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

“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
“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

第19卷第4期1997年10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NA N UNIVERSITY

(Philo so 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 n)

V o l.19No.4

O ct.1997“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

——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

宗世海

提 要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

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关键词 m orpbeme 语素 词素 形素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 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素”,或者“语素”。“词素”、“语素”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 orphem”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根据朱德熙的建议改译为“语素”①。从50年代开始,“词素”、“语素”两个术语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教材之中,有的用“词素”,比如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1957)等;有的用“语素”,比如吕叔湘《语言与文字(1958)等;有的起初用“词素”,后来改为“语素”,如陆志韦等《汉语构词法(1957,196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980,1983以后)等;有的既用“词素”,又用“语素”,比如王今铮等《简明语言学词典》(1985)等。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由的论著。主张用“语素”的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6)②,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1983.2)③,南京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1985.2)④,北京市语言学会编《教学语法系列讲座》(1987.9)⑤,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1987.10)⑥以及该文所引到的其他文献;主张用“词素”的主要有张静《汉语语法问题》(1987.5)⑦。本文拟对这些理论作一评析,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答案。

一、“语素”说理由评析

概括来说,主张采用“语素”的著述大体上有如下理由:(1)“语素”可以包括成词mo rphem e,·

134

·

“词素”不然;(2)“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组合成词组(短语),“词素”不然;(3)“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附加于别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之上,“词素”不然;(4)“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直按进入句子”,或者“独立成句”,“词素”不然;(5)“语素”先于词,“词素”后于词;(6)用“语素”方便分析,用“词素”不然。兹评析如下。

(1)“语素”可以包括成词mo rpheme,“词素”不然。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可以拿`词素’做最小的单位,只包括不能单独成为词的语素。比较起来,用语素好些。”(P.15)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词素因为是词里边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那么它的功能就只能是用于构词……语素则不一样,它虽是最低一级语言单位,但它不仅能活跃地进行构词,而且还能同其他几级语言单位发生结构关系。象自由语素,它运用自由灵活,不但能构词,也能单独成词组合短语。”举的例子是:坐。“坐板凳,坐火车,坐下来”。南京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以往语法书上所讲的词素,都可以改称语素。为什么不称词素而要改称语素呢?主要原因有:(-)`词素’这个名称只能包括不成词的语素……对于那些已经成词的如`人’、`玻璃’等再叫它是`词素’,这就未免不合逻辑……。语素可以小于词,也可以等于词,所指的范围大;词素只能小于词,不能等于词,所指的范围较小。”(p.75)这3家都认为“词素”不能包括成词mo rpheme,“语素”可以包括,不过3家的立足点不完全一致。吕叔湘只是一种设想性的建议,认为可以让“词素”仅指用于构词的那部分mo r-pheme,但他随即又否定了这种设想。严格来说,吕叔湘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它一方面规定“词素”仅指不能单独成词的部分,词素小于语素,一方面又把词素和语素当作所指范围一样的术语来比较抉择孰优孰劣,违反了同一律。周文与南京师大中文系的书则认定“词素”不能包括“成词语素”。根据是什么?周文的根据可能是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1957):“词素——是构成复合词的最小单位的总称。”(见周文开头部分)南京师大中文系书的根据则是所谓“不合逻辑”。我们觉得这里似乎存在着两种混淆:第一种是把个别人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混淆了,第二种是把概念和术语的可指性混淆了。在我们查阅过的“词素”派文献中,只有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规定词素只包括构词词素,不包括成词词素,其余各家都明确指出“词素”不仅包括构词词素,而且包括成词词素。比如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1957),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名词解释》(1962),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1963),《辞海》(1978),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1979),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1980),王勤、武占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1983)等。他们一般都把由单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所以,如果周-农所持”词素”只能包括构词语素之见解是以我国语言学界的见解为基础的话,未免以偏概全。从概念与术语的区别来看也一样。概念是人们对现象的概括认识,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术语是概念的名称,是用来指称概念的,-个术语适于指称什么概念与概念本身是什么并不是一回事。用“词素”仅仅指称不成词的mo rpheme,只是黎锦熙、刘世儒教材对m orpheme概念的一种规定,并不能证明“词素”这个术语就只适于指称不成词的mo rphem e,而不能用于指称所有的mo rphem e。也就是说,从术语的可指性(可以、适于表示怎样的意义、指称怎样的概念)来说,用“词素”指称所有的mo rpheme并不见得怎么不合逻辑。张静说:“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素构成,如`我吃葡萄’里的`我’、`吃’、`葡萄’都是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不能因为这种词素可以单独成词就不叫词素,正象不能因为一个词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句子而这

·

·

135

个词就不再是词一样,这望有个分析手续问题)。”(p.108)我们认为张静的说法有退理,能否包括成词m orph em e并不能成为决定“语素”这个术语优于“词素”这个术语的理由。

(2)“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组合成词组(短语),“词素”不然。

主张采用”语素”术语者有一个理由是“语素”可以组合成短语或词组,包括成语。例如,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象自由语素,它运用自由灵活,不但能构词,也能单独成词组合短语”,例如:坐板凳,坐火车,坐下来。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词素只能构词,不能构成词组;语素不仅能构词,还能构成词组。如`狐假虎威’,这是一个成语,是由四个语素构成的固定词组,不能认为这是由四个词素构成的词”(p.76)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说:“有的文章还指出,从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看,语素这个名称比词素更恰当是因为语素不仅可以组成词,还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成语,而如果叫作词素,就只能限制在词这个框框里,而不能把成语这样的短语说成是词素的组合。(黄成稳《语素和语素教学》,《语文学习》1984年3月)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分析方法,认为成语的组成成分是古汉语里的词,要按古汉语来分析。其实有不少成语是近现代产生的,其组成成分已经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了,如`东张西望’、`尖嘴薄舌’、`见钱眼开’、`观棋不语真君子’中的`张’、`望’、`尖(尖酸之意)’、`薄(刻薄之意)’、`舌’、`眼’、`观’、`语’等等。(p68~69)

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首先,“坐扳凳”、“坐火车”、“坐下来”中的“坐”都是词而不是语素。从周-农的上下文看,他的意思是语素”坐”“单独成词”后才组合成短语的,而不是语素直接组合成短语。(另参看本文第二部分之(3))

其次,“语素组合成成语”的事实并不能看作是语素构成了词组。一般认为,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其内部构造是“词素+词素=词组”;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组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其内部构造是“词+词=词组”。相反,当我们认定一个语言片断的组合成分是“词素+词素”或“词+词”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这个片断的整体属性是词或词组⑧。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有特殊性,即其内部构成要素多是古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基本不再单用,而整体又很凝固,具有一个综合的意义和象词一样的语法功能。赵元任说,成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内部结构遵循文言的语法而非现代的语法。事实上,大多数凝固复合词就是这佯形成的,凝固复合词的结构在文言里是服从一般句法规律,不过现代汉语里不能拆开罢了。”⑨吕叔湘说:“热炕头”之类片断“组合不自由,就是有熟语性,这是复合词的特点。”(p.23)这都说明了成语组合的特殊性及其分析倾向。对于这种特殊组合要未分析为“语素+语词+语素……=词”,要末分析为“词+词+词……=词组”(以前一种分析为佳);而不管作哪种分析,都不能证明语素可以直接构成词组(短语)。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词的两头都有划界问题:……另一头是如何决定什么样的语素组合只是一个词,什么样的语素组合构成一个短语。”(p.17)“现在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一个语素组合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p.19)这是不是说吕叔湘认为语素与语素可以直接(不通过“词”)组合成词组(短语)呢?我们认为不是。吕叔湘的意思是,有些语言片断需要断定其局部与整体的级别、属性,而这二者的断定是相关的;在还不能断定某语言片断的整体及构件的属性时,他暂时笼断地指称这个语言片断为“语素组合”(正如本文在未讨论清用“语素”好还是用“词素”好之前暂时借用mo rphem e这个术语一样),而不是认为语素可以直接构成词组(短语)。上述几文之所以持语素可以组合成短语之说,也许与误解了吕叔湘这里的话有关。·

