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实验试题

CCHD

2017年11月126日深圳

实验指南:

请在实物开始前仔细阅读实验试题和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时间: 09.30 -14.00.迟到超过30分钟不得进入实验室。开考后1小时内不得离开实验室。

2.开始实验前,必须在实验报告每业的页眉写上座位号,

3.实验试题和实验报告均已分别装订成府,不得拆开,

4.不得带任何纸张进入实验室。附草稿纸1张。收回但不作为评判依据。

5.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

6实验全程须穿无任有标记的实验服,佩戴防护眼镜。过肩长发须束起或戴防护帽盖住。若不佩戴防护康镜进行实验。将予以警告,若再次犯规,将失去参你资格。

7. 实验考试期间严禁交谈,若要离开实验室须经监与老师同意,由专人引导去、回。

8.天平宽更离实验室较远,称量物品途中务必小心。

9.务仍将废弃物例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

10严格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须立即报告监考老师。因个人操作错误而引起安全事故者,需按规定扣分(见“特别提示”③).

11.若因个人原因导政合成实验失败,可自行决定是重做,若重做,需按评分标准扣除相应分值(参见“特别提示”⑨)

12.若因他人原因导致合成实验失败,允许重做,且不扣除索要新试剂、原料、器材及损杯器材分数,并重新计时,

13.所有实验记录及问题解答一律填写在实验报告的指定位置,写于其他位置无效。若需改动原始记录,须经监考老师签名确认。

1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试题、实验报告、合成产品和薄层层析硅胶板一并交给监考老师,记录实验完成时间,监考老师须在实验报告上签名。营员需用油性笔在合成产品袋上写上考号。

15最后,清洗仪器,整理台面(不计入考试时间),经监考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由工作人员引导至食堂就餐。

实验一香草酸的合成

1.实验内容

香草提取物约含20种物质,主要是香草醛,4-羟基苯甲醛、香草酸和4一羟基苯甲酸。其中香草醛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香精香料,它可以通过成熟的工业方法大量制备,香草酸是香草醛的氧化形式,它在食品、红酒、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体中,廉价易得的香草醛可通过酶催化反应转化成有高附加值的香草酸,但这类反应时长多按天计算。研究发现,在氧化银和过量碱的存在下,香必醛可简便快捷地转化为香草酸,本实验即利用此法合成香草酸:

2.实验步骤

(1)100mL圆底烧城中加入2.45g的硝酸银(塑料管中)固体,12.5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下加入13.5mL氢氧化钠溶液(6.0molL-), 继续搅拌5分钟。

(2)将混合物加热至55—60°C (水浴加热。注:已准备好温度高于60°C 的热水),通过固体加料漏斗将高心管内2.0g原料V (香草醛)加入圆底烧瓶,继续搅拌30分钟。停止加热,结束反应。减压抽滤(双层滤纸).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将滤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

(3) 将装有滤液的烧杯置于冰水浴中,玻璃棒搅拌下缓慢滴加1:1盐酸至pH≈2减压抽滤,收集粗产品。

(4)将粗产品放入烘箱(110°C)内干燥10分钟后,用固体加料漏斗将其转移至

100mL.圆底烧题中,重结晶(①重结晶溶剂为水和乙醉的混合物V

水:V

乙醇

=

5:1。自行在50mL量筒内配制;②用加热套加热,温度设置在130°C左右.

④冷却结晶).减压抽滤,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将产物转移至培养皿内(在其标签处写上考号),放入烘箱(110°C)内于燥10分钟。取出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约3分钟),称量,记录数据。作适当搅拌后,第二次干燥3分钟、冷却,称量、记录数据,两次称量结果之差≤0.01g后,方可计算收率。

实验二薄层分析(TLC)

用点样毛细管吸取适量薄层分析样品(香草醛和香草酸的混合液)在薄积

层析硅股板上进行层析检测。展开剂为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V甲醇:V

二氯甲烷=1:8,自行配制),紫外灯(254nm)检测。记录薄层分析结果,计算相应化合物的比移值R f。

附件2 公共仪器和物品

附件3.个人用仪器和用品

仪器和用品--------实验台面

特别提示:

1. 考试时间

09:30(第一次响铃) :按照清单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完好,所需试剂是否齐全。若有问题,及时报告监考老师。阅读试题。注意:期间不得进行任何实验操作! 09.50(第二次响铃) :开始实验操作。

