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
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准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申报日期:2016年5月31日呼吸内科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项目可研性报告一、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医疗机构名称: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级别:二级甲等类别:国家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院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传染科(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肝炎专业)、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皮肤病专业、性传播疾病专业)、肿瘤科、急诊科、麻醉科、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精神卫生专业)康复医学科、职业病科(职业健康监护专业)相应科室设置情况:内一科(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内二科(呼吸、血液、肿瘤)内三科(消化、泌尿)内四科(感染科)外一科(普外一)外二科(骨科)外三科(肛肠、泌尿)外四科(普外二、公安病房)、外五科(脑外、胸外、心脏外科)、ICU、儿科、妇产科、急诊科、五官科、麻醉科、手术室、血液透析科、、预防保健科、感染控制科、康复科、检验科、输血科、感染性疾病科、彩超室、心电室、脑电室、脑超室、病理室、腔镜室、放射线科、CT磁共振室、超氧治疗室、介入治疗科、药局(中、西、住院)、住院处、心理卫生科、营养配餐室、妇产科门诊、儿科门诊、皮妇科门诊、处置室、120急救中心、医保科、医保结算科、新农合、疼痛科门诊、中医科科门诊、理疗科门诊、耳鼻喉门诊、口腔门诊、眼科门诊、法鉴门诊、内科门诊(心内、神经、内分泌、呼吸、血液、肿瘤、消化、肾病)外科门诊(心、胸、脑、普外、骨外、烧伤、康复、理疗、泌尿、肛肠)。
2、开展该技术项目的及意义及实施方案三、开展支气管镜的基本条件、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质量控制措施、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方法与维护程序、支气管镜操作的具体步骤与方法、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并发症和应急预案、疗效、费用及疗程(一)、国内夕卜应用情况简介支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 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附件1: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共计12类46项)一、呼吸科1、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2、经内科胸腔镜胸膜固定术二、骨科3、半骨盆切除术4、人工关节置换术5、骶管内肿瘤综合治疗6、人工关节缩创术及翻修术7、腰椎间盘微创手术治疗8、颈椎间盘前路椎体次全切固定术9、椎管内肿瘤纤维外科治疗10、关节内骨折缩创治疗11、脊柱侧弯前路胸腹联合松解术12、颈椎病后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3、髋臼造盖及骨盆截骨术14、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移位术15、颈、胸、腰椎骨折脱位前、后路复位固定减压植骨术16、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17、断肢(指、趾)再植术18、周围神经、血管修复术19、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术(肌瓣、肌皮瓣、骨瓣、足拇趾拇甲瓣或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等)20、拇指再造及部分再造术21、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术22、先天髋脱位矫正手术三、介入放射23、神经系统介入诊疗技术四、心血管内科24、冠脉介入诊疗技术⑴冠状动脉造影术⑵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TCA、Stent)⑶IABP应用术25、起搏治疗相关医疗技术⑴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⑵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单腔、双腔、CRT、ICD安置术)26、电生理相关医疗技术⑴心内电生理检查术⑵射频消融术(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室速等射频消融术)27、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⑴左右心导管术⑵经皮房间隔穿刺术⑶经皮ASD、PDA、VSD、血管瘘封堵术⑷经皮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28、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⑴主动脉、外周血管(动、静脉)球囊扩张术、支架和(或)滤器植入术⑵肾动脉支架植入术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五、烧伤整形科29、复杂性游离皮瓣、皮瓣、肌皮瓣、超薄皮瓣修复术30、特大面积烧伤切(削)痂植皮术31、男性生殖器成形或再造术32、乳房再造成形术33、阴道成形术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4、人工耳蜗植入术35、经鼻内镜蝶鞍肿瘤切除术36、经鼻内镜前颅窝鼻窦肿物切除术37、全喉全下咽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38、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七、妇产科39、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八、医用高压氧科40、医用高压氧治疗术九、眼科41、角膜移植技术42、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十、肾内科43、血液透析技术十一、泌尿外科44、输尿管镜技术45、经皮肾镜技术十二、新技术46、本省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重症弥漫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重症弥漫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是将冷冻探头经支气管镜伸入到远端小支气管,利用冷冻探头在冷冻过程中的黏附性,通过黏附力将探头和探头周围的组织整体拔出,从而获取靶组织的一项技术。