·

136

(3)“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附加于别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上,“词素”不然。

与上述理由相关,主张采用“语素”术语者还认为”语素”可以分别附加于词、词组(短语)、句子之后,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或者“直接进入句子”。比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语缀’这个名称也许较好,因为其中有几个不限于构词,也可以加在短语的前边(如第)或后边(如的)。”(p.19)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在评述吕著时说:“汉语语缀……第二个特点是有的不仅可以附着在词根或词上面,还可以附着在短语上面。10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粘附语素不但能粘附于语素,也能粘附于词或者短语。例如:粘附于词的:·老百姓、艺术·家等;粘附于短语的:人大常委会·员、叔叔阿姨·们等;象“因、虽、但、就。等语素还能连接词、词组甚至单句、复句。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有的语素还可以附加在词、词组,甚至句子之上,对这个词、词组或句子表达一些附加的意义。”例子是“们”:“我们”、“师生员工们”等,并说:“加在词后边的,叫它是词素还可以,加在词组后边的,再叫它是词素,就不大合逻辑,改称`语素’,这个矛盾就可以解决。`师生员工们’中的`们’是这个词组中的一个语素。此外,象语气词`呢’、`吗’,等,它们的主要用途是加在词组或句子的后边,表示某些语气,没有什么构词能力,称它们是`词素’也很不合理。”(p.76)

这些论述都想说明因为m orpheme 还具有构词以外的能力,所以称其为“词素”不如称其为“语素”好。其中既有合理成分,也有谬误。首先,说“因、虽、但、就”等语素能够连接词、词组,甚至单句、复句,这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因、虽、但、就”同时也都是能够自由运用的词,而不仅仅是语素;它们是以词的身份去连接词、词组甚至单句、复句的,而不是以语素的身份直接起连词组句作用(参看下文(4)所引张静的观点)。其次,说语气词“呢”、“吗”因为没有什么构词能力,所以称之为“词素”也不合理,这种说法更是滑稽。既然已经承认、肯定了它们是“语气词”,还苛求它什么构词能力?还为什么要称它为“语素”?

至于morphem e 加于“词”和“词组”(短语)之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吕叔湘说了那样的话以后没有具体举例,所以让人不太明了所指(虽然他在第45页举过“我的”、“布的”、“现成的”,“发给你们·的文件”、“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等例,在第10页举过“我们的”之例,但前3例中的morphem e 并非是加在“短语”之后的,其余各例则他均认为“的”是助词、虚词)。龚千炎的话也没有例子,而且增加了“加于词之后”-说。周-农和南京师大中文系均举了3例,其中加于“词”前后的是“老百姓、阿木铃、战斗员、艺术家、我们、他们、孩子们”;加于词组(短语)后的是:“人大常委会员、结构语言学家、人民大众化、叔叔阿姨们、师生员工们、姐姐妹妹们”。这些现象应该怎么看待?

根据传统语法来看,“孩子们”这样的组合可能是“语素+语素=词”,或者“词+词=词组”,而不会是“词+语素仍=词”,“词组+语素仍=词组”,也就是说,传统语法认为mo r-pheme 就是词素,就是专门用来构词的(组合为词或者独立成词),不存在mo rpheme 附着于其他单位而不影响其自身、被附着单位和整个组合的性质的情形。这样的话,morphem e 就的确是仅限于构词,就是真正的“词素”了。但是,m orpheme 究意能不能突破构词的局限,附着于其他词、词组而独立发挥非构词作用呢?如果能,则改“词素”之名为“语素”的理由就较充分;如果不能,则没有必要做如此修改。·

137·

岑祥认为,汉语的非单纯词有三类,一类是不同的词根结合起来形成的复合词,如“是非”、“铁路”、”扩大”、“收音机”;另一类是词根之外加上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如“·第一”·初三”、“·老虎”、“桌·子”、“作·家”、“·非本质的”、“无条件·地”;还有一类是词干之外加上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构成的,如“学生·们”、“表白·表·白”、“看·得见”、“看·不见”、“黑·咕隆·咚的”。他把这所有不同的成分都叫做“词素”,并说第三类中的词素(即词形变化形式)只表示各该词的语法意义,这些形式不是词,也不必与各该词结合起来构成独立的词,只是用来说明它们的用法1。这样看来,所谓附加于词、词组之后而又不是该词、词组的构成要素的“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还是存在的,它们的确既不是构成派生词、合成词的“词素”,也不是构成词组的“词组素”——词,只是一般学者没有很好揭示出来而已。拿岑祥的观点观察上述论者的例子,结果是:“战斗·员、人大常委会·员、艺术·家、结构语言学·家、人民大众·化、·老百姓、·阿木铃”中带点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morphem e,它们都是用于构词的真正“词素”,而不是什么附加于词、词组之上表示语法意义的特殊morphem e 。“我们、他们、孩子们、叔叔阿姨们、师生员工们、姐姐妹妹们”中的“们”才是附加于词或词组之上而又不是它们的构成要素的特殊mo rpheme ,也即“形态变化形式”。总而言之,说有些(很少)mo rpheme 可以附着于词、词组之后是能够成立的,从而可以承认用“语素”指称mo rphem e 比用“词素”指称它更有道理,只不过论者对于非构词mo r-pheme 的特点揭示欠深,举例不尽恰当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岑祥正确地区分了构词m orpheme 与构形mo rpheme 之不同,但他都一概称它们为”词素”、“词尾”(后缀),而并没有称前者为“词素”,称后者为“形素”。这是一个遗憾。为了正确揭示mo rpheme 的特性,有必要明确区分构词mo rphem e(简称“词素”)和构形m orpheme (简称“形素”)两个概念,并尽量用恰切的术语分别指称之。

(4)“语素”不限于构词,还能“直接进入句子”,或者“独立成句”,“词素”不然。

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说:还有一种现象,即-些人们习惯上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词的东西,常常可以被分解着使用。例子是“洗澡”——“洗了一个澡,这个澡洗得很痛快”等。并说,“吕叔湘说:`……语素不以`词’为前提,完全可以设想有一种语言只有语素和它的各种组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句子,没有`词’这样的东西。’(《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复合词在语言活动中的分解现象看作是这一部分语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进入句子的一种特殊情况呢?在这种情况下,以语素来代替词素的说法不是更可以避免`词’的束缚吗?又如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接受、通行的一种说法:`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其中的第一个`可’和`应’,我们怎么能说是从`可以’、`应该’中分割出来的词素呢?把它看作直接进入句子的语素不是更合理吗?”(p.69)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自由语素还能单独成句。例子里:坐!坐。坐?我们觉得这些说法很难成立。