14:00 (第三次响铃) :考试结束。

请营员合理分配实验时间,可通过悬挂在实验室墙上的挂钟查看考试时间。

2. 延时扣分标准

延长时间x(分钟)按下式进行扣分:

y= 0.4x

式中,y是扣分值,向上取整。延长时间最名不得超过30分钟。

3.其他扣分标准

0)每损环一件玻璃器材扣1分,每损坏一件非玻璃器材扣2分。索要新的器材,每作扣1分。

(2)每索要一种试剂或原料。扣3分、去离子水可按需使用。

(3)废弃物未按规定倒入指定容器,一次扣5分。

(4)未经监考老师问意,随意涂改实验故据,该数据作废,且每次扣5分。

(5)因个人操作错误而引起安全事故,一次扣10分。

(6)引起他人实验失败或产品损失等不良后果,每次扣10分。

(7)实验数据或产品造假将取消实验成绩。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共有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只能用黑色水笔成签字笔答卷,铅笔圆珠笔等答卷无效;答卷上用胶带纸,修正液为无效卷;答卷上有与答题无关的图案,文字为无效卷; 4.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第1题(10分)根据所给条件按照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1-1 铜在潮湿空气中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绣23[Cu(OH)CuCO ] 。 1-2 乙硼烷与一氧化碳在NaBH 4、THF 条件下1:2化合,生成物有一个六元环。 1-3 古代艺术家的油画都是以铅白为底色,这些油画易受H 2S 气体的侵蚀而变黑(PbS ),可以用H 2O 2对这些古油画进行修复,写出H 2O 2修复油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光气(COCl 2)和NH 3反应制备常见的氮肥。 1-5 银镜实验时需要用的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因为久置的银氨溶液常析出黑色的氮化银沉淀。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题(30分) 2-1 画出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PH 3、P 2H 4、H 3PO 2。

2-2 甲基异氰酸酯(MIC)是制造某些杀虫剂的中间体,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2H3NO,MIC原子连接顺序为H3CNCO,除氢外的四个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指出N的杂化类型、写出最稳定路易斯结构式。 2-3 在水溶液中,水以多种微粒的形式与其它物种成水合物,画出微粒H5O2+和H9O4+的结构图示。 2-4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 2-4-1 As3S4+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有一个S-S键,如果将其中一个S换成As,则变成一个有三重轴的中性分子。 2-4-2 As4蒸气分子具有白磷一样的正四面体结构:As4S4分子可以看做4个硫原子分别插入As4的四条边,As的化学环境相同。画出As4S4的结构。 2-4-3 S4O62-中含有3个S-S键。 2-5 A、B、C、D、E五种元素分居四个不同的周期和四个不同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A、B、D的单质为气态,而C、E的单质为固态。五种元素中,只有C、D、E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的剧毒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有一种剧毒气体生成;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两种盐;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A单质。E的基态原子不含单电子,其L能层和M能层的电子数不相等,N能层只有2个电子。 2-5-1 写出A、B、C、D、E的元素符号。 2-5-2 写出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方程式。 2-5-3 写出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2-6 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可以制备化合物A,A可以用作火箭燃料。最新制备A的工艺是用氨和醛(酮)的混合气体和氯气反应,然后水解。A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硫酸酸化一定浓度A溶液,冷却可得到白色沉淀物B。在浓NaOH介质中A溶液可作氧化剂放出气体C。气体C的水溶液可以使Cu2+溶液变成深蓝色溶液D。C的水溶液不能溶解纯净的Zn(OH)2,但若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后,Zn(OH)2溶解变成含E的溶液。A的水溶液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它能还原Ag+,本身被氧化成气体单质G。将气体C通过红热CuO粉末,可得到固体单质F和G。给出A~G的化学式。 第3题(15分) 3-1 有一含Co的单核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其含Co 21.4%,H 5.4%,N 25.4%,C l 13.0%(质

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冬令营)理论试题 ●竞赛时间4小时。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 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方框内),不得用铅笔 填写,写在其他地方的应答一律无效。使用指定的草稿纸。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把营号写在所有试卷(包括草稿纸)右上角处,不写姓名和所属学校,否则按废卷论。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直尺、橡皮等文具,但不得带文具盒进入考场。 第1题 绿矾(化学式FeSO4·7H2O)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每生产1吨钛白粉,副产4.5~5.0吨绿矾,目前全国每年约副产75万吨,除极少量被用于制备新产品外,绝大部分作为废料弃去,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综合利用绿矾的工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某 、C、D 均是盐类,E和F是常见的化合物。该工艺实现了原料中各主要成分的利用率均达94%以上,可望达到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双重目的。