该项技术可用于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和肺外周局部病变的诊断,以及肺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该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病因不明的重症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能否进行TBCB,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临床价值和操作风险如何,也是近年来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TBCB在重症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一、TBCB在DPLD诊断中的优势对于大多数DPLD患者,经过多学科讨论结合临床表现、检验和影像学资料可以做出诊断。
然而,一部分患者无法根据上述资料做出充分的诊断,可能需要获取肺组织病理学评估来协助诊断。
目前临床获取肺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方式有经支气管肺组织钳夹活检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外科肺组织切除活检术以及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
既往针对DPLD患者肺活检取材,TBLB较为常用,但其获取的组织量较少,加之活检钳夹易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形,故其诊断阳性率低。
有文献报道,对于一些非肿瘤性的弥漫性肺病,其诊断阳性率仅为20%~30%。
同样,经皮肺穿刺活检所获取的组织标本对DPLD诊断价值不大。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SLB就成为了诊断大部分DPLD病因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但由于SLB手术费用和手术风险均较高,加之术后肺功能损失以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等原因,ICU患者往往难以耐受。
TBCB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肺活检技术。
与SLB相比,TBCB具有创伤程度更小、肺功能损失更低、医疗费用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且其对弥漫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效率与SLB相当。
但与传统TBLB相比,TBCB取材体积显著增大,通常是TBLB的3~6倍,使DPLD 诊断的阳性率从30%~40%提高到70%~80%[5]。
支气管镜在肺结核诊疗中的应用

气管镜检查步骤
• 术者左手握纤 支镜操纵部, 用右手将镜送 入鼻腔,此时 边插镜边调节 角度调节钮, 使镜端沿咽后 壁进入喉部, 窥见会厌与声 门,观察声带 活动情况。
• 进入鼻内约1CM,就可看到下鼻甲、鼻底、 鼻中隔。如果把内镜前端稍微向上屈曲, 可看到 远处的中鼻甲,向上屈60°-90° 就可看到前鼻的上部分(鼻丘)
• 肺结核并发肺不张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干酪样坏死物、痰栓等分泌物阻塞引起。肺结核常并 发支气管扩张,导致粘液嵌塞,易引起多灶性、节段性及整个也的肺不张。通过支气管镜可以 清理上述支气管管腔内分泌物,治疗效果显著。 • 耐多药肺结核(MDR-TB)多见于不规则化疗引起至少HR同时耐药的复治菌阳病例,这些患 者治疗棘手,管理困难,难以控制。细菌耐药和组织破坏严重并伴广泛纤维增生,药物不易渗 入病变是复治的最大困难,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MDR-TB患者病变组织缺氧,局部酸性环境,能量产生减少,使药物通过支气管肺屏障的能力 降低,致使病变组织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 MDR-TB患者空洞病灶内的结核分支杆菌数量最多,洞壁上液化干酪坏死覆盖物中的结核分支 杆菌可达107~109,且生长繁殖活跃,而结核空洞内的药物浓度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所以 口服或静脉化疗,药效常不理想。 • 经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在充分吸取分泌物的基础上,再给予空洞病灶内注药,使病变 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插入导管吸引又疏通了支气管,改善了引流,促使洞壁干酪坏死组 织的脱落和排出,有利于清除细菌及其毒素,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修复,有利于空洞净化。
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马志明 广州市胸科医院
支气管镜的发展历程
• 硬质支气管镜100多年前起源于欧洲;
• 纤维支气管镜1960年代出现,软式; • 电子支气管镜1980年代出现,清晰、可靠; • 作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其适应征目前已扩展至治疗领域。
李强教授:认识介入呼吸病学,不仅仅是支气管镜!