先说“直接进入句子”。论者认为“洗澡”是一个词,所以“洗”、“澡”分别是两个“语素”,这两个语素在“洗了一个澡”,“这个澡洗得很痛快”两句中仍是语素,是语素“直接入句”。这样说比说语素可以构成短语、成语更加错误。朱德熙在《语法讲义》里定了3条鉴别汉语的词的标准:是否最小的自由形式;活动能力的强弱;可否扩展。从而判定“理发”是词,“理了个发”,“理不理发”,以及“发理了没有”是词组,并且说“洗澡、睡觉、散步、跳舞、上当、吃亏”等等跟“理发”的情形相同12。显然,这样解释更符合汉语结构的实际,也更利于语法理论的严密统一。至于说“应不应该”、“可不可以”中的第一个元素是语素直接进入句子,更加牵强。“应不应该”、“可不可·

138·

以”是助动词“应该”、“可以”的重叠形式,也即形态变化形式,其中的第一个“应”、“可”根本不

3至于所引吕叔湘的话,我想那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想,能脱离整个组合,何谈直接进入句子?1

是想用结构主义原理说明一切语言单位、片断都是由语素这种最小元素合成的,借助“语素”这一概念更利于人们从小、头至大头逐步说明语言结构,而不是说语素可以不通过词直接进入句子。吕叔湘本人的语法分析也并没有放弃词、短语、小句等一系列大于“语素”的概念。

再说能够“独立成句”。前文说过,不管是“语素”也好,“词素。也好,都包括可以独立成词这一小类,“坐”就正是这种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或“词素”。语法学界一般叫“坐!”。这样的句子为“独词句”,理由正在于“坐”首先是一个词,然后才以词的身份独立成句的。若曰语素能够直接独立成句,则完全抹煞了不同层次语言单位之间的界限,危害甚大。

张静正确地指出:“有一些语法单位,如`人,、`车’、`看,、`红,等,可以直接造句,如`人很多’,`看电影’等,它们究竟是词,还是词素?如果承认它们是词素,能不能说这种词素是直接造句的?我们认为它们既是词素又是词。或者说,当它们单独成词时,这个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从分析手续上说,这些词素是先构成一个单纯词,然后再以词的资格去造句的。因为这些词素还经常同别的词素共同构成一个合成词,如`人民’、`车辆’、`看见’、`粉红’,在这些合成词里,`人’、`车’等只能是词素,而且同单独成词的`人’、`车’等是同一个词素。如果不这样解释,而是说有的词素能直接造句,或者说能单独造句时就不再是词素,而是词,必然要在单纯词和词素之间划上等号,甚至要在独词句和词素之间划上等号”。(P.109)

(5)“语素”先于词,“词素”后于词。

吕叔湘说:“`词素’是从词里分解出来的,没有`词’就谈不上`词’的组成部分。`语素’不以`词’为前提,完全可以设想……没有`词’这样的东西。”又说:“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这种划分比较容易,而且根据这种划分,不应用`词’的概念也能把语言结构说清楚。”“比较起来,用语素好些,因为语素的地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这里说的`先’和`后’指逻辑上的先后,不是历史上的先后。)”(p. 15等)吕叔湘认为“语素”之名优于“词素”,理由有二:一是在术语依存关系上,“词素”依附于“词”,离不开“词”,“语素”不依附于词;二是在分析实践上,要确定“词素”,必得先确定词,而要确定“语素”,却可以不必先确定词。我们认为其第一条有一定道理,可惜被有的人作了不恰当的引申;第二条却不见得(留待第(6)部分专析)。

对吕叔湘理由进行阐发的有周-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和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几家,其中《提示与解说》对吕叔湘第一条理由进行了补充阐释,说得较为中肯。这是证明“语素”之名优于“词素”之名的一个重要根据,即即使是mo r-pheme只用于构词,其名称也以避开“词”字为好。其余二文均有偏差,甚至歪曲了吕叔湘的说法。比如《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语素与词的结构程序是先有语素而后才有词。从语言发展的情况看是这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大都由古汉语的单音词演化组合而来,这些被演化与组合了的古代单音词就是现代汉语语素的直接源头;从语法结构分析的情况看也是这样,没有语素的组合,也就谈不上什么词的合成了,因为它们是语言单位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正如没有`开’`后’`门’`拉’`关系’等词的组合,要想有`开后门’`拉关系’之类短语的组成是不可能的一样。从这两个方面看,词还必须以语素为前提。”显然,吕叔湘说的是术语间的依存关系,该文却发挥成事物间的依存关系;吕叔湘说的是“逻辑上的先后,不是历史上的先后”,该文却恰恰说成了历史的先后。《语素研究述评》一文也有类似问题。张静正确地指出:“如果可以说词和

·

·

139

词组都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词素是从词里分析出来的。”(p.108)这话很好地纠正了上述二文的误说,尽管它可能说于那二文之前。

(6)用”语素”方便分析,用“词素”不然。

从上引的话知道,吕叔湘主张使用“语素”术语而不使用“词素”术语,理由之一是在分析实践上“语素”的划分比较容易,“词素”的划分比较难(因为它要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词·的划分是问题较多的)。这样说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实际却不然。首先,所谓“语素”、“词素”都是语言中小于词的单位,它们在级别大小上及与词的关系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构词、成词的m opheme 小于词,表示形态变化的morphem e 也一样),因此,对于mo rpheme 的判认不会因为其取名的不同而有本质变化。其次,实际的语言分析过程是mo rphem e 的判定、词的判定乃至于词组(短语)的判定是同步进行甚至不断往复的,当我们确认了某些单位的组合片断为词,也就同时确定了这些单位本身为语素或词素;当我们确认了某些单位的组合片断为词组(短语),也就同时确定了这些单位本身为词。反过来也-样,局部的级别一定,整体的级别也随之了然。所以说把更方便分析实践作为判定“语素”术语优于“词素”术语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改“词素”名称为“语素”,“可以避免词与非词的划界问题”,说“握手、会客、别提”、“吃得消、对不起”是词还是词组较难判定,改称“语素”以后,大家的认识就统一了;施光亨的文章也有类似观点。我们认为,改“词素”为“语素”之后,大家的认识并不能统一;想以“语素组合”之名称笼统指称某些难判定的单位,只是一种回避矛盾的做法。“握手”、“吃得消”等到底是词还是词组,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也即“握?”、“手”、“吃”、“得”、“消”等到底是mo rpheme 还是词,不会因为改“词素”之名为“语素”而消解,相反,这样做很可能滑到m orph em e 可以组合成词组的斜路上去。

二、“词素”说理由评析

在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吕叔湘的建议,纷纷改“词素”为“语素”,甚至不断撰文申述理由的时候,张静的专著《汉语语法问题》不但坚持使用“词素”之术语,而且申述了自己的理由,不指名地批评了“语素”说的一些理由。张静的意见并不是专门针对“语素”说而发表的,而是渗透于自己的正面叙述当中;这些意见上文已有不少引述,这里再做一简单概括:

(1)词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任何一个词都是由词素构成的,而词素也只是用来构词的,是构词元素——对应”语素”说的第(3)条理由,按照这种理论,mo rpheme 能附加于词或词组之后表示附加意义,或者说mo rpheme 不包括构形mo rpheme(形素)。

(2)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素构成,也可以由几个词素构成。不能因为有的词素可以单独成词就不承认它同时也是词素。——对应“语素”说的第(1)条理由。按照这种说法,词素不仅包括不成词词素,也包括成词词素。

(3)有些语法单位既是词素又是词,作为词它们可以单独造句,并不能说这种词素是直接造句的,从分析手续上说,这些词素是先构成一个单纯词,然后再以词的资格去造句的。——对应“语素”说的第(4)条理由。

(4)如果可以说词和词组部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词素是从词里分析出来的。——针对“语素”说的第(5)条理由。按照这种观点推论,“词素”与词的关系并不是“词素”·