1-1写出A 、B 、C 、D 、E 、F 的化学式; 1-2写出反应(1)、(2)、(3)的化学方程式; 1-3指出反应(3)需要加入DFA (一种有机熔剂)的理由; 1-4判断DFA 是否溶于水。 第2题 NO 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它催化O 3分解,破坏大气臭氧层;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O 2,氮的氧化物参与产生光化学烟雾。空气中NO 最高允许含量不超过5mg/L 。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高效催化剂,将NO 分解为N 2和O 2。 2-1用热力学理论判断NO 在常温常压下能否自发分解(已知NO 、N 2和O 2的解离焓分别为941.7、631.8和493.7kJ/mol )。 2-2有研究者用载负Cu 的ZSM —5分子筛作催化剂,对NO 的催化分解获得了良好效果。实验发现,高温下,当氧分压很小时,Cu/ZSM —5催化剂对NO 的催化分解为一级反应。考察催化剂活性常用如下图所示的固定床反应装置。反应气体(NO)由惰性载气(He)带入催化剂床层,发生催化反应。某试验混合气中NO 的体积分数为4.0%,混合气流速为40cm 3/min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637K 和732K 时,反应20秒后,测得平均每个活性中心上NO 分解的分子数分别为1.91和5.03。试求NO 在该催化剂上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 2-3在上述条件下,设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Cu +)含量1.0×10-6mol ,试计算NO 在732K 时分解反应的转化率。 2-4研究者对NO 在该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提出如下反应机理: NO + M NO —M [1] 2NO —M N 2 + 2O —M [2] 2O —M O 2 + 2M (快) [3] M 表示催化剂活性中心,NO 为弱吸附,NO —M 浓度可忽略。试根据上述机理和M 的物 料平衡,推导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解释当O 2分压很低时,总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第3题 生物体内重要氧化还原酶大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其中金属离子不止一种价态,是酶的催化性中心。研究这些酶的目的在于阐述金属酶参与的氧化过程及其电子传递机理,进而实现这些酶的化学模拟。 据最近的文献报道,以(Cy 3P)2Cu(O 2CCH 2CO 2H)(式中Cy-为环己基的缩写)与正丁酸铜(Ⅱ)在某惰性有机溶剂中氩气氛下反应1小时,然后真空除去溶剂,得到淡紫色的沉淀物。该沉淀被重新溶解,真空干燥,如此反复4次,最后在CH 2Cl 2中重结晶,得到配合物A 的纯品,产率72%。元素分析:A 含C (61.90%)、H (9.25%)、P (8.16%),不含氯。红外谱图显 示,A 中-CO 2- 基团υ(-CO 2 - )(CH 2Cl 2中)有3个吸收峰:1628,1576,1413cm -1,表明羧基既有单氧参与配位,又有双氧同时参与配位;核磁共振谱还表明A 含有Cy 、-CH 2-,不含-CH 3基团,Cy 的结合状态与反应前相同。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有2种化学环境的Cu ,且A 分子呈中心对称。(已知相对原子质量C :12.0,H :1.01,N :14.0,Cu :63.5,P :31.0,O :16.0)。 3-1写出配合物A 的化学式; 3-2写出生成配合物A 的化学方程式; 3-3淡紫色沉淀物被重新溶解,真空干燥,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的目的是除去何种物质? ?→?1k ?→?2k K 3 K-3

202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和详细解答word版

202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和详细解答word 版 一、给定锐角三角形PBC ,PC PB ≠.设A ,D 分不是边PB ,PC 上的点,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分不作OE ⊥AB ,OF ⊥CD ,垂足分不为E ,F ,线段BC ,AD 的中点分不为M ,N . 〔1〕假设A ,B ,C ,D 四点共圆,求证:EM FN EN FM ?=?; 〔2〕假设 EM FN EN FM ?=?,是否一定有A ,B ,C ,D 四点共圆?证明你的结论. 解〔1〕设Q ,R 分不是OB ,OC 的中点,连接 EQ ,MQ ,FR ,MR ,那么 11 ,22EQ OB RM MQ OC RF ====, 又OQMR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 OQM ORM ∠=∠, 由题设A ,B ,C ,D 四点共圆,因此 ABD ACD ∠=∠, 因此 图1 22EQO ABD ACD FRO ∠=∠=∠=∠, 因此 EQM EQO OQM FRO ORM FRM ∠=∠+∠=∠+∠=∠, 故 EQM MRF ???, 因此 EM =FM , 同理可得 EN =FN , 因此 EM FN EN FM ?=?. 〔2〕答案是否定的. 当AD ∥BC 时,由于B C ∠≠∠,因此A ,B ,C ,D 四点不共圆,但现在仍旧有 EM FN EN FM ?=?,证明如下: 如图2所示,设S ,Q 分不是OA ,OB 的中点,连接ES ,EQ ,MQ ,NS ,那么 11 ,22 NS OD EQ OB ==, C B