李强教授:认识介⼊呼吸病学,不仅仅是⽀⽓管镜!介⼊呼吸病学未来的发展⽅向会是什么?听听李强教授的见解。
拍摄|陈年⽼刘整理|⼀根轴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谈到介⼊呼吸病学,往往许多⼈第⼀反应就是⽀⽓管介⼊技术。
这是⼀个误区。
”同济⼤学附属东⽅医院呼吸中⼼主任李强教授笑着告诉《医学界》记者。
“由于介⼊呼吸病学起源于⽀⽓管镜技术,许多⼈分不清两者关系,简单认为介⼊呼吸病学就是⽀⽓管镜介⼊技术包括出去开会,许多业内⼈⼠会介绍我是⽀⽓管镜专家。
这是错误的观念。
”⽽这⼀概念误区也是近些年呼吸领域希望能够有所改变的⽅⾯。
⾛过艰难路,介⼊呼吸病学光彩熠熠介⼊呼吸病学是⼀个宽泛的学科概念,⽀⽓管介⼊技术是其中⼀部分内容。
“介⼊呼吸病学”的前⾝叫做“介⼊肺脏病学”,2002年⼀项纲领性⽂件《ERS/ATS Statement on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将“介⼊肺脏病学”定义为:“是⼀门涉及呼吸病侵⼈性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医学科学和艺术。
”随着学科的发展,逐渐衍⽣出介⼊呼吸病学的说法。
许多⼈对两种概念产⽣混淆,但从本质⽽⾔,肺脏病学就是呼吸病学。
因此在2012年,王⾠院⼠提议将概念统⼀为“介⼊呼吸病学”。
追溯其历史,李强教授将之分为3个阶段:引进消化阶段(1990-2000年)、建⽴体系阶段(2000-2010年)和完善成熟阶段(2010年以后)。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介⼊呼吸病学主要是“跟跑”西⽅。
随着西⽅呼吸病学介⼊技术引⼊到国内,呼吸科医⽣不断认识、了解、吸收、消化,最后应⽤到临床。
在此阶段,中国介⼊呼吸病学因缺乏经验和体系,⾛得⽐较艰难。
迈⼊2000年后,全国相继建⽴完善的介⼊呼吸病学组织体系,包括临床诊疗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学术交流体系。
随着这些体系的建⽴,中国介⼊呼吸病学⾛上快速的发展阶段。
2010年以后,中国介⼊呼吸病学开始真正步⼊成熟期。
各种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成果开始被国际同⾏关注。
支气管镜从开始到现在

⽀⽓管镜从开始到现在从1897年⽀⽓管镜问世⾄今,其发展经历了传统硬质⽀⽓管镜时代、纤维⽀⽓管镜时代和现代电⼦⽀⽓管镜、纤维⽀⽓管镜、电视硬质⽀⽓管镜共⽤的三个历史阶段。
⽀⽓管镜在呼吸内科、胸外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
⽤⽀⽓管镜检查检测癌前病变组织是⼀种侵⼊性极⼩的检测⽅式,常⽤于慢性咳嗽或有肺癌史的⼈的检查。
因⽽,这种⽅法具有⼴阔的应⽤前景[1]。
可弯曲⽀⽓管镜-软镜硬质⽀⽓管镜-硬镜下⾯,Focus聚焦呼吸介⼊带着⼤家对⽀⽓管镜世界史和中国发展史进⾏简要回顾。
⼀⽀⽓管镜世界发展史传统硬质⽀⽓管镜(Rigid Bronchoscope,RB)阶段⽀⽓管镜之⽗Gustav Killian1860—1921德国科学家1897 年,有“⽀⽓管镜之⽗”之称的德国科学家Gustav Killian(1860—1921)⾸先报道了⽤长25cm,直径为8mm 的⾷管镜为⼀名青年男性从⽓道内取出⾻性异物,从⽽开创了硬直窥镜插⼊⽓管和对⽀⽓管进⾏内窥镜操作的历史先河。
[2]⽓管⾷管学之⽗Chevalier Jackson1865—1958美国⽿⿐喉科医⽣1899年,美国“⽓管⾷管学之⽗”Chevalier Jackson(1865—1958)改良了⾷管镜,安装了独⽴的⽬镜,并在其末端设置了⼀个⼩灯,发明了⽤以照亮远端⽓道的辅助管道照明系统以及⽓道分泌物的吸引管。
1912年以后,⼈们开始逐渐接受⽤⽀⽓管镜检查⽓管和主⽀⽓管,但在当时它的应⽤⼏乎完全局限在取⽓道异物上。
[3]20世纪中叶,Broyles等进⼀步发展了光学长焦距镜头,使其既能观察前⽅,⼜能旋转⾓度观察其他⽅向,从⽽能够检查双肺的上下肺叶⽀⽓管,并对操作器械进⾏了改进,使⽀⽓管镜发展到治疗⽓管主⽀⽓管疾病和肺结核,并且⽤于诊断肺癌,使硬质⽀⽓管镜检查成为胸外科的主要诊疗⼿段之⼀。
[4] [5]20世纪中叶,Broyles等进⼀步发展了光学长焦距镜头,使其既能观察前⽅,⼜能旋转⾓度观察其他⽅向,从⽽能够检查双肺的上下肺叶⽀⽓管,并对操作器械进⾏了改进,使⽀⽓管镜发展到治疗⽓管主⽀⽓管疾病和肺结核,并且⽤于诊断肺癌,使硬质⽀⽓管镜检查成为胸外科的主要诊疗⼿段之⼀。
无痛支气管镜诊疗麻醉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306-2319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32无痛支气管镜诊疗麻醉现状与进展王冰洁1,高逸龙2,高金贵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河北石家庄2郑州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6班,河南郑州收稿日期:2021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7日摘要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成为肺科学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