140·

后于词。

此外,赞成使用“语素”术语的周一农、北京市语言学会对“词素”这个术语也并没有彻底否定。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如果光研究词的内部成分,不涉及其他,词素这个术语当然是合适的。但如果也把morphem e作为一级语言单位来看的话,`词素’就不如`语素……’那么名正言顺了。”北京市语言学会《教学语法系列讲座》说:“那么`词’是不是就从此销声匿迹,不再使用呢?也不能这么说……自从汉语将m orpheme译成`词素’之后,由于双语构词的特殊性,已赋予`词素’容纳新意义、新用法的可能性,也就是已不再与mo rpheme的含义相等。……因此,新的意义便是:词素是不能成词,只能成为词的一部分的最小音义结合体。有些文字学家并借用来构成`词字’和`词素字’两个新术语。词字是能成词的字,词素字是不能成词但有意义的字。例如:

词字:人 马 好 高 走 了

词素字:民 桌 乞 奕 谊 绍”(p.12)

简单来说,张静把morphem e仅限于构词m orpheme,未包括构形mo rphem e,这一点不如“语素”说科学(虽然“语素”说的论者对构形m orphemee的认识尚不很清楚,范围把握尚不推确,但他们认为mo rpheme不限于构词这一点是肯定的);但他关于“词素”不限于不成词mo r-pheme,也包括成词mo rphem e之说,以及他对于“语素”派成句说、先后说的清晰批评都是非常精当的。周一农与北京市语言学会的意见在整体上有不少矛盾、漏洞,但都有一些合理部分,即认为“词素”这个术语还可以与”语素”-道继续存在,以解释词的内部构造问题,表示构词m orpheme这样的概念。从术语及其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看,北京市语言学会的意见问题是对“词素”的含义规定太狭,只指不成词m orphem e,不包括成词m orpheme,从而以“词字”指称可成词的字,以“词素字”指称不能成词的字的做法既有用处,又不太严谨。既从mo rphem e,的眼光来看,“词素字”不限于“民”、“桌”等,也应包括“人”、“马”等所谓“词字”,因为根据我们的分析,词素也包括成词语素,即他这里所说的“词字”也都同时是“词素字”。

三、小结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语素”说者所提出的6条理由多数站不住脚,只有第(3)条的一部分很有道理(“还可以加于词、词组后”),但论证不透,举例不尽妥当;第(5)条有一定道理(叫“词素”反映了对“词”的依附关系和逻辑先后关系),但后来的论者对吕叔湘的意见作了不少不恰当的发挥(“历史的先后”等)。“词素”说者的主张纠正了“语素”说的不少误论,其不足是没有顾及汉语中所存在的不用于构词的mo rpheme,虽然汉语中组大多数mo rpheme是构词mo r-pheme,但绝大多数毕竟不等于所有。而所谓分歧或不足,都不仅仅是从术语选择方面而言的,而且还从术语所反映的汉语事实、概念方面而言;随着术语问题的解决,与之有关的概念问题也将随之而释然。本文主张以“语素”这个术语指称“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言单位”这样的概念,以“词素”这个术语(“构词语素”的简称)指称“用于构词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这样的概念,并用“形素”这个术语(“构形语素”的简称)指称“用于表示词、词组的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形式”这样的概念。“语素”、“词素”和“形素”3个术语所反映的概念关系是:

·

·

141

语素(morphem e)构词语素(简称“词素”)构形语素(简称“形素”)

即,语素=词素十形素。

英语的m orpheme一词有3个汉语译名:词素、语素、形素。这3个译名恰好和本文结论中的3个术语一样。是不是英语使用者用同一个术语记录表达了3个不同的概念呢?有待进一步查考。

注释:

①⑥多看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de现状和回顾》,语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版。

③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丽水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

④南京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版。

⑤北京市语言学会编《教学语法系列讲座》,第一章《语素》,作者史有为。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9月版。

⑦张静《汉语语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5月版。

⑧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版。

⑨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2月版。

10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291页。

1岑祥《关于构词法的几个问题》,转引自陈垂民教授选编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参考资料》,1986年5月油印本。

13参看《现代汉语八百词》第71~72页及岑祥《关于构词法的几个问题》中关于“看见”——“看得见”、“看不见”的讨论,后者出处详注。1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 李 林】·

142

·

现代汉语-4.doc

现代汉语-4 (总分:10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13,分数:32.50) 1.“葡萄干”包含 1个语素。 (分数:2.50)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 1结合体。 (分数:2.50) 3.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 (分数:2.50) 4.语素是最小的 1结合体。 (分数:2.50) 5.语素是语言中 1的音义结合体。 (分数:2.50) 6.语法单位可以分四级,它们是 1。 (分数:2.50) 7.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 (分数:2.50) 8.从结构类型的角度看,“管理严格”是一个 1词组,“管理得严格”是一个词组。 (分数:2.50) 9.“看见你那谦虚的微笑”是 1短语。 (分数:2.50) 10.从结构类型的角度看,“推他上车”是一个 1词组,“看他上车”是一个词组。 (分数:2.50) 11.“热水洗澡”的短语结构方式是 1。 (分数:2.50) 12.联合短语由 1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有的是递进,有的是选择。(分数:2.50) 13.短语的功能类型有 1和谓词性短语。 (分数:2.50) 二、判断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4.成词语素是那些只能自己独立成词、一般情况下不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的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5.从形式上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6.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种。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7.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也就是说每一个汉字都记录一个语素。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现代汉语上册(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的含义:①狭义:只指共同语(普通话) ②广义: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特点:⑴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 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⑵功能上:①人与人的关系。 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③人与文化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形式:①口语(特点):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②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P216(思练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四、“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五、(1)驼绒平绒呢绒鸭绒 六、(2)驼绒驼毛驼峰驼铃 七、(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八、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和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 成词语素:狗羊学闪平狼 不成词语素:绩柿素眉鸭习虎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单纯词不分析),是成词就注明它的构 成方式。 (联合)(附加)(偏正)(联)(偏)(偏)(联)(联)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 (附)(联)(动宾)(中补)(联)(偏)(联)(联)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 (附加)(联)(动)(联)(偏)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联)(动)(偏)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联合:人民、解剖、开关、领袖、美好、丝毫、伟大、动静、衣服、功用。 动宾:革命、碰壁、司令、无论、用功、立春。 偏正:痛快、石林、雪白、工人、烧饼、粉饰、联想、奶牛、牛奶、民生、大寒。

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现代汉语当中词的构成问题。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先知道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单句、复句)——句群(句组)。从这个序列表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位于二级序列,所以,要了解它,我们首先得了解语素,再来分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语素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讲,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有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像“吩咐”“葡萄”“咖啡”“马”“牛”等。“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了。这种情况下,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有的词是由好几个语素构成的,像“语言”“鸡蛋”“书本”,“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在这些词中到底有几个语素。 从语素的构词能力看,现代汉语的语素有三大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指的是能够单说单用,独立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美”可以独用,也可以组成“美丽”“美貌”“完美”“健美”等。这类语素活动能力最强。 半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丽”在现代汉语中不独立成词,但能组成“秀丽”“丽人”等词。这种语素在古代汉语中是词,在成语中仍然是词,如“风和日丽”。这类语素活