因此 NS OD EQ OB =.①又 11 , 22 ES OA MQ OC ==,因此 ES OA MQ OC =.② 而AD∥BC,因此 OA OD OC OB =,③ 由①,②,③得NS ES EQ MQ =. 因为2 NSE NSA ASE AOD AOE ∠=∠+∠=∠+∠, ()(1802) EQM MQO OQE AOE EOB EOB ∠=∠+∠=∠+∠+?-∠ (180)2 AOE EOB AOD AOE =∠+?-∠=∠+∠, 即NSE EQM ∠=∠, 因此NSE ?~EQM ?, 故 EN SE OA EM QM OC ==〔由②〕.同理可得, FN OA FM OC =, 因此EN FN EM FM =, 从而EM FN EN FM ?=?. C B

2017年浙江省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分享该奖,以表彰他们在“合成分子机器”方面的研 究。下列关于分子机器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分子机器”尺寸小,可以依靠各种化学能、电能、光能等进行驱动,在纳米层次上控制单分子和多分子的运动 B.“分子机器”是通过分子和分子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形成的结构固定的超分子组装体,再通过酸碱、离子、光、电等外界刺激,使分子之间发生相互运动,最终实现做功C.“分子机器”可以通过它的分子钳子与特定的病毒相结合,向肿瘤部位集中运输药物D.只要材料和环境条件具备,“分子机器”就能自动组装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改进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提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可以看出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D.“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3.离子液体(或称离子性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熔融NaCl、KOH等。室温附近呈液态的离子液体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其常见的阳离子有季铵盐离子、季鏻盐离子、咪唑盐离子、吡咯盐离子等,常见的阴离子有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等。离子液体具有许多传统溶剂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下列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离子液体在反应过程中可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B.在使用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离子液体时,要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严禁用手直接触碰,同时佩戴防毒面具,防止离子液体易挥发而导致中毒 C.离子液体具有电导率高的特点,可作为电解质溶液应用于电化学研究 D.通过对离子液体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阴阳离子可调节其对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溶解度,在分离提纯物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B.2017年2月,朝鲜第三代领导核心金正恩兄长金正男系神经毒剂“VX”中毒身亡,VX的键线式为: O C10H26PSNO2,无手性 N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试试题

2015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有六大题,2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年艾力克·贝齐格(Eric Betzig)、斯特凡·W·赫尔(Stefan )和W·E·莫尔纳尔()三位德美科学家因发明了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通过荧光分子,打破了光学成像中长期存在的衍射极限(微米),将光学显微锐的分辨率带到了纳米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高分辨率荧光显锁技术引领我们走入“纳米”微观世界 B.利用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内部发生的某些生化变化 C.利用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某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D.科学研究离不开先进的仪器,越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有望为疾病珍断和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变化 2.世界一切活动皆基于材料,“气凝胶”、“碳纳米管”、“超材料”等被预测为未来十种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下列对新材料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管状长链,管上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 B.金属玻璃也称非晶金属,是在金属结晶之前快速冷却熔融金属而合成的,金属玻璃中不存在金属键 C.把粉末状的氢化钛泡沫剂添加到熔融的金属铝中,冷却后可得到某种金属泡沫,利用该金属泡沫只有强度低、质量轻等特性可用于建造海上漂浮城市

