(2)A F 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3)A F P在200u 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的特地点及发生机制?

答: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痛是由于肿瘤增长过速,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如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如肿瘤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流流入腹腔时,可突然引起剧痛,从肝区开始迅速沿致全腹,产生急腹症的表现。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2.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 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由于 慢性肺部疾病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Asthma):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 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5.迟发相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接触过敏原 3-4小时发生,历时20-2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从外周循环血液聚集到气道并活化,释放出炎性介质,包括是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气道炎症,微血管渗漏、腺体分泌增加

和气道高反应性。 6.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症(Aspirin Induced Asthma): 阿司匹林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诱发哮喘。常合并鼻息肉,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鼻息肉综合症。7.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 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8.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 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9.呼吸泵衰竭(Respiratory Bump Failure):由于呼吸肌、胸廓、 呼吸中枢的异常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统称为呼吸泵衰竭。 10.限制性通气障碍(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efect):由于 肺泡扩张受限而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如: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 11.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由于胸肺疾患而引 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型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1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 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 2 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 2 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 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 2或合并C 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 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 2低于60m m H g,P a C O 2 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内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1、猝死:指自然发生、未预料到的突然死亡,症状出现后1h死亡。 2、肝性脑病:亦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肝性昏迷: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4、肝肾综合征: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静脉高压时,以肾 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 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症。 6、内源性铁:自身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的被重新利用的铁。 7、甲亢症: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 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甲亢症状就是由甲亢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反应。 8、甲亢危象:是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其临床表现凶险,常因高热、虚脱、 心力衰竭、肺水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死亡。 9、甲状腺危象:又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 生原因可能与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 10、慢粒急变:慢粒急变是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过 程。它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末期最常见的表现。 11、肾病综合症: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诊断标准是: 尿蛋白超过3.4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血脂升高。 12、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 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 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15、Graves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 状腺疾病,临床上常有代谢率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眼大等主要表现。 16、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 由于:①多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②造血调控因子产生或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没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内科学名词解释(精华篇)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

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

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

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

内科学考试名词解释和大题总结

肝硬化腹水:治疗原则:1基本治疗:休息、限水、限盐、加强营养;2控制水、摄入;3利尿;4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5自身浮水浓缩回输;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7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 肺性脑病及治疗原则:由慢性肺、胸膜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综合症。治疗:1抗感染,2通畅呼吸道,清除分泌物、扩张支气管3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 肺结核分类及化疗原则: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它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风湿热Jones氏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2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增高或CRP增高;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3链球菌感染证据:咽培养链球菌阳性、Anovo升高、近期患过猩红热。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梗塞先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伴随症状及全身症状等;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坏死型Q波,ST弓背抬高,T波倒置;3血清酶的升高,肌红蛋白增高;4年老病人发生原因不明的休克、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较重持续性胸闷或上腹痛,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进行相关检查。 高血压危象表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面色苍白,肢冷多汗,胸前疼痛。高血压脑病鉴别要点:脑病患者还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昏迷抽搐。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项目及需鉴别的疾病:项目: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有核老浆幼现象,3铁代谢: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铁蛋白下降,3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增高。鉴别:1地中海贫血,2慢性感染性贫血,3铁粒红性贫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1补液,恢复细胞内、外容量;2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3补钾,防治血钾;4血PH低于7.1时纠正酸中毒;5抗感染;6防治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1一般治疗: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治感染,成分输血支持,防治尿酸性肾病,维持营养;2抗白血病治疗: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治疗。3诱导分化;4骨髓移植;5免疫治疗;6造血因子;7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Crohn病)病的鉴别:1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是脓血便多见,结肠克罗恩病是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2病变分布: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变连续,结肠克罗恩病是呈节段性;3直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是绝大多数受累,结肠克罗恩病少见;4末段回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5肠腔狭窄:溃疡性结肠炎少见、中心性,结肠克罗恩病多见、偏心性;6瘘管形成: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7内镜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结肠克罗恩病是纵行溃疡,伴周围粘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8活检特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结肠克罗恩病是裂隙状溃疡、上皮样肉芽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局部炎症。 折返激动形成条件:从某处发出的激动遇一条径路的单向阻滞区,改循另一条传导缓慢的径路折回原处,其时已脱离不应期的单向阻滞区再次被激动形成反复或回头搏动,连续发出折返搏

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 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 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 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 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 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 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 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 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 臭痰。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 液平空洞。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 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 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 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 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 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 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 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 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 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 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 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 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 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 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 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