动能力比较弱。 不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也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比较固定。这类语素活动能力很有限,粘附性很强,所以又叫粘附语素。如“阿”“初”“子”等。 根据在词中的作用的不同,我们把这些语素分为词根、词缀两类。 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例如“电线、电视、电影、电话、电灯”等,其中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词根一起构成词。汉语的词大部分是由词根语素构成的。? 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词缀不同于词根,它们只能粘附在词根上,主要作用是构成新词,它们自己不能独立构成词,只能缀挂在词根上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自由语素都是词根,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属于词缀。 现代汉语中根据语素构成词的方式,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类词语: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也是单纯词。从上面所举例词可以看出,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多音节的单纯词无论音节有多少,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

现代汉语上问题和答复汇总

09现代汉语问题集 一、请运用同形替换法来检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 鉴定什么是语素,首先要掌握语素的特点: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同形替换法不是最有效的,分解法既简单有有效。具体做法是,对一个成分进行分解,分解后的部分如果仍有同整体相关的意义,那么这个成分是词,例如题中的“研究、荒原、精密”;如果分解后不再具有同整体相关的意义,那么这个成分是语素,例如题目中的“沙龙,汪洋,仿佛,荒唐,玻璃”。 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的士,琵琶,微,啊,走,阿,者,们,最,清,晰,言,从 如果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那么做这个题目就没有问题了。请同学们自己做吧。同学们应该问问题,不应该让老师做作业。 三、指出下列词的构词方式 轻松,对虾,烂漫,波动,改良,儒家,芙蓉,政变,色拉,飞快,起草,文字 笔谈,烧饼,刷新,花束,沙龙,钳子,旗手,火化,耐性,结晶,胆怯,学问 词的构词方式分为单纯式和合成式。一个语素构词是单纯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词是合成式。合成式又分为重叠式、派生式(也叫附加式)、复合式。重叠式是语素重叠构词,派生式是词缀和词根构词,复合式是词根和词根构词。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说明做题目吧。 四、若要回答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加举例,请问怎么回答? (一)对立原则和语境测试法 (二)互补原则和归纳法 (三)音感差异原则和内省法 (四)系统性原则和比较法 除了上述四个要点之外,答题内容还包括:对四个原则和四种方法的说明。例如,什么是对立原则,什么是语境测试法。然后再举出具体的例子。这个问题我是重点讲授的,恕不赘言。 五、举例说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是重点讲授的,有关答题内容我强调了三四遍,而且还板书了。提这个问题的同学恐怕没有听课吧? 六、请问怎样区分一个词是不是语素? 成词语素既是语素,也可以成为词。单纯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单纯词既是词,也是语素。所有的合成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合成词都不是语素。 七、述宾式是不是就是动宾式? 是的。 八、怎样判断—子—儿—头是词根还是词缀? “—子—儿—头”在定位后置的情况下,判断其是词根还是词缀,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看读音。读本音(“子”的本音是上声,“儿、头”的本音是阳平)时是词根,读轻声时是词缀。二是看意义。“子、儿、头”是词根时意义很实在,表示人和事物;“子、儿、头”是词根时意义很虚泛,很抽象。 这样下面的问题你们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语法讲义.docx

《语法讲义》读后感 本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想做笔记梳理知识点,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来讲,这可能是由于在大一时期长期处于被《现代汉语》支配的恐惧所造成的。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语法学界最有权威的一部语法学著作,读这本书时,大部分是熟悉的内容,尽管熟悉,但是以前这些语法知识,我头脑中是混乱不成体系的,因为我一直对语法方面不太敏感。读这本著作时,每读一部分,就会梳理清楚一些。读完之后,虽然忘记的也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收获不小。本篇读后感我想从这些内容的归纳,收获以及启示、还有存疑的地方这三点来完成。 一、语法讲义的主要内容 《语法讲义》这本著作分为了十八章来讲,分别就语法单位、词的构造、词类、句型等内容做了多方面,具体的阐释。下面主要是对一些主要章节具体内容的归纳阐释。 第一章为语法单位,从语素、词、词组、句子等最基本的语法内容讲起。在这一章里我了解到了语素作为语法系统里的基本符号,有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等不同方向上的分类。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它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在区分是不是词的时候,朱德熙先生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语言成分活动能力的强弱、扩展法等三种方法来判定是不是词,朱德熙先生指出,这三种方法其实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缺陷的,比如在划分“铁路”、“白菜”、“理发”等词语时,都不能根据其中单一的标准来划分,否则就会出现歧义。所以我们在划分一个词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章中,朱德熙先生还讲到了词组,并具体阐释了词组的几大类型: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连谓结构。并通过举例“我们班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来介绍了层次分析的具体应用以及二分法。在本章中,朱德熙先生还指出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一个看句子的内部结构,一个看语法功能。本章的第四节是句子。本节中介绍了句子的分类,从结构上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句子的功能上看,又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感叹句五类,朱德熙先生指出,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的,因此这五类句子有交叉的情形。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词的构造,主要讲了几种词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如重叠式、附加式、前缀、后缀、复合式等类型的词的构成方式,并细化了其中的一些分类,比如重叠式副词中的基式,附加式中区分一些附加式词语与复合词的辨析,后缀中的副词后缀、状态形容词后缀、“的”与“得”的区别等。并对一些复杂的合成词,以及特殊的复合词中的紧缩式与减缩式进行了区分。并对并立式复合词进行了具体阐释。 第三章从大的层面上讲述了词类的知识。本章首先介绍了划分词类的几大依据:词的意义、语法功能、形态变化三大方面划分,但朱德熙先生指出,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虽然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我们在划分词类的时候,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在印欧语系中,比较适合运用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而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只能通过词的语法功能来进行分类。除此之外,本章还讲到了词的共性与个性,词的兼类等内容。朱德熙先生还指出,汉语的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并具体阐

现代汉语文字

第五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种种问题的基础。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确定文字性质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世界上的文字有几千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主要有三类: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起来叫做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 一种语言的音素数目是有限的,不过几十个,因此音素文字的基本单位——字母也是有限的,只有几十个。例如,英文字母有26 个,德文字母有27个,俄文字母有33个。字母所代表的音素就是这个字母的音值,每个字母都有确定的音值而没有意义。书写时按照字母的音值把词的发音记下来,语言里的词就变成了书面上的词;阅读时把字母的音值拼合起来就知道它记录的是哪个词。 语素文字的代表是汉字。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国、走、大、很、吗”就是现代汉语的语素。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它用不同的形体表示不同的语素。它能区分读音不同的语素,例如“买”和“卖”是不同的语素,要写成不同的汉字,而且还能区分读音相同的语素,例如“黄、簧、皇”虽然同音,但是是不同的语素,所用的字形也不同。我们用汉字来记录汉语里的语素,语素的音和义就成了相关汉字的音和义。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有少数汉字单独不表示语素,如“徘、徊、琵、琶、葡、萄”等,只有形和音,没有义,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不过这样的字数量很少,不反映汉字的本质。这样一些字的存在,不妨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 二、汉字的特点 文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文字的性质是根本,而特点是由性质派生出来的。汉