化学竞赛决赛试题-物化

化学竞赛题 1.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如果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则使测定的最大压差( A ) (A)偏大(B)偏小(C)没有影响 2. 在恒温槽中,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 B )。 (A)测温(B)控温(C)既测温又控温 3. 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若发现检流计始终偏向一边,则可能的原因是( B )。 (A)被测电池温度不均匀(B)被测电池的两极接反了 (C)标准电池电动势不够精确(D)检流计灵敏度差 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体系的电导随时间如何变化( B ) (A)降低(B)增加(C)不确定 5.二组分液固平衡相图测定的实验中,低共熔体系“步冷曲线”上的“平台”的相数是()。(A)1 (B)2 (C)3 6. 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中,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和缔合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A偏高;偏高。B偏低;偏低 C 偏高;偏低 D 偏低;偏高 7. 用差热分析仪测定固体样品的相变温度,选用哪种物质做基准物较合适:( ) (A) 无水氯化钙 (B) 三氧化二铝 (C) 苯甲酸 (D) 水杨酸 8. 氧气钢瓶的瓶身和标字的颜色分别是() (A)天蓝和黑(B) 天蓝和红(C)深绿和红 9. 在测定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实验中, 我们是通过测定不同外压下纯水的沸点来进行的, 这种测定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是属于:( ) (A) 静态法 (B) 动态法 (C) 饱和气流法 10. 在Fe(OH)3溶胶的电泳实验中, 界面向负极移动, 这说明:( ) (A) 胶粒带正电荷(B) 胶核带正电荷(C) 胶团带正电荷 1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实验对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属于()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直接法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利用废聚酯饮料瓶回收对苯二甲酸 一、实验目的 目前市场上大量碳酸饮料、矿泉水、食用油等产品包装瓶几乎都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制做的。据统计,我国年生产和消耗聚酯瓶在12亿只以上,折合聚酯废料为6.3万吨。世界范围内每年消耗的聚酯量为1300万吨,其中用于包装饮料瓶的聚酯量达15万吨。废旧聚酯瓶进入环境,不能自发降解,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循环利用废旧聚酯瓶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废PET经化学解聚制备PET 的初始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及乙二醇(EG),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可有效治理污染,又可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实现聚酯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实验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涵盖合成、分析等手段,目的在于考察选手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能力。同时增强选手们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具体认识到化学“无所不在,无处不用”,“人人处处都离不开它”。激发选手们投身于化学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本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的制备 2.产品质量分析 3.完成实验报告 二、主要试剂及产物的性质 三、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四、实验步骤 1.回收 在100 mL四颈瓶上分别装置冷凝管,搅拌器和温度计(注意:安装仪器时留出后面改装成蒸馏装置的高度),装置搭好后,请监考老师确认。然后依次加入5.00 g废饮料瓶碎片、0.05 g氧化锌(2种原料均已称好放在干燥器内自封塑料袋中)、 5 g 碳酸氢钠和 25 mL乙二醇。加毕,缓慢搅拌,油浴加热(注意:油浴中须挂温度计,控制浴温<220℃)。10分钟内使体系温度升到130℃,体系开始激烈反应并有气体逸出。继续升温反应,PET逐步分解,于5分钟内将温度升至180℃(不超过185℃),在此温度下反应15分钟。反应完毕,体系呈白色稠浆状。降下油浴,冷却至160℃左右停止搅拌,将搅拌回流装置改成搅拌蒸馏装置,水泵减压,油浴加热蒸去乙二醇,记录乙二醇的沸点及回收体积(装入细口瓶中,

第32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及2017年集训队名单

第32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 一等奖(116人,按省市自治区排列) 编号姓名地区学校 M16001 吴蔚琰安徽合肥一六八 M16002 考图南安徽安师大附中 M16003 徐名宇安徽合肥一中 M16004 吴作凡安徽安师大附中 M16005 周行健北京人大附中 M16006 王阳昇北京北京四中 M16007 陈远洲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M16008 杨向谦北京人大附中 M16009 夏晨曦北京北师大二附 M16010 谢卓凡北京清华附中 M16011 薛彦钊北京人大附中 M16012 胡宇征北京北京四中 M16013 徐天杨北京北京101中学 M16014 董昕妍北京人大附中 M16015 冯韫禛北京人大附中 M16016 林挺福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M16017 任秋宇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M16018 何天成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M16019 戴悦浩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M16020 谭健翔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M16021 王迩东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M16022 程佳文广东深圳中学 M16023 李振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 M16024 张坤隆广东深圳中学 M16025 齐文轩广东深圳中学 M16026 卜辰璟贵州贵阳一中 M16027 顾树锴河北衡水第一中学 M16028 袁铭泽河北衡水第一中学 M16029 卢梓潼河北石家庄二中 M16030 赵振华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 M16031 陈泰杰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

M16032 迟舒乘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M16033 黄桢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M16034 姚睿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35 魏昕湖北武汉二中 M16036 黄楚昊湖北武钢三中 M16037 刘鹏飞湖北武汉二中 M16038 赵子源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39 徐行知湖北武钢三中 M16040 吴金泽湖北武汉二中 M16041 李弘梓湖北武汉二中 M16042 施奕成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43 袁睦苏湖北武汉二中 M16044 王子迎湖北武汉二中 M16045 袁昕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46 陈子瞻湖北湖北省黄冈中学 M16047 詹立宸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48 严子恒湖北武钢三中 M16049 陈贵显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M16050 张騄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 M16051 刘哲成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 M16052 仝方舟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 M16053 谢添乐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 M16054 尹龙晖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 M16055 黄磊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 M16056 肖煜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 M16057 吴雨澄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M16058 方浩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 M16059 郭鹏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M16060 丁力煌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M16061 朱心一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M16062 高轶寒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M16063 彭展翔江西高安二中 M16064 刘鸿骏江西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M16065 孔繁淏辽宁大连二十四中 M16066 孔繁浩辽宁东北育才学校 M16067 孟响辽宁大连24中 M16068 毕梦达辽宁辽宁省实验中学