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 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 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 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 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 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 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 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 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 中央区的肺气肿。 14、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指直径小于 2mm的气道。 15、原发综合症:肺部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 原发综合征 16、科赫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 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 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17、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 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 18、周围型肺癌:又称肺野型,系指 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 气管的肺癌。 19、所谓霍纳氏综合症:指的是植物 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 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 颈部交感神经径路的任何一段受损 都可发生本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2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 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 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 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 起。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 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13、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1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6.LTO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15.肺梗死(PI):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讲课稿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 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 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 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内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 1.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时,由于机体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兴奋症状,如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现象,成为肺性脑病。 2.呼吸衰竭: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以及发绀、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3.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尿路感染中重要临床类型。 4.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5.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端空肠及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智利是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30分钟,不超过30分钟即可完全恢复。 7.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频繁发作,间歇意识始终不清。常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不及时中止发作,可因呼吸、循环、脑功能衰竭而死亡。 8.ITP: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最常见的一种。 9.蝶形红斑:8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皮肤损害,长于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疹。典型者从鼻梁向两侧面颊部展开呈蝶形红斑,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呈不规则水肿性红斑。10.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以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后期可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脏等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1.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12.肾性骨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骨代谢病。表现为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骨骼畸形并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方面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13.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性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14.肝硬化: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为广泛的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 15.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幽门螺旋杆菌。 16.脑栓塞:由于各种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中断而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17.脑膜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细胞浸润至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时所出现的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但不发热。脑脊液压力增高,颅神经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及面神经麻痹等。 18.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或夜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 19.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20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资料 名词解释: 1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4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 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5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或心脏负荷增加而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用力肺活量(FEV)<70%表示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呼吸困难。诊断COPD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测定。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阻塞性支气管—肺疾病。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临床加重期)心力衰竭中以右心衰竭为主,少数可伴左心衰竭。肺心病实验室检查中以心电图检查最常见,主要表现有右室肥大表现,如肺型P波>=0.22mv,重度顺钟向转位 (V5R/S<=1),RV1+SV5>=1.05mv。肺心病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关键。 治疗—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是对气道过敏性炎症作用最强的抗炎药物。(二)B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的首选药物。 6肺炎球菌肺炎:占CAP首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要点:(1)有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2)急性起病,高热,寒战;(3)咳嗽,咳铁锈色痰或粘液脓性痰,气急,胸痛;(4)具备肺实质的体征或有水泡音;(5)X线可见叶,段性均匀的大片密度增高阴影;(6)白细胞计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7)血或痰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治疗(一)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为主,如乙醇擦浴,呼吸困难并发绀明显者应给予吸氧。(二)抗菌药物治疗;一旦诊断立即抗生素治疗,临床首选青霉素G,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热退后3天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或停用口服药。(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1)扩容:晶体液可选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林格液等;(2)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3)纠正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给予5%碳酸氢钠静滴,随访血气分析;(4)糖皮质激素: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分3~4或连续静滴,持续七天;(5)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利尿剂。(6)控制感染。 7 肺结核: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最重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 临床表现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咳嗽及咯血;多数患者病变轻微,常无明显症状,最早出现干咳或少量黏液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特异性方法和最重要依据。胸部X 线检查,可对其病灶部位,范围,性质,病变演变及治疗效果做出诊断。 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I型);(2)雪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3)继发型肺结核(III型);(4)结核性胸膜炎(IV型);(5)其他肺外结核(V型)。 治疗:一化学药物治疗:(一)抗结核药物:一线杀菌剂有异烟肼,利福平等,二线抑菌剂有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等。(二)化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其中以联合和规则最重要。二对症治疗:咯血:对小量咯血者,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多数可自行停止。咯血较多者,应采取患侧卧位,将存留积血咯出。(1)保持呼吸道通畅(2)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10U垂体后叶素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继以10U—40U缓慢静脉滴注维持(4)大咯血不止者,可经支气管镜找到出血部位,用去甲肾上腺素2mg~4mg 加入冷盐水10mg中局部滴入,也可通过支气管造影,注入注入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5)对上述治疗无效大咯血者,可考虑肺叶、段切除。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表现,其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基本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竭主要为体循环淤血表现,右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体征为颈静脉充盈。 超声心动图是心衰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时,若鉴别困难可先予以给氧及静脉使用氨茶碱等缓解症状。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和处理:表现:(1)心律失常:最重要表现,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2)胃肠道症状:畏食、恶心、呕吐等;(3)神经系统症状:视力模糊、黄视、忧郁、眩晕和意识错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