福建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现代汉语之语素的判断

福建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现代汉语之语素的判断福建教师招聘网免费提供2016福建教师考试公告最新资讯、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资料、福建教招历年考试题库以及福建教资历年考试题库等。 福建教育信息网为各位考生提供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备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福建教师招聘考试。 一、考查题型 有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比如: “奥林匹克运动会”包含几个语素( )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蝴蝶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飞舞”一句话中包含有个语素。 其外在形式是虽有不同,但是考查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对语素的判断。 二、判断技巧 首先,明白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既有读音,又有符合语境的含义,比如跑、走、吃、好、坦克等。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以单音节(在此处简单了解,一般情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的为主,比如:日、月、水、拿、死、美等。所以,要判断一句话或是一个短语的语速个数,我们不妨去数汉字个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一个汉字一个语素,也就是,汉字个数和语素个数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众全的音译词(坦克、沙发、奥林匹克、咖啡等),它们汉字个数不等,但是语素都是一个。在此处,单独的汉字是有含义的,比如“沙”这个汉字的意思主要是极细碎的石粒、像沙的东西、声音不清脆不响亮的意思,但是在“沙发”这个词中,“沙”是没有涵义的,它只是记录这个词的字而已罢了,所以“沙发”是一个语素。这就说明,给定一个词要判断它是几个语素,我们要注意分析该汉字在特定的语境中是否有相对应的含义。在此,我们进一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知识、学习、树木、运动、人民都是两个语素。 大家肯定会好奇,那么哪些词往往是全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呢? 再次,明确往往表示一个语素的词。 不管汉字的个数,由一个语素构成一个词的词有拟声词、音译外来词和连绵词。 拟声词:叮咚、哗啦、噼里啪啦等。 外来词:坦克、吉普、芭蕾、奥林匹克等。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现代汉语之语素的判断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公告预计在4月份发布,5月份进行笔试,想考2017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同学们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备考资料,备考指导。 经统计,江西、山东部分地方、陕西部分地方、浙江部分地方的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会涉及大学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而这部分知识比较多、学习难度大。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复习,在此处,我将就语素的判断进行讲解。 一、考查题型 有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比如: “奥林匹克运动会”包含几个语素( )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蝴蝶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飞舞”一句话中包含有个语素。 其外在形式是虽有不同,但是考查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对语素的判断。 二、判断技巧 首先,明白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既有读音,又有符合语境的含义,比如跑、走、吃、好、坦克等。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以单音节(在此处简单了解,一般情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的为主,比如:日、月、水、拿、死、美等。所以,要判断一句话或是一个短语的语速个数,我们不妨去数汉字个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一个汉字一个语素,也就是,汉字个数和语素个数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众多的音译词(坦克、沙发、奥林匹克、咖啡等),它们汉字个数不等,但是语素都是一个。在此处,单独的汉字是有含义的,比如“沙”这个汉字的意思主要是极细碎的石粒、像沙的东西、声音不清脆不响亮的意思,但是在“沙发”这个词中,“沙”是没有涵义的,它只是记录这个词的字而已罢了,所以“沙发”是一个语素。这就说明,给定一个词要判断它是几个语素,我们要注意分析该汉字在特定的语境中是否有相对应的含义。在此,我们进一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知识、学习、树木、运动、人民都是两个语素。 大家肯定会好奇,那么哪些词往往是多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呢? 再次,明确往往表示一个语素的词。 不管汉字的个数,由一个语素构成一个词的词有拟声词、音译外来词和连绵词。 拟声词:叮咚、哗啦、噼里啪啦等。 外来词:坦克、吉普、芭蕾、奥林匹克等。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引言语素化是指语言系统中非语素成分转变爲语素的过程。语素化可作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语素化,指各种非语素成分向语素的转化,所形成的语素既包括成词语素,也包括不成词语素;一种就是狭义的语素化,指从独立的成词语素变成了不成词语素。本文所説的语素化属後种情况,主要关注古代汉语单音词演变爲现代汉语中黏着性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研究受到了苏新春(2003)的启发。苏文曾就共时变异中的语素提出了两条主要的判断标准,一条是句法标准,即“独立使用”;另一条是词法标准,即“重复构词”。我们结合语素化历时研究的特点,归?{出历时视角下判定语素化是否实现的句法一词法标准:1)句法层面,不能自由出现在同类词可自由出现的句法位置(郭鋭,2002),也不具备同类词的典型句法功能;2)词法层面,能以同一音义结合体的身份反复参与构成不同的复音词,且构词数?量较大。单音词句法独立性的丧失或弱化不是语素化的充要条件,因爲有些虚词在由实词虚化爲一个形态标记之後(如“着、了、过”等),同样不能独立运用,但仍然不是构词语素,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同样,既具备构词力,又同时具备句法独立性的单音词也没有实现语素化。所以説,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我们才可以认爲该单音词实现了语素化,即具备了句法上的黏附性和词法上的复现性。本文的研究是在对8个个案(壁、衣、志、示、侵、至、丰和贫)研究的基础上(陈练军,2009a),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进而总结出古汉语单音词语素化的倾向性特徵。 1.单音词语素化的特徵 1.1 句法特徵单音词语素化最显着的句法特徵是:句法自由度降低,逐渐丧失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在语素化进程中,句法自由度的降低是一个连续统,最先弱化的通常是典型的独立性强的句法功能,最後消失的是黏附性强的句法功能。由此我们认爲,单音词的语素化程度和它的句法自由度成反相关关系:句法自由度越低,语素化程度越高;反之,语素化程度越低。现以单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素化爲例对此加以説明。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讲

第一节概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

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概念 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句子的概念 句子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一语素和汉字 1、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汉字大部分可以充当一个语素,但有些语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表示。 汉字三位一体的特点:形体上,表现为汉字,声音表现为音节,音义结合则称为“语素”,典型的汉字表达语素是单音节的,而其他文字大部分表达语素是可以超音节的。 汉字的功能的意义化,并不表示每一个汉字是与意义对应的,有时汉字也仅仅是一个语音的记录,这是文字的普遍共同的性质。(这是文字的真正本质特征) 3、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一般而言,一个汉字多数就是一个语素,这就是单音节语素。但也有由两个或者是两个汉字以上的汉字组合才能表示意义的多音节语素,其中有些汉字并没有表示特定的意义。比如:蝴蝶,是一个语素,用“替换法”可以确定“蝶”也是一个语素,而“蝴”是汉字,但却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表音的汉字。依此类推的,还有“骆驼”中的“骆”。但汉语强烈的表义倾向性使语言使用者以为每个汉字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字化现象,是指不满足上述对应关系的字,有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势。 他论证“蝴蝶”的观点是:蝴蝶是一个语素,但却是两个字、两个音节,不符合字的一般趋势。独立的“蝶”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蝴蝶、粉蝶、凤蝶、彩蝶,可以说“蝶”字开始“字化”了,“字化”实际是汉字民族心理认知的结果,其结果是构成有意义的语素。还有: 巴:中巴、小巴、巴士 的:面的、的士 啤:啤酒黑啤生啤 蛛:蜘蛛、蛛网、蛛丝 驼:骆驼、驼肉、鸵峰 4、汉字、音节、语素的关系P196 “1个汉字.1个音节.1个概念”是规范模式。