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上海初赛)

2006年全国初中学生(第十六届天原杯)化学竞赛(上海赛区)初 赛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2分) 1、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2、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 点燃 O、Fe 3、要配平的化学方程式:C2H2+O2 H2O+CO2,各分子式前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A)10 (B)15 (C)13 (D)18 4、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硝酸钾受热熔化(B)浓盐酸敞口放置空气中形成白雾 (C)海水晒盐(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5、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上发明属于 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②印刷技术③火药和中药学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炼钢⑥陶瓷⑦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⑧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⑤⑦⑧(D)①③⑤⑥⑧ 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7、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为mg/L):Ca 20、K 39、Mg-3、Zn 0.06 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A)单质(B)金属离子(C)元素(D)分子 8、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空、航海 和化学工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 (A)锌(B)钛(C)镁(D)锰 9、新能源应具有原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这种前途广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实验试题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由立德粉废渣湿法制备氧化铅— 立德粉,化学式ZnS·BaSO4,也叫锌钡白,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白色颜料。在生产立德粉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及硫酸铅,若不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本实验是用立德粉废渣生产氧化铅的设计;并对制得的产品用容量法测定铅含量。 1. 注意事项 1.1 实验前务必通读试题。 1.2 本实验总分为40分,由结果分、操作分及其它分组成。 1.3 实验时间4.5小时。拖长时间要扣分。最长不得超过5小时(非人为因素除外)。 1.4 要尽可能从实际工业生产角度出发来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1.5 使用浓碱溶液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否则停止实验! 1.6 实验结束,将产品、实验记录连同实验报告一并交给监考老师;回收废液,洗净 仪器并整理好实验台面,经监考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主要原理 硫酸铅在氯化钠浓溶液中以下式溶解(有关数据见3): PbSO4+4Cl—=PbCl42—+SO42— 溶解的PbCl42—与NaOH等摩尔作用,转化为碱式氯化铅(PbOHCl): Na2PbCl4+NaOH =PbOHCl +3 NaCl PbOHCl在NaOH溶液(15~20%)作用下转化为氧化铅(PbO),此反应在60℃ 以上可进行完全: PbOHCl +NaOH =PbO +NaCl +H2O 根据以上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时,对后两步应尽可能地减少副反应。 3.有关数据 o.-1.-1 3.2 溶度积:K SP(PbSO4)=1.06×10-8(18℃); K SP(CaSO4)=2.54×10-5; 3.3 相对原子质量 Pb 207.2 Ca 40.08 S 32.06 Cl 35.45 O 16.0 Na 23.0

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收集

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收集 目录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及答案 (1)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4) 2007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 (7) 200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8) 200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 (10)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及答案 1、计算4567-3456+1456-1567=__________。 2、计算5×4+3÷4=__________。 3、计算12345×12346-12344×12343=__________。 4、三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1287,则这三个数之和为__________。 5、定义新运算a※b=a b+a+b (例如3※4=3×4+3+4=19)。 计算(4※5)※(5※6)=__________。 6、在下图中,第一格内放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木块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 F六个字母,其中A与D,B与E,C与F相对。将木块沿着图中的方格滚动,当木块滚动到第2006个格时,木块向上的面写的那个字母是__________。 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BC,AE=E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0.75平方 厘米,则三角形ABC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厘米。

8、一个正整数,它与13的和为5的倍数,与13的差为3的倍数。那么这个正整数最小是 __________。 9、若一个自然数中的某个数字等于其它所有数字之和,则称这样的数为“S数”,(例: 561,6=5+1),则最大的三位数“S数”与最小的三位数“S数”之差为__________。 10、某校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 那么该校现有男同学__________人。 11、小李、小王两人骑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向同一方向行进。小李的速度比小王的速 度每小时快4千米,小李比小王早20分钟通过途中乙地。当小王到达乙地时,小李又前进了8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_千米。 12、下列算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则:白+衣的可能值的平均数为 __________。 答案: 1、1000 2、22.3 3、49378 4、33 5、1259 6、E 7、2006 8、 7 9、889 10、170 11、40 12、12.25 1.【解】原式=(4567-1567)-(3456-1456)=3000-2000=1000 2.【解】原式==21.5+0.8=22.3 3.【解】原式=12345×(12345+1)-(12343+1)×12343 =+12345--12343 =(12345+12343)×(12345-12343)+2