传统的支气管镜诊疗仅采用局部表面麻醉,患者术中保持清醒,易产生剧烈的生理、心理反应。
无痛技术在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加诊疗的成功率。
本文从麻醉药物、气道管理方式等角度对近年无痛支气管镜诊疗麻醉方法的现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无痛支气管镜诊疗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痛支气管镜,镇静,镇痛,气道管理Status and Progress of Anesthesia in thePainless BronchoscopyBingjie Wang1, Yilong Gao2, Jingui Gao1*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2Clinical Class 6, Grade 2018,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Apr. 25th, 2021; accepted: May 8th, 2021; published: May 27th, 2021AbstractBronchoscopy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 Traditional bronchoscopy only uses topical anesthesia, and pa-*通讯作者。
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应用进展

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应用进展摘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有炎症、变态反应性疾病、先天发育畸形、异物、胸膜疾病、肿瘤等,以炎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为多见。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常确诊困难,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软式支气管镜作为临床全新的诊疗技术,不但可以直接观察患儿气道病变位置,同时还能留取灌洗液及夹取病变组织行进一步检查,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通过近年来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应用进展等做如下概述。
1软式支气管镜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1.1 呼吸道感染1.1.1肺炎肺炎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中最为常见,其中支原体肺炎是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1]。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以肺坏死、闭塞性支气管炎及大量胸腔积液等为主[2]。
对通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支原体肺炎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改善预后[3,4]。
支气管镜在呼吸道炎症,尤其在清除粘液栓堵塞,促进肺复张中有重要作用,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同时可对局分泌物进行提取培养,指导临床用药或实施局部药物注射[6]。
1.1.2 肺结核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结核病,儿童肺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排菌少,痰菌阳性率较低,诊断困难,易误诊及漏诊。
支气管镜检查不但能直接观察病变部位,还可通过在病变部位进行灌洗、刷检、活检,帮助查找抗酸杆菌,是目前诊断支气管结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7,8]。
1.2 支气管镜对不明原因的喘息、喉喘鸣、慢性咳嗽、咯血等症状诊治1.2.1 不明原因喘息喘息是各种原因导致胸内气道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气道,管壁振动形成的声音。
引起儿童喘息的病因复杂,可能的病因包括哮喘、过敏反应、GERD、感染等,国外报道超过1/3婴儿罹患喘息,而反复喘息者约为1/5[9]。
郝芮[10]等通过对196例反复喘息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指出,引起反复喘息发生原因的主要因素是气管内因素,包括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炎105例、支气管狭窄48例、支气管软化21例、气道畸形13例、支气管异物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经支气管镜明确病因后根据病因治疗,效果确切。