流行“秀”语素分析

流行“秀”语素分析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的碰撞,大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些以语素的形式和汉语的语素构成成词,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已经难以辨认其“外来身份”。本文以“秀”族词为代表,通过探讨外来语素的来源,“X秀”组成的词的构造及功能;“X秀”类后缀语素身份的探究以及“x秀”词语的语言机制和社会文化心理,使人们认识到“秀”这个流行语素的特殊性,同时也让大家看到汉语词汇系统的新变化。 关键词:秀语素,类后缀,语言机制,文化心理 正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秀”看作两个词,有5 个义项:秀1 :植物抽穗开花。秀2 : (1) 清秀;秀丽。(2) 聪明,灵巧。(3) 特别优异:优秀。(4) 特别优异的人才。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音译的show“秀”化为汉语中的一个语素,“秀”越来越多地替代“展览、表演”,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互联网的信息中,脱口秀、时装秀、秀舞姿、秀激情随处可见,同时由秀派生出了许多“~秀”类的新词很快就被人们理解、接受,并反复地使用。 通过用百度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秀”这一主题词,找到相关网页约52 300 000 篇,去除包含了“秀”的人名、地名、单位团体等专有名称的句例,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包含以“秀”作为词素的词语的句例,比如:秀丽、秀才、秀气等,最后剩下了431 个含“秀”新用法的句例,我们将其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对象。 一“秀”的组合及意义分类 (一)“秀”组合 1“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附在双音节“X”之后,形成“X秀”式的三音节组合。其中,“X”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但以名词居多。如下例句。 例1工作之余,周末的时候,看一场热热闹闹的歌舞表演的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想着去哪里欣赏歌舞秀? 正在急急忙忙查看各剧院的节目表? 其实大可不必。难道你还没发现,就在我们的餐桌边,早已轮番上演起了一场场火爆热烈的歌舞秀———用歌舞佐餐,让眼睛嘴巴一同享受。(杭立《桌边上演歌舞秀》《新民晚报》2004. 03. 12) 例2除了不少媒体记者外,还有数百位读者簇拥在“唐老鸭”周围给他鼓劲,并纷纷拿过话筒当起了客串“记者”,签售会变成一场“记者秀”。(李瑛《唐师曾自述私人生活:家庭、婚姻与儿子》《安徽日报》2004. 08. 02) 2“秀”与单音节成分的组合,构成一个双音节的片段,能与“秀”组合的单音节成分不少,但以“做”“作”为最多,构成“做秀”“作秀”。 例3时尚生活中的皮雕工艺品,绝对是玲珑“皮秀”的精品。(金笛子《小巧玲珑玩“皮秀”》,《新民晚报》2004. 04. 16) 例4平常,为一点点小事,赵雅莉都会流泪满面,但这次赵雅莉自始自终没有流泪,只是说孙小建,你不要跑了,你以为是拍电视剧呀,镜头呢? 镜头在哪里? 既然没有准备好镜头,你就不要作秀了,起来,我们还是离婚吧。(王海玲《“四张”女人》《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2期) 3 “秀”还可以附在多音节的短语之后,如: 例5 昨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纱礼服秀在港汇广场举行。(陆梓华、廖雪明《电梯上秀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定位语素和词缀划分角度不同

定位语素和词缀划分角度不同,二者没有对应关系。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为词缀在构成词时,不瘦在词的前面就是在词的后面,例如“老师、老鹰、老鼠、老虎”中的老在前面,“桌子、肚子、凳子、棍子、班子”的子是在后面。但是定位语素不能反过来说就是词缀,因为定位语素中只有具有构词能力的语素才是词缀,不具有构词能力的不是词缀,例如“啊、吗、吧、在、从、向、于、和”这些定位语素,位置固定,但是不具有构词能力,不是词缀。 不少人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二者划分角度不同,是没有对应关系的。词缀是定位语素不错,但是定位语素不一定是词缀。在定位语素中,只有具有构词功能的那部分语素才是词缀,不具有构词功能的定位语素不是词缀。例如“阿、子、化、性、头”是词缀,它们具有构词功能,而语素中构成语气词、介词、连词的这部分语素,不具有构词功能,它们都是定位语素,不是词缀。所以,词缀是相对于词根而言的,附着在词根上构成词,是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定位语素就是词缀。 2.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与音节的联系又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与多音节词两类。单音节单纯词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杀、哭、田、吗、看。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数量比单音节单纯词要少,主要有聫绵词、音译词、叠音词、象声词、感叹词五类。例如:聫绵词:忐忑、蝴蝶。音译词:卢布、吉他。叠音词:悄悄、渐渐。象声词:哗啦、咚咚。感叹词:哎呀、哈哈。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词。构成合成词的语素,至少有一个词根语素,词缀不能单独构词。例如:路线、电脑。 复合词: 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合成词的方式叫复合式,这样构成的词叫复合词。复合式合成词有分并列式例如:喜悦、江山。限定式例如:博文、火热。补充式例如:改正、花朵。支配式例如:叫好、革命。陈述式例如:自立脸红。 派生词:派生式是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方式,这样构成的合成词叫派生词。根据词缀的位置,派生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附式与后附式两种。前附式例如:老师、非凡。后附式例如:读者、石头。 复合词与派生词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不同的是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的合成词。现代汉语的合成词以复合构词为主,有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种。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现代汉语中派生式构成的合成词的总量比较少。派生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附式与后附式两种。 3.词义理据不是词义。 词的理据就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就是一个词用这样的语素而不是那样的语素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选择能突出其特征的方面,作为命名的根据、理由,这就是词义的理据。词的理据性与词义之间不是对等的,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同样的意义,用不同的词表示,词义的理据不同,例如“番茄、西红柿、火柿子”。理据反映词义的部分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更不是词义的本质特征,所以词的理据不同于词义。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新的意义不断产生,而词的理据是永恒性的,一旦构成就永远伴随着这个词,只要这个词存在,那么理据就存在。例如:“天子”。 4:地名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名点所起的名字。他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外,还蕴含着命名时代的地理、社会、历史、政治、名族和语言的大量信息。汉语中的地名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语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划分词类的标准是功能。功能与词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义不是划分此类的标准。而是词类的基础。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却不能说“在前方战争”。“打仗”归入动词,“战争”归入名词。又如“害怕”和“恐惧”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害怕”可带宾语,“害怕出事”,“恐惧”不能这么用,前者属于动词,后者属于形容词。