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江苏初赛)

2006年江苏省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12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C-12 O-16 Na-23 S-32 Ca-40 Fe-56 I-127 一、选择题(本题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蔬菜 B.鸡蛋 C.大米 D.植物油 2.为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⑦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 3.煤矿坑道内的“瓦斯”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矿难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以下措施不能防止煤矿坑道内“瓦斯”爆炸的是 ( ) A.及时通风 B.杜绝明火 C.监测温度 D.监测甲烷浓度 4.以下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 kPa)和溶解度(20℃、101 kPa)。 实验室收集S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5.右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实验 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气密性良好。经数小时后,U形管 A、B两处的液面情况是(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6.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 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 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 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 些假设不合理的是 (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C.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D.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7.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0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A、B、C、D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充分发生反应。经测定,钢筒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共有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 只能用黑色水笔或签字笔答卷,铅笔圆珠笔等答卷无效;答卷上用胶带纸、修正液为无效卷;答卷上有与答题无关的图案、文字为无效卷; 4. 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第1题(10分)根据所给条件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求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1-1 铜在潮湿空气中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锈[Cu(OH)2·CuCO3]。 1-2 乙硼烷与一氧化碳在NaBH4、THF条件下1∶2化合,生成物有一个六元环。 1-3 古代艺术家的油画都是以铅白为底色,这些油画易受H2S气体的侵蚀而变黑(PbS),可以用H2O2对这些古油画进行修复。写出H2O2修复油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光气(COCl2)和NH3反应制备常见的氮肥。 1-5 银镜反应时需要用的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因为久置的银氨溶液常析出黑色的氮化银沉淀。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题(30分) 2-1 画出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PH3、P2H4、H3PO2。 2-2 甲基异氰酸酯(MIC)是制造某些杀虫剂的中间体,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2H3NO。MIC源自连接顺序为H3CNCO,除氢外的四个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指出N的杂化类型、写出最稳定路易斯结构式。 2-3 在水溶液中,水以多种微粒的形式与其他物种形成水合物,画出微粒H5O2+和H9O4+的结构图示。 2-4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 2-4-1 As3S4+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有一个S-S键,如果将其中一个S换成As,则变成一个有三重轴的中性分子。 2-4-2 As4蒸汽分子具有白磷一样的正四面体结构;As4S4分子可以看做4个硫原子分别插入As4的四条边,As的化学环境相同。画出As4S4的结构。

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9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由立德粉废渣湿法制备氧化铅— 立德粉,化学式ZnS·BaSO4,也叫锌钡白,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白色颜料。在生产立德粉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及硫酸铅,若不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本实验是用立德粉废渣生产氧化铅的设计;并对制得的产品用容量法测定铅含量。 1. 注意事项 1.1 实验前务必通读试题。 1.2 本实验总分为40分,由结果分、操作分及其它分组成。 1.3 实验时间4.5小时。拖长时间要扣分。最长不得超过5小时(非人为因素除外)。 1.4 要尽可能从实际工业生产角度出发来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1.5 使用浓碱溶液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否则停止实验! 1.6 实验结束,将产品、实验记录连同实验报告一并交给监考老师;回收废液,洗净 仪器并整理好实验台面,经监考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主要原理 硫酸铅在氯化钠浓溶液中以下式溶解(有关数据见3): PbSO4+4Cl—=PbCl42—+SO42— 溶解的PbCl42—与NaOH等摩尔作用,转化为碱式氯化铅(PbOHCl): Na2PbCl4+NaOH =PbOHCl +3 NaCl PbOHCl在NaOH溶液(15~20%)作用下转化为氧化铅(PbO),此反应在60℃ 以上可进行完全: PbOHCl +NaOH =PbO +NaCl +H2O 根据以上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时,对后两步应尽可能地减少副反应。 3.有关数据 o.-1.-1 3.2 溶度积:K SP(PbSO4)=1.06×10-8(18℃); K SP(CaSO4)=2.54×10-5; 3.3 相对原子质量 Pb 207.2 Ca 40.08 S 32.06 Cl 35.45 O 16.0 Na 23.0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和答案

2017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分享该奖,以表彰他们在“合成分子机器”方面的研究。下列关于分子机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机器”尺寸小,可以依靠各种化学能、电能、光能等进行驱动,在纳米层次上控制单分子和多分子的运动。 B.“分子机器”是通过分子和分子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形成的结构固定的超分子组装体,再通过酸碱、离子、光、电等外界刺激,使分子之间发生相互运动,最终实现做功。 C.“分子机器”可以通过它的分子钳子与特定的病毒相结合,向肿瘤部位集中运输药物。D.只要材料和环境条件具备,“分子机器”就能自动组装。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改进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提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可以看出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D.“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3.离子液体(或称离子性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熔融NaCl、KOH等。室温附近呈液态的离子液体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其常见的阳离子有季铵盐离子、季鏻盐离子、咪唑盐离子、吡咯盐离子等,常见的阴离子有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等。离子液体具有许多传统溶剂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液体在反应过程中可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B.在使用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离子液体时,要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严禁用手直接触碰,同时佩戴防毒面具,防止离子液体易挥发而导致中毒。 C.离子液体具有电导率高的特点,可作为电解质溶液应用于电化学研究。 D.通过对离子液体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阴阳离子可调节其对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溶解度,在分离提纯物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2018年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扬子石化杯” 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Ca:40 Cr:52 Fe:56 Ni:58.7 Co:58.9 Cu:63.5 1.本试卷共22题,用2小时完成,共120分。2.不可使用计算器。 3.用铅笔作答无效。4.不可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若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错一个得0分,少选一个得2分。请将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内。) 1.缺乏基本的化学知识,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或判断。下列有关化学与化学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中,不可使用农药和化肥B.天然物质总是比合成物质更安全 C.应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化学合成物质D.大多数需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ClO的结构式:H—O—Cl B.Na2O2的电子式: C.CO2的比例模型: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下列实验室制备氨气装置中检查气密性、制备氨气、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备氨气C.配制银氨溶液D.尾气处理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NaAlO2溶液:K+、OH-、Cl-、NO3- B.加水稀释时pH增大的溶液:Na+、K+、Cl-、CO32- C.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Mg2+、Al3+、Br-、SO42- D.K W/c(OH-)=10-12 mol·L-1的溶液:Na+、K+、SiO32-、Cl-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 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题(6分)选取表1中的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A ~H )填人相应标题(①一⑧) 后的括号中(单选),并按要求填空。 ①( )不是平面分子,其衍生物用作高能燃料。 ②( )存在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异构体的结构为 。 ③( )具有线型结构,Lewis 结构式中每个键的键级为2.0。 ④( )是无色的,平面分子,它的一种等电子体是 。 ⑤(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可作制冷剂。 ⑥(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主要做 剂。 ⑦( )是顺磁性分子。 ⑧( )水溶液会分解生成N 20,反应式为 。 第二题(6分)图1是元素的△f G m /F 一Z 图,它是以元素的不同氧化态Z 与对应 物种的△f G m /F 在热力学标准态pH =0或pH == 14的对画图。图中任何两种 物种联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ψA 或ψ B ,A 、 B 分别表示pH =0(实线)和pH =14(虚线)。 上图中各物种的△f G m /F 的数值如表2所示。

1.用上表提供的数据计算:ψA(IO3-/I-)ψB(IO3-/I-)ψA(ClO4-/HClO2) 2.由上述信息回答:对同一氧化态的卤素,其含氧酸的氧化能力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3.溴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每吨海水约含0.14 kg溴。Br2的沸点为58.78 ℃;溴在水中的溶解度3.58 g/100 g H20(20℃)。利用本题的信息说明如何从海水中提取Br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方框图表达流程。 第三题(6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可用过氧化氢与乙酸反应制取,调节乙酸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可得到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如下: 准确称取0.5027 g过氧乙酸试样,置于预先盛有40 mLH20、5 mol 3 mol/L H2SO4溶液和2~3滴1 mol/L MnSO4溶液并已冷却至5℃的碘量瓶中,摇匀,用0.02366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30 s不退色),消 耗了12.49 mL;随即加人10 mL 20%KI溶液和2~3滴(NH4)2 MoO4溶液(起 催化作用并减轻溶液的颜色),轻轻摇匀,加塞,在暗处放置5 min ~10 min,用0.1018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人3 mL 0.5%淀粉指示 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保持30s不重新显色,为终点,消耗了Na2S2O3 23.61 mL。 1.写出与测定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要求3位有效数字;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为76 .05 g/mol)。 3.本法的KMnO4滴定不同于常规方法,为什么? 4.简述为什么此法实验结果只能达到3位有效数字。 5.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受热分解。写出热分解反应方程式。 第四题(8分)日本的白川英树等于1977年首先合成出带有金属光泽的聚乙炔薄膜,发现它具有导电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研究者为此获得 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