现代汉语专题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期未复习资料考试小抄 一、判断正误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要”的汉语拼音是yao,这个音节的韵母中的韵头是i。√ 2.北方方言内部语音系统没有任何差别,高度一致。× 3.复韵母就是韵腹位于几个音素中间的韵母,例如ian、uang。×、4.“有时间来学习”和“有条件来学习”的内部结构相同,都是连动 式。√ 5.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能充当韵头的音素是i、u、y、w。× 6.从结构看,现代汉语词的发展趋势是由单纯词向合成词发展。√7.“得”字右下角的部件只能构成一个汉字,不是基础部件。× 8.现代汉字系统中,合体字数量要多于独体字。√ 9.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现实语言之外的一种语言。× 10.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11.北方话词汇系统中所有的词,普通话都要吸收。× 12.人口的流动将对语言和方言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13.根据音节拼写规则,在实际运用中,u行韵母中的u-律要换成w。×14.短语的结构类别和功能类别是对应的,例如定中短语就是名词性短语。× 15.普通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只有i和u两个。√ 16.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主。√ 17.成字部件就是合成部件,只不过划分的角度不同。× 18.汉字字数繁多的根本原因是汉字结构复杂。× 19.输入文字快捷简便的要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 20. -些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会进入现实语言交际领域。√1534 21.韵母10U、uei、uen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22.普通话要以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23.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因此方言不应该被消灭,而应该保留。√24.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辅音都是舌尖后音。√25.定位语素全部都是词缀,非定位语素就是词根。× 26.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动词可以充当谓语。× 27.汉字和音节是对应的,普通话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2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法定文字,所以汉字中不能夹杂非汉字符号。×29.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30.网络语言会对现实语言产生一定影响。√ 31.北方话语汇系统中所有的词,普通话都要吸收。× 2.社会方言的主要特点是语汇比较特殊,但没有独特的语音语法系统。√3.韵母10U、uei、uen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也不会出现。√4.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具有表述性特点。× 5.普通话音节的突出特点是元音占优势。√ 6.“白菜”和“白纸”内部结构相同,都是词。× 7.字符也是部件,他们的区别是观察划分汉字的角度不同。×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一语素和汉字 1、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汉字大部分可以充当一个语素,但有些语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表示。 汉字三位一体的特点:形体上,表现为汉字,声音表现为音节,音义结合则称为“语素”,典型的汉字表达语素是单音节的,而其他文字大部分表达语素是可以超音节的。 汉字的功能的意义化,并不表示每一个汉字是与意义对应的,有时汉字也仅仅是一个语音的记录,这是文字的普遍共同的性质。(这是文字的真正本质特征) 3、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一般而言,一个汉字多数就是一个语素,这就是单音节语素。但也有由两个或者是两个汉字以上的汉字组合才能表示意义的多音节语素,其中有些汉字并没有表示特定的意义。比如:蝴蝶,是一个语素,用“替换法”可以确定“蝶”也是一个语素,而“蝴”是汉字,但却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表音的汉字。依此类推的,还有“骆驼”中的“骆”。但汉语强烈的表义倾向性使语言使用者以为每个汉字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字化现象,是指不满足上述对应关系的字,有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势。 他论证“蝴蝶”的观点是:蝴蝶是一个语素,但却是两个字、两个音节,不符合字的一般趋势。独立的“蝶”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蝴蝶、粉蝶、凤蝶、彩蝶,可以说“蝶”字开始“字化”了,“字化”实际是汉字民族心理认知的结果,其结果是构成有意义的语素。还有: 巴:中巴、小巴、巴士 的:面的、的士 啤:啤酒黑啤生啤 蛛:蜘蛛、蛛网、蛛丝 驼:骆驼、驼肉、鸵峰 4、汉字、音节、语素的关系P196 “1个汉字.1个音节.1个概念”是规范模式。 但也存在着语言的复杂性: (1)1个汉字,1个语音,表达1个或多个意义。(词典中的汉字) (2)1个音节,1个意义,多个汉字。(异体字) (3)1个音节,1个汉字,有不同的意义。 (同音同形异义字,外来词“粉丝\派”,假 借。) (4)1个汉字,1个意义,不同音节。(多音字,有些是文白异读的结果。)(5)1个汉字,不同的音节,不同的意义。(多音多义字,造字巧合、汉字简化。)(6)1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意义。(儿化音节) (7)1个音节,1个汉字,两个意义。(甭,俩 方言俗字的一种特殊的造字方法,合音字。“不用”紧缩而成“甭”。)

汉语“红”色词族“红”的构词语素分析

汉语“红”色词族“红”的构词语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8T11:41:13.0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50期作者:周梅[导读] 汉语“红”色词族的构词语素分析有助于理清汉语“红”色的构词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汉语“红色”词族的句法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梅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汉语“红”色词族的构词语素分析有助于理清汉语“红”色的构词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汉语“红色”词族的句法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红色词族构词语素 对于汉语“红”色词族的语法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如同研究词汇时,必然要研究词的构成规律及其特点一样。这是承载颜色词涵义的外在形式。把这个形式分析清楚,有助于对其内涵的准确解读。要做语法分析,首先应该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刘云泉把汉语颜色词分为三类:单纯词、复合词和重叠式颜色词。又将复合式颜色词分为四种:组合式、形容式、指称式和借物式。叶军将汉语颜色词分为偏正式、联合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等五种。刘均杰把汉语颜色词分为四类:纯颜色词、物体颜色词、物纯颜色词、纯颜色词的生动形式。 本文从“红”的独用、叠用、叠音后缀以及事物与红的搭配来分析汉语“红”色词族的构词语素的特点。 一、“红”独用 即,在行文中只出现一个“红”字,表示粉红色、浅红色或者现在的红色。这是汉语“红”色词族最简单的一种构词形式。我们来看几个句子。例如:“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杜甫《远征》)“泪界莲腮两线红”(韦庄《天仙子》)以上两个句子都是“红”独用的例子,前一句是唐诗,后一句是宋词。 二、“红”叠用 两个“红”连在一起来使用,如:红红的,它一般不单独这样用,而是习惯在前面或在后面或在中间加上一些成分,组合起来用。加在前面的有如:绿绿红红、粉粉红红。后加的,比如:红红通通、红红白白。加在中间的有如,红盖白,白盖红、红没见红,黑没见黑。以上这些叠用都是从音节的重复上来增强表达效果,意在强调“红”的程度或者是状态。独用干净利落,简明干炼。叠用回环往复,强调突出。 三、红十叠音后辍 这类构词形式用得比较普遍,也借助叠音后辍来描写“红”的状态或者程度,生动、活泼而形象。如:红通通红乎乎红彤彤红艳艳红火火红绯绯红娘娘红卜卜红殷殷红扑扑红赤赤红涨涨红焰焰红哗哗红喷喷;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红十叠音后辍”中的“叠音后辍”可以是名词,如:火、卜、焰等。可以是形容词,如:艳、彤、绯、娘、殷、赤等。也可以是动词,如:通、扑、涨、喷等。还可以是助词,如:乎、哗等。这是表音的英语所无法比拟的丰富的构词形式。重叠后辍的词性可以从感官上帮助红色是动态还是静态的理解,使得“红”色词族的形象性更鲜明。 四、红十事物 “红十事物”这一类“红”色词族,发展到后来有一些变化,先看一些例子:红豆红楼红颜红妆红袖红日红房红杏红丝红烛红玉红带红藕红脸红蜡红窗红墙红泪红榜红牡丹红斑红茶红尘红利红军红柳红娘红旗;仔细分析上面的这些例子可以发现,像“红脸”、“红泪”、“红尘”、“红利”、“红军”、“红娘”等等这些“红”色词族,已经和平常意义的红色相去甚远了,但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可以找到他们跟“红”色的联系。这是“红”色词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依然应该把它们归入到汉语“红”色词族的行列中去。 五、事物十红 首先,来看有关“事物+红”的例子:潮红水红洋红斑红品红口红夕阳红朱砂红玛瑙红樱桃红木棉红玫瑰红苹果红荔枝红草莓红。“事物+红”与“红+事物”都同属“红”色词族的范筹。但是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事物+红”是表示某一事物本身所带有的一种红色,是“红”色的一种,是以物呈色的典型。整个地表示一种颜色。与其不同的是,“红+事物”表示的是一种事物,而这个事物正好与“红”有关。试比较以下例子:桃红枣红杏红斑红桔红玫瑰红石榴红桃红红枣红杏红斑红桔红玫瑰红石。前一行都是表示带有该事物颜色的一种“红”色,而后一行表示的是带有红色的该“事物”。 有一个现象要注意一下,其实,也并不是全部的表示颜色的“事物+红”都可以转化成表示事物的“红+事物”。例如,可以说“猩红”、“品红”,但却不可以说“红猩”、“红品”,还有“火红”一词转化为“红火”后,其意思已不再是一种事物,而是一种状态了。 以上将汉语“红”色词族的构词语素分为5小类加以分析研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也作了探讨。总的来看,这些构成方式使客观事物的色彩形象日愈具体、生动、鲜明。“红”色词族的构成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使得所表示的“红”色具有可感性,也可以细致而具体地表述色彩的程度差异。一些构词方式直接彰显了颜色词以物呈色的特点。以物呈色的构词特点在汉语颜色词中始终占据着主导的、核心的地位。参考文献 [1]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叶军关于建设现代汉语颜色词属性库的构想[J].语言文字应用,2000。 [3]刘均杰颜色词的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